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會得生殖器皰疹
海軍指揮學院南京半山醫院為你解說:眾所周知,生殖系統皰疹就是生殖器皰疹。生殖器皰疹是一種很嚴重的性傳染疾病,生殖器皰疹是性病的一種。至於為什麼會患上生殖器皰疹?傳統上而言,性病只是有淋病、軟性下疳、梅 毒和腹股溝肉芽腫。為啥會生生殖系統皰疹?近些年,醫學專家們把通過性接觸傳播的疾病統稱為「xing傳播疾病」,生殖器皰疹就 是其中之一,據我國統計資料顯示,性病疣的發病僅次於淋病與梅毒。
生殖器皰疹即發生於生殖器部位的單純皰疹,是病毒性傳染性皮膚疾病,中醫屬於"熱瘡"的范疇。生殖器皰疹與發生於口角外的單純皰疹不同,絕大多數通過xing關系傳染。據有關報道,國外性活躍的青年患生殖器皰疹的很多,發病率甚至高於梅毒、淋病。
生殖器皰疹症狀1、感染後平均約4~5日,外陰患部先有灼熱感,旋即發生成群丘疹,可為一簇或多簇,繼之形成水皰。數日後演變為膿皰,破潰後形成糜爛或淺潰瘍,自覺疼痛,最後結痂自愈,病程約2~3周。
生殖器皰疹症狀2、皮損多發於男性的包皮、龜頭、冠狀溝和yin莖等處,偶見於尿道口。
生殖器皰疹症狀3、女性則多見於大小陰唇、陰蒂、陰阜、子宮頸等處,亦見於尿道口。原發性生殖器皰疹,往往伴有全身不適,低熱、頭痛等全身症狀,局部淋已結腫大。本病常復發,復發性生殖器皰疹較原發者輕,損害小,往往無全身症狀。
生殖器皰疹症狀4、男性同性戀可出現肛門直腸HSV-2感染,其發病率僅次於淋球菌所致的肛門直腸炎,臨床表現為肛門直腸疼痛、便秘、分泌物增加和里急後重,肛周可有皰疹性潰瘍,乙狀結腸鏡檢常見直腸下段粘膜充血、出血和小潰瘍。
⑵ 梅毒疹長在什麼地方求大神幫助
據傳播途徑可分為後天(非胎傳)與先天梅毒,各據其有無傳染性又分為早期與晚期梅毒。 (一)後天(獲得性)梅毒 一期梅毒 主要症狀為硬下疳。通常在螺旋體侵入人體後9~90天,平均3周,在受侵局部出現硬下疳,其特點是初起為單個暗紅色斑丘疹或丘疹,逐漸增大,很快表面形成糜爛面,並演變為淺潰瘍。典型硬下疳,直徑1~2cm大小,圓形或類圓形,略高出於皮面,表面呈肉紅色糜爛面,基底清潔呈細顆粒狀有少量漿液性分泌物,內含大量梅毒螺旋體,皮損境界邊緣清楚,觸之有軟骨樣硬度,無疼痛及觸痛,數目常為單個,偶可有2~3個。損害絕大多數發生於生殖器,男性多發生於陰莖包皮、冠狀溝、龜頭或系帶部,有些發生於尿道內、陰莖干或其基底部、陰囊上;女性則最多見於陰唇,亦見於陰唇系帶,尿道,子宮頸及會陰等處。陰部外最常見的部位為口唇、舌、扁桃體、乳房、肛門等部位。硬下疳未經治療,約2~6周可自行痊癒,遺留輕度萎縮性瘢痕。色素沉著或無瘢痕。 感染後數小時梅毒螺旋體即沿淋巴管到達淋已結內繁殖,1~2周後附近淋已結即開始腫大,以腹股溝淋巴結最多見,稱梅毒性橫痃。其特點為較硬,彼此不融合,不化膿,表面無紅、腫、熱、痛。穿刺淋巴結檢查,梅毒螺旋體常陽性。淋巴結腫大消退速度較硬下疳緩慢。 二期梅毒 系一期梅毒未治療或治療不規范,梅毒螺旋體由淋巴系統進入血液循環大量繁殖播散而出現的症狀。可侵犯皮膚、粘膜、骨、內臟、心血管及神經系統。常先有流感樣全身症狀及全身淋巴結腫大,繼之出現以皮膚粘膜疹為主的臨床表現。骨、內臟、眼及神經系統症狀較輕或少見。 (1)皮膚損害:為二期梅毒的主要損害。其形態多種多樣,可有斑疹、斑丘疹、膿皰疹(少見)等而類似很多皮膚病,但也有以下一些共同特點,有助於臨床診斷:即皮損廣泛對稱,疏散而不融合,發展和消退均緩慢;客觀症狀明顯而主觀症狀輕微;皮疹常呈銅紅色。褐紅色,好發於掌跖;常伴有粘膜、毛發、骨損害;梅毒血清反應陽性。 1)斑疹性梅毒疹(梅毒性玫瑰疹):為最早出現的二期梅毒疹,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0.5~2cm,散在不相融合,顏色為淡紅到褐紅色。皮疹發生於軀干兩側、肩、臀部和四肢內側,掌跖部者呈暗紅色鱗屑斑,具有特徵性。自覺症狀輕微,不痛不癢。一般數日。數周後自行消退而不留痕跡。 2)丘疹性梅毒疹:通常較斑疹出現稍晚。常見者為豆形丘疹梅毒疹(lenticular papular syphilis),常輕度高起,直徑約2~5mm或更大,呈生肉色或銅紅色,觸之有深而堅實的浸潤,表面光滑或被覆有粘連性鱗屑,皮疹常分布於顏面、軀干、四肢屈側,特別是掌跖部呈現暗黃紅色斑,觸之有深在性浸潤,具有特徵性。丘疹鱗屑性梅毒疹(papularsquamous syphilid)皮疹呈暗紅色扁平丘疹,可互相融合成斑片,其上被覆粘連性鱗屑,頗似銀屑病樣發疹者。毛囊性苔蘚樣梅毒疹(follicular or lichenoid syphilid)較少見,當微小頂端有鱗屑的丘疹,開口於毛囊者呈圓錐形,位於其它部位者呈圓頂形。常群集形成鱗屑性斑塊。晚期或復發性二期梅毒皮疹常較限局而不對稱,群集而傾向融合為其特點,如環狀梅毒疹(annular syphilid),皮疹呈環狀、弓形或迴旋狀,表面覆有鱗屑,周緣輕度高起,由微小扁平丘疹構成,常見於面部,特別是皮膚粘膜交界處,如口角及鼻旁溝,頰部及面中部,亦常見於陰部特別是陰莖干及陰囊。花散形梅毒疹(corymbose sythllid)少見,為成群小的衛星狀丘疹環繞於大的丘疹周圍。扁平濕疣(condyloma latum)呈直徑1~3cm紅褐色蕈樣斑塊,基底寬而無蒂、表面呈灰白色,有滲液,內含大量梅毒螺旋體,傳染性極強。好發於皺褶部皮膚特別是肛門和生殖器部位。 3)膿皰性梅毒疹:較罕見,多見於營養不良、身體抵抗力低的患者,膿皰通常發生於紅色浸潤基底上,消退緩慢,形成小而表淺的潰瘍,表面被覆痂皮,嚴重者呈深在性潰瘍,稱膿瘡樣梅毒疹。有時潰瘍表面痂皮厚積類似蠣殼,稱蠣殼狀梅毒疹。皮疹常廣泛分布全身,顏面特別是前額、指趾甲周、掌跖常被累及。 (2)粘膜損害:常與皮損伴發。 1)梅毒性咽炎:可伴發扁桃體炎或喉炎。咽和喉部充血,彌漫性潮紅,扁桃體可腫大,可出現聲嘶,甚至完全失音。舌部可出現剝脫性斑片,常位於舌背靠中縫處,為一或數個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的光滑區,其上缺乏乳頭。 