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帶狀皰疹會頭疼嗎
醫稱為蛇串瘡,相當於西醫的帶狀皰疹。其特點是水皰成簇,沿一側周圍神經作帶狀分布,伴刺痛。本病應與熱瘡、漆瘡、膏葯風相鑒別。肝經郁熱證,治宜清肝火、解熱毒,方用龍膽瀉肝湯加紫草、板藍根等;脾虛濕蘊證,治宜健脾利濕,方用除濕胃苓湯加減;氣滯血瘀證,治宜理氣活血、重鎮止痛,方用桃紅四物湯加制香附、延胡索、莪術、珍珠母、生牡蠣、磁石等。
本病多為情志內傷,肝鬱氣滯,久而化火,肝經火毒,外溢肌膚而發;或飲食不節,脾失健運,濕邪內生,蘊而化熱,濕熱內蘊,外溢肌膚而生;或感染毒邪,濕熱火毒蘊結於肌膚而成。年老體虛者,常因血虛肝旺,濕熱毒盛,氣血凝滯,以致疼痛劇烈,病程遷延。
一個月前有頭暈症狀,後轉為半邊頭痛,並有半邊臉部輕微面癱(左嘴角不聽使喚)。到句容市醫院檢查,CT和腦流圖都很好,醫生說是帶狀皰疹沒有及時治療(由於帶狀皰疹症狀不明顯,鄉下醫院醫生不敢確症,所以沒有及時治療),使病毒入侵腦部神經引起的頭痛.
此證當屬腦血管病,帶狀皰疹只是一個證狀而已.而中醫認為是中風.中風又分真中風與類中風二種萬不可只按帶狀皰疹來治而延誤生命也.
中風的原因很多:根據中風的臨床表現特徵,西醫學中的急性腦血管疾病與之相近,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梗死(包括腦血栓形成,腦栓塞以及腔隙性梗死),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等。另有較輕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痹也屬於中風的范圍。
現代醫學相關檢查
中風與西醫急性腦血管病相近,臨床可作腦脊液、眼底及CT、磁共振(MRI)等檢查。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檢查無明顯異常。局限性腦梗塞,患者腦脊液壓力不高,常見在正常范圍,蛋白質可高至60-70mg%。頭顱CT和MRI可顯示梗塞區,並有助於和出血性腦中風鑒別。在起病後1周CT能正確診斷大腦或涉及半球內直徑在1cm或更大的血腫。對於腦干內小的血腫或血塊已變為和腦組織等密度時,MRI的診斷比CT可靠。原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SAH)主要原因為動脈瘤破裂和動靜脈血管畸形。早期CT掃描,可顯示破裂附近腦池或腦裂內有無凝血塊,腦內或硬膜下血腫及是否合並腦出血。MRI對SAH的診斷並不可靠,無CT條件下,可謹慎進行腦脊液檢查。
病理性質屬於本虛標實證。肝腎陰虛,氣血衰少為致病之本,風、火、痰、氣、瘀為發病之標,兩者可互為因果。
發病之初,邪氣鴟張,風陽痰火熾盛,氣血上菀,故以標實為主;如病情劇變,在病邪的猛烈攻擊下,正氣急速潰敗,可以正虛為主,甚則出現正氣虛脫。而後期因正氣未復而邪氣獨留,可後遺難症。
基本病機為陰陽失調,氣血逆亂,上犯於腦。輕者中經絡,重者入臟腑。因陰虛陽亢,風火痰瘀相互為患,一遇誘因激發,陰陽嚴重失調,氣血逆亂,則致卒中。由於病位淺深,病情輕重的不同,又有中經絡和中臟腑之別:
1、若肝風夾痰,橫竄經絡,血脈瘀阻,氣血不能濡養機體,則見中經絡之證,表現為: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不伴神志障礙。
2、若風陽痰火蒙蔽神竅,氣血逆亂,上沖於腦則見中臟腑重證,絡損血溢,瘀阻腦絡,而致卒然昏倒,不省人事。
中腑者,因肝陽暴亢或瘀熱腑實,風痰上擾,見
Ⅱ 鼻子癢或是癌症先兆 預防癌症要怎麼吃
吳小生:癢也是癌症先兆,尤其是這5個地方癢一定要注意
吳小生說養生,美好的一天從閱讀一篇有溫度的文章開始,小生每天都會分享一些實用性的醫學內容,希望對您有幫助!小生專注腸胃健康和中醫療法多年,有任何的健康問題都可以給我留言哦。期待您的關注!
「癌症」是一個可怕的詞。所有人都不想遇到它,但實際上越來越多的人被癌細胞「盯上了」。有許多類型的癌症。我們如何預防呢?在預防之前,我們必須首先在癌症發作之前了解信號。除了常年疼痛和體重減輕之外,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症狀——「癢」。許多惡性腫瘤會在發育過程中引起皮膚瘙癢。每個人也可以根據這種症狀提前預防,尤其是我們將介紹的5個部分,如果瘙癢更為重視。 在這5個部分上感到瘙癢,請特別注意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如果您覺得有用的話,歡迎大家轉發給更多朋友知道,如果有任何健康問題都可以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助你健康的困惑和煩惱,讓我們都能擁有健康的身體!
