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濕疹
濕疹(Eczema)
定義
濕疹(Eczema)是由多種內、外因素所引起的一種常見的表皮炎症,臨床上具有明顯的滲出傾向和多種形態的皮疹,在劇烈的瘙癢,易向慢性轉化,反復發作。
病因
病因比較復雜,往往是多種內、外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遲發型變態反應,發病與機體的過敏素質,神經精神因素,變態反應過敏等有關。
臨床表現
1.急性濕疹。 可發生於身體的任何部位,常見於頭、面、耳後、乳房、四肢遠端及陰部等處,常對稱分布。先出現彌漫性潮紅或密集的粟粒、大豆疹、豆疹瘡、很快變成小水
泡,泡破後形成糜爛面。自覺症狀為劇烈瘙癢,有灼痛,常因搔抓或熱水洗燙,造成糜爛面進一步向周圍擴散,使皮損境界不清。若處理得當,炎症減輕,出現脫屑,皮疹可在2-3周內消退,如處理不當,病程延長,易發展成為亞急性和慢性濕疹。
2.亞急性濕疹。 介於急性和慢性濕疹之間的過渡狀態,當急性濕疹的紅滲出減輕後,皮疹表現為小豆疹,丘疹皰,癢感比較明顯,處理得當,數周內可痊癒,否則易發展成慢性濕疹或再次急性發作。
3.慢性濕疹。 多由急性和亞急性濕疹轉化而來。皮疹表現為暗紅色,有浸潤色素沉著,表面粗糙有脫屑、結痂,出現苔蘚化和皸裂,瘙癢更加劇烈,病理可遷延數月或數年。
診斷:
1.多形性皮疹,對稱性分布,皮疹邊緣不清,易滲出。
2.有劇烈瘙癢,反復發作,呈慢性經過。
防治:
1.一般防治
發生濕疹後,注意皮膚清潔衛生,避免再刺激,切勿搔抓,熱水燙, 肥皂洗及塗刺激
性強的外用葯。
2.全身治療
可使用抗組胺和鎮靜劑。
3.局部治療
急性期且無滲出:爐甘石洗劑或皮質激素乳劑外搽,3/日。
滲出明顯,有糜爛:3%硼酸溶液,3-5%明礬溶液濕敷。
慢性期:首選軟膏,如地塞米松軟膏。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表皮炎症,病因比較復雜,一般認為與變態反應有較密切的關系。濕疹的主要特點是劇烈的瘙癢,以小丘疹為主的多種形態的皮損,有滲出傾向,反復發作,容易慢性化。濕疹的病人可有多種過敏因素,如對魚、蝦、牛羊肉等過敏,吸入花粉、塵蟎、羊毛和羽毛等也會發生過敏。患有慢性膽囊炎、扁桃體炎、齒齦炎、腸寄生蟲病等,寒冷、濕熱以及搔抓刺激等均可成為發病因素。
濕疹損害呈多形性。根據臨床症狀按發病緩急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期。
濕疹主要採用葯物治療。
【處方】
1.盡量避免外界刺激物和局部刺激,不抓,不用力揩擦,不用熱水肥皂燙洗。
2.不飲酒,不喝濃茶、咖啡。不吃酸、辣菜餚或其他刺激性食物。
3.濕疹發作期,忌食黃魚、海蝦、海鮮等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4.嬰兒濕疹的患兒應注意避免與種痘者和單純皰疹患者接觸,以免發生水痘樣疹並發症。
濕疹是怎樣發生的?