2)粘膜斑:為特徵性粘膜損害,呈扁平、圓形糜爛面,邊緣清楚,表面有濕潤灰白色偽膜,含大量梅毒螺旋體,傳染性極強。好發於扁桃體、舌、咽,亦見於小陰唇、陰道和宮頸部。 (3)梅毒性禿發及甲損害: 禿發可見於眉部、須部及頭部,呈不規則分布,禿發區毛發不全脫落,仍殘留少許毛發呈蟲咬狀外觀為其特點。甲亦可受累,引起甲床炎、甲溝炎及甲變形。 三期梅毒(晚期梅毒) 早期梅毒未經治療或治療不充分,經一定潛伏期,通常為2~4年後,約有1/3患者發生三期梅毒。除皮膚、粘膜、骨出現梅毒損害外,尚可侵犯內臟,特別是心血管及中樞系統等重要器官,危及生命。三期梅毒的共同特點為損害數目少,破壞性大,分布不對稱,愈後遺留萎縮性瘢痕;客觀症狀嚴重而主觀症狀輕微;損害內梅毒螺旋體很少,傳染性小或無;梅毒血清反應陽性率低。 (1)晚期皮膚損害:主要分兩型。 1)結節性梅毒疹:呈直徑為2mm或更大的紅褐色或銅紅色結節,質硬而有浸潤,呈集簇狀排列,表面被覆粘連性鱗屑或痂皮,或結節頂端壞死、軟化形成糜爛及潰瘍,常一端自愈,另端又起新結節呈弧形、環狀或花環狀排列,消退後遺留瘢痕及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斑。好發於頭、肩胛部、背及四肢伸側,分布不對稱,自覺症狀輕微。 2)梅毒性樹膠腫:為破壞性最大的一種損害。初為皮下深在性結節,逐漸增大與皮膚粘連,呈暗紅色浸潤性斑塊,中央逐漸軟化,終於破潰,流出粘稠樹膠狀膿汁,故名樹膠腫。潰瘍繼續擴大呈圓形、橢圓形,境界清楚,潰瘍壁垂直向下,邊緣整齊呈紫紅色,常一面癒合,一面繼續發展,形成腎形或馬蹄形潰瘍。經數月後潰瘍結疤痊癒。可發生於全身各處,以小腿多見,常單發,自覺症狀輕微。 3)近關節結節:少見,為發生於肘、膝、髖關節附近的豌豆至胡桃大圓形、卵圓形結節,性質堅硬,對稱分布,表麵皮色正常,無明顯自覺症狀。如不治療可持續數年,不易自行消退。 (2)晚期粘膜梅毒: 主要發生於口腔、鼻腔及舌部。口腔損害常發生於硬齶,呈結節性樹膠腫,往往在硬齶近中央部發生穿孔,為三期梅毒的特徵性表現。鼻中隔亦常形成樹膠腫,並可損傷骨膜及骨質,出現鼻中隔穿孔,形成鞍鼻。舌部樹膠腫破潰後,形成穿鑿性潰瘍,邊緣柔軟而不規則,自覺症狀均輕微。 (3)三期骨梅毒: 常見者為骨膜炎,以長骨多見。其次為樹膠腫,對稱發生於扁骨,以顱骨多見,可形成死骨及皮膚潰瘍。 (4)內臟梅毒: 任何內臟皆可受累,但以心血管梅毒最常見而重要。多發生於感染後10~20年,一般約有10%~30%未經正規治療的患者發生心血管梅毒。基本損害為主動脈炎,可進一步發展為主動脈瓣閉鎖不全、主動脈瘤等。肝樹膠腫次之,胃腸、呼吸系統及泌尿生殖系統損害少見。 (5)神經梅毒: 主要為脊髓癆及麻痹性痴呆。該二病各有其特有的臨床表現,腦脊液檢查對診斷有很大幫助,包括細胞數目增多,蛋白定量陽性,特有的膠金曲線,腦脊液梅毒血清反應陽性。 (二)先天(胎傳)梅毒 系由患梅毒母親體內的梅毒螺旋體經胎盤及臍靜脈進入胎兒體內所致。受感染的胎兒可發生死產、流產或分娩出先天梅毒兒。先天梅毒的經過基本上與後天梅毒相似,但有以下幾點不同,即先天梅毒由胎盤傳染,不發生硬下疳;先天梅毒在胎兒期即受到感染致胎兒的生長發育受到影響而引起一些後天梅毒所沒有的症狀;先天梅毒早期症狀較後天者重,晚期症狀較後天者輕。先天梅毒分早期先天梅毒和晚期先天梅毒兩期。 1 .早期先天梅毒 患兒年齡在2歲以下,往往早產、營養不良、消瘦、煩躁、皮膚干皺脫水,呈老人面貌,哭聲低弱嘶啞。嚴重者可有貧血及發熱。 (1)早期皮膚粘膜損害 早期皮膚損害 常於生後3周~3個月出現。與後天梅毒的二期皮損大致相似,呈斑疹、丘疹及膿皰疹等。斑疹多見於掌跖、口圍、臀部,在口圍及肛門周圍常融合成深紅色浸潤性斑片,皮膚彈性降低,常形成放射狀皸裂,愈後癮呈放射狀瘢痕,具有特徵性。丘疹常大而浸潤,可對稱分布全身,好發於面部、兩臂、臀部及下肢,呈暗紅或銅紅色,表面有或無鱗屑。膿皰疹較少見,好發於掌跖,亦見於甲上皮、腕、踝等處,初起為大皰,迅速化膿,破裂形成糜爛面,有滲液稱梅毒性天皰瘡(syphilitic pemphigus)。復發性先天早期梅毒疹,多呈丘膿皰疹、環狀梅毒疹及肛門周圍和皺褶部位的濕丘疹和扁平濕疣,此種皮損常在1歲後發生。 早期粘膜損害: 鼻炎為最常見和最特殊的表現。鼻腔阻塞,常有大量血性粘液性分泌物流至唇部,嚴重影響患兒吮乳。鼻炎長期存在及發展時可形成潰瘍,累及鼻骨,最終引起鼻中隔穿孔或發生鞍鼻。此外口腔亦可發生粘膜白斑,喉頭及聲帶亦可受累致聲音嘶啞或失音。 (2)早期先天骨梅毒: 常見為骨軟骨炎,累及四肢,不能活動,牽動四肢時,即引起嬰兒啼哭,稱Parrot假性麻痹。梅毒性指炎為一或數個手指呈彌漫性梭形腫脹,有時伴有潰瘍。此外亦可見骨膜炎及骨髓炎。 (3)早期先天內臟梅毒: 常有全身淋巴結及肝、脾腫大。亦有報告並發腎病綜合征及腎小球腎炎者。 (4)早期先天神經梅毒: 以腦膜炎多見,1/3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腦水腫。 2.晚期先天梅毒 在2歲以後發病。與晚期後天梅毒基本相似。其中以角膜、骨和神經系統損害最為重要。臨床上可見活動性損害及標記性損害兩種,後者為早期活動性梅毒損害所遺留的永久性標記,可以終生存在,具有特徵性,在活動損害早已消失後,有助於先天梅毒的診斷。 (1)皮膚粘膜梅毒:其症狀與後天者相似,唯發病率較低,其中以樹膠腫多見,好發於硬齶、鼻粘膜,破潰後形成上齶穿孔和鞍鼻。結節性梅毒疹少見。 (2)眼梅毒:以間質性角膜炎最常見,表現為角膜周圍炎症顯著,繼之出現特徵性彌漫性雲霧狀角膜,進而導致角膜部分或完全混濁,發生失明。 (3)骨梅毒:多見者為骨膜炎,常累及脛骨,引起脛骨肥厚前弓,稱軍刀狀脛。其次為長骨或顱骨可發生樹膠腫。較少見的骨損害為雙側滲出性關節炎,其特點為膝關節腫脹,輕度強直,不疼痛,稱Clutton關節。 (4)神經梅毒:可發生腦膜、腦膜血管和腦實質梅毒,表現為一或多個肢體麻痹;第8腦神經受累導致神經性耳聾、視神經萎縮、癲癇發作、脊髓癆和麻痹性痴呆。 (5)標記性損害 1)哈欽森牙(Hutchinson teeth):切牙切緣中央呈半月狀短缺,上寬下窄,牙體短而厚呈圓柱狀,牙間隙增寬。 