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水痘的症狀和治療
我也患過嚴重的痘痘(痤瘡)又稱青春痘,算是久病成良醫吧現在好了,不過留下了回些瘢痕!
給你點建議吧1.不要擠和針答刺(會留下疤痕),不用針刺他,疤痕會少很多
2.飲食。油膩、高糖辛辣的食物不能吃,每天早晚用溫水洗臉
3.用葯,急性炎症期要輸液,以控制炎症我當時看了很多醫生(本人也是醫生,牙醫),每個醫生開的方子都不同我認為
中醫沒效果我覺得用硼酸溶液濕敷+維胺脂維E乳膏+維胺脂膠囊(第一種大一點的醫院才有,後兩種大葯房有售,可看過說明,再行購買)這個組合治好了我的痘痘
4.冬季防凍,要有充足的睡眠,注意休息
5.不要亂用化妝品(包括洗面奶、香皂等)和相信偏方,不要見到個方子就想試一試6.建議你到大一點的醫院皮膚科看一看,聽聽醫生的建議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同是得過痤瘡的人,我很理解你的痛苦為您解答,希望能夠給您幫助,同時也希望您能採納,謝謝
!
② 長水痘都有什麼症狀
該病潛伏期為14~15日左右。起病急、輕、中度發熱且出現皮疹,皮疹先發於頭皮、軀干受壓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為期1~6日的出疹期內皮疹相繼分批出現。皮損呈現由細小的紅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脫症的演變過程,脫症後不留疲痕。水疤期痛癢明顯,若因摧抓繼發感染時可留下輕度凹痕。體弱者可出現高熱,約4%的成年人可發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大多見於1-10歲的兒童,潛伏期2-3周。起病較急,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等前驅症狀。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迅即變為米粒至豌豆大的圓型緊張水皰,周圍明顯紅暈,有水皰的中央呈臍窩狀。約經2-3天水皰乾涸結痂,痂脫而愈,不留疤痕。皮損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顏部始,後見於軀干、四肢。數目多少不定以軀干為多,次於顏面、頭部,四肢較少,掌跖更少。粘膜亦常受侵,見於口腔、咽部、眼結膜、外陰、肛門等處。皮損常分批發生,因而丘疹、水皰和結痂往往同時存在,病程經過2-3周。若患兒抵抗力低下時,皮損可進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水痘的臨床異型表現有:大皰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兒水痘、成人水痘等。 需與天花相鑒別:天花全身反應重,始即39-40℃的高熱,熱度下降後發疹,皮損中央有明顯的臍凹,顏面增多,愈後遺留凹陷性疤痕。有是應注意與膿皰瘡及丘疹性蕁麻疹區別。
③ 水痘發炎後的症狀是什麼樣
水痘是一種自愈性疾病,病程7-10天,沒有發熱的話不用特殊處理。
水痘好轉的表現是,水泡干癟結痂,沒有新的水痘出現。
水痘發炎的表現是,水泡渾濁破裂,水泡周圍紅腫,可有膿性分泌物滲出,伴有高熱。
④ 水痘的主要症狀是什麼樣的
病毒屬皰疹病毒科,呈球形,直徑150~200nm。中心為雙股DNA,其外為20面體核衣殼,衣殼表面有一層脂蛋白包膜,內含補體結合抗原,不含血凝素或溶血素。
本病毒僅有一個血清型,可在人胚纖維母細胞、甲狀腺細胞中繁殖,產生局灶性細胞病變,細胞核內出現嗜酸性包涵體和多核巨細胞。人為唯一的宿主。
VZV生活能力較弱,不耐高溫,不能在痂皮中存活,易被消毒劑滅活。但能在皰疹液中-65℃下存活8年。
病毒先在上呼吸道繁殖,小量病毒侵入血中在單核吞噬系統中繁殖,再次大量進入血循環,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侵襲皮膚及內臟,引起發病。
水痘傳染性強。患者為主要傳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後一周都有傳染性。兒童與帶狀皰疹患者接觸亦可發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也可接觸污染的用物間接待染。
本病以冬春季發病為主,主要為2~10歲的兒童發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發病可終身免疫。