濕疹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皮膚病,發病率約占皮膚病的1/4。臨床特徵是皮損多形性,劇烈瘙癢、反復發作,有滲出傾向,由於致敏因素較多,往往不易查清,有些對食物中的魚、蝦、牛肉過敏,有些因吸入物中的花粉、塵蟎、羊毛、羽毛過敏。有些因慢性感染病灶。某些物理因素,如寒冷、濕熱也起一定的作用。有些與內分泌及代謝障礙有關,神經精神因素對濕疹的發病亦有密切關系,遺傳因素也起著一定的作用。
一般病理改變
a 急性皮炎:角質層有角化不全及凝聚的血漿,偶可見中性粒細胞。表皮內水皰及大皰,水皰周圍可見細胞間水腫(海綿形成)和細胞內水腫,伴有單一核細胞為主的浸潤及細胞外滲。
b 亞急性皮炎:角質層有不同程度的角化不全及結痂,海綿形成、細胞內水腫,常有海綿型水皰,中等程度的棘層肥厚,炎症浸潤與急性皮炎相似。
c 慢性皮炎:角化過度和限局性角化不全,中等程度至明顯棘層肥厚,表皮突延長,輕度海綿水腫,但無水皰。常可見核固縮偏於一側,胞漿空泡化的棘細胞可能系糖元聚集所致。炎症浸潤一般分布於真皮上部的血管周圍,無細胞外滲。
幾種特殊類型的皮炎都有上述的一般病理改變,但還有各自特點:
a 異位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以慢性皮炎為主的病理改變,真皮淺層血管周圍淋巴細胞浸潤,肥大細胞增多。詳見5.1.4。
b 錢幣狀濕疹(Nummular eczema ):組織象以亞急性皮炎為主,廣泛的角化不全,不同的部位有散在的表皮內水皰。詳見5.1.5。
c 汗皰性濕疹(Dyshidrotic eczema ):在角質層較厚的表皮內可見到海綿水腫型水皰。詳見5.1.6。
臨床特點
a 病因復雜,外因與內因都有,是一種遲發型變態反應,
b 皮疹多形性,邊界多不清,自覺瘙癢,
c 皮損可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
d 急性:皮膚發紅、腫脹,有水皰、糜爛、滲液、結痂,
e 亞急性:炎症較輕,滲液較少,脫屑增多,
f 慢性:皮損有脫屑、肥厚,
g 自覺劇烈瘙癢,
h 病程纏綿,反復發作,
i 特殊類型的濕疹有:異位性皮炎、錢幣狀濕疹、汗皰性濕疹、皮脂缺乏性濕疹,自身敏感性濕疹、Sulzberger-Garbe綜合征、嬰兒濕疹、傳染性濕疹樣皮炎。
臨床鑒別診斷
接觸性皮炎
神經性皮炎
說明: 皮炎和濕疹(Eczema-Dermatitis)常作為同義詞用來指一種皮膚炎症,代表皮膚對於化學制劑、蛋白、細菌與真菌等種種物質的變應性反應。濕疹一詞沒有特殊的含義,而皮炎則有限定的意義。若用皮炎代替濕疹作為診斷術語,則指的是真皮、表皮聯合反應,它可以是急性、亞急性和慢性。這三者可以聯合存在。
濕疹:
濕疹是由多種復雜的內、外因素引起的一種具有多型性皮損和易有滲出傾向的皮膚炎症性反應。本病病因復雜,多難以確定,自覺症狀瘙癢劇烈,病情易反復,可多年不愈。
[診斷要點]
一、急性濕疹為多數粟粒大紅色丘疹、丘皰疹或水皰,尚有明顯點狀或小片狀糜爛,滲液、結痂。損害境界不清,和病感染時,可出現膿包兒膿性滲出及痂屑等。
二、亞急性濕疹:常因急性期損害處理不當遷沿而來,皮損以紅色丘疹、斑丘疹、鱗屑或結痂為主,間有少數丘皰疹等。或水皰及糜爛滲液。
三、慢性濕疹:多由急性、亞急性濕疹反復不愈轉化而來,皮損為暗紅或棕紅色斑或斑丘疹,常融合增厚呈苔蘚樣變,表面由脫屑、抓痕和血痂,周圍散在少數丘疹、丘皰疹等。皮損在一定誘發因下可急性發作。
一般治療:
1.應盡可能地尋找患者發病或誘發加重的原因,詳細了解病史,工作環境等,作過敏原檢查 2.盡可能避免外界不良刺激,避免食用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海鮮,辣椒,酒,煙等 3.保持皮膚清潔,防治皮膚感染,避免過勞,保持樂觀穩定情緒。
