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許多無法治癒的罕見病症都是由什麼引起的
基因突變在人類中很常見,主要是由細胞結構的變化引起的,導致許多遺傳疾病,其中大多數可以從外部看到,更多的時候甚至無法被科學家解釋,例如下面的例子。
1.人類的尾巴。
現在許多人認為高挑瘦是一種時尚,但對一些人來說,這是一種詛咒。馬凡氏綜合症是一種遺傳疾病,人們通常胳膊和腿變長,身體變瘦,這種疾病會代代相傳。沒有真正的治療方法,雖然發展可以通過支架控制,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只會變得更加痛苦。
『貳』 過度手淫的危害
手淫到底有害,無害,還是有益,一直爭論不休。
尤其近10年來,手淫為男性普遍關心的問題,出版物中不同作者對手淫的評價頗不一致。如"手淫是沒有害的,是性成熟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是一種正常的普遍的自慰性性行為",但有人認為"手淫可以不射精,並作為陽痿、慢性前列腺炎等病症的治療方法,等於加強生殖器的鍛煉",真是眾說紛紜。
對於手淫問題的評價不能一概而論。
Gopla認為,適度手淫並不是什麼壞現象。對一個心身健康,認識正確的人,適度的手淫並無害處,特別是夫妻長期分離,女方有病,妊娠禁慾,婚後由於夫妻間的需求差異,不可能完全一致,某一方有時也會以此種方式來彌補其不足,那麼,此時用手淫的辦法是較為現實的。
未婚男女,每月有規律的手淫1~5次,以解除心理上的或生理上的滿足, 並不影響健康。
手淫過度就需要防治。如果恣意手淫,沉浸於色情,必然荒廢學業,損傷身體,尤其是處於性發育成熟期的青少年心理狀態不穩定,更要提高自我控制和自我約束的能力。防治手淫關鍵在於以下幾點:
對手淫要正確對待,以預防為主,應用精神治療、心理疏導的方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性教育,使注意力向德智體三方面全面發展,克服思想過於集中。注意生活規律與生活調節,避免穿著太緊衣褲,按時睡眠,晚餐不宜過飽,睡眠時被褥不要過暖過重,睡眠不宜仰卧和俯卧,晚餐不宜刺激性飲食如煙、酒、咖啡、辛辣之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保持外陰清潔,經常清洗,除去積垢不良刺激。鼓勵男女參加社會活動,減少對異性的敏感,避免早戀。對犯有手淫習慣的青少年,不宜嚴加指責,應幫助他們,建立信心與決心戒除手淫,切不能用誇大、恐嚇的辦法,否則會加重他們的思想負擔。如有生殖系統炎症,服用消炎葯等對症治療,消除患者的不適。
要正確地對青少年進行性心理和性生理衛生教育,使他們掌握有關性的基本知識,能夠正確地處理性緊張與性沖動。青少年要克服手淫習慣,切記以下幾點:(1)要樹立遠大理想和抱負,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和工作上。(2)培養良好的愛好和興趣,通過豐富多彩的業餘生活將過於旺盛的性能量化解掉。(3)減少不良的性刺激,不要看色情書籍和影視。(4)對過度手淫的危害要有正確的認識,樹立克服習慣性手淫的決心,把自己從手淫的精神壓力下解放出來。
『叄』 鳥類吸入花粉之後會不會過敏或其它反映。
不會。
花粉過敏症狀的發病率雖然較高,卻由極少數花粉引起,花粉之所以會引起人體過敏,主要是由於花粉顆粒攜帶了能引起過敏的抗原決定簇。花粉過敏典型的臨床症狀如打噴嚏、清水樣鼻涕、鼻、眼、耳、上齶癢,可伴有呼吸困難或蕁麻疹、濕疹。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此時是人們最易患花粉過敏症的季節,春季出遊時,要防備花粉過敏。
