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蟒蛇的肛門有哪些特點
蟒蛇屬無毒蛇類,是當今較原始的蛇種之一,在其肛門兩邊均有一個小型爪狀痕跡,這是其退化後肢的殘余痕跡。這種後肢雖然已經不能行走,但都還能自由活動。體色黑,有雲狀斑紋,背面有一條黃褐斑,兩側各有一條黃色條狀紋。現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在蛇類的品種中,蟒蛇是最大的一種,其長度一般在6米左右,最大體重也可達55千克左右。
㈡ 蟒蛇的外形特徵
蟒蛇的主要特徵是體形粗大而長,是世界上最大的較原始的蛇類,具有腰帶和後肢的痕跡。在雄蛇的肛門附近具有後肢退化的明顯角質距,但雌蛇較為退化,很容易被忽略。體色黑,有雲狀斑紋,背面有一條黃褐斑,兩側各有一條黃色條狀紋。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蟒蛇還是世界上蛇類品種中最大的一種,長達5~11米,最大體重在50~160千克,屬無毒蛇類。世界上有不計其數的種類,我們要善待他們,也要學會怎樣保護自己免受其傷害。
㈢ 蟒蛇有毒嗎
沒有。
世界上三千多種蛇,最大的是蟒蛇,最小的是盲蛇。蟒蛇是一種無毒蛇,約有70種,分布世界各地。蟒蛇種類不同,大小不一。
蟒蛇多生於熱帶、亞熱帶及溫帶地區,在我國境內分布在雲南、廣西、廣東、福建、貴州等地,常在樹林中活動,喜歡爬樹和游泳,以兔鳥及爬行動物為食,甚至能吃小羊、麂子和小鹿。從蛇類的進化而言,毒蛇是由無毒蛇演化形成的,大蟒蛇則屬於原始而古老的一種,所以沒有毒。
(3)雲狀黃褐斑擴展閱讀:
活動情況因季節不同而異,冬季一般不活動,氣溫回升到25℃以上時,僅中午之後短暫出現。在春、秋季節,日出後活動,夜間少活動。高溫天氣多夜間活動取食,午後常躲藏陰涼處休息。
高熱過後開始變得活躍。雨天活動少,刮大風時則進入洞中隱蔽。有群居冬眠的習性,冬眠期約4個月,寒冷地帶約5個月。冬眠大多利用自然洞穴、獸穴及岩窟。
㈣ 世界最大的蟒蛇
世界上最大的蟒蛇品種是亞馬遜森蚺,簡稱森蚺(學名:Eunectes murinus),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蛇,棲息於南美洲,最長可達10米以上,重達二百二十五公斤以上,粗如成年男子的軀干;但一般森蚺長度在5米左右。
蟒蛇是當今世界上較原始的蛇種之一,在其肛門兩側各有一小型爪狀痕跡,為退化後肢的殘余。屬於樹棲性或水棲性蛇類,生活在熱帶雨林和亞熱帶潮濕的森林中,
為廣食性蛇類。這種後肢雖然已經不能行走,但都還能自由活動。體色黑,有雲狀斑紋,背面有一條黃褐斑,兩側各有一條黃色條狀紋,現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野
生動物。蟒蛇還是世界上蛇類品種中最大的一種,長達5~11米,最大體重在50~160千克,屬無毒蛇類。
蟒科Boidae ,分為蟒亞科和蚺亞科。在世界大多數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都有它們的存在。其中包括許多從小型到中型的蛇類,同時還有一些著名的巨型蛇類。為無毒蛇,有20屬,60多種。
1、亞馬遜森蚺
亞馬遜森蚺簡稱森蚺(學名:Eunectes
murinus),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蛇,棲息於南美洲,最長可達10米以上,重達二百二十五公斤以上,粗如成年男子的軀干;但一般森蚺長度在5米左右。