局部治療: 1.急性濕疹無滲出是,爐甘石洗劑,瘙癢明顯時酌加皮質類固醇激素霜外用。有滲出時,硼酸溶液或生理鹽水冷敷,也可用氧化鋅油外塗。
2.亞急性濕疹可選用糊劑,如氧化鋅糊膏等
3.慢性濕疹可選用皮質類固醇激素霜劑,軟膏,或硬膏,氧化鋅軟膏,及焦油類軟膏。
完整版請看這里:http://www.zgxl.net/sljk/pfk/shizhen.htm
❷ 什麼叫滲透性濕疹這是什麼病
如果是濕疹,可用激素類葯膏封包。
❸ 急!濕疹滲透性皮炎引發感染是怎麼回事
《濕疹》因患處有滲出潮濕傾向而命名,是風濕熱侵入肌膚而成。皮膚先出紅色丘疹,後滲出液,乾燥後形成痂皮,劇烈刺癢,搔後易發生感染。取新鮮生土豆搗成糊敷患處,用紗布固定。土豆糊幹了換濕的再敷,三天見效,兩周痊癒。對滲液、潰爛、結痂的也有效。
❹ 滲出性濕疹,應該怎麼辦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很多寶寶因為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能力較為低下,都會在生活當中出現,身體會有濕疹的問題,首先我們能夠了解到這種是一種小兒常見的皮膚疾病,通常濕疹也分為很多的種類,很多寶寶都患有滲出性的濕疹。這種濕疹的身體健康也會造成更多的危害,因為一旦寶寶患有滲出性濕疹。就會導致寶寶的皮膚出現很多的紅斑,嚴重的還會出現皮膚破損的情況,如果不及時的醫治,就有可能會讓寶寶的皮膚出現化膿。父母需要通過醫生的建議給寶寶用一些濕疹膏,也要在日常的飲食當中注意飲食上的清淡,時常的幫助寶寶清理皮膚,這樣都能夠有效的緩解,下面讓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
通過上面所介紹的,我們能夠了解到滲出性濕疹,對於寶寶的身體健康會有直接的影響。在寶寶進行治療時期,父母一定要注意寶寶身體的清潔方面,盡量在生活當中多給寶寶穿一些寬松舒適的衣服。
❺ 滲透性的濕疹是什麼樣的
你好,滲透性濕疹是濕疹的一種,以皮疹損害處具有滲出潮濕傾向而故名。該病病程遷延難愈、易復發。而且臨床症狀變化多端,根據發病過程中的皮損表現不同,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類型。建議你及時治療,避免反復發作才好。
❻ 滲出型濕疹
編輯匯編症狀的臨床表現和初步診斷? 如何緩解和預防? 初起於兩頰,發生紅斑、丘疹、丘皰疹,紅色皮疹間有水瘡和紅斑,可有皮膚組織腫脹現象,很癢,常因劇癢搔抓而顯露有多量滲液的鮮紅糜爛面。皮疹可向軀干、四肢以及全身蔓延,並容易繼發皮膚感染。嚴重者連成片,眼面除兩眼外,幾乎健康的皮膚均可出現,膚色鮮紅灼熱,有腥氣。如有繼發感染可見膿皰及局部淋巴結腫大、發熱。 (1)乾燥型:濕疹表現為在紅色丘疹,可有皮膚紅腫,丘疹上有糠皮樣脫屑和乾性節痂現象,很癢。 (2)脂溢型:濕疹表現為皮膚潮紅,小斑丘疹上滲出淡黃色脂性液體覆蓋在皮疹上,以後結成較厚的黃色痂皮,不易除去,以頭頂及眉際、鼻旁、耳後多見,但癢感不太明顯。 父母在照顧嬰兒濕疹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盡量尋找過敏原,但往往有困難。 2、避免有剌激性的物質接觸皮膚,不要用鹼性肥皂洗患處,也不要用過燙的水洗患處,不要塗化妝品或任何油脂。 3、室溫不宜過高,否則會使濕疹癢感加重。衣服要穿得寬鬆些,以全棉織品為好。 4、面積不大的濕疹可塗膚輕松軟膏,不宜塗得太厚;有較多濕疹患者,需去皮膚科診治。 5、母乳喂養可以防止由牛奶喂養而引起異性蛋白敏所致的濕疹。
❼ 什麼叫滲透性濕疹這是什麼病
急性濕疹皮疹表現為多形性、對稱分布,傾向滲出;慢性型皮損呈苔蘚樣變;亞急性損害介於上述兩者之間。自覺瘙癢劇烈;容易復發。泰善堂膚妍清清除滲透性濕疹,不復發