2)實質性角膜炎:常見於5~25歲時。呈急性角膜炎(疼痛、流淚、失明),繼之角膜混濁,部分或完全失明,抗梅毒治療常無效。 3)神經性耳聾:多發生於學齡兒童,成人罕見。先有眩暈,隨之喪失聽力。常與其它梅毒標記伴發,不單獨出現。 以上之症狀稱哈欽森三聯征。其它標記包括額骨圓凸、短頜、硬齶胯高聳、鞍鼻、桑椹牙、胸鎖關節增厚(Higomenakis征),孔口周圍放射狀瘢痕、軍刀脛、Clutton關節、下頜骨相對隆凸等。 (三)潛伏梅毒 感染梅毒後經一定的活動期,由於治療影響或機體抵抗力增強,臨床症狀暫時消失,但未完全治癒,梅毒血清反應仍為陽性並排除假陽性反應者。對潛伏梅毒的診斷必須進行細致的病史詢問,全面的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特別是腦脊液檢查,以排除內臟梅毒和神經梅毒。潛伏梅毒包括後天梅毒及先天梅毒,均可分為早期潛伏梅毒(感染2年以內)及晚期潛伏梅毒(感染2年以上)。
⑶ 皰疹是什麼意思是水泡的樣子嗎
生殖器皰疹
生殖器皰疹臨床表現
生殖器皰疹(GH)是由單純皰疹病毒(HSV)感染所致的一種泌尿、生殖器等部位的急性皰疹性疾病,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
生殖器皰疹病因
本病病原體90%是2型單純皰疹病毒(HSV-3,10%是1型單純皰疹病毒(HSV-l)。患者和帶病毒者均是傳染源,主要通過性交時皮膚粘膜的直接接觸而傳染,皰疹液、精液、前列腺液、尿道及陰道分泌物均帶有病毒,從水泡發生到消退均具有比較強的傳染性。新生兒皰疹感染主要來源於產婦的產道。
HSV經皮膚粘膜破損處進入體內,並在表皮或真皮細胞內復制。不論有無臨床表現,病毒將充分復並感染感覺或自主神經末梢,並由軸索運送到神經節內的神經細胞中。感染初期,病毒在神經節及與相接觸的神經組織內復制,然後經外周感覺神經移至皮膚粘膜表面而發生皮損。HSV感染往往全身性的,幾乎所有的內臟和粘膜表層內都可分離到HSV。
(一)首發性GH
因為原發感染中80%-90%為隱性感染,顯性感染只佔少數,初次感染恢復後多數轉為潛伏感染。所以,患者初次發病可分為原發感染與非原發感染。
l.原發感染:首次感染HSV-2或HSV-l,血清中無HSV抗體,生殖器部位出現皰疹性損害。
(l)潛伏期:ld-10d,平均為6d。
(2)好發部位:男性為龜頭、冠狀溝、包皮和陰莖;女性為大小陰唇、陰阜和陰蒂。
(3)典型症狀:上述部位出現散在分布的紅斑、丘疹、水疤,數個、10數個或更多,繼可成為膿皰、糜爛或潰瘍。伴有瘙癢或疼痛。至少持續l周-2周後,損害結痴、癒合。一般3周-4周皮損消退,但可發生新的損害。全身症狀者,常有發熱、頭痛、乏力和肌痛,以及腹股溝淋巴結炎等。女性患者可出現陰道、尿道異常分泌物和排尿困難。首次感染HSV的婦女,80%以上可累及子宮頸和尿道。有症狀的HSV尿道炎的特徵是排出清亮的粘液和排尿困難。偶爾,HSV感染可表現為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和前列腺炎。
2.非原發的首發性GH:以往有HSV感染史,血清中有HSV抗體。本型症狀比原發感染輕,且癒合較快。
(二)潛伏感染和復發性GH
l.復發的時間和頻率:HSV原發感染後l周左右,血中出現中和抗體,3周-4周達到高峰,可持續多年。這些抗體能清除病毒和使機體康復。但是大多數個體不能徹底消滅病毒,也不能阻止復發,病毒以潛伏狀態長期存在宿主體內。不同亞型HSV感染者急性首發GH的臨床過程相似,但復發率不同,HSV4感染的首發,性GH中約90%在12個月內會出現l次復發(平均復發4次),而HSVH感染的首發性GH僅5%出現類似復發(平均復發次數小於l次)。
不同個體及同一病人一生中生殖器HSV-2感染的復發率變化很大,大多數年復發5次-8次。一般在原發皰疹消退後l個月-4個月內發生。
2.復發的誘因:發熱、過勞、月經、雨淋、日曬、寒冷、某些病毒感染等。
3.復發的特點:每次復發往往在同一部位。復發前可有局部瘙癢,發疹前數小時感染部位有燒灼感。由於目前尚無預防復發的有效方法,並可能有誘發生殖器惡性腫瘤的危險性,故給患者帶來心理影響,產生抑鬱、恐懼等心理障礙。
(三)HSV直腸炎
多見於有肛交行為的同性戀男性及異性戀女性患者。症狀包括肛門直腸疼痛、排出分泌物、里急後
重感及便秘。腸鏡檢查可見在直腸遠端的潰瘍。艾滋病(AIDS)患者可發生廣泛的肛門皰疹或 DHV直腸炎。
(四)胎兒和新生兒感染
HSV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影響胚胎細胞的有絲分裂,引起胎兒畸形,智力低下。分娩時,如胎兒通過有皰疹病損的產道,也可感染HSV而發生新生兒皰診。約70%新生兒HSV感染由HSV-2引起。多發生於3d-30d內的嬰兒,易出現內臟和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如不及時治療,病死率可達65%。而有中樞神經系統受感染的新生兒只有不到10%的人能正常發育成長。
(五)皰疹性癢疽
皰疹性癢疽(Whitlow)即手指的HSV感染,是原發性生殖器或口皰疹的一種並發症。病毒可經手指破損處進入皮膚組織,受感染的手指出現紅斑、水腫.壓痛,指端的水皰和膿疤與多種細菌性感染難以區分。多有發熱,肘窩和腋窩淋巴結腫痛。
生殖器皰疹實驗室檢查
l.細胞學檢查:從皰底或潰瘍面刮取少量組織作塗片,Wright-Giemsa染色或Papanicolaou染色,可檢出HSV感染具特徵性的多核巨細胞內的嗜酸性包涵體。但不能區別HSV感染或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敏感性僅為病毒分離的60%。
2.細胞培養法從水皰底部取材做組織培養分離病毒,為目前最敏感、最特異的檢查方法,需時5d-lOd。因其技術條件要求高,價格昂貴,目前尚不能普遍使用。
3.抗體檢測法:常用蛋白印跡法,也可用gD2作抗原檢測HSV-2抗體,具有敏感性高,且能區分HSV-l和HSV-2的優點。