Ⅲ 廣東男子身上「生蛇」,偏方治療後突然暈倒住進ICU,他到底怎麼了
大家口中所謂的“生蛇”,其實就是得了“帶狀皰疹”,“生蛇”這一說法只是廣東地區特有的描述。患這個病的高大叔,覺得左側胸的背部突然疼了起來,用手一摸,發現還起了串珠狀的皰疹。然而高大叔並沒有選擇及時向醫院就診,而是用了一個民間的偏方。不但沒有治好,而且還暈倒在地,最後被送進醫院ICU進行治療。
想要預防這個病其實非常簡單。平時要注意作息規律,飲食健康,加強鍛煉,尤其是在換季的時候更要做好保暖就可以了。50歲以上的老人還可以通過自主選擇接種疫苗的方法來更好的預防帶狀皰疹。當發現自己有症狀時,一定要及時就醫,不可自己隨意進行治療。
Ⅳ 心腦血管病問診
一、胸痛、胸悶
1. 首發時間及原因,部位及性質,是否有壓痛,是否牽涉到腋下及肩背部,或沿上肢放射。
2. 發作時有無面色蒼白,呼吸困難,出大汗。發作持續時間,發作之間的最長及最短間歇。
3、誘發加重因素:活動時,平躺翻身時,起床後,頭、胸部活動,上肢運動或用力,吸氣咳嗽,進食吞咽,焦慮緊張,受寒及氣候變化。緩解方式(含服硝酸甘油,服用止酸劑或鎮靜劑)。
4. 病後診治情況(ECG等),治療葯物,治療後病情變化。
5. 伴隨症狀:心悸,頭暈,疲乏,咳嗽(咯痰,咯血),吞咽困難,惡嘔泛酸,腹痛腹脹,肢麻。
6. 中醫十問,月經婚育。
7. 既往病史:胸部外傷(氣胸)或手術,三高,心臟病,氣管及肺部疾病,胃病,痛風,帶狀皰疹。
二、心悸
1. 首次時間及原因,能否指出心悸的部位,是否突然發生及終止。
2. 發作時有無面色蒼白,呼吸困難,出大汗。發作持續時間,發作之間的最長及最短間歇。
3、誘發加重因素:活動還是休息,焦慮緊張,空腹(進食後可否緩解),過多吸煙、飲酒、飲茶、喝咖啡,葯物作用(洋地黃,硝苯地平,利尿劑是否保鉀,治療潰瘍病的抗膽鹼能葯物)。
4. 病後診治情況(最近一次ECG時間等),治療葯物,治療後病情變化。
5. 伴隨症狀:頭暈(暈倒),疲乏,發熱,心絞痛,抽搐。
6. 中醫十問,月經婚育。
7. 既往病史:甲狀腺疾病,三高,低血糖,貧血,胃病。
三、頭痛
1. 首次時間及原因,疼痛部位及性質,有無搏動性跳痛,發作頻繁程度,好發時間。
2. 誘發加重因素:運動勞累,睡眠不足,焦慮緊張,低頭或轉頭,用力(咳嗽、大小便等),受寒或受熱,月經期。
3. 病後診治情況(頭顱CT等),治療葯物,治療後病情變化。
4. 伴隨症狀:心悸,頭暈,耳鳴,視力障礙,鼻塞流涕,惡心嘔吐,手腳(無力、麻木、發涼、抽搐),發熱,牙痛,意識障礙。
6. 既往病史:三高,甲亢,頭顱外傷史,鼻炎,咽炎,青光眼,中耳炎。
三、頭暈
1. 首次發生的時間及原因,發作頻繁程度,發作之間的最長及最短的間歇,有無規律性,與體位有無關系。
2. 誘發加重因素:休息時,活動時,突然站起,用力咳嗽,變換胸部體位。
3. 是否有視力障礙(旋轉、復視、黑蒙),步覆不穩(頭重腳輕、如乘舟),頭痛,耳鳴,氣急,惡心、無力,昏倒,感覺異常,手及上肢的活動後疼痛,上肢或下肢軟弱無力、麻木或麻刺感,發音不良或失語。
4. 病後診治情況,治療葯物,治療後病情變化。
5. 中醫「十問」。
6. 既往、個人、家族史:「三高」及家屬史,腎臟感染或腎炎,腎結石症、系統性紅斑狼瘡,痛風,瓣膜病,感染,吸煙,飲酒。
暈厥
1. 首次發生的時間、持續時間及原因,發作頻繁程度,是否喪失意識,與體位、咳嗽及用力的關系。
發作前有無先兆,發作時是否伴有某一肢體的抽動,皮膚濕潤,面色蒼白,緊的衣領或轉動頭部,發作後意識清楚或模糊,發作後有無舌痛或小便失禁
平時有無眩暈,體位性低血壓,耳鳴,氣急,胸痛,惡心,肢體無力、麻木或麻刺感,發音不良或失語,單側失明,感覺異常。
4. 病後診治情況,治療葯物,治療後病情變化。
5. 中醫「十問」。
糖尿病,心臟病,貧血、失血,頭部外傷史,抽搐的家屬史,服用降壓葯或抗凝劑史
Ⅳ 2018-12-31
神經內科常見疾病及治癒方法 :
1.中風
2.癲癇
3.卒厥
4.萎證
(5.肝豆)
所有 中風的大前提是 氣血兩虛 。氣虛:血管壁水分喪失,血管彈性下降; 血虛:血液因水分不足變得濃稠。同樣是感受風邪,身體基礎好的人就是感冒,氣血兩虛的人就是中風。(最好1周內讓經方家治療)
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黃芪桂枝五物湯)
邪在於經,即重不勝(桂枝附子湯一類)
邪入於腑,即不識人
邪入於臟,舌即難言,口吐涎沫
但臂不遂≠半身不遂
針灸:
倪師針灸三原則:一.補健側 二.瀉患側 三.選穴
急救選穴:百會放血,人中(向腦方向刺),十宣放血,湧泉,耳後和然谷若有青筋血脈刺破放掉,麝香礬石散噴鼻,左額角頭發燒灰吹入耳中。
中風八大穴: 肩髃 曲池 外關 環跳 (骨之始) 風市 (膽經深針至骨) 陽陵泉 (陽陵泉透陰陵泉) 百會 (三陽五會) 風府 (舌強不語,朝舌根方向刺)
