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問下寶寶水痘破了怎麼辦
建議:對於寶寶水痘破了怎麼辦這個問題一定要重視。你提到寶寶水痘破了怎麼辦的問題,為你解答如下。 水痘是常見的傳染病,當發現兒童患水痘時,掌握一些家庭護理的方法很有必要。一般來說,患兒應在家中隔離治療,不要上幼兒園、學校或公共場所。幼兒園、學校發生水痘流行時,應立即採取隔離措施,防止傳播。孕婦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應避免與水痘-帶狀皰疹患者接觸。 有些家長對水痘護理的認識存在不少誤區。有的認為,出水痘不能吹風而緊閉門窗,哪怕大熱天也不敢開風扇;有的聽說出水痘要忌口,吃雞肉、魚肉、水果等食物會誘發水痘,吃醬油會引起皮膚色素沉著等;甚至還有的錯誤認為水痘出得越多越好,因而一味地給孩子吃自以為發疹的葯;或者由於皮疹瘙癢就隨便塗些激素類葯膏。這些說法和認識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往往會導致病情延誤,結果適得其反。 正確的做法是:對水痘患兒加強護理,居室要經常通風,保持空氣新鮮;無合並症的患兒無須特殊治療,僅須對症處理。如有發熱最好卧床休息,並多喝水,進食一些易消化的營養食物,多吃些水果。皮膚的護理很重要,要經常更換內衣,內衣要求質地柔軟、床單、被套等也要保持清潔。洗澡時用淋浴方式,然後用柔軟的毛巾輕輕吸干水分。注意寇口腔及指甲的清潔衛生,手要經常洗干凈,指甲要剪平,可為嬰兒戴上無指手套,防止因皮膚瘙癢抓破水痘而引起繼發細菌感染。皮膚的皰疹不會自破,一般不必塗葯;如皮膚瘙癢可局部塗爐甘石洗劑,或口服撲爾敏等抗過敏葯物;如皰疹破裂,可用抗生素軟膏外塗,但切忌使用激素類軟膏,可小兒推拿療法治療。 若患兒持續發熱,水痘多而密,出現合並症或繼發細菌性感染時,須及時送醫院治療。
㈡ 得了水痘怎麼辦
水痘由於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發現後,應立即隔離,加少與外人版接觸,加強護理,即可安全康復權。 患了水痘一般是兒童發病,由於現在預防接種的好,往往兒童時代沒有得水痘,成年人得水痘也不罕見了,病人應隔離到皮疹全部結痂為止,應在單獨的房間。發熱時應卧床休息,室內溫度適當。 飲食應給予清淡、富有營養的流食或半流食,要多喝開水直至體溫下降、病情好轉。 保持皮膚和手的清潔,剪短指甲,囑咐和管理病兒不要用手抓破皰疹。 出現水痘的患兒,應避免使用激素類葯物,包括激素類軟膏。 此外,應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及早發現並發症。如高熱、嘔吐、煩躁不安,呼吸急促、嗜睡、站立不穩,可能出現敗血症或腦炎、肺炎等,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㈢ 水痘疤痕怎麼消除
水痘疤痕怎麼消除
水痘疤痕怎麼消除,有一些孩子因為體制的問題會出水痘,因為水痘奇癢無比很多孩子忍不住去撓,最後水痘破了導致留下了疤痕,那麼水痘疤痕應該如何消除呢,我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水痘疤痕怎麼消除。
水痘疤痕怎麼消除1
如果水痘疤痕不消退,媽媽們可以試試以下的辦法:
1、按摩法:用手掌根部揉按疤痕,每天三次,每次5—10分鍾。這個方法對於剛脫痂的傷口效果最佳,對於舊傷疤效果比較弱。
2、薑片摩擦法:生薑切片後輕輕擦揉疤痕,可以抑制肉芽組織繼續生長。
3、維生素E塗抹法:維生素E可滲透至皮膚內部而發揮其潤膚作用,同時維生素E還能保持皮膚彈性。但大家可能對維生素E去疤的功效還不太熟悉。把維生素E膠囊用針戳破,取其內的液體塗抹在疤痕上輕輕揉按5-10分鍾,每天兩次,持之以恆就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4、維生素C塗抹法:維生素C具有美白功效,把維生素C塗抹在顏色較深的疤痕上來美白疤痕,使之與周圍健康的肌膚色調一致。
5、薰衣草精油塗抹法:薰衣草精油塗抹法薰衣草的美容功效總是很神奇的,薰衣草精油淡化疤痕的作用也被廣泛認同。不過薰衣草精油對於新疤和8年以上的舊疤效果不明顯,對於疤齡一到兩歲的傷疤效果比較好。薰衣草精油對於新疤和8年以上的舊疤效果不明顯,對於疤齡一到兩歲的傷疤效果比較好。
另外,精油的使用總是要特別小心的,給疤痕上精油的時候可千萬別敷在沒有疤的肌膚上了。
水痘疤痕怎麼消除2
一、按摩去疤法:按摩去疤的原理是適度的按摩能夠活血化瘀,疏通筋骨,對身體的很多方面都有好處,對付疤痕也不例外。由於疤痕是新生組織生長不均衡產生的,因此按摩可以有效的回復局部組織的活力,促進新生皮膚的再生,平時我們沒事的時候就可以按摩一下。
二、薑片去疤痕:大家可以去超市裡面買一些比較新鮮的姜,然後再用薑片來擦拭一下疤痕,擦過之後需要再換一片新的姜,這樣效果比較好,每天反復擦兩三次,這種方法比較簡單,但是我們要注意堅持,不然也是沒有什麼效果的,生薑有抑制肉芽組織生長的功效,從而弱化疤痕形成和生長。
三、維生素去疤法:有一些調查結果顯示維生素是美白的聖品,如果我們的疤痕比較深,那麼就可以把維生素C碾成粉末塗在疤痕上,能有效地減輕疤痕的'色素沉澱,而且還可以讓我們的皮膚變得更加的白,平時我們也可以吃一些含維生素比較多的水果,這樣也可以幫助我們去除疤痕。
以上這些就是水痘疤痕怎麼去除的回答,一些長過水痘的朋友就需要注意一下,長水痘的時候要注意清潔自己的皮膚,不可以隨便摳水痘,不然就很容易留下疤痕,這種疤痕一旦留下治療起來就會有一些困難,對於一些比較愛美的女生來說是非常令人煩惱的。
㈣ 水痘 嚴不嚴重、要注意些什麼 如飲食方面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
患兒應早期隔離,直到全部皮疹結痂為止。與水痘接觸過的兒童,應隔離觀察3周。該 阿糖腺苷
[2]病無特效治療,主要是對症處理至預防皮膚繼發感染,保持清潔避免瘙癢。加強護理,防止繼發感染。積極隔離病人,防止傳染。對於抵抗力低下者,可肌注丙種球蛋白3ml/日,連續3天。 早期隔離至皮疹完全結痂乾燥為止。局部治療以止癢和防止感染為主,可外搽龍膽紫液,繼發感染者可外用抗菌素軟膏。繼發感染全身症狀嚴重時,可用抗生素。忌用皮質類固醇激素,以防止水痘泛發和加重。 皰疹破潰或繼發感染時局部可塗1%甲紫溶液,未破潰者可用爐甘石洗劑塗抹。早期採用阿糖腺苷10mg/(kg*日)或用無環鳥苷8mg/(kg*日),用5~7天,或加用干擾素,可抑制病毒的復制。每日肌注維生素 B12 500~1000ug,也有一定的療效。有繼發感染時可選用有效的抗毒素,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毒播散。 對免疫能力低下的播散性水痘患者、新生兒水痘或水痘性肺炎、腦炎等嚴重病例,應及早采抗病毒葯物治療。阿糖腺苷10mg/kg?d,靜脈滴注。或無環鳥苷5-10mg/kg,每8小時一次靜脈注射,療程5~7天,或加用a-干擾素,以抑制病毒復制,防止病毒擴散,促進皮損癒合,加速病情恢復,降低病死率。
中醫辨證分型治療
1.風熱型 症狀:無發熱或發熱較輕,1-2日內出疹,先於軀干、頭面部見紅色小丘疹,疹色 牛蒡子
紅潤,皰漿清亮,根盤紅暈不明顯,皰疹稀疏,可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噴嚏等。脈浮數,舌質淡紅,苔薄白。 治以疏風透表,清熱解毒,或佐以利濕。 方葯用銀翹散加減: 銀花15克,連翹15克,牛蒡子12克,薄荷10克,桔梗10克,荊芥6克,竹葉6克,鮮茅根20克,紫花地丁15克,板蘭根15克,甘草6克。水煎服,1日1劑。若濕邪較重,可加滑石、木通等利水滲濕之品;疹邊有紅暈者,加丹皮、赤芍等;皮膚瘙癢甚,加蟬衣、僵蠶等。 2.毒熱型 症狀:發熱較高,或壯熱不退,煩躁不安,口渴欲飲,面紅目赤,水痘過密,疹色紫暗,皰漿晦濁;或伴有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大便燥結,小便短黃,脈洪數或沉實,舌質紅或、絳,舌苔黃燥而少津。 治以清熱解毒,涼營滋陰。 方葯用清營湯合清胃散加減: 水牛角10克,生地15克,丹參10克,玄參10克,麥冬12克,黃連6克,銀花15克,連翹12克,當歸12克,丹皮15克。水煎服,1日1劑。疹色深紅者可加紫花地丁、紫草、山梔清熱涼營;陰津耗傷甚,口乾燥者加花粉、麥冬、蘆根等養陰生津;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大便乾燥者,加服硝黃粉或大黃、枳實等瀉火通腑。 單方驗方 1.銀花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 甘草