4.抗原檢測法:如PCR檢測皮損HSV的DNA,敏感性和特異性高,能大大提高生殖器潰瘍病人中HSV確診的能力,但費用昂貴,且受操作技術和實驗室條件及設備的影響,容易出現假陽性,故用於臨床診斷其准確性受影響。
生殖器皰疹鑒別診斷
GH的潰瘍應與硬下疳、軟下疳鑒別。應予鑒別的生殖器部疾病還包括接觸性皮炎、帶狀皰疹、膿疤病等。
生殖器皰疹的預防
(一)避免不潔性交及不正當的性關系,活動性生殖器瘡疹患者絕對禁止與任何人發生性關系;
(二)治療期間禁行房事,必要時配偶亦要進行檢查;
(三)對局部損害的護理,應注意保持清潔和乾燥,防止繼發感染;
(四)治癒後或有復發者,要注意預防感冒,受涼,勞累等誘發因素,以減少復發。
目前尚無特異性預防方法,動物實驗表明,接種HSV死疫苗或減毒活疫苗,均有免疫效果,因此病毒與某些癌症的關系密切,故不作常規預防使用。最近用純化的皰疹病毒包膜糖蛋白作疫苗,可避免皰疹病毒DNA的致癌危險性。
ACV也有預防作用。陰莖套可能減少疾病的傳播,尤其是在無症狀排毒期,但出現生殖器損害時,使用陰莖套也不能避免傳播。
生殖器皰疹的發病與治療
本病屬於一種由皰疹病毒感染而致的疾病,該病毒由於結構的核苷酸序列有50%的差異,故分為ⅠⅡ兩個血清型,生殖器皰疹屬於Ⅱ型病毒(HSV-Ⅱ)。人群中被皰疹病毒感染較為普遍,人是該病毒的自然宿主。罹患皰疹的病人或被感染的健康帶病毒者(感染而未表現發病者)為本病傳染源,直接密切接觸為主要傳染途徑,可通過呼吸飛沫,口腔接觸或生殖器粘膜破損,而使病毒進入未感染(健康者)的機體,生殖器皰疹是Ⅱ型皰疹病毒通過性接觸而傳給對方。當然,病毒染於機體,未必立即或全部表現發病,被感染者的機體免疫狀態是強是弱,發病與否呈副相關。強者可潛伏不發病,弱者可經過數日或一周左右而發病。
生殖器皰疹可分為原發感染與復發型損害兩類,前者大多由性接觸受染後一周左右的潛伏期而於感染處出現紅色丘疹簇集團,迅速轉為小皰,個別發展為膿皰或大皰,通常10天左右結痂,癒合,全病程10-14天。
復發型生殖器皰疹多於原發感染後復發,復發率極高,幾乎可達2/3復發,通常在原發損害後1-4個月內復發,第一年可復發4-6次或更多,以後逐漸縮短,很少,遷延一周以上,腹股溝淋巴結很少腫大,有全身症狀。
妊娠期婦女HSV原發感染或潛伏感染的病毒被激活,病毒可經胎盤感染胎兒,誘發流產、早產、死產或先天畸形。孕婦生殖道皰疹,經產道分娩時可能造成50%新生兒被感染。如破膜4小時左右,剖宮產,亦可能有6%新生兒被感染,如遇免疫低下,可使病毒播散,病症發展,可致中樞神經系統或生命攸關器管受犯,死亡率可達90%以上,倖存者亦常有較重後遺症。實言相告此病雖大多數輕微,或與個人健康無礙,但就長遠而言,確實大意不得。
本病診斷,對有經驗醫師來說,結合病史,多不困難,若結合實驗室病毒抗原抗體測定,就更易確診。治療應積極勿延誤,特別原發性損害的治療,清除病毒,抑制病毒復制極有意義,中西醫結合治療HSV-Ⅱ葯用協同毒必清、濕毒清、協同逸1號、阿昔洛韋,泛昔洛韋,萬乃洛韋都有良好的效果,如添加免疫調節劑精力沛膠囊,則可增強自身免疫修復粘膜屏障,也可用左旋咪唑霜外塗,調節免疫會獲得抑制復發的目的。
對於此病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陽光直射,禁酒和刺激性食物,在未控制則避免無防護的性行為,女性月經期則易復發,於機體抗病能力低下有關,另則生殖殖器官保持乾燥,避免潮濕則有利於疾病,預防與控制。
生殖器皰疹的危害
復發性生殖器皰疹在原發後1-4個月內發生。第一次Ⅱ型皰疹病毒感染後一年內將近60%患者復發,第一年可復發4-6次。以後次數減少。復發患者全身症狀較原發輕,每次發作的病程也較短,通常皮損約10天消退。有學者發現Ⅰ型皰疹病毒感染後只有14%復發,大大低於Ⅱ型皰疹病毒感染的復發率。復發一般都在原處,但水皰數目、持續時間和自覺症狀均比原發者輕、淋巴結不腫大、很少有全身症狀。復發性生殖器皰疹多發生在外陰、陰道、宮頸及龜頭等部位,尿道發病較少見。由於復發性生殖器皰疹反復發作又難以控制,有時疼痛較嚴重等原因,造成病人思想負擔過重,而出現心理障礙害怕致癌、害怕傳染給性伴侶、迴避與性伴侶的性生活、不願與異性交往、導致性功能障礙,影響家庭和睦,甚至發生抑鬱症。
生殖器皰疹病毒與生殖器惡性腫瘤關系密切。早在60年代就有人提出引起生殖器皰疹的Ⅱ型皰疹病毒可能是宮頸癌的潛在致癌因子。近十多年來,已發現宮頸癌和性活躍有關,而Ⅱ型皰疹病毒又是性活躍人群中常見的致病因子,宮頸又常是病毒的復制部位,並且發現生殖器皰疹常常與宮頸癌並發。患過生殖器皰疹的婦女比未患過者得宮頸癌的危險性大5-10倍。最近,在宮頸癌組織、剝脫細胞或癌前期細胞中發現了Ⅱ型皰疹病毒特異抗原。從而表明Ⅱ型皰疹病毒在宮頸癌的發生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另外,從陰莖癌病人的活檢材料中也觀察到單純皰疹病毒樣顆粒。然而表明單純皰疹病毒是生殖器惡性腫瘤致病因子的直接證據仍不足,尚有待於進一步證實。
近年來人們也注意到孕婦與Ⅱ型皰疹感染的嚴重性。對妊娠的患者或無症狀排毒來說,最重要的是傳染給新生兒。在妊娠早期,患生殖器皰疹的孕婦可影響胎兒,以致發生流產或死胎。嬰兒先天性感染,出生時可出現帶狀分布的皰疹,癲癇發作,與肝脾腫大。如通過產道感染或羊膜早破而產生逆行感染時,輕者出生後數日乃至數周臨床上可無明顯症狀。早期症狀可僅有吃奶較差、興奮,隨後可發生病毒血症或腦炎。嚴重者發生播散性生殖器皰疹病毒感染,可有高熱、呼吸困難、出血及中樞神經系統病變,預後不好。
生殖器皰疹又稱陰部皰疹,是由單純性皰疹病毒(herpes sm-ples virus-HSV)侵犯生殖器、皮膚粘膜引起炎症、水皰、糜爛、潰瘍性病變的性傳播疾病。在初次皮損消退後,約有60%的病人反復發作。在國外,生殖器皰疹的發病率在性病中僅次於淋病和梅毒,居性病發病率的第三位,在由病毒所引起的性傳播疾病中占第一位。
人類是單純皰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人群感染高達80-90%,10%無症狀。近年來,在世界范圍內,生殖器皰疹的患病人數不斷增加,特別是在性活躍的人群中,約有30%的人患過生殖器皰疹,尤其是在青年人中,該病的發病率甚至比淋病還高。
