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快速治療濕疹的葯方
那患上 濕疹 的時候,有什麼最好的 治療方法 呢?治療濕疹的 偏方 又有哪些呢?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快速治療濕疹的葯方,希望能幫到你。
快速治療濕疹的葯方一:
1.急性濕疹治以 清熱 利濕,佐以涼血之方。用龍膽草、山萸肉、丹皮各 10克,白茅根20克,生地15克,金銀花10克,車前草20克,生石膏30 克,六一散30克,水煎服,每日2次,6天為1個療程。若身熱、口渴、心 煩等全身症狀明顯者,可加羚羊角粉0.2~0.3克(或用生玳瑁3克);癢重 者加白鮮皮、地膚子各10克;大 便秘 結者可加川大黃6~10克。
2.亞急性濕疹治以健脾利濕,佐以清熱之方。用赤茯苓、白術各12克, 黃芩、梔子、龍膽草、枳殼、生地、竹葉各10克,燈心草3克,六一散15 克,車前草20克,水煎服,每日2次,6天為1個療程。
快速治療濕疹的葯方二:
1、食鹽6克,明礬15克,開水沖化洗患處。
2、紅棗10枚,扁豆30克,紅糖適量。將前2味加水煮爛熟,加人紅糖,服食。
3、綠豆粉加冰片少許,塗患處。每天1至2次,數次可愈。
4、赤小豆研成細粉狀,用雞蛋清調勻後搽患處,每日2次。連用3天。
5、黑豆油30毫升,黃蠟15克,共熔化成膏狀。每天2次。外用1周。
6、淮米微炒,研成細粉,滲出液多者,將葯粉直接撒上,每日3-5次。滲液少者用香油調成糊狀外搽。
7、薏苡仁,粳米各30克,冰糖少量。將薏苡仁,粳米共煮成粥,再放入少量冰糖,做點心食用。
8、竹節菜(干品30克)50克,粳米100克。竹節菜加水煎湯,去渣後人粳米,再加水煮稀稠粥,每日早、晚革2次。溫熱頓服。
❷ 中醫治療濕疹方法
濕疹 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皮膚 疾病 , 中醫 也是治療濕疹的一種方法。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中醫治療濕疹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中醫治療濕疹
1、黑魚頭:用黑魚的魚頭放在瓦片上烤焦,碾成粉末,然後用麻油拌了塗在患處,效果挺好的。
2、蒼耳棵30克,蛇床子15克,白蘚皮15克,蒼術15克,苦參15克,生軍15克,黃柏15克,地膚子15克。水煎取濾液待溫涼後洗患處。每天1劑,早、中、晚各洗1次。
3、白術10克,雲苓15克,當歸10克,丹參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膚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
4、荊芥10克,白蘚皮15克,當歸10克,大黃10克,防風10克,百部10克,連翹10克。共炒研極細末,每次6克,飯後兩小時,滾水沖服,每日兩次。
5、黃芩6-10克,黃柏10克,蒼術10克,苦參12克,車前草15克,豬苓10克,水煎服。
6、取爐甘石30克,孩兒茶20克,冰片10克,共研成細末,貯瓶備用,有滲出液者可用上葯撒之,無滲出者用麻油調勻塗擦患處,每天2次。適用於急性濕疹。
7、取輕粉,密陀僧,冰片,雄黃,硫黃,蛇床子,黃柏,地膚子,蒼術,共研成細末,貯瓶備用,用時取葯粉適量,加食醋調成糊狀,塗擦患處。適用於頑固性濕疹。