森蚺生性喜水,通常棲息在泥岸或者淺水中,捕食水鳥、龜、水豚、貘等,就連兇殘成性的美洲豹也可能成為森蚺的腹中餐,有時甚至吞吃長達2.5米的凱門鱷。
森蚺會把凱門鱷緊緊纏繞,直到它窒息死亡,然後整條吞下去,以後幾個星期不用進食。
在亞馬遜沒有任何生物,能令人如此懼怕敬畏!有如大河之靈-森蚺,既便是有經驗的老手,也難得一窺其真面目,它是世界上體型最大、最強而有力的蛇類;它是生命與死亡的象徵。
森蚺自古即以無聲殺手的惡名著稱於南美洲的河流和森林地帶,數以百計穿鑿附會之說,將其超自然神力渲染無遺,其完全成長者,體型可長超過26英尺,體重超
過二百五十公斤,其最強的武器,不是利牙毒液,而是無人能及的力氣。它只要蜷曲身體,就可將獵物壓個粉身碎骨,連體型巨大的貓科動物美洲豹,也不能倖免。
就外形而言,在新大陸上難逢敵手。
它猶如神袛般令人崇拜,又如惡魔般讓人敬畏!森蚺獨占亞馬遜掠食頂尖階級鰲頭。
2、網紋蟒
網紋蟒,號稱世界上最長、絞殺力最強的蛇。野生網紋蟒性情粗暴,曾有過吃人的記錄。最大體長為10.32公尺,是僅次於亞馬遜森蚺的第二大蛇類。上唇鱗有
凹陷的唇窩。頭部有三條黑細紋,一條在頭部正中,另兩條由兩眼延伸到嘴角,身體背部為灰褐色或黃褐色,有復雜的鑽石型黑褐色及黃或淺灰色的網狀斑紋花紋,
故得其名。雖然身體細長,卻是很強力的掠食者。有許多人類被殺且吞噬的紀錄。無毒,性情較溫和。
網紋蟒,纏繞力非常強大,體型細長,是世界最長的蛇,有記錄最大的網紋蟒是印尼捕獲的,體長14.85米,重447公斤。到目前為止,這條蟒蛇是世界上最大的蟒蛇。
3、緬甸蟒
緬甸蟒的性情很溫和,很適合作為寵物飼養,甚至新手飼養也很簡單。這種蛇能長到很大,可以輕易的長到6米以上,粗細趕得上成年男人的腰圍,是世界第三大
蟒。體長生長到4米以上是十分平常的,在人工飼養的情況下,有可能長到7米以上。更有超過8米,重達186公斤的個體(金氏世界記錄)。如果大量投喂並且
保持溫度的話,在出生之後的一年半內就可以生長到3米左右。雌性緬甸蟒的體型比雄性的大。如果過量投喂的話,體型會變得肥胖。
4、岩蟒
非洲岩蟒簡稱岩蟒,成年的非洲岩蟒體長可超過6米,(其它巨蛇亦是同屬蟒屬下的蛇類)目前為止,僅次於 亞洲的網紋蟒和緬甸蟒,以及南美洲的亞馬遜森蚺。有紀錄最長的非洲岩蟒是於1932年於象牙海岸所發現的,其體長達9.72米。
非洲岩蟒活躍於一般草原和熱帶草原,不過其活動區域並不會遠離水源,有時候也會闖進森林邊緣地帶,但很少深入其中。非洲岩蟒頗依賴水源,當天氣太熱或太干
燥的時候,它們會強行躲進其它動物所挖掘的洞穴里,並進入夏眠狀態。不過非洲岩蟒性情較為凶惡,脾氣不佳,若受騷擾,容易發動咬擊,這一點與普遍較為溫馴
的緬甸蟒回然不同(二者外貌頗為相似)。
5、紫晶蟒
紫晶蟒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蛇類。這種大蛇是以捕殺袋鼠這樣的大型哺乳動物而聞名的。它看上去像一頭巨大的地毯蟒。全長約5.5公尺,最長為8.5米。棲息環
境為熱帶雨林,灌木叢, 裸露岩石的陰涼處。獵物為蝙蝠、負鼠、鼠類, 澳洲小袋鼠, 袋鼠、小型淡水鱷和一些鳥類. 它的嘴上有向後延伸的曲線
,並且長著鋒利的牙齒。在捕獵時通過纏繞和壓縮讓獵物窒息而死。分布范圍為北昆士蘭,同樣可以在 Torres Strat、New
Guinea、eastern Indonesia這幾個島上找到。紫晶蟒無毒,但是巨大的體型會對小孩 造成威脅。
6、印度蟒
印度蟒,又叫黑尾蟒、亞洲岩蟒,該蟒蛇是緬甸蟒的近親,體型雖不及緬甸蟒,但仍能長到4米以上。
印度蟒在亞洲的南部曾經常見,它的身體厚實,體長可達4米,體重150公斤,最大記錄5.85米,有不確切記錄稱達到6.9米。它們是盛宴上很受歡迎的野味。由此可知,它們經常遭到人類的措殺,數量逐年遞減,已處於瀕危狀態。
