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熱毒性蕁麻疹
擴展閱讀
皰疹病歷圖 2024-05-06 23:56:31
菲菲美容學校百科 2024-05-06 23:13:47

熱毒性蕁麻疹

發布時間: 2022-10-19 06:31:43

蕁麻疹要折磨死我了,走投無路了,請高人進來幫我看看(不要復制或廣告)

是中成葯的效果和煎劑的有出入。中成葯的提取過程有很多成份是不完全的。但中葯是不錯的。
蕁麻疹,屬於陰虛血熱,簡單地說就是熱毒。表現為遇熱加重,比如洗澡後,到了晚上陰盛,體內陰虛不制外陰,陰虛則生熱。另發作部位不定,是風性走竄的原因,有輕微惡風。治宜清熱解毒,祛風養陰。
生地15g,金銀花15g,黃芩,連翹,桅子,大青,苦參,蒼術,蟬蛻,茯苓,荊芥,防風 各10g,甘草6g.水煎服,一劑煎2次,一日2次。約兩劑後改善,再兩劑根除。
記住不可以吃辛辣,魚腥和酒等濕熱的東西。好後再禁20天左右,否則有復發可能。
平時多吃水果青菜,少熬夜。

⑵ 蕁麻疹是什麼回事有得根治嗎

1.去除病因 對每位患者都應力求找到引起發作的原因,並加以避免.如果是感染引起者,應積極治療感染病灶,葯物引起者應停用過敏葯物;食物過敏引起者,找出過敏食物後,不要再吃這種食物。 2.避免誘發因素 如寒冷性蕁麻疹應注意保暖,乙醯膽鹼性蕁麻疹減少運動、出汗及情緒波動,接觸性蕁麻疹減少接觸的機會等。 3.抗組胺類葯物 是治療各型蕁麻疹最常用的葯物。大多數患者經抗組胺葯物治療後即可獲得滿意的療效,少數患者較為頑固。對頑固難治性蕁麻疹可以增大劑量或聯合用葯。 H1受體拮抗劑具有較強的按組胺和抗其它炎症介質的作用,治療各型蕁麻疹都有較好的效果。常用的H1受體拮抗劑有苯海拉明、賽庚啶、撲爾敏等,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氯雷他定、依巴斯汀(10mg/d)、氮卓斯汀(4mg/d)、地氯雷他定(5mg/d)等;單獨治療無效時,可以選擇2種不同類型的H1受體拮抗劑合用或與H2受體拮抗劑聯合應用,常用的H2受體拮抗劑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有人報道,H1和H2受體拮抗劑聯合應用有協同作用,能增加H1拮抗劑的作用。H2受體拮抗劑單獨使用時效果不佳。如果採用兩種以上的抗組胺葯都是H1受體拮抗劑,則應選用兩者在結構上不同的葯物,或一種作用強的抗組胺葯物與一種作用較弱的抗組胺葯物聯合使用,或一種有思睡、鎮靜作用的抗組胺葯物與一種沒有思睡作用的抗組胺葯如咪唑司丁、西替利嗪等聯合應用。安他樂具有較強的抗組胺、抗膽鹼和鎮靜作用,止癢效果也很好。用於急、慢性蕁麻疹和寒冷性蕁麻疹均有效。劑量因人而異.且個體差別頗大,成人始量為每次25mg,3~4次/d;並可逐步調整到每次:50~100mg,3~4次/d。若單獨使用無效時,可考慮與其它葯物合並使用。 多塞平是一種三環類抗憂郁劑,主要用於治療憂郁和焦慮性神經官能症,本葯也具有很強的抗H1和H2受體作用。有文獻報道作為H1拮抗劑,多塞平比苯海拉明的作用強700倍以上,比安他樂強50倍。作為H2拮抗劑比西咪替丁強6倍,劑量為每次25mg,3次/d。對慢性蕁麻疹效果尤佳,且副作用較小。對傳統使用的抗組胺葯物無效的蕁麻疹患者,多塞平是較好的選用葯物。 4.選用具有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作用從而減少組胺釋放的葯物。 (1)硫酸間羥異丁腎上腺素(Terbutalin sulfas):為β2-腎上腺受體促進劑,在體內能增加cAMP的濃度,從而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劑量為每次2.5~5mg,3次/d,亦可皮下注射:成人每次0.25~0.5mg。 (2)酮替酚(Ketotifen);每次最大劑量為 1mg,3次/d。通過增加體內cAMP的濃度,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阻止炎症介質(如組胺、慢反應物質等)的釋放。其抑製作用較色甘酸鈉強而快,並可口服。 (3)色甘酸鈉(Cromoglycate):能阻斷抗原-抗體的結合,抑制炎症介質的釋放。成人每次20mg,3次/d吸入。若與糖皮質激素聯合使用,可減少後者的用量,並增強療效。 (3)曲尼司特(Tranilast) 100 mg,3次/d。通過穩定肥大細胞膜而減少組胺的釋放。 5.糖皮質激素 具有較強的抗炎、抗過敏使用。能穩定肥大細胞膜和溶酶體膜,抑制炎症介質和溶酶體酶的釋放;能收縮血管,減少滲出。對蕁麻疹的療效很好,特別適用於急性尋麻疹、血清病型蕁麻疹、壓力性蕁麻疹。某些嚴重類型伴有明顯全身症狀的蕁麻疹,如高熱、皮疹廣泛、腹絞痛、低血容量和低血壓、心臟損害、中樞神經症狀、喉部及呼吸道阻塞症狀等,更應使用糖皮質激素。由於糖皮質激素有一定的副作用,停葯後易反跳,因此,輕型患者用一般抗組胺葯物能控制者,不一定都使用此類葯物。常用葯物和劑量如下:①潑尼松40~80mg/d,分3~4次口服;②曲安西龍:每日12~16mg,口服。③地塞米松6~9mg/d,分3~4次口服;④得寶松1ml,肌肉注射,每月1次,病情控制後改為口服制劑。緊急情況下,採用氫化考的松200~400mg、地塞米松5~20mg或甲基強的松龍40~120mg靜脈滴注。 6.免疫抑制劑 當慢性蕁麻疹患者具有自身免疫基礎,病情反復,上述治療不能取得滿意療效時,可應用免疫抑制劑,環孢素具有較好的療效,硫唑嘌呤、環磷醯胺、甲氨喋呤及免疫球蛋白等均可試用,雷公藤也具有一定療效。 7.非特異性抗過敏療法及其它療法 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10ml,1次/d,靜注;普魯卡因靜脈滴注,每次用量0.25~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10%硫代硫酸鈉10ml,1次/d,靜注,自血療法或組織療法;組胺球蛋白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抗血纖溶芳酸0.25~0.5g/次,3次/d,口服;0.25~0.5g/次,用5%葡萄糖液稀釋後,靜脈滴注;6-氨基己酸,每次2g,每日 3次,口服;4~6g/次加5%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利血平0.25mg/d,3次/d,口服,氨茶鹼0.1~0.2g,3次/d,口服;轉移因子 1u臂內側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6~10次,對慢性蕁麻疹有一定療效。