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蝶形蕁麻疹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蝶形蕁麻疹

發布時間: 2022-09-12 03:57:04

Ⅰ 怎麼分辨是蕁麻疹還是紅斑狼瘡啊

症狀上抄蕁麻疹和紅斑狼瘡是不一樣的,紅斑狼瘡屬於免疫系統紊亂引起的疾病,多是典型的蝶形紅斑,還伴有關節痛,發燒,白細胞低等,血液的免疫抗體檢查有異常指標:ANA ,ds-DNA,ENA譜,而蕁麻疹屬於皮膚科的疾病,還是比較好鑒別的。、

Ⅱ 蕁麻疹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限局性水腫反應,那麼,有什麼治療方法嗎? 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蕁麻疹的症狀和治療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蕁麻疹的症狀:

1.急性蕁麻疹(acute urticaria) 在所有蕁麻疹中約佔1/3。

(1)起病較急,皮損常突然發生,為限局性紅色大小不等的風團,境界清楚,形態不一,可為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形,開始孤立散在,逐漸可隨搔抓而增多增大,互相融合成不整形,地圖形或環狀,如微血管內血清滲出急劇,壓迫管壁,風團可呈蒼白色,周圍有紅暈,皮膚凹凸不平,呈橘皮樣。

(2)皮損大多持續半小時至數小時自然消退,消退後不留痕跡,但新的風團陸續發生,此起彼伏,不斷發生,1天內可反復多次發作。

(3)自覺劇烈瘙癢,灼熱感。

(4)部位不定,可泛發全身或局限於某部,有時黏膜亦可受累,如累及胃腸,引起黏膜水腫,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喉頭黏膜受侵時則有胸悶,氣喘,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引起喉頭水腫發生窒息而危及生命,如伴有高熱,寒戰,脈速等全身症狀,應特別警惕有無嚴重感染如敗血症的可能。

(5)皮膚劃痕症可呈陽性。

(6)血常規檢查有嗜酸性粒細胞增高,若有嚴重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增高或細胞計數正常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增多,或同時有中性顆粒。

2.慢性蕁麻疹(chronic urticaria) 發病約占蕁麻疹的2/3,風團反復發生,時多時少,常經年累月不愈,可達2個月以上,在經過中時輕時重,如晨起或臨睡前加重,有的無一定規律,全身症狀一般較輕,大多數患者找不到病因。

此外,臨床上尚有一些特殊類型的蕁麻疹:

(1)人工性蕁麻疹(factitious unicatia):又稱皮膚劃痕症(dermatographism):

①患者皮膚對外界機械性刺激非常敏感,皮膚上通常無風團,若用指甲或鈍器劃皮膚時,即發生與劃痕相一致的條狀隆起(圖1,2),不久消退,伴有瘙癢;

②可發於任何年齡,無明顯發病原因,體內感染病灶,糖尿病,甲狀腺功能障礙,絕經期等與發病有關,也可由葯物引起如青黴素,也有認為與皮膚肥大細胞存在某種異常功能有關;

③病程不定,可持續數月或長期存在;

④有極少數皮膚劃痕症消退0.5h~6h後,風團反應又在原位出現,並可持續至48h,此稱延遲性皮膚劃痕症(delayed dermatographism)。

(2)蛋白腖性蕁麻疹(急性蛋白過敏性蕁麻疹):由食物蛋白分解的蛋白腖引起,在正常情況下,蛋白腖容易消化而不被吸收入血中,但在暴飲暴食並有精神激動或同時飲酒時,蛋白腖可以通過腸黏膜吸收入血而致病,皮膚充血發紅,風團,頭痛,乏力,一般病程較短,可在1~4h消退,有時持續幾小時或1~2天,屬抗原抗體反應。

(3)寒冷性蕁麻疹(cold urticaria):有獲得性和家族性兩種。

①家族性寒冷性蕁麻疹: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少見,系生後不久開始發病,可持續終生,發病機制及介質均不清楚,女性多見,症狀可隨年齡增長而減輕,一般暴露於冷空氣或冷水中0.5~4h後發病,呈不超過2cm直徑的紅色斑丘疹,非真性風團,不癢有灼燒感,常伴有寒戰,發熱,頭痛和關節痛及白細胞增高等全身症狀,冰塊試驗陽性,即用冰塊置於患者前臂皮膚上,2min後可在該部位引起典型的風團,被動轉移試驗陰性。