過敏是一種機體的變態反應,是人對正常物質(過敏源)一種不正常反應,只有當過敏源接觸到過敏體質的人群時才會發生過敏反應 ,過敏源有花粉、粉塵、異體蛋白、化學物質、紫外線等幾百種,有些過敏甚至查不到過敏源。
過敏性疾病(含過敏性綜合症)的發病率大約為20%。從新生兒到中老年人各年齡階段都有發生,沒有明顯的性別特徵,但有顯著的遺傳性特徵。
人體內有兩類細胞即肥大細胞和嗜鹼粒細胞,它們廣泛分布於鼻粘膜 ,腸胃粘膜以及皮膚下層結締組織中的微血管周圍和內臟器官的包膜中。這兩類細胞中含有組胺、白三烯、5-羥色胺、激汰等過敏介質。在化學物質、空氣污染、陽光輻射等環境因子刺激下機體內會產生大量自由基,自由基氧化後未花粉能及時清除,將會破壞肥大細胞和嗜鹼粒細胞的細胞膜,使細胞膜變性導致細胞不穩定。當不穩定細胞遇到過敏原後,抗原和抗體發生特異反應,導致細胞膜脫離,釋放出過敏介質。過敏介質可引起平滑肌收縮、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強、粘液分泌及組織損傷、從而引發過敏反應的發生。在過敏反應的發生過程中,過敏介質起著直接的作用,過敏原是過敏病症發生的外因,而機體免疫能力低下,大量自由基對肥大細胞和嗜鹼細胞的氧化破壞是過敏發生的內因。此外,根據中醫理論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過敏主要是風、濕、熱、邪蘊於血液和肌膚所致,或因血熱又感外風而發病。即與人體中的血液中含有一定的毒素有相當關系。
花粉中含有的油質和多糖物質被人吸入後,會被鼻腔的分泌物消化,隨後釋放出十多種抗體。如果這種抗體和入侵的花粉相遇,並大量積蓄,就會引起皮膚過敏。
據專家研究表明,其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於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飲食中攝入了大量的雞蛋、肉製品等高蛋白、高熱量飲食,結果導致體內產生抗體的能力亢進,因而遇到花粉等抗原時,就更容易發生變態反應。另一方面是因為大氣污染、水質污染及食品添加劑的大量應用,導致人體接觸更多的抗原物質,促使人類發生變態反應性疾病。
『肆』 普瑞巴林膠囊的注意事項
血管性水腫上市後報告中,一些患者在開始使用或長期使用普瑞巴林後出現血管性水腫。特異性症狀包括面、口(舌、唇和牙齦)及頸部(咽和喉)腫脹。有血管性水腫導致呼吸系統損傷危及生命,需緊急處理的個例報告。如果患者出現這些症狀應立即停用本品。既往發生過血管性水腫的患者服用本品時應注意相關症狀。此外,同時服用其它引起血管性水腫的葯物時(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性水腫的發生風險可能增加。超敏反應上市後報告中,一些患者開始使用普瑞巴林短時間內出現超敏反應。不良反應包括皮膚發紅、水皰、蕁麻疹、皮疹、呼吸困難及喘息。如果患者出現這些症狀應立即停用本品。停用抗癲癇葯物(AEDs)同所有抗癲癇葯物一樣, 普瑞巴林應逐漸減停,從而使癲癇患者發作頻率增加的風險最小化。如需停用本品,建議至少用1周時間逐漸減停。外周水腫普瑞巴林可能引起外周水腫。短期臨床試驗(患者無具有顯著臨床意義的心臟疾病或外周血管疾病)未顯示外周水腫與心血管並發症(如高血壓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明確的關聯。外周水腫與提示肝腎功能減退的實驗室檢查變化無關。在臨床對照試驗中,普瑞巴林組和安慰劑組出現外周水腫的發生率分別為6%和2%。因外周水腫停葯的患者比例,在普瑞巴林組和安慰劑組分別為0.5%和0.2%。患者同時服用普瑞巴林和噻唑烷二酮類抗糖尿病葯出現體重增加和外周水腫的頻率高於單獨服用兩葯中的任一葯物。總體安全性資料庫中,大部分服用噻唑烷二酮類抗糖尿病葯的患者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伴隨疼痛研究中的受試者。