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低血鉀蕁麻疹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低血鉀蕁麻疹

發布時間: 2022-12-30 12:28:46

Ⅰ 缺鉀是否會導致蕁麻疹

什麽是鉀?
人體若缺乏電解質,許多生理機能都會停擺,人體水份與酸鹼質的平衡也會被破壞。
鉀能幫助心臟維持規律的心跳,並協助血壓的穩定。

鉀的功用:
鉀是身體中數量較大的物質,多數存在於各細胞內,與細胞外的內互相協調,
以維持血液和體液的酸鹼平衡,以及維持體內水分平衡與滲透壓的穩定。
其他的鉀則分散儲存在於神經、血球與肌肉當中。
鈉、鉀、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保持體內水份與酸鹼度的平衡。

缺乏鉀時對身體的影響:
長期缺鉀者,會有心律不整、神經傳導不正常、嘔吐等症狀。
流失大量的水份時(如腹瀉與非常大量的出汗),除了補充水份,
還要補充電解質,若只大量補充水份而未補充電解質,就會產生無力、痙攣、
嘔吐腹瀉等「衰竭」的症狀。

吸收來源:
肉類、牛奶、乳酪
新鮮蔬果、橘子、葡萄乾、馬鈴薯、香蕉、冬瓜
以香蕉的含鉀量最多。

鉀建議攝取量:
鉀的攝取不宜過量否則會造成鈉的流失與不足。
長期服用抗生素、利尿劑者、鹽分攝取過高者,都必須多攝取鉀。

夏季「抗汗」當補鉀 健康報
夏季,城裡很多人出門都習慣於帶一瓶純凈水;而在農村,人們外出勞動時喜歡喝的卻是茶水。雖然兩者都能補充因大量出汗而丟失的水分,但是它們的作用卻不盡相同。飲茶不僅能解渴而且能消除疲乏。為什麼飲茶能消除疲乏呢?原因是夏季人體容易缺鉀,缺鉀會使人感到倦怠疲乏,而茶葉中剛好含有豐富的鉀。
夏季人體缺鉀原因有三,一是人體在夏季大量出汗,汗液中除了水分和鈉以外,還含有一定量的鉀離子。二是夏季人們的食慾減退,從食物中攝取的鉀離子相應減少,這樣會造成鉀的攝入不足。其三,天氣炎熱,人體消耗能量增多,而能量代謝需要鉀的參與。
人體血清中鉀濃度只有3.5~5.5mmol/L,但它卻是生命活動所必需的。鉀在人體內的主要作用是維持酸鹼平衡,參與能量代謝以及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功能。當體內缺鉀時,會造成全身無力、疲乏、心跳減弱、頭昏眼花,嚴重缺鉀還會導致呼吸肌麻痹死亡。此外,低鉀會使胃腸蠕動減慢,導致腸麻痹,加重厭食,出現惡心、嘔吐、腹脹等症狀。臨床醫學資料還證明,中暑者均有血鉀降低現象。
防治低鉀的關鍵是補鉀。臨床上可選用口服10%的氯化鉀溶液,但最安全且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富鉀食品,特別是多吃水果和蔬菜。含鉀豐富的水果有香蕉、草莓、柑橘、葡萄、柚子、西瓜等,菠菜、山葯、毛豆、莧菜、大蔥等蔬菜中含鉀也比較豐富,黃豆、綠豆、蠶豆、海帶、紫菜、黃魚、雞肉、牛奶、玉米面等也含有一定量的鉀。各種果汁,特別是橙汁,也含有豐富的鉀,而且能補充水分和能量。前面提到的茶葉,據測定含有1。1%~2。3%的鉀,所以茶水是夏季最好的消暑飲品。

多食鉀 少中風
據在聯邦德國斯圖加特舉行的第24屆內科學會公布的統計資料提示,在中風的病例中,60%是高血壓引起的,30%是動脈硬化引起的,只有10%是因腦動脈瘤、腦血管畸形或出血性疾病等引起的,而高血壓、動脈硬化的形成和發展都與病人的飲食有關。
美國醫學家在南加州經12年對859名50-79歲的男女追蹤觀察表明,進食低鉀飲食者發生中風所致的死亡率確實高於進食高鉀飲食者。追蹤觀察發現,如果每天的鉀進食量增加10個毫克分子量,即可使發生中風所致死亡的危險性減少40%。因此,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患者若能多吃些含鉀量較高的食物,將有利於降低血壓,減少中風所致死亡的可能性。
含鉀豐富的食物有豆類、蔬菜、水果。豆類中以黃豆含量最高;蔬菜中含鉀最多的是菠菜、土豆、山葯、萵苣等;水果中以桔子含鉀量最高。