(一)傳染源 水痘患者為主要傳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乾燥結痂時,均有傳染性。易感兒童接觸帶狀皰疹患者,也可發生水痘,但少見。
(二)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在近距離、短時間內也可通過健康人間接傳播。
(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學齡前兒童發病最多。6個月以內的嬰兒由於獲得母體抗體,發病較少,妊娠期間患水痘可感染胎兒。病後獲得持久免疫,但可發生帶狀皰疹。
(四)流行特徵 全年均可發生,冬春季多見。本病傳染性很強,易感者接觸患者後約90%發病,故幼兒園、小學等幼兒集體機構易引起流行。
病毒由呼吸道侵入,在粘膜上生長繁殖後入血及淋巴液,在網狀內皮細胞系統再次增殖,侵入血液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和全身病變,主要損害部位在皮膚,皮疹分批出現與間歇性病毒血症有關。隨後出現特異性免疫反應,病毒血症消失,症狀緩解。當免疫功能低下時易發生嚴重的全身播散性水痘。有的病例病變可累及內臟。部分病毒沿感覺神經末梢傳入。長期潛伏於脊神經後根神經節等處,形成慢性潛伏性感染。機體免疫力下降時(如患惡性腫瘤,受刺激)病毒被激活,導致神經節炎,並沿神經下行至相應的皮膚節段,造成簇狀皰疹及神經痛,稱為帶狀皰疹。
水痘病變主要在表皮棘細胞。細胞變性、水腫形成囊狀細胞,後者液化及組織液滲入形成水皰,其周圍及基底部有充血、單核細胞和多核巨細胞浸潤,多核巨細胞核內有嗜酸性包涵體。水皰內含大量病毒。開始時透明,後因上皮細胞脫落及白細胞侵入而變濁,繼發感染後可變為膿皰。皮膚損害表淺,脫痂後不留瘢痕。粘膜皰疹易形成潰瘍,亦易癒合。水痘個別病例病變可累及肺、食管、胃、小腸、肝、腎上腺、胰等處,引起局部充血、出血、炎細胞侵潤及局灶性壞死。帶狀皰疹受累的神經節可出現炎細胞浸潤、出血、灶性壞死及纖維性變。
本病潛伏期為14~15日左右。起病急、輕、中度發熱且出現皮疹,皮疹先發於頭皮、軀干受壓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為期1~6日的出疹期內皮疹相繼分批出現。皮損呈現由細小的紅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脫症的演變過程,脫症後不留疲痕。水疤期痛癢明顯,若因摧抓繼發感染時可留下輕度凹痕。體弱者可出現高熱,約4%的成年人可發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大多見於1-10歲的兒童,潛伏期2-3周。起病較急,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等前驅症狀。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迅即變為米粒至豌豆大的圓型緊張水皰,周圍明顯紅暈,有水皰的中央呈臍窩狀。約經2-3天水皰乾涸結痂,痂脫而愈,不留疤痕。皮損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顏部始,後見於軀干、四肢。數目多少不定以軀干為多,次於顏面、頭部,四肢較少,掌跖更少。粘膜亦常受侵,見於口腔、咽部、眼結膜、外陰、肛門等處。皮損常分批發生,因而丘疹、水皰和結痂往往同時存在,病程經過2-3周。若患兒抵抗力低下時,皮損可進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水痘的臨床異型表現有:大皰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兒水痘、成人水痘等。
需與天花相鑒別:天花全身反應重,始即39-40度的高熱,熱度下降後發疹,皮損中央有明顯的臍凹,顏面增多,愈後遺留凹陷性疤痕。有是應注意與膿皰瘡及丘疹性蕁麻疹區別。
⑤ 水痘都有哪些症狀
患水痘時通常會發燒1~2天,最初皮疹為紅色斑疹、丘疹,數小時後這些斑丘疹很快會變成充滿液體的皰疹。典型症狀:潛伏期:感染水痘-帶狀病毒後,患者並不會立刻產生症狀,一般會經過9~21天的潛伏期。發病期:潛伏期結束後,患者會進入1~2周的發病期,此期也是水痘傳染期。兒童多直接進入出疹階段。成人患者可出現低熱、乏力、食慾減退、畏寒等全身不適症狀,持續1~2天後出疹。皮疹先發生於軀干、頭部逐漸擴
⑥ 大人長水痘為什麼脖子上會腫起來
不用擔心,這是某一部分人,發水痘時的正常現象。只要你的水痘消了,就會沒事的。水痘一般三個星期左右就會好了!但一定要注意,不要用手指甲挖破它,弄得不好,是會毀容的哦!