②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可能為自體免疫性變態反應,對冷過敏,大多屬特發性,約1/3有遺傳過敏史,常從兒童開始發病,在氣溫驟降,接觸冷風,冷水或冷物後,於暴露或接觸部位發生風團或斑狀水腫,可持續0.5h~4h消失,重者可有手麻,唇麻,胸悶,心悸,腹痛,腹瀉,暈厥甚至休克等,若游泳時發生,可致寒冷性休克甚至溺水致死,統計有約25%患者在進冷飲食時可引起口腔和喉頭腫脹,嚴重者發生窒息死亡,抗體為IgE,認為寒冷可使體內某種正常代謝產物變為抗原,從而引起抗體產生,亦可能因寒冷因素改變了皮膚蛋白的立體結構而成為抗體不能識別其自身組織蛋白的抗原性物質,風團的形成是因皮膚受冷後IgM大分子球蛋白聚積的結果,主要介質是組胺和激肽,發病機制屬IgE介導的速發型變態反應,冰塊試驗為陽性,亦可用冰水浸手法測驗,可把手臂浸入5~10℃的冷水中5min,若引起風團及紅斑者為陽性,被動轉移試驗陽性,在極少數情況下寒冷性蕁麻疹可發生於球蛋白血症(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白血病,肝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陣發性冷性血紅蛋白尿症(梅毒性),冷纖維蛋白原血症,冷溶血症,特別在單核細胞增多症患者等。

(4)膽鹼能性蕁麻疹:又稱小丘疹狀蕁麻疹或全身性熱性蕁麻疹,多見於23~28歲青年,由於運動,受熱,情緒緊張,進食熱飲或酒精飲料等使體內深部溫度上升等誘發因素刺激中樞神經,通過膽鹼能傳入神經刺激汗腺神經結合部,引起乙醯膽鹼釋放,作用於肥大細胞而發生,或由於膽鹼酯酶不足而發生,約占蕁麻疹的5%~7%,皮損特點為直徑1~3mm小風團,周圍有紅暈,疏散分布,不相融合,多在上述因素刺激後2~10min發疹,持續30~50min,很少超過3h,皮疹即全部消退,掌跖很少發生,自覺劇癢,有時每次發病後有8~24h的不應期存在,在這段時間內,即使再遇上述刺激,也不會發疹,約有近1/3患者可伴有頭痛,口周水腫,流淚,眼脹痛,流涎,惡心,嘔吐,腹痛等症狀,少數有眩暈,低血壓,哮喘發作等現象,病程經數年後漸趨好轉,以1∶5000醋甲膽鹼(methacholine)作皮試或劃痕試驗陽性者,可在注射處出現風團,並於周圍出現衛星狀小風團(正常人少見),但輕症患者或同一患者重復試驗,結果常不一致。

(5)日光性蕁麻疹:皮膚暴露於日光或人工光源後數秒至數分鍾後,局部出現瘙癢,紅斑,風團,偶爾有血管性水腫,嚴重者發生皮疹的同時可有畏寒,乏力,暈厥,痙攣性腹痛,支氣管痙攣等,常常為特發性的,有時可伴發於系統性紅斑狼瘡,紅細胞生成性原卟啉症等,根據其可能的發病機制及對不同波長的光反應情況,可分為2大類6個亞型,第一大類一般認為發病與IgE變態反應有關,但目前尚未發現有關的致病抗原,該類又分3個亞型,即Ⅰ型,Ⅳ型和Ⅵ型,Ⅰ型主要對280~320nm的短波紫外線過敏,照射後局部皮膚可見明顯組胺釋放,肥大細胞脫顆粒及出現中性,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Ⅳ型對400~500nm的可見光過敏,目前已肯定此類型屬遺傳性代謝性疾病,可能是遲發型皮膚卟啉症的一種皮膚表現,其光敏原為原卟啉Ⅸ,但又與其他卟啉症不同,其尿卟啉排泄正常,而紅細胞原卟啉,糞原卟啉及糞卟啉增加,此類病人照光後可活化血清中補體系統,產生一系列炎症反應,Ⅵ型由400~500nm光線引起,與Ⅳ型的不同處是由β胡蘿卜素引起,另一大類亦包括3個亞型,Ⅱ型系由300~400nm長波紫外線引起,Ⅲ型為400~500nm的可見光,Ⅴ型為280~500nm的廣譜光線,一般認為該類患者與免疫反應無關,大部分找不到原因,但少數患者屬於SLE早期或後期表現,也可能由葯物引起,如布洛芬,磺胺,氯丙嗪等。

(6)壓迫性蕁麻疹:皮膚受壓後4~8h,局部皮膚發生紅色水腫性斑塊,常為深在性水腫,累及真皮及皮下組織,與血管性水腫類似,有燒灼或疼痛感,持續約8~12h消退,約半數患者可出現發熱,多汗,眩暈,頭痛,惡心,疲乏,無力,氣急,煩躁等全身症狀,尚有少數有精神壓抑表現,常見於行走後的足底部和臀部等受壓迫的部位,血白細胞計數可輕度增高,發病機制可能與激肽有關,有統計此類病人中約94%同時伴有慢性蕁麻疹,43%對阿司匹林激發試驗呈陽性反應,63%伴劃痕症,但與遺傳過敏無關,多數壓力性蕁麻疹為遲發性,但極少數為立即型,局部受壓後20min即出現皮損,明確診斷可作如下檢查:用寬頻掛在肩部下懸2~10kg砝碼,或讓病人採取坐位,把寬頻懸於大腿中部10~30min,去除寬頻後立即觀察,然後分別在4,6,8h,直至20h連續觀察,並可同時在背部劃痕,以證實同時存在劃痕症,若劃痕症陽性,2h可重復試驗。