❽ 皮膚問題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變態反應性、非傳染性、過敏性表皮炎症。
濕疹的發病原因比較負責。主要由遺傳性濕疹素質;還有精神緊張、過度勞累、失眠、憂郁、情緒劇烈波動,使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神經受到損傷;使用辛辣等食物過敏及物理因素或皮膚表面的細菌感染等多種因素可引起變態性反應所致。
傳統醫學治療本病多有奇效,
1:葯酒療法
處方:豆薯子(又稱地瓜子、土瓜)100克,75%酒精500毫升。
用法:葯炒黃、研碎,放酒精中浸泡48小時候,濕敷患處。日2次,每次20分鍾。本品有毒,不可內服。
療效:用葯1-3周,治癒率達100%
2:非葯物療法
品名:馬鈴薯100克
用法:洗凈,去皮,磨成泥狀,貼敷患處0.5厘米厚,紗布包紮,日換3次。
療效:敷葯7天,治癒率達100%。對滲透性濕疹效果尤佳。
不要吃發物,如魚蝦海鮮類食品,香菜,辣椒等。
用鹽水擦拭皮膚。
千萬不要用皮炎平等激素葯,長期使用會導致皮膚變黑。
千萬不要用手去撓。
最好還是到醫院就治,以免引起感染或其它病症就麻煩了,這里我介紹一下患有皮膚濕疹者,宜吃以下食物。也許有些幫助。
赤小豆
根據歷代醫家的經驗,赤小豆有利水消腫、解毒排膿、清熱去濕、健脾止瀉的功用,皮膚濕疹多因脾虛失運,濕毒為患,藉助赤豆健脾利濕、清熱利水的作用,皮膚濕疹患者食後有利於康復痊癒,故無論急慢性皮膚濕疹之人均宜多食常吃。若將赤小豆研為極細粉末,撒患處或用雞蛋清調和塗患處,亦頗適宜。
薏苡仁
性涼,味甘淡,有健脾、利濕、清熱的作用,皮膚濕疹,濕熱為患,食之頗宜。《本草新編》雲:凡濕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陰陽不傷,濕病易去。……用薏仁一、二兩為君,而佐之健脾去濕之味,未有不速於奏效者也。薏苡仁甘淡利濕而健脾,利濕而不傷正,補脾而兼能利濕,葯食兼用,最為有益。
白扁豆
性平,味甘,亦葯亦食,能補脾胃、化濕熱。皮膚濕疹者食用,有葯療食療之效,有葯補食補之功。《葯品化義》載: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氣清香而不串,性溫和而色微黃,與脾性最合。皮膚濕疹患者,常食白扁豆,脾健運而濕熱去,有利於治癒濕疹頑症。
綠豆
性涼,味甘,有清熱、祛暑、利水、解毒的作用。古代醫家認為它可以主丹毒煩熱,風疹,治痘毒,療癰腫痘爛等皮膚疾患,均借其清熱利水解毒之力,急性皮膚濕疹者食之,有助於祛濕清熱。
冬瓜
性涼,味甘淡,有利水和清熱作用。《本草從新》說它能利濕去風,故對急慢性濕疹者有益。
瓠子
性寒,味甘,能清熱利水濕。有醫葯書中說它治瘡毒,皮膚濕疹也可以說是一種瘡毒之病,食用瓠子清利濕熱則濕疹可愈。《滇南本草》載:治諸瘡膿血流潰:瓠子用蕎麵包好,以火燒焦,去面為末,服之。這與頑固性濕疹伴感染相似。簡單有效的食法以煎湯服用為宜。
絲瓜
性涼,味甘,皮膚濕疹者宜常食之,可以起到清熱、涼血、解毒的效果。《醫學入門》中曾說:治男婦一切惡瘡,小兒痘疹餘毒,並乳癰、疔瘡。這類病症,多因濕熱為患,同皮膚濕疹一樣,食用絲瓜,均能達到去濕熱、解濕毒的目的。
西瓜
性寒,味甘,有清熱、解暑、利小便的作用,皮膚濕疹者宜食,可使濕熱之邪從小便而去。亦宜用西瓜皮煎水代茶飲,同樣可以收到清利濕熱的效果。
山葯
性平,味甘,功在補脾胃、健脾運。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濕,皮膚濕疹患者緣於脾失健運,濕熱內生。常吃山葯健脾胃而水濕漸化。一年四季,均宜食用,炒食煮食或煎湯皆可。
白茯苓
