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皰疹灸出水泡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皰疹灸出水泡

發布時間: 2022-12-28 03:58:51

Ⅰ 艾灸出水泡是什麼原因

艾灸是中醫養生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夏季很多人都喜歡通過艾灸的方式來祛濕排毒。但是有的人反映艾灸後會留下水泡,這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又該怎麼處理呢?我為您解答。

艾灸出水泡的原因:

艾灸出水泡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艾灸過程不規范,比如用艾絨而不是艾條,艾絨燃燒起來溫度高;二是體內濕氣重,對溫度不敏感。我們主要來講第二種,因為這是最為常見的一種。

濕氣重的人因為濕氣纏身,就像一個長期泡在冷水中的人一樣,是很難體會到熱的,她的身體可以承受比健康人更高的溫度,但皮膚卻不行,於是一不小心就燙傷起水泡了。

還有一個原因,艾灸的過程中,尤其是出汗加上熱,起泡的幾率會更大,這樣就好比我們自家蒸饅頭,當熱度很高的時候,蒸汽也大,這個時候您要是蒸汽熏到手,就會起泡。也就是我要提醒大家的,您在艾灸的過程中,特別愛出汗的人,一定不要過熱,過熱就一定會起泡。體內的濕氣會揮發出來,散步在皮膚表面,艾灸的溫度幫忙加熱,就好比用開水燙在皮膚上,能不起泡嗎?

艾灸的五大原則:

1、艾絨質量

選擇質量好的艾絨。劣質艾絨,生硬不團聚,燃燒時火力暴躁,易使患者感覺灼痛,甚至熏烤時石粒脫落,灼傷皮膚。

2、環境通風

環境應保持通風,避免艾煙過濃,傷害人體。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特別是哮喘病人慎用艾灸。

3、施灸部位

施灸的部位,妊娠期婦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顏面五官、陰部、有大血管分布的部位不宜直接灸;頭部、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不可多灸。

4、避免燙傷

施灸時應及時調整灸火與皮膚間的距離。有些患者局部寒氣大,初灸時,對艾火的忍耐力強,常常不知不覺將艾火靠近皮膚,結果將皮膚灼痛。實際上,以灸至皮膚發紅為度,每次灸10—15分鍾為宜。

5、注意次數

體質壯、病情輕、病程短者,灸治1—2次即可;體質差、病情重、病程長者,可灸數月乃至1年以上。初灸時,每日1次;長期灸治者,3次後改為2—3天1次。

艾灸出水泡後的處理方法:

艾灸出水泡後,如果水泡比較小,讓它自然吸收就可以了,如果水泡很大,就需要挑破,然後局部消毒處理,水泡好轉之前不要再艾灸了。

其實,祛濕的方法很多,光用艾灸並不是最佳方法,因為濕氣重的人艾灸必起泡,但起泡後又要停止艾灸,會耽誤祛濕,建議食療和艾灸同時進行,或者單用食療方也行。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解說的艾灸出水泡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用處!

Ⅱ 艾灸出水泡是怎麼回事專家來解釋,早知早受益

艾灸起水泡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一些患者的體內濕氣過重,通過艾灸之後是會有起水泡現象的,能夠有效的減少濕氣問題。艾灸的溫度過高也是會引起水泡的。如果出現水泡問題的話,患者可以自行用,針挑破,記住針頭一定要進行消毒後才能夠挑破水泡,有水泡的地方在短時期之內就不要進行艾灸了,因為會使其部位化膿,不利於身體 健康 的。

艾灸在中醫裡面來說,艾灸後出水泡一般是正常現象,因為艾灸後體內正邪交戰,因此不同的人 會出現不同反應,有的人開始皮膚會長痘痘,而有些人會皮膚發癢,還有的人艾灸後會出現水泡等反應。不同症狀的水泡代表不同的體質。當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因為溫度過高、皮膚過長時間高溫導致出現水泡的症狀。

艾草還可以製成艾灸條,是艾灸條的主要原材料,用艾灸條艾灸是中國古老的一種治療一些特定疾病的方法。具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灸用艾葉,一般以越陳越好。中醫認為,人是統一的整體,穴位是經絡上的點,刺激穴位就能引起經絡的反應,而經絡是氣血的通絡,同時也是病邪的通路。艾灸治病主要是因為其通經活絡的作用。

1、如果灸後起的水泡是透明無色的,說明是體內寒濕比較重。
2、如果灸後起的水泡是黃色的,說明有體內有郁熱的現象。
3、如果灸後起的水泡是血水樣,說明體內濕毒很盛,需要排毒。

1、 控制艾灸的時間,我們一般艾灸的時間是15~20分鍾,一天可以艾灸1~2次,連續療程最好。

2、 控制艾灸的溫度和離皮膚的距離,小心燙傷皮膚。

3、 找專業人士進行艾灸治療。

4、 選擇質量好的艾灸條。

如果艾灸後起了水泡,那麼說明身體內存有濕熱、郁熱等現象,所以我們應堅持接受艾灸,將體內的這些濕熱之氣排出去,從而促進身體的 健康 。同時在生活中,要合理飲食,適當運動,多補充蔬菜和水果,促進身體 健康 。

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熬夜,做完艾灸盡量不要洗澡,以免濕氣通過毛孔進入身體,我們要加強鍛煉身體,平時建議低鹽低脂飲食,定期的復查,做好 健康 記錄。

Ⅲ 艾灸出來的水泡是什麼原因 艾灸出來的水泡是怎麼回事

1、中醫認為,艾灸起水泡主要是由於體內寒濕過重引起的;另外,也有可能是因為艾灸時間過長,施灸過量,或艾灸貼近皮膚,損傷皮膚粘膜而引起的。
2、如灸後水泡不太大,無需特殊處理,水泡會自行吸收。若水泡太大,建議先用消毒針對其進行消毒,再用消毒針頭刺破水泡。

Ⅳ 為什麼在艾灸過後其他部位出現小水泡,什麼原因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更加註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很多人通過艾灸的方法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但是艾灸過後出現小水泡一般來說是由於實施艾灸過量或者是灸的時間過於長而導致的,局部可能出現水皰。

其次是灸法中的一些禁忌:翻閱資料總結,面部、乳頭、以及大血管附近的穴位都不適合使用直接灸,避免出現燙傷造成瘢痕,既影響美觀也容易危及生命。對於關節部分不可以使用化膿灸,如果化膿潰爛不利於疾病的恢復,還影響關節功能活動給患者生活上帶來極大的不便。孕婦的話很顯然他們的腹部和腰部都是禁止使用灸法的。詳情可以咨詢醫生了解更多的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