8、生首烏15克、徐長卿6克、蟬蛻6克、金銀花6克、野菊花6克、苦參6克、生甘草5克、地膚子6克、白蘚皮6克、生薏米6克、茯苓皮6克、蒼術3克、茵陳6克、黃芩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9、白蘚皮40克,地膚子40克,蛇床子40克(以上3味葯均研成細粉),爐甘石粉40克,青黛粉20克,香霜1500克。將葯充分調勻貯瓶中,用時每日3次外搽。
10、全蟲方 全蟲(打)6克,皂刺12克,豬牙皂角6克,苦參6克,刺蒺藜15克,炒槐花15克,威靈仙12克,黃柏15克,白蘚皮15克,川軍(大黃)15克。久煎,一日一劑,每兩服。
11、黃連10克,黃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片0.5克,共為細末混合備用。如皮膚糜爛流水則將葯末撒在患處,流水不多或沒破不流水時用香油調勻後外敷。
12、取大楓子50克,苦參50克,蛇床子15克,浮萍15克,荊芥15克,川芎15克,蒼耳子30克,仙鶴草30克,加水1500~2000毫升,煎沸15~20分鍾,濾取葯液,倒入盆中,趁熱熏洗患處,待葯液變溫時,可坐浴,每天2次。
13、歸尾5克,赤芍6克,乾地黃9克,川芎5克,丹皮6克,何首烏(潤腸通便)9克,胡麻仁5克,黃柏6克,白蒺藜9克,苦參6克,蟬蛻3克,紅花3克,蛇蛻3克。一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服。
治療濕疹外用 偏方濕疹外用偏方1、荊芥七葉一枝花方
材料:荊芥30克,七葉一枝花、苦參、大青葉、防風各15克
做法:鍋加適量水,放入上面5中材料,煮沸,去渣取汁,倒入專用盆中備用。
用法:每天1-2次,趁汁溫熱的時候熏洗患處。
功效:能夠祛風止癢,可以有效緩解濕疹症狀。
濕疹外用偏方2、仙鶴草方
材料:取鮮仙鶴草250克,或者干仙鶴草50-100克
做法:砂鍋放仙鶴草,加適量清水,煮沸後去渣取汁備用。
用法:用干凈的軟布蘸汁燙洗患處,一次20分鍾,每天早、晚各燙洗1次。
功效:適合滲出型濕疹
提示:燙洗前要煮沸葯汁,燙洗後要保持患處皮膚乾燥,不要接觸鹼性水液。
濕疹外用偏方3、夜交藤方
材料:夜交藤200克,白蒺藜、蒼耳子各100克,蛇床子、白鮮皮各25克,蟬蛻20克
做法:鍋加水5000毫升,加上面的材料煎煮20分鍾,去渣取汁備用。
用法:汁液太熱時,可以先熏一下患處,等變溫後,用干凈的軟布蘸汁洗患處,熏洗2小時後即可見效,每劑葯汁可以連用3-5次。
功效:消腫止痛
提示:葯汁要放在陰涼處,每次用前要煮熱。
治濕疹的蔬菜1、白扁豆
性平,味甘,亦葯亦食,能補脾胃、化 濕熱 。皮膚濕疹者食用,有葯療 食療 之效,有葯補食補之功。《葯品化義》載: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氣清香而不串,性溫和而色微黃,與脾性最合。皮膚濕疹患者,常食白扁豆,脾健運而濕熱去,有利於治好濕疹頑症。
2、綠豆
性涼,味甘,有 清熱 、祛暑、利水、 解毒 的作用。古代醫家認為它可以主丹毒煩熱,風疹,治痘毒,療癰腫痘爛等皮膚疾患,均借其清熱利水解毒之力,急性皮膚濕疹者食之,有助於祛濕清熱。
3、冬瓜
性涼,味甘淡,有利水和清熱作用。《本草從新》說它能利濕去風,故對急慢性濕疹者有益。
4、瓠子
性寒,味甘,能清熱利水濕。有醫葯書中說它治瘡毒,皮膚濕疹也可以說是一種瘡毒之病,食用瓠子清利濕熱則濕疹可愈。《滇南本草》載:治諸瘡膿血流潰:瓠子用蕎麵包好,以火燒焦,去面為末,服之。這與頑固性濕疹伴感染相似。簡單有效的食法以煎湯服用為宜。
