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蕁麻疹艾灸哪裡最好
蕁麻疹艾灸哪裡最好1、穴位:
肺俞、隔俞、中脘、神闕、命門、曲池、百蟲窩、湧泉穴,還有蕁麻疹的患處艾灸,也是必不可少的。
2、原因:
這些穴位有一些是主管脫敏的,但是更多的是提元氣的。也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情況加減。
蕁麻疹艾灸的方法
最好的方式應該是手持艾條薰灸,尤其是給寶寶艾灸,更要手持艾條薰灸。這樣好控制熱度。還可以用艾灸盒艾灸,根據蕁麻疹的面積大小,可以選擇適合的艾灸盒。如果蕁麻疹的范圍較大,請選擇六眼艾灸盒或四眼艾灸盒。單眼艾灸盒也是必不可少的,單眼艾灸盒可以針對肢體穴位的艾灸。
蕁麻疹艾灸艾條的選擇
蕁麻疹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對於艾條的要求應該是很高的。所以患有蕁麻疹的寶寶,最好是選擇金艾條艾灸,這樣的治療效果會更好一些。
蕁麻疹艾灸的時間
一定要根據病人的年齡、耐受度,來決定艾灸的時間。把握好小孩每個穴位艾灸時間,手工灸的話3至5分鍾即可,年齡越小,時間越不宜長,若用隨身溫灸的話,建議保持在15分鍾左右。
蕁麻疹艾灸的反應
有些家長反饋孩子在艾灸3-4天的時候,蕁麻疹更加嚴重了,這就是第一次的返病現象。因為是寶寶,所以疾病的侵襲還沒有到臟腑,所以僅返病一次,用艾灸就馬上控制了。
蕁麻疹艾灸的注意事項
1、飲食:
辛辣 *** 性食物,是絕對不能吃的。也不要吃寒冷的食物和各種冷飲。
2、清潔:
給寶寶洗手洗臉時記得一定要用溫水,注意這些細節能更利於治療。
相關文章:
[寶寶多大可以艾灸 給孩子艾灸這些事情要注意]
[寶寶腹瀉艾灸哪裡 孩子拉肚子艾灸調理方法介紹]
[寶寶發燒可以艾灸嗎 孩子發燒艾灸時要注意把握好度]
B. 蕁麻疹有偏方可以治療嗎 蕁麻疹有土方法治療嗎
蕁麻疹是一個煩人的皮膚病,癢起來不撓渾身難受,撓了又不注意恢復。而且很明顯的,蕁麻疹有一團團紅色的。蕁麻疹也很容易復發,一不抹葯,就又長回去了。那麼蕁麻疹有偏方可以治療嗎?
蕁麻疹有偏方可以治療嗎
1、 明礬明礬外用有著治療多種皮膚病的功效,明礬的作用是止癢和幫助治療皮膚病。明礬可以搭配多種葯物一起使用,但是明礬是外用葯不能隨意飲用。明礬治療蕁麻疹是可以可無花果葉搭配一起治療的,也可以和苦參搭配治療。
2、 醋醋有著治療蕁麻疹的功效,將食醋最好是白醋和白酒進行2:1的混合,他們有著消炎殺菌和止癢的功效。如果身上出現了蕁麻疹,可以直接食用醋酒,用棉簽蘸取一點然後塗抹在患處。要注意小孩最好不要使用這個方法,避免小孩誤食。
3、 白鮮皮白鮮皮也是治療蕁麻疹的葯物之一,白鮮皮的作用有著清熱祛濕和祛風解毒,是能夠治療濕疹、風疹的葯,蕁麻疹常叫做風疹。白鮮皮治療蕁麻疹的方法是將白鮮皮和明礬一起煮水後,用毛巾蘸取湯汁濕敷在過敏的部位。
4、 蟬蛻蟬蛻是疏風散熱、透疹的葯,可以治療身上起的疹子。蕁麻疹也屬於疹子的一種所以是可以治療的,治療蕁麻疹的配方是荊芥、蟬蛻、防風、苦參一起煮水,然後將汁液,放入瓶子中。身上瘙癢的時候可以直接塗抹,大面積出現可以兌清水浸泡皮膚治療。