該人群中出現外周水腫的患者比例,在噻唑烷二酮類抗糖尿病葯組、普瑞巴林組和兩葯合用組分別為3%(2/60),8%(69/859)和19%(23/120)。與之相似,出現體重增加的患者比例,在噻唑烷二酮類抗糖尿病葯組、普瑞巴林組和兩葯合用組分別為0%(0/60),4%(35/859)和7.5%(9/120)。由於噻唑烷二酮類抗糖尿病葯可引起體重增加和/或液體瀦留,可能加重或導致心力衰竭,普瑞巴林與該類葯物合用時應關注病情變化。由於相關數據有限,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III級或IV級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應謹慎使用本品。頭暈和嗜睡普瑞巴林可能引起頭暈及嗜睡。應告知患者本品相關的頭暈及嗜睡可能影響駕駛或操作機械等能力。在對照試驗中,普瑞巴林組和安慰劑組患者頭暈的發生率分別為31%和9%。普瑞巴林組和安慰劑組患者嗜睡的發生率分別為22%和7%。頭暈及嗜睡通常在開始使用本品的短時間內出現,高劑量組出現頻率較高。對照研究中,頭暈和嗜睡是導致停葯的最常見不良反應(各4%)。在短期對照研究中,報告這兩類不良反應的普瑞巴林組患者,直至最後一次服葯仍存在頭暈或嗜睡的患者比例分別為30%或42%。體重增加普瑞巴林可能引起體重增加。在最長為14周的臨床對照試驗中,體重較基線增加≥7%的患者,在普瑞巴林組和安慰劑組分別為9%和2%。普瑞巴林組中極少數患者(0.3%)因體重增加退出試驗。普瑞巴林組出現的體重增加與劑量和持續暴露時間有關,與基線體重指數(BMI)、性別或年齡無關。體重增加並非僅限於水腫患者。(見【注意事項,外周水腫】)短期臨床對照研究中,體重增加沒有引起有重要臨床意義的血壓改變,但是,應用普瑞巴林後出現的體重增加對心血管系統的長期影響未知。糖尿病患者中,普瑞巴林組和安慰劑組體重增加分別為1.6 Kg(范圍:-16至16Kg)和0.3 Kg(范圍:-10至9Kg)。服用本品至少2年的333名糖尿病患者群,平均體重增加5.2 Kg。未對應用普瑞巴林後出現的體重增加是否影響血糖控制進行系統性評估。在糖尿病患者中進行的長期開放性臨床對照試驗顯示,服用本品與血糖失控無關(用HbA1C測試)。突然或快速停葯普瑞巴林突然或快速停葯後,一些患者出現失眠、惡心、頭痛和腹瀉等症狀。應用至少超過一周的時間逐漸減停本品,而非突然停葯。潛在致癌性標准終生致癌性的臨床前動物研究顯示,兩種不同品系小鼠出現血管肉瘤非預期的高發生率。(見【葯理毒理】)該發現的臨床意義未知。上市前開發過程中的臨床經驗對於評估普瑞巴林人體應用的潛在致癌性無直接意義。各類不同人群的臨床研究中,12歲以上的患者,總暴露為6396患者-年,報告新發或既往腫瘤加重的共57例。由於未應用本品的類似人群腫瘤發生率及復發率未知,因此這類人群的腫瘤發生率是否受普瑞巴林的影響未知。眼科影響對照研究中報告視物模糊的患者比例,普瑞巴林組(7%)高於安慰劑組(2%),大部分患者的症狀可隨持續用葯而消失。少於1%的患者因為視覺相關事件(主要為視物模糊)停葯。超過3600名患者按計劃接受了眼科檢查,包括視力、視野及散瞳後眼底鏡檢查。結果顯示普瑞巴林組和安慰劑組出現視力下降的患者比例分別為7%和5%,出現視野改變的患者比例分別為13%和12%,出現眼底鏡下改變的患者比例在兩組均為2%。雖然上述眼科發現的臨床意義未知,但應告知患者如果出現視覺改變,應通知醫生。如果視覺失調持續存在,應考慮進一步評估。已經定期進行眼科檢查的患者應增加檢查頻率。肌酸激酶升高服用普瑞巴林後可出現肌酸激酶升高。肌酸激酶最高值與基線的平均差值在普瑞巴林組和安慰劑組分別為60 U/L和28 U/L。在不同患者群的所有對照試驗中,肌酸激酶值超過正常上限至少3倍的患者比例在普瑞巴林組和安慰劑組分別為1.5%和0.7%。上市前臨床試驗中,普瑞巴林組有三例患者報告出現橫紋肌溶解事件。