服2-3天。 2.蘆根60克,野菊花10克,水煎連服2-3天。 3.黃芩5克,木通2.5克,共為細末,或水煎,分3-4次口服。若服散劑,其量減半。本方有清熱利濕之功,適用於水痘濕熱較盛者。 4.三豆湯:黑豆、綠豆、赤小豆各60克(生用),甘草90克。將豆淘凈,同甘草用雪水或長流水煮至豆熟為度,去甘草將豆曬干,又入汁再浸,再曬干。逐日取豆任意食用。適用於痘疹將發之際,服之令多者少、少者可無或有終生不出者。 5.水痘方:柴胡3克,茯苓6克,桔梗3克,生甘草1.5克,黃芩1.5克,竹葉10片,燈草1團,水煎服。適用於水痘輕症。 6.紫草0.3克,陳皮0.15克,為粗末,新汲水煎服。適用於小兒痘瘡紫暗,發出不暢。 外治法 1.苦參30克,浮萍15克,芒硝30克,水煎外洗,1日 苦參
2次。 2.止癢葯方:地膚子30克,僵蠶15克,白鮮皮15克,芥穗15克,茵陳15克,敗醬草15克,白礬9克,白芷9克,共為細末,擦於患處,每日2-3次。 3.青黛散:青黛、黃柏、石膏、滑石各等份,研為細末,撒布患處,或用麻油調敷,1日1-2次。適用於痘疹破潰,繼感邪穢時。 針灸療法 1.體針:治以清熱疏風利濕。 取穴:大椎、曲池、合谷、豐隆、三陰交。 若痘疹紫暗,加血海以除血分濕熱;若邪陷營血,高熱神昏,加刺水溝、十宣放血,以清營涼血,清心開竅。 2.耳針: 取穴:肺、脾、下屏尖、下腳端、神門、腦,每次選2-3穴,局部消毒,用毫針刺入,每日1次。也可用耳穴貼王不留行籽,每日揉按3次,每次3分鍾。 推拿療法 手法:清天河水、揉小天心、退六腑、清脾經、開天門、推坎宮。 加減:毒熱重證,加清胃經、清肺經以清肺胃實熱;高熱神昏,加掐人中、掐老龍、拿肩進以清熱開竅。
治療原則
1、一般處理與對症治療 呼吸道隔離,卧床休息,加強護理,防止庖疹破潰感染。皮疹已破潰可塗以龍膽紫或新黴素軟膏。繼發感染者應及早選用敏感的抗生素。瘙癢者可給予爐甘石洗劑及抗組織胺葯物。並發肺炎、腦炎按肺炎和腦炎治療 。激素一般禁用,當合並有嚴重並發症時,在應用有效抗生素的前提下,酌情使用。病前已用激素者應用盡快減量或停用。 2、抗病毒療法 干擾素,10~20萬μ/日,連用3~5天 ;其他如阿糖腺苷、無環鳥苷等也可選用。
食療方法
疏風清熱宜選用下列食療方: 胡蘿卜芫荽羹:胡蘿卜、芫荽各60克;洗凈切碎後,加水煮爛加冰糖服。每日1劑,分3次服完。連服一星期。嬰兒只服湯汁 金銀花甘蔗茶:金銀花10克、甘蔗汁100毫升,金銀花水煎至100毫升,兌入甘蔗汁代茶飲可頻頻服之日1劑7~10天為1療程 解毒祛濕宜選用以下食療方: 苡薏紅豆粥:苡薏仁20克、紅豆土茯苓各30克、粳米100克,洗凈共煮粥,熟豆爛拌,冰糖每日1劑分3次服完,適於水痘已出發熱尿赤神疲納差者 馬齒莧荸薺糊:鮮馬齒莧荸薺粉各30克,冰糖15克,鮮馬齒莧洗凈,搗汁,取汁,調荸薺粉加冰糖用滾開的水沖熟至糊狀,每日1劑,適於水痘已出或將出發燒煩躁便稀溏 出疹過後,以下幾種飲食可加快疾病的痊癒: ①膨魚腮煲粥。 ②青天葵(也稱烏青葵)加瘦肉、少量南杏仁和北杏仁煲湯,以清肺熱。 ③解毒祛濕宜選用苡仁紅豆粥,即苡仁20克,紅豆、土茯苓各30克,粳米100克,洗凈共煮,粥熟豆爛拌冰糖。每日一劑,分三次服完,此粥尤其適合水痘已出,但仍有發熱、尿色赤、疲倦、胃口差的患者。
編輯本段預防保健
基本方法
該病的預防重點在管理傳染源,隔離患者至全部症疹為止。對有接觸史的高度易感者可在3日內注射水痘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或高效價帶狀皰疹免疫血漿,以減少發病的危險性。 隔離患者至全部皮疹結痂或出疹後7天。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曬法消毒。接觸水痘的易感者應留檢3周,也可早期應用丙種球蛋白(0.4~0.6ml/kg)或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5ml,可明顯降低水痘的發病率,減輕症狀。最近幾年研製的水痘病毒活疫苗,用於正常易感兒童預防有效。 隔離患兒至全部皮疹結痂為止,盡量避免易感兒接觸水痘,可接種水痘減毒活疫苗,接觸水痘後3日內接種仍然有效,故可給予正在進行激素治療的接觸者。 保護免疫低下易感兒,可在接觸後盡早肌注水痘—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2-5毫升,可降低發病率與減輕病情,正在使用激素者,應酌情減低用量或停葯。
疫苗接種
水痘疫苗自1995年以來被人們所使用來對抗這種疾病。一些國家要求兒童在進入小學前接種疫苗。 但是疫苗保護不是終身的,在第一次接種疫苗後五年後有必要再次接種疫苗。 接種疫苗後的通常反應是: 注射後42天發燒至38.9℃ 注射後兩天在注射部位疼痛、瘙癢 在注射後8到19天在注射部位出現皮疹,如果出現,便有傳染性 在注射後5到26天在身體的其他部位出現皮疹。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便有傳染性 當反應發生時應該做什麼? 控制發燒及減輕不適,吃含有對乙醯氨基酚(又名撲熱息痛)的葯。(在中國常見葯物名:百服寧、必理通、泰諾、撲熱息痛、醋氨酚)
編輯本段水痘問答
水痘是怎麼發生的
水痘常見於2~10歲的兒童,是一種發病急、傳染性很強的傳染病。水痘好發於冬春兩季,常在幼兒園或小學校內引起流行。 水痘的病原體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存在於患者的血液,皰疹的漿液和口腔分泌物中。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接觸被病毒污染的塵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傳染。也就是說如果健康的兒童與患水痘的兒童經常一起玩耍、說話、密切接觸都可感染而發病。所以一旦患了水痘應注意隔離,在完全治好以前不應去幼兒園或上學。即使是與水痘患者接觸過的小孩,也應隔離觀察2~3周。因為感染病毒後不是立即發病,一般要經14~17天的潛伏期,長者可達3周。 水痘傳染性很強,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與之接觸的兒童約90%發病。而且從發病前一日到全部皮疹乾燥結痂均有傳染性。 起病較急,可有發熱、倦怠、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成人較兒童明顯,一般1~2天內發疹。首先發於軀干,逐漸延及頭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即軀干多,面部四肢較少,手掌,足跖更少。初起為紅色小丘疹,數小時後變成綠豆大小的水皰,周圍繞以紅暈。水皰初呈清澈的水珠狀,壁薄易破,伴有瘙癢。經2~3天而乾燥結痂,以後痂脫而愈,不留疤痕。在發病3~5天內,皮疹陸續分批發生,故同時可見丘疹、水皰、結痂等不同時期的皮損,病程約 2~3周。 口腔、眼結合膜、咽部、外陰等粘膜也偶可發生損害,常形成潰瘍而伴有疼痛。 皮疹並非出得越多越好,只要符合一般的出疹規律,多一些或少一些都是正常現象。若水皰抓破後繼發細菌感染,可發生皮膚壞疽,甚至引起敗血症。此外,少數患者還可出現水痘性肺炎、腦炎、心肌炎及暴發性紫癜等並發症。 中醫學認為該病屬外感時邪熱毒,濕熱郁於肌膚所致。
出水痘會不會留疤痕
水痘發生的部位較廣泛,可延及頭面部,且成批出現,數目較多,故有人擔心會不會留下疤痕,影響美觀。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 一般來說水痘按照自然病程發生、消退,即使水皰較大破潰後形成糜爛面,也會很快痊癒,愈後不留疤痕。但若不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反復搔抓破潰後易繼發細菌感染,甚至發生壞疽,愈後會有疤痕。因為單純水痘的損害部位很淺,未到達真皮組織,如果合並細菌感染則會向下破壞而導致疤痕形成。 可見出水痘不會留下疤痕。但是在臨床上水痘還有幾種特殊類型,應引起注意。 (1)大皰型水痘 只見於2歲以下的兒童。為成批發生的2~7cm大小的大皰,破潰後形成糜爛面,但痊癒很快。 (2)出血性水痘 水皰內容物為血性,有高熱及嚴重的全身症狀。好發於營養不良、惡性淋巴瘤、白血病等使用免疫抑制劑及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的病人。 (3)新生兒水痘 通常是在生產時由母親而感染,一般症狀表現較輕,但亦可發生系統損害而致死。 (4)成人水痘 症狀較小兒為重。前驅期長,高熱,全身症狀較重,皮疹數目多,也更癢。 以上幾種特殊類型雖較少見,但一旦發生就應加強護理,防止繼發感染。否則不僅僅是留疤痕的問題,還可發生肺炎、腦炎、心肌炎、腎炎等嚴重並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中醫如何治療水痘?