5、 艾灸艾灸也是能夠治療蕁麻疹的,艾灸神闕穴能夠治療蕁麻疹。神闕穴就是肚臍眼處,在肚臍眼上面用鹽填滿或者是放上一片姜,然後將艾灸的艾絨捏成錐子型狀,放在上面後進行艾灸。這樣艾灸一個星期後能夠有效治療蕁麻疹。
6、 艾蒿艾蒿就是艾葉也是有著治療蕁麻疹的功效,艾葉有著祛濕的作用,將艾葉洗凈後煮水,然後用艾蒿水洗澡能夠有效的治療蕁麻疹。艾蒿泡澡不僅可以治療蕁麻疹還能夠治療,過敏丘疹、丘疹性蕁麻疹多種皮膚疾病。
蕁麻疹有土方法治療嗎
1、醋加白酒:用兩份食醋加一份白酒混合成葯液,用此葯塗搽患處,幾分鍾後即可見效。
2、石韋150克,煎水外洗患處,每日1次。
3、取小白菜500克洗凈甩干水分,每次用三五棵在患處搓揉,清涼沁人心脾。
4、棗樹皮:棗樹皮60克,紅糖30克,水煎1日1劑,1次服,連服3日,可獲痊癒。
5、玉米須10克(另包),紅糖適量,煎湯服食,每日1劑,酌情服8-10劑。
6、取新鮮的絲瓜葉洗凈備用,塗擦患處,每日塗擦兩三次。
7、大薊:取鮮大薊100克(干品減半),水煎分2—3次服,每天1劑。三天為1個療效。
8、黑芝麻9克,研碎,加白糖9克與黃酒1盅調勻,放碗內蒸半小時後服食。每日2次,早、晚空腹食用,3-5天為1療程。
9、香菇泡好後切成絲加瘦肉末與粳米一起煮飯吃,對蕁麻疹有緩解作用。
10、直接外敷蘆薈葉的膠黏液體,可以有效地治療常見的皮膚疾病。但過敏體質者應該慎用。
為什麼會得蕁麻疹
物理因素是蕁麻疹的常見因素,如冷、熱、日光、機械性刺激等,多有季節性。
食物是蕁麻疹比較常見的原因,如魚、蝦、蟹、蛋、奶等異種蛋白性食物。其次是巧克力、咖啡、番茄、蘑菇、草莓、雜糧(豆面、蕎面)、調味品(辣椒、花椒、生蔥、生蒜、醋)等。
葯物如呋喃唑酮、青黴素、磺胺類葯、血清製品、新黴素等可致變態反應出現風團。其次如嗎啡、可待因、阿托品、阿司匹林等可直接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胺而出現風團。臨床疾病分類中這些應歸蕁麻疹型葯疹。
吸入物如花粉、動物皮屑、羽毛、灰塵、真菌孢子、揮發性氣體等,這些多有季節性、職業性、地域性、並可伴過敏性鼻炎、哮喘等。
動植物如蚊、虱、跳蚤、臭蟲叮咬或黃蜂,蜜蜂、毛蟲、蕁麻等毒刺刺入皮膚,引起皮膚變態反應或非變態反應,出現風團樣皮疹。昆蟲叮咬引起者屬丘疹性蕁麻疹。
感染如細菌、真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體內慢性病灶或寄生蟲感染,局部變性壞死物質、代謝產物具有抗原作用或改變了機體的應激狀態引起變態反應出現風團。
C. 程凱養生說:「蕁麻疹」如何快速緩解症狀
蕁麻疹,這個病發病率很高,在中國大概有23%的人曾經有過蕁麻疹的經歷,分成急性蕁麻疹和慢性蕁麻疹。那麼蕁麻疹典型的表現就是在皮膚表面出現白色的或者淡紅色的風疹團,突出於皮膚非常的瘙癢,大概會在24小時之內自己消除。出現這樣的症狀很尷尬,也很難受,經常有這樣的患者是反復起病,一遇到寒冷勞累,精神緊張或者一些物理性的接觸,包括皮膚劃痕都會導致皮膚上出現一粒一粒或者一團一團一簇一簇的風疹團。
於是我們就用了一個投火拔罐法,就用一個小紙條,火柴點著之後投在罐內,然後迅速的拔在他的神闕穴,就是肚臍上面拔上去,之後再拔下來,再投火,再拔上去抖一抖再拔下來,如此反復大概操作了十分鍾,出了我一頭汗,他的蕁麻疹也快速消除了。
