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簡述蕁麻疹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簡述蕁麻疹

發布時間: 2022-08-28 08:38:10

1. 名詞解釋 風團

斑塊:為直徑大於1cm的隆起性、淺表性皮損,頂端較扁平,多為丘疹擴大或融合而成

2、丘疹:為局限性、充實性、淺表性皮損,隆起於皮面,直徑小於1cm。

3、苔蘚樣變:為皮膚局限性粗糙增厚,常由搔抓、摩擦及皮膚慢性炎症所致,表現為皮嵴隆起,皮溝加深,皮損界限清楚。

4、風團:為暫時性、隆起性皮損,由真皮乳頭層血管擴張、血漿滲出所致

5、Auspitz征:颳去銀白色鱗屑可見淡紅色發光半透明薄膜(薄膜現象),剝去薄膜可見點狀出血。

6.、尼氏征:又稱棘層松解征,是某些皮膚病發生棘層松解性水皰(如天皰瘡)時的觸診表現。可有四種陽性表現:①手指推壓水皰一側,可使水皰沿推壓方向移動;②手指輕壓皰頂,皰液可向四周移動;③稍用力在外觀正常皮膚上推擦,表皮即剝離;④牽扯已破損的水皰壁時,可見水皰以外的外觀正常皮膚一同剝離。

7,皮膚劃痕試驗:在蕁麻疹患者皮膚表面用鈍器以適當壓力劃過,可能出現以下三聯反應,稱為皮膚劃痕試驗陽性:①劃後3~15秒,在劃過處出現紅色線條,可能由真皮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引起毛細血管擴張所致;②15~45秒後,在紅色線條兩側出現紅暈,此為神經軸索反應引起的小動脈擴張所致,麻風皮損處不發生這種反應;③劃後1~3分鍾,劃過處出現隆起、蒼白色風團狀線條,可能是組胺、激肽等引起水腫所致。

8、凡有梅毒感染史,無臨床症狀或臨床症狀已消失,除梅毒血清學陽性外無任何陽性體征,並且腦脊液檢查正常者稱為潛伏梅毒。

9.表皮通過時間: 新生的基底細胞進入棘細胞層,然後上移到顆粒層的最上層,約需14天,再通過角質層脫落下來又需14天,共28天,稱為表皮細胞通過時間。

10.橋粒:是角質層形成細胞間連接的主要結構,由相鄰細胞的細胞膜發生卵圓形緻密增厚而共同構成。

11.半橋粒:是基底層細胞與下方基底膜帶之間主要連接結構,系由角質形成細胞真皮側細胞膜的不規則突起與基底膜帶相互嵌合而成,結構類似於半個橋粒。

4.葯疹:亦稱葯物性皮炎,是葯物通過口服、注射、吸入、栓劑、外用葯吸收等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後引起的皮膚黏膜炎症反應。

13 一期梅毒的臨床表現:硬下疳,硬化性淋巴結炎。

二期梅毒皮膚黏膜損害主要包括:梅毒疹,扁平濕疣。

三期梅毒皮膚黏膜損害包括:結節性梅毒疹,梅毒性樹膠腫。

梅毒葯物治療葯物首選 青黴素類。

問答題

三、簡答題(每題10分)

1、簡述外用葯物的使用原則。

2、簡述接觸性皮炎的治療原則。

3、簡述濕疹的治療。

4、簡述重型葯疹的治療。

5、簡述帶狀皰疹的治療。

6、簡述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標准。

7、簡述變態反應性葯疹的特點。

1、外用葯物的使用原則:①正確選用外用葯物的種類 應根據皮膚病的病因與發病機制等進行選擇,如細菌性皮膚病宜選抗菌葯物,真菌性皮膚病可選抗真菌葯物,變態反應性疾病選擇糖皮質激素或抗組胺葯,瘙癢者選用止癢劑,角化不全者選用角質促成劑,角化過度者選用角質剝脫劑等。