⑦ 水痘的症狀是怎樣的
水痘的症狀與並發症
(一)潛伏期~24日,一般為13~17天。
(二)前驅期 成人於皮疹出現前1~2日可先有發熱、頭痛、咽痛、四肢酸痛、惡心、嘔吐、腹痛等症狀。小兒則皮疹和全身症狀多同時出現,而無前驅期症狀。
(三)發疹期 皮疹先見於軀干、頭部,逐漸延及面部,最後達四肢。皮疹分布以軀干為多,面部及四肢較少,呈向心性分布。開始為粉紅色帽針頭大的斑疹,數小時內變為丘疹,再經數小時變為水泡,從斑疹→丘疹→水泡→開始結痂,短者僅6~8小時,皮疹發展快是本病特徵之一。水皰稍呈橢圓形,2~5mm大小,水泡基部有一圈紅暈,當水皰開始干時紅暈亦消退,皮疹往往很癢。水痘初呈清澈水珠狀,以後稍混濁,皰疹壁較薄易破。水痘皮損表淺,按之無堅實感,數日後從水皰中心開始干結,最後成痂,經1~2周脫落。無繼發感染者痂脫後不留疤痕,痂才脫落時留有淺粉色凹陷,而後成為白色。因皮疹分批出現,故在病程中可見各項皮疹同時存在。
口腔、咽部或外陰等粘膜也常見疹,早期為紅色小丘疹,迅速變為水泡,隨之破裂成小潰瘍。有時眼結膜、喉部亦有同樣皮疹。
以上為典型水痘,皮疹不多,全身症狀亦輕。重者皮疹密布全身甚至累及內臟(如肺部),全身症狀亦重,熱度高,熱程長。成人水痘常屬重型。
不典型水痘少見,可有以下類型。
1.出血性、進行性(病程長達2周以上)和播散性水痘 主要見於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葯物治療的病人,皰疹內有血性滲出,或正常皮膚上有瘀點瘀斑。
2.先天性水痘綜合征和新生兒水痘 如母親於產前4天以內患水痘,新生兒出生後5~10天時發病者,易形成播散性水痘,甚至因此引起死亡。先天性水痘綜合征表現為出生體重低、疤痕性皮膚病變、肢體萎縮、視神經萎縮、白內障、智力低下等,易患繼發性細菌性感染。
3.大皰型水痘 皰疹融合成為大皰。皮疹處皮膚及皮下組織壞死而形成壞疽型水痘。
【並發症】
一般不多見,較常見的並發症有以下幾種。
(一)繼發性細菌性感染 包括局部皮疹化膿性繼發感染、蜂窩組織炎、急性淋巴結炎、丹毒、敗血症等。
近年來美國報道水痘患兒並發甲組鏈球菌感染(Invasive Group A streptococcus GAS),多發生於出水痘的第3~6天時,可表現為局部紅腫的蜂窩組織炎,或者鏈球菌中毒性休克樣綜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like syndrome ISLS),均病情危重,病死率較高,需特別注意及時採取防治的措施。
(二)水痘腦炎 約1000~10,000個病例中有1例發生腦炎。多發生在病程第3~8天,少數見於出疹前2周或出疹後3周。病情輕重不一,症狀和腦脊液所見與一般病毒性腦炎相仿 ,病死率為5%~25%。其他少見的神經系統並發症有橫斷性脊髓炎、周圍神經炎、視神經炎等。