5、絲瓜
性涼,味甘,皮膚濕疹者宜常食之,可以起到清熱、涼血、解毒的效果。《 醫學 入門》中曾說:治男婦一切惡瘡,小兒痘疹餘毒,並乳癰、疔瘡。這類病症,多因濕熱為患,同皮膚濕疹一樣,食用絲瓜,均能達到去濕熱、解濕毒的目的。
6、西瓜
性寒,味甘,有清熱、解暑、利小便的作用,皮膚濕疹者宜食,可使濕熱之邪從小便而去。亦宜用西瓜皮煎水代茶飲,同樣可以收到清利濕熱的效果。
7、山葯
性平,味甘,功在補脾胃、健脾運。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濕,皮膚濕疹患者緣於脾失健運,濕熱內生。常吃山葯健脾胃而水濕漸化。一年四季,均宜食用,炒食煮食或煎湯皆可。
❸ 中葯石膏的功效與作用
石膏對很多人體疾病起著良好的功效與作用,是一味良葯,那麼它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呢?下面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下石膏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石膏的功效和作用
1、石膏治三陽合病 腹滿身重 難以轉側 口不仁 面垢 譫語 遺尿 發汗則譫語 下之則額上生汗 手足厥冷 若自汗出者:知母六兩 石膏一斤(碎) 甘草(炙)二兩 粳米六合.上四味 以水—升 煮米熟 湯面去滓.溫服一升 日三服.(《傷寒論》白虎湯)
2、石膏治太陰溫病 不可發汗 發汗而汗不出 必發斑疹 汗出過多者 必神昏譫語 發斑者:石膏50克 知母20克 生甘草15克 玄參15克 犀角10克 白粳米—合.水八杯 煮取三杯 日三服 渣再煮一鍾 夜—服.(《溫病條辨》化斑湯)
3、石膏治溫病初得 其脈浮而有力 身體壯熱 並治感冒初起 身不惡寒而心中發熱者:生石膏200克(軋細) 生粳米250克.上二味 用水三大碗 煎至米爛熟 約可得清汁兩大碗 乘熱盡量飲之 使周身皆汗出 病無不愈者.若陽明腑熱已實 不必乘熱頓飲之 徐徐溫飲下 以消其熱可也.(《衷中參西錄》石膏粳米湯)
4、石膏治陽明內熱 煩渴 頭痛 二便閉結 溫疫斑黃 及熱痰喘嗽等證:石膏300克(生用) 粉甘草50克.上為極細末 每服5~15克 新汲水、或熱湯、或人參湯調下.此方加硃砂15克亦妙.(《景岳全書》玉泉散)
5、石膏治傷寒發熱 涎潮上厥 伏留陽經 頭疼眩暈 不可忍者:石膏(煅 研細) 每服蔥白點茶凋下10克.小兒量大小 加減與之.(《三因方》玉屑散)
6、石膏治小兒夾驚傷寒 頭痛壯熱 涎潮 驚悸多哭 氣粗心煩 及治氣壅 膈節不通:石膏、寒水石各50克 腦麝各半字.上為末 燈心湯調下.大小加減服之.(《普濟方》紅桃散)
7、石膏配桑葉,清宣肺熱;石膏配桂枝,表裡雙解;石膏配白芷,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石膏配知母,清熱除煩;石膏配半夏,肺胃雙清、降逆化痰;石膏配甘草,清肺止咳;石膏配竹葉,清熱除煩。
8、石膏用於溫熱病、肺胃大熱、高熱不退、口渴、煩燥、脈洪大等症。石膏葯性 大寒 ,善清氣分實熱,故適用於肺胃實熱的癥候,常與知母相須為用,以增強清里熱的作用。
9、石膏用於濕疹水火燙傷,瘡瘍潰後不斂及創傷久不收口。石膏研末外用,治療以上諸外科病,有清熱、收斂、生肌的作用,常合升丹、黃柏、青黛等同用。
