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濕疹艾灸貼怎麼貼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濕疹艾灸貼怎麼貼

發布時間: 2022-09-15 17:56:40

1. 艾灸排毒反應_正確的艾灸方法和手法

艾灸後會有一些正常的排毒反應,大家需要知道並注意。下面我給大家介紹艾灸排毒反應,希望對你有用!

艾灸排毒注意事項
1、若有上火的感覺,可以灸下湧泉或泡腳,可以引火下行。

2、艾灸時,注意適當休息,調整生活作息,以清單飲食為宜。

3、適當控制艾灸的火力和時間,可以根據自身體質虛寒的程度,選擇適當的灸具、火力,靈活掌握艾灸的時間。體質虛寒重的,可以用多孔的、多眼的等火力大的,灸的時間也可適當延長,否則不要刻意選用大火力的灸具,或灸的時間太長等,要適合自己的虛寒程度,這個要在灸的過程慢慢感受摸索。

艾灸是不能著急的,一般需要一星期休一天,每天灸5個穴位,每個穴位10分鍾是底線,有的用隨身灸可灸至1個小時,要因人而異,自己的感覺很重要,保健灸更可隨意些,切不可過急。

另外陰虛火旺的、熱證的適不適宜艾灸,是有爭議的,我們的 經驗 是可以的,可以以火渲火,以火瀉火。但其灸法不易用器具,器具灸大都是補的,需要用手工雀啄灸法,即手拿艾條在適當穴位處上下移動,一下一下刺激灸,這種情況大家要注意下,不要隨便灸。

4、控制艾條質量和煙量,適當的艾煙是艾灸必須的,艾煙里的艾精油可以安神、殺菌消毒、滲透經絡,走三陰,尤其對皮膚病、呼吸系統疾病是必須的。但是煙量過大會使人頭暈、易於上火,尤其是次的艾條,假的艾條,不可不察。

5、灸前灸後多喝溫開水,艾灸屬火,可加速新陳代謝和體液循環(我們艾灸時,很多顧客中間要上好幾次廁所),補充適當的水分很重要,以溫開水為宜。
艾灸排毒反應
1.與排淤血有關的反應

淤阻在體表經絡之中的淤血,以瘀斑方式排出瘀阻在胃腸則多以深褐色或醬黑色大便排出,瘀阻於心肺則多以痰中帶血絲血塊為主外排,瘀阻於胞宮的多隨經血外排,甚至裡面有組織包塊或爛肉,有痔瘡的人會暫時出現便血的現象,顏色很暗深。

2.與睡眠有關的反應

絕大多數人灸療後睡眠狀況都會發生變化,有的艾灸後先是渾身無力,嗜睡,之後連續失眠數天,一般失眠時也沒有疲乏無力,頭腦昏沉,不思飲食的感覺。有的先失眠十來天之後轉入一天到晚都想睡。最後的結果都是睡眠恢復正常失眠:艾灸後常常會有失眠的症狀,如果出現初次艾灸後失眠,也是一種反應,此時的失眠,多很疲乏無力,或嗜睡。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艾灸後,這時如果睡眠很少,但不會出現疲乏無力的現象,反而因為艾灸,而顯得精力充沛。此時,不要因為睡眠時間的不足而煩惱,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葯來湊夠睡眠的時間,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灸中脘還會很快改善脾的功能。

3.發熱反應

發燒反應屬於全身綜合性的劇烈反應之一。多在自身康復機能完全發揮作用後出現,表示氣血旺盛,體質增強,是機體由量變到質變的轉折點。一般發高燒反應,體溫在39-40度,反應持續時間一周左右,少數低燒患者,體溫在37.5度至38度之間時,反應持續十幾天甚至一至兩個月。

4.與排風寒有關的反應

據臨床觀察,大多數患者都有風寒外排的反應,多以打噴嚏,流鼻涕,感冒,咽喉痛,關節痛,放屁等形式出現,或從頭頂,四肢末梢往外冒涼氣,更有甚者全身或半身發冷,蓋兩床厚被都無濟於事,量體溫還正常,反應持續時間多為一兩天或三五個月不等。

5.與排郁氣有關的反應

郁氣的外排以煩躁易怒,看誰都不順眼,悲傷或委屈易哭等情緒變化為主,多伴有打呃逆,肛門排氣,肝膽區和反射區酸痛等反應。特別是性格內向而又心胸狹窄的女性病人多此類反應,反應持續時間一般數小時至1-3天,少數患者可達數月之久

6.與排痰濕有關的反應

排痰濕多以咳吐,痰變多,嘔吐,痰涎或腹痛,腹瀉,泄水樣稀便,膠涼樣粘稠大便。頭面、四肢浮腫,半側身體浮腫,乃至全身浮腫,排尿困難或小便頻數渾濁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灸感可由最初的遲鈍型轉變成了敏感型