由於這些病例存在可能導致或促成肌病事件的因素,這些肌病事件與本品的關系並不明確。醫生應告知患者如出現難以解釋的肌肉疼痛、觸痛或無力,特別是這些肌肉症狀伴有全身不適或發熱時,應迅速報告。如疑似或確診為肌病或肌酸激酶顯著升高時,應停用本品。血小板計數減少服用普瑞巴林後可出現血小板計數減少。普瑞巴林組血小板平均最多減少20 × 103/µL,而安慰劑組平均最多減少11 × 103/µL。在對照試驗的總體資料庫中,普瑞巴林組和安慰劑組出現有潛在臨床意義的血小板減少(定義為低於基線水平20%和[150 × 103/µL)的患者比例分別為3%和2%。僅一例患者服用本品後出現嚴重的血小板減少,血小板計數低於20 x 103/ µL。隨機對照試驗中,未觀察到服用本品後與出血相關的不良反應增加。PR間期延長服用普瑞巴林後可出現PR間期延長。臨床試驗的心電圖數據分析顯示,本品劑量≥300 mg/日時PR間期平均延長3-6毫秒。該變化不增加PR間期延長超過基線25%的風險,不增加PR間期超過200毫秒的患者比例,不增加Ⅱ、Ⅲ度房室傳導阻滯風險。對基線PR間期延長及服用其它導致PR間期延長葯物的患者進行亞組分析,未發現PR間期延長的風險增加。然而由於該類患者數量有限,該分析結果並非定論。葯物濫用和依賴未知本品對葯物濫用的受體位點有活性作用。與任何一種中樞神經系統活性葯物一樣,醫生應仔細評估患者葯物濫用史並觀測是否存在本品誤用或濫用徵象(例如出現耐受,劑量提高,覓葯行為)。濫用一項鎮靜/安眠葯(包括酒精)娛樂性使用者的研究顯示,對普瑞巴林(450mg,單劑)的主觀評價包括「葯效好」、「高度的」、「喜愛」等,程度與安定(30 mg,單次)類似。5500餘例患者的臨床對照研究整體顯示,將欣快作為不良反應報告的患者比例在普瑞巴林組和安慰劑組分別為4%和1%。在部分患者群中,該不良反應報告率較高(1%至12%)。 依賴臨床研究中快速或突然停用本品,一些患者報告失眠、惡心、頭痛和腹瀉等症狀(見【注意事項】),提示軀體依賴性。自殺行為和想法因任何適應症而接受抗癲癇葯(AED)治療的患者,抗癲癇葯(包括本品)會增加患者自殺想法或行為的風險。AED 治療期間,應監測患者是否出現下述症狀或症狀惡化:抑鬱、自殺想法或行為,和/或情緒或行為的任何異常變化。對199 項包括11 種不同AED 的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單葯治療和輔助治療)進行合並分析,發現AED 治療組患者的自殺想法或行為的風險約為安慰劑組患者的2 倍(調整後的相對風險為1.8,95% 可信區間:1.2, 2.7)。這些臨床試驗中位治療時間為12 周,27,863 例AED 治療組患者的自殺行為或想法發生率的估算值為0.43%,而16,029 例安慰劑組患者發生率的估算值為0.24%,表明每530 例治療患者中約增加1 例有自殺想法或行為的患者。試驗中葯物治療組有4 例自殺患者,安慰劑組無自殺患者;但因病例數太少,尚不能得出葯物對自殺影響的任何結論。在AED 治療開始一周之後,即觀察到AED 治療可增加自殺想法或行為的風險,且持續存在於整個治療評估期間。因納入分析的大多數臨床試驗均不超過24 周,故未能評價24 周後自殺想法或行為的風險。納入數據分析的葯物所引起自殺想法或行為的風險基本一致。上述風險發現於不同作用機制的AED 和多種適應症中,說明此風險普遍存在於所有AED 治療的任何適應症中。在分析的臨床試驗中未發現風險隨年齡(5-100 歲)有明顯變化。表2 顯示所評估的AED 對不同適應症的絕對和相對風險。 癲癇臨床試驗中自殺想法或行為的相對風險,比精神病或其它疾病臨床試驗的風險高;但癲癇和精神病兩種適應症的絕對風險差基本相似。在考慮處方本品或其他任何AED 時,必須權衡自殺想法或行為風險與不治療疾病的風險。癲癇和其它許多適用AED 治療的疾病,由於疾病本身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導致患者自殺想法和行為的風險原本就比較高。所以,如果治療期間發生自殺想法和行為,處方醫生需要考慮出現這些症狀的患者是否與其正在治療的疾病相關。應告知患者、看護者和其家庭成員,本品及其他AED 有增加自殺想法和行為的風險。並建議他們注意觀察抑鬱症狀及體征的發生或惡化,任何異常情緒或行為變化,或自殺想法及行為的發生,或自殘想法的出現。如有可疑行為,應立即報告醫務人員。