二、生殖器皰疹是如何傳染的:
1、本病主要是通過性器官接觸而傳染的。皰疹病毒(HSV)經粘膜或皮膚破損進入人體,先在入口處生長繁殖,後經血行或神經通路播散。病人和無症狀的帶病毒者是主要傳染源。在成人中,生殖器皰疹病毒抗體的陽性率較高。一般約為10-70%,主要是隨著社會經濟地位和性生活的情況而變動的。有一項調查表明,在社會經濟地位比較低的婦女中,陰道內生殖器皰疹病毒的排出率為0.4-1.33%。有人對一組妓女做生殖道檢查時發現,生殖器皰疹病毒的排出率竟高達12%,70%的妓女帶有生殖器皰疹病毒。可見生殖器皰疹的發生與性接觸有明顯的關系。本病傳染性極強。
2、凡與患有陰莖皰疹的男性發生一次性接觸的女性,約有60-80%可受感染。可發此病。本病危害性嚴重,復發率高,目前無特效治療方法,尚可引起女性不孕,流產或新生兒死亡。目前,許多學者還認為子宮頸癌和陰莖癌的發病與生殖器皰疹病毒感染有密切關系,因而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重視。
3、少數可通過污染的物品傳染。
4、新生兒可經產道感染。
單純皰疹病毒直徑約為120-150微米,由含有DNA的核於中間,向外依次由包膜、體被、衣殼三種同心結構組成,衣殼表面為162個殼微粒組成的3:3:2軸對稱的20面體,體被由纖維質構成,包膜有時來自細胞核,有時來自細胞膜,細胞膜內含有脂成份,所以單純皰疹病毒對乙醚及脂溶劑特別敏感。對高溫和低PH都不穩定,在低溫下可生存數月,濕熱50℃及乾燥90℃30分鍾滅活。
單純皰疹病毒可分為Ⅰ型和Ⅱ型二種,Ⅰ型皰疹病主要是通過呼吸道、皮膚和粘膜密切接觸傳播,感染腰以上部位的皮膚粘膜和器官。如引起口唇粘膜、鼻前庭、眼結膜、咽喉部的炎症及皰疹,口和口周圍發生的皰疹,99%是由Ⅰ型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Ⅱ型皰疹病毒主要存在於女性宮頸、陰道、外陰皮膚及男性的陰莖、尿道等處,是引起生殖器發炎和皰疹的罪魁禍首。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生殖器皰疹的病原體90%為Ⅱ型皰疹病毒,僅10%為Ⅰ型皰疹病毒。經性器官接觸後,潛伏約2-20天(平均6天),有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不全的人,如應用免疫抑制劑、腎移植、嚴重燒傷、重度營養不良、血液淋巴系統惡性腫瘤病人等感染後症狀加重,可出現皰疹性濕疹、復發性角膜潰瘍,甚至全身播散性皰疹而致命。感染1-3周後體內產生中和抗體及補體結合抗體,殘存的病毒可能向周圍神經沿神經軸轉入三叉神經節(Ⅰ型皰疹病毒)或骶神經節(Ⅱ型皰疹病毒),而長期潛伏,進入靜止狀態。當某種誘發因素如焦慮、精神創傷、受涼、日曬、吹風、創傷、感染、葯物過敏、高熱、月經、妊娠等破壞身體生理平衡時,神經細胞中出現病毒增殖所需的特異性轉錄酶,激活病毒而引起復發,體液抗體不能制止皰疹病毒復發,細胞免疫減弱對復發有重大影響。
生殖器皰疹臨床表現中可分為原發和復發兩種。原發指首次感染病毒,一般從接觸到發病約2-10天,也就是潛伏期。患病部位先有燒灼感,很快在紅斑基礎上發生3-10個成群的紅色丘疹,伴有瘙癢,丘疹很快變成小水皰,3-5天後變為膿皰,破潰後形成大片的糜爛和潰瘍,自覺疼痛,最後結痂癒合。整個病程可持續20天左右。
在男性好發於龜頭、冠狀溝、尿道口、陰莖、陰囊、大腿和臂部等處。女性好發於陰唇、陰阜、陰蒂、肛周或陰道。約90%的病人,病毒可同時侵犯子宮頸,出現陰道分泌物增多或下腹痛,並可並發宮頸炎和子宮炎。大多數男女病人雙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後期炎症波及尿道、膀胱時,可出現排尿困難、尿痛、尿頻、嚴重者可發生尿瀦留等現象。此外,還可能有其它症狀同時出現,如發熱、全身不適、頭痛、頸項強直、腦膜炎和骶部神經系統功能不全。此病女性多於男性,症狀也較男性嚴重。在發病人中約10%有咽炎,10%男性與26%女性的原發性生殖器皰疹病人同時伴有生殖器以外的病損,主要在臂部與手指,常見生殖器出現皰疹後的第2周,大多是受感染的生殖器部位的病毒自身接種而致。
在患有生殖器皰疹的病人中,男性同性戀者可出現直腸Ⅱ型皰疹病毒肛門直腸感染,其發病僅次於淋球菌引起的男性肛門直腸炎。臨床表現為肛門直腸疼痛嚴重、便秘、排膿和里急後重,肛門可有皰和潰瘍。
三、復發性生殖器皰疹有何表現:
復發性生殖器皰疹的誘因多與發熱、月經來潮、性交、情緒激動、氣候改變、勞累、熬夜有關。發作時有前驅症狀,如局部麻刺感和輕微疼痛、瘙癢感等。損害處開始為民或膿皰,以後潰瘍結痂。復發性生殖器皰疹在原發後1-4個月內發生。第一次Ⅱ型皰疹病毒感染後一年內將近60%患者復發,第一年可復發4-6次。以後次數減少。復發患者全身症狀較原發輕,每次發作的病程也較短,通常皮損約10天消退。有學者發現Ⅰ型皰疹病毒感染後只有14%復發,大大低於Ⅱ型皰疹病毒感染的復發率。復發一般都在原處,但水皰數目、持續時間和自覺症狀均比原發者輕、淋巴結不腫大、很少有全身症狀。復發性生殖器皰疹多發生在外陰、陰道、宮頸及龜頭等部位,尿道發病較少見。由於復發性生殖器皰疹反復發作又難以控制,有時疼痛較嚴重等原因,造成病人思想負擔過重,而出現心理障礙害怕致癌、害怕傳染給性伴侶、迴避與性伴侶的性生活、不願與異性交往、導致性功能障礙,影響家庭和睦,甚至發生抑鬱症。
生殖器皰疹病毒與生殖器惡性腫瘤關系密切。早在60年代就有人提出引起生殖器皰疹的Ⅱ型皰疹病毒可能是宮頸癌的潛在致癌因子。近十多年來,已發現宮頸癌和性活躍有關,而Ⅱ型皰疹病毒又是性活躍人群中常見的致病因子,宮頸又常是病毒的復制部位,並且發現生殖器皰疹常常與宮頸癌並發。患過生殖器皰疹的婦女比未患過者得宮頸癌的危險性大5-10倍。最近,在宮頸癌組織、剝脫細胞或癌前期細胞中發現了Ⅱ型皰疹病毒特異抗原。從而表明Ⅱ型皰疹病毒在宮頸癌的發生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另外,從陰莖癌病人的活檢材料中也觀察到單純皰疹病毒樣顆粒。然而表明單純皰疹病毒是生殖器惡性腫瘤致病因子的直接證據仍不足,尚有待於進一步證實。