卡介菌多糖核酸1mg,肌注,隔日1次。 上述葯物單獨使用效果一般不理想,通常與抗組胺類葯物聯合使用,以增強效果,減少復發機會。 8.某些特殊情況的處理 如蕁麻疹因感染引起者,應根據感染的情況,選用適當的抗感染葯物進行治療。 (1)對寒冷性蕁麻疹 抗組胺葯物中以賽庚啶、多塞平、酮替芬、羥嗪、咪唑司丁療效較好;可聯合應用維生素E 100~200mg,3次/d、桂利嗪25mg,3次/d及H2受體拮抗劑。阿扎他啶(Azatadine),1mg,3次/d通過抗組胺、抗膽鹼、抗5-羥色胺作用,對寒冷性蕁麻疹效果較好。還需①保護自己,避免驟冷影響;②抗組胺葯物中,選用賽庚啶、多塞平、酮替芬;③通過逐漸適應低溫環境和冷水進行脫過敏。 (2)對日光性蕁麻疹,除採用抗組胺葯物羥嗪、撲爾敏外,還可:①服用氯喹125~250mg/d、羥氯喹100~200mg/d,沙利度胺25~50mg/d,②試服高氯環嗪(Homochlorcy-clinzine)30mg/d,③反復照射日光或人工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照射劑量,通過此法進行脫過敏;④塗用遮光劑;⑤避免服光敏葯物與食物。 (3)對膽鹼能性蕁麻疹,①首選具有抗膽鹼能作用的H1受體拮抗劑如玻麗瑪朗5mg,2次/d或10mg,睡前服用;也可應用山莨菪鹼10mg,2~3次/d;②還原型谷光甘肽(reced glutathione)具有一定療效,其機制可能是通過激活膽鹼酯酶水解乙醯膽鹼,③要適當限制強烈的運動,④通過逐漸增加水溫和運動量,有可能增加耐受而達到脫敏目的,⑤有人報道使用特非拉丁和甲磺酸波爾啶(抗膽鹼葯物)聯合應用效果很好。 9.中醫分型及治療 中醫對蕁麻疹的分型和治則看法頗不一致,但大約可歸納下列幾型。 (1)風熱型:相當於急性蕁麻疹。皮疹色澤紅赤,受風加劇。皮膚灼熱、劇癢感,並覺手心發熱,心煩口渴。舌紅,苔薄黃,脈浮數。治宜疏風清熱。方用疏風清熱飲、消風散加減:荊芥、防風、牛蒡子、苦參、蟬衣、石膏、知母、木通、銀花、連翹等。 (2)風寒型:相當於寒冷性蕁麻疹。皮疹淡紅或淡白,遇冷、遇水和吹風後症狀加重,得暖後減輕。自覺畏寒、惡風,冬重夏輕,口不渴,苔薄白,脈浮緩。治宜疏風散寒。方用麻黃湯或桂枝湯加減:麻黃、桂枝、白芍、羌活、赤芍、獨活、防風、荊芥、浮萍、炙草、生薑、白蘚皮等。 (3)脾胃濕熱型:相當於胃腸型蕁麻疹。皮疹多少不定,胃腸道症狀明顯,納差,脘腹疼痛,拒按或坐立不安,倦怠無力,大便秘結或溏薄。苔黃膩,脈滑數有力。治宜泄熱、利濕。方用除濕胃苓湯合茵陳湯加減:茯苓、蒼術、白術、厚朴、山梔、茵陳、防風、荊芥、香附、烏葯、枳殼、澤瀉、大黃、砂仁等。 (4)陰虛火旺型:多見於慢性蕁麻疹。皮疹多在午後或夜間發作,皮疹時隱時現,來去無常,經久不愈。神倦乏力,面色萎黃,頭暈目眩,口乾頰紅,手足心熱,舌紅苔光,脈數無力。治宜養血、滋陰、降火。葯用四物湯合青蒿鱉甲湯加減:當歸、生地、首烏、玄參、地骨皮、白芍、青蒿、龜板、鱉甲、勾藤、五加皮、白蘚皮、桑白皮等。 (5)沖任不調型:多見於女性,因月經紊亂而引起蕁麻疹。發疹有周期性,與月經有關,常有月經不調,經期超前或推後。經來腹痛,經色紫紅或有瘀塊。經來疹多,症狀加重;經清疹退,症狀消失。苔薄,舌有紫氣,脈弦數。治宜調理沖任。方用桃紅四物湯加減:桃仁、紅花、丹參、當歸、赤芍、川芎、香附、木香、菟絲子、仙靈脾、巴戟天、防風、荊芥、甘草等。 (6)熱毒燔營型:多為感染或葯物引起的急性蕁麻疹或血清病型蕁麻疹。發病突然,皮疹廣泛,全身大塊狀,色絳紅,灼熱感,奇癢。伴有發熱、惡心、心煩不安,口渴喜飲,面紅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洪數。治宜清熱、涼血、解毒。方用清溫溫敗毒飲加減;黃連、黃芩、生石膏、知母、銀花、玄參、人中黃、蘆根、土茯苓、滑石、生草等。 9.單方驗方 (1)荊芥12g、防風9g、蟬脫9g、烏梅9g、五味子9g、丹參9g,每日1劑,煎水沖服。 (2)紫草、刺藜蒺、苦參、土茯苓各15g,風熱患者加銀花、連翹、梔子、丹皮、薄荷、蟬脫等。風熱夾濕者加白蘚皮、地膚子、茯苓皮。久病血虛者加四物湯或當歸、黃芪等,每日1劑,煎水口服。 (3)蒼耳子15g、刺蝟皮9g、桑葉9g、白蘚皮9g、丹皮9g、地膚子15g、甘草6g煎服,每日1劑。 (4)茯苓皮20g、陳皮、大腹皮15g、桑白皮9g、生薑6g煎水口服。並按風熱、風寒、胃腸濕熱3型加減。 (5)麻黃9g、蟬衣9g、川連4g、生甘草 3g、當歸9g、生熟地各12g,赤芍9g、川芎 10g、尤對慢性蕁麻疹有較好療效。 10.針灸療法 (1)體針:主穴取曲池、血海、大椎、合谷、足三里,配穴可根據部位、經絡,辨證進行取穴。 (2)耳針:取脾、肺、皮質下、腎上腺、內分泌等區穴。 (3)水針:取足三里、曲池、三陰交、肺俞等穴位,葯物可選用普魯卡因、糖皮質激素、抗組胺葯、復方丹參注射液等。每穴0.5~lml,每周2~3次。

⑶ 面對孩子季節性蕁麻疹,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蕁麻疹患兒應盡早治療,並為其創造舒適的休息環境。同時,要注意營養的合理平衡,盡量選擇清淡的食物。父母要做好孩子的皮膚護理,最好經常用溫開水洗皮膚。止癢膏可以外用,緩解病情。蕁麻疹的孩子應該如何護理?

孩子得了蕁麻疹後不要耽誤。很多家長認為是常見的蚊蟲叮咬。如果他們不重視,就會錯過最好的治療時間。

中醫治療:

急性蕁麻疹分為風熱型、濕熱型、熱毒型和風寒型。風熱型:宜以祛風清熱、涼血為主。濕熱型:主治濕熱。熱毒過盛:主要治療是清熱解毒涼血。風寒型:適用於祛風散寒,調和營衛。

慢性蕁麻疹主要由養血祛風、益氣固表組成。以玉屏風散為基本方進行臨床加減,其中黃芪有利於益氣固表,白術有利於健脾祛濕,幫助黃芪增強益氣固表的功能;防風、解表、抗風邪,配合黃芪,固表不留邪,祛邪不損義。有研究指出,葯理實驗證實防風具有抗組胺作用;可加入紫蘇、荊芥祛風散寒;偏風熱者,加蟬蛻、連翹祛風清熱;血虛者予大棗、赤芍補血益氣;陰虛火旺者,加生地知母滋陰降火。

西醫治療:

急性患者以口服為主,以抗組胺葯為主。建議使用已被證明對兒童安全有效的葯物,如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左西替利嗪、盧帕他定、比拉斯汀和氯雷他定。對於慢性病患者,治療以中西醫結合為主,抗組胺葯結合免疫調節劑結合中葯。建議兒童外用爐甘石洗劑、止癢液、鋅止癢液;冬天可以用霜止癢。

⑷ 蕁麻疹的治療辯證葯方

麻疹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皮膚病,那麼蕁麻疹怎麼治療好呢?下面我帶你了解蕁麻疹的治療辯證葯方,希望對你有幫助!

