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水疹就是水痘嗎還是兩者不一樣
水痘和帶狀皰疹是來由水源痘———帶狀皰疹病毒(簡稱水痘病毒)引起的兩種臨床表現不同的疾病,水痘是原發性感染,多發生於兒童。帶狀皰疹是以往感染了皰疹後潛伏於脊髓神經節中的水痘病毒,因機體免疫力下降而激活或復發
。
⑵ 字母縮寫含義
CP : Cerebral Palsy
中文全稱:腦性麻痹,痙攣性兩側麻痹
CP : Command Post
中文全稱:n. <美>[軍]戰地指揮所
CP : Copilot
中文全稱:n. 副駕駛員
CP : Candle Power
中文全稱:燭光
CP : Content Provider
中文全稱:內容提供商
CP : Control Point
中文全稱:控制點,檢查點
CP : Central Processor 中央處理器
CP : Creatine Phosphate 磷酸肌酸
CP : Crude Protein 粗蛋白
CP : Cellulose Propionate 丙酸纖維素
CP : Centipoise 厘泊
CP : Communist Party 共*產*黨
CP : Center of Pressure 壓力中心
CP : Control Program 控製程序
CP : Command Processor 命令處理器
CP : Control Panel 控制盤
CP : Control Period 控制周期
CP : Chicken Pox 水痘
CP : Circular Polarization 圓極化
⑶ VZ是什麼疫苗的簡稱
Varicella-Zoster (VZ) 水痘-帶狀皰疹
⑷ 什麼是水痘
問題一:什麼是水痘 你好水痘疫苗其實就是打預防針的一種葯水,這個水痘疫苗打過之後,就減少水痘的發病,現在基本上的小孩都是需要打的
問題二:水痘是什麼病 病毒性、治療比較簡單
問題三:水痘有別名嗎?是什麼? 水痘沒有別名,水痘就是水痘,水痘病毒可以導致水痘的發生,也可以導致帶狀皰疹的發生. 牛痘是很不相同的一種病,生牛痘就是天花,很厲害的
問題四:這是什麼。水痘嗎 放大了看,不是水痘,是皮疹
問題五:水痘是通過什麼方式傳播的?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以發熱及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徵。
[病原學]
病毒屬皰疹病毒科,呈球形,直徑150~200nm。中心為雙股DNA,其外為20面體核衣殼,衣殼表面有一層脂蛋白包膜,內含補體結合抗原,不含血凝素或溶血素。
本病毒僅有一個血清型,可在人胚纖維母細胞、甲狀腺細胞中繁殖,產生局灶性細胞病變,細胞核內出現嗜酸性包涵體和多核巨細胞。人為唯一的宿主。
VZV生活能力較弱,不耐高溫,不能在痂皮中存活,易被消毒劑滅活。但能在皰疹液中-65℃下存活8年。
病毒先在上呼吸道繁殖,小量病毒侵入血中在單核吞噬系統中繁殖,再次大量進入血循環,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侵襲皮膚及內臟,引起發病。
[流行病學]
水痘傳染性強釘患者為主要傳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後5天都有傳染性。兒童與帶狀皰疹患者接觸亦可發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也可接觸污染的用物間接待染。
本病以冬春季發病為主,主要為2~10歲的兒童發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發病可終身免疫。
(一)傳染源 水痘患者為主要傳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乾燥結痂時,均有傳染性。易感兒童接觸帶狀皰疹患者,也可發生水痘,但少見。
(二)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在近距離、短時間內也可通過健康人間接傳播。
(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學齡前兒童發病最多。6個月以內的嬰兒由於獲得母體抗體,發病較少,妊娠期間患水痘可感染胎兒。病後獲得持久免疫,但可發生帶狀皰疹。
(四)流行特徵 全年均可發生,冬春季多見。本病傳染性很強,易感者接觸患者後約90%發病,故幼兒園、小學等幼兒集體機構易引起流行。
⑸ 冬季預防傳染病小常識
一、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要搞好室內外衛生,室內經常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清新;經常曬洗衣物及被褥。搞好糞便管理,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溝,消滅蚊蠅孳生地,採取各種措施消滅蒼蠅、蚊子、老鼠、蟑螂等四害。
二、做好飲食衛生
不暴飲暴食;不吃腐敗變質食物,不吃生冷不潔食物,不吃蒼蠅、蟑螂叮爬過食物;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隔夜的飯菜和買回來的熟食要重新煮沸蒸透;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滌消毒;生吃瓜果要削皮,喝開水不喝生水,碗、筷等餐具要嚴格消毒,生熟刀板要分開;傳染病人和帶菌者要暫時調離飲食服務工作崗位。
