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蕁麻疹吃什麼中葯好求助急求
最好是找中醫專家看看,辯證施治,要不很難根治
你好名老中醫堂治蕁麻疹經驗豐富。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其特點是皮膚出現紅色或白色疹塊,突然發作,發無定處,時隱時現,瘙癢無度,消退後不留痕跡。中醫辨證治療,效果良好。
風寒型 皮疹呈白色或淡紅色,瘙癢,遇風加劇,得暖則減,伴有惡風惡寒,苔薄白,脈浮數,治宜疏風散寒,調和營衛,方用麻黃桂枝湯加減。
麻黃6克,桂枝、羌活、獨活、荊芥各9克,白芍、白鮮皮各12克,生薑、甘草各3克。每日1劑,水煎服。
風塊型 疹塊色鮮紅、灼熱、劇癢,遇熱加劇、日光照射更為明顯,得冷則隱,伴有微熱惡心、心煩口渴,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治宜辛涼解表,清熱止癢,方用消風散加減。
蟬蛻、牛蒡子、荊芥穗、薄荷、桑白皮、生地各9克,金銀花、連翹、山梔各12克,苦參15克,地膚子20克。每日1劑,水煎服。
熱毒熾盛型 發病突然,皮疹大片遍布全身,呈鮮紅色,有時可呈現紫癜樣皮疹,劇癢,伴有高熱、煩躁不安、大便秘結、小便短赤、口渴喜冷飲,舌紅,苔黃,脈洪數,治宜清熱涼血解毒,方用地黃湯加減。
生地15克,丹皮12克,赤芍、知母、黃連、黃芩、玄參各9克,石膏、鮮蘆根、鮮茅根各30克,甘草6克。每日1劑,水煎服。
(請採納)
㈡ 求一老中醫,丘疹性蕁麻疹犯了。
本人得過蕁麻疹兩年,談談感受,希望對你有用。
第一,先到正規皮膚醫院看看版,抽血權查查有沒有過敏源。蕁麻疹就是皮膚過敏,看看是什麼過敏。對症下葯。
第二,蕁麻疹因為是過敏性疾病,其實中葯會不會是過敏源也很難說,所以亂吃中葯可能加重病情。目前治療蕁麻疹的有效辦法還是西葯。
第三,西葯治療後可以考慮中葯調理,推薦同仁堂的防風通聖丸中成葯,我本人用過有效。
第四,蕁麻疹皮膚過敏其實多就是自身免疫力低導致的,你更應該從提高抵抗力免疫力入手,加強鍛煉,作息正常,多休息,飲食清淡,保持腸道健康,自然就會好了
㈢ 目前治療蕁麻疹的最好療法
就目前西醫對蕁麻疹並無特效療法,通常是採用以內服抗組胺葯物,皮質激素類葯版物臨時抑制為多,目前治療權蕁麻疹最好療法是中醫內調免疫療法該療法具有以下幾個優勢:
1、運用高科技進行純天然綠色植物提取,特別含有高能生物活性。
2、見效快,療程短:一般3-4天效果明顯。
3、完全治癒率高,根治效果明顯。
4、沒有任何的毒副作用。
㈣ 蕁麻疹這個病真的能治好嗎,有個老中醫告訴我說能幫我調理好過敏體質,這個中醫叫逯祥雲
蕁麻疹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的病,大多是過敏體質造成,通過系統的調理應該是能達到改善體質的目的。
㈤ 慢性蕁麻疹可以通過中醫來醫治斷根嗎重慶哪裡有治得好這個病的中醫
蕁麻疹是皮膚科最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之一,其主要表現突然出現,又可以突然消失的,大面積的紅斑風團,可以大小不等,形狀不規則,所以俗稱"鬼疙瘩"或"風疙瘩"。
很多人在患有蕁麻疹後,總是想找到一種快速消退的方法,那麼,蕁麻疹真的有最快的治療方法嗎?