大汗淋漓莫忘補鉀(2001-07-20 09:57:24)
一般情況下,膳食的含鉀量雖然不高,但剛好能滿足人體的需要,無需特別補充。可在炎熱的夏季,特別是今夏持續高溫,大量出汗可導致體內缺鉀,會使人感到倦怠無力、精力和體力下降,同時耐熱能力降低。若鉀嚴重缺乏時,常易導致體內酸鹼平衡的失調、代謝紊亂、心律失常和全身肌肉無力懶動等。因此,夏季在飲食中補充適量的鉀很重要。
含鉀食物分布很廣,幾乎所有的動植物中均含鉀,尤以豆類、蔬菜、水果的含量最高。豆類含鉀量高的主要有黃豆、青豆、綠豆、蠶豆等;蔬菜中含鉀多的是菠菜、山葯、土豆、芹菜、大蔥等。除此之外,玉米面、蕎麥面以及牛奶、雞肉、黃魚等也有一定的含量。要准

缺鉀使人疲乏 茶水能補鉀消暑最佳 (2003年06月14日 09:09)
大洋網訊 夏季,城裡很多人出門都習慣於帶一瓶純凈水;而在農村,人們外出勞動時喜歡喝的卻是茶水。雖然兩者都能補充因大量出汗而丟失的水分,但是它們的作用卻不盡相同。飲茶不僅能解渴而且能消除疲乏。為什麼飲茶能消除疲乏呢?原因是夏季人體容易缺鉀,缺鉀會使人感到倦怠疲乏,而茶葉中剛好含有豐富的鉀。
夏季人體缺鉀原因有三,一是人體在夏季大量出汗,汗液中除了水分和鈉以外,還含有一定量的鉀離子;二是夏季人們的食慾減退,從食物中攝取的鉀離子相應減少,這樣會造成鉀的攝入不足;其三,天氣炎熱,人體消耗能量增多,而能量代謝需要鉀的參與。
防治低鉀的關鍵是補鉀。臨床上可選用口服10%的氯化鉀溶液,但最安全且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富鉀食品,特別是多吃水果和蔬菜。含鉀豐富的水果有香蕉、草莓、柑橘、葡萄、柚子、西瓜等,菠菜、山葯、毛豆、莧菜、大蔥等蔬菜中含鉀也比較豐富。各種果汁,特別是橙汁,也含有豐富的鉀,而且能補充水分和能量。前面提到的茶葉,據測定含有1.1%~2.3%的鉀,所以茶水是夏季最好的消暑飲品。
缺鉀有哪些症狀
人體血清中鉀濃度只有3.5~5.5mmol /L,但它卻是生命活動所必需的。鉀在人體內的主要作用是維持酸鹼平衡,參與能量代謝以及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功能。當體內缺鉀時,會造成全身無力、疲乏、心跳減弱、頭昏眼花,嚴重缺鉀還會導致呼吸肌麻痹死亡。此外,低鉀會使胃腸蠕動減慢,導致腸麻痹,加重厭食,出現惡心、嘔吐、腹脹等症狀。臨床醫學資料還證明,中暑者均有血鉀降低現象。

一、病史及症狀: 青壯年男性多見,可有家族史,常因受涼、飽餐、疲勞而誘發;常於半夜、清晨或午睡後急性發病,另外劇烈運動可引起類似病症,並可反復發作以四肢軟癱為主要表現。 二、體檢發現: 1.四肢程度不一弛緩性癱瘓,常始自下肢、近端較重,嚴重時呼吸肌受累,可有肌肉疼痛,無感覺障礙,多數數小時至一兩天恢復,個別可達一周左右。 2.累及心肌時可有心動過緩、室性早搏、血壓升高等。 3.應排除癔病、格林-巴利綜合征及甲亢、醛固酮增多症、棉酚中毒、腎小管酸中毒等原因所致的低血鉀症。 三、輔助檢查: 發作期血鉀降低,心電圖呈低鉀改變。癱瘓肌肉對直流電刺激的反應減弱消失。 低鉀血症有什麼症狀: 1.四肢軟弱無力,軟癱,腱反射遲鈍或消失,嚴重者出現呼吸困難。 2.神志淡漠,目光呆滯,嗜睡,神志不清。 3.惡心,嘔吐,腹脹,腸麻痹。 4.心悸,心律失常。 低鉀血症需要做哪些檢查 1.血清鉀低於3.5mmol/L。 2.心電圖顯示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和出現U波。