其他穴道臨症取捨: 廉泉 (舌強不語 向舌根方向刺) 承漿 (吃飯漏,流涎,牙齒疼) 啞門 (發不出聲,對著舌根方向) 合谷透後溪 (3寸針 快開慢回,手攣急張不開) 絕骨透三陰交 (髓會絕骨) 委中 (腰背委中求) 承山 (深針至骨,腳沒有力量)
面部中風:原則:1.先健側2.後患側 對側 合谷 先下一針, 地倉透頰車 , 瞳子髎,陽白透魚腰 。然後另一側。配合桂枝加葛根湯或者葛根湯 (葛根比例開到6)
中風預兆:1.無原因失眠(持續半年或因為工作被失眠)2.手麻(前三指麻 3個月內)3.足脛骨麻(沿胃經 2禮拜內)
預防中風處方:補氣補血的思路都可以,臨症具體處方+補氣補血。
處方
千金三黃湯
麻黃 5 黃芪 2 獨活 5 細辛2 黃芩 3
主證:怕冷,心煩,手足拘急。 ( 脈浮緊的話麻黃湯也可以考慮)
小續命湯 (一般中風患者不用麻桂因其力強,但病邪很深的話非麻桂不能去)
麻黃 3/5 杏仁 3/5 桂枝 5/8 炙甘草4/5
當歸 3/10 石膏5/8/10 川芎3/10 乾薑2/3
人參 3
主證:不能言語,不能轉側,手足不仁(癱在那裡不能動的)
術附湯
白術 5 炮附子 3 生薑2片 炙甘草 7 大棗10枚
主證:極度暈眩,甚至不能睜眼,胃口不開吃東西沒味道
補陽還五湯
白芍3 川芎2 當歸3 黃芪 5
桃仁2 紅花2 地龍2
主證:手指不能動,口角流涎。(後遺症期)
中風西醫分類很多,根據在腦部出血位置不同有很多分類,且認為不同區塊影響人體的功能不同。(說的對,但是治療起來呢?)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既然是腦內出血,處方少見活血化瘀葯物,原因在哪?個人認為,只要是在腦部出血,且處於急性期,一般七天內,中醫都是通過強腎陽讓腦運轉起來把離經之血重新吸收,不論哪個部位,都屬於腎在主管。所以此時最佳治療的方案是調動讓腦部自己吸收血腫的這部分能量。而不是用活血化瘀之法(氣血兩虛之人還活血化瘀,怕是不知道中風怎麼來的吧),西醫吊水更不用說了(此時給再多的營養沒有陽氣運轉帶動,反而是負荷)。看了幾天關於大腦的信息,想法很多,但總結下來還就只有一句話:腎主骨生髓,腦為髓海,恐傷腎。不論最原始的延髓還是後發展的腦干腦橋小腦中腦還是基底節大腦皮層等等無非就是少陰症中四逆湯,真武湯,金匱腎氣丸,再加上《千金方》里《外台秘要》里等等夠用了,簡言之還是辨 症 論治來的最快。什麼腔隙性腦梗不就是虛勞里的金匱腎氣丸嗎,延髓中毒反應不就是四逆湯嗎。至於其他的神經這個聯系那個又聯系那個,只是幫助加深了一些以往使用的治療方法的印象,絲毫米喲影響治療方案的改變,再加上膽經上幾個強力穴位,這一塊最後一部分在肝豆聊一聊就跳過去了,太深奧的我記不住啊,能看好病就行了。
一.癲症、癇症、狂症 (眼診用於診斷和治療後是否好轉)
1.精神類疾患首先想到90%與便秘有關。
2.晝發灸申脈(陽橋),夜發灸照海(陰橋)[且必須用灸法,不可用針代替,後詳述]
3.耳後一圈有青筋處放血(沿著血脈頭推出來)
4.癲癇狂正取穴:發病時:鳩尾(痰之源) 人中(不知人中無以治癲癇,水溝和腦子的關系)湧泉(腦子會清醒,把不好的能量導下來)
未發病時:1.灸
2.人中 湧泉 百會 .中府 魄戶.. 神門 勞宮. 神庭(肺和心)
3.豐隆搗痰術
4.十三鬼穴
病因:中醫認為痰迷心竅,只要傷到腦部,傷到肺臟都有機會發病。
治療過程中時刻關注眼睛雞腳絲的變化。雞腳絲離開黑眼珠就不會發病,但要治到雞腳絲退掉。
處方:《金匱要略》:邪哭,使魂魄不安,血氣少也,心氣虛者,其人則畏,和目欲眠,夢遠行而精神離散,魂魄妄行,陰氣衰者為癲,陽氣衰者為狂。
治療思路:補虛葯+化痰葯
曹穎甫:硃砂 棗仁 熟地 當歸
黨參 遠志 半夏 粳米
菖蒲 茯苓(稍顯不足)
因為是左右腦信息不協調,左右腦打架出現的,所以可以通過音樂來治癒患者受傷的右腦。
發病時:控涎丹
平常 :失心丸 處方思路:1.去痰(開頭所說,90%有便秘,通便就是痰出來的途徑)
2.讓心火下行,腎水上升。
臨床案例:1.倪師 方用 大柴胡湯 +理中湯+當歸 細辛 炮附子(方中大柴胡根據臨床定的主方同時通便,也即是痰的出路,脾胃生痰之源,所以理中湯補虛,當歸補虛,細辛引心火下行,炮附子強腎陽)患者年紀尚小,故回復脾胃功能為首要。
2.這個11床患者 除了痰迷心竅 她還有(胰腺炎)痰熱實堵在心下,處方 :小陷胸湯(通便兼去痰邪)其餘處方需臨症決定(這個患者有雙下肢血栓,補虛炙甘草湯或者芍葯甘草附子湯一類作為補虛的處方)患者中年婦女,且反復發作,並有腦部外傷,所以具體處方要臨症去問,小陷胸湯是痰邪出來的途徑。
虛勞的患者會發生突然的暈倒。
突然暈倒(處理方式同中風)
中風會發生的身體基礎是氣血兩虛;而這種西醫認為無原因的昏倒,其實在發病前很長一段時間就已經有問題了,中醫稱之為虛勞。
虛勞
小建中湯
桂枝3 炙甘草2 白芍6 大棗10枚
生薑3 飴糖1升
①常用於沒有胃口,吃飯不香(腹中有寒)
↓ 腸胃功能不好,不能很好的消化食物轉化成血送到心臟,久久…
②心臟弱了,經常生病(固表能力不足,表陽虛)
↓ 此時桂枝湯葛根湯小青龍大青龍等表症都先放放,要先治里虛!