其實治療蕁麻疹,沒有特別快的方法,當然我們可以及時有效的治療:
首先蕁麻疹如果僅僅是紅斑風團瘙癢的情況,蕁麻疹並不是很多時,我們需要立即去進行抗組胺、抗過敏的治療,一般來說沒有特別的表現的一些蕁麻疹,可以通過口服葯物干預兩到三天可以出現一個治癒的情況。
但是有一些蕁麻疹,如果出現血象比較高或者是皮疹廣泛合並胸悶,心慌或者腹痛腹瀉的這些情況的蕁麻疹,可能恢復的時間會長一點。
比如一般來說平均一周左右,這個可能需要系統的治療,甚至需要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
所以蕁麻疹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治療方法,比較輕可能短期快速的治療好。嚴重或者是有其它原因引起的,可能花時間會長一點。
還有一些蕁麻疹是個慢性蕁麻疹,治療的時間會有幾個月的情況。
在服用葯物治療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注重體質的調理,很多蕁麻疹患者都有這樣的感觸,服用葯物好轉後,一停葯沒多久病症又復發,究其根源還在於過敏體質。體質的改善並非朝夕之事,一方面需要我們加強體育鍛煉均衡飲食,另一方面我們可以補充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幫助我們調理體質。欣敏康益生菌是台灣豐華集團謝佩珊博士研發,含有6大專利抗敏菌株(副乾酪乳桿菌、羅伊氏乳桿菌、嗜酸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唾液乳桿菌、嗜熱鏈球菌)。
臨床醫學經過細胞水平研討證明:輔助性T細胞及其發作的細胞因子對IgE的組成起重要調理效果。依據排泄細胞因子品種的不一樣,將輔助性細胞分成為TH1和TH2兩個亞群。而TH2細胞排泄的細胞因子主要在抗體構成及過敏反響過程中起效果。TH1和TH2之間經過細胞因子而相互調理,在健康情況下,TH1和TH2會相互平衡,且同時接受輔助性T細胞調控,在輔助性T細胞調控能力欠缺時或接觸到某些異性蛋白質或細微分子(如塵蟎、花粉或海鮮食物等)後,TH2過度活化,致使TH2細胞激素排泄量過高,促使IgE升高,使血清中IgE濃度上升,從而引發過敏。降低IgE抗體需補充獲得降低血清IgE抗體的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菌株。可以看出,欣敏康益生菌可以通過調節免疫改善過敏體質以調控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平衡,調節黏膜免疫系統穩態,促進機體正常免疫應答。因此,蕁麻疹患者通過補充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可改善過敏體質、提高免疫力、調節腸道免疫。
得了蕁麻疹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仔細觀察過敏源
蕁麻疹通常是由過敏源導致的,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尋找過敏源,這對預防下次發作有很大作用。過敏源有很多類型,可以是食物葯物或者是各種生活用品。
發現過敏原就應該立即停止接觸並且遠離過敏源,例如,蕁麻疹患者服用葯物好轉後,又食用海鮮導致蕁麻疹復發;還有的患者不能受風、受冷,這時侯盡量遠離空調或者穿空調衫;總之,每個蕁麻疹患者的過敏病因不同,要盡量迴避。