Ⅱ 得了蕁麻症怎麼辦

問題好多啊,那就全面的給你一些資料,內容比較詳細,也是我在醫學網站上找的資料,希望對您有一定的幫助: 蕁麻疹的分類 1. 急性蕁麻疹:疾病於短期內痊癒者稱為急性蕁麻疹。 2. 慢性蕁麻疹:風團反復發作,持續6周以上者稱為慢性蕁麻疹。 3.特殊類型蕁麻疹 (1)人工性蕁麻疹 又稱皮膚劃痕症,皮膚瘙癢時,用手搔抓或用鈍器劃過皮膚後,沿劃痕可發生條狀隆起的風團,不久可消退,劃痕試驗陽性。它可單獨發生或與普通的蕁麻疹伴發。 (2)寒冷性蕁麻疹 包括獲得性和家族性兩種類型。 1) 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原發性獲得性冷蕁麻疹可見於任何年齡,突然發生,常發生於浸入冷水或接觸寒冷處,多見於面部和手部,數分鍾內出現皮膚腫脹和風團,瘙癢。嚴重者身體其他部位也可發生風團,這些患者若在冷水中游泳或淋冷雨時,可發生頭痛、皮膚潮紅、低血壓,甚至昏厥等類似組胺休克的全身症狀。寒冷性蕁麻疹可繼發於冷球蛋白血症、冷纖維蛋白原血症、冷溶血素症、巨球蛋白血症、梅毒、結締組織病和骨髓惡性腫瘤等疾病。某些葯物(如灰黃黴素)或感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可誘發暫時性冷蕁麻疹。 2) 家族性寒冷性蕁麻疹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被動轉移試驗和冰塊試驗陰性,自嬰兒期開始發病,常持續終生。受冷後半小時至4小時發生遲發反應,風團不癢而有燒灼感,並伴有發熱、關節痛、白細胞增多等全身症狀。 (3) 膽鹼能性蕁麻疹 又叫小丘疹狀蕁麻疹,多見於青年人,由於運動、遇熱、精神緊張、飲酒、熱水浴後等使軀體體溫上升,促使乙醯膽鹼釋放作用於肥大細胞而誘發。在受刺激後數分鍾全身出現紅色小丘疹樣風團,周圍紅暈明顯,分散而不融合,約半小時至2小時消退,自覺劇癢,有時可以是僅有劇癢而無皮疹。通常反復發作數月至數年後可緩解。被動轉移試驗陽性。 (4) 壓迫性蕁麻疹 是由於機械刺激引起,發生在持久受壓的部位,通常是在受壓4~6小時後出現局部腫脹或風團。感覺瘙癢或疼痛。常發生在掌跖、臀部、系褲腰帶等容易受壓的部位。一般持續8~12小時消退。 (5) 日光性蕁麻疹 多見於女性,暴露於日光後數秒至數分鍾後發病,風團局限於暴露部位,持續1~2小時。被動轉移試驗陽性。 (6) 水源性蕁麻疹 接觸水後出現細小風團,劇癢,與溫度無關,掌跖不受累。被動轉移試驗陰性。 (7) 血清病性蕁麻疹 常發生於輸注異體血清、疫苗,或使用青黴素、痢特靈等葯物之後,主要症狀有發熱、皮疹、關節炎和淋巴結病,皮疹主要表現為風團或風團樣疹。 (8) 自身免疫性黃體酮性蕁麻疹 發生於女性的月經前期和中期,注射黃體酮可引發或加劇風團發生,抑制排卵可預防發病。黃體酮皮試呈陽性反應,被動轉移試驗陽性。 (9) 遺傳性家族性蕁麻疹綜合征 亦稱Muckle-Wells綜合征。由遺傳因素所致,表現為蕁麻疹(膽鹼能性蕁麻疹或血管性水腫)、常伴肢痛、不適、發熱和白細胞增多,繼續發展可發生耳聾、澱粉樣變、腎病。血清球蛋白增高、血沉加快,血嗜中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可增多。 【常規治療】 抗組織胺葯是治療各種蕁麻疹病人的重要葯物,可以控制大多數病人症狀,抗組織胺葯物雖不能直接對抗或中和組織胺,不能阻止組織胺的釋放,但對組織胺有爭奪作用,可迅速抑制風團的產生。抗組織胺葯有各種副作用,最好選用副作用較少者,尤其高空作業的工人、駕駛員等職業要慎用,易因昏倦而導致事故的發生。抗組織胺葯物的種類很多,結合病情及臨床表現可選用安泰樂(羥嗪)有良好安定及抗組織胺作用,對人工蕁麻疹,膽鹼能蕁麻疹及寒冷性蕁麻疹都有較好的效果; 腎上腺素、氨茶鹼能增加肥大細胞內CAMP而抑制組織胺的釋放,能迅速促使急性蕁麻疹或巨大蕁麻疹的風團或水腫消退,尤其氨茶鹼和抗組織胺葯合用或和腎上腺素有協同作用,對並發哮喘或腹痛的病人尤其適用; 6-氨基乙酸可用於寒冷性蕁麻疹和巨大蕁麻疹,阿托品或普魯苯辛及氯丙嗪可用於膽鹼能性蕁麻疹。 鈣劑可用於急性蕁麻疹,利血平、安洛血等葯物治療慢性蕁麻疹; 類固醇激素應用於嚴重的急性蕁麻疹及血清性蕁麻疹,對壓力性蕁麻疹及補體激活的蕁麻疹可用少劑量。蕁麻疹並發過敏性休克更須及時應用。 【常規方法治療蕁麻疹的弊端】 張正天指出:目前單純的西醫西葯對蕁麻疹尚無特效療法。常採用以內服抗組胺葯物、激素類葯物臨時抑制為多,如口服西葯、口服激素 、外用溶液洗劑、乳劑、膏劑、油劑、乳劑、塗膜劑、酊劑及硬膏等。長時間或大劑量外用激素類葯物,會導致葯物依賴,最常見的是用葯後病情好轉,一旦停葯後,用葯部位原發病變加重。