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艾滋病發病的四個時期
艾滋病通常可分為四個時期,即急性感染期,潛伏期,艾滋病前期,艾滋病感染期。那麼艾滋病這四個時期的症狀各有什麼不同呢?接下來我帶大家了解一下吧。
艾滋的4個時期
1、急性感染期
急性感染期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窗口期。窗口期的主要症狀有: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肌肉酸痛、還會發生乏力、盜汗、咽炎等。部分患者也有可能出現急性頭痛、惡心、嘔吐、腹瀉。由於急性感染期時,症狀比較輕,通常容易被人們忽略。在被感染HIV後的2-6周,可以通過查血,檢測HIV抗體是否呈陽性,以此為判斷是否感染艾滋病的標准。急性感染期過後,便是潛伏期,潛伏期一個長短不等的、相對健康的、無症狀的階段。
2、潛伏期
潛伏期指的是從感染艾滋病病毒開始,到出現艾滋病臨床症狀和體征的時間。潛伏期內,艾滋病感染者可以沒有任何臨床症狀,但潛伏期不是靜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續繁殖,具有強烈的破壞作用。艾滋病的平均潛伏期,現在認為是2-10年,因此潛伏期是不易於人們發現和預防艾滋病的。研究表明,潛伏期後,8年內將有50%的人發展為艾滋病, 兒童 艾滋病潛伏期短,平均為12個月。
3、艾滋病前期
艾滋病前期是指潛伏期後開始出現與艾滋病有關的症狀和體征,直至發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出現明顯的與艾滋病有關的症狀和體征,有人稱之為“艾滋病相關綜合症”、“淋巴結病相關綜合症”、“持續性泛發性淋巴結病”、“艾滋病前綜合症”等。主要表現在:持續性的淋巴節腫大,發生的部位多見於頭頸部、腋窩、腹股溝、頸後、耳前、耳後、股淋巴結、頜下淋巴結等。一般至少有兩處以上淋巴結腫大者。持續半年以上;體重減輕10%以上;持續數月的周期性低熱;夜間盜汗;口腔出現毛狀白斑是早期診斷艾滋病的重要線索;其他常見的感染有非鏈球菌性咽炎,急性和慢性鼻竇炎和腸道寄生蟲感染。許多病人排便次數增多,拉稀,均又可能與直腸炎及多種病原微生物對腸道的侵襲有關。
4、典型艾滋病期
典型艾滋病期由於免疫系統被嚴重破壞,容易發生各種致命性機會感染和惡性腫瘤。病變可表現在人體類的各個器官方面,如肺、口腔、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心臟、腎臟、眼、關節、皮膚等等。已發生機會性感染者,平均存活期為9個月。
艾滋的表現
一、腹瀉。有些人會不明原因發生腹瀉,不容易止住。
二、過敏。因病人的免疫力低,免疫功能紊亂,還易過敏,如得蕁麻疹、皮炎等。
三、皮膚瘙癢。有一位婦女幾個月不明原因的全身瘙癢,多方檢查治療無效, 因她曾輸過血,後一查艾滋病毒抗體陽性,才知道艾滋病發作了,且是以惡癢的形式表現出來的。
四、水皰。皮膚上表現為大小不等的水皰,形似播散性帶狀皰疹的特徵,並比後者要嚴重得多,這也是一些艾滋病人發作的一個較有特徵的皮膚改變, 我們曾見到一位23歲的小夥子發生這樣的情況, 不久就死亡了。
五、指(趾)甲改變。有些人手指甲突然變顏色,整個指趾甲很快變成灰色,增厚,又無法用常規的營養不良等原因所解釋。
六、皮疹。還有些人不明原因在身上出皮疹,范圍越來越大,用葯疹等都不好解釋,要警惕是否有艾滋病的可能。
七、結節。在四肢出現暗紅色的結節,特別是在手足背的位置發生,可單個的或融合成多個的,有疼痛等, 過去我們叫它卡波氏肉瘤,是皮膚血管發生的一種較罕見的血管惡性腫瘤,現在認為是艾滋病的一個較有特異性的表現。有些以淋巴瘤表現為主。
艾滋病的症狀
1、持續低熱、疲乏、原因不明的喉炎、體重突然下降10%以上、頭痛、惡心、肌肉和關節痛、夜間盜汗、持續腹瀉、皮疹。這些症狀通常在HIV感染後2周左右出現。艾滋病會經歷急性HIV感染、無症狀HIV感染、艾滋病前期及艾滋病期。