具體的操作方法是這樣的,我們在肚臍神闕穴放一個艾灸,灸一灸就熱了,整個肚子餓了,趕快想一想這個毛細血管是不是擴張了?在這種情況下,把灸拿掉換成閃罐法,就是我們拔了一個火罐,拔在神闕拔上去之後,迅速的把它取下來,然後再拔上去,再迅速的取下來,你能聽到「啪啪啪」這樣連續操作的聲音。那麼這樣的一個聲音就有點像閃電一樣,所以叫做閃罐法。
這樣多次的快速的讓腹部的毛細血管收縮松開,收縮松開,操作大約三到五分鍾之後再給他進行艾灸也差不多三到五分鍾就熱了以後,再做閃罐法三到五分鍾,以此反復,對於急性的蕁麻疹,我們可以快速的緩解症狀。
D. 治療蕁麻疹,老中醫教你艾灸這些穴位,簡單有效
對於某一種疾病,如果可以不吃葯,僅僅通過動動手的方式就能夠治療它,大家會不會覺得這非常的不真實? 實際上,這便是我們中醫中針灸的「 」神奇」之處。通過對於身體上特定穴位的 *** ,使其發揮一定的功效,從而糾正身體的偏性,恢復到平衡狀態,這就是針灸治療的原理。 當然,要想正確的運用好針灸來解決疾病,最基礎的就是對於合理穴位的選擇。如果穴位選錯了,自然就不會收獲好的療效。 蕁麻疹這一疾病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它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基本的特點便是出現突發性的皮膚風團。而在我們中醫裡面,有一個叫做癮疹的疾病其特點和蕁麻疹很相似,所以也證實了中醫也有對於治療蕁麻疹的豐富經驗。 那麼在具體治療時,醫家們都選擇使用哪些穴位呢? 1.曲池 曲池的具 *** 置是在我們的肘區,當曲肘成直角時,肘橫紋外側端和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處便是曲池。作為手陽明經上的一個穴位,曲池能夠通行經絡、暢通氣血,同時還可以疏風清熱,因此對於主要由風邪閉阻於肌表所引發的癮疹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 2.合谷 合谷同曲池一樣,都是大腸經上面的穴位,但它的位置在我們的手背上,在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治療蕁麻疹,合谷常常與曲池一同配伍,因為合谷也有著很好的瀉熱疏風之作用,兩者合用能夠加強祛邪安正的力量,故能夠發揮良好功效。 3.血海 對於風邪引起的疾病,中醫認為在治療上不能僅僅局限於祛風,還要「 」治血」,因此有了「 」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一說。所以我們在對於蕁麻疹的治療中,除了能夠疏風瀉熱的穴位以外,往往還會再配伍能夠活血的穴位。血海便是其中一個,它位於大腿下端,髕底內側端上2寸的位置。 治療中配伍血海,便能夠發揮出疏風、活血和止癢的功效。 雖然大家已經知道了通過針灸的方式可以治療蕁麻疹,但是也不要在沒有專業基礎的情況下隨意扎針,這樣可能會有損害血管神經的危險,一定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E. 馬氏溫灸法:8日循灸法,蕁麻疹溫灸效果極佳