2、不要去抓撓
一般人對於皮膚癢的直覺反應都是趕緊用手去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這個動作不但不能止癢,還可能越抓越癢。
主要是因為當你對局部抓癢時,反而讓局部的溫度提高,使血液釋放出更多的組織胺(過敏原),反而會更惡化。
3、不可熱敷
熱水會打開人體各處毛細血管,加快血液流通速度。血液流通過快,過敏源釋放的就越多。
這樣不僅不會減輕症狀,反而會使瘙癢加重。一般來說,普通的蕁麻疹都會自愈。但是慢性蕁麻疹老是遷延不愈,給很多患者帶來了痛苦。
㈥ 聽說濟南立和中醫院能治蕁麻疹,蕁麻疹得了一年多了,一直沒治好,請問真的可以調理好嗎
蕁麻疹是種比較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俗稱風團、風疹團、風疙瘩、風疹塊。常在皮膚上有大小不等的風疹塊 ( 團 ) 時,手摸之會有點發硬的感覺,有癢、脹感。風團疹的表面可看到毛孔,在皮膚上輕輕劃痕則可出現一條略高出皮面的紅痕跡,這是由於血管內的細胞和液體滲到血管外的緣故。患者的風疹塊突然出現,消失又很快,消失後不留任何痕跡,但又容易復發,一天中可出現數次。蕁麻疹的特點是:多是過敏反應所致,其常見多發的可疑病因首先是食物,其次是感染。
蕁麻疹的護理
1、先找出導致這種皮膚問題產生的過敏原。
2、避開病源環境。可以試著回想是在什麼環境或者吃過什麼食物後發病,以後便盡量減少再次接觸的機會。
3、皮膚要保持清潔,乾燥,預防繼發感染。
4、指甲要剪短,應盡量不要用手去抓癢。
5、皮膚癢時可以塗一些止癢葯物,例如白色洗劑或爐吠洗劑等。
6、飲食方面要注意避免吃與引起蕁麻疹有關的食物,如魚肝油、蝦、雞蛋。牛奶等動物蛋白,俗稱「發物」。多吃青萊及碳水化合物類食品。盡量少吃刺激性食物。
7、蕁麻疹可以補充台敏樂抗過敏益生菌,能夠對抗IgE抗體,調整過敏體質,沒有副作用非常適合服用,還能調節免疫平衡,改善胃腸道。
㈦ 誰知道徹底治療蕁麻疹的中葯配方
中葯可用:荊芥穗,防風,金銀花,僵蠶,紫背浮萍,生甘草各六克,牛蒡子,丹皮,干生地,黃苓各九克,薄荷,蟬衣各五克,水煎,每日一劑涼服。忌辛辣刺激物,發物,忌口最重要
㈧ 寒性蕁麻疹的救星——「仲景群方之魁」桂枝湯!——羅大倫
經常有朋友問我,患了蕁麻疹怎麼辦?這個蕁麻疹,又叫「風團」,有時候被風一吹,就會感覺渾身發癢,用手一撓,立刻皮膚上會出現很多紅色的疙瘩,越撓越大,有的在瞬間會變得極大,甚至連成片,整個皮膚都發紅凸起,很是駭人。然後,有的人若干時間後會自動退去,有的會反復出現,整天發癢,嚴重地影響工作和生活。
有的時候,這東西也不是風吹引起的,有的人吃了魚蝦,或者什麼特殊的東西,也會出現蕁麻疹。總之,這是一個比較普遍,也很煩人的疾病。
患了蕁麻疹會有危險嗎?
有的朋友會說,這個病就是癢,挺著不就可以了嗎?這個會有什麼大的危險嗎?
其實還真有的,蕁麻疹如果起在肢體上,一般沒有大的問題,可是有個別情況,有那種巨大型的,起在咽喉部位,起在喉頭,壞了,因為這里皮膚薄弱,是呼吸的必經之路,不斷的刺激會導致水腫,會讓局部瞬間突然腫大,嚴重堵塞呼吸通道,這種情況會出現危急的後果,如果治療不及時,導致窒息,人會在很短的時間里出現生命危險,有時候急救來不及,周圍有醫務工作者的,甚至需要做喉頭切開插管處理,讓患者可以呼吸,這樣保證生命的安全。雖然這種情況非常罕見,但是也需要大家了解。
蕁麻疹該怎樣調理呢?