(7)血清病性蕁麻疹:由於應用異體血清,包括各種抗毒血清,疫苗,丙種球蛋白或白蛋白,輸血等一切由人或動物提供的血清及其製品,血液而引起,在注射部位或全身發生紅斑,瘙癢及風團等,亦有發生環狀紅斑,結節性紅斑等,此外,約有2.7%患者還可出現發熱,淋巴結腫大,肌痛,關節痛,紫癜,低補體血症等全身症狀,稱為血清病,其症狀有自限性,逐漸消失,但亦有少數症狀嚴重者偶可引起死亡,約有1%~3%受血者,在輸血後發生全身蕁麻疹,目前認為是由於免疫復合物形成所致,引起血管及平滑肌改變,也可間接通過過敏毒素導致肥大細胞釋放介質,發現15%~20%多次受血者的血中存在有抗IgA的IgG抗體,可與供血者血中的IgA結合形成免疫復合物,激活補體而引起蕁麻疹和血管性水腫,但有的無抗體發現,如輸入丙種球蛋白後也可發生蕁麻疹,原因是因輸入丙種球蛋白後,使血液中免疫球蛋白G濃度增高,互相凝聚,固定補體所致。

(8)接觸性蕁麻疹:皮膚接觸某些變應原後發生風團,紅斑,可分為免疫性,非免疫性和機制不明三種,非免疫性接觸性蕁麻疹系由原發性致蕁麻疹物質引起,無需致敏,幾乎所有接觸者均可發生,其發病機制是接觸物質直接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胺,慢反應物質,緩激肽等而引起反應,較常見物質為動物或植物如水母,蕁麻,毛蟲,粉蝶等,多種化學物質亦可引起,據調查,成人中約88%的人對5%苯甲酸產生陽性反應,85%的人對5%苯丙烯酸呈陽性反應,58%的人對25%山梨酸呈陽性反應,大都於接觸上述物質45min以後發生反應,在2h內消退,這些物質除由非免疫性反應發生外,亦可由免疫性反應引起,出疹可局限於接觸部位,亦可全身泛發,要確定其接觸物質,最常用的方法是做斑貼試驗,免疫性接觸性蕁麻疹大多數病例屬IgE介導的速發型變態反應,常見接觸物質為魚,蝦,蔬菜,動物毛發,皮屑,雞蛋,葯物和化學物質等,

蕁麻疹的西醫治療方法:

找出病因以消除病因為主,有感染時常須應用抗菌素,對某些食物過敏時暫且不吃。慢性感染灶常是慢性蕁麻疹的病因,但有些蕁麻疹病人的病因很難確定或不能發現病因。

1.內用葯

抗組織胺葯是治療各種蕁麻疹病人的重要葯物,可以控制大多數病人症狀,抗組織胺葯物雖不能直接對抗或中和組織胺,不能阻止組織胺的釋放,但對組織胺有爭奪作用,可迅速抑制風團的產生。抗組織胺葯有各種副作用,最好選用副作用較少者,尤其高空作業的工人、駕駛員等工人要慎用,易因昏倦而導致事故的發生。久用一種抗組織胺葯容易引起耐葯性,可另換一種。或交替或合並應用。兒童的耐葯性較成人大,因而相對用量也大。

抗組織胺葯物的種類很多,結合病情及臨床表現可選用安泰樂(羥嗪)有良好安定及抗組織胺作用,對人工蕁麻疹,膽鹼能蕁麻疹及寒冷性蕁麻疹都有較好的效果。

6-氨基乙酸可用於寒冷性蕁麻疹和巨大蕁麻疹,阿托品或普魯苯辛及氯丙嗪可用於膽鹼能性蕁麻疹。

鈣劑可用於急性蕁麻疹,利血平、安洛血等葯物治療慢性蕁麻疹。

類固醇激素應用於嚴重的急性蕁麻疹及血清性蕁麻疹,對壓力性蕁麻疹及補體激活的蕁麻疹可用少劑量。蕁麻疹並發過敏性休克更須應用。有人應用每隔3~4周注射一次的療法治療慢性蕁麻疹。

2.局部用葯

爐甘石洗劑或氧化鋅洗劑都可達到暫時的療效。

蕁麻疹的中醫治療方法:(僅供參考,詳細請詢問醫生)

1、血熱症

【症狀】皮疹紅色,遇熱則加劇,得冷則減輕,多夏季發病,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解表,清熱止癢。