性平,味甘淡,既能健脾胃,又能利水滲濕,故皮膚濕疹者宜食。《用葯法象》中說茯苓淡能利竅,益脾逐水,除濕之聖葯。《葯品化義》中說它:治下部濕熱,淋瀝水腫,便溺黃赤。這些都與下肢皮膚濕疹一樣,同為濕熱為患,故皮膚濕疹者宜常食之。
馬蘭頭
性涼,味辛,有涼血、清熱、利濕、解毒的作用。《四川中葯志》稱除濕熱,利小便。《本草正義》認為馬蘭最解熱毒,能專入血分,止血涼血,尤其特長。所以,濕疹患者,食之最宜。
枸杞子
性涼,味甘苦。《日華子本草》說它能消熱毒,散瘡腫。皮膚濕疹患者如感到皮膚瘙癢或發出紅疹,小便不利,尿色赤黃,口鼻火熱的現象,可能是血熱所致,枸杞頭有清理血熱作用,用枸杞頭煮湯飲服,可見療效。
黃瓜
性涼,味甘,可除熱、利水、解毒。《滇南本草》載:解瘡癬熱毒。《本草求真》說,黃瓜氣味甘寒,服此能清熱利水。故濕熱為患的皮膚濕疹病人,宜常吃黃瓜,生吃、涼拌、燒食皆可。
金針菜
俗稱黃花菜。有清熱利濕的作用,凡急性或亞急性皮膚濕疹以及合並感染者,均宜常食。《日華子本草》雲:金針菜治小便赤澀。《本草綱目》說它消食,利濕熱。實質皆取金針菜涼降之性,濕去熱清,濕疹自愈。近代有學者認為,常吃金針菜,能增強皮膚韌性和彈力,保護表皮與真皮組織細胞,加速皮膚毛細血管血液循環,抵禦內外各種不良因素對皮膚的刺激侵蝕,對皮膚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水芹
性涼,味甘苦,能清熱,又能利水。《貴州民間方葯集》說它解熱利尿,驅風。皮膚濕疹可以通過利水濕、清邪熱,而改善濕疹病人的症狀。
荸薺
性寒,味甘,能清熱、化痰、消積。唐·孟詵說它消風毒。《本草再新》記載:清心降火,補肺涼肝,消食化痰,破積滯,利膿血。前人還有用治黃疸濕熱,小便不利。這些都說明荸薺有消風、清熱、利濕的功效,故皮膚濕疹患者宜食之。
金銀花
性寒,味甘,最善清熱解毒,皮膚濕疹合並感染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載:金銀花清熱,解諸瘡。《生草葯備要》說它去皮膚血熱。《本草備要》亦稱:治疥癬。尤其是急性和亞急性皮膚濕疹患者,用金銀花煎水代茶,頗有裨益。
蛇肉
有祛風、殺蟲之功,歷代醫家多用於治療皮膚病。《本草綱目》早有記載:蟒蛇肉去手足風痛,殺三蟲,去死肌,皮膚風毒癧風,疥癬惡瘡。《葯性論》載:烏蛇肉治熱毒風,……瘸癢疥等。《開寶本草》亦說;烏蛇主諸風瘙癮疹,疥癬。《食物中葯與便方》中介紹:皮膚化膿性疾病(即皮膚濕疹反復發作、膿皰癤癰等):取大的烏梢蛇1~2條,宰殺後煮作菜(一般烹飪法),喝湯食肉,連吃3~4次,用以預防有一定效果。
鯽魚
有健脾利濕的功效,皮膚濕疹者宜食。《醫林纂要》認為:鯽魚性和緩,能行水而不燥,能補脾而不濡,所以可貴耳,《本草經疏》認為鯽魚能主諸瘡久不瘥。並說鯽魚調胃實腸,與病無礙,諸魚中惟此可常食。
烏魚
俗稱黑魚。能補脾、利水,歷代醫家常用以治水腫、濕痹、疥癬等。《醫林纂要》曾介紹:治一切風瘡頑癬疥癩,年久不愈者:烏魚一個。去腸肚,以蒼耳葉填滿,外以蒼耳安鍋底,置魚於上,少少著水,慢火煨熟,去皮骨淡食,勿入鹽、醬,功效甚大。慢性皮膚濕疹亦屬一切風瘡頑癬之類,也可依照此法,是取烏魚利水除濕之功。
泥鰍
性平,味甘,既能補中氣,又可祛濕邪,急慢性皮膚濕疹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中記載:煮食治瘡癬。現代《四川中葯志》亦雲:利小便,治皮膚瘙癢,疥瘡發癢。
此外,皮膚濕疹還宜食用的物品有蘿卜、菊花腦、青菜、黃芽菜、豇豆、蠶豆、節瓜、玉米須、金花菜、馬鈴薯、黑木耳、百合、苤藍、茭白、芋頭、莧菜、蕹菜、菊芋、慈姑、藕、地瓜、綠豆芽、豆腐、胡蘿卜、番茄、蒓菜、番薯、菜瓜、地耳、菱、豆苗、梨、蘋果、橘子、枇杷、柑、橙子、柿子、草莓、鴨肉等。
濕疹病人應當注意什麼?濕疹患者如何進行日常護理?