西醫會用抗過敏的葯物治療,中醫則會將其分型,然後對症處理。
首先要分的是寒熱, 有的蕁麻疹是一見到熱的就嚴重,越熱越厲害,這可能多是熱證,中醫會用涼血解毒等方法調理。
還有一種,是遇到冷的就嚴重,比如冷水洗會嚴重,風稍微涼一點,一吹就嚴重,這多是寒證,我所見到的,寒證的多,熱證的少,基本上這幾年見到的絕大多數都是寒證,所以給大家聊聊寒證的蕁麻疹。
這種蕁麻疹的患者,往往正氣不足,容易氣虛,這是基本體質。如果從症狀來看,往往是脈弱,舌質淡嫩,舌苔薄白。很容易累,稍微動作就氣喘,面色往往是白的,不夠紅潤,稍一運動就容易出汗,平時怕風怕冷,容易感冒,精力往往不夠充沛,容易疲倦。
此時,如果遇到冷風,或者冷水,或者正在出汗的時候被冷風吹到,則容易出現蕁麻疹,一撓,一身疙瘩,紅紅的一片,瘙癢不止。
那麼該怎麼調理呢?
我的經驗是用 桂枝湯 。
要說起這個桂枝湯,來歷可了不起,它是醫聖張仲景寫的《傷寒雜病論》裡面的第一個方子,被古代稱為 「仲景群方之魁」 ,這個方子的妙處,可能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我們只就著蕁麻疹來談談它的用處。
這方子現在的份量大致是:
桂枝九克、白芍九克、炙甘草六克、生薑三片、大棗六枚(掰開)。
其實其中的葯物只有三味,分別是桂枝、白芍、炙甘草,剩下的生薑和大棗是自己去市場買就可以了。
這個方子在《傷寒論》裡面的份量是很大的,但是今天我們沒有必要用那麼大,所以我給出的是《方劑學》教材裡面的大致份量,生薑和大棗是我的經驗用量。
那麼,這個方子的主要作用是什麼呢?
它的功用是: 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這個方子歷代主要應用,是治療外感風寒表虛證,也就是明顯的正氣不足的人,患了風寒感冒的時候,這個方子是最恰當的。這種表虛證的症狀是: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此時古書記載還會出現一個症狀,叫「鼻鳴干嘔」,這「干嘔」好理解,可是這個「鼻鳴」是什麼情況呢?原來,在我們患外感的時候,鼻腔裡面會堵塞,有時又有濃鼻涕凝結在裡面,此時呼吸,有時會氣流堵塞,然後用力,又突然通開,此時會出現鼻鳴的情況。
那麼,為什麼此方會被張仲景選用放在《傷寒論》這部巨著的第一個方子的位置呢?這方子是怎麼構成的呢?
原來,當風寒傷人肌表的時候,原應惡寒發熱而無汗,這是正氣尚足,對寒邪侵襲的正常反應,此時防線還算堅固,所以沒有汗。
可是有的人,正氣虛弱,外寒來襲後,正邪斗爭,結果自己的防線出問題了,總是出汗,這個出汗是「桂枝湯證」裡面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此時這種表虛之人,容易汗自出而發熱,惡風不解,且有鼻鳴、干嘔,這是腠理不固,衛氣鬆弛,營陰無法內守,於是泄出腠理,成為汗液出來了。中醫管這種情況,叫表虛證。究其病機,是風寒外感,衛強營弱,即《傷寒論》第五十三條所說:「以衛氣不共營氣諧和故爾。」
那麼,蕁麻疹的寒證,也是有著同樣的機理的。往往是營衛不和,所謂「營」,中醫叫營氣,指的是循行於脈中的物質基礎,主要是一些營養物質,《素問·痹論》雲:「營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