蕁麻疹系變應性皮膚病,急性發作常起因於進食某種蛋白質類食物,如魚蝦等海鮮;服用痢特靈、阿司匹林等葯物;寒冷刺激;腸寄生蟲。也可突然發生,數小時後又迅速消退,但又不斷成批發生。慢性者反復發作,長達數周、數月、甚至多年。
皮損為大小不等,鮮紅色或瓷白色風團。粘膜亦可受累,發生於胃腸道可伴有腹瀉,發生在喉頭粘膜則可有憋氣,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一、8日循環灸
按以下常規灸法灸療
灸序:
第1日:風門、支溝;
第2日:肺俞、曲池;
第3日:膈俞、大陵;
第4日:大腸俞、大橫;
第5日:中脘、足三里;
第6日:下脘、天樞、氣海;
第7日:肝俞、太沖;
第8日:脾俞、三陰交;
注:
1、急性蕁麻疹息者只灸前4日穴即可。
2、以上穴循環灸至盤,每日灸臍30分鍾。
二、蕁麻疹灸療案例
例1高 ,男性,42歲,住天津市東門外玉皇閣街。1960年2月27日初診。
1、病史及症狀:9個月前開始全身起大小不等淺紅色風團,以面部及手部最嚴重,病情時輕時重,尚有消化不良,口渴,大便量少,小便短赤,腰痛;乏力等症狀,容易感冒。自發病至今,不能工作。
2、治療:囑其自灸: 1日中脘、足三里各30分鍾, 2日,下脘、天樞各30分鍾,氣海60分鍾;3日,期門30分鍾、太沖25分鍾;4日關元30分鍾,三陰交25分鍾,中極60分鍾;5日三焦俞、曲池各25分鍾; 6日肝俞25分鍾,章門30分鍾,7日脾俞25分鍾,不容30分鍾;8日,腎俞30分鍾,照海25分鍾。 以上8日穴循環灸,每日灸臍30分鍾。施灸後,間斷瀉下數次粘液樣便及水樣便,自覺腹中非常舒服,蕁麻疹隨之誠輕;灸至第10天,矢氣頗多,大便已正常,新起的尊麻已很少,唯小便黃赤,囑灸關元、中極各30分鍾。三陰交26分鍾以助膀胱之熱下行。共灸24天病癒。
例2李 ,男性,42歲,天津市並崗山機械廠職工。1975年3月1日初診。
1、病史及症狀:患有嚴重的蕁麻痿,曾住院治療末愈。現背腹部及四肢起淺紅色風團,刺癢,時好時壞,消化不良。大便不正常。
2、治療:按常規灸法,灸6天而愈。
三、臨床體會
溫灸治療蕁麻疹效佳。急性尊麻疹多與風寒外束及飲食不適有關,慢性者必有脾胃不和,腸腑積滯,故臨床常可見到患者灸後瀉下濁物,病即向愈。
如果身體問題可以留言,定回復;如果您有艾灸調理案例,都可以留言分享出來,讓更多人了解艾灸,使用艾灸,真正做到綠色理療。此號專業艾灸學習號,歡迎您的點贊、關注;一起學習艾灸!
F. 小兒蕁麻疹 艾灸
【每日一灸·小兒蕁麻疹(風熱)】
風熱侵犯症狀:皮疹色紅,皮膚灼熱,瘙癢劇烈,伴咽喉紅腫、口渴心煩,舌紅、苔薄黃
可在背部膀胱經、水分、大橫等部位拔罐。
艾灸調理:身柱、大腸俞、肚臍和患處
調理療程:急性發作期每日灸一次,連灸三天,然後隔一天灸一次,共灸三次,一般急性蕁麻疹灸三次就好了,嚴重的需要灸五六次。慢性蕁麻疹隔一天灸次,灸十次為一療程,一般灸兩個療程可痊癒。
G. 蕁麻疹艾灸哪個部位 看圖艾灸你也會!
聽說艾灸對蕁麻疹也是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的,我慢性蕁麻疹一直沒好,想嘗試下艾灸療法,不知道要怎麼艾灸,艾灸哪個部位呢?