【方葯】荊芥穗,防風,僵蠶,金銀花,牛蒡子,丹皮,紫背浮萍,干生地,薄荷,黃苓,蟬衣,生甘草。

【用法】水煎時間不宜過長,每日一劑,分兩次涼服。忌辛辣、發物。

【按語】此方以荊芥、防風、薄荷、蟬衣為主要葯。荊芥辛苦而溫,芳香而散,氣味輕揚入氣分,驅散風邪;防風其氣不輕揚,能散入於骨肉之風,故宣散在表之風邪,用防風必用荊芥;薄荷清輕涼散,善解風熱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蟬衣涼散風熱,開宣肺竅,其氣清虛,善於誘發。以上四味葯,表散作用較強。牛蒡子疏散風熱解毒透疹;浮萍輕浮升散,善開主竅;僵蠶祛風散結,協助上述四味主要葯以透達表熱之邪。金銀花、黃苓解毒清肺熱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調和諸葯。

2、氣虛血熱

【症狀】皮膚瘙癢起疹,時隱時發,小如麻點,大如豆粒,為扁平硬節,高出皮膚,一旦搔破,則連結成片,舌暗苔白,脈弦。

【治法】益氣滋陰,祛風瀉火。

【方葯】生黃芪,當歸,生地,炒枳殼,白蘚皮,地膚子,防風,連翹,桑葉,炒白芍,牛蒡子,玉竹,荊芥。

【用法】水煎,分三次溫服,以五劑為一個療程。初愈後復發,可照原方再服,忌辛辣刺激之品。

【按語】以黃芪益氣固表,表固則邪不易入。《本草正義》:“故護衛陽,充實表分,是其專長。所以表虛諸病,最為神劑。”當歸、生地、白芍、玉竹滋陰養血,使營陰內守;防風、桑葉、牛蒡子、荊芥疏散風邪,透熱於外;以白蘚皮、地膚子清熱除濕;配枳殼理氣除濕止癢;更以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3、濕困脾土

【症狀】發疹時四肢不溫,脘悶納呆,神倦身困重,口膩,腹脹便溏泄,舌淡苔白膩,脈沉滑。

【治法】健脾除濕,疏風和血。

【方葯】多皮飲 地骨皮,五加皮,桑白皮,乾薑皮,大腹皮,白蘚皮,粉丹皮,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川槿皮。

【用法】水煎,一日兩服,忌辛辣油膩腥滋膩之品。

【按語】方中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濕,滌清腸胃之積滯;乾薑皮取其幸溫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蘚皮、川槿皮驅風止癢;丹皮涼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瀉肺而清皮毛。

民間驗方:

龍李葯酒配方: 穿山甲、烏梢蛇、克黃蓮、紅花、白芷、黃柏、露蜂房、花椒、白芥子。

泡製:300ml60度以上糧食酒密封浸泡。在地窖封存12個月。

用法:外用,一日兩次或三次。

主治:蕁麻疹。

看了蕁麻疹的症狀和治療方法的人還看:

1. 蕁麻疹最快治療方法

2. 民間蕁麻疹的治療方法

3. 青少年蕁麻疹的治療方法

4. 兒童蕁麻疹的有效治療方法

Ⅲ 得了尋麻疹怎麼樣治療

得了蕁麻疹是怎麼樣的一個情況:

蕁麻疹病程長短不一,急性蕁麻疹病程在1個月以內;超過1個月為慢性;皮膚劃痕試驗部分病例呈陽性反應;臨床的特殊類型:

(1)蛋白湅蕁麻疹是蛋白湅直接通過腸粘膜吸收所致的抗原-抗體反應;

(2)寒冷性蕁麻疹又可分為家族性寒冷性蕁麻疹和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是由寒冷所致的物理性蕁麻疹。

人們誰患了蕁麻疹,會出現很多的傷害。因為蕁麻疹患者的身體會造成很多的不幸,患上蕁麻疹後也要注意一些事項,生活中不要給自己造成太大的思想壓力,了解一些蕁麻疹的症狀很有必要。蕁麻疹是一種很多見的皮膚方面的疾病,大約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發過一次蕁麻疹,表現為突然出現的風團伴有劇烈的皮膚瘙癢,而慢性蕁麻疹的發病原因常很難找到,病情反復發作,纏綿難愈,嚴重影響到一個人的工作和生活。

蕁麻疹發病的根源是什麼?