(三)原發性水痘肺炎 多見於成人水痘患者和免疫受損者。輕者可無症狀,或只有乾咳,重者有咯血、胸痛、氣急、紫紺和發熱等。嚴重者可致命,尤其在妊娠中後期感染危險性更大。體征不明顯。肺炎症狀多見於出疹後2~6天,亦可見於出疹前或出疹後10天。診斷主要依靠X線檢查,憑X線診斷有謂成人水痘中16%並發水痘肺炎,而有肺炎症狀者只佔4%。
(四)其他 水痘與Reye綜合征常發生於水痘後期,伴嘔吐、不安和激惹,進展到腦水腫,腦部的病理改變與高氨有關,由於阿司匹林也被認為與Reye綜合征有關,因此國外認為水痘感染時最好禁用阿司匹林退熱。心肌炎、腎炎、關節炎、肝炎等均少見。
⑧ 水痘病發的症狀
水痘
水痘是春天的流行傳染病,患者多是一至十四歲的孩子,在學校和托兒所較易受感染得病。
病原體:水痘-帶狀瀄疹過濾性病毒
潛伏期:10至21天
發病前徵狀:輕微發燒、不適、食慾欠佳
過程:
患者身上出現小紅點,由胸部、腹部,再擴展至全身。小紅點變大,成為有液體的水泡。
一兩天後,水泡破裂、結成硬殼或疙瘩。
新的小紅點再次在同一位置上出現,重復同一過程。
二至六天期間,新紅點出現二至四次。
十至十四後,紅點脫落,完全康復,不會留有疤痕。
並發症 :
水痘通常屬較溫和的病,不會引起嚴重的並發症,不過,成年人若罹患水痘,病情往往較嚴重,發燒溫度較高、頭痛、肌肉疼痛等。另外,慢性病患者,特別是白血球過多症或癌症病人,或正在服用類固醇葯物的人,亦要加倍小心,因為水痘會引致肺炎、腦炎等並發症,甚至招致死亡。
護理 :
避免小孩因痕癢難耐而抓破水泡,引致發炎,同時細菌亦會蔓延至其他皮膚破損的部位。
若嬰兒染上水痘,可為他套上棉手套,避免他用手揉眼,令病毒感染眼睛,形成角膜炎,以致眼角膜上留下疤痕,影響視力。
水痘的症狀之一,是溫和的發燒。水痘擴散期間開始發燒,水痘消失時便退燒。發燒期間,不要服用阿斯匹靈來退燒,因為這樣會增加發生並發症的機會。容易引起一種腦炎,雷氏癥候群(Reye's Syndrome)。
用溫水(不是熱水)洗澡,保持皮膚清潔,減少感染危險。
食療
雖然罹患水痘後,可以終身免疫,但同樣的過濾性病毒,會潛伏體內,日後會引致帶狀匐行疹(俗稱生蛇)。為免後患,應小心飲食,將病毒徹底消除。
忌吃燥熱和滋補性的食物。
出疹期間,應每天用下列材料煲湯:紫草、芫荽、馬蹄(荸薺)、白茅根、竹蔗、紅蘿卜。(若小孩有氣喘、咳嗽等問題,不要用馬蹄(荸薺)和紅蘿卜)
出疹過後,應用:
(a) 膨魚腮煲粥;
(b) 青天葵(或稱烏青葵)加瘦肉、少量南北杏煲湯,以清肺熱。
水痘:是由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於小兒,全身症狀較輕,皮膚粘膜分批出現斑疹、丘疹、皰疹與結痂並伴有發熱。
(1)臨床表現
水痘病毒存在於早期病人的呼吸道內,主要通過唾液飛沫傳播,亦可由於接觸病人的衣物、玩具、用具等而得病。一般自出疹前一日至出疹後五日或至皮疹全部結痂、乾燥前均具有傳染性。本病潛伏期大約2-3周。