蕁麻疹的治療辯證葯方

(1)風熱型:相當於急性蕁麻疹。皮疹色澤紅赤,受風加劇。皮膚灼熱、劇癢感,並覺手心發熱,心煩口渴。舌紅,苔薄黃,脈浮數。治宜疏風清熱。方用疏風清熱飲、消風散加減:荊芥、防風、牛蒡子、苦參、蟬衣、石膏、知母、木通、銀花、連翹等。

(2)風寒型:相當於寒冷性蕁麻疹。皮疹淡紅或淡白,遇冷、遇水和吹風後症狀加重,得暖後減輕。自覺畏寒、惡風,冬重夏輕,口不渴,苔薄白,脈浮緩。治宜疏風散寒。方用麻黃湯或桂枝湯加減:麻黃、桂枝、白芍、羌活、赤芍、獨活、防風、荊芥、浮萍、炙草、生薑、白蘚皮等。

(3)脾胃濕熱型:相當於胃腸型蕁麻疹。皮疹多少不定,胃腸道症狀明顯,納差,脘腹疼痛,拒按或坐立不安,倦怠無力,大便秘結或溏薄。苔黃膩,脈滑數有力。治宜泄熱、利濕。方用除濕胃苓湯合茵陳湯加減:茯苓、蒼術、白術、厚朴、山梔、茵陳、防風、荊芥、香附、烏葯、枳殼、澤瀉、大黃、砂仁等。

(4)陰虛火旺型:多見於慢性蕁麻疹。皮疹多在午後或夜間發作,皮疹時隱時現,來去無常,經久不愈。神倦乏力,面色萎黃,頭暈目眩,口乾頰紅,手足心熱,舌紅苔光,脈數無力。治宜養血、滋陰、降火。葯用四物湯合青蒿鱉甲湯加減:當歸、生地、首烏、玄參、地骨皮、白芍、青蒿、龜板、鱉甲、勾藤、五加皮、白蘚皮、桑白皮等。

(5)沖任不調型:多見於女性,因月經紊亂而引起蕁麻疹。發疹有周期性,與月經有關,常有月經不調,經期超前或推後。經來腹痛,經色紫紅或有瘀塊。經來疹多,症狀加重;經清疹退,症狀消失。苔薄,舌有紫氣,脈弦數。治宜調理沖任。方用桃紅四物湯加減:桃仁、紅花、丹參、當歸、赤芍、川芎、香附、木香、菟絲子、仙靈脾、巴戟天、防風、荊芥、甘草等。

(6)熱毒燔營型:多為感染或葯物引起的急性蕁麻疹或血清病型蕁麻疹。發病突然,皮疹廣泛,全身大塊狀,色絳紅,灼熱感,奇癢。伴有發熱、惡心、心煩不安,口渴喜飲,面紅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洪數。治宜清熱、涼血、解毒。方用清溫溫敗毒飲加減;黃連、黃芩、生石膏、知母、銀花、玄參、人中黃、蘆根、土茯苓、滑石、生草等。

蕁麻疹的單方驗方

(1)荊芥12g、防風9g、蟬脫9g、烏梅9g、五味子9g、丹參9g,每日1劑,煎水沖服。

(2)紫草、刺藜蒺、苦參、土茯苓各15g,風熱患者加銀花、連翹、梔子、丹皮、薄荷、蟬蛻等。風熱夾濕者加白蘚皮、地膚子、茯苓皮。久病血虛者加四物湯或當歸、黃芪等,每日1劑,煎水口服。

(3)蒼耳子15g、刺蝟皮9g、桑葉9g、白蘚皮9g、丹皮9g、地膚子15g、甘草6g煎服,每日1劑。

(4)茯苓皮20g、陳皮、大腹皮15g、桑白皮9g、生薑6g煎水口服。並按風熱、風寒、胃腸濕熱3型加減。

(5)麻黃9g、蟬衣9g、川連4g、生甘草 3g、當歸9g、生熟地各12g,赤芍9g、川芎 10g、尤對慢性蕁麻疹有較好療效。

蕁麻疹的類型

1、膽鹼能性蕁麻疹

多發生於青年期,在遇熱(熱飲、熱水浴)、情緒激動和運動後發生。皮疹的特點為1~3毫米大小的小風團,四面有紅暈,多在軀干及四肢近端,倦瘙癢。有些病人伴有消化道症狀,如腹痛、腹瀉等。

2、日光性蕁麻疹

主要現象為皮膚暴露於日光數秒至數分鍾後,局部迅速發生瘙癢、紅斑及風團、血管性水腫,持續1~2小時。以女士多發。

3、壓迫性蕁麻疹

皮膚在受到較重和較持久壓迫4~6小時後發生,受壓局部發生彌漫性境界不清的水腫性疼痛斑塊,累及皮膚及皮膚組織。易發生於掌、跖和臀部,通常持續8~12小時。有時可伴畏寒、頭痛關節痛、全身不適等。發作機理與激肽有關。

4、血清病性蕁麻疹

是由於葯物(青黴素、痢特靈等)、疫苗或異體血引起。皮損以風團尤其是多環形風團最通常,還可有中毒性紅斑、結節性紅斑樣現象。

5、慢性蕁麻疹

發作起因不明,病程長且治療困難,是一種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皮膚病症。其發作起因可能是對熱過敏、冷過敏、或對葯物過敏、食品過敏、花粉過敏、酒精過敏或潛藏在食品中的過敏原如:食品色素、防腐劑、和自然的式樣酸鹽等引起皮膚、粘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發生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

6、人工性蕁麻疹

用手搔抓或用鈍器劃過皮膚後,沿劃痕發生條狀隆起,伴有瘙癢,不久消退。可單獨發生或與蕁麻疹伴發。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常無明顯的發作起因,也可由葯物(特殊是青黴素)引起。也有以為與皮膚肥大細胞存在某種功能異常有關。

7、寒冷性蕁麻疹

發作與冷刺激有關。患者受冷後,如皮膚浸入冷水中、接觸冷空氣或冰塊等,局部皮膚出現水腫和風團,臨床上分為遺傳性和獲得性兩種。


⑸ 熱毒劇癢難忍,怎麼辦

可能尋麻疹吧,到醫院看一下,打針很快就好了,但是現在急性期不治好的話容易復發

【病因及發病機理】尋麻疹的病因復雜,尤其是慢性尋麻疹不易找到病因,除和各種致敏原有關外,與個人的敏感性素質及遺傳等因素也有密切的關系,常見的誘因有:

