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寶寶打預防針後有硬塊怎麼辦
寶寶打了預防針本來當天就不能夠洗澡!有小硬塊是正常的,不能夠去熱敷,揉啊這些!有的預防針還要慣朧才算種植成功! 打預防針雖是預防傳染病的一種有效措施,但也並非人人適宜。有以下情況的孩子就不宜打預防針。 一、正在患感冒或因其他疾病引起發熱的孩子,如打預防針,會使體溫升高,或誘發和加重疾病。 二、患傳染病後正處於恢復期或有急性傳染病接觸史而又未度過檢疫期的孩子,若這時打預防針容易發生不良反應,或使原有的病情加重。 三、有哮喘、濕疹、蕁麻疹及過敏性體質的孩子,打預防針後容易發生過敏反應,尤其是麻疹疫苗,百日咳、白喉、破傷風混合制劑等致敏原較強的預防針,更容易產生過敏反應。有癲癇和驚厥史的孩子打預防針,尤其是打乙腦或百日咳、白喉、破傷風混合制劑,易發生暈厥、抽風和休克等,更不宜打預防針。有嚴重佝僂病的孩子也不宜用骨髓灰質炎活疫苗。 四、患急慢性腎臟疾病、活動性肺結核、嚴重心臟病、化膿性皮膚病和化膿性中耳炎的小兒,打預防針後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使原有的病情加重,影響孩子的康復。必須指出的是,小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只要心臟功能好的照樣可以打預防針。 總之,當孩子患有上述疾病或生理變化時是不宜打預防針的。但是,這是相對而言的。特殊的情況下,請醫生決定是否應打預防針。
② 白百破和百白破的區別
百日咳、白喉、破傷風混合疫苗簡稱百白破疫苗,它是由百日咳疫苗、精製白喉和破傷風類毒素按適量比例配製而成,用於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種疾病。
沒有白百破有白破疫苗,白破疫苗是一種兒童疫苗,用於預防白喉、破傷風的發生。白破疫苗由白喉類毒素及破傷風類毒素原液混合而成。
③ 兒童強制接種疫苗是那些
預防接種是把疫苗(用人工培育並經過處理的病菌、病毒等)接種在健康人的身體內使人在不發病的情況下,產生抗體,獲得特異性免疫。例如,接種卡介苗,預防肺結核,種痘預防天花等。
只有嚴格按照合理程序實施接種,才能充分發揮疫苗的免疫效果,才能使寶寶獲得和維持高度免疫水平,逐漸建立完善的免疫屏障,有效控制相應傳染病的流行。
目的
根據疾病預防控制規劃,按照國家和省級規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種單位和接種人員給適宜的接種對象進行接種疫苗,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達到預防和控制針對傳染病發生和流行的目的。
季節性
有些疫苗的接種時間與當地發病季節有關,比如流腦、乙腦、流感在南方和北方有明顯的流行病學的差異。根據疫苗接種後一般一個月左右就可以有足夠的抗體產生,所以接種時間往往定在可能流行的前 1 ~ 2 個月。
計劃內疫苗
計劃內疫苗(一類疫苗)是國家規定納入計劃免疫,屬於免費疫苗,是從寶寶出生後必須進行接種的。
預防接種
●體質虛弱的寶寶可考慮接種的疫苗
流感疫苗 對7個月以上、患有哮喘、先天性心臟病、慢性腎炎、糖尿病等抵抗疾病能力差的寶寶,一旦流感流行,容易患病並誘發舊病發作或加重,家長應考慮接種。
肺炎疫苗因為肺炎是由多種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單靠某種疫苗預防效果有限,一般健康的寶寶不主張選用。但體弱多病的寶寶,應該考慮選用。
●流行高發區應接種的疫苗
B型流感嗜血桿菌混合疫苗(HIB疫苗) 世界上已有20多個國家將HIB疫苗列入常規計劃免疫。5歲以下寶寶容易感染B型流感嗜血桿菌。它不僅會引起小兒肺炎,還會引起小兒腦膜炎、敗血症、脊髓炎、中耳炎、心包炎等嚴重疾病,是引起寶寶嚴重細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輪狀病毒疫苗 輪狀病毒是3個月~2歲嬰幼兒病毒性腹瀉最常見的原因。接種輪狀病毒疫苗能避免寶寶嚴重腹瀉。
