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霍金的父母到底是怎麼教出來這樣的天才的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時算是大日子,當天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去世300周年紀念,他生在英國牛津,有點命中註定是天才的趕腳。這個天才當時手好腳好,還沒露出明星相。父母自己工作也很忙,對他就兩個字:放養。
霍金家族祖上就習慣放養……世世代代是農民,幹活勤快,小家庭傳到19世紀初,有位祖先越過階級差別,當上一位公爵的管家,霍金家開始變成望族。到了霍金爺爺搞起大農場,當上農場主,一度那是相當有錢,結果第一次世界大戰打響,他家又回到解放前。
但霍金奶奶很厲害,她又想賺錢又想讓5個孩子受教育,唯一的出路就是自己辦了所學校,學校辦的很成功:家業很發達,霍金父親弗蘭克還上了牛津大學醫學院,成了熱帶病專家。
奶奶的強大性格,打開了天才家族的成才之路,成了家人最看重的特點,他父親弗蘭克和霍金本人,都信奉堅強至上(怪不得霍金能熬過幾十年重病折磨)。連奶奶提供最好上學條件的招數,也傳承了下來。
父親弗蘭克研究熱帶病,經常在非洲工作,二戰爆發以後英國看中他這個人才,召他進醫學研究所,在那裡碰到了霍金老媽伊莎貝爾。
伊莎貝爾是蘇格蘭人,出身格拉斯哥的醫生家庭,有七兄妹,當時英國中產階級還沒到賺大錢時代,他家省吃儉用送7個孩子一路讀書。伊莎貝爾是個學霸,在那個女孩不太上大學的時代,伊莎貝爾不但進了牛津,還連讀了三個專業 :哲學、政治和經濟學,比霍金父親還要牛。
一個女孩,就算從牛津大學畢業,還是很難找工作。但伊莎貝爾不愛待家裡,先干過稅務稽查員,好不容易找到一家醫學研究所當秘書,這工作跟她的高學歷比起來還是不搭,但打交道的人都很優秀,她在這里碰到了霍金老爸。弗蘭克長得高大,很害羞,好在說起非洲的冒險工作很激動,總算吸引到女方,兩人結婚,住在倫敦郊外。
這對小夫妻組成了鎮上智商最高,最古怪的家庭,家裡養娃大法是這樣:
一是完全放養。霍金在他最有名的《時間簡史》里寫過,他最早的記憶是兩歲半被父母送進托兒所,一直號啕大哭,結果父母中午就把他接回家,一年半內都沒再送托兒所;
二是,在只有貴族才開得起車的年代,他家明明沒啥錢,居然買了輛二手計程車,鄰居們經常看見他們一家人坐在巨大的車廂里呼嘯而去,估計是拓展自由活動的天地;
三是,他家整幢三層樓,沒有裝修、沒啥傢具,更沒有軟飾,從來不收拾。房子里只有一堆堆的書,還在地下室養蜜蜂,其他地方光禿禿;
四是,一家人都不愛說話,在餐桌上也經常是爸爸媽媽、霍金和兩妹妹每個人捧本書邊看邊吃完。
鄰居的眼光算啥!這對天才父母有著跟奶奶一樣的強大內心,對霍金一直是這樣放養,由他自己在房間對著一堆堆書發呆。但他父親還繼承了奶奶的大招,想給他提供最好的上學條件。霍金8歲時,父親做到醫學研究所的寄生蟲部主任,很想把他送到私立學校西敏中學。
但以科學家的收入要進西敏中學這種名校,還是扛不起學費滴。本來指望霍金自己考獎學金,但他關鍵時刻病倒沒去考試,上名校願望泡湯。老爸只好讓霍金進了本地私立學校聖阿爾班斯,結果發現這間男校紀律嚴格,霍金上的是A班,招了很多好學生,他根本不算明星。
進了好學校,霍金父母繼續搞放養大法。
一家人經常出門旅行,父親還經常跑到非洲工作,但他每天寫日記、寫小說,帶回來給霍金看。管娃的都是老媽伊莎貝爾,她很有政治思想,支持自由黨。兩大知識分子形象種在霍金心裡,他讀書非常用功。
霍金這么用功,在中學成績沒進過前二十,但霍金父母從不過問他成績,也不逼他考前幾名。
他長得矮小,手腳很不靈活,干什麼都比同學慢,寫字也全是草書。更要命的是,說話太快動不動甩一大堆,不知道他在說什麼,好在他老爸弗蘭克自己說不清話,也沒批評過他。
重點是,當時還沒露出真容的霍金碰到了好老師,是個年輕的數學碩士、亞美尼亞人Dick Tahta,覺得他是個天才小子,讓他有了強大自信心。
後來他同學邁克回憶,在聖爾班斯中學是霍金的黃金時期,會跑會跳會騎自行車成績一般,但老師都覺得他聰明。班裡好幾個人是明星學生,全跟他是好朋友,這個小圈子一起做作業,下棋由霍金設計規則,復雜得不行。他們還看不起通俗音樂,只聽古典樂、美國的爵士樂,崇拜哲學家羅素,這是個公認的精英圈,霍金被叫作愛因斯坦。
這個精英圈越學越精,在數學老師指導下造了台電腦。當時只有英國國防部和幾個大學有電腦,這幾個學生自己設計,從電話交換機上拆了零件自己焊接。這件事讓霍金第一次成名,上了當地的《赫芝廣告報》。
他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好,17歲就上了父母的母校牛津大學,比同學們歲數都小,學的東西統統太簡單,他沒啥興趣。忙著去給賽艇隊當舵手。 教練回憶說他訓練經常亂來,逼著同學搞危險動作,船都撞壞了。
在天才父母眼裡看來,霍金幹啥都不算怪,他爸媽當時還不覺得兒子長成了天才,最大話題是他的就業。