(一)食物 以魚、蝦、蟹、蛋、牛奶、肉類等動物性蛋白質最常見,尤其是在一次大量進食蛋白質飲食和酗酒後,發生的蛋白腖性尋麻疹,其次某些植物也可致敏。

(二)葯物 如青黴素、痢特靈、血清、疫苗等可由變態反應引起,另一些葯物如嗎啡、阿托品、阿司匹林等為組胺釋放劑,可直接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引起尋麻疹。

(三)吸入物 花粉、動物皮屑、羽毛、灰塵、某些氣體及真菌孢子等。

(四)感染 包括細菌、真菌、病毒、原蟲、寄生蟲等感染,這些感染可能通過傳染物的抗原作用或改變了機體的應激狀態,引起I型或III型變態反應。

(五)昆蟲叮咬 如虱、跳蚤叮咬皮膚及黃蜂、蜜蜂、毛蟲的毒刺刺入皮膚,引起變態反應。

(六)物理及化學因素 如冷、熱、日光和機械性刺激、摩擦壓迫和某些化學物質的刺激,引起變態反應或非變態反應性尋麻疹。

(七)內分泌和代謝障礙及胃腸功能失調均可誘發本病,尤其是慢性尋麻疹。

(八)內臟疾病 如紅斑性狼瘡、淋巴瘤及某些腫瘤、風濕熱等可為尋麻疹的病因。

(九)遺傳因素 如家族性寒冷性尋麻疹、遺傳性家族性尋麻疹綜合症和遺傳因素有關。

(十)精神因素 精神緊張、感情沖動可引起乙醯膽鹼釋放,增強血管通透性而發生尋麻疹。

臨床表現
1.皮疹為風團、潮紅斑,大小不等,形狀各異。常突然發生,成批出現,數小時後又迅速消退,消退後不留痕跡。但可反復發作; 2.自覺瘙癢,可伴有腹痛、惡心、嘔吐和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少數有發熱、關節腫脹、低血壓、休克、喉頭水腫窒息症狀等; 3.病程長短不一,急性蕁麻疹病程在1個月以內;超過1個月為慢性; 4.皮膚劃痕試驗部分病例呈陽性反應; 5.臨床的特殊類型: (1)蛋白湅蕁麻疹是蛋白湅直接通過腸粘膜吸收所致的抗原-抗體反應; (2)寒冷性蕁麻疹又可分為家族性寒冷性蕁麻疹和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是由寒冷所致的物理性蕁麻疹; (3)熱性蕁麻疹又可分為獲得性和遺傳性兩種,接觸熱水後在接觸部位出現風團; (4)膽鹼能性蕁麻疹,在熱、精神緊張和運動後誘發,多見於軀乾和四肢近端,皮損為主1-2mm大小的風團,周圍有紅暈; (5)日光性蕁麻疹,女性發病較多,暴露日光後發病,皮疹局限於暴露部位; (6)壓迫性蕁麻疹,在較重和較久壓迫4-6小時後發病,受壓部位出現彌漫性、水腫性、疼痛性斑塊; (7)水源性蕁麻疹,在接觸水和汗水後於毛孔周圍引起細小劇癢風團; (8)血清病性蕁麻疹,其病因為接觸異體血清、疫苗、葯物等,引起的抗原抗體復合物反應,臨床表現為發熱、皮疹、關節炎和淋巴結病; (9)自身免疫性黃體酮性蕁麻疹,發生於月經前期和中期,是由黃體酮所致。

皮膚在癢的時候會有丘疹,但是很快就沒有了,不留痕跡,你看看是不是有點像

到醫院看一下吧!

⑹ 蕁麻疹有幾種

春天,帶給人們溫暖的同時也給許多人們帶來了困擾——蕁麻疹。眾所周知,皮膚是我們人體最大的器官,每個人都想擁有白皙水潤的皮膚,但是,蕁麻疹卻毋庸置疑的成了我們追求美麗的絆腳石。常見的蕁麻疹種類有:1、過敏性蕁麻疹2、寒冷性蕁麻疹3、人為性蕁麻疹4、丘疹性蕁麻疹症狀5、膽鹼能性蕁麻疹。蕁麻疹的可怕之處就是不僅奇癢難忍,而且會出現紅斑或者水泡,會影響美觀。
家住廣西南寧的張先生今年42歲了,3年前患上了蕁麻疹,起初只是皮膚起少量的風團,不甚瘙癢,並沒有太在意。因為知道是蕁麻疹,就自行到葯店購買了一些抗過敏葯物服用,最初效果挺好的,用葯幾天後風團就不再出現,瘙癢也消失了。幾個月後,上述症狀又發作了,吃了同樣葯物後,卻不是那麼管用了。去葯店咨詢工作人員告訴他是吃葯久了產生了抗葯性,換了另外的葯物,還是控制不住。幾年下來,張先生吃葯打針一直不見好,有時癢得徹夜難眠。
最近,陝西漢中的王女士也很煩惱,全身起了很多疹子,非常癢,擦了很多止癢葯膏都沒用,到醫院診治,原來是患了蕁麻疹。陝西醫科大學附屬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劉小方解釋,蕁麻疹的發病很常見,據統計,一個人一生至少會患一次蕁麻疹。
劉小方表示,眼下正是蕁麻疹的高發季節。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過敏性因素導致的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嚴重時可引起「眼瞼」、「口唇」、「肢端」、「耳廓」甚至舌喉發生水腫反應,即血管性水腫,兩者常合並發生。那麼,蕁麻疹常見的病因有哪些?
1、食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吃蝦、蛋類、魚、奶類食物屬於最為常見的,其次就是一些肉類食物以及植物類食物,如番茄、草莓、可可、或大蒜等調味品等。另外腐敗性食品分解為多肽類,鹼性多肽是組胺釋放物。蛋白食品在還沒有被消化之前,以腖或多肽形式被吸收,可引發蕁麻疹,這種情況在兒童裡面算是比較常見的,也可能是兒童的消化道黏膜通透性與成人不同所致。
2、吸入物:空氣當中各種吸入物有可能導致蕁麻疹的引發,如各種塵蟎、棉絮、動物皮毛、花粉、化學氣體等都可能是蕁麻疹的病因。
3、感染:人體會受到各種病毒性感染、細菌性感染、真菌性感染與寄生蟲感染等都有很大的可能會引發蕁麻疹。另外,蟎、跳蚤、蚊蟲、臭蟲等叮咬後丘疹性蕁麻疹有很大的可能性會出現,這些因素都屬於蕁麻疹的常見病因。
蕁麻疹有哪些治癒方法呢?
1、目前,採用抗過敏益生菌治療兒童和成人過敏得到國內醫學專家和育兒專家的大力推薦。抗過敏益生菌可參與IgE介導的免疫變態反應,利用活性的、無致病性的微生物來改善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微生物的生態平衡,進而促進免疫耐受功能,連續補充三個月以上使得身體中的IgE濃度降低,使過敏原無法與體內的IgE抗體結合,從而不再發生過敏的系列生化反應。著名育兒專家鄭玉巧醫生的觀點認為: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對治療緩解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咳嗽,過敏性哮喘以及異位性皮炎濕疹,慢性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有十分顯著的效果,而且沒有出現傳統治療方法引起的副作用,因此,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可能更適用於長期治療過敏性疾病的一種替代療法。這主要是由抗過敏益生菌的特性來決定:
1、可以定殖腸道黏膜,搶佔有害菌的位置,提高腸道的物理屏障功能;
2、可以刺激腸道免疫功能;
3、能減輕炎症因子的釋放。由於兒童的腸道和免疫系統正處於發育階段,所以干預和改善起來效果最好。
2、皮膚容易起蕁麻疹的人,可以常食用芝麻,以改善體質,增強體力,強化肌膚,不現容易出疹子。常吃黑芝麻醬效果良好。
3、對付蕁麻疹,可以選用抗組胺葯物,第一代如撲爾敏,第二代的咪唑斯汀、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都很常用,葯效可持續24小時,一天服用一次即可,一般服用後半小時症狀就能明顯改善。
蕁麻疹日常護理的方法,把治療蕁麻疹放在日常。
1、蕁麻疹患者一定要注意日常的飲食,吃的東西以清淡、少油少鹽為主,不要吃高蛋白質類、高膽固醇的精細食物,還有濕熱型的水果也要少吃。魚蝦海鮮,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劑、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劑的罐頭、腌臘食品、飲料等都可誘發蕁麻疹。
2、保持健康心態,提高身體抵抗力,蕁麻疹的發作和加重,與人的情緒或心理應激有一定的關系。每天抽出一點點時間鍛煉身體,治療蕁麻疹會更加容易。

