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蕁麻疹怎麼引起的
流行病學
本病是春季多發病,其發病率非常高。
主要病因
蕁麻疹的病因非常復雜,約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別是慢性蕁麻疹。常見原因主要有:
1.食物及食物添加劑;
2.葯物;
3.物理因素:如機械刺激、冷熱、日光等;
4.昆蟲叮咬;
5.精神因素和內分泌改變;
6.遺傳因素等。
典型症狀
皮膚瘙癢,隨即出現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皮膚色,少數患者有水腫性紅斑。風團的大小和形態不一,發作時間不定。風團逐漸蔓延,融合成片。
其他症狀
部分患者可伴有惡心、嘔吐、頭痛、頭脹、腹痛、腹瀉,嚴重患者還可有胸悶、不適、面色蒼白等全身症狀。
診斷依據
1.詳細採取病史,如食物過敏、感染、昆蟲叮咬等;
2.臨床表現:皮膚瘙癢,出現風團;
3.詳細體格檢查以及有關的實驗室檢查。
治療方針
對因治療,找不到誘因者可通過葯物治療控制病情。
葯物治療
常用葯物有:
1.抗組胺類葯物:①H受體拮抗劑:治療各型蕁麻疹都有較好的效果。②多塞平:是一種三環類抗抑鬱劑,對慢性蕁麻疹效果尤佳。
2.糖皮質激素:為治療蕁麻疹的二線用葯,一般用於嚴重急性蕁麻疹、蕁麻疹性血管炎、壓力性蕁麻疹對抗組胺葯無效時。
3.免疫抑制劑:當慢性蕁麻疹患者具有自身免疫基礎,病情反復,其他治療不能取得滿意療效時,可應用。
㈡ 蕁麻疹怎樣引起的
每年春天,對於過敏體質的人來說,打敗他們的不是春暖花開,而是隨時做好蕁麻疹發作的准備,每天都在擔心哪天來,最後都是突如其來。
家住廣西柳州的林小姐:我的蕁麻疹已經有三年了,記不清第一次發的時間是什麼時候了,最開始只是覺得身上有點癢而已,沒有其他的什麼情況。直到去年春天,不知道什麼原因突然加重,碰到狗毛就起來,悶熱也會一興奮,一緊張也會起,太熱也會起,就是天天好像無時無刻隨便就起來了。內服外用葯也用了不少,效果越來越不好,症狀反而越來越重,也不知道是什麼情況。
蕁麻疹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蕁麻疹在本質上是一種免疫性應答反應,就是某個過敏原被激活了,然後身體對這個過敏原產生超敏反應,屬於過敏性皮膚病。是人體對本無害的物質產生過度反應, 在IgE介導的過敏反應中,組胺的釋放起主要作用,組胺是一種炎性物質,會導致毛細血管擴張、滲出、組織水腫、皮疹等。
蕁麻疹的皮疹形狀不規則,呈條狀或者團狀,並高出皮膚表面,為紅色或粉紅色,皮疹會在身體的各部位循環出現,大小不等,還可能融合。
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劇烈瘙癢,控制不住顫抖的手只想抓撓,越抓越癢,越抓越腫。反復發作超過6周以上的是慢性蕁麻疹。
講到這里,很多「資深蕁麻疹人士」可能要奔潰了,只是想到這個畫面,就足以讓人原地抓狂。
蕁麻疹如何治療好?在只要規范治療調理,是可以有很大程度改善的。
蕁麻疹調理有四大方向缺一不可,四者需要同時進行。他們分別是:
1、合理使用抗過敏葯物
可服用抗組胺類葯物西替利秦,再嚴重的配合糖皮質激素鼻噴劑,可有效控制症狀。
注意:連續服用同一種抗過敏葯不宜超過一個月,以免產生耐葯性,而且葯物的毒副作用也會不斷累,服用一種抗過敏葯物無效時,可咨詢醫生換用其他抗過敏葯物。同樣的葯,如果發現服用後效果不如以前好了,不能私自加大葯量,應咨詢醫生後調整用葯方案。
2、嚴格迴避過敏原