三、養成個人良好的衛生習慣
講究個人衛生,要養成飯前便後洗手、外出歸家和拿錢鈔後。要洗手的良好習慣。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大小便。日用品常進行日照消毒和適當處理;加強個人衛生和個人防護。勤洗手、勤洗澡、常刷牙,糾正不良學習習慣。
四、及時發現和控制傳染源
發現病人或可疑病人,要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防止病毒傳播。病人的食具、用具要嚴格消毒,糞便和排泄物更要用漂白粉等消毒處理。
五、加強個人防護
1、疾病流行季節,盡量減少到人多的公共場所去,盡可能避免與確診的呼吸道患者接觸。2、隨時關注天氣預報,注意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服,避免淋雨、受涼。人體受涼時,呼吸道血管收縮,血液供應減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原體容易侵入。3、加強體育鍛煉,特別是戶外鍛煉,如早操、晨跑、氣功、散步、游泳、太極拳等。體育鍛煉可增強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平時增加戶外活動,多曬太陽,以增強體質,提供機體抗病能力。4、注意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睡眠,補充營養。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勞,調解人體各種機能,增強免疫力。要注意飲食均衡,保證每天適量的蛋白質、澱粉、脂肪、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多喝溫開水或茶水,保持鼻黏膜和咽喉部的濕潤。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於預防秋冬季腸道傳染病。
六、免疫預防
流行季節前可進行相應的疫苗預防接種,如流感、肺炎、流腦等疫苗。
⑹ 冬季預防傳染病
在南方-
冬季氣候乾燥、溫度下降,在注重養生、滋補的同時,也要小心預防傳染病,在這個傳染病高發的季節里,尤其是要警惕八種疾病。
冬季謹防8種傳染病
1.流行性感冒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病毒的抗原結構特點決定了其具有快速變異和傳染性強的特點,屬於一種無國界的疾病,易造成暴發性流行或世界性大流行。其發病率占傳染病之首,每年世界上有10%的人口即6億人患流感,多數死亡原因為其所引發的並發症。
6小方法預防傳染病
1、避免受涼。當人體受涼時,呼吸道血管收縮,血液供應減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出門在外要盡量站在空氣通暢的地方,同時盡量少到擁擠的公共場所。
2、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勞,調節人體各種機能,增強免疫力。
3、凈化環境。保持空氣流通;盡量不要拉上窗簾讓陽光射進室內,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具有殺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間,起到消毒效果。
4、加強鍛煉,增強體質。體育鍛煉可增強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
5、冬季乾燥,應多喝熱開水。多吃些新鮮的蔬菜,水果以補充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還具有一定的搞感冒的作用。同時豆製品,魚蝦蛋類等能夠提供優質的蛋質,從而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6、免疫預防。可到防疫站或正規醫院進行相應的預防接種。
總之,對於以上這八種傳染病是冬季最應該警惕的,如果沒有及時調理身體或者提高身體的抵抗力,就最有可能首先患上這些疾病。
⑺ 水痘的傳染
先了解下水痘: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簡稱VZV,人類是VZV唯一的自然宿主,水專痘患屬者也是唯一的傳染源,水痘同其他皰疹病毒屬病毒一樣傳染性很強,但症狀一般都很輕,預後良好,兒童得水痘非常常見,順便提一下,皰疹病毒屬的病毒沒有一種是能被完全消滅的,水痘痊癒後,VZV會長期潛伏在脊髓後根神經節或顱神經的感覺神經節中,當機體免疫力下降時會復發成為帶狀皰疹,VZV人群攜帶率高於90%,除非免疫力低下,如HIV感染,否則都是終身不會再發病,故而推出,不見得就是你傳染給他,而隱形VZV攜帶者通常不會傳染給其他人。放心吧,等他好了再去。
不過個人建議去接種VZV疫苗,就是水痘疫苗,這個就是針對未患過水痘的1歲以上兒童和成人的,我看非常適合你的情況。
你所說的出過花是指什麼呢?各個地方俗稱有差異的,是牛痘?是風疹?還是其他的呢?