狂犬病疫苗其發病後的死亡率幾乎100%,世界上還未有一種有效的治療狂犬病的方法,現代城市中養寵物的人增多,寶寶還不具備抵抗外界侵害的能力,容易被寵物所傷。所以,凡被動物咬傷或抓傷後,都應立即注射狂犬病疫苗。
●即將要上幼兒園的寶寶考慮接種的疫苗
水痘是通過呼吸道傳染的疾病,而甲肝是接觸性傳染的疾病,即將上幼兒園的寶寶與周圍的小朋友密切接觸比較容易相互傳染的疾病有甲肝和水痘。家長可以根據寶寶的情況進行選擇。
水痘疫苗:如果寶寶抵抗力差應該選用;對於身體好的寶寶可用可不用,不用的理由是水痘是良性自限性「傳染病」,列入傳染病管理范圍。即使寶寶患了水痘,產生的並發症也很少。
甲肝疫苗:甲型肝炎又稱急性傳染性肝炎,肝炎病毒通過消化道傳染。流行范圍較廣。凡1歲以上未患過甲型肝炎但與甲型肝炎病人有密切接觸的人,以及其他易感人群都應該接種甲肝疫苗。
根據家長的經濟條件可選擇進口疫苗和國產疫苗。
面對國產疫苗和進口疫苗的區別是很多家長咨詢的問題。國產疫苗和進口疫苗都通過了國家衛生部門的嚴格檢查,由國家醫葯監督管理局批准生產,國產、進口疫苗都安全有效。價格上的差異在於進口疫苗和國產疫苗毒株及其培養工藝不同,以及由此引起的產生抗體數量的多少,防疫時間的長短,副反應的大小等方面的區別。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選擇使用。
最佳時間
疫苗名稱 最佳接種時間
HIB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多糖疫苗) 7個月注射,間隔2~3個月注射一針,第二年加強一針效果最好。
水痘疫苗 1歲以上接種
肺炎疫苗 2歲以上接種
流感疫苗 6個月以上的寶寶根據情況一年接種一次
甲肝疫苗 1歲以上接種
輪狀病毒疫苗 6個月~3歲的寶寶可以每年口服一次
④ 班隊課活動:怎樣預防春季傳染病
春暖花開防過敏
·初春季節謹防鼻出血
·春季謹防過敏性鼻炎
·老人春季提防肺結核
·春季需防「小兒肺炎」
·春遊要防萊姆病
·春季麻疹防治
·春季瘙癢莫忽視
·春季提防帶狀皰疹——「串腰龍」
·冬春季節防感冒
·哮喘的春季預防
·春天當防皮炎復發
·春天與呼吸道疾病
·踏青旅遊當心皮炎
一、春日出遊引發「紅眼睛」
陽光明媚,外出遊玩的孩子越來越多。可是一不小心,就出現紅眼睛、流眼淚,經過檢查,原來是過敏性結膜炎。
過敏性疾病的發生和環境因素有關,近年來過敏兒童增加也和室外過敏物質(比如各種花粉等)有關,這類孩子外出旅遊要減少和花粉的接觸。過敏性眼結膜炎往往隨季節性過敏性鼻炎伴發,經常出現在花粉較多的春秋花季,導致眼紅、眼癢、流淚和異物感。這種疾病容易出現季節性反復發作,對兒童身心、健康和學習造成不良影響。
現已證明,患兒對某種物質形成過敏,除遺傳因素外,還和胎兒時期和出生後1—2年內反復接觸某種低濃度過敏源有關。專家建議,如果能在兒童出生後1—2年裡盡量減少環境中的各種過敏源濃度,就能防止、減少兒童過敏的形成;如果已經形成過敏,就盡量不要再接觸過敏源,這樣可減少、終止過敏性疾病的發作。同時,通過特定的方法,比如脫敏療法、局部糖皮質激素治療等,對預防過敏性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療和預防作用。
四種疾病隨春到
二、甲型肝炎:春季是甲型肝炎的好發季節,是由甲肝病毒所致的傳染性肝炎。多見於10歲以下的兒童。在這段時間里,特別是在接觸甲型肝炎病人半個月至一個月後的時間里,凡出現發熱,沒有其它原因,如吃得過飽、吃了油膩食品、夜間睡眠不足等可以解釋的吃不下飯,甚至飯後惡心、嘔吐、乏力,連上一步樓梯都感費力、面黃、小便像濃茶等症狀時,應及時去醫院診治。預防措施是加強糞便管理,及時隔離病人,搞好飲食衛生、飲水衛生。
三、流行性出血熱是一種冬春季急性傳染病。目前對這種病尚無令人滿意的特效葯物,病後不及時診治,病死率相當高。在這個季節,一旦出現突然畏寒、繼之高熱、面紅、頸紅、胸肩部紅、貌似醉酒、伴有頭痛、眼眶痛、腰痛和皮膚粘膜有出血點的病人,應及時求治。