當重新用激素後,上述病情好轉或消失;如再停葯,反跳性再發,而且比以前更嚴重。 患者為了避免停葯後的痛苦,完全依賴於激素,皮膚明顯變薄,毛細血管擴張,有時出現紫癜等,特別是在面部可出現更深的持續性紅斑。用激素時間越長、產生反跳性過敏也就越重。可使皮膚變薄、脆弱、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紫癜、真菌感染、痤瘡樣皮炎等。變得易受損傷;還可出現輕度多毛、多汗、皮下出血和傷口癒合困難等。如果長期或短時間大劑量注射或內服地塞米松、康寧克通、強的松等皮質類激素葯物治療,還可引起肥胖、多毛、痤瘡、血糖升高、高血壓、水腫、血鉀降低、月經紊亂、骨質疏鬆、無菌性骨質壞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並發症。對腎臟也可造成一定損害,如加重腎小球疾病蛋白尿、加重腎小球硬化、易致腎鈣化或結石,誘發或加重腎臟感染性疾病、引起低鉀性腎病等。還會引起機體的糖、蛋白質、脂肪及水電解質等一系列生理代謝紊亂,破壞機體的免疫能力。患者家屬應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對激素的作用及副作用要有充分的認識,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並在正確選擇治療葯物和逐漸減量直至撤除停用皮質激素的情況下,選用對抗以上副作用和不良反應的方法與中醫中葯,以期達到安全、徹底治癒疾病的目的。 【最新治療措施】 張正天在《中國金方醫學》中強調:努力尋找病因,以消除病因為主,有感染時常須應用抗菌素,對某些食物過敏時暫且不吃,慢性感染病灶常是引起慢性蕁麻疹的病因,但有些蕁麻疹病人的病因很難確定或很難發現病因,這就需要做詳細、系統地檢查,尋找病因。 1、中西醫結合用葯,全面增強機體抵抗過敏因子的免疫能力,從根本上阻斷過敏發生。 2、消除體內血熱血燥,凈化血液,改善皮膚微循環,消除水腫、皮疹、風疹塊等。 3、強效抗氧化,改善血管調節功能,恢復機體自身供血供氧功能,保證各組織器官的細胞呼吸暢通。 4、激活人體自身抗炎功能,積極消除皮膚深層炎症和血管炎症,並防止受損部位進一步遭到外界感染。 5、徹底清除皮膚毒素、血毒、臟毒,激活受損部位細胞的毒素自我代謝和屏障功能。 6、調節皮脂分泌,平衡肌膚自身代謝功能。 7、遵照外病內治、內外兼治、標本同治的基本治療原理。 3.護理措施 (1)首先找到致敏原。對可疑致敏源應盡量避免,如注射部位一出現紅斑,是否為注射葯物或消毒劑過敏,可行斑貼試驗加以鑒別。 (2)對急症病人應在家中備好非那根、腎上腺素、氧氣、皮質類固醇激素等,以便於搶救,並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隨時准備送往醫院搶救。 (3)飲食宜清淡,避免刺激及易致敏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應用緩瀉葯物及肥皂水灌腸。室內禁止放花卉及噴灑殺蟲劑,防止花粉及化學物質再次致敏。另外到正規醫院做一下過敏源檢測,明確自己會對哪些東西過敏。在做針對性的避免。囑病人戒煙酒。 (4)使用抗組織胺葯物後易出現嗜睡、眩暈,甚至輕度幻視等,應向病人交待清楚,並告誡病人服葯期間避免高空作業、駕車外出等。對老年病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可採取睡前服葯法,以減少意外情況的發生。 4.治療與急救 首先應找出病因,排除發病因素。可用葯物進行治療。急性蕁麻疹時,可肌肉注射非那根或口服撲爾敏、苯海拉明等抗組織胺類葯,隨後可用同類葯物如安他樂、賽庚啶等維持。病人有過敏性休克時,除注射0.1%腎上腺素外,應同時靜脈點滴氫化考的松,肌注抗組織胺葯。有喉頭水腫、呼吸困難者,應立即吸氧,必要時到醫院請醫生行氣管切開術。 慢性蕁麻疹以尋找病因為主,治療上以口服抗組織胺葯物為主。一種葯物無效時,可同時給予2種—3種葯物,治療應持續至病情穩定後數日再逐漸減量,以達到脫敏的目的。外用葯以白色洗劑、酚類止癢劑為主。 蕁麻疹(Urticaria)俗稱風團,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由各種因素致使皮膚粘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大量液體滲出。造成局部水腫性的損害。其迅速發生與消退、有劇癢。可有發燒、腹痛、腹瀉或其他全身症狀。