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孩得濕疹能吃生馬蹄嗎
馬蹄性寒味甘,常食可清熱解毒,得濕疹吃它不要緊的,寒性體質的小孩則不可多食,另外,得濕疹可以多吃山葯,薏苡仁,山芋,紅小豆這幾樣,做成粥喝或者煮成冰糖的糖水喝都行,可以健脾去濕,配合中葯透疹去濕效果最好。
2. 濕疹吃什麼好,食療,健康飲食
飲食也是導致濕疹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飲食調理對濕疹患者來說是重要的防治手段。
1、多喝「清涼飲」:別忘了大量喝水和一些營養湯羹汁飲,一則補充水分,將毒素統統地送進消化系統中去,利於毒素的排出;二則增加營養,恢復體力。可給予胡蘿卜檸檬奶昔,既補充營養又增加熱量,促進康復。具有同樣作用的湯羹還有菊花胡蘿卜湯、山楂烏梅羹、綠豆粥、百合粥、蘿卜粥、青衣飲、葡提汁、櫻桃汁、藍莓汁、山楂汁、草莓汁、西瓜汁、梨汁、獼猴桃汁、蘿卜汁、荸薺汁等。
2、多吃「泄毒瓜」:首先當屬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止癢之功並內含奎寧的苦瓜了,它對治療熱毒,痱子,濕疹等症有奇效。濕疹患者可以每天堅持吃涼拌苦瓜絲(苦瓜切絲,放入味精、食鹽,拌勻即可),也可鮮榨苦瓜汁(苦瓜洗凈去瓤,入打碎機中並放蜂蜜、橄欖油,榨成汁即可)。還可以吃四瓜沙拉(將哈密瓜、西瓜、黃瓜、白蘭瓜去皮切塊,澆入蜂蜜、益生菌酸奶,攪拌均勻即可)。
3、多進「解毒食」:在濕疹發作期間,宜進食清熱解毒的食品:如綠豆、赤小豆、綠豆芽、百合、菊花、黃瓜、番茄、冬瓜、絲瓜、苦瓜、荸薺、馬蹄、茭白、蘆筍、冬筍、鮮藕、紅白蘿卜、苘蒿、小白菜、薺菜、芹菜、生梨、雪梨、獼猴桃、葡萄、提子、櫻桃、草莓等。
3. 皮膚病可以吃馬碲嗎
主要看你是什麼皮膚病,皮膚病有很多種病因引起如細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如病毒感染引起的帶狀皰疹,如過敏性皮膚病蕁麻疹,如慢性皮膚炎症濕疹,如自身免疫性疾病銀屑病等,如果你是過敏性皮膚病,又對馬蹄過敏就不可以吃,除此之外可以吃。
4. 濕疹患者應該要多吃哪些食物
濕疹患者可以吃一些有清熱利濕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米、馬蹄、冬瓜、黑木耳等都有很回好的清熱答利濕作用,並適量進食一些粗糧,如大米、小米、番薯、麥仁等,具健脾胃,強身防病作用,都可以緩解濕疹患者的皮膚瘙癢症狀。應盡量避免吃一些辛辣刺激以及海鮮類的食物,以避免誘發或加重局部皮疹及瘙癢症狀。同時除了飲食方面注意外,還應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熬夜勞累,避免精神壓力過大,並注意保持皮膚清潔乾燥,不要抓撓局部皮膚以免引起皮膚感染。
5. 吃哪些食物可以有效的去濕疹
起濕疹可以吃什麼
1、穀物、豆薯類,一般都可以選用,其中薏苡仁清熱利水,綠豆版、權赤小豆清熱解毒,更為適宜。
2、蔬菜,莧菜清熱利水,慈姑、黃瓜、冬瓜、茭白清熱利濕,絲瓜、鮮藕涼血解毒,應盡量選用。
3、水果,清熱利濕的品種很多,尤其是西瓜是十分理想的選擇,梨子、蘋果、枇杷、橘子、柑子、橙子、柿子等都可選用,但要少吃或不吃荔枝、桂圓、菠蘿等。
4、畜、禽、魚肉類,比較適宜的有泥鰍、鯽魚、甲魚、蛙肉、蛇肉、黃鱔、鯇魚、鰱魚、鴨肉、鴿肉、鵪鶉肉和瘦豬肉。當然,雞、鴨、魚肉中的肥膩部分應盡量剔除,以免助濕生熱。有人認為黃牛肉、羊肉、狗肉性溫,亦不宜多食。
5、調味品 使用也應有所注意,因為濕疹患者的飲食以清淡為宜,所以調味品應盡量少用,尤其是花椒、胡椒、芥末、茴香、桂皮等都以不用為好,烹調中盡量少用料酒、酒糟、酒釀等輔助用料。
6. 有濕疹吃什麼蔬菜水果