②正確選用外用葯物的劑型 應根據皮膚病的皮損特點進行選擇,原則為:①急性皮炎僅有紅斑、丘疹而無滲液時可選用粉劑或洗劑,炎症較重,糜爛、滲出較多時宜用溶液濕敷,有糜爛但滲出不多時則用糊劑;②亞急性皮炎滲出不多者宜用糊劑或油劑,如無糜爛宜用乳劑或糊劑;③慢性皮炎可選用乳劑、軟膏、硬膏、酊劑、塗膜劑等;④單純瘙癢無皮損者可選用乳劑、酊劑等。

③詳細向患者解釋用法和注意事項 處方外用葯後,應當給患者詳細解釋使用方法、使用時間、部位、次數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其處理方法等。

2、本病的治療原則是尋找病因、迅速脫離接觸物並積極對症處理。變態反應性接觸性皮炎治癒後應盡量避免再次接觸致敏原,以免復發。

①內用葯物治療 視病情輕重可內服抗組胺葯或糖皮質激素。

②外用葯物治療 可按急性、亞急性和慢性皮炎的治療原則處理。

3、應注意避免各種可疑致病因素,發病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及飲酒,避免過度洗燙。

①內用葯物治療 目的在於抗炎、止癢。

②外用葯物治療 應充分遵循外用葯物的使用原則。

4、原則為及時搶救、降低死亡率、減少並發症、縮短病程。

①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質激素;

②防治繼發感染;

③加強支持療法;

④加強護理及外用葯物治療。

5、治療原則為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止並發症。

1.內用葯物治療

①抗病毒葯物;②止痛;③糖皮質激素。

2.外用葯物治療

①外用葯:以乾燥、消炎為主;②眼部處理。

3.物理治療

6、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標准:(1)蝶形紅斑;(2)盤狀紅斑;(3)光敏感;(4)口腔潰瘍;(5)關節炎;(6)漿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7)腎病表現:尿蛋白>0.5g/d(或尿蛋白>+++)或有細胞管型;(8)神經病變:癲癇發作或精神症狀(除外由葯物、代謝病引起);(9)血液病變:溶血性貧血、白細胞<4000/μl、淋巴細胞<1500/μl或血小板<100,000/μl;(10)免疫學異常:抗dsDNA抗體(+),或抗Sm抗體(+),或抗心磷脂抗體(+)(包括抗心磷脂抗體、或狼瘡抗凝物,或持續至少6個月的梅毒血清假陽性反應,三者中具備1項);(11)ANA陽

性:除外葯物性狼瘡所致。11項中具備四項即可診斷SLE。

7、變態反應性葯疹的特點:①只發生於少數具有過敏體質者,多數人不發生反應;②病情輕重與葯物的葯理及毒理作用、劑量無相關性;高敏狀態下,甚至極小劑量的葯物亦可導致極嚴重的葯疹;③發病有一定的潛伏期,初次用葯一般約需4~20天後才出現臨床表現,已致敏者如再次用葯,則數分鍾至24小時之內即可發生;④臨床表現復雜,皮損可呈多種類型,但對於某一患者而言常以一種為主;⑤存在交叉過敏及多價過敏現象;⑥停止使用致敏葯物後病情常好轉。

重症葯疹的治療原則?

(1)及早使用足量糖皮質激素;

(2)防治繼發感染;

(3)加強支持療法;

(4)加強護理及外用葯物治療。

2.固定型葯疹的特點?

常由磺胺類,解熱鎮痛類,巴比妥類和四環素類等引起。好發於口腔和生殖器皮膚-黏膜交界處,亦可累及軀干四肢,每次發病幾乎均在同一位置。典型皮損為圓形或類圓形境界清楚的水腫性暗紫色斑疹,常為1個,重者斑上有水皰或大皰,黏膜皺褶處易糜爛滲出。