可分為急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與丘疹狀蕁麻疹等。 治療蕁麻疹的訣竅: 吃過蕁麻疹的苦的人,一定能體會那種皮膚越抓越癢,而且只要抓過的地方就會浮出一道道的浮腫,當然,你可以塗抹止癢葯膏來獲得暫時的緩解,但卻會反覆的發作。 一般都是從四肢開始慢慢蔓延到身體,通常不會超過24小時,就算你不做任何處理它也會自然消失,很多人常常是睡一覺起來後發現前一天皮膚腫塊完全不著痕跡,但它也會斷斷續續的發作,經常讓人摸不著頭緒。 「蕁麻疹」簡單的說就是一種皮膚過敏,屬於一種過敏性疾病,不會傳染,他的原因很復雜,有可能是接觸性的化學物質、空氣中的塵蹣、蚊蟲叮咬、食物、葯物氣溫、情緒、壓力、疲勞、甚至是荷爾蒙都有關聯,每個人的情況會有些不同,不一定都屬於過敏體質,不一定每個人都對海鮮或是蛋、奶過敏,也不一定都會有抗生素類葯物的過敏反應,這完全是因人而異的。驗,是可以幫您找出過敏原,但過程相當繁復,並且大多數的人即使做減敏試驗後仍然找不到答案,所以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從生活的經驗中一點一滴的去慢慢觀察,找出發病的時機與頻率,與生活中的某個細節相近,並且避免去接觸它,從經驗法則中去去除過敏原。 一、口服抗組織胺葯物是最簡便的治療法 當蕁麻疹一出現時立即就皮膚科,醫生通常都會給予含有類固醇類的葯膏來局部止癢,並且配合抗組織胺類的口服葯物,予以控制過敏反應。 用葯的技巧: 在服葯時你必須特別注意,要完全依照醫生的處方與劑量,不可以因為今天不癢就不吃,明天癢了又拿起來繼續吃,這樣不但無法根治還會拖成慢性的蕁麻疹。持續連續服葯一段時間後,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情況予以慢慢調降劑量(可能從天天吃變成隔天吃),直到完全好了才可停葯,在急性期用葯最少需進行1個月。在服葯期間千萬不可自行停葯或是調降葯劑,以免前功盡棄。如果中間自行停葯,使得過敏反應再發,這樣的服葯方式又得要重新開始了。 p.s.某些抗組織胺的葯物會有嗜睡的副作用,若是不利於白天工作時間,可與醫師溝通換成較不易引起嗜睡反應的。 如果在急性期沒有立刻根治,會變成慢性蕁麻疹,也就是在一個月內斷斷續續的發作,並且持續超過半年以上者。有些人甚至持續好幾年以上,慢性並非不能根治,只是需要有耐心,依照上面的服葯方式,需要服用較久的時間。 二、外抹中葯加外洗中葯是最根本的一種治療方式 首先用毛巾粘熬好的中葯水(熬時一包中葯別忘記放入一斤香菜)全身擦洗,擦洗過後,有病的地方,就會顯現出來,然後在用葯物擦洗就可以。外洗的一天三次為好,外抹的皮炎康,抹3-4次為好。 1、治療徹底,純中葯治療,對人體沒有任何副作用,安全高效,治癒後不在復發。 2、治療時間相對較長,一般要患者堅持使用1-2個月時間。 當皮膚出現蕁麻疹的症狀時哪些方法可以讓你獲得暫時的緩解 冷敷:針對癢的部位做局部冰敷是對抗皮膚癢最好的方法,不但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縮,也可以減低癢覺,但這也只是針對止癢而已。 止癢的葯膏:含有抗生素與類固醇成分的止癢軟膏。 日常生活有哪些禁忌: 不要去抓:一般人對於皮膚癢的直覺反應都是趕緊用手去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這個動作不但不能止癢,還可能越抓越癢,主要是因為當你對局部抓癢時,反而讓局部的溫度提高,使血液釋出更多的組織胺(過敏原),反而會更惡化。 不要熱敷:有些人癢到會想用熱敷,雖然熱可以使局部的癢覺暫時不那麼敏感,但其實反而是另一種刺激,因為熱會使血管擴張,釋出更多的過敏原,例如浸泡在過熱的溫泉或是澡盆中,或是包在厚重的棉被裡保暖過渡都很有可能引發蕁麻疹。 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鮮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類的食物較易引發體內的熱性反應的食物少吃。 蕁麻疹因為是體質性的問題,根治不易,過去也有許多人因為對葯物治療的反應不好,持續的復發,只好放任它,不管如何,有蕁麻疹體質的人都應該學習如何與它共處,才是根本之道,除了避免接觸過敏原之外,日常的調養也要注意幾個原則: 多吃含有豐富維他命的新鮮蔬果或是服用維他命C與B群,或是B群中的 B 6。 多吃鹼性食物如:葡萄、綠茶、海帶、蕃茄、芝麻、黃瓜、胡蘿卜、香蕉、蘋果、橘子、蘿卜、綠豆、意仁等。 多休息,勿疲累,適度的運動。 