引導語:濕疹患者應該吃哪些水果以及蔬菜呢?接下來是我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
濕疹是一種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症性皮膚病,具有對稱性、滲出性、瘙癢性、多形性和復發性等特點。發生在任何年齡段、部位、季節,但常在冬季發或加劇有滲出傾向,慢性病程,易反復發作。
濕疹患者應吃涼性水果:如香瓜、西瓜、梨、香蕉、奇異果、柿子、荸薺、甜瓜、柚子。
濕疹患者應避免吃的水果: 杏仁、栗子、核桃、榴槤、桃、葡萄、荔枝、香蕉、菠蘿、桂圓、芒果、草莓、芒果、龍眼、荔枝等屬熱性水果少吃,以免病情「火上加油」,給病情來個嚴重的惡化。
可吃和長期吃還是有氣區別的,濕疹患者宜長期食用的有:蘋果、梨;宜適當食用的有:西瓜、香蕉、橘子、柑、橙子;禁止食用的有:各種入口的、與時令節氣不吻合的、嫁接或轉基因水果。濕疹患者要十分注意什麼水果適量常吃什麼只能適量。
溫馨提示: 除了吃水果外,其他生活飲食方面的建議:應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與油炸的食品,飲食應清淡,多吃水果蔬菜。生活上注意避免精神緊張、過度勞累,食物中勿食辣椒、魚、蝦、蟹或濃茶、咖啡、酒類,衣被不宜用絲、毛及化纖等製品,平時保持大便通暢,睡眠充足,冬季注意皮膚清潔及潤澤。這些都可減少濕疹的復發。
附加閱讀:濕疹食療方
苡薏紅豆粥:
苡薏仁20克,紅豆、土茯苓,粳米,洗凈共煮,粥熟豆爛拌冰糖。每日1劑,分3次服完。適於水痘已出,發熱、尿赤、神疲納差者。
馬齒莧荸薺糊:
鮮馬齒莧、荸薺粉,冰糖,鮮馬齒莧洗凈搗汁,取汁調荸薺粉,加冰糖,用滾開的水沖熟至糊狀。每日1劑。適於水痘已出或將出,發燒、煩躁、便稀溏。
胡蘿卜芫荽羹 :
胡蘿卜、芫荽、洗凈切碎,加水煮爛,加冰糖服,分3次服完。連服一星期,嬰兒只服湯汁。
金銀花甘蔗茶:
金銀花,甘蔗汁。金銀花水煎,兌入甘蔗汁代茶飲。可頻頻服之。日1劑,7~10天為1療程。
7. 出生45天的嬰兒上火,臉上還長濕疹,怎麼辦拜託了各位 謝謝
嬰兒濕疹是小兒最常見的皮膚病。 好發於1~2個月嬰兒,也有少數5~6個月之後才發病的。通常見於較肥胖的嬰兒,病情時輕時重,反復發作。大約兩歲左右可逐漸痊癒。 濕疹的皮膚損害表現在面部兩頰,初起時為潮紅斑片,伴有米粒大小的丘皰疹或丘疹,繼之破潰、糜爛、滲液、結痂,可累及頭皮,表現為黃色脂性痂皮或白色鱗屑。 可給濕疹患兒服用非那根糖漿或苯海拉明糖漿,也可與復方維生素B糖漿、維生素C等一起服用。局部可搽2.5%地塞米松冷霜、氧化鋅糊劑,冬季可加用10%魚肝軟膏或50%甘油。如果皮膚損害表現為化膿發炎,應使用紅黴素眼膏或其它抗生素軟膏。在使用時要搽得薄一些,每天搽3次為宜。 一些驗方也有效:綠豆、百合各30克,煮湯帶渣服食。綠豆性涼,味甘有清熱解毒利水作用,百合性涼,味甘、微苦,有補虛清熱、寧心安神的作用。可清利濕熱。絲瓜30克,洗凈,加鹽,煮熟帶渣服用。絲瓜性涼,味甘,可清熱解毒。紅皮甘蔗(連皮去節)和鮮馬蹄各30克,煎湯代茶。綠豆30克,粳米50克,先煮綠豆,再加入粳米和糖,合煮成粥服用。取白扁豆30克、粳米50克,放在一起煮粥,放入少許砂糖,隨時服用,白扁豆性微溫,味甘,有健脾化飲食不當是引起濕疹的主要因素之一。有些嬰幼兒本身是過敏體質,當吃了牛奶、魚、蝦、雞蛋等異性蛋白後,便引起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此外,一些嬰幼兒餵奶不規律(時間、數量),加輔食種類偏多,致使胃腸道功能紊亂而誘發濕疹。 建議你除了帶孩子到醫院就診外,還應該檢查飲食、喂養是否得當,周圍的環境對其是否有影響。一般而言,只要找出致病因素並做到有針對性治療,小兒濕疹是能夠治癒的。 濕疹患兒在日常護理中要注意: 1、盡量少用肥皂,不用鹼性大的肥皂。除用適用嬰兒的擦臉油外,不用任何化妝品。 2、不穿化纖、羊毛衣服,以柔軟淺色的棉布為宜,衣服要寬松,不要穿蓋過多。 3、為避免抓破皮膚發生感染,孩子睡覺時可用軟布鬆鬆包裹雙手。 4、頭皮和眉毛等部位結成的痂皮,可塗消過毒的食用油,第二天再輕輕擦洗。 5、在濕疹發作時,不作預防接種,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6、根據醫生要求進行塗葯,不用刺激性止癢葯。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感染。 治療乾燥性嬰兒濕疹一定要講究方法. 希望對你有幫助。