『伍』 安乃近是不是禁用了
安乃近是不是禁用了
安乃近是不是禁用了, 安乃近是1920年發明的一種新葯,起初是用於消炎,後來發現退熱的效果特別好,而且還能夠解熱鎮痛,常見的疾病都有一定的用武之地,安乃近是不是禁用了。
安乃近是不是禁用了1
《公告》顯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和《葯品注冊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國家葯監局決定注銷汞溴紅溶液等34個葯品注冊證書。這34種葯品涉及溶液劑、片劑、乳膏劑、氣霧劑4種劑型,除了汞溴紅溶液之外,葡萄糖注射液、土黴素片、安乃近片、馬來酸氯苯那敏片等葯品都在注銷名單內。
健康時報記者查閱新版《葯品管理法》規定,已被注銷葯品注冊證書的葯品,不得生產或者進口、銷售和使用。這也意味著,零售葯店不能再銷售上述34種葯品,需要盡快進行自查。美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禁用安乃近,並將該葯品從美國市場上撤出,多種劑型的臨床應用被停止。截至目前,澳大利亞、挪威、菲律賓等近30個國家相繼明令禁用或限用安乃近。
你或許不知道,在70年前那個葯品匱乏的年代,安乃近一度是個神話。家裡有個頭疼腦熱的,吃兩片就好,甚至在碰破皮、劃個口子的時候,家人都會將安乃近研碎撒到傷口上。而現在,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連發3條關於安乃近的公告,宣布除口服劑外,其他類型的安乃近均被禁止。這預示著,一代人記憶中的「退燒神葯」徹底走下神壇。
網友評論,葉子18568:可能引起血液系統嚴重不良反應,如粒細胞缺乏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等。還可能引起嚴重過敏反應,如重症葯疹、過敏性休克等。前三種血液病特別嚴重,雖然不是百分之百都得,總是有得的幾率的。就像有個階段兒童用四環素不被知道副作用,就產生很多人是四環素牙是一樣。隨著醫葯葯的發展,必將會推陳出新,這種例子太多了!
網友評論,沒事就是逛逛:這是某些葯廠申請注銷他們的葯品生產批文,而不是國家統一注銷的。作為一個影響力很大的媒體應該弄清楚再報道,不要混淆視聽,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安乃近是不是禁用了2
安乃近,一種退熱的西葯,很快會引起三十歲以上人士的回憶。但凡頭痛發熱、牙齦腫痛、感冒發燒,用了安乃近,睡上一覺,很快能扭轉局面,那時候小孩子用得最多,媽媽們手頭都有一些。有幾個印象抹不掉:
退熱快:無論多麼棘手的高燒、長期低熱,莫名熱症,吃了安乃近就好得快。
抗炎症:口腔疾病、耳鼻喉炎症,甚至皮膚炎症,用過安乃近,都有不錯的效果。
能止痛:各種頭痛不適,或是風濕骨痛,安乃近也能較快祛除。
安乃近是1920年發明的西葯,起初用於消炎,後來發現退熱效果更好,而且還可解熱鎮痛,反正常見的疾病都有用武之地,迅速走紅,並傳入我國。它的主要成分也很簡單,有氨基比林和亞硫酸鈉等化合物,容易獲取,所以價格低廉,幾塊錢能買一大瓶。
小時候,安乃近是典型的「媽媽葯」,家裡必備。小孩抵抗力差,頭痛發熱多,只要吃了安乃近,休息一覺,又能活蹦亂跳了。直到現在,一些中老年人治病,還點名要安乃近。
為啥這么好的葯,價格又便宜,卻消失了呢?