而所謂的「衛」,顧名思義,指的是保衛身體的「衛氣」,是一種防護的功能的描述,《靈樞·本藏》雲:「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合者也」,所以一般人多認為衛氣主要分布於體表。但是,《素問·痹論》則雲:「衛者,水谷之悍氣也,其氣疾滑利,不能入於脈也,故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熏於肓膜,散於胸膛」,可見衛氣也循行於身體內部,在各個臟腑之間,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其實,衛氣和營氣是不可分開的,營是營養物質,而衛氣就是運送它的力量,衛氣將營氣運送往全身,在體表的,就是去防衛外邪入侵了,在體內的,就是為身體臟腑輸送營養了,而仲景所描述的「以衛氣不共營氣諧和故爾」的意思,是衛氣出了問題,推動輸送營氣的功能有問題了。
那麼,為什麼此時叫做「衛強營弱」呢?其實,「衛強營弱」的實質是營衛皆弱,看不到這一點,就沒法真正懂得桂枝湯的道理,而「衛強營弱」只是相對的,「衛強」是外邪來襲,正氣不足的人,衛氣是不足的,是紊亂的,此時不足的衛氣忙於在體表組織抵抗,被外邪所遏制,壅滯於局部,顯得「衛強」,可是力量還是不夠,所以無法正常運送營氣,營氣無法正常通行,成為沒有押送官的糧草,所以會四散,所以會散出體外「汗出」,這種狀況,在局部就顯得「營弱」。
在這種情況下,該怎麼辦呢?張仲景的辦法是,補足正氣,所以他用桂枝湯, 桂枝湯的核心,是補足脾胃之氣,增加脾胃之氣向身體運送營衛之氣的力量的。
很多人問,我們的營衛之氣是從哪裡來的呢?為什麼你總是說,孩子總是感冒,是因為脾胃虛弱呢? 其實,我們身體的正氣,都與脾胃有關,尤其是保護身體的營衛之氣, 《靈樞·營衛生會篇》說:「谷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所以我們營衛之氣的來源,都是中焦脾胃。
我們再來看看桂枝湯,桂枝湯的組成是桂枝、芍葯、炙甘草,和生薑大棗。可是同樣的葯物組成,只是芍葯增加一倍的葯量,在加上飴糖,張仲景就管它叫小建中湯了,這個建中湯就是補脾胃建中焦的經典方子,而桂枝湯服用後要喝熱粥,這個熱粥和飴糖的區別,其實只是濃縮與否的問題,起作用是方向一致的。可見,桂枝湯的一個我們不大熟悉的作用,是補脾胃,建中焦。而與小建中湯的不同,是桂枝湯的芍葯量少一點,也就是收斂之性少些,所以我一直認為桂枝湯是補足中焦,同時增強向身體運送營衛之氣的功能的,也就是說它有增加輸送管道的功能的作用。
《神農本草經》裡面談桂枝:「辛溫無毒。主治上氣、咳逆、結氣、喉、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我們可以看到裡面有「補中益氣」的作用,除了補中,它的作用還有通行氣分的功能;而芍葯則是:「苦平無毒。主治邪氣腹痛,除血,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其中也有「益氣」的作用,我們可以理解為補益陰氣,而除此之外,它更善於通行血分的通道。所以桂枝與芍葯都有補正的作用,同時可以通行營衛之通道的功能。
當風寒在表,當用辛溫發散以解表,但本方證屬表虛,腠理不固,且衛強營弱,所以既用桂枝為君葯,補足正氣之外,通行經絡,解肌發表,散外感風寒,又用芍葯為臣,益陰斂營。桂、芍相合,除了補足正氣,一治衛強,通行衛氣的運行,一治營弱,通行營氣的運行,合則調和營衛,是相須為用。生薑辛溫,助桂枝解肌,溫衛氣之通道。大棗甘平,熬葯的時候要掰開,不用去核,熬好後益氣補中,養營氣之基礎。更重要的是姜、棗相合,可以升發脾胃之氣,是謂補中,這是營衛之氣的來源。炙甘草則是典型的守中之葯,坐鎮中焦。所以本方雖只有五味葯,但配伍嚴謹,散中有補,正如柯琴在《傷寒論附翼》中贊桂枝湯「為仲景群方之魁。」
其實,仲景將此方放在《傷寒論》的第一方的位置,我猜測他是想突出補足正氣的重要性,這是治療一切外感病的基礎,所以這樣安排,不知這樣想,是否理解了醫聖之心。
應該如何煎服桂枝湯呢?