2、一部分急性感染者在感染HIV後6天至6周內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如發熱、淋巴結腫大、咽炎、皮疹、肌痛或關節痛、腹瀉、頭痛、體重下降等。
3、平均持續兩周,不經特殊治療,一般可自行消退。當然,這些情況的出現並不代表一定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因為別的疾病也可出現類似情況。急性期過後,感染者轉入無症狀感染期。除了少數感染者可查到“持續性全身性淋巴腺病”(PGL)外,沒有其他任何臨床症狀或體征。PGL是指在腹股溝淋巴結外,至少有兩處不相鄰部位的淋巴結發生腫大,直徑在1厘米以上。以頸部和腋下淋巴結腫大多見。成年人無症狀感染期的時間一般為8~10年。到艾滋病前期,感染者會出現持續或間歇性的全身症狀和“輕微”的機會性感染。全身症狀包括持續性全身淋巴結腫大、乏力、厭食、發熱、體重減輕、夜間盜汗、血小板減少等。
2. 蕁麻疹和艾滋病有關嗎
[導讀]蕁麻疹和艾滋病是沒有關系的,蕁麻疹是種因素致使皮膚粘膜血管內發生暫時性容炎性充血與大量液體滲出。造成局部水腫性的損害。其迅速發生與消退、有劇癢。可有發燒、腹痛、腹瀉或其他全身症狀。建議使用息斯敏,氯雷他定,維生素C,碳酸鈣進行治療。同時不要吃富含蛋白質的展開
3. 艾滋病感染多久會出現蕁麻疹
急性期一周左右,通常症狀都是晚期出現,且很嚴重,初期很輕微,輕微到難以發現。若高危後出現低燒,腹瀉,淋巴結腫大兩處以上。以上三種現象均超過一個月方可懷疑是否感染。若一般長幾粒痘痘且三至五天就好了的根本就是瞎擔心。你連腹瀉,低燒,淋巴腫大都沒有,還去擔心蕁麻疹?通常以上幾種現象每種急性期出現的概率都高於百90%。
4. 到了艾滋病潛伏期的症狀是什麼樣的
潛伏期一般無明顯症狀,跟正常人一樣。潛伏期平均8--10年 1,全身症狀 約72%的HIV感染者會反復出現低熱,同時伴有疲乏無力、消瘦、寒戰、體重下降5~22公斤、繼而極度嗜睡無力,無力活動。 慢性腹瀉也是常見的症狀之一。 2,皮膚症狀 皮膚粘膜是HIV侵襲的主要部位之一。許多艾滋病患者是以皮膚損害為首發症狀的。在臨床上有多種表現,如皮疹、全身瘙癢、尖銳濕疣,接觸性濕疣、蕁麻疹等。但皮膚損害最具特徵的是卡波濟氏肉瘤的皮膚改變。 3,淋巴結腫大 發生率為55%~100%,當高危人群患者出現全身淋巴結腫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時,很可能與艾滋病毒感染有關。腫大的淋巴結雖然是全身性的,但是多見於頸後、頜下或腋下淋巴結。腫大的淋巴結不融合,質硬,偶有壓痛,表麵皮膚無改變。淋巴結腫大的程度與血清內艾滋病抗體滴度高低相關。 此外,艾滋病伴發有淋巴瘤,包括Burkitts淋巴瘤,免疫母細胞淋巴瘤及何傑金氏病等亦可發生淋巴結腫大。
5. 艾滋病窗口期有蕁麻疹嗎
蕁麻疹和艾滋病沒什麼必然的聯系。艾滋病窗口期不能證明患了艾滋病,要過了窗口期以後再做檢查才能確定。而且艾滋病的窗口期一般沒什麼病症。雖然免疫力有所下降,但是也沒什麼影響。建議病人要保持心情的舒暢,不要太過緊張。
6. 艾滋病前期身上起紅疙瘩很癢怎麼辦
你好,來 你這個情況,首先考慮自為過敏原因引起的蕁麻疹的症狀。注意避免撓抓,避免熱水洗燙及盲目使用葯物,需要及時就醫。
一般艾滋病的症狀為:早期出現發燒、頭暈、無力、咽痛、關節疼痛、皮疹、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等類似「感冒」的症狀,有些人還可發生腹瀉。這種症狀通常持續1—2周後就會消失,此後病人便轉入無症狀的潛伏期。
7. 得了艾滋病,得了蕁麻疹,是不是會反復發作,治好了還會得
如果發展為艾滋病病人,則任何機會性感染都幾乎無法治癒.因此艾滋病病人沒有機會性感染反復發作的說法.
在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潛伏期,則外觀和正常人完全相同,因此肉眼無法分辨是否感染艾滋病.因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潛伏期也沒有蕁麻疹反復發作的說法.