現代醫學對病毒性疾病沒有特效葯,故水痘的治療主要是預防繼發感染和加強護理。發熱期應卧床休息,食易消化食物,保證營養和水分的供給;體溫較高者可予退熱劑,皮膚瘙癢甚者可口服抗組胺葯,亦可外用爐甘石洗劑止癢,水皰破潰後塗2%龍膽紫等等,均為對症治療。 中醫認為該病為外感時邪,傷及肺脾,生濕化熱,發於肌膚所致。治療以疏風清熱、解毒祛濕為主,根據病情的輕重可分以下兩種類型: (1)風熱夾濕證 屬輕型,證見發熱,咳嗽,流涕,水痘紅潤,分布稀疏,內含水液清澈明亮,伴有瘙癢,納差,二便調和,舌苔薄白,脈浮數。治宜用疏風解表,清熱祛濕法。方選銀翹散加減。 (2)濕熱熾盛證 屬重證,多見於體質虛弱的患兒。發熱重,表現為壯熱煩渴,唇紅面赤,精神萎靡,痘疹稠密色紫暗,痘漿混濁不透亮,甚至口腔亦見皰疹,伴有口乾欲飲,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苔黃厚而干,脈洪數或滑數。此乃邪盛正篤,濕熱毒邪內犯。治療當加大清熱涼血解毒之力。方選加味消毒飲加減。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可適當選擇西葯對症治療,如退燒、止癢等。其餘在護理、飲食、消毒、隔離等方面中西醫的要求都是一致的。 水痘(varicella)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感染,傳染性強。一般感染後可獲終身免疫。
感染水痘並非終生免疫
新研究發現,許多水痘患者說他們已經患過一次該病了,這表明重復感染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多見。通常的看法是感染一次水痘可提供終生免疫。 由美國北卡羅林那大學的霍爾(Susan Hall)領導的研究者報告,1999年美國某地區13%的水痘感染者稱自己以前已有過一次發作。很有趣的是,近一半的人說他們的家人已有人兩次感染。診斷的醫生可能把另一種相似的疾病當成水痘了。或者,也許有少數人可能或真的會感染兩次,研究作者CDC的西沃德(Jane Seward)告訴路透社記者。於是,他們檢查了1995-1999年洛杉磯郡所有報告水痘的二次感染率。1995年,稱自己患過兩次水痘者為4.5%,而1999年則為13%。 很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感染一次水痘可讓免疫系統抵禦今後的發作,這樣怎麼會有人再次感染呢?西沃德說,答案可能在於個人首次感染引起完全免疫的能力。他解釋,水痘由水痘病毒引起,它屬皰疹家族。如果某人在幼年時患了水痘,但成年以後,可能體內水痘病毒再激活引起帶狀皰疹。可能有些人不會產生足夠保護力的抗體,西沃德說,一生只得一次水痘的觀點並不是絕對的。 在約見記者時,他和合作者――洛杉磯郡衛生科的賈曼(Aisha O. Jumaan)說,許多再次感染都起是因於感染了與水痘病毒類似的病原物。它們看起來象水痘病毒,它們的行為也象水痘病毒……一些疾病可能與水痘相似,西沃德說。他們在6月6日的《兒科學》雜志(Pediatrics 2002;109:1068-1073)中,提出了兩個在兒童期有兩次確實很象水痘感染的病例,其病情很象水痘的皮膚病變,而且也有與其他患者的接觸史。但是,研究者強調,即使是症狀與水痘很相似,也需在實驗室確診是否水痘。這樣,這兩個兒童,不管症狀多象,可能也只是患了一次水痘。二次感染多見於在很小時患過該病者,而且病情也相對較輕。西沃德和賈曼建議,醫生要仔細證實對孩子的診斷。
需要接種水痘疫苗嗎
水痘是一種常見的,主要發生在兒童中的傳染病。它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年四季均可發病,特別是多發於冬春季。以往由於水痘的症狀比較輕,而且出過水痘以後就有終身的免疫力,所以人們常常認為沒有必要在兒童中進行預防接種。 但是,由於水痘的傳染性較強,主要是通過空氣飛沫經呼吸道傳播,或由於接觸患兒皰疹內的皰漿,以及通過衣服、玩具等而被傳染。接觸後90%以上未出過水痘的孩子都會發病,而且患水痘後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當幼兒園或小學中發生一例水痘以後往往會引起流行,嚴重時可能造成整個幼兒園或小學中大多數孩子感染。患水痘後,一般需要將患兒隔離至全部水痘皰疹結痂,這最少要2-3周,在這期間患兒不能上幼兒園或上學。 近年來還發現,一些患有嚴重疾病的孩子,如白血病或其他惡性腫瘤、先天性或獲得性免疫缺陷,以及正在接受大劑量免疫抑制劑治療、化療、放療的兒童,患水痘後症嚴重,甚至直接引起死亡;即使是健康兒童出水痘也可能繼發細菌感染,或引起腦炎、多發性神經根炎、肺炎等嚴重的並發症;如果是孕婦,懷孕早期罹患水痘,會造成胎兒畸形。而臨近產期感染水痘,會造成胎盤傳給胎兒,發生先天性水痘;此外受到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水痘以後,病毒會潛伏在脊髓神經根中,一旦機體免疫力下降,病毒被激活就會誘發帶狀皰疹,因此在兒童中開展預防接種,防止水痘的發生還是很有必要的。 水痘疫苗是一種減毒的活的病毒疫苗。接種水痘疫苗後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效果,而且水痘疫苗所產生的保護作用可以長期存在。美國已經把水痘疫苗列入兒童常規免疫計劃中。推薦在兒童滿1周歲後,最好在12-18個月之間接種水痘疫苗。對18個月以上,未接受接種,也沒有出過水痘的兒童,可在13歲以前的任何時間注射一次水痘疫苗。一般小年齡的兒童只要接種一次就可產生足夠的免疫力,達到預防疾病的預期效果。而13歲以上還沒有接受接種,也沒有明確出過水痘的大年齡兒童(包括成人)需要注射二次,二次間應相隔4-8周。 水痘疫苗接種後的副作用很輕微。20%-25%的兒童有暫時、輕微的注射局部的疼痛、硬結、發紅。在接種後1個月以內,有7%-8%會出現和接種有關的類似水痘的紅斑和丘疹,但症狀較輕。有極少數人(<1%)在接種水痘疫苗後,特別是那些接種後出現紅疹的接種者,可能會將水痘傳染給其他人。 水痘疫苗中以和麻疹—腮腺炎—風疹疫苗同時接種,但需要使用不同的注射器和選擇不同的注射部位。如果不是同時接種,水痘疫苗和麻疹—腮腺炎—風疹疫苗的接種時間應該間隔至少1個月。 我國暫還沒有把水痘苗列入常規的計劃免疫程序,但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已經開始推廣使用。據報道,上海已經成功地研製出了我國的水痘疫苗,疫苗的價格大大降低,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國兒童也可以普遍接受水痘疫苗,免受水痘的侵襲。 我國水痘疫苗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日前從中國科學院有關部門了解到,我國水痘疫苗技術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年生產能力為500萬人份的新疫苗生產車間,將於今年8月在長春投入使用,我國不能大面積推廣實施水痘疫苗免疫接種的歷史即將結束。 水痘是一種常見、多發的兒童傳染病,是發展中國家兒童的主要傳染病之一,嚴重威脅兒童的健康,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這種傳染病的有效措施。