⑺ 關於蕁麻疹的幾個問題 清楚的進來看看

我也是寒冷性蕁麻疹患者 可以確定你得了蕁麻疹,看你說的情況和我一樣寒冷性蕁麻疹!寒冷性蕁麻疹是蕁麻疹的一型,主要是暴露在寒冷條件下,敏感性體質不同部位出現的瘙癢及風團。皮損可以局限於寒冷條件下暴露部位或接觸寒冷物體的部位,也可泛發,可累及口腔粘膜,甚至表現為頭痛,寒戰,腹瀉以及心動過速等。
治寒冷性蕁麻疹 (1)中葯方子:取桂枝、白術、防風各10克,白芍、黃芪、白蒺藜各12克,生甘草5克,生薑3片,大棗10枚。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7劑為1療程。一般服葯1~2個療程即可痊癒。
(2)西葯方子: 抗組胺葯物中以賽庚啶、多塞平、酮替芬、羥嗪、咪唑司丁療效較好;可聯合應用維生素E 100~200mg,3次/d、桂利嗪25mg,3次/d及H2受體拮抗劑。阿扎他啶(Azatadine),1mg,3次/d通過抗組胺、抗膽鹼、抗5-羥色胺作用,對寒冷性蕁麻疹效果較好。還需①保護自己,避免驟冷影響;②抗組胺葯物中,選用賽庚啶、多塞平、酮替芬;③通過逐漸適應低溫環境和冷水進行脫過敏。

其他治療方法:
由於蕁麻疹的原因各異,治療效果也不一樣,有的容易治癒,有的很難治療。治療具體措施如下:

1.去除病因 對每位患者都應力求找到引起發作的原因,並加以避免.如果是感染引起者,應積極治療感染病灶,葯物引起者應停用過敏葯物;食物過敏引起者,找出過敏食物後,不要再吃這種食物。

2.避免誘發因素 如寒冷性蕁麻疹應注意保暖,乙醯膽鹼性蕁麻疹減少運動、出汗及情緒波動,接觸性蕁麻疹減少接觸的機會等。

3.抗組胺類葯物 是治療各型蕁麻疹最常用的葯物。大多數患者經抗組胺葯物治療後即可獲得滿意的療效,少數患者較為頑固。對頑固難治性蕁麻疹可以增大劑量或聯合用葯。

H1受體拮抗劑具有較強的按組胺和抗其它炎症介質的作用,治療各型蕁麻疹都有較好的效果。常用的H1受體拮抗劑有苯海拉明、賽庚啶、撲爾敏等,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氯雷他定、依巴斯汀(10mg/d)、氮卓斯汀(4mg/d)、地氯雷他定(5mg/d)等;單獨治療無效時,可以選擇2種不同類型的H1受體拮抗劑合用或與H2受體拮抗劑聯合應用,常用的H2受體拮抗劑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有人報道,H1和H2受體拮抗劑聯合應用有協同作用,能增加H1拮抗劑的作用。H2受體拮抗劑單獨使用時效果不佳。如果採用兩種以上的抗組胺葯都是H1受體拮抗劑,則應選用兩者在結構上不同的葯物,或一種作用強的抗組胺葯物與一種作用較弱的抗組胺葯物聯合使用,或一種有思睡、鎮靜作用的抗組胺葯物與一種沒有思睡作用的抗組胺葯如咪唑司丁、西替利嗪等聯合應用。安他樂具有較強的抗組胺、抗膽鹼和鎮靜作用,止癢效果也很好。用於急、慢性蕁麻疹和寒冷性蕁麻疹均有效。劑量因人而異.且個體差別頗大,成人始量為每次25mg,3~4次/d;並可逐步調整到每次:50~100mg,3~4次/d。若單獨使用無效時,可考慮與其它葯物合並使用。

多塞平是一種三環類抗憂郁劑,主要用於治療憂郁和焦慮性神經官能症,本葯也具有很強的抗H1和H2受體作用。有文獻報道作為H1拮抗劑,多塞平比苯海拉明的作用強700倍以上,比安他樂強50倍。作為H2拮抗劑比西咪替丁強6倍,劑量為每次25mg,3次/d。對慢性蕁麻疹效果尤佳,且副作用較小。對傳統使用的抗組胺葯物無效的蕁麻疹患者,多塞平是較好的選用葯物。

4.選用具有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作用從而減少組胺釋放的葯物。

(1)硫酸間羥異丁腎上腺素(Terbutalin sulfas):為β2-腎上腺受體促進劑,在體內能增加cAMP的濃度,從而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劑量為每次2.5~5mg,3次/d,亦可皮下注射:成人每次0.25~0.5mg。

(2)酮替酚(Ketotifen);每次最大劑量為 1mg,3次/d。通過增加體內cAMP的濃度,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阻止炎症介質(如組胺、慢反應物質等)的釋放。其抑製作用較色甘酸鈉強而快,並可口服。

(3)色甘酸鈉(Cromoglycate):能阻斷抗原-抗體的結合,抑制炎症介質的釋放。成人每次20mg,3次/d吸入。若與糖皮質激素聯合使用,可減少後者的用量,並增強療效。

(3)曲尼司特(Tranilast) 100 mg,3次/d。通過穩定肥大細胞膜而減少組胺的釋放。

5.糖皮質激素 具有較強的抗炎、抗過敏使用。能穩定肥大細胞膜和溶酶體膜,抑制炎症介質和溶酶體酶的釋放;能收縮血管,減少滲出。對蕁麻疹的療效很好,特別適用於急性尋麻疹、血清病型蕁麻疹、壓力性蕁麻疹。某些嚴重類型伴有明顯全身症狀的蕁麻疹,如高熱、皮疹廣泛、腹絞痛、低血容量和低血壓、心臟損害、中樞神經症狀、喉部及呼吸道阻塞症狀等,更應使用糖皮質激素。由於糖皮質激素有一定的副作用,停葯後易反跳,因此,輕型患者用一般抗組胺葯物能控制者,不一定都使用此類葯物。常用葯物和劑量如下:①潑尼松40~80mg/d,分3~4次口服;②曲安西龍:每日12~16mg,口服。③地塞米松6~9mg/d,分3~4次口服;④得寶松1ml,肌肉注射,每月1次,病情控制後改為口服制劑。緊急情況下,採用氫化考的松200~400mg、地塞米松5~20mg或甲基強的松龍40~120mg靜脈滴注。