而這個方子的服用方法,也是非常講究的。 水煎好以後,首先是,「適寒溫」服,「服已須臾,啜熱稀粥」,就是喝完了葯,要加喝一碗熱粥下去, 這是要借水谷之精氣,充養中焦,不但易為釀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復感,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服這碗粥,確實療效要差很多,有時候根本就出不來汗,這是我的親身體會。所以我在之前的博客里寫過,甚至我們泡腳發汗,都要讓肚子里有食物,不要空腹,因為營衛之氣是從脾胃而來。
然後,要「溫覆令一時許,」就是 披上衣服,讓身體溫暖, 這也是避風助汗之意,此時注意千萬不要外出,讓冷風吹到,如果那樣,則前功盡棄了。
然後,等到「遍身漐漐(zhí),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氣已和,津液得通,營衛和諧,腠理復固,所以說「益佳」。但是 流汗千萬不可如水流漓,如果是大汗淋漓,則「病必不除」。
此時,大家會奇怪,這個桂枝湯證不是在出汗嗎?為什麼還用汗法來發汗呢?可是為什麼又不能大汗淋漓呢?
我在之前的博文裡面講過來,此時,並不是為了發汗而發汗,此時微微汗出,只是經絡通暢、氣血運行順利的一個標志而已,很多人認為外邪會隨著汗排出體外,在這里不是的,如果是邪氣隨著汗出去,那麼該是汗越多越好了,可是張仲景說不可大汗淋漓,顯然不是這個道理,而是:桂枝湯是增加脾胃之氣,通暢營衛運行的通道的,一旦營衛之氣充足通暢,則會微微汗出,這是一個標志而已,中醫以此來判斷,是否方葯到達有效劑量。
然後, 如果服用一次後,汗出,病好了,停後服,後面的葯物就可以不喝了;如果不效,就接著再服,「乃服至二、三劑」。 所以總是有人問我,張仲景書中的原方,葯量怎麼那麼大啊,現在我們的劑量是不是用小了啊?其實當時的葯量是比較大的,但是,很多時候,張仲景並沒有讓您都喝了,比如這個桂枝湯,量也比較大,但是您稍微喝了一小杯,如果已經微微汗出了,這就是到達標准量了,如果身體痊癒,後面的就可以不喝了。所以我說中醫是以人體的反應為標准劑量的,這是更科學的方法,因為每個人體質不同,耐受不同,如果都是一個死的標准「一片,二片」的,往往不能適應每個人。
需要注意的是,此葯必須注意口渴與不渴,或喜冷性飲食與否。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現象,可以馬上把葯停止,或配合石膏一類的寒性葯品,以免誤犯陽盛之戒。如病情沒有變化,可以繼續服用,雖二三劑也可。同時,方子後面提出了禁忌,要忌食生冷、油膩、酒肉、五辛、臭惡等不易消化或帶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療效。
桂枝湯這個方子,對寒性蕁麻疹,效果極好。 前幾天我的一位中學同學,突然打電話給我,說他妻子患了這個病,很難受,於是我告訴他,服用桂枝湯,結果三副痊癒,昨天發微信告訴我了。這樣的情況,我遇到很多,不給大家多講例子了,因為在生活中隨處可以遇到這種證型的蕁麻疹,總之基本全是桂枝湯解決的問題,究其原因,是現在正氣不足的人很多,被風邪傷到,風寒郁於體表,導致營衛不和,所以用桂枝湯會效果很好。
對於體虛之人的感冒,只要有感冒後容易出汗的(這是最重要的診斷標准),我都會用桂枝湯,初起的基本就是單純的只用桂枝湯,如果時間長了有其他問題,葯物會有所增減,但是都是桂枝湯打底。對於這種證型的感冒,桂枝湯往往都是一劑見效,甚至有的是一劑痊癒,可以說,這是一個治療體虛感冒非常有效的方子。
㈨ 深圳哪個醫院的中醫看蕁麻疹比較好的
蕁麻疹患者尤其要注意飲食,想一些特別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千萬不要去吃,例如海鮮、花生、蝦蟹、含有人工性色素的食物,外出的時候不要去植物多的地方,避免昆蟲叮咬和預防花粉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