③沒病時,因為體內營血不足,虛陽會外浮(流鼻血、手足煩疼、咽喉不適等)
↓ 血不足時,心臟弱,心惡熱,過度勞累暗耗心血等這些使陽氣外張
④過度勞累,或者環境溫度過高會加速虛陽外張,心臟受不了暈過去。(所以太陽曬一曬就暈倒的小孩就是虛勞,小建中)
(此時西醫可能查不到任何原因,虛陽他們怎麼查?如果是女孩子可以問月經,大便,睡眠,胸悶否一類和心臟有關的問題)
炙甘草湯
炙甘草10 桂枝3 生薑3 麥冬5
麻仁5 人參2 阿膠2 大棗15枚
生地10
《傷寒論》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①腸胃本虛,這是在小建中的基礎上伴有出現心臟明顯症狀(且心臟為主症),此時就不可以單從腹部,健脾的小建中思路入手,要迅速振奮胸陽。(症狀方面可能比小建中多淌汗,汗為心之液,心陽外脫的徵象;心慌心動悸,心血虛等與心臟有關的;心與小腸表裡,大便也會不規律且這些症狀在日常生活中持續了有一定時間的話,患者還可能有暈厥過)
所以,臨床使用此方時患者只要出現脈結代,先用此方快速恢復患者的脈,然後再有什麼治什麼。
臨床使用標准:脈結代,心動悸。使用此方再多問問有沒有做什麼植入手術!!!
金匱腎氣丸
虛勞腰痛,金匱腎氣丸主之。
乾地黃 8 山葯4 山茱萸4 桂枝1
澤瀉3 丹皮3 茯苓3 炮附子3 (心腎相通在督脈)
↓→ (無形的心)
除了平時早起用鹽水送服八味丸作為長養腎氣的方法之一。
臨床可見患者突然用力後,暈厥人事不知,醒後如常,吃飯香睡覺好,西醫診斷為腔隙性腦梗死,實則為強力傷腎,過大的力量實際都是由腎臟發出,腎陽一下子外張。(年過中旬,腎氣始衰①水氣篇有提到,喉嚨問題②虛勞篇 痹挾背行....都在說明陽氣在衰弱,腦作為腎供養的奇恆之腑也受影響,所以此類因強力暈厥的患者,日常生活中就要吃金匱腎氣丸來提供營養和動力。)腦部的循環要靠腎臟提供營養和動力。
(如有新的信息立即補充)
萎症的成因:之前對這類病的成因一直很模糊,所能想到的就是肝主筋,腎主骨,脾主肌肉,或者心火衰弱不能下至小腸,熱量到不了腳、血無法很好的在末端循環,等等,乍一看與歷節很接近,但歷節不至於雙腿無力行走,所以之前我能想到的就是芍葯甘草附子湯(去杖湯),確實去杖湯是萎症的一種比較簡單的證型,婦女的腿靜脈瘤,老婆婆拄拐杖走路等雙腳無力都可以使用,但今天要討論的是臨床發現的西醫所謂的急性脊髓炎引起的雙下肢無力。這篇討論的是具體的病例,各位挑取有用的信息即可。
患者中年男性,在礦上工作(首先飲食和生活環境不好, 血虛才會生瘡 ,身體條件好,營養跟得上怎麼會生瘡?),起初發病是因為大腿處和腰部起皰疹,後到醫院掛水輸液,未見明顯改善,第二天發現皰疹沿著大腿向腹部蔓延(《金匱》:譬如浸淫瘡,從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愈,從四肢流向口者,不可治。非為一病,百病皆然。)反應此病失治,病在進。後患者出現下肢無力,難以站立,遂就診現在的醫院,檢查為急性皰疹性脊髓炎。然後醫院治療,具體治療就不詳細說了(什麼沖擊治療一類,目前看了兩個脊髓炎患者都是沖擊治療,都沒站起來,不知道為什麼要堅持用此法,沖擊治療過程中患者大汗,汗為心之夜,醫院也知道要療前中後要監測心電情況,唯獨不知道淌汗已經說明心臟出問題了,心臟受傷造成的結果並沒有就此而止,後續還有)治療過程中間,患者小便難出(膀胱:州都之官,氣化出焉。沒有熱度就無法氣化,熱度來自於哪裡?小腸,心與小腸表裡,心臟的熱下移小腸,膀胱里的水液才能氣化,才可以讓膀胱充盈,充盈以後才能有壓力把膀胱里的尿液拍凈且排尿時有力,開合有度)治療一段時間以後,小便失禁,一有便意立馬要上廁所(腎主二便,腎陽也傷了,或者說消耗殆盡了)治療到此時,看患者形體,發現較入院時消瘦許多,腿部只剩皮包骨頭,(《金匱》:歷節篇:酸味則傷筋,筋傷則緩,名曰泄;鹹味傷腎,骨傷則萎,名曰枯。枯泄相摶,名曰斷泄…...三焦無所御,四屬斷絕,身體贏瘦,獨足腫大....[這是在以前原始社會沒有西醫干擾的情況下,會生這樣的病是因為飲食過酸過咸和其他耗傷腎氣的行為])骨傷則萎,反過來今天患者肌肉萎縮反應腎也受傷了,(孤陰不生,獨陽不長,腎陽已經消耗殆盡,就這樣了)現在患者的狀態,極度消瘦,臉色黃,頭發蓬起沒有油(腎氣,其 華 在發,華指的是顏色和光澤,並不是長頭發和掉頭發--肝臟負責長落發),右腿能抬起,左腿始終無力(另一個沖擊治療的脊髓炎患者也是左腿無力,多觀察幾個看是否都是左腿,留一個疑問在這里,左為血,右為氣,上文《金匱》所提:營氣不通,衛不獨行,三焦無所御,四屬斷絕....所以左邊的血已經被傷到不能走了嗎?通常骨頭有問題在左膝蓋也是因為如此嗎?),所以這樣的治療,不應該反思嗎?