迴避過敏原,比如如果是對花粉過敏,應遠離花粉,如果吃葯同時也接觸花粉,那麼吃再多葯也不能控制症狀的。
所有的過敏都必須嚴格迴避過敏原,可回想下是否吃了某種食物或者葯物之後出現的,先迴避觀察。
反復的蕁麻疹最好去醫院確診,必要時進行血液IgE過敏原檢測。
但是檢測結果只能作為參考,不完全代表所有檢測過敏的食物都不能吃。
最好的方法是把每天吃的食物認真記錄下來,一旦發現出現蕁麻疹和瘙癢或原有的症狀加重,就可翻看食物日記查找出可疑的致敏食物,用排除法篩選。
如果有不能吃的食物,可通過其他食物彌補,比如不能吃魚肉海鮮牛羊肉,那麼可以從雞肉、豬肉、豆腐等裡面獲取優質蛋白,以免造成營養不良。
3、營養內調
就算吃葯和迴避過敏原,如果內環境糟糕,症狀依然會反反復復,所以必須配合營養內調,從根源上去改善過敏體質,才能減少蕁麻疹的發生。
蕁麻疹的發病機理是過敏原進入人體後刺激血液產生IgE抗體,這種抗體在血液中的濃度大量增多後可以引起免疫細胞如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等機體防禦免疫功能的強烈反抗,故而釋放出組織胺、白三烯等過敏炎性介質導致了人體變態反應的發生。補充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調理腸道免疫,到達腸道後,通過佔位定植等方式粘附在腸粘膜,排除有害菌、刺激腸粘膜免疫功能,平衡免疫應答,起到維持菌群平衡的作用。抗過敏益生菌免疫參與調節療法的介入可以從根本上減少或縮短抗過敏西葯的療程,調節免疫減少過敏發生。對於反復起蕁麻疹的患者來說,營養內調是非常重要的輔助治療方法。
4、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飲食最好以清淡為主,不要吃新辣的食物和刺激性飲料,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保持充足的睡眠的、規律的作息制度,不能熬夜。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保持室內衛生,不要出現貓狗或者其他的動物,以及植物等。
要保持愉快的心情,這對蕁麻疹的預防和護理是很有好處的。
蕁麻疹在發作的時候不要用手抓患病部位,會加重蕁麻疹的病情。更不要使用熱水進行燙洗患病部位,這樣只能緩解一時的瘙癢,但卻會導致病情加劇,增加治癒難度。
㈢ 尋麻疹的病因 蕁麻疹是怎麼引起的
蕁麻疹與腸道菌群的關系
最早針對腸道菌群與過敏性疾病的關系解釋是「衛生假說」及「腸道菌群假說」。經典的「衛生假說」認為在工業化程度越高的國家,過敏性疾病發生率越高。這種說法認為在工業化程度高的地方無論是生活環境還是生活方式都盡可能的避免了接觸微生物的機會,因而相對更干凈。但正是這些微生物在宿主免疫成熟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大量使用抗生素及預防接種會使機體Th1功能發育障礙,削弱機體免疫功能,使免疫系統發展傾向於過敏應答,機體處於過敏狀態,導致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率增加。
「腸道菌群假說」認為新生兒出生後免疫系統的良好、平衡的免疫應答未必是依靠微生物才能產生,相反,微生物的存在有導致感染的潛在危險。與致病菌不同是,腸道正常菌群中某些細菌可刺激免疫系統,卻不引發對機體有害的炎症反應,腸道正常菌群成員中含有建立腸道相關淋巴組織(gut associ-ated lymphoid GALT)早期發育的刺激物,激發Th1型免疫應答。腸道菌群紊亂嚴重危害健康,成為影響過敏性鼻炎、咳嗽、哮喘、濕疹、蕁麻疹、皮膚過敏等過敏性疾病的原因之一,常補充抗過敏益生菌欣敏康做好對經常使用抗生素患者的防護。