蕁麻疹艾灸哪個部位
在艾灸方法的典籍中有記載,用艾灸治療蕁麻疹可以灸以下穴位,下面我們用一首口訣歌謠幫助大家記憶。
治蕁麻疹取外關,曲池合谷與足三。
風池血海三陰交,大椎風門膈俞全。
每次選取三四穴,每日一次或隔天。
註:足三指足三里;每次選穴3—4個;隔日1次。
蕁麻疹艾灸部點陣圖解
1、外關穴
主治疾病:手指疼痛,肘臂屈伸不利,肩痛,頭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熱病,胸脅痛。
取穴方法: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前臂背側,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與正面內關相對。或當陽池穴與肘尖穴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穴點陣圖片
2、曲池穴
主治疾病:主要用於配合治療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熱病,高血壓,癲狂;腹痛、吐瀉,咽喉腫痛、齒痛、目赤腫痛,癮疹、溼疹、瘰癧等病症。
取穴方法: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穴點陣圖片
3、足三里穴
主治疾病:用於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肝炎、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絞痛、風溼熱、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腎絞痛、膀脹炎、陽痿、遺精、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取穴方法: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
穴點陣圖片
4、風池穴
主治疾病:頭痛,眩暈,頸項強痛,目赤痛,目淚出,鼻淵,鼻炎,鼻出血,耳聾,氣閉,中風,高血壓,精神病,口眼歪斜,瘧疾,熱病,感冒,癭氣,落枕,蕁麻疹等。
取穴方法:位於頸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穴點陣圖片
5、血海穴
主治疾病:婦科病,血熱性皮膚病,膝股內側痛。
取穴方法:位於股前區,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內側肌隆起處,在股骨內上髁上緣,股內側肌中間。
穴點陣圖片
6、三陰交穴
主治疾病: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腹瀉,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閉經,子宮脫垂,難產,產後血暈,惡露不盡,遺精,陽痿, *** 中痛,水腫,小便不利,遺尿,膝腳痹痛,腳氣,失眠,溼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高血壓病等。
取穴方法:用度骨同身寸的方法在內踝尖上直上3吋,自己的手指,4指幅寬,按壓有一骨頭為脛骨,此穴位於脛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
穴點陣圖片
7、大椎穴
主治疾病:熱病,瘧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熱,項強,肩背痛,腰脊強,角弓反張,小兒驚風,癲狂癇證,五勞虛損,七傷乏力,中暑,霍亂,嘔吐,黃疸,風疹等。
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時正坐低頭,該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穴點陣圖片
8、風門穴
主治疾病:感冒、頸椎痛、肩膀酸痛等。
取穴方法:採用正坐或俯卧姿勢,風門穴位於背部,從朝向大椎下的第2個凹窪(第2胸椎與第3胸椎間)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處(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穴點陣圖片
9、膈俞穴
主治疾病:為慢性出血性疾病、貧血、呃逆、神經性嘔吐、蕁麻疹、皮膚病等。
取穴方法:該穴位於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穴點陣圖片
推薦蕁麻疹艾灸方法
方法一
1、膈俞穴:使用艾條灸,每穴溫和灸10—15分鍾;
2、血海穴:使用艾條灸,每穴溫和灸10—15分鍾;
3、神闕穴:使用艾條灸,溫和灸10—15分鍾。
方法二
取風門、膈俞、身柱、神闕、風市、血海、手三里、曲池、足三里、築賓穴。
用艾炷隔徐長卿灸法,將徐長卿鮮根搗成糊狀,再把其貼敷於皮膚穴位處,上面再放艾炷灸,當患者感到灼痛時,更換艾炷再灸,或者用艾條施灸,以局部皮膚紅暈為度。每次選3~5穴,各灸5~ 10個艾炷,每天1次。
方法三
取風門、膈俞、身柱、神闕、風市、血海、手三里、曲池、足三里、築賓穴。
用艾條溫和灸法,將艾條一端點燃,對准施灸的部位或腧穴,距2~3厘米進行施灸,使患者感覺有溫熱而無灼痛,至皮膚稍起紅暈為度。每次選3~5穴,各灸5~10分鍾,每天1~2次。
方法四