承擔著全國衛生防疫、計劃免疫、醫療搶救、自然災害所需生物製品生產任務的中國生物製品總公司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是中國生物製品重要的生產基地和研究中心,獲得各類生物製品生產批件115個,其中凍干水痘減毒活疫苗、凍干甲肝減毒活疫苗、人用純化狂犬病疫苗、流行性感冒滅活疫苗是該所的主打產品。 該所於1992年開始同韓國BORAN制葯公司合作,採用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世界首創的旋轉培養技術,並應用自行研製成功的長6號疫苗穩定劑及凍干技術,解決了水痘疫苗在製造、儲備、運輸及疫苗穩定性等關鍵問題,使疫苗的穩定性優於國內同類產品。從1996年開始,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每年向韓國出口20多萬人份水痘疫苗,水痘疫苗產品已遠銷十幾個國家。產品各項質量檢定指標均超過國際有關規程標准。該所生產的水痘疫苗2000年開始投放國內市場,憑借其質量和價格優勢,迅速佔領了國內市場。據悉,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新疫苗生產車間將於今年8月份投入使用,投產後生產能力為500萬人份,這意味著今後全國廣大兒童可以免疫接種質優價低的水痘疫苗。
患者飲食原則
(1)宜給予易消化及營養豐富的流質及半流質飲食。宜飲綠豆湯、銀花露、小麥湯、粥、面片、龍須雞蛋面等。 (2)忌油膩、姜、辣椒,香菇等刺激性食物及發物。 (3)宜多飲開水。
水痘患者應忌食
① 豬肉 為溫補性食物。水痘為急性皰疹性傳染病,中醫認為是外感時邪病毒,實證宜瀉不宜補。所以,水痘患兒,莫食豬肉。 ② 羊肉 性溫熱,能益氣補虛,但水痘為病毒傳染性疾病。《中葯大辭典》認為:外感時邪之人忌食羊肉,故水痘之兒亦當忌之。 ③ 雞肉 若小兒出水痘時,痘疹內陷,難以發出者,食之則宜。若水痘愈後,則應忌之。 ④ 雞蛋 小兒出水痘期間,適宜清淡飲食。 ⑤ 肉桂 俗稱桂皮、官桂,為民間常用的五香調料。性大熱,味辛甘,屬純陽之物,溫熱助火、燥烈傷陰。 此外,小兒患有水痘期間,還應當忌吃生薑、大蔥、大蒜、洋蔥、韭菜、辣椒、胡椒、芥菜、芫荽、香菇、南瓜、香椿頭、鵝、帶魚、黃瓜、荔枝、桂圓肉、梅子、杏子、大棗、柿子、石榴、櫻桃、栗子、以及炒花生、炒蠶豆、炒瓜子、糍耙、年糕、肥肉、豬油、茴香、咖喱、芥末等。[3]
編輯本段簡要總結
一、病因: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 二、好發年齡:主要好發於兒童 三、潛伏期:2周左右。 四、前驅症狀:發熱等不適,1~2日內出皮疹,從軀干向四肢蔓延。 五、皮損特徵:丘疹、水皰、結痂同時存在,綠豆大小,周圍有紅暈, 粘膜可發疹(Fig1)。 六、自覺症狀:微癢。 七、病程:2~3周。 八、愈後:有自限性,一般不留疤痕,可引起神經皮膚再感染,表現為帶狀皰疹
㈤ 我們班同學有好多得水痘的。如何防止得水痘!。。還有我現在有點發熱。。是水痘嗎、、
其實得一下比較好,自然免疫。得了水痘就在家裡休息一段時間,不要外出,不要撓癢。
如果真不想得,去打預防針也可以。
㈥ 兒科、皮膚科、感染科專家進:小兒水痘怎樣治療(患者為10周歲男孩,扁桃體經常發炎且這次尚未治癒)
治療 : 1.西醫治療,主要是對症處理,如搔癢較著者可口服非那根,局部擦塗爐甘石洗劑。皰疹破裂者可塗1%龍膽紫,如有皮膚繼發性細菌感染,可適當選用四環素軟膏局部塗抹或抗菌素等。 2.中醫治療,銀花12克,甘草3克,水煎連服三天。皮膚抓破者,可用青黛散外敷。 護理:水痘傳染性很強,必須早期隔離患兒,直...到全部皮疹結痂為止。發熱期患兒應卧床休息,給予高熱量易消化的飲食和充足的水分。修剪患兒指甲、防止抓破水瘡,勤換衣服,保持皮膚清潔衛生。
㈦ 車前子能治水痘嗎
治療 患兒應早期隔離,直到全部皮疹結痂為止。與水痘接觸過的兒童,應隔離觀察3周。該 阿糖腺苷 [2] 病無特效治療,主要是對症處理至預防皮膚繼發感染,保持清潔避免瘙癢。加強護理,防止繼發感染。積極隔離病人,防止傳染。對於抵抗力低下者,可肌注丙種球蛋白3ml/日,連續3天。 早期隔離至皮疹完全結痂乾燥為止。局部治療以止癢和防止感染為主,可外搽龍膽紫液,繼發感染者可外用抗菌素軟膏。繼發感染全身症狀嚴重時,可用抗生素。忌用皮質類固醇激素,以防止水痘泛發和加重。 皰疹破潰或繼發感染時局部可塗1%甲紫溶液,未破潰者可用爐甘石洗劑塗抹。早期採用阿糖腺苷10mg/(kg*日)或用無環鳥苷8mg/(kg*日),用5~7天,或加用干擾素,可抑制病毒的復制。每日肌注維生素 B12 500~1000ug,也有一定的療效。有繼發感染時可選用有效的抗毒素,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毒播散。 對免疫能力低下的播散性水痘患者、新生兒水痘或水痘性肺炎、腦炎等嚴重病例,應及早采抗病毒葯物治療。阿糖腺苷10mg/kg?d,靜脈滴注。或無環鳥苷5-10mg/kg,每8小時一次靜脈注射,療程5~7天,或加用a-干擾素,以抑制病毒復制,防止病毒擴散,促進皮損癒合,加速病情恢復,降低病死率。 中醫辨證分型治療 1.風熱型 症狀:無發熱或發熱較輕,1-2日內出疹,先於軀干、頭面部見紅色小丘疹,疹色 牛蒡子 紅潤,皰漿清亮,根盤紅暈不明顯,皰疹稀疏,可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噴嚏等。脈浮數,舌質淡紅,苔薄白。 治以疏風透表,清熱解毒,或佐以利濕。 方葯用銀翹散加減: 銀花15克,連翹15克,牛蒡子12克,薄荷10克,桔梗10克,荊芥6克,竹葉6克,鮮茅根20克,紫花地丁15克,板蘭根15克,甘草6克。水煎服,1日1劑。若濕邪較重,可加滑石、木通等利水滲濕之品;疹邊有紅暈者,加丹皮、赤芍等;皮膚瘙癢甚,加蟬衣、僵蠶等。 2.毒熱型 症狀:發熱較高,或壯熱不退,煩躁不安,口渴欲飲,面紅目赤,水痘過密,疹色紫暗,皰漿晦濁;或伴有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大便燥結,小便短黃,脈洪數或沉實,舌質紅或、絳,舌苔黃燥而少津。 治以清熱解毒,涼營滋陰。 方葯用清營湯合清胃散加減: 水牛角10克,生地15克,丹參10克,玄參10克,麥冬12克,黃連6克,銀花15克,連翹12克,當歸12克,丹皮15克。水煎服,1日1劑。疹色深紅者可加紫花地丁、紫草、山梔清熱涼營;陰津耗傷甚,口乾燥者加花粉、麥冬、蘆根等養陰生津;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大便乾燥者,加服硝黃粉或大黃、枳實等瀉火通腑。 單方驗方 1.銀花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 甘草 服2-3天。 2.蘆根60克,野菊花10克,水煎連服2-3天。 3.黃芩5克,木通2.5克,共為細末,或水煎,分3-4次口服。若服散劑,其量減半。本方有清熱利濕之功,適用於水痘濕熱較盛者。 4.三豆湯:黑豆、綠豆、赤小豆各60克(生用),甘草90克。將豆淘凈,同甘草用雪水或長流水煮至豆熟為度,去甘草將豆曬干,又入汁再浸,再曬干。逐日取豆任意食用。適用於痘疹將發之際,服之令多者少、少者可無或有終生不出者。 5.水痘方:柴胡3克,茯苓6克,桔梗3克,生甘草1.5克,黃芩1.5克,竹葉10片,燈草1團,水煎服。適用於水痘輕症。 6.紫草0.3克,陳皮0.15克,為粗末,新汲水煎服。適用於小兒痘瘡紫暗,發出不暢。 外治法 1.苦參30克, 浮萍15克,芒硝30克,水煎外洗,1日 苦參 2次。 2.止癢葯方: 地膚子30克,僵蠶15克,白鮮皮15克,芥穗15克,茵陳15克,敗醬草15克,白礬9克,白芷9克,共為細末,擦於患處,每日2-3次。 