6.免疫抑制劑 當慢性蕁麻疹患者具有自身免疫基礎,病情反復,上述治療不能取得滿意療效時,可應用免疫抑制劑,環孢素具有較好的療效,硫唑嘌呤、環磷醯胺、甲氨喋呤及免疫球蛋白等均可試用,雷公藤也具有一定療效。

7.非特異性抗過敏療法及其它療法 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10ml,1次/d,靜注;普魯卡因靜脈滴注,每次用量0.25~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10%硫代硫酸鈉10ml,1次/d,靜注,自血療法或組織療法;組胺球蛋白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抗血纖溶芳酸0.25~0.5g/次,3次/d,口服;0.25~0.5g/次,用5%葡萄糖液稀釋後,靜脈滴注;6-氨基己酸,每次2g,每日 3次,口服;4~6g/次加5%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利血平0.25mg/d,3次/d,口服,氨茶鹼0.1~0.2g,3次/d,口服;轉移因子 1u臂內側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6~10次,對慢性蕁麻疹有一定療效。卡介菌多糖核酸1mg,肌注,隔日1次。

上述葯物單獨使用效果一般不理想,通常與抗組胺類葯物聯合使用,以增強效果,減少復發機會。

8.某些特殊情況的處理 如蕁麻疹因感染引起者,應根據感染的情況,選用適當的抗感染葯物進行治療。

(1)對寒冷性蕁麻疹 抗組胺葯物中以賽庚啶、多塞平、酮替芬、羥嗪、咪唑司丁療效較好;可聯合應用維生素E 100~200mg,3次/d、桂利嗪25mg,3次/d及H2受體拮抗劑。阿扎他啶(Azatadine),1mg,3次/d通過抗組胺、抗膽鹼、抗5-羥色胺作用,對寒冷性蕁麻疹效果較好。還需①保護自己,避免驟冷影響;②抗組胺葯物中,選用賽庚啶、多塞平、酮替芬;③通過逐漸適應低溫環境和冷水進行脫過敏。

(2)對日光性蕁麻疹,除採用抗組胺葯物羥嗪、撲爾敏外,還可:①服用氯喹125~250mg/d、羥氯喹100~200mg/d,沙利度胺25~50mg/d,②試服高氯環嗪(Homochlorcy-clinzine)30mg/d,③反復照射日光或人工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照射劑量,通過此法進行脫過敏;④塗用遮光劑;⑤避免服光敏葯物與食物。

(3)對膽鹼能性蕁麻疹,①首選具有抗膽鹼能作用的H1受體拮抗劑如玻麗瑪朗5mg,2次/d或10mg,睡前服用;也可應用山莨菪鹼10mg,2~3次/d;②還原型谷光甘肽(reced glutathione)具有一定療效,其機制可能是通過激活膽鹼酯酶水解乙醯膽鹼,③要適當限制強烈的運動,④通過逐漸增加水溫和運動量,有可能增加耐受而達到脫敏目的,⑤有人報道使用特非拉丁和甲磺酸波爾啶(抗膽鹼葯物)聯合應用效果很好。

9.中醫分型及治療 中醫對蕁麻疹的分型和治則看法頗不一致,但大約可歸納下列幾型。

(1)風熱型:相當於急性蕁麻疹。皮疹色澤紅赤,受風加劇。皮膚灼熱、劇癢感,並覺手心發熱,心煩口渴。舌紅,苔薄黃,脈浮數。治宜疏風清熱。方用疏風清熱飲、消風散加減:荊芥、防風、牛蒡子、苦參、蟬衣、石膏、知母、木通、銀花、連翹等。

(2)風寒型:相當於寒冷性蕁麻疹。皮疹淡紅或淡白,遇冷、遇水和吹風後症狀加重,得暖後減輕。自覺畏寒、惡風,冬重夏輕,口不渴,苔薄白,脈浮緩。治宜疏風散寒。方用麻黃湯或桂枝湯加減:麻黃、桂枝、白芍、羌活、赤芍、獨活、防風、荊芥、浮萍、炙草、生薑、白蘚皮等。

(3)脾胃濕熱型:相當於胃腸型蕁麻疹。皮疹多少不定,胃腸道症狀明顯,納差,脘腹疼痛,拒按或坐立不安,倦怠無力,大便秘結或溏薄。苔黃膩,脈滑數有力。治宜泄熱、利濕。方用除濕胃苓湯合茵陳湯加減:茯苓、蒼術、白術、厚朴、山梔、茵陳、防風、荊芥、香附、烏葯、枳殼、澤瀉、大黃、砂仁等。

(4)陰虛火旺型:多見於慢性蕁麻疹。皮疹多在午後或夜間發作,皮疹時隱時現,來去無常,經久不愈。神倦乏力,面色萎黃,頭暈目眩,口乾頰紅,手足心熱,舌紅苔光,脈數無力。治宜養血、滋陰、降火。葯用四物湯合青蒿鱉甲湯加減:當歸、生地、首烏、玄參、地骨皮、白芍、青蒿、龜板、鱉甲、勾藤、五加皮、白蘚皮、桑白皮等。

(5)沖任不調型:多見於女性,因月經紊亂而引起蕁麻疹。發疹有周期性,與月經有關,常有月經不調,經期超前或推後。經來腹痛,經色紫紅或有瘀塊。經來疹多,症狀加重;經清疹退,症狀消失。苔薄,舌有紫氣,脈弦數。治宜調理沖任。方用桃紅四物湯加減:桃仁、紅花、丹參、當歸、赤芍、川芎、香附、木香、菟絲子、仙靈脾、巴戟天、防風、荊芥、甘草等。

(6)熱毒燔營型:多為感染或葯物引起的急性蕁麻疹或血清病型蕁麻疹。發病突然,皮疹廣泛,全身大塊狀,色絳紅,灼熱感,奇癢。伴有發熱、惡心、心煩不安,口渴喜飲,面紅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洪數。治宜清熱、涼血、解毒。方用清溫溫敗毒飲加減;黃連、黃芩、生石膏、知母、銀花、玄參、人中黃、蘆根、土茯苓、滑石、生草等。

9.單方驗方

(1)荊芥12g、防風9g、蟬脫9g、烏梅9g、五味子9g、丹參9g,每日1劑,煎水沖服。

(2)紫草、刺藜蒺、苦參、土茯苓各15g,風熱患者加銀花、連翹、梔子、丹皮、薄荷、蟬脫等。風熱夾濕者加白蘚皮、地膚子、茯苓皮。久病血虛者加四物湯或當歸、黃芪等,每日1劑,煎水口服。

(3)蒼耳子15g、刺蝟皮9g、桑葉9g、白蘚皮9g、丹皮9g、地膚子15g、甘草6g煎服,每日1劑。

(4)茯苓皮20g、陳皮、大腹皮15g、桑白皮9g、生薑6g煎水口服。並按風熱、風寒、胃腸濕熱3型加減。

(5)麻黃9g、蟬衣9g、川連4g、生甘草 3g、當歸9g、生熟地各12g,赤芍9g、川芎 10g、尤對慢性蕁麻疹有較好療效。

10.針灸療法

(1)體針:主穴取曲池、血海、大椎、合谷、足三里,配穴可根據部位、經絡,辨證進行取穴。

(2)耳針:取脾、肺、皮質下、腎上腺、內分泌等區穴。

(3)水針:取足三里、曲池、三陰交、肺俞等穴位,葯物可選用普魯卡因、糖皮質激素、抗組胺葯、復方丹參注射液等。每穴0.5~lml,每周2~3次。

11.外用葯物 下列葯物有收斂止癢作用:①復方蘆甘石洗劑外塗皮疹處,②柳酚酊外塗皮疹處,⑧三黃洗劑外塗皮疹處,④地膚子、白芷、防風、川椒、透骨草各15g煎水後外洗。