中醫思路:從一開始皰疹的時候,最直接簡單有效的方法隔姜灸(艾草的陽性,和解毒足以把帶狀皰疹解決掉),處方芍葯甘草附子湯加當歸等補虛強陽氣,結果吊消炎的水,病進了,此時再看病進到哪裡(這部分是我以前不知道的,只知道病進,進到哪裡卻不清楚)就此患者來看判斷是否與督脈有關(這是我在醫院學到的比較有用的信息,醫院是檢查白細胞過高,判斷與脊髓有關)所以,病進到督脈,督脈是諸陽之會,可以理解為免疫系統,正氣聚集的地方,莫名的病毒進來當然反應劇烈,所以此時必須要用強督脈的葯——生附子,那師父也教我,同為很強的補陽葯,石硫磺和生附子的選擇,當患者雙下肢無力時,首選石硫磺;同時患者已經被整到肌肉萎縮,四屬斷絕,就用桂枝芍葯知母湯作為基礎方加生附子和石硫磺,一以強督脈,一以強三焦利腿腳(三焦無所御,石硫磺又是黃色,三焦原色就是黃色,最合適不過)石硫磺有毒?那你別吃,繼續躺著吧。
醫院沒有生附子,石硫磺,只有沖擊治療,在這樣的情況下患者和醫生還渴望哪一天能站起來,但經方家已經看到必然站不起來的結果了。
(本應歸到中風里,單獨拿出來講是因為——你們這些大人是導致這種疾病的罪魁禍首)
肝豆:西醫認為銅代謝異常的疾病,銅無法排出體外沉積腦部、肝臟造成損害。
從前篇提到的中風可以知道,整個腦部的循環是腎臟在管(包括銅代謝),所以不論是中風血液溢出停在腦部還是銅異常停積在腦部都是要靠腎,命門火提供動能加強腦部的運轉。所以治療上從症狀分析還是認為是風邪所致,還是要靠中風篇里的處方。同症同治,不看病名。(還有一個疑問,銅代謝異常腦部有可能沉積,肝臟也有可能沉積,為什麼小孩多見於腦部而大人是直接沉積在肝臟然後發生肝硬化?是不是哪部分弱一點就沉積在哪部分,先假設這一點正確,我們去驗證)
肝豆腦型
多見於青少年時期發病;肝型多見於成年人。腦部的問題,中醫認為是腎臟在管,影響腎的主要情緒是恐懼;影響肝的主要情緒是怒。但這個恐和怒如果只是單純的理解為極度的害怕和生氣發脾氣的話,就有點失其本意。
腦為元神之府 ,從西醫的解剖學角度來講,腦分為左右腦,左右腦在分工上有明顯的不對稱性,人類左腦在詞語活動功能上占優勢(偏向於陰的一面),右側半球在非詞語認識功能上占優勢,如空間的辨認,深度知覺,觸覺,音樂欣賞等(偏向於陽的一面),肝豆這一疾病,從物質世界來講,就是左右腦不協調,研究表明大腦右側的杏仁核永遠處於不開心的狀態(偏向於陽的那一側),小孩剛從靈魂的世界降臨,通先天元神,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講就是天真,此時右腦向孩子傳遞的信息較為強烈,做什麼事都是出於本能,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做什麼,但父母以左腦的思維方式(邏輯的腦,辯論的頭腦,同時又是厥陰少陰代償反應),經過社會的洗禮,為人處世等都被恐懼和怨恨所支配,並且把這種思維模式強加給孩子(此時右腦已經永遠不開心了,因為恐懼失去了人生該有的志向比如開卡車,做廚師等等被認為很沒面子的事就被放棄了;而左腦還可以通過物質啊,金錢啊,心裡尋求刺激感等時不時地開心一下)。簡單講這種疾病就是父母把自己的恐懼(不這樣做被人看不起啊,誰誰誰一定會怎麼怎麼說,你這樣做我很丟臉啊,不好好學習以後沒有出路啊雲雲)強加給孩子,小孩子是很乖啊聽父母的話,但小孩身體里那個 元神 ,或者說 靈魂 不認同你啊,他覺知道自己做什麼會比較幸福,會比較開心,然後左右腦打架,精神分裂,癲癇,肝豆等和腦子有關的疾病都產生了。(那個靈魂發現他所生存的社會環境,這樣的父母讓他很痛苦,這輩子無望了,他就會帶著這副肉身送死,比如車禍呀,意外啊,或者生病去醫院看病...遇到很爛的那種你們懂得...而且有沒有數據表明不開心的人,或者說失去人生目標的人,或者說總覺得人生少點什麼的人出意外,生病的幾率比一般人高)所以小孩先天之氣足的原因就在這里,腎氣充都是稍微次要的,因為小孩與元神溝通較強,所以用處方時要多注意用陽葯,並不是不能用陰葯(該補還得補)。多用陽葯的能量加強與元神的溝通。(遇到中風患者,胼胝體出血,原因同此,患者青年婦女,有個特點愛發脾氣,一般醫生可能就定為肝陽上亢,確實沒錯,但是含糊不清。女人有個第六感存在,她本能知道應該怎麼做,但社會強加給他的信念等等與她本能打架(胼胝體就是左右腦信息傳遞的地方,血流豐富,一般不會出血)左右腦的信息時常打架,對抗,導致這個地方薄弱,如果還不好理解的話,舉個例子,有些戀愛到一定階段的女生會有一個感覺,他不愛我了,但他對我很好,然後無名之火就上來了,奇奇怪怪的就發脾氣了甚至自己也覺得沒什麼理由發脾氣,就是右腦的本能,感知能力,感覺到了真相,但左腦邏輯的思考,一直在打壓事實真相的右腦,兩邊打架的地方在胼胝體,就崩壞了,所以一般因為大怒要麼左腦要麼右腦出血,是因為單純的遇到不開心的事大生氣時,氣血往上走,肝陽上亢是個誘因,還不是主因,主因是開頭所提氣血兩虛。但此類患者說是發怒,不太貼切,准確說是歇斯底里。處方治療方法同中風里的。)