3.尖銳濕疣與扁平濕疣的區別。

繼續閱讀

2. 我在家洗盆浴泡一下為什麼屁股上會出現一塊一塊紅塊,連成一片很癢,請問為什麼

你這是對熱過敏,你感覺很奇怪吧,以後避免之就好了.其機理簡述如下:蕁麻疹的一種特殊類型,叫做[膽鹼能型蕁麻疹]:
屬於人們常說的"風疹塊"的一種。當受熱、精神緊張、攝入辛辣刺激性和熱的食物或飲料,或在運動後,體溫略增,增熱的血流刺激大腦體溫調節中樞,興奮膽鹼能性神經並釋放乙醯膽鹼,如果對這種化學物質過敏,可以出現過敏反應。
這類過敏反應除了無皮疹僅有針刺、劇癢感外,還可在軀乾和肢體近端皮膚(腋、掌跖除外)出現紅色的、2毫米左右的"風團",這種風團是速來速去不留痕跡。輕型膽鹼能性蕁麻疹可發生在平常人青春期,一般在停止運動或平靜以後,症狀即可消退,故不易引起重視。整個過程可數月或數年不等,發作頻繁者應及時去皮膚科診治。經抗組胺葯、抗乙醯膽鹼的葯物治療,病情可減輕或緩解。
蕁麻疹有尋常性蕁麻疹、 血管性水腫、人工性蕁麻疹、日光性蕁麻疹、寒冷性蕁麻疹、膽鹼能性蕁麻疹等類型。其治方法是一樣的。

3. 皮膚病一般都有哪些

皮膚病是所有皮膚疾病的總稱,常見的有帶狀皰疹、毛囊炎、手足癬、濕疹、蕁麻疹、銀屑病等。
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病的種類不但繁多,而且多種內臟疾病也可以體現在皮膚上。按照不同的病因、表現分類,常見的皮膚病有以下幾種:
1.病毒性感染:如帶狀皰疹、單純皰疹、疣、風疹、手足口病等。
2.細菌性感染:如膿皰病、毛囊炎、癤、癰、蜂窩織炎、丹毒、麻風等。
3.真菌性感染:如頭癬、體股癬、手足癬、甲真菌病、花斑糠疹、馬拉色菌毛囊炎。
4.動物引起的皮膚病:如疥瘡、蟎皮炎、隱翅蟲皮炎、虱病、蟲螯傷或咬傷等。
5.過敏性與自身免疫性皮膚病:如接觸性皮炎、濕疹、蕁麻疹、變應性皮膚血管炎、葯物性皮炎等。
6.物理性皮膚病:如日光性皮膚病、夏季皮炎、痱子、凍瘡、雞眼、手足皸裂、壓瘡。
7.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如瘙癢症、神經性皮炎等。
8.紅斑丘疹鱗屑性皮膚病:如銀屑病、單純糠疹、玫瑰糠疹、扁平苔蘚、紅皮病等。
9.結締組織疾病:如紅斑狼瘡、硬皮病、乾燥綜合征、皮肌炎等。
10.性傳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尖銳濕疣等。
11.大皰性皮膚病:如天皰疹、大皰性類天皰疹等。
12.色素障礙性皮膚病:如黃褐斑、白癜風、文身、雀斑、色素痣、咖啡斑、黃褐斑、雀斑樣痣等。
13.皮膚附屬器疾病:如痤瘡、酒渣鼻、脂溢性皮炎、斑禿、禿發、多汗症等。
14.遺傳性皮膚病:如魚鱗病、毛周角化病、毛發苔蘚、遺傳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等。
15.營養與代謝障礙性皮膚病:如維生素缺乏症、黃瘤病、腸病性肢端皮炎。
16.皮膚腫瘤:如日光性角化病、黏膜白斑、皮膚原位癌、惡性黑素瘤等。
皮膚病是所有皮膚疾病的總稱,常見的有帶狀皰疹、毛囊炎、手足癬、濕疹、蕁麻疹、銀屑病等。
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病的種類不但繁多,而且多種內臟疾病也可以體現在皮膚上。按照不同的病因、表現分類,常見的皮膚病有以下幾種:
1.病毒性感染:如帶狀皰疹、單純皰疹、疣、風疹、手足口病等。
2.細菌性感染:如膿皰病、毛囊炎、癤、癰、蜂窩織炎、丹毒、麻風等。
3.真菌性感染:如頭癬、體股癬、手足癬、甲真菌病、花斑糠疹、馬拉色菌毛囊炎。
4.動物引起的皮膚病:如疥瘡、蟎皮炎、隱翅蟲皮炎、虱病、蟲螯傷或咬傷等。
5.過敏性與自身免疫性皮膚病:如接觸性皮炎、濕疹、蕁麻疹、變應性皮膚血管炎、葯物性皮炎等。
6.物理性皮膚病:如日光性皮膚病、夏季皮炎、痱子、凍瘡、雞眼、手足皸裂、壓瘡。
7.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如瘙癢症、神經性皮炎等。
8.紅斑丘疹鱗屑性皮膚病:如銀屑病、單純糠疹、玫瑰糠疹、扁平苔蘚、紅皮病等。
9.結締組織疾病:如紅斑狼瘡、硬皮病、乾燥綜合征、皮肌炎等。
10.性傳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尖銳濕疣等。
11.大皰性皮膚病:如天皰疹、大皰性類天皰疹等。
12.色素障礙性皮膚病:如黃褐斑、白癜風、文身、雀斑、色素痣、咖啡斑、黃褐斑、雀斑樣痣等。
13.皮膚附屬器疾病:如痤瘡、酒渣鼻、脂溢性皮炎、斑禿、禿發、多汗症等。
14.遺傳性皮膚病:如魚鱗病、毛周角化病、毛發苔蘚、遺傳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等。
15.營養與代謝障礙性皮膚病:如維生素缺乏症、黃瘤病、腸病性肢端皮炎。
16.皮膚腫瘤:如日光性角化病、黏膜白斑、皮膚原位癌、惡性黑素瘤等。