⑻ 怎麼根治由熱而致的慢性蕁麻疹

蕁麻疹又叫風團塊或風蛋和風皰,是由於對某種因素如食物,葯品,寒冷刺激等過敏所致。
在皮膚上突然發生界限清楚,高出皮膚,紅色或白色的團塊,奇癢,搔抓後可出現條狀風團。
草葯:百部5錢,白酒2兩,樟腦5分,浸泡24小時後外搽。
1,風寒型:皮疹蒼白,遇冷或風吹則劇,得暖則愈,苔薄白:桂枝1.5錢,麻黃1.5錢,赤芍3錢,制川烏1錢,姜皮1錢,炙甘草1錢,紅棗5枚,青蔥5根,羌活1.5錢,獨活1.5錢。水煎服。每日一劑。
2,風熱型:皮疹色赤,遇熱則劇,脈浮數,苔薄黃,舌質紅荊芥1.5錢,防風1.5錢,蒼術1.5錢,山梔1.5錢,蟬衣1.5錢,苦參4錢,薏苡仁4錢,黃芩2錢,生甘草1錢。水煎服,每日一劑。
3 ,氣血兩虛型:皮疹反復發作,延續數月至數年,勞累增劇,神疲乏力,脈濡細,苔薄舌質淡:熟地3錢,當歸3錢,川芎2錢,白芍2錢,黃芪3錢,首烏4錢,茯苓皮4錢 ,水煎服,每日一劑。

⑼ 蕁麻疹怎麼治療

【治療】

由於蕁麻疹的原因各異,治療效果也不一樣,有的容易治癒,有的很難治療。治療具體措施如下:

1.去除病因 對每位患者都應力求找到引起發作的原因,並加以避免.如果是感染引起者,應積極治療感染病灶,葯物引起者應停用過敏葯物;食物過敏引起者,找出過敏食物後,不要再吃這種食物。

2.避免誘發因素 如寒冷性蕁麻疹應注意保暖,乙醯膽鹼性蕁麻疹減少運動、出汗及情緒波動,接觸性蕁麻疹減少接觸的機會等。

3.抗組胺類葯物 是治療各型蕁麻疹最常用的葯物。大多數患者經抗組胺葯物治療後即可獲得滿意的療效,少數患者較為頑固。對頑固難治性蕁麻疹可以增大劑量或聯合用葯。

H1受體拮抗劑具有較強的按組胺和抗其它炎症介質的作用,治療各型蕁麻疹都有較好的效果。常用的H1受體拮抗劑有苯海拉明、賽庚啶、撲爾敏等,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氯雷他定、依巴斯汀(10mg/d)、氮卓斯汀(4mg/d)、地氯雷他定(5mg/d)等;單獨治療無效時,可以選擇2種不同類型的H1受體拮抗劑合用或與H2受體拮抗劑聯合應用,常用的H2受體拮抗劑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有人報道,H1和H2受體拮抗劑聯合應用有協同作用,能增加H1拮抗劑的作用。H2受體拮抗劑單獨使用時效果不佳。如果採用兩種以上的抗組胺葯都是H1受體拮抗劑,則應選用兩者在結構上不同的葯物,或一種作用強的抗組胺葯物與一種作用較弱的抗組胺葯物聯合使用,或一種有思睡、鎮靜作用的抗組胺葯物與一種沒有思睡作用的抗組胺葯如咪唑司丁、西替利嗪等聯合應用。安他樂具有較強的抗組胺、抗膽鹼和鎮靜作用,止癢效果也很好。用於急、慢性蕁麻疹和寒冷性蕁麻疹均有效。劑量因人而異.且個體差別頗大,成人始量為每次25mg,3~4次/d;並可逐步調整到每次:50~100mg,3~4次/d。若單獨使用無效時,可考慮與其它葯物合並使用。

多塞平是一種三環類抗憂郁劑,主要用於治療憂郁和焦慮性神經官能症,本葯也具有很強的抗H1和H2受體作用。有文獻報道作為H1拮抗劑,多塞平比苯海拉明的作用強700倍以上,比安他樂強50倍。作為H2拮抗劑比西咪替丁強6倍,劑量為每次25mg,3次/d。對慢性蕁麻疹效果尤佳,且副作用較小。對傳統使用的抗組胺葯物無效的蕁麻疹患者,多塞平是較好的選用葯物。

4.選用具有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作用從而減少組胺釋放的葯物。

(1)硫酸間羥異丁腎上腺素(Terbutalin sulfas):為β2-腎上腺受體促進劑,在體內能增加cAMP的濃度,從而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劑量為每次2.5~5mg,3次/d,亦可皮下注射:成人每次0.25~0.5mg。

(2)酮替酚(Ketotifen);每次最大劑量為 1mg,3次/d。通過增加體內cAMP的濃度,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阻止炎症介質(如組胺、慢反應物質等)的釋放。其抑製作用較色甘酸鈉強而快,並可口服。

(3)色甘酸鈉(Cromoglycate):能阻斷抗原-抗體的結合,抑制炎症介質的釋放。成人每次20mg,3次/d吸入。若與糖皮質激素聯合使用,可減少後者的用量,並增強療效。

(3)曲尼司特(Tranilast) 100 mg,3次/d。通過穩定肥大細胞膜而減少組胺的釋放。

5.糖皮質激素 具有較強的抗炎、抗過敏使用。能穩定肥大細胞膜和溶酶體膜,抑制炎症介質和溶酶體酶的釋放;能收縮血管,減少滲出。對蕁麻疹的療效很好,特別適用於急性尋麻疹、血清病型蕁麻疹、壓力性蕁麻疹。某些嚴重類型伴有明顯全身症狀的蕁麻疹,如高熱、皮疹廣泛、腹絞痛、低血容量和低血壓、心臟損害、中樞神經症狀、喉部及呼吸道阻塞症狀等,更應使用糖皮質激素。由於糖皮質激素有一定的副作用,停葯後易反跳,因此,輕型患者用一般抗組胺葯物能控制者,不一定都使用此類葯物。常用葯物和劑量如下:①潑尼松40~80mg/d,分3~4次口服;②曲安西龍:每日12~16mg,口服。③地塞米松6~9mg/d,分3~4次口服;④得寶松1ml,肌肉注射,每月1次,病情控制後改為口服制劑。緊急情況下,採用氫化考的松200~400mg、地塞米松5~20mg或甲基強的松龍40~120mg靜脈滴注。

6.免疫抑制劑 當慢性蕁麻疹患者具有自身免疫基礎,病情反復,上述治療不能取得滿意療效時,可應用免疫抑制劑,環孢素具有較好的療效,硫唑嘌呤、環磷醯胺、甲氨喋呤及免疫球蛋白等均可試用,雷公藤也具有一定療效。