開始時患者可有微熱、全身不適、食慾不振、咳嗽或輕度腹瀉等症,常不被重視。發熱的同時或於發熱1-2天後開始出疹,皮疹先見於軀干、頭部、逐漸延及面部,最後到達四肢。皮疹分布以軀干為多,呈向心性分布,而且從斑疹->丘疹->水皰->開始結痂,短者約6-8小時,皮疹發展快是本病的特徵之一,水皰稍呈橢圓形,大小不一,表淺,似浮在表面,常伴癢感使患者煩躁不安。一般1-3日內,皰疹從中心開始枯乾、結痂,再經數日後,痂蓋自行脫落,脫落後不留疤痕。因皮疹分批出現,故在病根中可見各期皮疹同時存在,此起彼伏,參差不齊。成人患水痘,其症狀較兒童嚴重,表現為高熱持續不退,全身症狀嚴重,皮疹融合成片,並發症易見如肝炎、肺炎等,應加以注意。
(2)實驗室檢查
本病臨床症狀典型,無用特殊檢查。
(3)治療
西醫治療
主要是對症處理,如搔癢較著者可口服非那根,局部擦塗爐甘石洗劑。皰疹破裂者可塗1%龍膽紫,如有皮膚繼發性細菌感染,可適當選用四環素軟膏局部塗抹或抗菌素等。
中醫治療
銀花12克,甘草3克,水煎連服三天。皮膚抓破者,可用青黛散外敷。
(4)護理
水痘傳染性很強,必須早期隔離患兒,直到全部皮疹結痂為止。發熱期患兒應卧床休息,給予高熱量易消化的飲食和充足的水分。修剪患兒指甲、防止抓破水瘡,勤換衣服,保持皮膚清潔衛生。
(5)預防
早期隔離患者,對易感人群,需嚴密觀察三周,並可口服板藍根沖劑,予以預防,對患嚴重濕疹或正在應用激素治療的小兒,應特別注意保護,切勿與水痘患兒接觸,如已接觸,則可肌肉注射胎盤球蛋白或兩種球蛋白,同時對正在應用激素治療的小兒需及時減量或逐漸停用激素。此外,對水痘患兒的用具等要暴曬或煮沸消毒。
得過水痘的,由於體內已經有了抗體(獲得性免疫),就不會再得了。
水痘(varicella)是一種高傳染性的疾病,接觸到病患的皮膚或吸入其傳染性口沫,約10至20天後發病。沒發生過水痘的訪客要戴手套、口罩,避免被感染。患者應予隔離,在家卧床休息,至燒退、結痂開始脫落才免隔離。
成人被感染水痘時發燒、倦怠較兒童嚴重。口、咽、臉、頭皮、軀干皆可發生水泡,四肢少見。病程為:全身性陸續起紅疹-->水泡-->膿庖-->結痂,7-14天內痂脫落,才可免除隔離。
婦女懷孕六個月內感染水痘可能導致胎兒畸型,可服用抗組織胺止癢與退燒葯以減輕症狀。
水痘預防
水痘是一種具高度傳染性、帶有發癢的紅斑與水皰的疾病,是孩童時期最常見的疾病之一,能傳染給孕婦。水痘的疫苗含弱化的水痘病毒,用來促使接種者產生抗體,形成對此疾病的防護。有以下情況者不宜接種水痘疫苗:
對葯品或其他物質產生過敏性反應,如發癢的疹子、氣喘、臉或舌浮腫
已懷孕或有意在一個月之內懷孕的婦女
由於異常的血液狀況、癌症、或某種葯療導致免疫力低的人士
處於嚴重感染並發高熱者
過去一個月之內曾接種病毒類疫苗,如麻疹、腮腺炎、或風疹者
水痘疫苗接種的方法是在上臂或大腿處注射入皮層下。成人通常須兩劑、間隔一至兩個月注射。水痘疫苗接種後可能產生如下的副作用,但一般都很輕微:
注射處發紅、浮腫、疼痛
稍微發燒
在接種一個月以內出現類似水痘的紅疹,但症狀較輕
過敏反應,通常都很輕微
水痘疫苗是否一定能預防水痘?