此處列出幾個處方:口角流涎:甘草乾薑湯 ;手抖,怕冷 千金三黃湯(中風篇的處方臨症選擇);麻黃湯——還魂湯(還魂湯這個可以好好理解下)說白了都是臨證根據實際情況開,只是發展到一定階段多多少少都有痰,有些祛痰葯必不可少,但不能獨立成方。
如果確確實實影響到肝臟,1點-3點AM睡覺不好,手掌暗紅,肝區有斑點,肝俞有壓痛,小便顏色黃等等,則從肝家陰實證入手,但患者是小孩還要提振陽氣為主。
治癒以後:長期服用桂龍牡(是補腎,但是與天雄散完全兩種思路的補腎)或者柴龍牡具體視症狀而定。 龍骨牡蠣!(讓左腦放鬆別老欺負右腦)
原本可以很簡單的恐傷腎,腎主腦,水不生木,風木之臟虛而抖動。但是這樣講,大人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那又如何避免孩子長期受到成人世界規則的傷害?
肝豆肝型
中醫稱之為女勞疸、黑疸。西醫所謂的肝硬化肝癌。
診斷:1:00—3:00AM睡不著 (持續幾年都是這樣)
肝區疼痛,肝俞壓痛,耳朵肝點壓痛
臉色黃黑,青黃;眼肝區破洞
左關跗骨脈
肝掌
小便黃,便秘(治肝一定要通大腸,肝病如果便秘很不好)
處方:保密。(其實就是根據經方思路臨證開)
所以,一些貪涼飲冷的人病情加重,水濕不化,痰會加重。空腹吃此葯丸,過兩小時再吃飯。
關於肝豆,眼看要出科,遇到了個小妹妹,彷彿她的出現提醒我「你不要忘了大學對自己說過的話喔。」這個小姑娘13歲,左手不自主抖動三個月,口角流涎1年余,貧困地區,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外出打工,本來是一個學習很棒的小姑娘,後來因為生病成績下降了,因為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檢查提示肝硬化,脾大 , 肝豆狀核變性。所以我問她,「小妹妹,晚上睡不睡得著覺?」「睡不著,整宿都睡不著」「那你為什麼睡不著,睡不著一般幹嘛(這里我懷疑小朋友玩手機)?」「不知道,就是睡不著,睡不著就看電視」「你不怕嗎,天那麼黑」「爺爺奶奶陪我看電視」問到這里心難受了,繼續問「睡不著,白天會瞌睡吧,還要努力學習是不是?」(因為她之前成績很好)小妹妹眼睛紅了,感覺憋了一口氣,很委屈,很像我小時候,被人打了也不會哭,就是不能委屈,委屈了就忍不住掉眼淚。眼看要掉眼淚了,他爸他媽還在邊上,你給醫生說啊,問你啥你說啥啊,治病呢。我「你倆能別說話嗎」(之所以問她睡眠,肝開丑時1點到3點,肝里長東西了,這個點就睡不著了)我問她生病前大便能解下來嗎?她說不行,一禮拜只能大便2-3次 ,(肝與大腸相通,肝里的毒素藉由大腸排出體外,肝病最怕便秘)至此肝硬化的原因找到了,小孩胃口還好這是好現象。然後就是腦子里沉積的銅,我問她小朋友,平時會不會怕什麼東西?「怕」「你怕什麼呢,告訴哥哥好不好」他爸他媽又開始嚷嚷了,你怕啥,告訴醫生。我又得讓他們別叫,小女孩把臉捂住了,又快哭了「好了好了,哥哥不問了」,恐傷腎,腎主骨生髓,腦為髓海,整個腦部的能量靠腎陽運轉。我說讓哥哥看看你的眼睛,下眼白的地方出現雞腳絲,(癲癇狂的眼診方法,下眼白屬於難治)身體里有痰,左手才會不自主抖動。流口水(上焦有寒)至此,火就上來了(本人的火)。關於醫院,不想說什麼,中醫人任重道遠。父母,你們的安全感來自錢,孩子的安全感和錢沒有半毛錢關系。受傷的都是小天使。為什麼小孩睡不著,四歲那次病毒性腦膜炎真的好了嗎?還是由表入里,還是什麼都是要深究的。試問,醫學越來越發展,為什麼我們的小孩子會得肝硬化?為什麼健保體制盡量的把所有的人拉近醫療,健保制度不應該是讓人遠離疾病的嗎?為什麼越發展疾病越多?醫生不應該思考嗎?你么怎麼對待中老年患者,無所謂。放過孩子好嗎?治不好的話,一句另請高明這么難嗎?謝謝這個小姑娘,不是你的話,哥哥就被同化了。中醫診斷就是這么快,而且找得到原因,你所看到的肝硬了,腦子銅多了,脾大了,都是結果,身體給予你的信號,不是原因,針對結果去治病,只能是控制!(之所以會生氣,可能是她那種恐懼或孤寂,我也……)
Ⅵ 農民工工地高溫暈倒,老闆只送兩盒藿香正氣水,你怎麼看
立夏剛過不久
不少家長就開始問團長:
「我家娃中暑怎麼辦?」
「要不在家裡備兩瓶藿香正氣水吧?」

3、不要用酒精擦浴降溫!