7.非特異性抗過敏療法及其它療法 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10ml,1次/d,靜注;普魯卡因靜脈滴注,每次用量0.25~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10%硫代硫酸鈉10ml,1次/d,靜注,自血療法或組織療法;組胺球蛋白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抗血纖溶芳酸0.25~0.5g/次,3次/d,口服;0.25~0.5g/次,用5%葡萄糖液稀釋後,靜脈滴注;6-氨基己酸,每次2g,每日 3次,口服;4~6g/次加5%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利血平0.25mg/d,3次/d,口服,氨茶鹼0.1~0.2g,3次/d,口服;轉移因子 1u臂內側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6~10次,對慢性蕁麻疹有一定療效。卡介菌多糖核酸1mg,肌注,隔日1次。

上述葯物單獨使用效果一般不理想,通常與抗組胺類葯物聯合使用,以增強效果,減少復發機會。

8.某些特殊情況的處理 如蕁麻疹因感染引起者,應根據感染的情況,選用適當的抗感染葯物進行治療。

(1)對寒冷性蕁麻疹 抗組胺葯物中以賽庚啶、多塞平、酮替芬、羥嗪、咪唑司丁療效較好;可聯合應用維生素E 100~200mg,3次/d、桂利嗪25mg,3次/d及H2受體拮抗劑。阿扎他啶(Azatadine),1mg,3次/d通過抗組胺、抗膽鹼、抗5-羥色胺作用,對寒冷性蕁麻疹效果較好。還需①保護自己,避免驟冷影響;②抗組胺葯物中,選用賽庚啶、多塞平、酮替芬;③通過逐漸適應低溫環境和冷水進行脫過敏。

(2)對日光性蕁麻疹,除採用抗組胺葯物羥嗪、撲爾敏外,還可:①服用氯喹125~250mg/d、羥氯喹100~200mg/d,沙利度胺25~50mg/d,②試服高氯環嗪(Homochlorcy-clinzine)30mg/d,③反復照射日光或人工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照射劑量,通過此法進行脫過敏;④塗用遮光劑;⑤避免服光敏葯物與食物。

(3)對膽鹼能性蕁麻疹,①首選具有抗膽鹼能作用的H1受體拮抗劑如玻麗瑪朗5mg,2次/d或10mg,睡前服用;也可應用山莨菪鹼10mg,2~3次/d;②還原型谷光甘肽(reced glutathione)具有一定療效,其機制可能是通過激活膽鹼酯酶水解乙醯膽鹼,③要適當限制強烈的運動,④通過逐漸增加水溫和運動量,有可能增加耐受而達到脫敏目的,⑤有人報道使用特非拉丁和甲磺酸波爾啶(抗膽鹼葯物)聯合應用效果很好。

9.中醫分型及治療 中醫對蕁麻疹的分型和治則看法頗不一致,但大約可歸納下列幾型。

(1)風熱型:相當於急性蕁麻疹。皮疹色澤紅赤,受風加劇。皮膚灼熱、劇癢感,並覺手心發熱,心煩口渴。舌紅,苔薄黃,脈浮數。治宜疏風清熱。方用疏風清熱飲、消風散加減:荊芥、防風、牛蒡子、苦參、蟬衣、石膏、知母、木通、銀花、連翹等。

(2)風寒型:相當於寒冷性蕁麻疹。皮疹淡紅或淡白,遇冷、遇水和吹風後症狀加重,得暖後減輕。自覺畏寒、惡風,冬重夏輕,口不渴,苔薄白,脈浮緩。治宜疏風散寒。方用麻黃湯或桂枝湯加減:麻黃、桂枝、白芍、羌活、赤芍、獨活、防風、荊芥、浮萍、炙草、生薑、白蘚皮等。

(3)脾胃濕熱型:相當於胃腸型蕁麻疹。皮疹多少不定,胃腸道症狀明顯,納差,脘腹疼痛,拒按或坐立不安,倦怠無力,大便秘結或溏薄。苔黃膩,脈滑數有力。治宜泄熱、利濕。方用除濕胃苓湯合茵陳湯加減:茯苓、蒼術、白術、厚朴、山梔、茵陳、防風、荊芥、香附、烏葯、枳殼、澤瀉、大黃、砂仁等。

(4)陰虛火旺型:多見於慢性蕁麻疹。皮疹多在午後或夜間發作,皮疹時隱時現,來去無常,經久不愈。神倦乏力,面色萎黃,頭暈目眩,口乾頰紅,手足心熱,舌紅苔光,脈數無力。治宜養血、滋陰、降火。葯用四物湯合青蒿鱉甲湯加減:當歸、生地、首烏、玄參、地骨皮、白芍、青蒿、龜板、鱉甲、勾藤、五加皮、白蘚皮、桑白皮等。

(5)沖任不調型:多見於女性,因月經紊亂而引起蕁麻疹。發疹有周期性,與月經有關,常有月經不調,經期超前或推後。經來腹痛,經色紫紅或有瘀塊。經來疹多,症狀加重;經清疹退,症狀消失。苔薄,舌有紫氣,脈弦數。治宜調理沖任。方用桃紅四物湯加減:桃仁、紅花、丹參、當歸、赤芍、川芎、香附、木香、菟絲子、仙靈脾、巴戟天、防風、荊芥、甘草等。

(6)熱毒燔營型:多為感染或葯物引起的急性蕁麻疹或血清病型蕁麻疹。發病突然,皮疹廣泛,全身大塊狀,色絳紅,灼熱感,奇癢。伴有發熱、惡心、心煩不安,口渴喜飲,面紅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洪數。治宜清熱、涼血、解毒。方用清溫溫敗毒飲加減;黃連、黃芩、生石膏、知母、銀花、玄參、人中黃、蘆根、土茯苓、滑石、生草等。

9.單方驗方

(1)荊芥12g、防風9g、蟬脫9g、烏梅9g、五味子9g、丹參9g,每日1劑,煎水沖服。

(2)紫草、刺藜蒺、苦參、土茯苓各15g,風熱患者加銀花、連翹、梔子、丹皮、薄荷、蟬脫等。風熱夾濕者加白蘚皮、地膚子、茯苓皮。久病血虛者加四物湯或當歸、黃芪等,每日1劑,煎水口服。

(3)蒼耳子15g、刺蝟皮9g、桑葉9g、白蘚皮9g、丹皮9g、地膚子15g、甘草6g煎服,每日1劑。

(4)茯苓皮20g、陳皮、大腹皮15g、桑白皮9g、生薑6g煎水口服。並按風熱、風寒、胃腸濕熱3型加減。

(5)麻黃9g、蟬衣9g、川連4g、生甘草 3g、當歸9g、生熟地各12g,赤芍9g、川芎 10g、尤對慢性蕁麻疹有較好療效。

10.針灸療法

(1)體針:主穴取曲池、血海、大椎、合谷、足三里,配穴可根據部位、經絡,辨證進行取穴。

(2)耳針:取脾、肺、皮質下、腎上腺、內分泌等區穴。

(3)水針:取足三里、曲池、三陰交、肺俞等穴位,葯物可選用普魯卡因、糖皮質激素、抗組胺葯、復方丹參注射液等。每穴0.5~lml,每周2~3次。

11.外用葯物 下列葯物有收斂止癢作用:①復方蘆甘石洗劑外塗皮疹處,②柳酚酊外塗皮疹處,⑧三黃洗劑外塗皮疹處,④地膚子、白芷、防風、川椒、透骨草各15g煎水後外洗。
是有好多方法不過我也都用過了..都不能制本!放好心態..減少葯量...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