7.排火熱邪毒有關的反應

排火熱邪毒多以瘡癢,癰腫,發燒,類似濕疹伴奇癢,面部或身體出現丘疹或好久以前長過膿包,現在又開始了,或大小便火燙灼熱等反應形式外排。放心,只要徹底的排出就好了。
艾灸的 方法 以及操作手法
1、直接灸

是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膚上施灸。若施灸時需將皮膚燒傷化膿,愈後留有瘢痕者,稱為瘢痕灸。若不使皮膚燒傷化膿,不留瘢痕者,稱為無瘢痕灸。

(1)瘢痕灸 又名化膿灸:施灸時先將所灸腧穴部位,塗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後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置於腧穴上,用火點燃艾炷施灸。每壯艾炷必須燃盡,除去灰燼後,方可繼續易住再灸,待規定壯數灸完為止。施灸時由於火燒灼皮膚,因此可產生劇痛,此時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圍輕輕拍打,藉以緩解疼痛。在正常情況下,灸後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膿形成灸瘡,5-6周左右,灸瘡自行痊癒,結痴脫落後而留下瘢痕。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哮喘、肺結核、瘰癧等慢性疾病。

(2)無瘢痕灸

施灸時先在所灸腧穴部位塗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於粘附,然後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置於腧穴上點燃施灸,當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時,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麥粒大的艾炷施灸,當患者感到有灼痛時,醫者可用鑷子柄將艾炷熄滅,然後繼續易位再灸,按規定壯數灸完為止。一般應灸至局部皮膚紅暈而不起泡為度。因其皮膚無灼傷,故灸後不化膿,不留瘢痕。一般虛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2、間接灸

是用葯物將艾炷與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膚隔開,進行施灸的方法。如生薑間隔灸、隔鹽灸等。

(1)隔姜灸

隔姜灸是用鮮姜切成直徑大約2-3厘米、厚約0、2-0、3厘米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孔,然後將薑片置於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再將艾炷放在薑片上點燃施灸。當艾住燃盡,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規定的壯數,以使皮膚紅潤而不起泡為度。常用於因寒而到的嘔吐、腹痛、腹瀉及風寒痹痛等

(2)隔蒜灸用鮮大蒜頭,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孔,然後置於應灸俞腧或患處,然後將艾炷放在蒜片上,點燃施灸。待艾炷燃盡,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規定的壯數。此法多用於治療瘰癧,肺結核及初起的腫瘍等症。

(3)隔鹽灸 用純凈的食鹽填敷於臍部,或於鹽上再置一薄薑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於治療傷寒陰證或吐瀉並作,中風脫證等。

(4)隔附子餅灸將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調和做成直徑約3厘米、厚約0、8厘米的附子餅,中間以針刺數孔,放在應灸腧穴或患處,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規定壯數為止。多用治療命門火衰而致的陽痿、早泄或瘡瘍久潰不斂等症。

3、艾卷灸

(1)艾條灸 是取純凈細軟的艾絨24克,平鋪在26厘米長、20厘米寬的細草紙上,將其捲成直徑約l、5厘米圓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緊,外裹以質地柔軟疏鬆而又堅韌的桑皮紙,用膠水或漿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條艾絨中滲入肉桂、乾薑、丁香、獨活、細辛、白芷、雄黃各等分的細末6克,則成為葯條。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和雀啄灸。

(2)溫和灸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2-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7分鍾,至皮膚紅暈為度。對於昏厥、局部知覺遲鈍的患者,醫者可將中、食二指分開,置於施灸部位的兩側,這樣可以通過醫者手指的感覺來測知患者局部的受熱程度,以便隨時調節施灸的距離和防止燙傷。

雀啄灸:施灸時,將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活動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勻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動或作反復地施轉施灸。

4、溫針灸

溫針灸是針刺與艾灸結合應用的一種方法,適用於既需要留針而又適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時,將針刺入腧穴得氣後,並給予適當補瀉手法而留針,繼將純凈細軟的艾絨捏在針尾上,或用艾條一段長約2厘米左右,插在針柄上,點燃施灸。待艾絨或艾條燒完後,除去灰燼,取出針。

5、 溫灸器灸

溫灸器灸是用金屬特製的一種圓筒灸具,故又稱溫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內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時,將艾絨或加摻葯物,裝入溫灸器的小筒,點燃後,將溫灸器之蓋扣好,即可置於腧穴或應灸部位,進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膚紅潤為度。有調和氣血,溫中散寒的作用。