8. 夏季祛濕吃什麼好這些食物趕走濕氣
濕熱 [編輯本段]何謂濕熱一年中,除春夏秋冬四季外,中醫還有「長夏」一說,即夏末初秋、眼下高溫酷暑季節這段時間。
高溫酷熱後,接連陰雨綿綿,人體極易感受外來濕邪的侵襲,出現渾身無力、舌苔濁膩、脾胃不合、食慾下降、心煩焦躁、頭身困重、口渴惡心等,中醫稱此為「夏日傷寒」或濕熱病。
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
所謂熱,則是一種熱象。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並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
溫病的一種,表面發熱、頭痛、尿黃而短、身重而痛、苔黃膩。易引發黃疸、膀胱炎、痢疾等病症。
濕熱是濕邪化熱內蘊會煩熱,口苦,胸痞,黃疸,小便短赤,濕疹,要清熱燥濕,利水,利膽,可多吃細米,白蘿卜,馬蹄,白菜這些清熱利水的食物。 [編輯本段]症狀濕熱的一般表現為:肢體沉重,發熱多在午後明顯,並不因出汗而減輕;舌苔黃膩,脈數。具體表現因濕熱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別: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療皰;在關節筋脈則局部腫痛。但通常所說的濕熱多指濕熱深入臟腑,特別是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滿,惡心厭食,便搐稀,尿短赤,脈濡數;其他如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脹痛,口苫食慾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伯冷交替,脈弦數;膀胱濕熱見尿頻、尿急,澀少而痛:色黃濁;大腸濕熱見腹痛腹瀉,甚至里急後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
濕熱的治療,一般要分濕重還是熱重。濕重的化濕為主,可選用六一散,或三仁湯、平胃散;熱重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連朴飲、茵陳蒿湯,甚至葛根芩連湯。在這一原則下,再根據某些特殊表現選擇相應的葯,如濕疹、疔皰,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參、白蘚皮;關節腫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瀉甚至痢疾加白頭翁、地榆、車前子等;陰囊濕疹、睾丸脹痛、白帶黃臭可加龍膽草、苦參等;血尿可加小薊草、茅根、石葦、扁蓄等等。
此外,因熱往往依附濕而存在,所以,應注意起居環境的改善和飲食調理,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濕內停或濕從外入,這是預防濕熱的關鍵。 [編輯本段]飲食靚湯 趕走「濕氣」
春季氣候多變而且濕氣重。注重湯水的廣東人,這時多會做些「去濕湯」調理身體。這次我們請了食養坊的行政總廚梁順照師傅,按一個人的分量開了四張春天「去濕」的「湯方子」,讓不時不食的飲食精神,於中有所體現