皮膚專家談:蕁麻疹的來勢較急,讓人們防不勝防。蕁麻疹危害人們的健康,傷害人們的身體,給人們帶來危害,來時匆匆,讓人防不勝防,過敏性蕁麻疹是由過敏性因素誘發的蕁麻疹,多數蕁麻疹是由過敏性機理引起的,如:食物中的過敏原(多屬於異種蛋白質)刺激人體,使人體產生特異抗體IgE(免疫球蛋白E),這種IgE抗體附著在體內的肥大細胞上或嗜鹼性白細胞上,潛伏起來,並不會引發過敏反應。

但是,當擁有特異抗體IgE的人再吃這種食物時,IgE抗體就和食物中的過敏原相結合,從而使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白細胞釋放組織胺。組織胺又作用於血管,使之擴張和通透性增加,因而大量蛋白質和液體外滲到皮膚組織中,於是產生蕁麻疹,這就是蕁麻疹的發病過程。

蕁麻疹對症治療方法:

1、內用葯抗組織胺葯是治療各種蕁麻疹病人的重要葯物,可以控制大多數病人症狀,抗組織胺葯物雖不能直接對抗或中和組織胺,不能阻止組織胺的釋放,但對組織胺有爭奪作用,可迅速抑制風團的產生。抗組織胺葯有各種副作用,最好選用副作用較少者,尤其高空作業的工人、駕駛員等工人要慎用,易因昏倦而導致事故的發生。久用一種抗組織胺葯容易引起耐葯性,可另換一種。或交替或合並應用。兒童的耐葯性較成人大,因而相對用量也大。

2、IGE調理。蕁麻疹治療一般採取全身治療,肥大細胞釋放介質是蕁麻疹發病的重要環節,因此,抑制肥大細胞釋放介質在治療蕁麻疹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次就是抗組胺葯物,抗組胺葯物是蕁麻疹的一線治療葯物,對於嚴重的急性蕁麻疹,可用糖皮質激素控制過敏症狀。血清學顯示免疫

球蛋白E(IgE)增高的,在用葯同時補充欣敏康益生菌降低血清IgE抗體以減少蕁麻疹復發率,其它治療如因感染因素引起,則選用有效抗生素治療;酮替芬對膽鹼能性蕁麻疹有療效;非甾體類抗炎葯對部分寒冷性蕁麻疹有效。

蕁麻疹生活注意治療方法

對於每一位蕁麻疹患者來說,都是非常想知道如何治療蕁麻疹的,不是嗎?畢竟患上蕁麻疹的滋味並不好受。小編列出以下給大家參考:

1、溫水擦拭患處可緩解癢痛感

蕁麻疹在發病時患處會伴隨著比較嚴重的癢痛感,患者可以在早晚兩個時間段用溫水輕輕擦拭蕁麻疹的患處,這樣一方面可以緩解蕁麻疹患處的癢痛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舒緩患處擴張的毛細血管,讓其趨於一個比較平和的狀態,有利於蕁麻疹的康復,另外還可以清理患處的細菌,保證蕁麻疹患處有一個很好的康復環境。蕁麻疹患者千萬不能夠犯癢就撓的大忌,那樣會加重病情。

2、治療蕁麻疹期間家中要多通風

不少朋友患上蕁麻疹就是因為在睡覺的時候或者季節變化的時候受了風,所以在患上蕁麻疹之後便不敢輕易地開窗通風,害怕自然風會加重蕁麻疹的病情。

其實在我們患上蕁麻疹的時候是應該在一個通風的環境下進行治療的,因為這個可以有利於患者的血液循環系統恢復正常。

Ⅳ 蕁麻疹出現該怎麼辦

找到病因 對每位患者都應力求找到引起發作的原因,並加以避免。如果是版感染引起的蕁麻疹,要權積極配合治療,以免病情加重。如果是葯物過敏引起的,要立即停止繼續服用,如果是食物引起的,找到過敏食物之後,以後也盡量避免再繼續食用該食物。

Ⅳ 名詞解釋 風團

斑塊:為直徑大於1cm的隆起性、淺表性皮損,頂端較扁平,多為丘疹擴大或融合而成

2、丘疹:為局限性、充實性、淺表性皮損,隆起於皮面,直徑小於1cm。

3、苔蘚樣變:為皮膚局限性粗糙增厚,常由搔抓、摩擦及皮膚慢性炎症所致,表現為皮嵴隆起,皮溝加深,皮損界限清楚。

4、風團:為暫時性、隆起性皮損,由真皮乳頭層血管擴張、血漿滲出所致

5、Auspitz征:颳去銀白色鱗屑可見淡紅色發光半透明薄膜(薄膜現象),剝去薄膜可見點狀出血。

6.、尼氏征:又稱棘層松解征,是某些皮膚病發生棘層松解性水皰(如天皰瘡)時的觸診表現。可有四種陽性表現:①手指推壓水皰一側,可使水皰沿推壓方向移動;②手指輕壓皰頂,皰液可向四周移動;③稍用力在外觀正常皮膚上推擦,表皮即剝離;④牽扯已破損的水皰壁時,可見水皰以外的外觀正常皮膚一同剝離。