四、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俗稱腦膜炎,是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好發於冬春季,男女老幼都可得病,其中兒童為多。在流腦好發的季節里,要注意積極預防。一旦發現突然高熱、頭痛、噴射狀嘔吐、驚厥和皮膚粘膜有出血點的病人,應加以注意盡早就醫。
早期發熱,隨後頭疼,繼而嘔吐,這三大症狀被醫學界稱為「流腦信號」。如不及時治療,危險性很大。因此,要注意保護易感兒童,早期發現,及時隔離治療。 「流腦」是經呼吸道傳播的一種化膿型腦膜炎。「流腦」一般表現為突然高熱、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精神不振、頸項強直等症狀,重者可出現昏迷、抽搐,如不及時搶救可危及生命。春季由於天氣冷暖不定,發病率佔全年的60%左右,15歲以下的少年兒童為高發人群。
根據病情,「流腦」分為普通型和暴發型,後者尤其值得重視。暴發型流腦起病急驟,病情進展迅速,往往在24個小時甚至6個小時內就可出現嚴重的休克和呼吸衰竭,病死率極高。因此,在「流腦」高發季節,若病人出現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或有突發高熱、身上發現出血點、頭痛、噴射性嘔吐、嗜睡、煩躁不安等情況,要立即到正規醫院搶救治療,不得延誤病情。
通過對傳染源的隔離來預防「流腦」比較困難,最有效的辦法是接種疫苗,我國已對兒童預防接種多年,保護率可達90%以上。專家提醒人們特別是家長們,不要忘記給自己和孩子接種「流腦」疫苗。同時,人口密集的單位如發現多例「流腦」,應對密切接觸者考慮短期用磺胺嘧啶預防。該病患者居室應開窗通風,病人使用的被褥應在太陽光下曝曬消毒。
五、 風疹以幼兒發病為多。懷孕婦女特別是妊娠早期得了風疹容易引起胎兒畸形。此病多有發熱,體溫不太高,1~2天後面部、頸部皮膚出現淡紅色疹子,在24小時內迅速蔓延至全身,但手掌、足底大多無疹子。在風疹好發季節里,孕婦盡可能少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外出時盡可能戴口罩。
|春季小兒感冒絕不能小看
春季是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白喉、麻疹、猩紅熱、流行性腦膜炎等多種小兒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流行的季節,要防小兒呼吸道感染。
江蘇省人民醫院的兒科專家說,由於個人的免疫力狀況不同,一部分患兒可能什麼葯也不用就會痊癒,但如果連續出現發熱、頭痛、惡心嘔吐、食慾不振等情況就要立即去醫院,因為這些表現與春季常見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白喉、百日咳、猩紅熱等呼吸道傳染病的初期症狀極其相似,極易混淆,因此春季小兒感冒絕不能小看,不要亂用感冒葯,應由醫生檢查、確診後再進行治療。一般情況下,如果只是單純的病毒感染就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只需多喝水、多休息即可,但如果是細菌引起的感染,則需要用抗生素葯物或住院治療。
在春季呼吸道疾病高發的日子,家長應掌握一些操作簡便、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
1. 嚴格按照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程序,按時接種各種疫苗;
2. 室內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暢,定期用各種空氣消毒劑噴灑房間