⑻ 水痘治療和預防:潛伏帶狀皰疹病根!打過疫苗還會得水痘
編按:水痘是一種高傳染力疾病,主要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簡稱水痘病毒)所引起,可藉咳嗽飛沫及接觸傳染。不是只有小孩子會長水痘,大人一旦得水痘,情況更嚴重。以下為微生物感染症學教授詳細介紹水痘病毒。 【岩田健太郎(微生物感染症學教授)著、石川雅之 繪】唯一空氣傳染的皰疹病毒: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Varicella-zoster virus
會在人類身上引發疾病的皰疹病毒有8種,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是其中一種。這是唯一以空氣傳染的皰疹,因此十分容易造成流行。 皰疹病毒有幾項共通特徵。其一,發病者分為初次感染和再度活化(reactivation);其二,感染過一次後,(恐怕)就不可能從身上完全去除,所以才說「Once herpes, always herpes」。 順帶一提,herpes在英文中音近「哈皮斯」。這個字原本在希臘文中是「爬行」之意,到了近代拉丁文中,轉為「皮膚發疹」之意。診斷時要「仔細檢查皮膚」
初次感染V Z V時,皮膚會起水痘(varicella),也就是會在全身起水皰。 這種多半不用治療就會自然痊癒。然後,它們會賴在三叉神經節、背根神經節的地方不走,而且一賴就是幾十年。 然後,因年齡增長、使用類固醇等,而產生免疫抑制狀態時,它們就會沿著皮膚的感覺神經起疹子。這就是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在日本,有些地方稱之為「胴卷」,其日文原意是指一種包裹在腹部的帶狀袋子。帶狀皰疹可是相當痛的。 只要看到水皰伴隨會痛的疹子,沿著皮節(dermatome)生長,就能立即診斷出這是帶狀皰疹。甚至不需要接受任何檢查。 荷蘭的一般醫療醫師,在臨床診斷出帶狀皰疹的正確率高達90%以上。不過,仍有1成左右的錯誤機率,所以還是不能輕忽大意。醫師若沒有仔細觀察皮膚,就會出錯。重點在於,只要病人有感受到任何疼痛,就必須想到帶狀皰疹,並仔細檢查皮膚。要注意無皮疹性帶狀皰疹
事實上,還有一種是無皮疹性帶狀皰疹(herpes sine zoster),這種只能透過疼痛的症狀來大略判斷是否為帶狀皰疹。不少以頭痛、胸痛、腹痛為主訴的病人,因為醫師沒有想到是帶狀皰疹,而只拿到醫師開的頭痛葯或Buscopan®(補斯可胖®),就被打發回家。 如果太晚診斷出來,就會演變成葯石罔效。一般來說,必須在發病72小時內使用抗病毒葯。早期治療具有改善皮疹、減輕並發症(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效果。在日本,現有的抗病毒葯為Valaciclovir(袪疹易®)和Famciclovir(抗濾兒®),兩者的效果被認為勢均力敵「注3」。醫師經常會使用類固醇來預防帶狀皰疹後神經痛,但在綜合分析上,其預防效果是遭到否定的「注4」。 此外,因為病毒有可能透過三叉神經而使眼角膜受損,甚至造成失明,因此一定要進行眼科會診。尤其,鼻頭上起疹子時,就要小心眼睛的並發症(Hutchinson's sign)。 水痘疫苗的效果已在臨床實驗上得到驗證,因此許多國家都將其列為定期接種之疫苗「注5」。帶狀皰疹也有疫苗(Zostavax,日本未承認),在美國他們倡導50~59歲的民眾施打此疫苗。研究顯示,相較於使用安慰劑,施打疫苗可使帶狀皰疹的發病率,從6.6/1000人/年減至2/1000人/年「注6」。像日本這樣每年都在托兒所中引發水痘的流行……是非常愚蠢的,我說真的。 本文摘自《超圖解菌種圖鑒》/岩田健太郎(微生物感染症學教授)著、石川雅之 繪/台灣東販 ※以下看為您整理的水痘知識小網路!水痘(Varicella)症狀
水痘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所引起之高傳染性疾病,初期(紅疹出現前1-2天)包含輕微發燒(37.5-39℃)、疲倦、食慾不振、頭痛及肌肉或關節酸痛等症狀,之後皮膚開始出現紅疹,逐漸發展成紅丘疹、水泡疹、膿泡疹而後結痂,由臉、頭皮往軀干四肢延伸,全身性皮疹逐漸快速顯現隨後變成水皰,最後留下粒狀痂皮(通常約於2~4星期內痊癒)。打過疫苗還會得水痘?
