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臉上的色斑怎麼去除中葯調理黃褐斑
造成女人長黃褐斑的原因
1. 懷孕、口服避孕葯、女性生殖器官疾病和月經不調、痛經、子宮附件炎、不孕症患者,容易出現黃褐斑。
2.
卵巢功能不全。中醫認為,子宮肌瘤、卵巢囊腫會引起女性容顏早衰、黃褐斑、雀斑及乳腺增生。另外,卵巢是分泌性激素的器官,當卵巢功能遭到破壞,雌激素分泌增加時,可引起黑色素在皮膚中沉積,導致黃褐斑等色斑形成。
3. 腎臟激素分泌失調。腎臟主管人體多種重要的激素,當腎臟功能受損,腎上腺皮質產生的主要激素如皮質固醇是黃褐斑使其產生的病變症狀之一。
4.生活無規律、精神壓力大或精神上受到突然打擊。
(1)臉上有黃褐斑中葯調理擴展閱讀:
黃褐斑的護理
1.
睡眠與飲食對黃褐斑的皮膚很重要,特別是睡眠,哪怕閉目養神10分鍾也好,只有在不缺氧、不缺水的情況下,皮膚才會光彩照人。同時要多喝水、多喝湯,多吃水果,當然雞蛋和瘦肉中的優質蛋白質對皮膚的光滑細膩也有幫助。
2. 防曬,因為皺紋和黃褐斑大部分都因為光老化引起。所以從青少年開始就應該防曬,帽子、遮陽傘、防曬護膚品都是防曬的好幫手。
有效淡化黃褐斑的方法:
檸檬汁泡水
取新鮮檸檬的汁液,與適量清水兌勻。每天堅持飲用(可替代日常飲水),可有效抑制黃褐斑的生長,淡化斑點。檸檬中富含的維生素C可有效淡化色素,預防色素程度,達到美白嫩膚的作用
白醋洗臉
潔面時,在洗臉盆中加入3-5滴白醋,可達到軟化皮膚角質、淡斑、加強新陳代謝的作用。但是角質層較薄和敏感肌膚的MM不建議使用白醋洗臉。
胡蘿卜汁
每天飲用一杯胡蘿卜汁,可有效去除黃褐斑。胡蘿卜中豐富的胡蘿卜素,可以預防肌膚氧化。胡蘿卜素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後,可有效的淡斑消斑。
❷ 黃褐斑內調吃什麼中葯快速祛斑還原白凈臉
《黃帝內經》提到:「有諸行於外,必形於內。」色斑發在皮,其因在內,且面部黃褐斑多發生在妊娠期、月經期、更年期,它是體內氣血陰陽失調的信號,可以反映臟腑功能狀況。當前是主要用阿膠黃精丸調理臟腑去斑。
❸ 臉上長黃褐斑如何去掉
黃褐斑也稱肝斑,為面部的黃褐色色素沉著。多對稱蝶形分布於頰部。多見於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其發病與妊娠、長期口服避孕葯、月經紊亂有關。那麼,臉上長黃褐斑該如何去掉呢?
臉上長黃褐斑怎麼調理?
艾灸治療臉部黃褐斑
黃褐斑也稱肝斑,為面部的黃褐色色素沉著。多對稱蝶形分布於頰部。多見於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其發病與妊娠、長期口服避孕葯、月經紊亂有關。
西醫認為。黃褐斑也稱為肝斑和蝴蝶斑,是面部黑變病的一種,是發生在顏面的色素沉著斑。黃褐斑主要因女性內分泌失調,精神壓力大,各種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婦科病、糖尿病)等以及體內缺少維生素及外用化學葯物刺激引起。
中醫學認為,黃褐斑的發病與肌體臟腑功能失調有關,肝鬱氣滯、腎精虧虛、脾虛濕阻導致陰陽不調,氣血失和,氣滯血瘀,經脈不暢,氣血不能上榮於面而致黃褐斑。
而通過火罐刺激背俞穴,起到振奮陽氣,排毒祛濕,溫經通絡,舒肝解郁,促進代謝的功效;大椎穴為諸陽之會,可以除陽經之熱;肺主皮毛,肺俞穴可以治療皮膚病變;膈俞為血之會,拔罐刺激可以去除血之郁熱,肝主疏泄,取肝俞穴來調整肝之疏泄失常,胃俞以泄陽明經之熱。
天突、膻中、中脘、氣海、關元可激發經氣,疏通臟腑經絡使各經脈氣血運行通暢,拔膻中穴、氣海穴可補益心肺、養心安神、增強免疫力;中脘可調理脾胃,氣海、關元可補腎強身,從而達到腎氣平穩,肝脾調和治本的目的。