3.青黛散: 青黛、黃柏、石膏、滑石各等份,研為細末,撒布患處,或用麻油調敷,1日1-2次。適用於痘疹破潰,繼感邪穢時。 針灸療法 1.體針 :治以清熱疏風利濕。 取穴:大椎、曲池、合谷、豐隆、三陰交。 若痘疹紫暗,加血海以除血分濕熱;若邪陷營血,高熱神昏,加刺水溝、十宣放血,以清營涼血,清心開竅。 2.耳針 : 取穴:肺、脾、下屏尖、下腳端、神門、腦,每次選2-3穴,局部消毒,用毫針刺入,每日1次。也可用耳穴貼王不留行籽,每日揉按3次,每次3分鍾。 推拿療法 手法:清天河水、揉小天心、退六腑、清脾經、開天門、推坎宮。 加減:毒熱重證,加清胃經、清肺經以清肺胃實熱;高熱神昏,加掐人中、掐老龍、拿肩進以清熱開竅。 治療原則 1、一般處理與對症治療 呼吸道隔離,卧床休息,加強護理,防止庖疹破潰感染。皮疹已破潰可塗以龍膽紫或新黴素軟膏。繼發感染者應及早選用敏感的抗生素。瘙癢者可給予爐甘石洗劑及抗組織胺葯物。並發肺炎、腦炎按肺炎和腦炎治療 。激素一般禁用,當合並有嚴重並發症時,在應用有效抗生素的前提下,酌情使用。病前已用激素者應用盡快減量或停用。 2、抗病毒療法 干擾素,10~20萬μ/日,連用3~5天 ;其他如阿糖腺苷、無環鳥苷等也可選用。 食療方法 疏風清熱宜選用下列食療方: 胡蘿卜芫荽羹:胡蘿卜、芫荽各60克;洗凈切碎後,加水煮爛加冰糖服。每日1劑,分3次服完。連服一星期。嬰兒只服湯汁 金銀花甘蔗茶:金銀花10克、甘蔗汁100毫升,金銀花水煎至100毫升,兌入甘蔗汁代茶飲可頻頻服之日1劑7~10天為1療程 解毒祛濕宜選用以下食療方: 苡薏紅豆粥:苡薏仁20克、紅豆土茯苓各30克、粳米100克,洗凈共煮粥,熟豆爛拌,冰糖每日1劑分3次服完,適於水痘已出發熱尿赤神疲納差者 馬齒莧荸薺糊:鮮馬齒莧荸薺粉各30克,冰糖15克,鮮馬齒莧洗凈,搗汁,取汁,調荸薺粉加冰糖用滾開的水沖熟至糊狀,每日1劑,適於水痘已出或將出發燒煩躁便稀溏 出疹過後,以下幾種飲食可加快疾病的痊癒: ①膨魚腮煲粥。 ②青天葵(也稱烏青葵)加瘦肉、少量南杏仁和北杏仁煲湯,以清肺熱。 ③解毒祛濕宜選用苡仁紅豆粥,即苡仁20克,紅豆、土茯苓各30克,粳米100克,洗凈共煮,粥熟豆爛拌冰糖。每日一劑,分三次服完,此粥尤其適合水痘已出,但仍有發熱、尿色赤、疲倦、胃口差的患者。
㈧ 啥叫水痘
水痘
水痘是春天的流行傳染病,患者多是一至十四歲的孩子,在學校和托兒所較易受感染得病。
病原體:水痘-帶狀瀄疹過濾性病毒
潛伏期:10至21天
發病前徵狀:輕微發燒、不適、食慾欠佳
過程:
患者身上出現小紅點,由胸部、腹部,再擴展至全身。小紅點變大,成為有液體的水泡。
一兩天後,水泡破裂、結成硬殼或疙瘩。
新的小紅點再次在同一位置上出現,重復同一過程。
二至六天期間,新紅點出現二至四次。
十至十四後,紅點脫落,完全康復,不會留有疤痕。
並發症 :
水痘通常屬較溫和的病,不會引起嚴重的並發症,不過,成年人若罹患水痘,病情往往較嚴重,發燒溫度較高、頭痛、肌肉疼痛等。另外,慢性病患者,特別是白血球過多症或癌症病人,或正在服用類固醇葯物的人,亦要加倍小心,因為水痘會引致肺炎、腦炎等並發症,甚至招致死亡。
護理 :
避免小孩因痕癢難耐而抓破水泡,引致發炎,同時細菌亦會蔓延至其他皮膚破損的部位。
若嬰兒染上水痘,可為他套上棉手套,避免他用手揉眼,令病毒感染眼睛,形成角膜炎,以致眼角膜上留下疤痕,影響視力。
水痘的症狀之一,是溫和的發燒。水痘擴散期間開始發燒,水痘消失時便退燒。發燒期間,不要服用阿斯匹靈來退燒,因為這樣會增加發生並發症的機會。容易引起一種腦炎,雷氏癥候群(Reye's Syndrome)。
用溫水(不是熱水)洗澡,保持皮膚清潔,減少感染危險。
食療
雖然罹患水痘後,可以終身免疫,但同樣的過濾性病毒,會潛伏體內,日後會引致帶狀匐行疹(俗稱生蛇)。為免後患,應小心飲食,將病毒徹底消除。
忌吃燥熱和滋補性的食物。
出疹期間,應每天用下列材料煲湯:紫草、芫荽、馬蹄(荸薺)、白茅根、竹蔗、紅蘿卜。(若小孩有氣喘、咳嗽等問題,不要用馬蹄(荸薺)和紅蘿卜)
出疹過後,應用:
(a) 膨魚腮煲粥;
(b) 青天葵(或稱烏青葵)加瘦肉、少量南北杏煲湯,以清肺熱。
水痘:是由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於小兒,全身症狀較輕,皮膚粘膜分批出現斑疹、丘疹、皰疹與結痂並伴有發熱。
(1)臨床表現
水痘病毒存在於早期病人的呼吸道內,主要通過唾液飛沫傳播,亦可由於接觸病人的衣物、玩具、用具等而得病。一般自出疹前一日至出疹後五日或至皮疹全部結痂、乾燥前均具有傳染性。本病潛伏期大約2-3周。
開始時患者可有微熱、全身不適、食慾不振、咳嗽或輕度腹瀉等症,常不被重視。發熱的同時或於發熱1-2天後開始出疹,皮疹先見於軀干、頭部、逐漸延及面部,最後到達四肢。皮疹分布以軀干為多,呈向心性分布,而且從斑疹->丘疹->水皰->開始結痂,短者約6-8小時,皮疹發展快是本病的特徵之一,水皰稍呈橢圓形,大小不一,表淺,似浮在表面,常伴癢感使患者煩躁不安。一般1-3日內,皰疹從中心開始枯乾、結痂,再經數日後,痂蓋自行脫落,脫落後不留疤痕。因皮疹分批出現,故在病根中可見各期皮疹同時存在,此起彼伏,參差不齊。成人患水痘,其症狀較兒童嚴重,表現為高熱持續不退,全身症狀嚴重,皮疹融合成片,並發症易見如肝炎、肺炎等,應加以注意。
(2)實驗室檢查
本病臨床症狀典型,無用特殊檢查。
(3)治療
西醫治療
主要是對症處理,如搔癢較著者可口服非那根,局部擦塗爐甘石洗劑。皰疹破裂者可塗1%龍膽紫,如有皮膚繼發性細菌感染,可適當選用四環素軟膏局部塗抹或抗菌素等。
中醫治療
銀花12克,甘草3克,水煎連服三天。皮膚抓破者,可用青黛散外敷。
(4)護理
水痘傳染性很強,必須早期隔離患兒,直到全部皮疹結痂為止。發熱期患兒應卧床休息,給予高熱量易消化的飲食和充足的水分。修剪患兒指甲、防止抓破水瘡,勤換衣服,保持皮膚清潔衛生。
(5)預防
早期隔離患者,對易感人群,需嚴密觀察三周,並可口服板藍根沖劑,予以預防,對患嚴重濕疹或正在應用激素治療的小兒,應特別注意保護,切勿與水痘患兒接觸,如已接觸,則可肌肉注射胎盤球蛋白或兩種球蛋白,同時對正在應用激素治療的小兒需及時減量或逐漸停用激素。此外,對水痘患兒的用具等要暴曬或煮沸消毒。
得過水痘的,由於體內已經有了抗體(獲得性免疫),就不會再得了。
水痘(varicella)是一種高傳染性的疾病,接觸到病患的皮膚或吸入其傳染性口沫,約10至20天後發病。沒發生過水痘的訪客要戴手套、口罩,避免被感染。患者應予隔離,在家卧床休息,至燒退、結痂開始脫落才免隔離。
成人被感染水痘時發燒、倦怠較兒童嚴重。口、咽、臉、頭皮、軀干皆可發生水泡,四肢少見。病程為:全身性陸續起紅疹-->水泡-->膿庖-->結痂,7-14天內痂脫落,才可免除隔離。
婦女懷孕六個月內感染水痘可能導致胎兒畸型,可服用抗組織胺止癢與退燒葯以減輕症狀。
水痘預防
水痘是一種具高度傳染性、帶有發癢的紅斑與水皰的疾病,是孩童時期最常見的疾病之一,能傳染給孕婦。水痘的疫苗含弱化的水痘病毒,用來促使接種者產生抗體,形成對此疾病的防護。有以下情況者不宜接種水痘疫苗:
對葯品或其他物質產生過敏性反應,如發癢的疹子、氣喘、臉或舌浮腫
已懷孕或有意在一個月之內懷孕的婦女
由於異常的血液狀況、癌症、或某種葯療導致免疫力低的人士
處於嚴重感染並發高熱者
過去一個月之內曾接種病毒類疫苗,如麻疹、腮腺炎、或風疹者
水痘疫苗接種的方法是在上臂或大腿處注射入皮層下。成人通常須兩劑、間隔一至兩個月注射。水痘疫苗接種後可能產生如下的副作用,但一般都很輕微:
注射處發紅、浮腫、疼痛
稍微發燒
在接種一個月以內出現類似水痘的紅疹,但症狀較輕
過敏反應,通常都很輕微
水痘疫苗是否一定能預防水痘?