濕疹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許多麻煩和痛苦,時癢時痛,有時潰爛,有時水腫,常常使人坐卧不安,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並且病程較常,時好時壞,纏綿不愈,使患者情緒不佳,甚至易躁易怒,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1)濕疹本身的原因。由於濕疹的發病原因、病理機制復雜,一般方法難以很快治癒。
(2)醫生的問題。診斷失誤,下葯不對,治療措施不當。
(3)患者本身的問題。有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飲食起居毫無顧忌,辛辣肥厚想吃就吃,問題就出在這里,仍不在乎,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調理」,濕疹更是如此,如果能把日常生活調理好,既可預防濕疹的發生,又有利於濕疹的治療恢復。下面就談談濕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些什麼。
(1)應當對自己的病有所了解。如:發病的誘因、主要表現、發病規律、治療方法、飲食起居的宜忌等,在看病時應向醫生積極咨詢,自己也要留心觀察,做到心中有數。切莫有病亂投醫,投向庸醫,勞體又傷財,結果越治越重,因此要對自己的病有常識性的了解。
(2)情緒要穩定。皮膚是人的「心理器官」,許多病例證明,壓抑、緊張、焦急、恐懼的情緒對濕疹很不利,可誘發和加重病情。
(3)飲食宜忌。一般濕疹患者應以素食為主,易於消化,不礙腸胃,大便應日日通暢,忌食辛辣刺激、腥發動風的海產品和牛奶、雞蛋等食物。常用一些健脾除濕的葯膳,如冬瓜蓮子湯、綠豆赤小豆湯等,對濕疹有較好的預防作用。河產品如蓮子、藕、荷葉、菱角等,對皮膚亦有好處。
(4)生活起居有規律,應保證睡眠時間,按時作息。
(5) 保持皮膚清潔.濕疹本身已破壞了皮膚的屏障功能,若不注意保持清潔,便會感染、發炎、化膿,使許多微生物乘機而入,加重濕疹的症狀,延長治癒時間。
(6)了解一些葯物的毒副作用。不要不明不白地亂用葯,尤其是皮質類固醇激素應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應用,不要認為任何葯都是萬無一失的,當每用一種新葯時,一定要向醫生咨詢清楚再用。
濕疹病人應當注意什麼?濕疹患者如何進行日常護理?
濕疹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許多麻煩和痛苦,時癢時痛,有時潰爛,有時水腫,常常使人坐卧不安,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並且病程較常,時好時壞,纏綿不愈,使患者情緒不佳,甚至易躁易怒,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1)濕疹本身的原因。由於濕疹的發病原因、病理機制復雜,一般方法難以很快治癒。
(2)醫生的問題。診斷失誤,下葯不對,治療措施不當。
(3)患者本身的問題。有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飲食起居毫無顧忌,辛辣肥厚想吃就吃,問題就出在這里,仍不在乎,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調理」,濕疹更是如此,如果能把日常生活調理好,既可預防濕疹的發生,又有利於濕疹的治療恢復。下面就談談濕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些什麼。
(1)應當對自己的病有所了解。如:發病的誘因、主要表現、發病規律、治療方法、飲食起居的宜忌等,在看病時應向醫生積極咨詢,自己也要留心觀察,做到心中有數。切莫有病亂投醫,投向庸醫,勞體又傷財,結果越治越重,因此要對自己的病有常識性的了解。
(2)情緒要穩定。皮膚是人的「心理器官」,許多病例證明,壓抑、緊張、焦急、恐懼的情緒對濕疹很不利,可誘發和加重病情。
(3)飲食宜忌。一般濕疹患者應以素食為主,易於消化,不礙腸胃,大便應日日通暢,忌食辛辣刺激、腥發動風的海產品和牛奶、雞蛋等食物。常用一些健脾除濕的葯膳,如冬瓜蓮子湯、綠豆赤小豆湯等,對濕疹有較好的預防作用。河產品如蓮子、藕、荷葉、菱角等,對皮膚亦有好處。