4. 過敏反應原理

過敏反應發生的機理【原理】是一個復雜和抽象的過程,將I型過敏反應發生的機制劃分為三個階段:

1、致敏階段:過敏原進入機體後可選擇誘導過敏原特異性B細胞產生抗體應答,此類抗體與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即課本上所說的皮膚、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的某些細胞,其中肥大細胞分布於皮下小血管周圍的結締組織中和黏膜下層,而嗜鹼性粒細胞主要分布於外周血中)的表面相結合,而使機體處於對該過敏原的致敏狀態。通常這種致敏狀態可維持數月或更長,如果長期不接觸該過敏原,致敏狀態可自行逐漸消失。

2、激發階段:指相同的過敏原再次進入機體時,通過與致敏的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表面的抗體特異性結合,使這種細胞釋放生物活性介質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釋放的生物活性介質除了組織胺以外,還可以是前列腺素D、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但它們的作用都相似,都可引起平滑肌收縮,毛細血管擴大和通透性增強,腺體分泌物增多。

3、效應階段:指生物活性介質作用於效應組織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過敏反應的階段。根據反應發生的快慢和持續的時間長短,可分為早期相反應和晚期相反應兩種類型。早期相反應主要由組織胺引起,通常在接觸過敏原數秒鍾內發生,可持續數小時,晚期相反應由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在過敏原刺激後6~12 h發生反應,可持續數天。

(4)簡述蕁麻疹擴展閱讀:

臨床表現:

1、過敏性休克反應:

(1)呼吸道阻塞症狀:由喉頭水腫、氣管和支氣管痙攣及肺水腫引起。表現為胸悶、心悸、喉頭有堵塞感、呼吸困難及臉色漲紅等,伴有瀕危感、口乾、頭昏、面部及四肢麻木。

(2)微循環障礙症狀:由微血管廣泛擴張所致。表現為面色蒼白、煩躁不安、畏寒、冷汗、脈搏微弱及血壓下降等。

(3)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由腦部缺氧所致。表現為意識喪失、昏迷、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等。

(4)皮膚過敏反應:如瘙癢、蕁麻疹以及其它各種皮疹等。

2、血液病樣反應。本組反應類型的區分主要取決於血象檢驗的改變。主要症狀有:顆粒性白細胞減少或缺乏症、血小板減少症、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及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等。