7,皮膚劃痕試驗:在蕁麻疹患者皮膚表面用鈍器以適當壓力劃過,可能出現以下三聯反應,稱為皮膚劃痕試驗陽性:①劃後3~15秒,在劃過處出現紅色線條,可能由真皮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引起毛細血管擴張所致;②15~45秒後,在紅色線條兩側出現紅暈,此為神經軸索反應引起的小動脈擴張所致,麻風皮損處不發生這種反應;③劃後1~3分鍾,劃過處出現隆起、蒼白色風團狀線條,可能是組胺、激肽等引起水腫所致。

8、凡有梅毒感染史,無臨床症狀或臨床症狀已消失,除梅毒血清學陽性外無任何陽性體征,並且腦脊液檢查正常者稱為潛伏梅毒。

9.表皮通過時間: 新生的基底細胞進入棘細胞層,然後上移到顆粒層的最上層,約需14天,再通過角質層脫落下來又需14天,共28天,稱為表皮細胞通過時間。

10.橋粒:是角質層形成細胞間連接的主要結構,由相鄰細胞的細胞膜發生卵圓形緻密增厚而共同構成。

11.半橋粒:是基底層細胞與下方基底膜帶之間主要連接結構,系由角質形成細胞真皮側細胞膜的不規則突起與基底膜帶相互嵌合而成,結構類似於半個橋粒。

4.葯疹:亦稱葯物性皮炎,是葯物通過口服、注射、吸入、栓劑、外用葯吸收等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後引起的皮膚黏膜炎症反應。

13 一期梅毒的臨床表現:硬下疳,硬化性淋巴結炎。

二期梅毒皮膚黏膜損害主要包括:梅毒疹,扁平濕疣。

三期梅毒皮膚黏膜損害包括:結節性梅毒疹,梅毒性樹膠腫。

梅毒葯物治療葯物首選 青黴素類。

問答題

三、簡答題(每題10分)

1、簡述外用葯物的使用原則。

2、簡述接觸性皮炎的治療原則。

3、簡述濕疹的治療。

4、簡述重型葯疹的治療。

5、簡述帶狀皰疹的治療。

6、簡述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標准。

7、簡述變態反應性葯疹的特點。

1、外用葯物的使用原則:①正確選用外用葯物的種類 應根據皮膚病的病因與發病機制等進行選擇,如細菌性皮膚病宜選抗菌葯物,真菌性皮膚病可選抗真菌葯物,變態反應性疾病選擇糖皮質激素或抗組胺葯,瘙癢者選用止癢劑,角化不全者選用角質促成劑,角化過度者選用角質剝脫劑等。

②正確選用外用葯物的劑型 應根據皮膚病的皮損特點進行選擇,原則為:①急性皮炎僅有紅斑、丘疹而無滲液時可選用粉劑或洗劑,炎症較重,糜爛、滲出較多時宜用溶液濕敷,有糜爛但滲出不多時則用糊劑;②亞急性皮炎滲出不多者宜用糊劑或油劑,如無糜爛宜用乳劑或糊劑;③慢性皮炎可選用乳劑、軟膏、硬膏、酊劑、塗膜劑等;④單純瘙癢無皮損者可選用乳劑、酊劑等。

③詳細向患者解釋用法和注意事項 處方外用葯後,應當給患者詳細解釋使用方法、使用時間、部位、次數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其處理方法等。

2、本病的治療原則是尋找病因、迅速脫離接觸物並積極對症處理。變態反應性接觸性皮炎治癒後應盡量避免再次接觸致敏原,以免復發。

①內用葯物治療 視病情輕重可內服抗組胺葯或糖皮質激素。

②外用葯物治療 可按急性、亞急性和慢性皮炎的治療原則處理。

3、應注意避免各種可疑致病因素,發病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及飲酒,避免過度洗燙。

①內用葯物治療 目的在於抗炎、止癢。

②外用葯物治療 應充分遵循外用葯物的使用原則。

4、原則為及時搶救、降低死亡率、減少並發症、縮短病程。

①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質激素;

②防治繼發感染;

③加強支持療法;

④加強護理及外用葯物治療。

5、治療原則為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止並發症。

1.內用葯物治療

①抗病毒葯物;②止痛;③糖皮質激素。

2.外用葯物治療

①外用葯:以乾燥、消炎為主;②眼部處理。

3.物理治療

6、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標准:(1)蝶形紅斑;(2)盤狀紅斑;(3)光敏感;(4)口腔潰瘍;(5)關節炎;(6)漿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7)腎病表現:尿蛋白>0.5g/d(或尿蛋白>+++)或有細胞管型;(8)神經病變:癲癇發作或精神症狀(除外由葯物、代謝病引起);(9)血液病變:溶血性貧血、白細胞<4000/μl、淋巴細胞<1500/μl或血小板<100,000/μl;(10)免疫學異常:抗dsDNA抗體(+),或抗Sm抗體(+),或抗心磷脂抗體(+)(包括抗心磷脂抗體、或狼瘡抗凝物,或持續至少6個月的梅毒血清假陽性反應,三者中具備1項);(11)ANA陽