◆板藍根燉豬腱 材料:板藍根8克、豬腱60克、姜1片、蜜棗半粒。
做法:清洗豬腱(即豬前小腿的肉),切成大片。用水沖洗一下板藍根片,然後把所有
材料放入燉盅內,猛火燉3小時,保溫至飲用時再加入食鹽調味。
提點:豬腱肉質嫩滑,經過燉煮以後稍帶肉質纖維,頗有咬頭,蘸點豉油來吃是不少男士的至愛。
評點:湯色深沉,中葯味道也比較濃,怕喝中葯的人可能相當抗拒,但喝了以後喉嚨很舒服。
◆土茯苓燉水蛇
材料:土茯苓10克、水蛇仔50克、紅棗兩粒、姜1片。
做法:水蛇當刂好切段,洗干凈,飛水(用熱水稍微煮一下)待用。然後把土茯苓刮皮、切片。再把紅棗、薑片、水蛇段和土茯苓片全部放入燉盅,猛火燉3小時,飲用時再加入食鹽調味。
提點:買時要區分「水蛇」和「泥蛇」,泥蛇皮色較黑。它們外貌非常相似,但燉湯效果有很大區別,水蛇湯色清澈鮮甜。燉湯水蛇最好選幾兩重的小蛇,更易出味。
評點:湯水較滋補,蛇肉鮮甜,味道比很多燉湯要飽和。
◆雞骨草燉豬橫脷
材料:雞骨草5克、豬橫鶪80克,姜1片、蜜棗半粒。
做法:先把雞骨草、豬橫脷清洗干凈,然後把全部材料一起放進燉盅內,猛火燉夠3小時,待燉好後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提點:雞骨草先用清水浸泡一段時間,沖洗掉雞骨草上的泥沙和雜質。
評點:湯清甘甜,倒沒有一點中葯味,是廣東傳統的清熱去濕湯水,據說可以清肝火、健腸胃。
◆鮮桑葉燉豬腱
材料:鮮桑葉5克、豬腱肉60克、蜜棗半粒、姜1片。
做法:清洗豬腱肉,切成大片。用水沖洗一下鮮桑葉,然後把所有材料放入燉盅內,猛火燉3小時,飲用時再加入食鹽調味。
提點:3-5月鮮桑葉最多,大家不要錯過了。嫩葉可煮吃,燉湯的話,老葉也無妨。
評點: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搭配。桑葉燉過以後,鮮嫩顏色還可以保留下來,吃起來鮮甜可口,留在湯里的清香,是春天樹木抽芽的新鮮味道。
燉清湯的小秘訣
現在有了電子燉盅,早上上班前放料燉湯,自動保溫,下班回家就可以喝了,燉起湯來似乎容易了很多。不過要做出一盅上好的燉湯,還要講究一些小秘訣,梁師傅向我們透露了一些燉湯秘訣:
燉湯雖然材料是全部放進盅里燉,但放置的時候有講究,先放肉墊底,再把葯材、配料放在上面來燉,湯水會更加清澈。盅外的水不要貪多,因為水太多,會在煮開時滲入盅內,
沖淡湯味。
然後要掌握火候。電子燉盅可以不用看火,一勞永逸,猛火煲足3小時。但如果有時間看火,還是前半小時要用猛火,使盅內的水燉開,之後可以收為文火,這樣同樣燉3小時,
湯味更足。
湯料的處理一般很簡單,不過如果有水魚、水蛇一類帶比較濃腥味的肉類,燉之前就一定要飛水,再加入薑片辟味。
竹筍西瓜皮鯉魚湯
·配 料: 鯉魚1條(約750克),鮮竹筍500克,西瓜皮500 克,眉豆60克,生薑、紅棗各適量
·特 色: 祛濕降濁,健脾利水。適用於身重睏倦、小便短小、高血壓。竹筍是一種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素的食品,具有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防治便秘之功效,也有防癌的作用
·操 作: ①竹筍削去硬殼,再削老皮,橫切片,水浸 1天;鯉魚去鰓、內臟、不去鱗,洗凈略煎黃;眉豆、西瓜皮、生薑、紅棗(去核)洗凈。
②把全部材料放入開水鍋內,武火煮沸後,文火堡2小時,加精鹽調味供用
玉須泥鰍湯
·配 料: 〖主料〗:中大泥鰍300克,雞胸脯肉150克,豬小排骨100克,玉米須15克
〖輔料〗:蔥1根,生薑數片
〖調料/腌料〗:鹽少許,麻油數滴
·特 色: 泥鰍味甘性平,可補中益腎,可祛濕消渴;玉米須味甘性平,可平肝清熱,可利尿祛濕。與豬小排骨、雞胸脯合燉,對糖尿病、泌尿系統感染、疔瘡熱毒、高血壓、黃疸肝炎等有一定療效