曾施打過疫苗的人仍可能得水痘,接種疫苗42天後仍感染野生株水痘稱之為「疫苗失敗的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 )」,其病程較短(4–6天)、水泡數約50顆以下且症狀表現溫和,突破感染患者的傳染力約為未曾接種疫苗患者的1/3。 而曾接種過水痘疫苗者仍有25%至30%可能出現較嚴重的水痘症狀,若水泡多於50處,則傳染力與未曾接種疫苗患者相似,罹病期間應與他人區隔,不宜忽視。- 小於1歲之嬰兒、孕婦、成人及免疫缺陷者(例:患有嚴重疾病如癌症、免疫缺陷與不全者、正使用免疫抑制劑如類固醇者)若罹患水痘為水痘並發症之高危險群。
- 水痘並發症包含繼發性細菌感染(例如蜂窩組織炎、壞死性筋膜炎、敗血症、中毒性休克徵候群)、肺炎、腦炎、小腦性共濟失調、雷氏綜合癥候群(Reye』s Syndrome)及死亡等。
- 水痘並發症的致死原因,在成人以原發性肺炎,小孩以敗血症和腦炎最常見。對於某些特殊的患者,如白血病孩童和新生兒,則致死率高達5%至10%。(資料來源:疾管署網站)
⑼ 學校常見 傳染病
1、流行性感冒(英語:Influenza),通常簡稱為流感(Flu),為一種由流感病毒造成的傳染性疾病。流感的症狀可輕可重,最常見者為高燒、流鼻水、喉嚨痛、肌肉酸痛、頭痛、咳嗽和疲倦感。患者通常在接觸病毒2天後發病,症狀大多在一周內會解除,但咳嗽可能持續超過兩周。
孩童可能會惡心和嘔吐,但這在成人並不常見;惡心和嘔吐更常發生在與流感病毒無關的感染性腸胃炎,有時會不精確地稱此為腸胃型感冒(Stomach flu)。
流感可能的並發症包括病毒性肺炎、繼發細菌性肺炎、鼻竇感染以及造成其他疾病惡化(如氣喘或心臟衰竭)。
2、麻疹(英語:Measles 或 Rubeola),是麻疹疫苗未出現前,一種好發在兒童身上的傳染病,但成人也有一定機會感染。兒童常見的急性病毒是由麻疹病毒引起。
此症典型的體征及症狀包括四天的發燒,及出現咳嗽、鼻炎以及結膜炎的症狀(其英文為cough、coryza及conjunctivitis,也簡稱為三C),伴隨著發燒及紅疹。常見有發燒的症狀,約會持續一周,麻疹的發燒會高達40 °C。
3、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或日常接觸傳播。 該病多發生於6歲以下的嬰幼兒,潛伏期2—10天,病程一般為7—10天。
可引起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潰瘍,少數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並發症,個別重症患者病情進展快,易導致死亡。
4、流行性腮腺炎簡稱流腮,俗稱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見。是兒童和青少年期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腫痛為主要特徵,有時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
常見的幷發症為病毒腦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腮腺炎病毒屬副黏液病毒科。病人是傳染源,通過直接接觸、飛沫、唾液的吸入為主要傳播途徑。
接觸病人後2~3周發病。流行性腮腺炎前驅症狀較輕,主要表現為一側或兩側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後、下腫大,腫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邊緣不清,表面發熱,有觸痛。7至10天消退。本病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葯物,抗生素治療無效。一般預後良好。