最近的研究顯示,疫苗防止水痘發生的成功率為95%;其防止嚴重性並發症(如肺炎)的成功率則為100%。即使有少數的接種者過後仍出水痘,但其症狀都很輕微,一般只引發幾日的輕微發燒和少許丘疹。
水痘疫苗是否持久有效?
日本的研究結果顯示有效期可長達二十年。
水痘是由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常見的急性傳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發病,其中以冬春季為多。水痘傳染性極強,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主要通過唾液飛沫傳染,亦可因接觸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患者以嬰幼兒多見,集體兒童亦為易感人群,托兒所、幼兒園、小學校等容易發生局部暴發流行。
水痘的平均潛伏期14—21天,多為15一17天。易感者接觸病人後約90%會傳染發病,病初症狀較輕,可出現微熱,全身不適。發熱的同時或1—2日後,軀干皮膚、粘膜分批出現和迅速發展為斑疹、丘疹、皰疹與結痂。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臟器,還可並發皮膚感染、肺炎、腦炎等。本病一般預後良好,極少數人出現嚴重並發症。部分病人恢復後體內可潛伏病毒,成年後某些誘因可引起復發成為帶狀皰疹。
主要預防措施:
1.加強水痘防病宣傳,教育和培養學生良好衛生習慣,做到勤洗手,以免傳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節學校的教室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環境整潔,空氣流通。
3.學校每天晨檢,發現水痘患者應及時報告,隔離傳染源,患病學生必須在家隔離治療,待結痂乾燥後方能復學(自發病起21天左右)。
4.對易感兒童接種水痘疫苗,接種疫苗後15天產生抗體,30天時抗體水平達到高峰,抗體陽轉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㈨ 『急』得了水痘!上醫院有用嗎可以使病情好得更快嗎
LZ
你好
本病無特效治療,主要是對症處理至預防皮膚繼發感染,保持清潔避免瘙癢。皰疹破潰或繼發感染時局部可塗1%甲紫溶液,未破潰者可用爐甘石洗劑塗抹。早期採用阿精胞甘10mg/kg/日或用無環鳥苷8mg/kg/日,用5~7天,或加用干擾素,可抑制病毒的復制。每日肌注維生素B12500~1000ug,也有一定的療效。有繼發感染時可選用有效的抗毒素,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毒播散。
根據葯理毒理來說水痘主要是:病毒傳染。
用「鹽酸嗎琳胍片」(僅作參考),用法:一次一片,一日三次,切記不可一次服下。
用「板藍根顆粒」(僅作參考) ,用法:一次一袋(溫水沏服),一日三次。
同時可以用上述方法(見治療)進行水痘的吸水蒸發泡內組織溶液。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㈩ 小兒推拿 | 防治寶寶外感疾病
1、抗生素濫用現狀
兒童普遍暴露於多種抗生素的狀態,可能加重細菌耐葯,從而威脅重要的臨床治療,也可能成為兒童生長發育與 健康 的潛在危害。
2、抗生素濫用的源頭
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有人曾經在江浙一帶做了一個調查,發現學齡期兒童中(大約8歲的兒童)將近60%的人尿檢裡面有抗生素,這是不應該出現的,其中很多抗生素是動物專用的抗生素。
可見抗生素濫用的源頭很大一部分來源於我們生活的環境——我們飲用的水、吃的食物,動物、家禽、畜類它們體內富含的或者沉積下來的抗生素,被我們吸收到人體。
所以說,抗生素濫用不僅存在於臨床治療中,環境和食品也是兒童抗生素的重要暴露源。
這張圖的標題是「超級細菌究竟離我們究竟有多遠?」圖中有一位專家,他在鼓吹說抗生素能醫治天下所有的病。他吹的牛太大了,導致抗生素與病菌不斷的競爭,不斷的更新換代,總有一天,抗生素會黔驢技窮,導致細菌無葯可治,也就是所謂的超級細菌。超級細菌已經在全球各地蔓延開來,如果我們不加以控制,必將是一場災難。
針對抗生素濫用現狀,我們有什麼好的方法呢?今天我們推薦一種綠色療法——小兒推拿。
1、它具有方便易行,療效顯著的特點;
2、同時不受醫療設備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都可以做;
3、更主要是患兒可以免除吃葯打針的痛苦;
4、如果說我們父母給孩子操作的話,能進一步增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
5、小兒推拿作為綠色療法,深受患兒及家長的歡迎,成為中醫兒科治療保健一個頗具特色的常規療法。
當然,有的病可以適合推拿,有的病不適合用推拿,所以我們要分辨清楚。這在中醫上叫知常達變,知道正常的狀態,去揣測變化的情況。那什麼叫做正常呢?下面就以發燒為例,講一講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什麼樣的發燒是正常的。
首先大家一定要清楚發熱不是壞事,發熱是自身免疫力不斷完善的過程。身體里的細菌一旦超標,我們的免疫系統會奔赴前線,與病菌做劇烈戰斗,這時我們的免疫系統就被調動了,它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體溫不斷上升,通俗的說就是我們機體的溫度升高,就是為了殺滅病菌,就是為了燒死病菌。
一般來講,孩子發熱可以燒到39—40度,但是老年人發燒的時候,一般體溫到不了那麼高,為什麼呢?因為這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現,所以孩子發燒一般溫度比較高。
當孩子發燒時,家長就會擔心,這里我要告訴大家一點,如果孩子發燒時精神狀態很好,能吃能喝,大小便正常,這時候孩子發燒可能是件好事;如果孩子發燒起來,精神狀態不好,那就需要及時就醫了。所以說,燒一燒長個子,正是其中的道理。
1、變蒸的概念
中醫有一個術語叫變蒸,就是兒童在發育過程中,身體出現發燒、脈象紊亂、出汗等症狀,但是身體沒有大的疾病的現象,稱之為變蒸。變蒸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變者,變其情智,發其聰明;蒸者,蒸其血脈,長其百骸」,小兒生長發育過程中,他的生命力比較旺盛,他的形體、神智(一個是物質方面,一個是功能方面)都在不斷變異,蒸蒸日上,古人稱之為變蒸。
2、變蒸的具體情況
唐代醫家孫思邈在《千金方》裡面詳細介紹了變蒸的具體情況。孫思邈認為,三十二天為一變,兩變為一蒸。每一變中相應的經脈是不一樣的。
初變:孩子一個月時,氣血是在足少陰腎經,這時腎主精生髓,孩子藏精的能力得到發育。
二變一蒸:兩個月時,氣血循行到足太陽膀胱經,這時孩子的耳朵、尾骨會微微發冷,也屬於正常現象。
三變:氣血運行到手少陰心經,心藏神,心在志為喜,所以這時孩子喜歡笑。
四變二蒸:氣血運行到手太陽小腸經裡面,這時孩子會出汗,會容易受到驚嚇,這也屬於正常。
五變:氣血運行到足厥陰肝經,肝藏魂,這時孩子會喜歡哭,也屬於正常。
六變三蒸:氣血運行到足少陽膽經,這時孩子的眼睛會微微閉著,睡覺的時候眼睛不是完全閉著,半露半閉,有的時候眼睛發紅,也屬於正常,說明孩子脾虛。
七變:氣血運行到足太陰肺經,肺藏魄,這時孩子會喜歡大聲喊叫,也屬於正常。
八變四蒸:氣血運行到手陽明大腸經,這時孩子會發熱,會出現出汗,或者不出汗都屬於正常。
九變:氣血運行到足太陰脾經,脾藏意,這時孩子的意和志得到發展。