3、血清病樣反應。其反應症狀主要為血清病樣改變,臨床以突發的廣泛性紅斑及蕁麻疹樣發疹常見,並可伴發熱、關節痛及淋巴腫大。

參考資料:網路-過敏反應

5. 簡述過敏反應的過程(高中生物)

過敏反應又稱為變態反應(Allergy),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當人體接觸某些特殊的過敏原所發生的異常反應,發作較急促,多在1~10min後出現,但也有在幾日後出現的。其可由多種物質引起,包括異種血清(如破傷風抗毒素),某些動物蛋白(雞蛋、羊肉、雞、魚、蝦、蟹等),細菌,病毒,寄生蟲,動物毛皮,空氣中的植物花粉及塵蟎,以及油漆、染料、化學品、塑料、化學纖維和葯物等,甚至澱粉也可導致過敏,以上這些物質均稱為過敏原。過敏反應的程度與過敏原的數量並不呈正比,即症狀的出現或嚴重程度與數量沒有關系。
過敏原可以刺激人體B細胞產生一種物質,在醫學上稱作免疫球蛋白E(IgE),它與人體自身的肥大細胞和血清中的嗜鹼細胞的Fc受體結合而變為致敏細胞。肥大細胞主要分布在皮膚、黏膜和毛細血管周圍,當人們一旦再次接觸這種過敏原,則過敏原與致敏細胞上的抗體結合,損傷細胞膜,使細胞脫顆粒,並釋放出顆粒內的組胺、5-羥色胺、緩激肽等活性物質。
組胺是過敏反應物質之一,廣泛存在於全身的組織細胞(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細胞)中。由於抗原抗體反應或接觸某些物質和物理刺激時,組胺從細胞中釋放出來,與各種靶細胞中的特異受體結合,產生一系列生理反應,即人們常說的過敏反應。主要表現為平滑肌收縮,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黏膜腺體分泌增多,在症狀上常可見到皮膚紅腫、皮疹、蕁麻疹、瘙癢、斑塊,或喉部、氣管、支氣管和胃腸痙攣或水腫。在皮膚上的表現常稱為皮疹、蕁麻疹、神經過敏性水腫、濕疹;在胃腸道可見胃腸痙攣、腹瀉、惡心、嘔吐等症狀;在呼吸道常見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喉頭水腫;全身症狀可導致血壓下降、心率加快、皮膚蒼白、水腫脈弱;嚴重者可出現休克,甚至死亡。

6. 服用雙黃連後的症狀]

雙黃連注射液主要成份為金銀花、黃芩、連翹,為純中葯復方制劑,具有清熱解毒、清宣風熱作用,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引起的發熱、咳嗽、咽痛等,適用於病毒及細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體炎、咽炎等,效果較好,但近年來臨床上有些患者使用雙黃連注射液後出現皮疹、過敏性休克等過敏反應,現簡述如下。

1 蕁麻疹

蕁麻疹17例。臨床表現為輸液數分鍾至10餘分鍾後周身出現局部皮膚瘙癢,分布大小不等的鮮紅色丘疹及紅斑,繼而丘疹遍及全身,瘙癢劇烈,伴發熱、皮膚潮紅、煩躁不安等,立即停葯後一般可自行消退,必要時可肌注或靜滴地塞米松等抗過敏葯物,此種過敏反應發生較多,但症狀較輕,對機體損傷較小。

2 過敏性休克

過敏性休克2例。臨床表現為靜滴後數秒鍾或數分鍾後先出現局部瘙癢、皮疹,繼而出現心慌氣短、胸悶等較嚴重的症狀,當即拔掉液體,立即肌注地塞米松、非那根等抗過敏葯物,並吸氧,加呼吸興奮劑等,數分鍾後症狀逐步緩解。此種反應危害巨大,如處理不及時,會危及生命,應高度重視,積極搶救。

3 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1例。表現為輸液後10餘分鍾出現惡心、嘔吐、腹痛等症狀,停葯後症狀即可自行緩解。