取穴分兩組,一組取血海、中府、章門、曲池、風市穴;一組取風門、肺俞、膈俞、列缺、脾俞穴,交替使用。
用艾條雀啄灸法,將艾條燃著的一端與施灸部位之間並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而是像雀啄食一樣的一上一下移動,使局部產生溫熱感覺,至皮膚出現紅暈為宜。每天1次,10次1個療程,療程期間可休息1~3日。
方法五
取穴分2組,第1組取血海、中府、章門、曲池、風市穴;第2組取風門、肺俞、膈俞、列缺、脾俞穴,交替使用。
用艾條溫和灸法,將艾條一端點燃, 對准施灸的部位或腧穴,距2~3厘米進行施灸,使患者感覺有溫熱而無灼痛,至皮膚稍起紅暈為度。每天1次,10次1個療程,療程期間可休息1~3日。
蕁麻疹艾灸的注意事項
1、忌食易過敏食物
在蕁麻疹艾灸期間,不要吃一些易過敏的食物,如:魚蝦、海鮮、堅果、牛奶、芒果等食物,以免加重過敏現象。
2、不要過度抓撓
如果因抓撓患處,引發皮膚破潰有傷口的,是不能艾灸的,以免引起感染發炎,加重病情。
3、不宜艾灸的部位
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 *** 、 *** 、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關節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4、以下情況不要艾灸
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忌灸,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注意 *** 、穴位的准確性
*** 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 *** 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6、注意防火
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引發著火。用艾條灸後,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於熄滅。
7、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8、防止暈灸
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惡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卧,再加灸足三里,溫和灸10分鍾左右。
9、注意施灸溫度的調節
對於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食指和中指置於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10、注意施灸的順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建議初次艾灸的經驗不足的人宜先標記好艾灸的部位再進行艾灸或讓專業的艾灸師操作。
H. 蕁麻疹針灸在哪個部位針灸
蕁麻疹針灸的穴位:曲池、足三里、合谷、血海、百蟲窩。
I. 用艾草熏可以治療蕁麻疹嗎熏什麼穴位
蕁麻疹也分好幾種類型的:
風寒束表型、風熱客表型、脾胃濕熱型、氣血兩虛型
艾灸穴位:肩骨禺、曲池、中脘穴
用法:平卧,取艾絨似綠豆大直接放在穴位上各灸3壯。每2天灸1次,10次一療程,連續1~2療程
注意:對於實熱、陰虛血熱、行經期間。先針刺(針灸針)曲池、外關、合谷,以去熱邪,舒經絡,然後在進行灸法
.........................................................................................................................
如果嫌麻煩可以食療,在網路裡面有:
蕁麻疹食療方(資料僅供參考,具體請詢問醫生)
方1 牛肉南瓜條
組成:牛肉300克,南瓜500克。
用法:牛肉燉七成熟,撈出切條,南瓜去皮、瓤,洗凈切條,與牛肉同炒即可。
功效:固衛御風。
主治:蕁麻疹,屬風寒者,皮疹色淡呈丘疹狀,遇寒尤劇者。
方2 玉米須酒釀?
組成:玉米須30克,甜酒釀100克,白糖少許。
用法:將玉米須放在鋁鍋中,加水適量,煮20分鍾後撈去玉米須,再加入甜酒釀,煮沸後放人白糖調味。每日2次,每次1劑。
功效:解熱透疹。
主治:蕁麻疹偏風熱型,疹色紅,灼熱瘙癢,遇熱尤劇,得冷則輕,伴發熱口乾。
方3 荸薺清涼散
組成:荸薺200克,鮮薄荷葉10克,白糖10克。
用法:荸薺洗凈去皮切碎攪汁,鮮薄荷葉加白糖搗爛,放荸薺汁中加水至200毫升,頻飲。
功效:涼血祛風止癢。
主治:蕁麻疹屬血熱者,皮疹紅色,灼熱瘙癢,口乾心煩,發熱,舌紅苔暴
方4 烏梢蛇羹
組成:烏梢蛇1條,姜、料酒、鹽、濕澱粉各少許。
用法:烏梢蛇殺好凈,整條放入沙鍋中,加清水適量,放入姜、料酒各少許。先用旺火燒開,撇去浮沫後用小火將蛇煮熟,降溫後將蛇撈出。用手將蛇肉一絲一絲撕碎,將撕碎的蛇肉放回原鍋湯中,加鹽調味後,用大火燒開,調入濕澱粉。佐膳食,隔日1次,連食3~5次。
功效:祛風通絡定驚。
主治:氣血虧虛慢性蕁麻疹,經常復發,伴有飲食差,面色欠華,睡眠不佳,神疲者。
............................................................................................