物理降溫時,如果用酒精擦拭血管豐富的皮膚淺表部位確實能起到迅速散熱的效果。但這時大量酒精可能被皮膚吸收到體內,很容易出現中毒的情況。臨床上酒精擦浴後出現中毒病例不在少數。
因此,物理降溫還是建議用常規的涼水擦浴降溫。
如何預防、治療中暑
當然,如何預防和治療中暑才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團長這就來告訴你。
預防中暑
▽
1、避免高溫
最好不要在上午10點到下午四點帶孩子長時間外出,這個時間段溫度最高。同時盡量不讓孩子穿深色衣服,因為深色衣服更容易吸熱。
2、及時補充淡鹽水
如果孩子在戶外活動的話,一定要及時補水,而且補充的水分最好是淡鹽水。
3、時刻注意孩子情況
如有大量出汗、口渴、沒精神、臉發紅發燙的情況,立即採取措施,不要等到孩子發燒才開始處理。
治療中暑
1、一般輕度發熱可以先採取物理降溫
用20℃~30℃的水浸濕軟毛巾後稍擠壓使其不滴水,將毛巾折好置於孩子前額,每3~5分鍾更換一次;或用溫濕毛巾擦拭身體,這些都可以促進散熱。
2、喝溫鹽水
發熱時呼吸加快,出汗使身體失去水分,所以要多喝溫鹽水,補充水分,同時也可增加排尿次數,促進體內毒素排出,從而達到降溫目的。
在喝水的同時,還可以加入少量食用醋效果更好。食醋50毫升加入50毫升溫開水中,一次服下,可緩解不適。
葯物方面可用加減白虎湯、益元散、清開靈口服液、銀花感冒顆粒等。
你還私藏了哪些獨家解暑秘方?
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給更多家長!
文|kyo
Ⅶ 我的母親中風了怎麼治療
一.預防中風
1.槐花6克,開水泡,飲服,每周1次。
2.香蕉花若干水煎服,每周1—2次。
3.食炒胡麻則步履端正,常人常食,不生風病。
二.中風不語
1.治中風口噤,服竹瀝湯1升。
2.治中風口噤,不知人,術四兩,酒3升,煮取1升,頓服。
3.煎大豆汁如飴,含之,或濃煮飲之佳。
4.用苦酒煮芥子,縛頸1周,以帛包之,一旦夕乃癔。
5.治風扉卒不能語,口噤,手足不遂而強直,用伏龍肝5升,以水8升和攪,取汁飲之。
6.治中風失音,用桂心30克,去粗皮,近人身體懷之,至兩時辰,杵為末,分3服,每服用水2盞,煎取1盞服。
7.治中風口噤不開,涎潮,用皂角一梃,去皮塗豬脂,炙令黃色為末,每服一錢匕,非時溫酒服。如氣實脈盛,調1二錢匕。如牙關不開,用白梅揩齒,口開即灌葯,以吐風涎差。(《簡要濟眾方》)
8.治暴風口噤,用垣(蟬)衣酒漬,服之甚效。
9.治中風不語,舌強,用人乳汁5合,3年陳醬5合和研,以生布絞汁。不拘時,少少與服,良久當語。
10.用少婦乳半合,好酒半升,攪勻,分服即愈。
11.用烏龜尿少許,點舌下,神妙。取尿法:以龜坐荷葉上,用豬鬃鼻內刺之即得尿。
12.治中風口噤不開,天南星末,以中指點末,揩齒大牙,左右二三十揩,其口自開,始得下葯。
13.治中風不省人事,涎潮口噤,語言不出者,鮮柏葉1把去枝,蔥白1把連根,2味細研如泥,用無灰酒2鍾,同煎20沸,去渣,不拘時溫服。如不飲者,作四五次服。
14.令人以溺澆其面,即醒。
15.治中風口噤不語,白明礬6克研末,用生薑自然汁調,斡開口,灌服,其涎或吐或化下即醒。
16.治中風口噤不能開,白鹽梅楷齒,即能開,並不傷齒。
17.治中風失音,白僵蠶7枚,為末,酒調服。
18.大蒜2瓣去皮,搗爛塗牙齦上,有效。
19.白頭蚯蚓3—4頭,炒焦,用開水沖服。
20.治中風不語,雞蛋1個,沖香油60克,調勻灌服,或以姜湯沖香油,患者能喝時,再以姜湯溫灌;或白礬少許。攪人60克香油內,調勻灌之,以吐出痰涎為佳。
21.治中風口噤不開入皂角末少許,吹入鼻中取嚏,或烏梅剝開搽牙,口即開。
22.治中風不語,巴豆1粒,去殼,同艾葉打碎,燒灰熏鼻即醒。
23.治中風失音,急搗梨汁頻服。
三.中風
1.治中風,芹菜洗凈後打取汁,每服3、4湯匙,1日3次,連服7日。
2.治中風閉證,牙關緊閉,氣粗痰喘,兩手握拳,用老薑汁、童便灌之最妥,蓋姜能豁痰開閉,童便能降火下氣故也。
3.治中風仆地,大蒜1把,路上熱黃土攙和研爛,以新汲水和之,去渣,撬開齒灌之。
4.中風身直不得反復、槐皮(黃白者)30克切細,酒2盞煎1盞,稍稍服之。