4 循環神經系統循環神經系統1例。表現為輸液後自感頭暈、頭痛、血壓升高、心慌、血管疼痛等,停葯後症狀即消失。

綜上所述,我們在應用雙黃連注射液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咳喘病、嚴重血管神經性水腫、靜脈炎、腮腺炎及對本品過敏者慎用。(2)兒童(15歲以下)、50歲以上患者使用本品時應注意監護。(3)本品與pH<4.0的5%或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時,易產生黃芩苷析出,建議在使用時與氯化鈉注射液或pH值高於4.0的5%或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4)與地塞米松同用,治療小兒病毒性肺炎時,影響療效,使病程延長。(5)與環丙沙星同用,可產生沉澱。(6)如出現過敏反應時,請馬上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非那根注射液等抗過敏葯物及硫酸阿托品等解痙葯物進行搶救。(7)如出現葯液顏色變深或混濁,有異物等禁止使用。
參考資料:http://literature.fx120.net/zz6/200512191212052498.htm

7. 簡述學前兒童皮膚的特點

小兒皮膚嬌嫩、免疫力弱,在成長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皮膚病,比如濕疹、痱子、蕁麻疹等,而有的皮膚病是傳染病信號,家長識別這些皮膚病,可讓寶寶更安全、安心。

小兒常的皮膚病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一、小兒濕疹:

又叫奶癬,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炎症性過敏性皮膚病。小兒濕疹往往從嬰兒時期遷延至兒童和成人期。以皮疹,伴劇烈瘙癢,反復發作為臨床特點。

發病原因:小兒濕疹與皮膚嬌嫩、輔食過敏、環境因素有關系。

應對方法:

1、寶寶皮膚比較嬌嫩,日常要做好保濕護理,建議用乳香卵磷脂、VE乳或嬰兒乳保濕。

2、輕微濕疹可以用丹皮酚、三參膏、爐甘石等,明顯者可選用皮質激素,如地奈德乳膏、膚樂霜。

3、寶寶出現濕疹或過敏時,母親也要忌口,避免過敏原通過母乳傳給寶寶。

4、最好用母乳餵奶,若選擇奶粉,應該把奶粉煮熟。盡量選擇用完全水解類型的奶粉。

8種小兒常見皮膚病,圖片辨析和發病原因、家長應對辦法
小兒濕疹圖片

二、痱子:

好發於夏季,表現為小丘疹、小水皰。痱子可引起瘙癢,搔抓可致繼發感染,發生毛囊炎。

發病病因:在高溫高濕環境下,皮膚排汗不通暢,使汗液長時間滯留在體表內,引起汗腺周圍發炎。

應對方法:

1、居室環境通風涼爽,盡量減少出汗。

2、避免過多曬太陽,注意皮膚清潔衛生,可用金銀花+紫蘇煮水外洗,有助於消除痱子。

3、也可以用些痱子粉。

4、要給寶寶勤洗澡、勤換洗內衣。衣著柔軟寬松,穿棉質內衣。

8種小兒常見皮膚病,圖片辨析和發病原因、家長應對辦法
小兒痱子圖片

三、蕁麻疹:

以過敏為基礎的變態反應,以風團、劃痕、水腫、紅斑多見。

發病原因:可因喂養不當、或與花粉、粉塵、蟎及寵物如貓和狗的皮毛等接觸導致。

應對方法:

1、盡量母乳喂養,如果是奶粉喂養,奶粉應該盡量煮熟,或選擇完全水解的奶粉。寶寶過敏時,母親也要忌口。

2、注意起居環境衛生、通風,防塵防蟎。

3、過敏時,不宜頻繁洗澡,勤換洗內衣。衣著柔軟寬松,穿棉質內衣。

4、輕微的蕁麻疹可自行消退,平時注意皮膚保濕護理,可以用三參膏乳、乳香卵磷脂乳或VE乳護理皮膚。

5、症狀明顯時,可以口服氯雷他定糖漿。若不能緩解,則應該去看兒科醫生。

8種小兒常見皮膚病,圖片辨析和發病原因、家長應對辦法
兒童蕁麻疹圖片

四、膿皰疹

俗稱「黃水瘡」,是一種常見的、通過接觸傳染的淺表皮膚感染性疾病,以發生水皰、膿皰,易破潰結膿痂為特徵。

發病原因: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偶爾由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