近年來人們也注意到孕婦與Ⅱ型皰疹感染的嚴重性。對妊娠的患者或無症狀排毒來說,最重要的是傳染給新生兒。在妊娠早期,患生殖器皰疹的孕婦可影響胎兒,以致發生流產或死胎。嬰兒先天性感染,出生時可出現帶狀分布的皰疹,癲癇發作,與肝脾腫大。如通過產道感染或羊膜早破而產生逆行感染時,輕者出生後數日乃至數周臨床上可無明顯症狀。早期症狀可僅有吃奶較差、興奮,隨後可發生病毒血症或腦炎。嚴重者發生播散性生殖器皰疹病毒感染,可有高熱、呼吸困難、出血及中樞神經系統病變,預後不好。
四、生殖器皰疹如何治療及預防:
1、 阿昔洛韋等抗病毒葯物是治療生殖器皰疹的首選葯物。對於一年內復發6次以上者,遵照醫囑以維持量每抑制療法,療效較肯定。
2、 人白細胞干擾素可抑制病毒繁殖,減少生殖器皰疹的復發率。
3、患者不必過分緊張,規律生活,加強鍛煉,經治療後,隨身體免疫能力的增強,復發次數會逐漸減少或不再復發。
4、 因性伴常為無症狀的病毒排放者,因此應積極動員性伴進行檢查治療。
5、 治療期間避免勞累、飲酒、忌性生活。需要時請使用避孕套,但要知道避孕套不能完全隔斷生殖器皰疹的傳染。
6、 患生殖器皰疹的懷孕婦女分娩時最好進行剖腹產。
7、 准備結婚、懷孕的雙方,應等完全治癒後較為穩妥。
8、 對易沾染病毒的生活用品應加強消毒,洗曬。
9、 為減少再次感染,應改變不安全性行為方式。
五、生殖器皰疹的危害有哪些:
孕婦患生殖器皰疹可導致胎兒畸形、流產、死產。生殖器皰疹與生殖器惡性腫瘤可能有密切關系,據報道患過生殖器皰疹的婦女比未患過者得宮頸癌的危險性大5-10倍。
六、為什麼說生殖器皰疹是一種復發性,不易治癒的病毒性疾病:
因為HSV可潛伏在骶神經根區,當受到某些因素激惹,病毒復活,沿受累神經移行至皮膚粘膜,引起疾病復發,目前尚缺乏特效葯物及方法
⑷ 什麼是皰疹
皰疹,中醫稱為熱瘡,是一種由皰疹病毒所致的病毒性皮膚病。分為生殖器皰疹、單純皰疹、汗皰疹、帶狀皰疹。肉體的痛苦加上精神的負擔,往往使患者自尊心受挫,使之不願與異性交往,影響夫妻感情及家庭的和睦,久而久之甚至發生抑鬱症。
分類診斷
【漢語拼音】pàozhěn
【中文釋義】帶狀皰疹、單純性皰疹和生殖器皰疹的鑒別診斷
皰疹
【詳細情況】
帶狀皰疹是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膚病。可發生於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但以腰背部為多見。帶狀皰疹是由過濾性病毒、外傷、梅毒、脊髓疾病、砒霜中毒引起的。帶狀皰疹初起時患部往往有瘙癢、灼熱或疼痛的感覺,有時還伴有全身不適、發熱、食慾不振等前期症狀,帶狀皰疹病毒常常在初次原發感染後表現為水痘,通常出現在兒童患者中再次或繼發感染病毒後即為帶狀皰疹,水痘發作時,會發生刀割般的疾痛(神經痛),並會在病原神經的皮膚上引發水泡似的疹子。不斷有新疹出現,新舊疹群依神經行走分布,排列呈帶狀,疹群之間皮膚正常,帶狀皰疹影響到顏面神經,患者會發生顏面麻痹,如果影響到眼睛,角膜會受損。
生殖器皰疹多發生在皮膚和粘膜的交界處,先是局部皮膚輕度發紅,繼而發出成群的像針尖大小的小水疤,有輕度發癢和燒的感覺,幾天後就變干而結成棕色的痂,痂脫落後有輕微的色素沉著,但也很快就消失,全部病程平均一星期,但常見復發。
單純性皰疹的症狀
單純性皰疹亦稱為發熱性水皰,是由單純皰疹病毒所致的疼痛性感染,他可以在全身出現,但最常見於牙齦上、口腔外側、嘴舌外側、鼻子、頰或手指上。水皰形成後,破損產生滲出液,其後產生黃白色的痂殼最終脫落。在痂殼的下面產生新的皮膚。潰瘍通常持續7~10天。
症狀:單純皰疹常見齡口炎,起病時局部先呈充血,隨即發生圓形小泡,破裂後成淺表潰瘍,內含微量纖維性滲出物。
單純皰疹病毒構成
單純皰疹病毒直徑約為120~150微米,由含有DNA的核於中間,向外依次由包膜、體被、衣殼三種同心結構組成,衣殼表面為162個殼微粒組成的3:3:2軸對稱的20面體,體被由纖維質構成,包膜有時來自細胞核,有時來自細胞膜,細胞膜內含有脂成份,所以單純皰疹病毒對乙醚及脂溶劑特別敏感。對高溫和低PH都不穩定,在低溫下可生存數月,濕熱50℃及乾燥90℃30分鍾滅活。
⑸ 皰疹是怎麼引起的
首先要說的是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所致,人感染病毒後,可以不發版病,但當勞累、患權病而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時,發病率就會大大增加,因此老人及體虛者多發。初次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多在兒童期發為水痘;一部分患者呈隱性感染而不發病。機體免疫力不能將病毒驅逐出體外,而病毒在機體免疫力的束縛下也不能四處播散,只能潛伏在體內。當人體機體免疫力降低時,如感冒、勞累、惡性腫瘤、器官移植等,病毒便會激活,從而引發帶狀皰疹。
⑹ 我得了皰疹怎麼辦呀
生殖器皰疹又稱陰部皰疹,是由單純性皰疹病毒(herpessm-ples virus-HSV)引起的性傳播性疾病。在國外,生殖器皰疹的發病率在性病中僅次於淋病和梅毒,居性病發病率的第三位,在由病毒所引起的性傳播疾病中占第一位。
生殖器皰疹是病毒性傳染性皮膚疾病,常發生於男子的陰莖包皮、龜頭、冠狀溝等處和女子的陰唇、陰蒂或子宮頸口。生殖器皰疹由單純性皰疹病毒感染所致,一般在感染後2~10天發病,個別患者可在幾個月或一年後發病。女性患病居多。屬於中醫學"熱瘡"的范疇。
人類是單純皰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人群感染高達80-90%,10%無症狀。近年來,在世界范圍內,生殖器皰疹的患病人數不斷增加,特別是在性活躍的人群中,約有30%的人患過生殖器皰疹,尤其是在青年人中,該病的發病率甚至比淋病還高。