為什麼過敏跟腸道的菌群有關呢?先來想想,其實過敏主要是從食物過敏開始的,食物過敏是食物吃到肚子里,胃腸道沒有很好地消化就吸收了,造成了未充分消化的食物成分對人體的刺激。那麼為什麼同樣的食物,別的小孩吃了就沒有問題呢。其實食物不能很好地消化就吸收,原因就是因為腸道菌群不太健康所致。
所謂抗過敏益生菌就是可以和人體共生且對人體有正面效益的微生物,其中含有副乾酪乳桿菌、羅伊氏乳桿菌的抗過敏益生菌制劑欣敏康是最具代表性的抗過敏益生菌欣敏康。益生菌長期以來一直用來照顧人類的健康,除了可改善腸道的生態,產生抗菌物質,增強人體免疫力,改善乳糖不耐受綜合症,還可降低TH2細胞所造成的過敏免疫發炎反應。
由於益生菌本身在腸道內就象過客一樣,無法長期在腸道繁殖生長期,若要在腸道內生長及發揮有效功能,就得提供它足夠生長的必要營養素,抗過敏益生菌之副乾酪乳桿菌、羅伊氏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嗜酸乳桿菌、唾液乳桿菌的特性是腸吸附能力佳,具有耐酸性,菌體通常呈細長桿狀,為革蘭氏陽性桿菌,不會產生內孢子,於好氧及厭氧環境下會生長。含有豐富副乾酪乳桿菌的欣敏康益生菌對免疫調控能力是可以有效地降低IgE,以及增加干擾素抑制IgE來減輕過敏症狀。此類功能性抗過敏益生菌通過腸道定殖才能在腸內形成菌種優勢,進而能綿延不絕的發揮它本身免疫調節的功能。通過了胃酸和膽鹽考驗,從而得以順利的在腸道發揮其它抗過敏功能,實驗證明抗過敏益生菌組合物欣敏康可以通過人體消化系統嚴格環境的考驗。
㈣ 為什麼會得蕁麻疹
蕁麻疹是一種典型的皮膚疾病,雖然如此,但是應該還有很多人都不清楚蕁麻疹的具體的發病的原因。蕁麻疹是怎麼引起的?
為什麼會得蕁麻疹
⒈物理因素
冷,熱,日光,摩擦及壓力等物理和機械性刺激。
⒉動物及植物因素
昆蟲叮咬,毒毛刺入(如毛蟲,甲蟲及飛蛾的毛鱗刺入皮膚)以及接觸蕁麻,羊毛等。
⒊接觸過敏原
吸入物花粉,灰塵,動物皮屑,煙霧,羽毛,真菌孢子,揮發性化學品(如甲醛,丙烯醛,除蟲菊,化妝品等)和其他經空氣傳播的過敏原等。
⒋精神因素
精神緊張或興奮,運動後引起乙醯膽鹼釋放。
⒌遺傳因素
某些型蕁麻疹與遺傳有關,如家族性冷性蕁麻疹,遺傳性家族性蕁麻疹綜合征等。
⒍身體疾病
內臟和全身性疾病,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惡性腫瘤,甲亢,高脂血症,內分泌改變(月經,妊娠,絕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以及慢性疾病如膽囊炎,腎炎,糖尿病等。
⒎食物過敏
食物,魚,蝦,蛋類,奶類最常見,其次是肉類和某些植物性食品,如草莓,可可,番茄,另外腐敗性食品分解為多肽類,鹼性多肽是組胺釋放物,蛋白食品在未徹底消化之前,以腖或多肽形式被吸收,可引起蕁麻疹,這在兒童較多見,也可能是兒童的消化道黏膜通透性與成人不同所致,另外加入食物中的`色素,調味劑,防腐劑,食物中的天然或合成物質也能引起蕁麻疹。
⒏葯物引起
葯物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可形成抗原的葯物,如青黴素,血清,疫苗,磺胺,呋喃唑酮等,另一類為組胺釋放劑,如阿司匹林,嗎啡,可待因,哌替啶,多黏菌素,維生素B,奎寧,肼苯達嗪等。
⒐感染因素