還嫌麻煩的話還可以吃葫蘆茶,也是中葯,泡著喝,不過不能多喝,菜市場有賣的,半年前曾治好了一例病例
J. 艾灸治療蕁麻疹的方法_治療蕁麻疹的艾灸偏方
蕁麻疹,又叫癮疹,中醫上治療一般認為是氣血兩虛所致,多採用益氣健脾的 方法 。比較安全而又操作簡單的當屬艾灸療法。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艾灸治療鼻炎的方法,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艾灸治療蕁麻疹的方法
艾灸治療蕁麻疹的方法(一)
1.蕁麻疹,又稱“風疹塊”,是一種常見的變態反應性疾病。
2.使用艾灸治療蕁麻疹可以採用隔姜灸和艾條懸起灸的方法,選取的艾灸穴位是合谷、曲池、血海、三陰交、足三里、風市、百會和長強這八個穴位,這八個穴位的配方已有著千年的歷史,是比較成熟的治療蕁麻疹的方法。
3.艾炷隔姜灸:每次選2—4個穴位,每穴施灸3—5壯,艾炷如米粒或黃豆大,每日灸1—2次,3次為1個療程。
4.艾條懸起灸:每次選2—4個穴位,每穴灸10一15分鍾,每日灸1—2次,6次為1個療程。
5.神闕,曲池,血海和足三里。如果您也患有蕁麻疹,可以艾灸曲池,肺俞,血海,百蟲窩和足三里,三陰交這些穴位都可以的,時間上,可以逐漸延長艾灸的時間,以您適應為度。
艾灸治療蕁麻疹的方法(二)
第一天(風門、支溝);
第二天(肺俞、曲池);
第三天(膈俞、大陵);
第四天(大腸俞、大橫);
第五天:(中脘、足三里);
第六天:(下脘、天樞、氣海);
第七天:(肝俞、太沖);
第八天(脾俞、三陰交),以上穴位輪流各25分鍾,每天艾灸炙臍30分鍾
艾灸治療蕁麻疹的方法(三)
1.其穴位可選擇血海、隔俞、神闕、大椎、肩禺、湧泉、曲澤、合谷、至陰、足三里、大抒穴艾條灸或隔姜灸,每日1次。一般用艾條灸比教安全些。
2.在所選擇的治療穴位中,曲池為陽明大腸經之合穴,是治療皮膚病的要穴,有疏風解表,清熱解毒,止癢抗過敏的作用;
3.血海能養血調血,活血化瘀;膈俞為血之會,與血海穴同用,可調理營血,祛風止癢而收到“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效;
4.足三里是人體強壯穴位,能益氣固表,增強體質,健運脾胃除濕,通經絡、理氣血。
5大椎疏風解表,合谷為大腸經原穴,屬陽主表,取清走衰,宣洩氣中之熱,升清降濁,疏風散表,宣通氣血之功。
蕁麻疹治療注意事項1. 保持生活規律,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適應寒熱變化。
2. 避免強烈抓搔患部,不用熱水燙洗,不濫用刺激強烈的外用葯物。
3. 積極尋找和去除病因,治療慢性病,調整胃腸功能,驅除腸道寄生蟲。
4. 忌海鮮發物,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飲酒。保持清淡飲食,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
艾灸治療蕁麻疹醫生建議1.盡可能去除或避免一切可疑原因;
2.急性發作期可以內服抗組胺葯物,有全身症狀者可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對症治療;
3、日常生活中注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4、保持心情愉快,學會自我調節,快樂生活.