這還算是事嗎?他連論文都沒花時間就畢了業,還說過威脅導師的名言:隨便你們打幾分,給我A我就留在牛津,給我A-那就去劍橋……結果他拿到了最優成績,還是去了劍橋三一學院。
後來,霍金通過朋友介紹碰到了崇拜的他妻子簡·懷爾德,兩人在一起30年,簡在回憶錄《音樂移動群星》中寫過:「我非常愛他,任何東西都不能阻止我和他結婚,我願意為他做飯、洗衣、購物和收拾家務,放棄我自己的志向。」
這30年裡,霍金讀了博士,成了物理學界殿堂級大神,他寫的《時間簡史》是最暢銷科普小說。小雀斑埃迪·雷迪梅恩在電影《萬物理論》里演他拿了奧斯卡影帝霍金的名氣更是跨界翻倍。
但上帝也給他關上了一扇窗,他得了漸凍人症,從走路摔跤到生活不能自理,全靠簡陪著過日子。好在生的三個娃沒遺傳病,全靠簡一手拉扯長大。
在全世界看來,霍金家是最古怪的家庭,父親只能靠輪椅上的小盒子說話,怎麼管孩子?但這不算是事,去年,霍金3個子女罕見接受BBC一台采訪,談了天才的教育大法。
女兒露西說:我父親的固執,他活下去的毅力,以及他笑看人生的幽默感都種在我心裡。他的進取心極強,這不光是為了生存下去,他寫書和講課,都能感染所有周圍的人。
大兒子羅伯特說:我小時候還看到過父親自己能說話,我一點也聽不懂他也會一直說,他是內心極其強大的人。
小兒子蒂姆西說:我父親愛好廣泛,喜歡賽車,帶我和威廉姆斯大老闆Frank Williams,也是個坐輪椅的名人一起看比賽,我從小甚至不知道他們是殘疾人。他非常忙,但從小陪我下象棋就是他干什麼都喜歡贏,跟我下棋也絕對不讓子。
12歲時,我問了他一個問題讓我終身難忘。我問他,我們生活的宇宙周圍,會不會布滿了很多星星點點的小宇宙。問完了覺得超級愚蠢,但他告訴我一句話,問題蠢不蠢不重要,問才重要。
真正的成長往往是這樣……霍金自己和他的孩子,從父母那裡繼承的不僅僅是長相和財產,更重要是耳濡目染的品性,和頭部里的溝渠。
這是一個世人眼中的天才家族,也是世人眼中的古怪家庭。教育從來沒有固定的方法,在這個世界上,真正的天才孩子也沒有幾個,但如果我們能從這個特立獨行的家庭背後,看到熱情和干勁,看到對世界的獨特認知,看到他們不會讓孩子按照父母想法去生活,這就夠了。
Ⅱ 霍金如何評價萬物理論
霍金本人對於這個以他為模型的傳記片,還是給予了高度的評價。霍金本人說他看這個片子的時候,有時候感覺這個主演真的就是他以前的自己,他認為這個片子真的把他演繹的特別好。
他說是編劇安東尼·麥卡登去找了他,說服了他,後來他還挺滿意,說自己的人生拍成了電影,是一種榮耀。當斯蒂芬在2014年秋天的多倫多看到這部電影的首映時,他的秘書從他的臉頰擦去一行眼淚,彼時的霍金已經72歲了。
霍金本人在影片拍攝期間就多次探班,當他觀看完《萬物理論》後更是深受感動。對於「小雀斑」表演的評價是:「在觀看影片的某些時刻,看著雷德梅尼就像在看我自己。」
(2)小雀斑霍金擴展閱讀
【霍金】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至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1963年,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獲得CH(英國榮譽勛爵)、CBE(大英帝國司令勛章)、FRS(英國皇家學會會員)、FRSA(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會員)等榮譽。
2012年4月6日播出的熱播美劇《生活大爆炸》第五季第21集中,史蒂芬·霍金本色出演參與了客串。2017年為英國BBC錄制紀錄片《探索新地球》。 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11月6日表示,技術有望逆轉工業化對地球造成的一些危害,有助於消除疾病和貧困,但人工智慧需要加以控制。 2017年11月,霍金預言2600年能源消耗增加,地球或將變成「火球」。
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享年76歲。霍金逝世後,引發全球各界悼念。
Ⅲ 漸凍人一般只能活三年,為什麼霍金活了55年
眾所周知,霍金是一位「漸凍人」——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運動神經細胞病,21歲發病,當時,醫生診斷他只能活兩年,可他堅強地活到76歲,超過了預期值53年。
霍金的吞咽肌肉也沒有受到嚴重的影響。《科學美國人》在2012年的一篇文章指出,霍金的吞咽部肌肉沒有受到明顯的影響,所以霍金沒有脫水和營養不良。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麥克羅斯基(Leo McCluskey)教授稱,「發生在霍金身上的事太令人驚訝了,他是個特例。」霍金曾經說過:「每一天對我來說,都可能是最後一天,我會善待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