8. 得了艾滋病第五天會有什麼症狀
其實人體在感染艾滋病毒後,大部分人沒有任何症狀,就直接進入到艾滋病潛伏期(一般可長達10年左右),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會出現急性期症狀,其中主要表現有:大約有10%左右的患者出現類似流感的症狀,如:全身不適、肌痛、發熱、出汗、乏力、厭食、惡心、腹瀉、咽痛等,部分人還可能有頭痛、怕光及虛性腦膜炎。大約有四分之一的患者還會出現皮疹,常表現為斑疹或蕁麻疹,出現在頸部,腋窩下淋巴結可有腫大,另外還有的患者表現肝、脾腫大,腔、食道粘膜潰瘍等。少數病人可能會有無菌性腦膜炎神經系統症狀,如腦膜腦炎、周圍神經炎及急性多發神經炎。體檢可發現頸、枕或腋窩淋巴結腫大,皮疹及肝、脾腫大,口腔及食道潰瘍等。
9. 艾滋病的潛伏期有什麼症狀嗎
建議:對於艾滋病潛伏期症狀這個問題希望你了解重視,關於你請問的艾滋病潛伏期症狀問題為你解答如下:艾滋病潛伏期症狀表現,而且還比較典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全身症狀:這是很常見的艾滋病潛伏期症狀。其臨床症狀最常見的是反復出現的低熱(約佔72%),伴有寒戰、消瘦、疲乏無力,體重下降(可達5-22公斤),繼之極度嗜睡無力,不能支持平常的體力活動。慢性腹瀉也是某些艾滋病人的十分明顯的早期臨床表現。並且常找不到發熱、腹瀉和體重減輕的原因。據調查,以上艾滋病潛伏期症狀及體征均占總病例數的80%以上。淋巴結腫大:發生率為55%-100%,當高危人群患者出現全身淋巴結腫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時,很可能與艾滋病毒感染有關。腫大的淋巴結雖然是全身性的,但是多見於頸後、頜下或腋下淋巴結。腫大的淋巴結不融合,質硬,偶有壓痛,表麵皮膚無改變。淋巴結腫大的程度與血清內艾滋病抗體滴度高低相關。 此外,艾滋病伴發有淋巴瘤,包括Burkitts淋巴瘤,免疫母細胞淋巴瘤及何傑金氏病等亦可發生淋巴結腫大。皮膚損害:皮膚粘膜是艾滋病侵襲的主要部位之一。許多艾滋病患者是以皮膚損害為首發症狀的。艾滋病潛伏期症狀多種表現,如皮疹、全身瘙癢、尖銳濕疣、接觸性濕疣、蕁麻疹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神經紊亂病症,已被公認為兒童與成年人艾滋病患者發病與致死的常見原因。臨床表現有20%-40%的艾滋病患者有神經性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常與各種機會感染引起的症狀並存,較常見的有亞急性腦炎。本病為原因不明、無明顯炎症反應,非特異性白質變性、艾滋病潛伏期症狀,往往以疲倦、性慾減退等起病,後期發展為嚴重痴呆。
10. 艾滋病症狀是什麼樣子的
常見的症狀及體征
1,全身症狀
艾滋病患者的臨床症狀最常見的是反復出現的低熱(約佔72%),伴有寒戰、消瘦、疲乏無力,體重下降(可達5~22公斤),繼之極度嗜睡無力,不能支持平常的體力活動。慢性腹瀉也是某些艾滋病人的十分明顯的早期臨床表現。並且常找不到發熱、腹瀉和體重減輕的原因。根據38例艾滋病的臨床表現特徵分析,以上症狀及體征均占總病例數的80%以上。
2.淋巴結腫大
發生率為55%~100%,當高危人群患者出現全身淋巴結腫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時,很可能與艾滋病毒感染有關。腫大的淋巴結雖然是全身性的,但是多見於頸後、頜下或腋下淋巴結。腫大的淋巴結不融合,質硬,偶有壓痛,表麵皮膚無改變。淋巴結腫大的程度與血清內艾滋病抗體滴度高低相關。
此外,艾滋病伴發有淋巴瘤,包括Burkitts淋巴瘤,免疫母細胞淋巴瘤及何傑金氏病等亦可發生淋巴結腫大。
3.皮膚損害
皮膚粘膜是艾滋病侵襲的主要部位之一。許多艾滋病患者是以皮膚損害為首發症狀的。在臨床上有多種表現,如皮疹、全身瘙癢、尖銳濕疣,接觸性濕疣、蕁麻疹等。但皮膚損害最具特徵的是卡波濟氏肉瘤的皮膚改變。
4.中樞神經系統症狀
神經紊亂病症已被公認為兒童與成年人艾滋病患者發病與致死的常見原因。臨床表現有20%~40%的艾滋病患者有神經性疾病。在屍體檢驗中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高達7Q%~80%,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常與各種機會感染引起的症狀並存,較常見的有亞急性腦炎。本病為原因不明、無明顯炎症反應,非特異性白質變性、常為艾滋病的首發症狀,往往以疲倦、性慾減退等起病,後期發展為嚴重痴呆。據美國紐約對102例患艾滋病死亡者作屍檢時發現,96例(佔94.1%)有彌散性或局限性腦病變。這些患者死前顯有痴呆症的65例中,45例(佔69.2%)有彌散性腦病變。此外還有報導,對235例艾滋病患者做精神神經病的會診,發現有121例(佔51.5%)患有不同程度的痴呆。另外,後期患者常可見條件致病菌所誘發的腦炎或大腦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