3. 教育孩子講究飲食衛生、個人衛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養成餐前便後洗手的習慣;
4. 孩子的被褥、衣物、手帕經常拿到陽光下暴曬,食具、玩具和便器要定期消毒,消除病原菌的傳播;
5. 由於孩子新陳代謝率高,運動量大,平時不要讓孩子穿得太多,要讓孩子習慣冷一些的環境,同時要注意讓孩子多做戶外活動,提高機體對病原菌的抵抗力;
6. 如果家中已有呼吸道傳染病的患者,飲食起居用具應該專用,家屬接觸病人時應戴上口罩;
7. 當幼托機構、學校發生呼吸道積聚病例時,應配合幼托機構、學校,及時告訴保健老師,必要時上醫院就診;
8. 飲食上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可以適當給予一些酸甜的食物,如糖醋排骨、魚等,另外還可以選用豆製品、肉、魚類、蛋類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猩紅熱 是春季高發的傳染病,多見與幼兒。主要特徵是發熱、咽痛、遍體細紅色丘疹、面頰紅暈、口周蒼白、舌苔鮮紅似草莓狀。患兒的護理很重要。居室保持干凈,陽光充足。患兒最好不要卧床休息,近食流食,多喝水。還要注意口腔衛生,加強皮膚護理。
流行性腮腺咽 表現為一側或兩側的腮腺發炎腫起,以春季為發病高峰,3-15歲的兒童易發此病。預防重點應保護有接觸史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因該病對男性性生殖氣管會產生損害。在流行季節可進行葯物預防,如板蘭根煎水口服。
春季防治兒童發疹性傳染病
冬春之交是呼吸道傳染病的好發季節,尤其是一些好發於兒童的以皮膚發疹為主要表現的經呼吸道傳播的傳染病,其病變經過大致相同,應根據各自的發病特點,以及特徵性皮膚症狀予以鑒別。
風疹 多見於兒童。皮疹始見於面部,為粉紅色斑疹,輕度癢感。24小時內迅速蔓延到頸部、軀干、四肢,1~2天內漸消退。往往下肢見到皮疹而面頸部皮疹已消退,消退後不留痕跡。在發疹前24小時左右,患兒耳後和枕骨下淋巴結腫大,輕度壓痛,患病初期可在軟齶、頰部出現暗紅斑,為診斷要點之一。
風疹也可在青年或成年人群中流行,在發疹前1~2天有發熱、頭痛、咽痛。妊娠3月內孕婦患風疹可引起流產、死產、早產和胎兒畸形。故當孕婦接觸風疹患者後,應立即注射丙種球蛋白緊急預防。
麻疹 5歲以下兒童發病率最高。表現為高熱、眼結膜充血、怕光、分泌物增多、流涕�粘液膿性、咳嗽。2~3天後在第二臼齒對面的頰粘膜上出現藍白色或紫色小點,周圍有紅暈,並可蔓延到整個頰粘膜及唇內側。在出現皮疹的第二天開始消退,是具有鑒別意義的麻疹早期特徵。
起病後第3~4天,耳後、發際、顏面部開始發疹,迅速蔓延至頸部、上肢、軀干、下肢,為玫瑰色斑丘疹,約2~5天內出全。繼之體溫開始下降,皮疹按出疹順序逐漸消退,遺留色素沉著斑。病變經過約需2周。
幼兒急疹 多發生於2歲內嬰兒。突然發生高熱,伴食慾不振,少數患兒還可出現嗜睡、惡心、嘔吐、咳嗽,枕後和頸部淋巴結腫大。3~5天後體溫開始下降,約24小時內降至正常。熱退時出現玫瑰色斑丘疹,先於頸部、軀干,漸蔓延至臂及下肢,而頸、肘、膝等部位及掌跖部多無皮疹。皮疹1-2天後消退,不留痕跡。起病初在患兒懸雍垂兩側見有小結節狀隆起,周圍充血,成暈狀粘膜斑,有助於早期診斷。
猩紅熱 突發高熱、頭痛、咽痛、惡心、嘔吐,嬰兒可有驚厥,病初舌乳頭肥大,突出於白色舌苔中,稱為「白色楊梅舌」,3~4天後白色舌苔脫落,呈鮮紅色,成為「紅色楊梅舌」,是診斷要點之一。
起病後1天發疹,於頸、胸、軀干、四肢依次出現,1~2天遍布全身達高峰,呈彌漫性密集紅斑,尤以肘彎、腋窩、腹股溝處皮疹更密集,兩頰及前額部充血潮紅,但無皮疹,口鼻周圍呈特徵性「環口蒼白圈」。皮疹持續2~4天後依次開始消退,7~8天時脫屑,手掌足跖部呈大片狀脫屑,有時像手套、襪套樣脫屑。