10、石膏用於溫病高熱,身發斑疹。溫病發斑,多由胃火旺而血熱熾盛所致,此是氣血兩燔的現象。在臨床上遇到此種癥候,常用清熱瀉火較強的石膏,配合涼血解毒的葯物如玄參、丹皮、赤芍、鮮生地、板藍根等同用。
11、石膏用於肺熱咳嗽、氣喘。邪熱襲肺,身發高熱、咳嗽、氣急鼻煽、口渴欲飲等症,可用石膏清泄肺熱,佐以麻黃、杏仁等宣肺、止咳平喘等品(即麻杏石甘湯)。
12、石膏用於胃火亢盛所致的頭痛、齒痛、牙齦腫痛等症。石膏能清泄胃火,故胃火亢盛所引起的疾病,可配合知母、牛膝、生地等同用。
石膏的用葯禁忌1、脾胃虛寒及血虛、陰虛發熱者忌服。
2、《本草經集注》:“雞子為之使。惡莽草、馬目毒公。”
3、《葯性論》:“惡巴豆,畏鐵。”
4、用量過大,服後會出現疲倦乏力、精神不振、胃口欠佳等情況。
5、石膏屬大寒之品,易傷陽氣。
6、石膏不宜與下列西葯同時運用:
①四環素族抗生素,石膏會使該族抗生素溶解度降低而吸收率減少。
②不宜與異煙肼同服,會使其療效降低。
③不宜與強的松同服,能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石膏的葯物配伍1、配桑葉,清宣肺熱;
2、配桂枝,表裡雙解;
3、配白芷,清熱瀉火、消腫止痛;
4、配知母,清熱除煩;
5、配半夏,肺胃雙清、降逆化痰;
6、配甘草,清肺止咳;
❹ 中葯石膏有什麼用途
石膏是質重氣輕,味辛微寒。辛能解肌熱,寒能勝胃火,辛能走外,寒能沉內,具有兩擅內外之功能。既能清肺胃之火,又能解三焦之熱;既能解肌發汗,又能清熱止汗,並且又有緩脾益氣之功,上行至頭之力。況它毫無葯之不良氣味,煎湯直如清水,服之無難。石膏之清熱瀉火,止渴除煩,用於高熱汗出、煩渴、神昏譫語等症。本經關於石膏的記載:『石膏味辛,微寒,主中風寒熱,心下道氣,驚喘,口乾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除邪鬼,產乳,金瘡。』。
具有補鈣作用
不必擔心,它在用葯時已去泥土雜石!石膏味辛甘、性寒,無毒。清熱降火,止渴除煩,清肺胃實熱。所以你的病不光有濕還有熱
清熱瀉火
❺ 石膏水治濕疹
這個沒聽說過,還能吃呢,化學初中就學了,熟的石膏水就是碳酸鈣啊,內那又不降解的,扯淡,不過老中容醫及流傳的方子是用礬煮熟了的粉敷,效果很好,生的礬也可以不過會有些疼,只是現在礬比較難買,我家小孩快出生前我媽在農村老家就搞到了一些,現在天天用,效果很好。你可以試試。
❻ 石膏可以幹嘛
石膏是單斜晶系礦物,是主要化學成分為硫酸鈣(CaSO4)的水合物。石膏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工業材料和建築材料。可用於水泥緩凝劑、石膏建築製品、模型製作、醫用食品添加劑、硫酸生產、紙張填料、油漆填料等。
❼ 民間偏方:皮膚濕疹類濕疹散
濕疹散:黃柏30g,冰片20g,青黛粉20g,蒼術5g,白礬10g,石膏10Og。將黃柏、蒼術洗凈泥土及雜質,烤乾後共細粉,白礬、石膏用火燒透後研成粉末。將青黛、冰片製成粉未,各葯混後均勻過篩後裝瓶備用。
提醒您:濕疹散 此民間偏方來源於網路,使用前請遵醫囑。
❽ 濕疹止癢的最快土方法
濕疹止癢的方法復有:1.可以使用止制癢的葯膏來進行緩解。2.可以服用維生素c片,或者是濕毒清膠囊。濕疹的發生通常是由於身體的抵抗力低下,或者是周圍生活的環境污染等各方面的因素而導致,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密切觀察身體的狀況,最好做一下過敏原的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