5.治卒中不省人事,生白礬9克,研末,姜搗汁調灌。
6.治暗風猝倒不省人事,細辛末吹鼻。
7.治中鳳中痰不省人事,香油1杯,生薑汁半盞灌之。
8.中風不省人事,得病之日便進此葯,免成廢人。柏葉1把,蔥白1把,連根研細如泥,無灰酒1大盅煎一二十沸,去渣溫服,不飲酒者,分作四五次服。
9.治中風、痰厥、昏迷卒倒不省人事,氣欲絕者。用巴豆去殼,紙包捶油出盡,去豆,用紙作捻,或加牙皂末捻燒熏人鼻內即醒可治。
10.中風痰厥。香麻油1盞,灌人口中,仍用鵝毛探吐,痰涎立出。
11.治中風不語,手足不遂,口眼歪斜等。用威靈仙一味,冬三月丙丁、戊已日采,洗凈,焙乾,為末。好酒和,令微濕,入竹筒內,牢塞口,九蒸九曝:如干,添酒重灑之,以白飯和搗為丸,如桐子大。每服2O丸至30丸,溫酒下。或用威靈仙,陰干為末,每日空心溫酒調二錢匕服,可漸加至六錢匕,利過兩行則減之,病除乃停服。
12.治中風身直不能伸屈者,刮取枳樹皮1升,酒3升,漬1宿,服5合至1升,酒盡再造服。
13.治中風,腹痛,用好酒煎羌活,取汁飲之。
14.治中風不省人事,口噤不開,兼治諸厥,急用針刺十指角離甲1韭葉許,出血立蘇。
15.治中風角弓反張,雞屎白9克,酒5杯,用竹筷順攪一千遍,飲之,小兒減半,日服2次。
16.治中風、中氣昏倒者,倉猝之際,急以手大指,拾其人中即醒。如不效,用通關散吹鼻,即提起其頭,有嚏可治。
17.地龍10條,搗汁,加白糖調服。
18.貓肉燉服,可治半身不遂。
19.桑葉6克,水煎服,日2次,適於搖頭不止,言語不利,口流涎水者。
20.治中風昏迷,高熱不語,下肢不溫,用生附子(或鹽附子)研末,醋調如餅,敷足心湧泉穴。
21.治中風不省人事,痰涎上涌,白茅根1束,礬未9克,茅根煎水,沖明礬,頻頻灌服。
22.治如上,用竹瀝3克與生薑汁數滴和勻,用調羹頻灌。
23.治中鳳昏倒,不省人事,生薑嚼碎,不拘多少、向患者面上天庭等處頻擦,又以生薑汁滴(男左女右)眼角內。
24.治腦出血、腦內血腫,水蛭焙乾為末,每次3克,1日3次口服,連用4周為1療程。
四.中風癱瘓
1.凡癱瘓大病十餘年不能行動,手額腳軟者、用金毛狗脊(全身者用黃酒洗去毛凈)咀片,黃酒1500克煮3灶香久,埋土7日退火氣,空心日服3次,數日即能行走。
2.黃瓜藤煎水,熏洗。
3.治中痰癱瘓,左癱右瘓36種風,用紫背浮萍曝於,研末,蜜丸如彈子大,以豆淋酒化服3丸,汗出愈。 、 、
4.治初中風1日內癱瘓,用膽礬研細,每服1字,溫醋湯下,立吐出涎。
5.治諸風癱瘓,手足不遂,用石逍遙草搗為末,丸如捂桐子大,酒服20丸,日2服,百日灌。
6.治風痹,癱瘓,口噤及產後諸風。大豆炒黑,煙未斷,乘熱投酒中,良久,職酒熱飲;或用黑豆炒熟,以酒烹:入,滾數沸,去豆,取酒服2碗,並治中寒等症。
7.治年久癱瘓,槐枝、柳枝、桃枝、椿枝、楮枝、茄枝、東白艾各500克,共煎水3小桶,大盆浸洗,水冷添熱,被覆取汗禁風三七。
五.中風後遺症半身不遂
1.治中風半身不遂,用蠶沙2石,熟蒸,作直袋3隻、各受7斗,熱盛1袋著患處,如冷即取余袋,一依前法,數換,1日不禁。
2.治中風半身不遂,用桃仁1700枚,去雙仁並皮尖,好酒一斗3升,浸經21日,日干,柞令細,作丸;每眼20丸,還將桃仁酒服。
3.治中風半身不遂,芝麻外殼25克,黃灑適量,煎。趁熱服,微微發汗即可。 、
4.治半身不遂,四肢麻木者,烏龜3隻,冰糖5克,切龜頭取血,碗中放人冰糖共隔水燉熟食用。
Ⅷ 半夜開著窗戶睡覺,醒來後嘴歪眼斜,到底是怎麼回事
面癱通常發生在季節變換或溫度變化明顯的時候。近些年,空調、電扇的普及,造成室內外溫差明顯,開車和坐車人多了,對著窗戶吹風或睡覺,都會導致面癱的發生。
有時候一覺醒來,或者突然不經意間的發現自己"不能閉眼、不能皺眉、嘴歪眼斜、直流口水"後,—下子就懵了,以為自己患了"中風",就此背上很大的精神包袱。其實,絕大部分面癱患者都是普通的"周圍性面癱"。
面癱與中風有什麼區別?
感染病毒。很多朋友在生活中如果感染上某種病毒,也是容易出現口眼歪斜的,一般是耳部帶狀皰疹佔大部分原因,患者在發病前會有頭痛,耳後根部也會麻木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