其實,安乃近並沒有完全消失,只是轉到了「二線」,不是首選葯,明確用於「緊急退熱,且在無其他葯物的情況下才行」。可能在偏遠地區會偶然發現。這種現象令人不解,不少媽媽也很無奈:小孩有個頭疼腦熱,還有啥葯比安乃近更快?再加上一些西葯,不是換包裝,就是提價格,成分變化不大,但價格高了很多。安乃近作為「又親民又靈驗」的葯品,難免會令人生出一些「聯想」。
安乃近的效果確實好,但副作用也很大,屬於「雙刃劍」類型的葯物,既治病也傷人。早在1982年,我國就淘汰了「復方安乃近片劑」。近兩年,相繼公告注銷安乃近類葯品注冊證書、修改安乃近類葯品說明書等等。市面上很難再有安乃近的身影了。不少西方國家也正式禁用安乃近。
安乃近的副作用,總體來說是一句話:吃得多約等於自殘,它會引起肌體多方面損害,傷血、傷肝、傷腎等等。
1、影響血液系統,長時間連續使用,會減少粒細胞,不走運的人會有致命傷害,或出現紫癜、再生障礙貧血等。
2、影響皮膚組織,會出現過敏類皮膚炎症、蕁麻疹、紅斑等,嚴重的皮炎會很難治癒,用安乃近做注射液時,注射部位會長時間不適,非常難受。
3、影響肝腎功能,可引起葯物肝、肝衰竭、腎衰竭等,比較麻煩。
4、容易過敏和致命,出現過敏皮疹和嚴重的`表皮鬆懈症狀,人體會表現出很多異常。
2002年有一項統計,有關安乃近引起的可疑不良反應中,就有過敏休克、血液系統疾病、皮膚類疾病、泌尿系統疾病等92例,死亡19例,比例較高。
在近年修訂安乃近的說明書中,有三點警示用語,特別提示:禁用於18歲以下青少年兒童。
所以,安乃近的消失,是副作用太大了,畢竟人的生命只有1次,拿健康和生命去試險不值得。
數據顯示,退燒退熱葯,兒童是「用葯大軍」,只有兩種葯是受推薦的:6個月齡以上用布洛芬、2—3個月齡以上用對乙醯氨基酚,且要在體溫超過38.5度才能用葯,也不要同時用2種以上退燒葯,應多喝溫開水,有利於葯物吸收和排泄、盡早降溫。
安乃近是不是禁用了3
一說起安乃近,我就能夠很快引起30歲以上人士的記憶,這是一種退熱止痛的新葯,但凡是頭疼發熱,感冒發燒,牙齦腫痛,用上一片安乃近,然後再睡一覺,很快就能夠幫助我們扭轉局面。
在以前那個時候小孩子用的最多,家裡都會常備一些,有幾個印象是抹不掉的:
退熱快:不管是多麼棘手的高燒,長期低熱,莫名的發燒,吃了安乃近之後就能夠很快的退燒。
止痛快:各種的頭疼不適或者是風濕骨痛,安乃近也能夠很快的去除。
抗炎症:各種口腔疾病,皮膚炎症,甚至是耳鼻喉炎症,用過安乃近之後很快就能夠得到緩解。
安乃近是1920年發明的一種新葯,起初是用於消炎,後來發現退熱的效果特別好,而且還能夠解熱鎮痛,反正常見的疾病都有一定的用武之地而迅速走紅,並且傳入我國。
安乃近的主要成分也是比較簡單的,主要成分是氨基比林和亞硫酸鈉等化合物,容易獲取,而且價格低廉,幾塊錢就能夠買一大瓶。
在之前安乃近是非常典型的「媽媽葯」,水家裡是必備的葯品,小孩子若是抵抗力差,頭痛發熱比較多,那麼只要是吃了安乃近,睡一覺就又能夠活蹦亂跳了。
直到現如今一些中老年人治療疾病遇到頭痛腦熱的情況,還會點名去葯安乃近。那麼為什麼這么好的葯價格便宜效果又好,現如今卻消失不見了呢?
01、「安乃近」價格便宜,治療效果不錯,為什麼現在卻買不到了?