感染各種感染因素均可引起蕁麻疹,最常見的是引起上感的病毒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是肝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和柯薩奇病毒等;寄生蟲感染,如蛔蟲,鉤蟲,血吸蟲,絲蟲,阿米巴和瘧原蟲等;細菌感染如急性扁桃體炎,齒槽膿腫,鼻竇炎,膿皰瘡,敗血症等。
㈤ 蕁麻疹是怎麼引起的
蕁麻疹分為急性蕁麻疹和慢性蕁麻疹兩種。
急性蕁麻疹多是由於食物或者葯物過敏、感專染等引屬起。
慢性蕁麻疹與感染、自身免疫、精神神經因素等諸多因素相關,病程較長、常規劑量抗組胺葯物治療效果不佳者多與自身免疫因素相關。
得了蕁麻疹就要去就醫,對症治療。
㈥ 蕁麻疹是怎麼引起的
建議:您抄
蕁麻疹俗稱
風疹塊襲
由於皮膚、粘膜
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
現
種局限性水腫反映
嚴重
患者
現腹痛、腹瀉、喉
水腫等症狀
醫認
由於血虛風燥
胃腸濕熱等原
引起
蕁麻疹
種
種原
引起
全身變態反應性
敏性
疾病
由於機體免疫力低
或機體功能失調紊亂,由於自身體內
存
相應
抗體.
受
外界誘
刺激
體內發
Ⅳ型變態反應,導致全身
現
敏表現
治療建議:蕁麻疹
醫
講
血虛風燥、胃腸濕熱等原
引起
您
用
葯進行調理性治療
逐漸清除體內
燥、熱
雖
沒
西葯見效快
療效穩固
副作用較
盡
能找
疾病
發病或發展加重
原
盡
能
除
急性期治療
用抗組胺類、鈣劑、嚴重
患者
短期服用皮質激素類葯物
慢性蕁麻疹患者建議
醫疏風清熱止癢、清脾化濕、祛風止癢調
氣血等
面辯證治療
注意事項:
1.
保持
規律
加強體育鍛煉
增強體質
適應寒熱變化
2.
避免強烈抓搔患部
用熱水燙洗
濫用刺激強烈
外用葯物
3.
積極尋找
除病
治療慢性病
調整胃腸功能
驅除腸道寄
蟲
4.
忌海鮮發物
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飲酒
保持清淡飲食
吃些新鮮蔬菜
水
建議:
1.盡
能
除或避免
切
疑
原
;
2.急性發作期
內服抗組胺葯物,
全身症狀者
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
症治療;
3、
注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4、保持
情愉快,
自我調節,快樂
.
㈦ 蕁麻疹是怎麼引起的
蕁麻疹的發病原復因比制較復雜。急性蕁麻疹常可以找到病因,但慢性蕁麻疹的病因大多難以明確。
目前認為蕁麻疹的發生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一,食物或者添加劑:動物蛋白(如魚、蝦、蟹、蛋類等)、植物或水果類(如檸檬、草莓、可可等)和某些事物添加劑等。
二,葯物:比較常見的有青黴素、血清制劑和各種疫苗等。
三,植入物:如人工關節 、心臟瓣膜 、吻合器 骨科的鋼板、鋼釘等。
四,物理刺激:如摩擦、壓力、冷、熱、日光等。
五,感染:各種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感染等。
六,精神因素:如情緒波動、勞累或精神緊張等。
七、自身免疫異常及系統性疾病:如針對IgE或高親和力IgE受體的自身免疫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甲狀腺疾病、惡性腫瘤和炎症性腸病等。 特別指出,慢性蕁麻疹很少是由過敏原介導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