這些以皮膚發疹為主要症狀的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雖會在兒童人群中引起流行,但大多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需特殊治療。只要適當注意卧床休息,多飲水,對症處理和預防並發症。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7906535.html
⑤ 白喉抗毒素的注意事項
1.本品為液體製品。製品混濁、有搖不散的沉澱、異物或安瓿有裂紋、標簽不清者均不能使用。安瓿打開後應一次用完。2.每次注射須保存詳細記錄,包括姓名、性別、年齡、住址、注射次數、上次注射後的反應情況、本次過敏試驗結果及注射後反應情況、所用抗毒素的生產單位名稱及批號等。3.注射用具及注射部位應嚴格消毒。注射器宜專用,如不能專用,用後應徹底洗凈處理,最好乾烤或高壓蒸汽滅菌。同時注射類毒素時,注射器須分開。4.使用抗毒素須特別注意防止過敏反應。注射前必須先做過敏試驗並詳細詢問既往過敏史。凡本人及其直系親屬曾有支氣管哮喘、枯草熱、濕疹或血管神經性水腫等病史,或對某種物質過敏,或本人過去曾注射馬血清制劑者,均須特別提防過敏反應的發生。(1)過敏試驗:用氯化鈉注射液將抗毒素稀釋10倍(0.1ml抗毒素加0.9ml氯化鈉注射液),在前臂掌側皮內注射0.05ml,觀察30分鍾。注射部位無明顯反應者,即為陰性,可在嚴密觀察下直接注射抗毒素。如注射部位出現皮丘增大、紅腫、浸潤,特別是形似偽足或有癢感者,為陽性反應,必須用脫敏法進行注射。如注射局部反應特別嚴重或伴有全身症狀,如蕁麻疹、鼻咽刺癢、噴嚏等,則為強陽性反應,應避免使用抗毒素。如必須使用時,則應採用脫敏注射,並做好搶救准備,一旦發生過敏休克,立即搶救。無過敏史者或過敏反應陰性者,也並非沒有發生過敏休克的可能。為慎重起見,可先注射小量於皮下進行試驗,觀察30分鍾,無異常反應,再將全量注射於皮下或肌內。(2)脫敏注射法:在一般情況下,可用氯化鈉注射液將抗毒素稀釋10倍,分小量數次作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後觀察30分鍾。第1次可注射10倍稀釋的抗毒素0.2ml,觀察無紫紺、氣喘或顯著呼吸短促、脈搏加速時,即可注射第2次0.4ml,如仍無反應則可注射第3次0.8ml,如仍無反應即可將安瓿中未稀釋的抗毒素全量作皮下或肌內注射。有過敏史或過敏試驗強陽性者,應將第1次注射量和以後的遞增量適當減少,分多次注射,以免發生劇烈反應。5.門診病人注射抗毒素後,須觀察30分鍾方可離開。
⑥ 皮試如何判斷
青黴素皮試結果判斷:
1、陰性:皮丘無改變,局部不紅腫,無自覺不適。
2、陽性:皮丘隆起,局部紅腫,直徑大於1CM或皮丘周圍有偽足、癢。嚴重時可出現過敏性休克的表現。
破傷風皮試結果:
1、陰性:同青黴素。
2、陽性:皮丘增大紅腫,硬結直徑大於1.5CM,紅暈大於4CM,或皮丘周圍有偽足或癢感。嚴重者可出現過敏性休克。
皮膚試驗
皮膚試驗屬於活體試驗,雖然影響因素眾多,卻能反應機體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實際免疫狀態;並且簡單易行,結果的可信度大;這些優點是其他方法難以替代的,所以在臨床和防疫工作中都經常應用。
1、尋找變應原變態反應防治的重要原則之一是迴避變應原,而迴避的前提是明確變應原,確定變應原的常用方法便是各種類型的皮膚試驗。例如支氣管哮喘和蕁麻疹等均可用皮膚試驗來。
但食物過敏與皮膚試驗的相關性較差,這可能是因為食物的抗原提取液與腸吸收的物質有所不同,或食物過敏並非IgE所介導;而且,食物過敏的變應原容易發現,一般不必作皮膚試驗。
2、預防葯物或疫苗過敏對患者首次注射某批號的青黴素、鏈黴素或其它易過敏葯物之前,必須做過敏試驗;如果患者呈陽性反應(即使是可疑陽性),就應更換其他抗生素。
注射導種抗血清(例如抗破傷風血清和抗狂犬病血清)前也必須做過敏試驗,如果呈陽性反應就需要換用精製抗體;或進行脫敏治療(少量多次注射,使抗原逐漸中和血液中的抗體)。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皮試