(4)生活起居有規律,應保證睡眠時間,按時作息。
(5) 保持皮膚清潔.濕疹本身已破壞了皮膚的屏障功能,若不注意保持清潔,便會感染、發炎、化膿,使許多微生物乘機而入,加重濕疹的症狀,延長治癒時間。
(6)了解一些葯物的毒副作用。不要不明不白地亂用葯,尤其是皮質類固醇激素應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應用,不要認為任何葯都是萬無一失的,當每用一種新葯時,一定要向醫生咨詢清楚再用。
濕疹(Eczema)
定義
濕疹(Eczema)是由多種內、外因素所引起的一種常見的表皮炎症,臨床上具有明顯的滲出傾向和多種形態的皮疹,在劇烈的瘙癢,易向慢性轉化,反復發作。
病因
病因比較復雜,往往是多種內、外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遲發型變態反應,發病與機體的過敏素質,神經精神因素,變態反應過敏等有關。
臨床表現
1.急性濕疹。 可發生於身體的任何部位,常見於頭、面、耳後、乳房、四肢遠端及陰部等處,常對稱分布。先出現彌漫性潮紅或密集的粟粒、大豆疹、豆疹瘡、很快變成小水
泡,泡破後形成糜爛面。自覺症狀為劇烈瘙癢,有灼痛,常因搔抓或熱水洗燙,造成糜爛面進一步向周圍擴散,使皮損境界不清。若處理得當,炎症減輕,出現脫屑,皮疹可在2-3周內消退,如處理不當,病程延長,易發展成為亞急性和慢性濕疹。
2.亞急性濕疹。 介於急性和慢性濕疹之間的過渡狀態,當急性濕疹的紅滲出減輕後,皮疹表現為小豆疹,丘疹皰,癢感比較明顯,處理得當,數周內可痊癒,否則易發展成慢性濕疹或再次急性發作。
3.慢性濕疹。 多由急性和亞急性濕疹轉化而來。皮疹表現為暗紅色,有浸潤色素沉著,表面粗糙有脫屑、結痂,出現苔蘚化和皸裂,瘙癢更加劇烈,病理可遷延數月或數年。
診斷:
1.多形性皮疹,對稱性分布,皮疹邊緣不清,易滲出。
2.有劇烈瘙癢,反復發作,呈慢性經過。
防治:
1.一般防治
發生濕疹後,注意皮膚清潔衛生,避免再刺激,切勿搔抓,熱水燙, 肥皂洗及塗刺激
性強的外用葯。
2.全身治療
可使用抗組胺和鎮靜劑。
3.局部治療
急性期且無滲出:爐甘石洗劑或皮質激素乳劑外搽,3/日。
滲出明顯,有糜爛:3%硼酸溶液,3-5%明礬溶液濕敷。
慢性期:首選軟膏,如地塞米松軟膏。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表皮炎症,病因比較復雜,一般認為與變態反應有較密切的關系。濕疹的主要特點是劇烈的瘙癢,以小丘疹為主的多種形態的皮損,有滲出傾向,反復發作,容易慢性化。濕疹的病人可有多種過敏因素,如對魚、蝦、牛羊肉等過敏,吸入花粉、塵蟎、羊毛和羽毛等也會發生過敏。患有慢性膽囊炎、扁桃體炎、齒齦炎、腸寄生蟲病等,寒冷、濕熱以及搔抓刺激等均可成為發病因素。
濕疹損害呈多形性。根據臨床症狀按發病緩急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期。
濕疹主要採用葯物治療。
【處方】
1.盡量避免外界刺激物和局部刺激,不抓,不用力揩擦,不用熱水肥皂燙洗。
2.不飲酒,不喝濃茶、咖啡。不吃酸、辣菜餚或其他刺激性食物。
3.濕疹發作期,忌食黃魚、海蝦、海鮮等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4.嬰兒濕疹的患兒應注意避免與種痘者和單純皰疹患者接觸,以免發生水痘樣疹並發症。
濕疹是怎樣發生的?
濕疹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皮膚病,發病率約占皮膚病的1/4。臨床特徵是皮損多形性,劇烈瘙癢、反復發作,有滲出傾向,由於致敏因素較多,往往不易查清,有些對食物中的魚、蝦、牛肉過敏,有些因吸入物中的花粉、塵蟎、羊毛、羽毛過敏。有些因慢性感染病灶。某些物理因素,如寒冷、濕熱也起一定的作用。有些與內分泌及代謝障礙有關,神經精神因素對濕疹的發病亦有密切關系,遺傳因素也起著一定的作用。
一般病理改變
a 急性皮炎:角質層有角化不全及凝聚的血漿,偶可見中性粒細胞。表皮內水皰及大皰,水皰周圍可見細胞間水腫(海綿形成)和細胞內水腫,伴有單一核細胞為主的浸潤及細胞外滲。
b 亞急性皮炎:角質層有不同程度的角化不全及結痂,海綿形成、細胞內水腫,常有海綿型水皰,中等程度的棘層肥厚,炎症浸潤與急性皮炎相似。