5、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
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成人發病症狀比兒童更嚴重。
以發熱及皮膚和黏膜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徵,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發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
⑽ 求嬰幼兒各個接種疫苗的英文及縮寫_百度寶寶知道
嬰幼兒需要接種的疫苗的英文及縮寫:
1、出生滿24小時後-卡介苗BCG(Bacille Calmette-Guerin vaccine)。
2、出生滿3-5天-B型肝炎疫苗第一劑HBV(Hepatitis B vaccine )。
3、出生一個月-B型肝炎疫苗第二劑HBV(Hepatitis B vaccine )。
4、出生二個月-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疫苗第一劑DT(Diphtheria and tetanus toxoid),小兒麻痹口服疫苗OPV(Oral polio vaccine)。
5、出生滿四個月-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疫苗第二劑DT(Diphtheria and tetanus toxoid),小兒麻痹口服疫苗第二劑OPV(Oral polio vaccine)。
6、出生滿六個月-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疫苗第三劑DT(Diphtheria and tetanus toxoid),小兒麻痹口服疫苗第三劑OPV(Oral polio vaccine),B型肝炎疫苗第三劑HBV(Hepatitis B vaccine )。
7、出生滿九個月-麻疹疫苗Measles(Measles vaccine )。
8、出生滿一年三個月-麻疹腮腺炎混合疫苗MM (Measles and mumps virus vaccine )。
9、出生滿一年三個月-日本腦炎疫苗第一劑JE (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 ,日本腦炎疫苗隔二周第二劑JE (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 。
10、出生滿一年六個月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疫苗DTwP (Diphtheria and tetanus toxoid with whole cell pertussis vaccine),小兒麻痹口服疫苗OPV(Oral polio vaccine)。
11、出生滿二年三個月日腦炎疫苗第三劑JE (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 。
(10)水痘的簡稱擴展閱讀:
嬰幼兒接種疫苗注意事項:
1、及時讓醫生知道寶寶的各項身體狀況,比如是否是早產兒,是否營養不良等,這些情況是不適合接種疫苗的,應該咨詢醫生後再商量對策。
2、患有感冒、腹瀉、發熱等疾病的寶寶是不可以接種疫苗的,應該在病情痊癒之後再行接種,而肝炎、結核等傳染病以及嚴重心臟病等疾病會導致寶寶免疫力下降,也不可以注射疫苗。
3、患有皮膚病或者過敏體質的寶寶不宜注射疫苗,應該咨詢醫生的建議。
4、剛剛接種疫苗的寶寶不應該急著回家,而是需要在醫院等候20~30分鍾左右,一旦寶寶發生不良反應可以及時就醫。
5、寶寶出生後,醫生會給父母一個小冊子,上面會詳細寫出寶寶需要注射的疫苗和注射時間表,爸媽們一定不要粗心,要嚴格按照小冊子來接種疫苗。
7、寶寶接種疫苗之後,爸媽要注重寶寶的衛生,保證接種部位的清潔,以免引起局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