安乃近是亞硫酸鈉和氨基比林的結合化合物,容易溶於水,而且有著解熱鎮痛的葯理作用,比單獨使用氨基比林的起效快,所以很多人都比較愛用安乃近進行退熱。在1922年,安乃近作為退燒葯在德國上市,但是後續卻出現了很多起嚴重的不良反應事件,有相關報道指出,安乃近可能會引發致命性粒細胞減少。
到了1977年,美國FBI正式發布禁止使用安乃近的條文規定,並且把安乃近撤出美國市場。隨後全球范圍之內的多個國家開始禁止使用安乃近,包括澳大利亞,日本等等。
在我們國家,安乃近於1952年被上海某一個葯廠研製出來,並且成功上市,因為效果比較好,價格比較便宜,安乃近風靡一時,與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等葯物齊名,穩固了在我國的葯壇地位。
但是到了2020年安乃近的安全問題,卻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被國家葯監局判了「死刑",多種制劑停止了生產,18歲以下禁止使用,孕婦禁用。
安乃近剛剛上市時與其他的葯物相比有著特別大的優勢,一是效果顯著,二是價格特別便宜,但廣泛使用也會讓不良反應事件越來越多,人們此時開始尋找安乃近的替代品。
在此時市面上解熱鎮痛的葯物也是越來越多,可以滿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安乃近不再是唯一的選擇,並且逐漸退出歷史的舞台。
而且因為使用安乃近而造成的不良反應而死亡案例特別多,在2008年國家葯品不良反應中心發布了《葯品不良反應監測信息通報》,詳細統計了安乃近的不良反應,其中7例史過敏性休剋死亡,5例是泌尿系統不良反應死亡,4例消化系統不良反應死亡等等。
隨後這款曾經的」神葯「也讓很多葯師和醫生」聞之色變「,除了少數基層醫療機構還會應用以外,城市的醫療機構基本已經棄用了。
02 、 警惕身邊「隱形的安乃近」
除了安乃近以外,我們大家也需要警惕一些和安乃近類似的葯物」
氨基比林
氨基比林其實就是安乃近的前身,同樣會引起過敏性休克和粒細胞缺乏症等非常嚴重的不良反應。
雖然氨基比林有兒童的推薦劑量,但是在葯品說明書當中卻並沒有兒童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治療,要麼就是尚不明確。
賴氨匹林
賴氨匹林是阿司匹林和賴氨酸的復鹽,在2018年我國國家葯監局就在賴氨匹林的葯品說明書上加上黑框警示語,表示賴氨匹林可致過敏性休克、嚴重皮膚損傷等相關不良反應。
在用葯的過程當中需要密切監測,一旦出現了不良反應,需要立馬停止用葯並且進行治療,16歲以下的兒童慎用,來安毗鄰三個月以下的嬰兒禁用賴氨匹林,兒童在用葯之後很有可能會引起瑞士綜合征,導致發生生命危險。
現如今兒童是用的兩種退燒葯,還是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在沒有禁忌症的情況之下,這兩種葯物仍然是患兒的首選退燒葯物。
但是也要注意這兩種葯物不可以聯合使用,也要注意不要與其他相同成分的葯物一同使用。
結語:總之,有一些傳統的「神葯」之所以跌下神壇,絕不只是因為價格太便宜,掙不到錢,從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綜合考慮,肯定是新葯更值得信任一些。
『陸』 什麼葯物可以消滅屋塵蟎和粉塵蟎
消滅蟎蟲無需葯物,只需破壞適合它生長環境,如溫度、濕度,即可殺死蟎蟲。
一、經常清潔容易積灰塵的物品,保持通風,床單、被罩等卧具酌情選用高溫方式進行洗滌,或者經常在陽光下曝曬,抖落蟎蟲的分泌物、屍體等;冬季,可將卧具放置在0℃以下的地方凍死蟎蟲;房屋內可選用合格的紫外線殺菌燈,進行滅蟎。
二、可以購置乾燥機,讓房間內濕度避開塵蟎生長繁殖的最佳濕度,抑制蟎蟲繁殖速度,就可以很好地控制屋塵蟎生長。
三、保持個人清潔衛生,規律洗澡,保持皮膚的滋潤度,及時除去代謝出的皮屑,並對洗澡間進行殺菌處理,以免把沾有蟎蟲皮屑帶到其他地方。
(6)蕁麻疹自殘擴展閱讀:
蟎蟲的危害:
蟎蟲具有刺激作用,被蟎蟲寄生的人體部位會出現毛囊擴大、血管擴張、纖維組織增生等問題,皮膚還會出現紅斑、丘疹、瘙癢等現象,從而引發皮膚粗糙、毛孔擴大、痤瘡皮損、脫發和外耳道瘙癢等症狀,實際都與蠕形蟎感染高度相關。
不僅如此,近些年許多研究都指出,居室蟎類是室內重要的過敏原,可引起蟎性哮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炎和慢性蕁麻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