本病主要是通過性器官接觸而傳染的,病人和無症狀的帶病毒者是主要傳染源。在成人中,生殖器皰疹病毒抗體的陽性率較高。一般約為10-70%,主要是隨著社會經濟地位和性生活的情況而變動的。有一項調查表明,在社會經濟地位比較低的婦女中,陰道內生殖器皰疹病毒的排出率為0.4-1.33%。有人對一組妓女做生殖道檢查時發現,生殖器皰疹病毒的排出率竟高達12%,70%的妓女帶有生殖器皰疹病毒。可見生殖器皰疹的發生與性接觸有明顯的關系。
本病傳染性極強,凡與患有陰莖皰疹的男性發生一次性接觸的女性,約有60-80%可受感染。本病危害性嚴重,復發率高,目前無特效治療方法,尚可引起女性不孕,流產或新生兒死亡。目前,許多學者還認為子宮頸癌和陰莖癌的發病與生殖器皰疹病毒感染有密切關系,因而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重視。
單純皰疹病毒直徑約為120~150微米,由含有DNA的核於中間,向外依次由包膜、體被、衣殼三種同心結構組成,衣殼表面為162個殼微粒組成的3:3:2軸對稱的20面體,體被由纖維質構成,包膜有時來自細胞核,有時來自細胞膜,細胞膜內含有脂成份,所以單純皰疹病毒對乙醚及脂溶劑特別敏感。對高溫和低PH都不穩定,在低溫下可生存數月,濕熱50℃及乾燥90℃30分鍾滅活。
單純皰疹病毒可分為Ⅰ型和Ⅱ型二種,Ⅰ型皰疹病主要是通過呼吸道、皮膚和粘膜密切接觸傳播,感染腰以上部位的皮膚粘膜和器官。如引起口唇粘膜、鼻前庭、眼結膜、咽喉部的炎症及皰疹,口和口周圍發生的皰疹,99%是由Ⅰ型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Ⅱ型皰疹病毒主要存在於女性宮頸、陰道、外陰皮膚及男性的陰莖、尿道等處,是引起生殖器發炎和皰疹的罪魁禍首。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生殖器皰疹的病原體90%為Ⅱ型皰疹病毒,僅10%為Ⅰ型皰疹病毒。經性器官接觸後,潛伏約2-20天(平均6天),有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不全的人,如應用免疫抑制劑、腎移植、嚴重燒傷、重度營養不良、血液淋巴系統惡性腫瘤病人等感染後症狀加重,可出現皰疹性濕疹、復發性角膜潰瘍,甚至全身播散性皰疹而致命。感染1-3周後體內產生中和抗體及補體結合抗體,殘存的病毒可能向周圍神經沿神經軸轉入三叉神經節(Ⅰ型皰疹病毒)或骶神經節(Ⅱ型皰疹病毒),而長期潛伏,進入靜止狀態。當某種誘發因素如焦慮、精神創傷、受涼、日曬、吹風、創傷、感染、葯物過敏、高熱、月經、妊娠等破壞身體生理平衡時,神經細胞中出現病毒增殖所需的特異性轉錄酶,激活病毒而引起復發,體液抗體不能制止皰疹病毒復發,細胞免疫減弱對復發有重大影響。
生殖器皰疹臨床表現中可分為原發和復發兩種。原發指首次感染病毒,一般從接觸到發病約2~10天,也就是潛伏期。患病部位先有燒灼感,很快在紅斑基礎上發生3~10個成群的紅色丘疹,伴有瘙癢,丘疹很快變成小水皰,3~5天後變為膿皰,破潰後形成大片的糜爛和潰瘍,自覺疼痛,最後結痂癒合。整個病程可持續20天左右。
在男性好發於龜頭、冠狀溝、尿道口、陰莖、陰囊、大腿和臂部等處。女性好發於陰唇、陰阜、陰蒂、肛周或陰道。約90%的病人,病毒可同時侵犯子宮頸,出現陰道分泌物增多或下腹痛,並可並發宮頸炎和子宮炎。大多數男女病人雙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後期炎症波及尿道、膀胱時,可出現排尿困難、尿痛、尿頻、嚴重者可發生尿瀦留等現象。此外,還可能有其它症狀同時出現,如發熱、全身不適、頭痛、頸項強直、腦膜炎和骶部神經系統功能不全。此病女性多於男性,症狀也較男性嚴重。在發病人中約10%有咽炎,10%男性與26%女性的原發性生殖器皰疹病人同時伴有生殖器以外的病損,主要在臂部與手指,常見生殖器出現皰疹後的第2周,大多是受感染的生殖器部位的病毒自身接種而致。
在患有生殖器皰疹的病人中,男性同性戀者可出現直腸Ⅱ型皰疹病毒肛門直腸感染,其發病僅次於淋球菌引起的男性肛門直腸炎。臨床表現為肛門直腸疼痛嚴重、便秘、排膿和里急後重,肛門可有皰和潰瘍。
復發性生殖器皰疹在原發後1~4個月內發生。第一次Ⅱ型皰疹病毒感染後一年內將近60%患者復發,第一年可復發4-6次。以後次數減少。復發患者全身症狀較原發輕,每次發作的病程也較短,通常皮損約10天消退。有學者發現Ⅰ型皰疹病毒感染後只有14%復發,大大低於Ⅱ型皰疹病毒感染的復發率。復發一般都在原處,但水皰數目、持續時間和自覺症狀均比原發者輕、淋巴結不腫大、很少有全身症狀。復發性生殖器皰疹多發生在外陰、陰道、宮頸及龜頭等部位,尿道發病較少見。由於復發性生殖器皰疹反復發作又難以控制,有時疼痛較嚴重等原因,造成病人思想負擔過重,而出現心理障礙害怕致癌、害怕傳染給性伴侶、迴避與性伴侶的性生活、不願與異性交往、導致性功能障礙,影響家庭和睦,甚至發生抑鬱症。
生殖器皰疹病毒與生殖器惡性腫瘤關系密切。早在60年代就有人提出引起生殖器皰疹的Ⅱ型皰疹病毒可能是宮頸癌的潛在致癌因子。近十多年來,已發現宮頸癌和性活躍有關,而Ⅱ型皰疹病毒又是性活躍人群中常見的致病因子,宮頸又常是病毒的復制部位,並且發現生殖器皰疹常常與宮頸癌並發。患過生殖器皰疹的婦女比未患過者得宮頸癌的危險性大5-10倍。最近,在宮頸癌組織、剝脫細胞或癌前期細胞中發現了Ⅱ型皰疹病毒特異抗原。從而表明Ⅱ型皰疹病毒在宮頸癌的發生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另外,從陰莖癌病人的活檢材料中也觀察到單純皰疹病毒樣顆粒。然而表明單純皰疹病毒是生殖器惡性腫瘤致病因子的直接證據仍不足,尚有待於進一步證實。
⑺ 梅毒臨床的主要表現症狀
你好
後天(獲得性)梅毒
1.一期梅毒主要症狀為硬下疳。通常在螺旋體侵入人體後9一90天,平均3周,在受侵局部出現硬下疳,其特點是初起為單個暗紅色斑丘疹或丘疹,逐漸增大,很快表面形成糜爛面,並演變為淺潰瘍。典型硬下疳,直徑1一2cm大小,圓形或類圓形,略高出於皮面,表面呈肉紅色糜爛面