最近的研究顯示,疫苗防止水痘發生的成功率為95%;其防止嚴重性並發症(如肺炎)的成功率則為100%。即使有少數的接種者過後仍出水痘,但其症狀都很輕微,一般只引發幾日的輕微發燒和少許丘疹。
水痘疫苗是否持久有效?
日本的研究結果顯示有效期可長達二十年。
水痘是由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常見的急性傳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發病,其中以冬春季為多。水痘傳染性極強,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主要通過唾液飛沫傳染,亦可因接觸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患者以嬰幼兒多見,集體兒童亦為易感人群,托兒所、幼兒園、小學校等容易發生局部暴發流行。
水痘的平均潛伏期14—21天,多為15一17天。易感者接觸病人後約90%會傳染發病,病初症狀較輕,可出現微熱,全身不適。發熱的同時或1—2日後,軀干皮膚、粘膜分批出現和迅速發展為斑疹、丘疹、皰疹與結痂。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臟器,還可並發皮膚感染、肺炎、腦炎等。本病一般預後良好,極少數人出現嚴重並發症。部分病人恢復後體內可潛伏病毒,成年後某些誘因可引起復發成為帶狀皰疹。
主要預防措施:
1.加強水痘防病宣傳,教育和培養學生良好衛生習慣,做到勤洗手,以免傳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節學校的教室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環境整潔,空氣流通。
3.學校每天晨檢,發現水痘患者應及時報告,隔離傳染源,患病學生必須在家隔離治療,待結痂乾燥後方能復學(自發病起21天左右)。
4.對易感兒童接種水痘疫苗,接種疫苗後15天產生抗體,30天時抗體水平達到高峰,抗體陽轉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參考資料:網路知道
⑨ 水痘的初期症狀
水痘
定義及病因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高傳染急性發疹性疾病。經由空氣中飛沫或和人密切接觸而傳染。好發於冬天,但在台灣一年四季皆可見,感染兒多為學齡前幼兒,尤其過團體生活小朋友更常見,水痘感染後約二星期發病。
症狀
發病初期會有發燒及身體有紅疹及似露珠的小水皰。皮疹的分布是先由軀干發生,再逐漸擴散到四肢。皮疹很癢,小朋友常用手去搔抓。皮疹變化依紅斑、丘疹、水皰、膿皰、結痂之變化順序發疹,變化很快,所以身體可同時發現不同時期的皮疹並存。水皰在無並發症下7~10天內會逐漸結痂癒合。
治療
口服短效性抗組織胺葯物止癢。可自費服用抗病毒葯物,在出疹子的24~48小時內服用可減緩症狀。若有重大器官並發症或免疫不全者,可使用注射型抗病毒葯物。
並發症
皮膚續發細菌性感染,是最常見的並發症,會有高燒不退,水皰周圍出現紅腫壓痛,甚至發生全身性紅疹,小朋友極不舒服,若有此情形,應盡速就醫,以免危險。其他如:肺炎、肝炎、神經炎或骨髓炎,無菌性腦膜炎,腦炎,雷氏癥候群,血小板缺乏性紫斑等是少見的合並症,有的會有生命危險,尤其是免疫不全者危險性更高。
居家照護
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而引起皮膚細菌感染。口腔若有破洞,飲食應以流質、溫涼為主。不可使用含阿斯匹靈的退燒葯,以免引起雷氏癥候群(抽筋、昏迷)。應注意小朋友是否發燒不退、活動力變差、皮疹變痛、變紫或全身紅疹,意識不清、抽筋、喘、黃疸等特殊症狀,若有上述症狀時應盡速送醫。目前1歲以上的小孩已有水痘疫苗可供注射,約有90%的效果,可持續15年,少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