根據身體的穴位又可以把艾灸的方法分為穴位艾灸、局部艾熏、全身艾熏三大類。

【穴位艾灸】

取艾條一支點燃後,在穴位上方約10~30mm處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鍾左右,至皮膚溫熱發紅,而又不致灼痛或燒傷皮膚為宜。

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迴旋灸和雀啄灸。也可以配合各種艾灸器使用,如溫灸盒、溫灸架等,主要是為了固定艾條、使用方便。

溫馨提示:

溫和灸: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要灸的穴位或患處,進行熏燒

迴旋灸: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皮膚雖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地進行灸治

雀啄灸: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

按照上面正確的方式艾灸,如果發現皮尤有灼痛或是灼燒感,那就要檢查一下艾條的質量了。

【局部艾熏】

將用3~6根艾條,用膠帶捆成一排,距離皮膚10~30mm,上下來回艾熏。

艾灸方法示例:

如痛經,用6根艾條,來回熏小腹至肚臍,一周2次,一次30~40分鍾,促進小腹的血液循環。

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條從頸部風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鍾左右。在艾熏時,一定要保持室內溫度適宜,不能受涼。

如腹部受涼、腹瀉等,可以用幾根艾條熏小腹至肚臍的位置,可以祛寒。

【全身艾熏】

夏季用6~8根艾條(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點燃。將蒸好的薑片貼在後背上(艾灸之前將生薑切成撥片,上鍋蒸軟備用)。點燃的成排艾條,保持離薑片半寸到一寸的距離,上下慢慢移動,通常熏30~40分鍾。

在小腹及肚臍的周圍都貼上薑片,上下熏20~30分鍾。

在雙小腿的外側、內側,從腳踝至膝部上下、來回各熏30~50下。

同時提醒讀者:在全身艾灸之前,需要做適當的准備工作;首先用3片生薑,10粒紅棗(去核),10粒桂圓(去核),加水煮15分鍾,倒入粉碎機打成糊狀喝下;這樣做主要是能夠做到養生補陰。

猜你喜歡:

1. 艾灸的排毒反應

2. 艾灸後的排毒反應

3. 做完艾灸會有什麼反應

4. 艾灸排毒反應

5. 灸後出現口乾舌燥怎麼辦

6. 艾灸的好處和注意事項

2. 慢性濕疹艾灸哪裡最好

艾灸取穴:
濕疹部位、足三里穴、湧泉穴、合谷穴
操作:濕疹部位、合谷穴回溫和灸,每次每處15-20分鍾答,1日一次。
足三里、湧泉可用艾灸罐等器具艾灸,每次40分鍾,每日1次。
原理:艾灸能補充人體的純陽之氣,是濕邪的剋星,艾灸濕疹部位能直達病灶、驅邪外出。艾灸足三里具有疏風化濕、通經活絡的作用,湧泉穴有明顯的補腎陽的作用。

3. 手上長了濕疹,用艾灸能治療么

一般出現濕疹和過敏有關系,也可見於接觸到其它異常物質導致,不建議採取艾灸治療。出現濕疹,可以外用百寶霜,丹皮酚軟膏,紫草軟膏等葯物治療,另外可以根據病情口服開瑞坦等抗過敏葯物治療。也可以到醫院皮膚科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葯物治療。注意皮膚衛生,不要吃辛辣食物。

4. 艾灸能治臉上濕疹嗎

同事體寒,她每天用滾水泡艾葉熏臉,有效果。

5. 關於過敏性濕疹艾灸治療你了解多少你聽說過哪些呢

過敏性濕疹,也就是由於接觸到過敏原而導致出現過敏反應,繼而引發濕疹症狀,患者多會有丘疹、瘙癢等表現,對於此病的治療則可以選擇通過葯物、中葯、艾灸等方法來進行,那麼下面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過敏性濕疹艾灸治療方法。

 過敏性濕疹艾灸治療

1.曲池穴

位置:屈肘成直角,當肘彎橫紋盡頭處;屈肘,於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處取穴。

艾灸方法: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後,對准合谷穴和曲池穴熏灸。 艾條距離皮膚2~3厘米,使局部有溫熱感而不灼痛為宜,每次灸15-30分鍾,灸致局部皮膚產生紅暈為度

功效:清熱,除疹止癢,降逆活絡,祛風解表

關於過敏性濕疹艾灸治療方法就介紹到這里,想必大家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艾灸對於過敏性濕疹的治療是很有效的,此病患者則可以選擇通過這種方法來進行調理,幫助促進病情的快速恢復。(註:以上內容僅供了解,具體的操作須讓專業醫師來進行。)