,基底清潔呈細顆粒狀有少量漿液性分泌物,內含大量梅毒螺旋體,皮損境界邊緣清楚,觸之有軟骨樣硬度,無疼痛及觸痛,數目常為單個
(一期梅毒,硬下疳)
,偶可有2~3個。損害絕大多數發生於生殖器,男性多發生於陰莖包皮、冠狀溝、龜頭或系帶部,有些發生於尿道內、陰莖干或其基底部、陰囊上;女性則最多見於陰唇,亦見於陰唇系帶、尿道、子宮頸及會陰等處。陰部外最常見的部位為口唇、舌、扁桃體、乳房、肛門等部位。硬下疳未經治療,約2~6周可自行痊癒,遺留輕度萎縮性瘢痕、色素沉著或無瘢痕。
感染後數小時梅毒螺旋體即沿淋巴管到達淋巴結內繁殖,1一2周後附近淋巴結即開始腫大,以腹股溝淋巴結最多見,稱梅毒性橫痃。其特點為較硬,彼此不融合,不化膿,表面無紅、腫、熱、痛。穿刺淋巴結檢查,梅毒螺旋體常陽性。淋巴結腫大消退速度較硬下疳緩慢。
2.二期梅毒系一期梅毒未治療或治療不規范,梅毒螺旋體由淋巴系統進入血液循環大量繁殖播散而出現的症狀。可侵犯皮膚、粘膜、骨、內臟、心血管及神經系統。常先有流感樣全身症狀及全身淋巴結腫大,繼之出現以皮膚粘膜疹為主的臨床表現。骨、內臟、眼及神經系統症狀較輕或少見。
(1)皮膚損害:為二期梅毒的主要損害。其形態多種多樣,可有斑疹、斑丘疹、膿皰疹(少見)等而類似很多皮膚病,但也有以下一些共同特點,有助於臨床診斷:即皮損廣泛對稱,疏散而下融合,發展和消退均緩慢;客觀症狀明顯而主觀症狀輕微;皮疹常呈銅紅色、褐紅色,好發於掌跖;常伴有粘膜、毛發、骨損害;梅毒血清反應陽性。
1)斑疹性梅毒疹(梅毒性玫瑰疹:為最早出現的二期梅毒疹,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0.5~2cm,散在不相融合,顏色為淡紅到褐紅色。皮疹發生於軀干兩側、肩、臀部和四肢內側,掌跖部者呈暗紅色鱗屑斑,具有特徵性。自覺症狀輕微,不痛不癢。一般數日、數周後自行消退而不留痕跡。
2)丘疹性梅毒疹:通常較斑疹出現稍晚。常見者為豆形丘疹梅毒疹(lenticularpapular syphilis),常輕度高起,直徑約2~5mm或更大,呈生肉色或銅紅色,觸之有深而堅實的浸潤,表面光滑或被覆有粘連性鱗屑。皮疹常分布於顏面、軀干、四肢屈側,特別是掌跖部呈現暗黃紅色斑,觸之有深在性浸潤,具有特徵性。丘疹鱗屑性梅毒疹(papulosquamous syphilid〕皮疹呈暗紅色扁平丘疹,可互相融合成斑片,其上被覆粘連性鱗屑,頗似銀屑病樣發疹者。毛囊性苔蘚樣梅毒疹(follicular orlichenOid syphilid)較少見,當微小頂端有鱗屑的丘疹,開口於毛囊者呈圓錐形,位於其它部位者呈圓頂形。常群集形成鱗屑性斑塊。晚期或復發性二期梅毒皮疹常較限局面不對稱,群集而傾向融合為其特點,如環狀梅毒疹(annular syphilid),皮疹呈環狀、弓形或迴旋狀,表面覆有鱗屑,周緣輕度高起,由微小扁平丘疹構成,常見於面部特別是皮膚粘膜交界處,如口角及鼻旁溝,頰部及面中部,亦常見於陰部特別是陰莖干及陰囊。花散形梅毒疹(corymbose sythilid)少見,為成群小的衛星狀丘疹環繞於大的丘疹周圍。扁平濕疣(condyloma latum)呈直徑1~3cm紅褐色蕈樣斑塊,基底寬而無蒂,表面呈灰白色,有滲液,內含大量梅毒螺旋體,傳染性極強。好發於皺褶部皮膚特別是肛門和生殖器部位。
3)膿皰性梅毒疹:較罕見,多見於營養不良、身體抵抗力低的患者,膿皰通常發生於紅色浸潤基底上,消退緩慢,形成小而表淺的潰瘍,表面被覆痂皮,嚴重者呈深在性潰瘍,稱膿瘡樣梅毒疹。有時潰瘍表面痂皮厚積類似蠣殼,稱蠣殼狀梅毒疹。皮疹常廣泛分布全身,顏面特別是前額、指趾甲周、掌跖常被累及。
(2.)粘膜損害:常與皮損伴發。
1)梅毒性咽炎:可伴發扁桃體炎或喉炎。咽和喉部充血,彌漫性潮紅,扁桃體可腫大,可出現聲嘶,甚至完全失音。舌部可出現剝脫性斑片,常位於舌背靠中縫處,為一或數個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的光滑區,其上缺乏乳頭。
2)粘膜斑:為特徵性粘膜損害,呈扁平、圓形糜爛面,邊緣清楚,表面有濕潤灰白色偽膜,含大量梅毒螺旋體,傳染性極強,好發於扁桃體、舌、咽,亦見於小陰唇、陰道和宮頸邵。
3)梅毒性禿發及甲損害:禿發可見於眉部、須部及頭部,呈不規則分布,禿發區毛發不全脫落,仍殘留少許毛發呈蟲咬狀外觀為其特點。甲亦可受累,引起甲床炎、甲溝炎及甲變形。
3.三期梅毒(晚期梅毒)早期梅毒未經治療或治療不充分,經一定潛伏期,通常為2一4年後,約有1/3患者發生三期梅毒。除皮膚、粘膜、骨出現梅毒損害處,尚可侵犯內臟,特別是心血管及中樞系統等重要器官,危及生命,三期梅毒的共同特點為損害數目少,破壞性大,分布不對稱,愈後遺留萎縮性瘢痕;客觀症狀嚴重而主觀症狀輕微;損害內梅毒螺旋體很少,傳染性小或無;梅毒血清反應陽性率低。
Z
⑻ 帶狀皰疹有何症狀如何治療
網頁鏈接
看到這篇網路經驗的中醫法,外敷長皰疹的地方10天左右痊癒了,效果非常好。
-
-
Ghost win7安裝如下:
1、首先將u盤製作成u啟動u盤啟動盤,重啟電腦等待出現開機畫面按下啟動快捷鍵,選擇u盤啟動進入到u啟動主菜單,選取「【02】u啟動Win8PE(新機器)」選項,按下回車鍵確認
2、進入win8PE系統,將會自行彈出安裝工具,點擊「瀏覽」進行選擇存到u盤中win7系統鏡像文件。
3、等待u啟動pe裝機工具自動載入win7系統鏡像包安裝文件,只需選擇安裝磁碟位置,然後點擊「確定」按鈕即可。
4、此時在彈出的提示窗口直接點擊「確定」按鈕。
5、隨後安裝工具開始工作,請耐心等待幾分鍾。
6、完成後會彈出重啟電腦提示,點擊「是(Y)」按鈕即可。
7 、此時就可以拔除u盤了,重啟系統開始進行安裝,我們無需進行操作,等待安裝完成即可,最終進入系統桌面前還會重啟一次。
⑼ 請問 這是梅毒的皮疹還是艾滋病皮疹 或者是 別的什麼皮膚病,梅毒的皮疹一般多久能自愈謝謝
腋下那褐色的斑沒有事的,是你的汗腺出汗多而造成的。還有你下體有疙瘩。你看他長大不長大。長大的話就是尖銳濕疣。不大就是假性濕疣,沒事的。請給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