以上這些都有助於體內自然產生對抗過敏原的機制。 蕁麻疹(Urticaria)俗稱風團,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由各種因素致使皮膚粘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大量液體滲出。造成局部水腫性的損害。其迅速發生與消退、有劇癢。可有發燒、腹痛、腹瀉或其他全身症狀。80%的蕁麻疹為急慢性蕁麻疹。其餘20%主要為膽鹼能性蕁麻疹(遇熱型),寒冷性蕁麻疹(遇冷型),丘疹性蕁麻疹(蟲咬感染型),人工性蕁麻疹(皮膚劃痕症型)。 一.急慢性蕁麻疹: 急性蕁麻疹是一種由多種病因引起的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加的局限性水腫反應。在蕁麻疹中,整個皮膚炎症系統被激活。因此,在急性蕁麻疹的發病機制中,除了已明確的組胺外,其他遞質也起到協同作用。常是急性發作,全身瘙癢風團皮疹,可伴高燒,嚴重者血壓下降甚至休克,應積極治療。 慢性蕁麻疹是不斷發生風團皮損,持續多個月或數年之久,病情輕重與發病情況也可因人而異,有很大差異。主要的症狀是皮膚劇癢,出現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風團。風團可為圓形、橢圓、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風團大時,可呈蒼白,表面毛孔顯著,似桔皮樣。風團此伏彼起,病重者可有心慌、煩躁、惡心、嘔吐、甚至血壓降低等過敏性休克樣症狀。部分患者可出現腹痛、腹瀉、甚至窒息 ,慢性蕁麻疹病程可達數月至數年,數十年不等。 蕁麻疹的中醫治療 [編輯本段]1.蕁麻疹中葯方-血熱症 【蕁麻疹症狀】皮疹紅色,遇熱則加劇,得冷則減輕,多夏季發病,苔薄黃,脈浮數。 【蕁麻疹治法】疏風解表,清熱止癢 【蕁麻疹方葯】荊芥穗6克,防風6克,僵蠶6克,金銀花6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紫背浮萍6克,干生地9克,薄荷5克,黃苓9克,蟬衣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時間不宜過長,每日一劑,分兩次涼服。忌辛辣、發物。 【蕁麻疹按語】此方以荊芥、防風、薄荷、蟬衣為主要葯。荊芥辛苦而溫,芳香而散,氣味輕揚入氣分,驅散風邪;防風其氣不輕揚,能散入於骨肉之風,故宣散在表之風邪,用防風必用荊芥;薄荷清輕涼散,善解風熱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蟬衣涼散風熱,開宣肺竅,其氣清虛,善於誘發。以上四味葯,表散作用較強。牛蒡子疏散風熱解毒透疹;浮萍輕浮升散,善開主竅;僵蠶祛風散結,協助上述四味主要葯以透達表熱之邪。金銀花、黃苓解毒清肺熱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調和諸葯。 [編輯本段]2.蕁麻疹中葯方-氣虛血熱 【蕁麻疹症狀】皮膚瘙癢起疹,時隱時發,小如麻點,大如豆粒,為扁平硬節,高出皮膚,一旦搔破,則連結成片,舌暗苔白,脈弦。 【蕁麻疹治法】益氣滋陰,祛風瀉火 【蕁麻疹方葯】生黃芪15克,當歸10克,生地10克,炒枳殼15克,白蘚皮10克,地膚子10克,防風10克,連翹10克,桑葉10克,炒白芍10克,牛蒡子10克,玉竹10克,荊芥3克 【用法】水煎,分三次溫服,以五劑為一個療程。初愈後復發,可照原方再服,忌辛辣刺激之品。 【蕁麻疹按語】以黃芪益氣固表,表固則邪不易入。《本草正義》:「故護衛陽,充實表分,是其專長。所以表虛諸病,最為神劑。」當歸、生地、白芍、玉竹滋陰養血,使營陰內守;防風、桑葉、牛蒡子、荊芥疏散風邪,透熱於外;以白蘚皮、地膚子清熱除濕;配枳殼理氣除濕止癢;更以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編輯本段]3.蕁麻疹中葯方-濕困脾土 【蕁麻疹症狀】發疹時四肢不溫,脘悶納呆,神倦身困重,口膩,腹脹便溏泄,舌淡苔白膩,脈沉滑。 【蕁麻疹治法】健脾除濕,疏風和血 【蕁麻疹方葯】多皮飲 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桑白皮15克,乾薑皮6克,大腹皮9克,白蘚皮15克,粉丹皮9克,赤苓皮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川槿皮9克 【用法】水煎,一日兩服,忌辛辣油膩腥滋膩之品。 