十變五蒸:氣血運行到足陽明胃經,這時孩子喜歡不吃飯,有時嘔吐,也屬於正常。
一大蒸:孩子十二個月,大概384天,這時氣血運行到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少陽三焦經,孩子的臟腑基本形成,「長齊經脈」也就是經脈功能趨於完善,手中的氣血充足,能拿握東西了,腳上的氣血充足,能行走了。
兩大蒸、三大蒸:經過兩大蒸、三大蒸後,孩子的變蒸基本上結束,這時大概是孩子一歲半的時候。變蒸結束,孩子基本上就可以獨立成人了。
1、小兒推拿,又稱為「推驚」、「摩驚」、「掐驚」
「推」、「摩」、「掐」都是我們小兒推拿中常用的手法。
「驚」是指驚風:孩子發熱,高熱,驚風抽搐。驚風是古代兒童四大症之一。
古代兒童四大症分別指「麻、痘、驚、疳」。麻,指麻風;痘,指天花,水痘;驚,指的是驚風;疳,指疳積,營養不良。
2、小兒推拿的概念
小兒推拿是以各種推拿手法為主要治療手段,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的一種方法的總稱,屬於祖國醫學外治法范疇。
1、生理特點
小兒生理特點是需要大家熟記的,「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臟腑嬌嫩好理解,形氣未充指的是形體和功能還不夠完善,氣指的是功能;同時小孩子「生機蓬勃,發育迅速」。
2、病理特點
小兒的生理特點決定了病理特點,孩子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所以一旦感受外邪、外界的氣候變化,容易引起正氣不足,這時候孩子「發病容易,傳變迅速」。同時小孩子的生理特點有生機蓬勃,發育迅速的特點,所以說孩子「臟氣清靈」,一旦得到及時的干預,及時的救治,很快容易康復,稱之為「易趨康復」,他的生理特點決定了他的病理特點。
1、中醫角度
中醫方面講:疏通經絡,調整陰陽,扶正祛邪。這三句話很簡單,一個是經絡,一個是陰陽,一個是正邪,這句話怎麼理解呢?我以小兒推拿為什麼能治病,來解釋這三句話。
我們體表有經絡,有穴位,經絡是連接我們體表的穴位與體內臟腑的,一旦我們臟腑功能失調,陰陽失調,這時候我們通過刺激體表的穴位,從而達到治療體內臟腑失調的作用,從而達到調整陰陽,扶正祛邪的目的。
經絡就好比人體身上的大河,穴位就像大河上的水庫一樣,水庫的作用就是調節水流量的多少,穴位的作用就是調節經絡中氣血的多少,我們用補的手法,或者瀉的手法,從而使氣血歸於平衡,從而達到調整陰陽,扶正驅邪,治理疾病,防病治病的目的。
2、西醫角度
西醫講,小兒推拿具有物理性刺激,從而促進體內消化酶、各種催化劑的產生與分泌,從而提高小兒機體的免疫力,從而促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1、適應症:
脾胃疾病,如小兒泄瀉、便秘、脫肛、嘔吐、腹痛,效果特別好。
肺系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感冒;
泌尿系疾病,如說遺尿;
其他:驚風也屬於肺系疾病,疳積是屬於脾胃系統疾病。
2、防病保健
更多的時候小兒推拿可以達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3、禁忌症:
如孩子皮膚破損、潰瘍、出血、骨折、燒傷、燙傷,這些都不適合做小兒推拿;同時孩子過飢過飽時,也不適宜做小兒推拿。
1、推拿介質
小兒推拿需要一定的介質,我們可以用痱子粉,爽身粉,或者嬰幼兒按摩油,以及清水等都可以。
介質的作用就是防止孩子的皮膚受到損傷,因為孩子皮膚比較嬌嫩,容易發紅,容易破損。
2、推拿環境
需要在明亮、溫暖適宜、沒有噪音的環境里。
3、體位
我們在操作時的體位一定同時滿足操作者操作方便,孩子感到舒服。
4、手法要求
輕快,柔和,均勻,持久。
如果雙手指甲過長,或者有手部的飾物,需要及時的修剪指甲,去掉手上的裝飾物,同時雙手一定要保持溫暖的狀態。
5、補瀉順序
一般先做頭面部、上肢手法;接下來做前胸後背的手法;最後再做下肢的手法。
一般先做手法輕的,後做手法重的。
之前我們講,向心方向為補,離心方向為清,具體我會再講到這些問題。
1、小兒外感特點
中醫認為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這是小孩子的生理特點。同時小孩子的肌腠(也就是肌膚)疏薄,抵禦外邪的能力不是很強,稱為「衛外不固」,抗病能力差,一旦外界氣候出現變化,或冷或熱都容易被外邪所侵襲,從而生病。得病的時候容易出現痰喘,我們稱之為「夾痰」;或者是化熱變喘,容易出現消化不良、食積,我們稱之為「夾滯」;容易出現高熱驚風、抽搐我們稱之為「夾驚」,這是小兒外感的特點。
這段話出自於《儒門事親》,大概的意思就是「嬰兒之病傷於飽」,這說出了很多孩子生病的原因,小孩子不會說一旦哭鬧大人就喂,喂飽了孩子就睡去了,這其實對孩子很不利,孩子哭鬧有多種原因,比如說渴了、餓了、或者想大小便了、或者是不舒服了、或者是睡眠睡得太多了,這都有可能。所以說在沒有清楚地把握孩子到底是什麼問題的時候就一味的喂養孩子這是不負責任的,雖然是省時省力的。一旦孩子繼續睡,他肚子中的食物不消化這時候容易加重脾胃的負擔,孩子本來脾胃就弱,脾胃就虛,這就是孩子的百病之源。
2、小兒外感分型
對於小兒外感大概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外感風寒、外感風熱以及體虛外感。
(1)外感風寒:外感風寒最重要的一點是孩子怕冷,小孩子一旦往你的懷里鑽就說明孩子怕冷了。如果說孩子流清涕,如果會吐痰的話,痰是清稀的,舌苔是白的,說明孩子是外感風寒,是風寒感冒的早期。
(2)外感風熱:如果孩子發熱不是很怕冷,這說明孩子感受風熱了,這時候如果流鼻涕,鼻涕是黃的,舌苔也是黃的,孩子高熱、怕熱,這說明孩子感受風熱了,一般感冒是風寒感冒,過一段時間,風寒入里化熱,就變成了風熱感冒。所以我們要變化著看待孩子的感冒,中醫稱之為辨證論治,根據不同的證型採用不同的方法。
(3)體虛外感:有的孩子平時體質比較差,經常反復感冒,我們稱之為體虛外感。
1、頭面部四大手法:開天門、推坎宮、運太陽、拿風池
(1)開天門
第一個穴位稱之為「開天門」,開天門的位置大家看圖。手法是拇指交替向上推,一般推20-50次。具有醒腦、鎮驚、安神的作用,醒腦可以治療精神萎靡,鎮驚可以治療孩子受到驚嚇,從而達到安神的目的。
因為這是在頭面部的一個手法,所以可以治療孩子發熱感冒時頭痛,也可以治療孩子嘔吐,這是頭面部四大手法中的第一個手法。
(2)推坎宮
第二個手法「推坎宮」,也就是我們的眉毛,水對應八卦中的坎卦,它是以水制火的一個穴位。因為孩子哭鬧的時候眉毛是紅的,說明有火的徵兆,這時候我們要用水去克制火。手法是從眉內梢向眉外梢推,一般推20-50次。具有疏散解表、除昏迷、提精神的作用,疏散解表,可以治療感冒發熱,同時可以除昏迷提精神,可以治療頭痛等症狀。和開天門比較像,可以治療頭痛發熱感冒,同時也可以治療目赤痛,眼屎過多,這都是局部治療,因為眉毛在局部,所以對局部有治療作用,同時可以治療驚風以及內傷諸症。
(3)運太陽
第三個手法,稱之為「運太陽」,太陽穴在眉後凹陷處。一般用拇指橈側自前向後推,亦稱之為推太陽;或者按揉,一般推揉20-50次。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可以治療頭暈頭痛,特指發熱時的頭暈頭痛。
(4)拿風池
再看下一個就是發汗的要穴——風池穴。風池穴在耳後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間顱底的凹陷,大家可以摸自己的脖子,脖子發際線附近,從中間向兩側找,有兩個深的凹陷,這兩個凹陷就是風池穴。一般用拿法,拿法刺激力度比較大,所以它在頭面部是最後做的。它的刺激力度比較大,所以具有發汗解表祛風散寒的作用,可以治療感冒頭痛發熱,這和前三個手法是比較相似的。同時它在脖子部位,可以起到緩解頸項強痛的作用。拿風池對發汗的效果特別顯著,往往立竿見影。