·操 作: (1) 將泥鰍剪開腹部,洗凈,用沸水氽過後,撈起,瀝干。
(2) 豬小排骨斬塊,裝入砂鍋,上置泥鰍。
(3) 放入姜、蔥,加入適量沸水;玉米須用紗布扎緊,也置入砂鍋內。
(4) 用文火煲至五六成熟時,放入雞胸脯肉絲,繼續煲至熟爛為度。
(5) 食用時除去姜、蔥、玉米須,加入鹽、麻油調味
潤燥黃豆肉排湯
·配 料: 黃豆(大豆)100克,肉排骨250克
·特 色: 此湯有除濕熱、祛濕氣、腸胃燥結、解毒、治療腳氣、濕痹等功效。黃豆含豐富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等,少食長食有益,多食則令人肥胖。
·操 作: 黃豆略先浸15分鍾,肉排骨洗凈後用少許鹽腌搽半小時,然後斬開放入煲中,加入黃豆、水4至5碗,文火煲至2小時,拭豆稔即湯成,食飲隨意,全家適用
白玉豬小肚湯
·配 料: 白茅根60克、玉米須60克、紅棗10個、豬小肚500克
·特 色: 祛濕消腫。
·操 作: 將豬小肚洗凈切塊,用鹽、生粉拌擦,再沖洗干凈。先放入開水鍋煮15分鍾,取出在清水中沖洗。紅棗去核後,與白茅根、玉米須一起洗凈,用清水稍浸泡片刻,再與豬小肚一起放入瓦罐內,加入清水8碗左右。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煲2個小時,可加入適量食鹽和少量生油。
祝你身體健康,
薏仁是能夠去濕熱的,另外,還有一些能去濕熱的食譜,如:
淡菜淮實山斑魚湯
功效:健脾理肝,去濕熱。
適應症:不思飲食,渾身粘糊糊,消化不良等。
材料:淡菜50克(洗凈),淮山葯100克,肇芡實50克,山斑魚約250克(用隔渣袋包好)。
製法:清水適量,煲約3小時,調味食用。
豆芽節瓜沙丁魚湯
功效:清肺熱,除痰火,利尿去濕。
適應症:肺臟燥熱,口淡舌白,喉癢,小便色黃,大便不暢等。
材料:大豆芽菜200克,節瓜1個,沙丁魚(或大眼雞魚)約250克,生薑4片。
製法:清水適量,煲約1小時,調味飲用。
老黃瓜陳腎湯
功效:清熱解濕,預防喉炎。
適應症:身體煩熱,咽喉痛,小便赤熱等。
材料:老黃瓜約750克(去核囊)陳皮25克,粳米25克,鮮鴨腎2個(先出水)。
製法:清水適量,煲約3小時,調味飲用。
節瓜薏米淡菜湯
功效:清暑利濕,健脾開胃。
適應症:精神睏倦,小便不暢等。
材料:節瓜約500克,生薏米75克,淡菜100克(洗凈),陳皮25克。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1小時半,調味飲用。
春季常用瓜菜類湯水材料
冬瓜(養胃生津、去濕瀉熱)
紫菜(和血養心、清煩滌濕)
豆腐(清熱潤燥、生津解毒)
魚翅瓜(清濕養胃、生津止渴)
馬蹄(除胸膈實熱、利尿降壓)
芥菜(清暑解熱、明目、下氣)
海帶(行水化濕、除痰、止帶濁)
粟米(利尿降壓、增強心血管彈力)
生苦瓜(清濕毒、利尿解暑、清心明目)
老黃瓜(清濕解暑、止渴利尿、解毒消炎)
枸杞葉(除骨節疼痛、清血熱、治皮膚痕癢)
絲瓜(清濕痰、通便秘、利小便、除口臭)
溫和去濕、解熱、消滯、滑大便的平安茶
處方:綿茵陳,川忍冬各15克,川加皮15克錢,夏枯草15克,藿香、甘草各10克,谷芽25克。
做法:3碗半水煎至1大碗服用,具有去濕消滯、清熱、平肝等作用。
9. 嬰兒濕熱吃什麼好
濕熱是濕邪化熱內蘊會煩熱,口苦,胸痞,黃疸,小便短赤,濕疹,要清熱燥濕,利水,利膽,可多吃細米,白蘿卜,馬蹄,白菜這些清熱利水的食物。 馬蹄甘蔗水也是很好的清熱利水湯水. 天氣熱再加上喝配方奶粉,孩子消化不良而且內火大。孩子小,你不能給吃消積食敗火的葯,你可以先給孩子多喝水,同時加吃媽咪愛(半包/天...),等孩子大便好了,放屁不臭了就停吃媽咪愛。另外,你先要敗火,多喝水,吃清淡些。給孩子喝完奶後再加喝水,雖然孩子舌苔厚,影響食慾,但是才兩個多月又沒加輔食,所以還是盡量不要給孩子擦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