黃褐斑好發於面頰及額頭部,均為陽明經之分野,故取頭面部穴位按摩以泄陽明經之熱,促進頭面部血液循環,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總之,取諸穴實施按摩、拔罐,能加強調節內分泌功能,提高正常人的紅細胞免疫功能,減少體內黑色素的分泌,逐步消退面部黃褐斑,促進皮膚康復。
黃褐斑的中葯治療
中葯去黃褐斑方法一、枸杞生地黃粉
枸杞子450克,生地黃130克,將兩味葯研成粉狀,調勻貯存,使用時取15克溫水服用,每天3次。枸杞滋補肝腎、益精明目,可治療血虛萎黃,延緩衰老;生地黃滋陰養血、清熱降火,用於發斑發疹的治療。服用此方可美白祛斑,適用於長雀斑、黃褐斑的女性使用。
中葯去黃褐斑方法二、阿膠核桃仁粉
阿膠200克,核桃仁150克,將兩種材料研磨成粉狀,調勻,可早晚空腹各服1匙,阿膠補血滋陰,可治療血虛萎黃、月經不調等症;核桃補氣養血,祛斑抗衰老,女性服用此方可滋潤肌膚,祛斑養顏。
中葯去黃褐斑方法三、生熟地各15克,玄參、天花粉、知母、黃柏、炙龜板、茯苓、山梔、柴胡、丹皮各10克。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本中葯祛斑方子用於因腎虛蘊熱而導致的黃褐斑。
中葯去黃褐斑方法四、醋柴胡12克,當歸、白芍各10克,丹參15克,茯苓12克,白術10克,青橘葉6克,制香附10克,薄荷3克(後下)。水煎服,1日1劑,分2次服。本中葯祛斑方子疏肝解郁,適用於因肝鬱氣滯而導致的黃褐斑。
中葯去黃褐斑方法五、黨參12克,黃芪15克, 白術10克,淮山葯15克,扁豆、茯苓各12克,黃柏、黃芩、澤瀉各10克,六一散6克。水煎服,日1劑,早晚服。本中葯祛斑方子健脾利濕清熱,適再於因脾虛濕熱而導致的'黃褐斑。
中醫葯浴治療黃褐斑
對付臉上的黃褐斑,不少人可是煞費苦心,各種各樣的祛斑霜抹了一層又一層,可惡的斑點還是頑固地原地不動。祛斑可不光是面子工程,葯枕、泡澡水、茶飲料、封注療法幾個方面要全面啟動。
睡覺:做個祛斑葯枕
頭上有很多穴位連通七竅,葯物可以通過穴位經絡走遍全身,當然也可以到達面部,發揮輔助祛斑功效。做葯枕的材料可以選能夠活血通絡的黃芪、香附、當歸、桂枝等,先用清水清洗一下,然後晾乾,做成枕芯即可。這些葯物會散發出比較濃的葯香味,如果不習慣,可以一周用兩三次。
❹ 臉上的色斑怎麼去除中葯調理黃褐斑
中醫認為,色斑多為肝鬱脾虛、肝腎不足所為,當以補益肝腎、疏肝健脾為治。肝為藏血之臟,具有疏通人體氣機、調節血液運行的功能,喜舒暢而惡抑鬱。當肝失疏泄或情緒抑鬱不舒時,則會引起肝氣郁結。肝氣郁結易形成氣血不暢,影響面部的血液循環,顏面氣血失和則會使皮膚暗淡無光、長色斑。另外,經絡在人體內通貫上下,連接臟腑和體表,一旦經絡受阻,必然會出現色斑等症狀。也可以說是肝、脾、腎功能失調、胞宮失常及沖任損傷,導致氣血不調、精血不能上榮於面(虛證)或痰濁瘀滯凝聚於面(實證)而發病。
1、中葯祛斑法:在中醫理論指導下,調理臟腑、平衡陰陽,舒肝氣、通血脈、化血淤、暢循環、排毒素、溶色斑、增容顏、徹底消除色斑形成根源。
2、中葯祛斑湯:生地、熟地、當歸各12克,柴胡、香附、茯苓、川芎、白僵蠶、白術、白芷各9克,白蘚皮15克,白附子、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劑,或為水丸,每次6克,每日3次,治療黃褐斑效好。
3、中葯化斑通絡湯:丹皮、川芎、桃仁、紅花、白僵蠶、白芷、鬱金各12克,赤芍、白蒺藜各15克,柴胡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一般用葯20餘劑,即可見效。
❺ 臉上長黃褐斑吃什麼中成葯調理效果好
問題分析:
你好,黃褐斑俗稱「蝴蝶斑」,「肝斑」或者「妊娠斑」。主要發生在面部,以顴部、頰部、鼻、前額、頦部為主。為邊界不清楚的褐色或黑色的斑片,多為對稱性。