【蕁麻疹按語】方中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濕,滌清腸胃之積滯;乾薑皮取其幸溫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蘚皮、川槿皮驅風止癢;丹皮涼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瀉肺而清皮毛。 3專病專方治療 王聯慶應用荊防四物湯(荊芥、防風、當歸、川芎、牡丹皮、梔子、浮萍各lOg,生地黃、赤芍、地膚子、白鮮皮、何首烏、胡麻仁各15g)治療風熱型蕁麻疹60例,總有效率98.3%。 朱庄庄L12J等用活血祛風湯(桃仁、紅花、黨參、白鮮皮各lOg,生地黃20g,川芎、赤芍、當歸、土茯苓各15g,地龍、生甘草各9g)治療慢性蕁麻疹60例,痊癒率80.O%,總有效率98.7%。 劉和平應用扶正祛風湯(黃芪15~30g,防風lO~15g,白術10~12g,熟地黃15g,當歸12g,荊芥lOg,蟬蛻6~lOg,桂枝lOg,黃芩12g,白芍、川芎、甘草各lOg)治療蕁麻疹265例,其中風寒型78例,有效率96.1%;風熱型8l例,有效率96.2%;血虛型106例,有效率91.5%,總有效率94.6%。 李元文等用加味過敏煎(柴胡、白術、防風、烏梅、苦參、絲瓜絡、五味子、當歸、赤芍各lOg,茯苓20g,白鮮皮30g,甘草5g)治療人工性蕁麻疹32例,總有效率93.75%。 魏武傑應用自擬養血祛風湯(當歸、麥門冬、自鮮皮各15g,川芎6g,赤芍、生地黃、荊芥、防風、玄參、夜交藤各lOg,土茯苓20g)治療慢性蕁麻疹93例,總有效率92.7%。 蔣衛健應用自擬加昧過敏湯(苦參、土茯苓、刺蒺藜、紫草、徐長卿各15g,防風、蟬蛻各lOg)治療慢性蕁麻疹15l例,總有效率91.39%。 4中醫外治法 佘俊卿用中葯熏蒸法治療慢性蕁麻疹86例,治癒43例,顯效35例,有效8例, 方葯為:苦參、白鮮皮、當歸、牡丹皮、地膚子、蟬蛻、防風、蛇床子、烏梢蛇、土茯苓、紫草、丹參、紅花各30g。 朱越洋等用消疹散敷貼穴位治療急性蕁麻疹52例,總有效率100%。 具體方法如下: ①葯物組成:蟬蛻、細辛、防風等量,研成細末,加入適量冰片。 ②用法:取消疹散O.2~O.4g置於麝香虎骨膏中,外貼曲池、大椎、懸鍾、梁丘穴。風寒型加列缺;風熱型加外關(除大椎外均為雙側);腹痛、腹瀉加神闕。每日1次,外治期間停用其他任何葯物。 胡文釗等用葯物熱浴法治療慢性蕁麻疹95例,總有效率91.2%。 方葯為:防風、艾葉、荊芥、白鮮皮、生地黃、蛇床子各20g,苦參30g。 5針灸治療 體穴治療。 王光鼎L20j採用溫針加灸治療急性蕁麻疹。取穴:合谷、曲池(溫針)、足三里(溫針)、太沖、血海、風市、風池、百會、大椎、中脘(灸)、神闕(灸)。治療114例,總有效率96.49%。 李占東用穴位注射治療頑固性蕁麻疹。取穴:曲池、血海、三陰交。葯物:5%當歸注射液,每穴注入2ml,共治療32例,總有效率96.9%。耳穴治療。彭世橋L22J選取肺、脾、神門、內分泌、腎上腺等耳穴,用牽牛子埋壓,治療慢性蕁麻疹50例,痊癒34例,好轉14例,無效2例。 趙永洲等取神門、心、肺、抗過敏區、皮脂腺、脾、胃、耳尖等耳穴,並根據病情配合相應耳穴區貼壓治本病。共治療12l例,痊癒35例,顯效41例,有效34例,無效11例。 6中西醫結合治療 路鷗等以益氣養血,活血祛風法為主,輔以西葯治療慢性蕁麻疹50例,總有效率98%。 治療方法: ①中葯:加味歸芪荊防湯(當歸、生黃芪各15g,赤芍、白芍各lOg,熟地黃15g,川芎、荊芥、防風、蟬蛻各lOg,刺蒺藜15g,白鮮皮20g)。 ②西葯:特非那丁60mg,每日2次口服。 朱建蘭等採用克敏能lOmg·d-1及中葯「抗敏湯」(蒼耳子、徐長卿、秦艽各lOg,黃芩9g,白鮮皮6g,荊芥12g,蟬蛻6g,苦參9g,當歸12g,生地黃12g)治療慢性蕁麻疹60例,總有效率100%。 董獻華採用復方丹參液20ml,日1次靜點及西米替丁 0.2g日3次口服,治療慢性蕁麻疹60例,總有效率 93.34%。 谷欣採用克敏5mg、甲氰咪胍O.4g、維生素C2.Og,日3次口服,必要時口服或靜點激素。 配合中葯:石膏30g,牡丹皮、黃芩各15g,青蒿20g,赤芍 15g,紫草12g,黃連5g,蒲公英、金銀花、大青葉、夏枯草各30g,茵陳蒿24g口服,治療急性蕁麻疹50例,總有效率98%。 7 結語 : 綜上所述,近年對蕁麻疹的治療方法研究較多,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有了新的進展,但不少報告停留於一般療效分析,但對原因的探討,葯理作用的研究並不多見
採納哦