性:除外葯物性狼瘡所致。11項中具備四項即可診斷SLE。

7、變態反應性葯疹的特點:①只發生於少數具有過敏體質者,多數人不發生反應;②病情輕重與葯物的葯理及毒理作用、劑量無相關性;高敏狀態下,甚至極小劑量的葯物亦可導致極嚴重的葯疹;③發病有一定的潛伏期,初次用葯一般約需4~20天後才出現臨床表現,已致敏者如再次用葯,則數分鍾至24小時之內即可發生;④臨床表現復雜,皮損可呈多種類型,但對於某一患者而言常以一種為主;⑤存在交叉過敏及多價過敏現象;⑥停止使用致敏葯物後病情常好轉。

重症葯疹的治療原則?

(1)及早使用足量糖皮質激素;

(2)防治繼發感染;

(3)加強支持療法;

(4)加強護理及外用葯物治療。

2.固定型葯疹的特點?

常由磺胺類,解熱鎮痛類,巴比妥類和四環素類等引起。好發於口腔和生殖器皮膚-黏膜交界處,亦可累及軀干四肢,每次發病幾乎均在同一位置。典型皮損為圓形或類圓形境界清楚的水腫性暗紫色斑疹,常為1個,重者斑上有水皰或大皰,黏膜皺褶處易糜爛滲出。

3.尖銳濕疣與扁平濕疣的區別。

繼續閱讀

Ⅵ 幫忙判斷下這是什麼病

紅斑狼瘡的斑點是光疹班 是陽光照射後形成的 並且形成的斑點成蝶形 也許是蕁麻疹 不過最大可能性就是冬春換季 氣候變化後 皮膚的不適應造成的

Ⅶ 蕁麻疹怎麼治療

蕁麻復疹也稱為風疙瘩,它制的表現是風團樣的損害,個別少數可以是血管性水腫。一般的蕁麻疹主要是抗組胺葯治療,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氯雷他定、鹽酸西替利嗪,還有其他很多種抗組胺葯,現在在臨床應用的應該有十種以上,效果還是比較有效的。但是治療蕁麻疹的時候要去除原因,才能達到去根的目的。蕁麻疹由於原因比較復雜,有的時候是比較清楚的,可能著個涼風起,或者是突然腥的、發的海鮮也可能起。這種情況有很明確發病的前後原因,避免之後如果過敏的東西從體內排出,可能沒吃葯也好了。所以一般來說,應用抗組胺葯都是有效的。但是有些慢性的蕁麻疹原因一時找不出來,可能要做一些蕁麻疹的日記,就是今天的皮疹情況,在這里去尋找原因。慢性的蕁麻疹一般要堅持服葯一段時間,抑制發病的狀態。如果蕁麻疹不是很癢、影響不大,又沒有呼吸道的一些症狀,有的時候也可以不用葯。有的時候自己起,自己又消退了,所以也要看具體的情況。

Ⅷ 身上起紅斑很癢!是什麼病嚴重嗎

盤狀紅斑狼瘡:抄主要侵犯皮膚,是紅斑狼瘡中最輕的類型。少數可有輕度內臟損害,少數病例(約5%) 紅斑
可轉變為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膚損害初起時為一片或數片鮮紅色斑,綠豆至黃豆大,表面有粘著性鱗屑,以後逐漸擴大,呈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色素明顯加深,略高於中心。中央色淡,可萎縮、低窪,整個皮損呈盤狀(故名盤狀紅斑狼瘡)。損害主要分布於日光照射部位,如面部、耳輪及頭皮,少數可累及上胸、手背、前臂、口唇及口腔粘膜也可受累。多數患者皮損無自覺症狀,但很難完全消退。新損害可逐漸增多或多年不變,損害疏散對稱分布,也可互相融合成片,面中部的損害可融合成蝶形。盤狀皮損在日光暴曬或勞累後加重。頭皮上的損害可引起永久性脫發。陳舊性損害偶而可發展成皮膚鱗狀細胞癌。

Ⅸ 蕁麻疹怎麼治

治療

1.一般治療

由於蕁麻疹的原因各異,治療效果也不一樣。治療具體措施如下:

(1)去除病因對每位患者都應力求找到引起發作的原因,並加以避免。如果是感染引起者,應積極治療感染病灶。葯物引起者應停用過敏葯物;食物過敏引起者,找出過敏食物後,不要再吃這種食物。