⑦ 蕁麻疹型葯疹有哪些症狀
蕁麻疹型葯疹:較常見。多由青黴素、血清製品(如破傷風或白喉抗毒素)、痢特靈及水楊酸鹽類等引起。症狀與急性4麻疹相似
⑧ 鼻竇炎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患鼻竇炎之後應該如何治療呢
造成慢性鼻竇炎的緣故有部分要素和全身上下要素。部分原因有鼻內病症、相鄰人體器官病症、鼻息肉創傷或臟東西等。全身上下原因有過度勞累、著涼、返潮、缺乏營養、維生素缺乏等造成人體免疫力減少、生活環境不幹凈的等原因引起慢性鼻竇炎。治療鼻竇炎的標准:改進病症,消除鼻內換氣阻礙,鼻息肉引流方法,操縱感柒及預防病發症。
噴鼻用激素類葯物如內舒拿或輔舒良等噴霧,這種葯品可以緩解鼻內浮腫,也就是可以緩解阻塞鼻息肉口,鼻竇引流方法順暢;內服小劑量羅紅黴素類消炎止痛葯,它有抗感染功效,緩解鼻內及慢性鼻竇炎性感覺;內服粘液稀釋液促排卵劑,可以稀釋液粘液,推動分泌物增多清除;還可以服用一些抗組胺葯品及協助醫治鼻炎中成葯。假如慢性鼻竇炎根據保守治療超出三個月以上難愈,可以考慮到鼻內鏡手術醫治。
⑨ 咳嗽是因為肺部有炎症嗎
1.各種鼻、咽、喉疾病引起咳嗽
此類疾病在臨床中統稱為鼻後滴流綜合征,是一種常見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現命名其為「上氣道咳嗽綜合征」。它的特點是發作性或持續性咳嗽,以白天咳嗽為主,入睡後較少咳嗽,鼻後滴流和(或)咽後壁黏液附著感,有鼻炎、鼻竇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等病史,檢查發現咽後壁有黏液附著、鵝卵石樣觀。普通感冒引起咳嗽也可能是鼻後滴流刺激所致。普通感冒可被認為是一種鼻後滴流綜合征。由於普通感冒是人類最常見的疾病,故鼻後滴流綜合征是引起咳嗽最常見的原因之一。近年來隨著氣候變遷,大氣污染加重,患者疊進感冒葯、濫用抗生素等,使本病發病日趨增多。
2.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咳嗽是胃食管反流最常見的食管外症狀之一,其次為咽球感和(或)咽部異物感、咽喉灼痛、聲音嘶啞。其咳嗽多為刺激性乾咳,亦可表現為有痰的咳嗽。絕大多數為白天咳嗽,個別表現為夜間咳嗽,常伴胃灼熱、反酸及胸痛、惡心等消化系統症狀。但臨床上也有不少患者完全沒有反流症狀,咳嗽是其惟一的臨床表現。 24H食道PH監測可以診斷。其機理不清,可能與咽、喉、氣管的咳嗽受體受反流物刺激有關。使用制酸劑或促胃腸動力葯(如嗎丁啉)或H2受體阻止劑、質子泵抑制劑可迅速減輕,但明顯改善需5個月。中葯辨證治療對緩解病情效果較為明顯。
3.「哮喘」引起咳嗽
此「喘」非彼「喘」,具有喘的實質而無喘的表現。如果咳嗽超過2個月,則應考慮咳嗽變異型哮喘的可能。此病易誤診為慢性支氣管炎,兩者均以咳嗽為惟一或主要症狀,胸部X線檢查無明顯異常,且都有自行緩解期。前者常有蕁麻疹、皮膚濕疹、過敏性鼻炎等過敏性疾病。過敏原皮膚試驗常對一種或數種抗原呈陽性反應。其咳嗽性質不同,前者異常劇烈,持續不解,以陣發性痙攣性乾咳為主,偶有少量黏痰,夜間或晨起發作,影響睡眠,冷空氣或運動誘發加重,抗炎、化痰止咳葯無效。支氣管激發試驗或舒張試驗陽性。
4.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引起咳嗽
由嗜酸粒細性支氣管炎引起的慢性咳嗽臨床表現特徵多為慢性刺激性乾咳或咳少許黏痰,可在白天或夜間咳嗽,部分患者對油煙、灰塵、異味或冷空氣比較敏感,常為咳嗽的誘發因素。誘導痰中嗜酸粒細胞增多,肺通氣功能正常,無氣道高反應性,糖皮質激素治療效果良好。就診前患者多數病程超過3個月,甚至長達數年以上。部分患者與吸入變應原有關,如塵蟎、花粉、蘑菇孢子等,也有與職業性接觸化學試劑或化學製品有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