Ⅲ 孩子每年都長幾次蕁麻疹,怎麼辦

小孩起蕁麻疹怎麼辦,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如果皮疹范圍很小,沒有明顯的瘙癢,可以回選擇外用葯物答,比如可以外搽爐甘石洗劑,一天兩次外擦。如果病情比較嚴重,皮疹范圍很廣,瘙癢比較劇烈,應該選擇口服抗過敏的葯物,常用的有西替利嗪糖漿和氯雷他定糖漿,每天一次口服,連續使用一周左右。對於反復發作的蕁麻疹應該積極尋找病因,比較常見的原因有三大類:一、食物,主要指的是魚、蝦,海鮮等高蛋白的食物應該避免攝入。二、環境因素,盡量避免到粉塵、花粉以及塵蟎多的環境中去。三、感染引起的蕁麻疹,這時候可以表現為發燒、咽喉疼痛等症狀,需要加用抗感染的葯物。

Ⅳ 蕁麻疹用一次地塞米松10豪克就好了 需要再吃地塞米松嗎

蕁麻疹的主要症狀就是身體很癢了,引起的原因也多,過敏阿,內分泌紊亂阿。一般來專說傳染概率不是屬很高,在飲食上要注意不能吃太多辛辣的食物。你可以備一瓶軒嬌蘭薰衣草精油,癢的時候塗一下,止癢特別快,我現在也在用,還是很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