中醫有哪些方法可治療蕁麻疹一、體針
1.取穴 主穴:曲池、血海、三陰交、中脘。
配穴:後溪、委中、尺澤、大椎透身柱,神道透至陽。
2.治法 選取2~3個主穴,配一組透穴或1個配穴。主穴進針得氣後,以捻轉提插之瀉法,強刺激運針1分鍾~2分鍾,留針20分鍾,其間可反復行針2~3次;透穴,採用26號5寸長的毫針,沿皮透刺,據症情留針1小時~2小時。後溪、委中、尺澤均以三棱針點刺出血。
3.療效 共治療急性蕁麻疹225例,有效充95.2%~96.51%。
二、拔罐
1.取穴 主穴:神闕。
2.治法 患者仰卧,取容積為500ml的廣口瓶代替火罐。用鑷子夾住蘸有95%的酒精的棉球,燃著迅速在火罐內轉一圈後取出,隨即對准穴位拔上。3分鍾~5分鍾後取罐,稍俟1分鍾~2分鍾後復拔。如此連續數下,直至皮膚潮紅或現瘀斑。一般而言,局部充血越明顯越好。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3.療效 共觀察208例,痊癒率96.19%~97.1%。最短4日痊癒,最長9日(超過9日作無效)。
(三) 耳針
1.取穴 主穴:肺、風溪、腎上腺。
配穴:心、神門、內分泌、肝。
2.治法 一般僅取主穴,效不明顯時再酌加配穴。探得敏感點進針後,以重手法行持續捻轉刺激,直至耳廓發熱潮紅,留針30分鍾。劇癢者每日2~3次,普通1日1次。每次選用一側耳穴,二側交替輪用。如反復發作者,可在上述耳穴行王不留行子或綠豆壓丸治療。
3.療效 耳針治療82例,有效率達97%~100%。
治療蕁麻疹的七種偏方治療蕁麻疹偏方一
金銀花12克,地膚子、芥穗各9克,大黃10克,厚朴、雲苓各9克,白芍10克。甘草9克。水煎服,日貝劑,分2次服。本方清熱散風,適用於蕁麻疹。
治療蕁麻疹偏方二
生地10克,當歸12克,赤白芍各10克,首烏10克,黃芪12克,防風、芥穗、刺蒺藜、川芎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本方養血益氣,疏風止癢,適用於血虛受風所致的蕁麻疹。
治療蕁麻疹偏方三
荊芥穗10克,防風9克,金銀花12克,牛蒂子10克,丹皮9克,浮萍6克,生地9克,薄荷6克,黃芩10克,蟬衣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日1劑,早晚服。本方辛涼解毒,疏風止癢,適用於蕁麻疹。
治療蕁麻疹偏方四
玉米須15克,已發酵好的酒釀l00克。將玉米須放人鋁鍋中,加水適量,煮20分鍾後撈去玉米須,再加酒釀,煮沸食用。本方適用於蕁麻疹。
治療蕁麻疹偏方五
香樟木、晚蠶砂、徐長卿、敗醬草、核桃葉各30-創克,紫蘇120克。將葯任選一種煎水,乘熱先熏後洗,每日1叫次。本方適用於蕁麻疹。
治療蕁麻疹偏方六
熟地9克,當歸、白芍各20克,首烏、黃芪各30克,防風、川芎各12克,甘草30克,蟬蛻10克,荊芥、白蒺藜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劑,每晚或早晚分2次服。本方出自《山東中醫雜志》1989.8期,適用於頑固性蕁麻疹。
治療蕁麻疹偏方七
黃芪10克,白術、防風、桂枝各9克,白芍10克,生薑6克,大棗9克,浮萍6克,白蘚皮10克,荊芥穗9克,陳皮12克,甘草9克。水煎服,日1劑,早晚服。本方調和營衛,益氣固表,對蕁麻疹有效。
猜您感興趣:
1. 蕁麻疹應該怎麼辦
2. 過敏艾灸的方法
3. 治療蕁麻疹的偏方
4. 蕁麻疹最快治療方法
5. 艾灸治療慢性濕疹的方法
6. 膽囊炎艾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