意見建議:
中葯如加味逍遙散、桃紅四物湯等可能會有幫助,這些葯物需要長期服用,不能在短期內見效。總之黃褐斑的治療比較困難,需要有耐心,慢慢調理。
❻ 臉上突然黃褐斑又多又明顯吃什麼中葯調理
這種情況不管中醫還是西醫調理都比較困難,從中醫角度,多屬氣血運行不暢,葯物可以服逍遙丸,舒肝健脾養血。
❼ 黃褐斑該吃什麼中葯,才能治好
葯方:艾葉30克,小桉樹大葉40克,側柏葉25克,白芷12克,白茯苓15克,白僵蠶內13克。
製法:將上葯用水容沖洗干凈,剪碎,放入大砂罐內,加水適量,用文火煎煮5~6小時後,濾出葯液,將葯液繼續煎煮成稀糊狀即可。取一消毒好的大口瓶將糊劑放入備用。
用法:搽葯之前,先用濕熱毛巾敷面部5~10分鍾,然後用消毒棉球蘸糊劑塗於患部。每日早晚各塗一次。一般搽葯5天後見效,20~25天後即可收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治療期間,忌用其他化妝品搽面,避免日光曝曬。忌飲酒及辛辣性食物,忌吃魚、蝦、羊、牛、鴨肉等。少吃甜食,保持大便通暢,多吃新鮮蔬菜及水果。
❽ 中葯如何祛除黃褐斑
黃褐斑是一種令中青年婦女煩惱的色素增生性皮膚病。它的主要表現是面部皮膚出現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色素斑,顏色多為淡褐色、黃褐色,也有咖啡色或淡黑色。一般是對稱地分布在眼周圍附近、額部、顴頰部、鼻旁和口唇周圍,邊界清楚,表麵皮膚光滑,不痛不癢,沒有皮屑。
黃褐斑的發生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似與多種原因有關。應用中葯治療黃褐斑可以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中醫認為,肝失條達,氣機郁結,郁久化火,灼傷陰血,血行不暢,可導致顏面氣血失和;脾氣虛弱,運化失健,不能化生精微,則氣血不能潤澤於顏面;腎陽不足,腎精虧虛等病理變化均可導致顏面發生黃褐斑。用內服湯劑治療黃褐斑需要辨證論治,但不論哪種類型,總離不開活血化瘀這一治療原則,可採用以下基本方進行加味:
基本方:歸尾10克,川芎10克,赤勺10克,丹參15克,桃仁6克,紅花6克,白芷5克。
肝鬱血瘀證可出現急噪易怒,胸脅脹痛,痛經或經期延後,經血紫暗有塊,舌有紫斑,脈弦澀。本證可用基本方加柴胡6克,枳殼6克,制香附6克,青陳皮各6克。
脾虛血瘀證可見面色蒼白或萎黃,神疲乏力,氣短心慌,飲食減少,脘腹脹滿,經來延遲,經血稀淡,舌質淡,脈細。可用基本方加炙黃芪6克,潞黨參10克,炒白術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3克。
腎陽虛寒證可見面色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軟無力,小便多,舌淡苔白,脈沉細,斑色深褐難治。基本方加熟附片6克,炙桂枝6克,熟地12克,仙靈脾10克,菟絲子15克。
以上各方需連服二個月。每天一劑。如有效果,可繼續服用一個階段。
❾ 用中葯調理怎麼祛黃褐斑
治療黃褐斑,應根據患者證型,辨證論治後選用合適的葯物。具體情況如下:內
1、肝鬱氣滯型:柴胡疏容肝散,或紅花逍遙加減,以疏肝解郁、活血行氣;
2、脾虛失運型:補中益氣丸,或參苓白術丸加減,以溫陽健脾、化濕散寒;
3、腎虛型: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或五子衍宗丸加減,以滋陰補腎、補血活血;
4、氣滯血瘀型:四物湯和血府逐瘀湯加減,以養血活血,疏風通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