(2)避免誘發因素如寒冷性蕁麻疹應注意保暖,乙醯膽鹼性蕁麻疹減少運動、出汗及情緒波動,接觸性蕁麻疹減少接觸的機會等。

2.葯物治療

(1)抗組胺類葯物①H受體拮抗劑 具有較強的抗組胺和抗其他炎症介質的作用,治療各型蕁麻疹都有較好的效果。常用的H1受體拮抗劑有苯海拉明、賽庚啶、撲爾敏等,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氯雷他定、依巴斯汀、氮卓斯汀、地氯雷他定等;單獨治療無效時,可以選擇兩種不同類型的H1受體拮抗劑合用或與H2受體拮抗劑聯合應用,常用的H2受體拮抗劑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用於急、慢性蕁麻疹和寒冷性蕁麻疹均有效。劑量因人而異。②多塞平 是一種三環類抗抑鬱劑,對慢性蕁麻疹效果尤佳,且不良反應較小。對傳統使用的抗組胺葯物無效的蕁麻疹患者,多塞平是較好的選用葯物。

(2)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作用,減少組胺釋放的葯物①硫酸間羥異丁腎上腺素為 β2腎上腺受體促進劑,在體內能增加cAMP的濃度,從而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②酮替酚 通過增加體內cAMP的濃度,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阻止炎症介質(如組胺、慢反應物質等)的釋放。其抑。製作用較色甘酸鈉強而快,並可口服。③色甘酸鈉 能阻斷抗原抗體的結合,抑制炎症介質的釋放。若與糖皮質激素聯合作用,可減少後者的用量,並增強療效。④曲尼司特通過穩定肥大細胞膜而減少組胺的釋放。

(3)糖皮質激素

為治療蕁麻疹的二線用葯,一般用於嚴重急性蕁麻疹、蕁麻疹性血管炎、壓力性蕁麻疹對抗組胺葯無效時,或慢性蕁麻疹嚴重激發時,靜脈滴注或口服,應避免長期應用。常用葯物如下:①潑尼松;②曲安西龍;③地塞米松;④得寶松。緊急情況下,採用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或甲潑尼龍靜脈滴注。

(4)免疫抑制劑

當慢性蕁麻疹患者具有自身免疫基礎,病情反復,上述治療不能取得滿意療效時,可應用免疫抑制劑,環孢素具有較好的療效,硫唑嘌呤、環磷醯胺、甲氨蝶呤及免疫球蛋白等均可試用,雷公藤也具有一定療效。由於免疫抑制劑的副反應發生率高,一般不推薦用於蕁麻疹的治療。

另外,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葯物,如維生素C、維生素P、鈣劑等,常與抗組胺葯合用。由感染因素引起者,可以選用適當的抗生素治療。

Ⅹ 問:慢性蕁麻疹怎麼才能治好,會不會變成紅斑狼瘡

蕁麻疹於紅斑狼瘡的發病機理是不一樣的,前者較後者容易治癒。
一、蕁麻疹是內產生大量的IgE抗體並長久的附著在免疫細胞上,導致組胺等炎性介質的分泌傷害自體的一種免疫反應,從蕁麻疹的免疫學上看,治療的根本應控制IgE,調節免疫球蛋白的平衡為主,目前蕁麻疹的治療多停留在抗組胺等炎症階段,一部分人會通過提高免疫力來嘗試治療,但過敏並不是免疫力低所致,人體的五種免疫球蛋白分泌失衡才是疾病的根本病因,目前國際免疫學研究對解決引起蕁麻疹的IgE抗人抗體治療方法就是大量補充人體抗過敏益生菌敏亦康來降低體內的IgE抗體,通過刺激干擾素分泌來調節免疫球蛋白的平衡,從而使人體的免疫應答恢復正確。
寒冷性蕁麻疹,為對冷刺激產生的變態反應。應注意幾點:
1、盡量避免接觸冷水、冰鎮物品,尤其在雙手比較熱、身體出汗時更不能接觸,需要接觸時盡量縮短時間,以皮膚無反應為原則,待適應後,逐漸延長接觸時間;
2、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休息,別熬夜、上火。

二、「紅斑」只是最容易被大家所認識到的表現之一,但系統性紅斑狼瘡絕不只是起紅斑這么簡單,全身各個系統均有可能遭受損害。
1、皮膚
大部分患者的首發症狀是面部出現鮮紅色的斑疹,在春季高發,范圍局限於兩側面頰部、鼻樑部,邊緣清楚,皮疹外形像蝴蝶,俗稱蝶形紅斑。皮疹對光過敏,在室外陽光暴曬後皮疹顏色加深,水腫加重。
2、腎臟
系統性紅斑狼瘡50%以上有腎臟損害,從而出現血尿、蛋白尿,持續進展,後期可出現尿毒症。
3、心臟
可有心包炎、心肌炎,而出現心衰、胸痛、心電圖異常以及心肌酶升高等情況。
4、骨骼肌肉
可出現關節痛、關節炎、關節畸形、骨壞死、骨質疏鬆及肌痛、肌無力等。
5、其它系統
血液、呼吸、消化、神經等系統也可能受累。有的因血小板太低而出血不止,有的下肢嚴重浮腫,有的出現呼吸困難,有的則出現精神異常,有的腹痛、腹瀉、血便、腸梗阻甚至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