6. 起濕疹的時候能做艾灸嗎

可以的,。

7. 如何用艾灸熏烤治療濕疹

要是想要用艾灸烘烤治療濕疹的話,那麼就一定要懂得一些比較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如果不專業的話就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所以要懂得一些比較專業的知識。

8. 長濕疹怎麼艾灸

濕疹艾灸主要取穴:

阿是穴:皮損局部。

曲池:屈肘90°,肘橫紋拇指側紋頭端。

足三版里:外膝眼正中直權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旁開1中指寬。

三陰交:足內踝高點上3寸。

陰陵泉:膝關節內下方高骨下凹陷中。

解析:疏調皮損局部經絡之氣,祛風止癢;曲池行氣活血,疏風止癢;足三里健脾化濕,補益氣血,標本兼顧;三陰交,陰陵泉運脾化濕,除肌膚之濕熱。

施灸方法:

1.曲池,足三里,三陰交可施行艾條灸,麥粒灸或溫針灸法。

2.皮損局部阿是穴用艾條灸法。

3.陰陵泉一般不就,可用皮膚針叩刺出血後再加拔氣罐。

4.急性期每日1次,慢性期隔日1次。

9. 久季草艾灸貼怎麼用是否所有人都適合艾灸

工具:艾灸貼、打火機、點火器
方法:
1、 久季草艾灸貼是利用創新的底座儲溫式持久儲溫50°-65°的艾灸貼。
2、 准備好打火機、蠟燭或點火器,點燃蠟燭或點火器
3、 從艾灸貼里拔出艾條
4、 把艾條插入點火器點燃至2mm
5、 當艾柱點透後即中心圓孔充分燃燒泛紅光
6、 把點燃後的艾條插入鍾形罩
7、 把底部的保護膜撕掉,可以看到膠貼
8、 尋找好穴位,把艾灸貼貼到需要艾灸的穴位上就好了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艾灸
中醫認為艾灸是補充人體陽氣最好的方法,因艾灸所用的主要原料為艾草所制,是一種純陽植物,加上火力的物理作用,能激發、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艾草用於灸療,可起到祛濕逐寒、回陽救逆、固本壯陽的功效。
然而艾灸雖好,並不是什麼人都適合艾灸。艾灸也有它的禁忌證,比如大醉、大怒、大驚、大喜、過勞、過飽、過飢餓時禁灸,皮膚過敏者、孕婦肚腹部位、婦女月經量奇大者不宜艾灸。此外,對於一些精神病、患有傳染病之類的人群都不適宜做艾灸。
哪些人最適合艾灸療法
艾灸療法是經過幾千年臨床實踐證明了行之有效的中醫治療疾病和保健養生方法,它操作簡易,安全有效,一直備受人們的喜愛和使用。《扁鵲心書》說:「人無治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這是指防病保健、延年益壽的養生灸。
艾灸養生是現代人「亞健康」人群都想用的保養方法,讓人在休閑享受中就能恢復健康。保健、美容,可以說是是現代養生保健的潮流方向。現在都市人群由於工作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大多數都市人群處於亞健康狀態,艾灸養生是最好的調理手段;需調理風濕、類風濕、關節腫痛的人群;免疫力低下、易疲勞、易上火人群;失眠、神經衰弱人群、更年期綜合症人群;頸椎酸脹、肩周疼痛、腰肌勞損人群;手腳麻木、手腳冰冷、氣血不通人群;對美白、瘦身(減肥)、滋潤(保濕)皮膚的人群都有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艾灸可以通過經絡調整人體生理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血液循環,調整內分泌,提高機體免疫力和防病能力。所以艾灸的適應人群很廣泛,對於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以及種慢性病的治療都可採用艾灸來治療。
(1)內科病症:如感冒、咳嗽、支氣管炎、哮喘、呃逆、慢性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腹瀉、便秘、失眠、頭疼、頭暈、冠心病、高血壓病、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糖尿病、中風後遺症、面神經麻痹、慢性前列腺炎、陽痿、早泄等。
(2)運動系統病症:如頸椎病、肩周炎、落枕、網球肘、腰扭傷、腰椎間盤脫出、坐骨神經痛、關節炎、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3)皮膚外科病證:如帶狀皰疹、白癜風、斑禿、銀屑病、凍瘡、神經性皮炎黃褐斑蕁麻疹、濕疹、疝氣、痔瘡等。
(4)婦產科病症: 如帶下證、子宮脫垂、習慣性流產、胎位不正、功能性子宮出血、痛經、月經不調、慢性盆腔炎、乳腺增生、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症等。
(5)五官科病症: 近視眼、麥粒腫、老年性白內障、過敏性鼻炎、萎縮性鼻炎、眩暈症、復發性口瘡、口腔潰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