c 慢性皮炎:角化過度和限局性角化不全,中等程度至明顯棘層肥厚,表皮突延長,輕度海綿水腫,但無水皰。常可見核固縮偏於一側,胞漿空泡化的棘細胞可能系糖元聚集所致。炎症浸潤一般分布於真皮上部的血管周圍,無細胞外滲。
幾種特殊類型的皮炎都有上述的一般病理改變,但還有各自特點:
a 異位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以慢性皮炎為主的病理改變,真皮淺層血管周圍淋巴細胞浸潤,肥大細胞增多。詳見5.1.4。
b 錢幣狀濕疹(Nummular eczema ):組織象以亞急性皮炎為主,廣泛的角化不全,不同的部位有散在的表皮內水皰。詳見5.1.5。
c 汗皰性濕疹(Dyshidrotic eczema ):在角質層較厚的表皮內可見到海綿水腫型水皰。詳見5.1.6。
臨床特點
a 病因復雜,外因與內因都有,是一種遲發型變態反應,
b 皮疹多形性,邊界多不清,自覺瘙癢,
c 皮損可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
d 急性:皮膚發紅、腫脹,有水皰、糜爛、滲液、結痂,
e 亞急性:炎症較輕,滲液較少,脫屑增多,
f 慢性:皮損有脫屑、肥厚,
g 自覺劇烈瘙癢,
h 病程纏綿,反復發作,
i 特殊類型的濕疹有:異位性皮炎、錢幣狀濕疹、汗皰性濕疹、皮脂缺乏性濕疹,自身敏感性濕疹、Sulzberger-Garbe綜合征、嬰兒濕疹、傳染性濕疹樣皮炎。
臨床鑒別診斷
接觸性皮炎
神經性皮炎
說明: 皮炎和濕疹(Eczema-Dermatitis)常作為同義詞用來指一種皮膚炎症,代表皮膚對於化學制劑、蛋白、細菌與真菌等種種物質的變應性反應。濕疹一詞沒有特殊的含義,而皮炎則有限定的意義。若用皮炎代替濕疹作為診斷術語,則指的是真皮、表皮聯合反應,它可以是急性、亞急性和慢性。這三者可以聯合存在。
濕疹:
濕疹是由多種復雜的內、外因素引起的一種具有多型性皮損和易有滲出傾向的皮膚炎症性反應。本病病因復雜,多難以確定,自覺症狀瘙癢劇烈,病情易反復,可多年不愈。
[診斷要點]
一、急性濕疹為多數粟粒大紅色丘疹、丘皰疹或水皰,尚有明顯點狀或小片狀糜爛,滲液、結痂。損害境界不清,和病感染時,可出現膿包兒膿性滲出及痂屑等。
二、亞急性濕疹:常因急性期損害處理不當遷沿而來,皮損以紅色丘疹、斑丘疹、鱗屑或結痂為主,間有少數丘皰疹等。或水皰及糜爛滲液。
三、慢性濕疹:多由急性、亞急性濕疹反復不愈轉化而來,皮損為暗紅或棕紅色斑或斑丘疹,常融合增厚呈苔蘚樣變,表面由脫屑、抓痕和血痂,周圍散在少數丘疹、丘皰疹等。皮損在一定誘發因下可急性發作。
一般治療:
1.應盡可能地尋找患者發病或誘發加重的原因,詳細了解病史,工作環境等,作過敏原檢查 2.盡可能避免外界不良刺激,避免食用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海鮮,辣椒,酒,煙等 3.保持皮膚清潔,防治皮膚感染,避免過勞,保持樂觀穩定情緒。
局部治療: 1.急性濕疹無滲出是,爐甘石洗劑,瘙癢明顯時酌加皮質類固醇激素霜外用。有滲出時,硼酸溶液或生理鹽水冷敷,也可用氧化鋅油外塗。
2.亞急性濕疹可選用糊劑,如氧化鋅糊膏等
3.慢性濕疹可選用皮質類固醇激素霜劑,軟膏,或硬膏,氧化鋅軟膏,及焦油類軟膏。
❾ 嬰兒濕疹的類型有哪些
1、瘙癢性:來其特點是持續性瘙自癢,依靠分散注意力也無法解決,安靜下來時,瘙癢會加劇,形成陣發性加劇、持續性瘙癢的狀態。
2、滲出性:濕疹,顧名思義,會有滲出液,否則,不流水不易診斷為濕疹。另外,當濕疹處於慢性期時,皮疹部位可能表現得比較乾燥,但在急性發作的過程中,仍會有滲出液。
3、遷延性:濕疹容易反復發作,與蕁麻疹不同,從一部位遷延到另一部位,而且症狀不易消除。如果濕疹在急性期治療不當,會轉為慢性濕疹,此時若處理不當,又會導致其急性發作。
4、多形性:濕疹表現出的皮疹是多形態的,可分為原發疹與繼發疹。原發疹中有丘疹、水泡等,繼發疹中有糜爛、滲出等,病人通常同時發生原發疹與繼發疹。
❿ 皮膚很癢,抓撓後有黃色漿液滲出,是得了什麼皮膚病
皮膚很癢,抓撓後有黃色漿液滲出或者是出血,這很有可能是滲出性濕疹,嚴重的會向軀干、四肢以及全身蔓延,而且容易繼發皮膚感染,建議用順峰寶寶來緩解,最好去醫院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