中醫病因:暑濕熱邪熏蒸,蘊結於肌膚

應對方法:

1、若有廣泛發熱伴有淋巴結炎,應該使用抗生素治療。

2、局部膿皰可消毒後抽吸皰液,外用紅毒素、百多邦等。

3、中醫治療,內服清暑湯加減。

8. 從組胚學引角度 簡述蕁麻疹產生的原因

你好,
是的。蕁麻疹只是一個外在表現而已,其實他的病根不在那裡,只是人的整體功能紊亂造成的,還有就是你說的什麼本身就有過敏體質,不會是生來都有吧,他為什麼以前就沒有啊,現在為什麼是這樣的,還有就是網上好多人說是由於什麼過敏源引起的,更是無稽之談,我想問問為什麼你以前怎麼不過敏啊,現在就過敏了,人本身是不會對什麼過敏的,只是我們有了病才會和這些 不相乾的東西聯系起來.目前來說治療類似的病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中葯療法,因為西葯他是激素,會在人體內有殘留,而且 治標不治本,像你說的這種症狀不是什麼大病,不要給自己造成心理負擔,在本地找位老中醫,進行一次全面的修復,內在好了,外在自然康復,再有就是你如果有條件可以經常去泡泡熱水澡,會好很多.就不多說了,如果還有什麼不明白可以再聯系我!

9. 川芎茶調散有什麼作用

川芎茶調散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川芎、荊芥、薄荷、羌活、細辛、白芷、甘草、防風組成,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 臨床常用於外感風邪頭痛、偏頭痛、神經性頭痛等。 臨床應用發現,川芎茶調散還有不少新用途,現簡述如下: 蕁麻疹 有人用川芎茶調散治療蕁麻疹患者57例,結果經用葯1~2個療程後,臨床治癒者52例,有效者4例,總有效率為98%。用法:川芎茶調散每次9克,每日3次,開水沖服,7日為1個療程,連續服至症狀消失為止。 頸椎病 有人用川芎茶調散治療頸椎病患者94例,病程3~18年,結果經用葯1~3個療程後治癒者80例,顯效者6例,有效者5例,總有效率為97%。用法:川芎茶調片每次6片,每日3次,飯後清茶送服,30日為1個療程,連續服至症狀消失為止。 過敏性鼻炎 有人用川芎茶調散治療過敏性鼻炎患者83例,病程1~8年,結果經用葯1~3個療程後,臨床治癒者76例,有效者5例,總有效率為98%。用法:川芎茶調散每次9克,每日3次,飯後清茶送服,7日為1個療程。 面神經麻痹 用川芎茶調片治療面神經麻痹患者36例,結果經用葯10日後,其中臨床治癒者32例,有效者3例,總有效率為97%。用法:川芎茶調片每次6片,每日3次,飯後清茶送服,7日為1個療程。 枕大神經痛 有人用川芎茶調散加減治療枕大神經痛31例,經用葯2個療程後,治癒者18例,有效者10例,總有效率為90%。用法:川芎15克,全蠍、薄荷(後下)、甘草各5克,細辛3克,蜈蚣2條,荊芥、羌活、白芷、防風各10克,每日1劑,水煎後分2次內服,7日為1個療程。連續服至症狀消失為止。 額竇炎 有人用川芎茶調散治療額竇炎患者63例,效果滿意。經用葯1~2個療程後,臨床治癒者50例,顯效者6例,有效者5例,總有效率為97%。用法:川芎茶調散每次6克,每日3次,飯後清茶送服,5日為1個療程。治療中未見不良反應。 眩暈症 有人用川芎茶調散治療眩暈症患者113例,效果滿意。經用葯1~2個療程後,臨床治癒者95例,有效者16例,總有效率為98%。用法:川芎茶調散每次6克,每日3次,飯後清茶送服。7日為1個療程。連續服至症狀消失為止。 湯頭歌曰:川芎茶調散荊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眩鼻塞風攻上,偏正頭痛悉能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