2、揉迎香
迎香穴在鼻翼旁0.5寸也就是半個手指的距離,在鼻唇溝內。一般用食、中二指去揉,我們稱之為揉迎香。迎香顧名思義鼻子不透氣了,聞不到香味了,突然間用了這個穴位鼻子透氣了,聞到香味了,所以稱之為迎香。按揉迎香具有通利鼻竅的作用,可以治療鼻塞流涕。
3、風熱發燒要穴——天河水
天河水之前講過是補水的要穴,向心為補,從手腕到手肘,在手掌側。一般用食、中指二指面自腕推向肘,稱之為清天河水。這個穴性溫涼平和能清熱解表、泄火除煩,用於治療熱性病症,雖然清熱但清熱而不傷陰,所以這個手法可以作為常用手法,可以治療發熱感冒,發熱時像潮水一樣,定時而發,或按時體溫增高現象,一會燒一會下降,這種現象稱之為潮熱,同時還會出現煩躁不安、口渴、吐弄舌、時驚風抽搐、痰喘類徵象,而且這些徵象必須是熱證,這個時候可以用清天河水。
如果說孩子出現的是純實無虛的實熱證沒有一點寒象這時可以用退六腑。
4、退六腑
退六腑在前臂尺側,自肘關節至腕橫紋呈一條直線。和清天河水的方向相反是從肘到腕,在小拇指側,也就是尺側這一條直線上,一般用推法,推一百次,推的時候用拇指面或者是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具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療一切熱症,比如說孩子高熱、高燒不退、口渴、驚風、嗓子疼、咽痛、鵝口瘡(口腔舌面上布滿白色的點,形如鵝的口,所以稱為鵝口瘡),以及孩子出現腮腺炎、大便乾燥等症狀。
退六腑是治療實熱發燒的一個要穴,如果孩子受了風寒,這時退六腑就不適合了,需要用到上三關的穴位。
5、推三關
三關是補火的,補火也是向心的,它是從手腕到手肘呈一條直線,是在我們大拇指這一側,也就是橈側。一般用拇指橈側面或者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推稱為推三關,一般推一百次。這個穴穴性溫熱,能補氣行氣,具有溫陽、散寒、發汗、解表的作用。孩子出現氣血虛弱,病後體虛、陽虛,手腳冰冷、寒性腹痛、腹瀉、腸鳴以、四肢無力,以及孩子出疹子(幼兒急疹)疹出不透,也就是在出疹子之前,以及受寒引起的感冒等一些虛寒症狀,這時候可以用到上三關。如果不是虛寒症狀,一定要慎用或者禁用上三關,因為上三關是補火的。
另外我們再看一個發汗要穴,除了按揉風池、拿風池之外,還可以掐我們的二扇門。
6、二扇門
二扇門是在中指指根兩旁的位置,一般用拇指掐,稱為掐二扇門,或者用拇指揉二扇門。具有發汗解表、舒筋活血的作用,所以它可以治療沒有汗出的傷風感冒、無汗痰喘,同時可以治療胸悶,因為整個手掌對應我們全身,二扇門的位置就對應我們胸部的位置。所以它可以治療胸部的這些疾病,比如胸悶。
7、肩井
肩井穴位於肩膀的正中,也就是大椎穴與肩峰連線的中點(大椎穴是在我們低頭脖子下面最高那塊骨頭下面),肩井穴屬於足少陽膽經循行的位置。一般用拇指和食中二指對稱用力提拿肩井,稱之為拿肩井,一般提拿五次,或者用指端按肩井,一般按兩分鍾。具有發汗解表、補益氣血的作用。它可以治療感冒風寒無汗,同時它可以作為急救的要穴,可以治療孩子暈厥,它處於肩背部可以治療上肢活動不利,這是屬於局部治療的作用。
8、四橫紋
四橫紋在我們手掌四指指根的位置,一般用拇指夾掐,掐一下四橫紋,或者用我們拇指側面去推,稱之為推四橫紋。具有開胸散郁、化痰涎的作用。因為它對應我們胸部,所以可以治療感冒時咳嗽、百日咳、肺炎等一切呼吸系統疾患。
9、膻中
膻中穴在我們胸部正中間,也就是兩個乳頭的正中間,屬於任脈上的穴位。一般用我們中指端去按揉膻中,或者是用兩個拇指自穴位中間向兩旁分推至兩個乳頭,稱之為分推膻中。膻中為氣之會穴,主一身之氣,膻中居於胸中,胸背屬肺,按揉膻中能寬胸理氣,止咳化痰,大家一定要記住這點。對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胸悶、嘔吐、氣逆、痰喘、咳嗽均有一定的效果。
10、肺俞穴
肺俞穴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穴位,我們找到大椎穴再往下數三塊骨頭,也就是第三胸椎棘突下這個點再旁開1.5寸,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用我們兩拇指,或者用食中二指去按揉兩側肺俞,稱之為揉肺俞,用兩拇指分別從肩胛骨內側緣從上往下推一百次,稱之為分推肺俞或者稱之為分推肩胛骨。一般具有益肺理氣、止咳化痰的作用,可以治療煩熱、咳喘等一切呼吸系統的疾患。
11、補脾經
脾胃為後天之本,所以它對應大拇指,它比較特殊,它是在拇指的橈側緣,向心為補,一般用補法,或者是在我們的拇指螺紋面,用旋推的方法,一般推200—300次,具有健脾、壯氣血、調和[1] 脾胃、活血順氣作用。健脾、調脾胃,可以治療消化不良、不思飲食、腹脹腹痛、疳積、泄瀉;壯氣血,可以治療自汗、盜汗、氣虛無力以及脾胃虛寒等症狀,一般均適合用補法去推。
12、補肺經
肺經的位置在無名指末節螺紋面,除拇指外的四指分別對應春夏秋冬,對應肝心肺腎,對應五行中的木火金水,所以第三個指頭是肺經,一般向心為補,離心為[2] 退。一般推100-200次,清法能清熱解表、止咳化痰,補法一般用於補肺益氣,可以治療感冒發熱、咳嗽、胸悶、氣喘、虛汗、脫肛等症狀。為什麼補肺經能治療脫肛呢?因為肺與大腸相表裡,通過補肺可以治療脫肛。
另外,對於一些久咳的孩子,可以補補腎經。
13、補腎經
一般向心推為補腎經,一般推100-200次,補腎經具有滋腎壯陽、強健筋骨的作用。如果腎陽不足,出現小便赤澀、尿不凈、尿多、尿頻、尿急這些症狀,可以補腎經,從而達到滋腎壯陽、強健筋骨的作用,同時也可以起到補腎納氣平喘的作用,從而治療久咳的作用。
14、捏脊
捏脊的手法力氣比較大,一般放到最後去做。是從大椎到長強(長強在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一般從下往上捏,用捏法,捏3-5遍,同時每捏三下再將背脊皮提一下,稱為捏三提一法。具有調理陰陽、調理氣血、和臟腑、通經絡、培元氣的作用,是強健身體的保健要穴。它也可以治療發熱驚風,同時可以治療一些腹瀉、腹痛、便秘等症狀。
為什麼捏脊能治療腹瀉和便秘呢?因為我們講經絡是雙向調節,用不同的手法,不同的補瀉能達到相反的目的,所以氣機通過一條經絡也可以達到相反的作用。我們的督脈和任脈是相連的,一前一後,任脈在前,督脈在後,捏脊刺激在督脈,雖然激發的是背部的陽氣,但是也能調節到臟腑脾胃的陽氣,就可以治療一些脾胃病,比如說疳積、腹瀉、嘔吐、腹痛、便秘等。
捏脊,分為兩指捏和三指捏。
兩指捏是右上角的圖,拇指在前,食指在後;三指捏,拇指在後,食指中指在前。
15、足三里
足三里是強壯要穴,它在膝蓋外膝眼下三寸,約一個手掌的距離處畫一條橫線,然後找到小腿上脛骨,脛骨往外一個大拇指的距離畫一條豎線,這兩條線的交叉點就是足三里的位置。一般用拇指按揉,稱之為按揉三里,一般按揉50-300次。具有健脾和胃、調中理氣、導滯通絡的作用。多用於消化系統疾病,可以用來治療腹脹、腹痛、泄瀉、嘔吐,以及下肢痿軟乏力等症狀,因為足三里在下肢,所以可以治療下肢痿軟的症狀。
小兒推拿手法的時間也有要求,一般15-30分鍾。
孩子年齡越小,體質越弱,病情越輕,時間越短。
相反,年齡越大,體質越強壯,病情越重,需要的時間越長。
一般常見病症,每天治療一次,三到六次為一個療程;發燒的孩子一般可以每天治療3次。
推拿的適用年齡在6個月到6歲,這個階段治療效果特別好。有時12歲以下的孩子,也作為小兒推拿治療的范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