7、泰坦蟒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最新一項研究稱,美國考古人員在哥倫比亞發現了一種新的史前鱷魚,而這種遠古爬行動物可能曾是已知地球上最大的蛇類的美餐。
據哈斯廷斯介紹,2004年至2007年間,他們在挖掘哥倫比亞東北部一座露天煤礦(此處也是一個「非同尋常」
化
石遺址)時,在相鄰的兩個地方找到了Titanoboa蟒和crocodilyform鱷的化石。這兩種爬行動物都分布於距今6000萬年前的南美洲,那
時,南美洲當地環境正處於轉變為現代雨林的前夕。哈斯廷斯說,該化石遺址是「讓我們對當前生態系統的開端有了初步了解的發現之一。」
研究人員指出,除了發現Titanoboa蟒和crocodilyform鱷比鄰而居的證據外,如今的蛇與鱷後代的行為也進一步體現了這兩種爬行動物之間
的交鋒。例如,亞馬遜流域的現代水蟒(包括當前世界最大蛇類頭銜保持者綠巨蟒)常常以鱷魚家族的現存成員為食,如凱門鱷。
泰坦蟒早在近5800萬年前就已滅絕,形象地說,它們就像是將現代蟒蛇放大後的產物。
8、黃水蚺
成年的黃水蚺不及森蚺(Eunectes murinus)般壯大,但仍長達約305至366厘米,更有超過5米的記錄。
雌蛇一般比雄蛇巨型。它們的體色以黃色、淺金色或青黃色為基調,配合起伏有致的連串黑色圓紋及斑點。
8、紅尾蚺
成年的紅尾蚺體型大小差異頗大,各亞種的體型並不一致。分布於南美洲的紅尾蚺身體較長,目前在蘇利南有兩條紅尾蚺是至今為止體型最巨大的,分別是411厘
米及427厘米長。然而這種體型畢竟較罕見,一般而言超過300厘米長的紅尾蚺,就此種蛇類而言已算巨蛇。紅尾蚺的尾巴相當有力,能抓緊東西。頭部並無熱
能感測頰窩。體色方面,紅尾蚺身體多以紅色或棕色為基調,尾部則呈磚紅色。 背部以褐黃色的斑紋為主,尾部的斑紋較為淺色。
紅尾蚺的捕獵對象甚眾,包括許多種哺乳動物及鳥類,當中尤以鼠類為主。另外,紅尾蚺亦可能會捕食大蜥蜴,甚至大如虎貓亦可能是它們的獵食對象之一。
紅尾蚺擅長爬樹,和亞洲的網紋蟒還有澳洲的紫晶蟒一樣是半樹棲的蟒蛇,性情溫和,容易與人馴熟相處,容易馴化。他們溫順美麗,成為了很多國內外朋友的私人寵物。
9、地毯蟒
全長從120-250公分不等,最長記錄4公尺。體色依地理環境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唯具有黃或淡褐的底色,且具有暗褐色大斑紋的類型。吻部以外的鱗片較小,熱窩分別位於吻鱗,上唇鱗前方及下唇鱗後方。
10、血蟒
中小型蟒,一般不超過兩公尺,因產地不一樣,不同品種的血蟒身體上的花紋和顏色有部分差異,如婆羅洲產的底色以黑為主,馬來半島產的底色以紅褐色為主.原
產地的大部分血蟒是當作製作皮件的原料,另因寵物市場的開發部分特別的個體被選出當做寵物飼養
。已經有少量特別的顏色和花紋的CB在爬蟲收集者和市場上出現,但因為這些特別的CB(人工繁殖後代簡稱)比較稀有,價格也比較昂貴。
11、球蟒
球蟒(Pythonregius)生活於中非和西非,從塞內加爾到烏干達,從草原到樹林,他們在樹上與在地上同樣感到舒適。他們喜歡微弱光線的環境,在黎
明和黃昏,他們會變得活躍。在歐洲,他們被稱呼為「皇蟒」,而在美國就用「球蟒」這一稱呼,這是因為當他們感到緊張的時候,他們會把自己的身體卷縮成一個
很緊的球,並把頭穩固的藏在中心。像很多其他蟒類一樣,球蟒也是一種溫和的蛇類。
12、黃金蟒
黃金蟒(Patteraless)Burmese
Python是緬甸蟒蛇的白化突變種,是一種十分稀少的變異品種。黃金蟒的成體可以長到7米長。在野外的黃金蟒如果有機會與另一條黃金蟒交配,就會將它獨
特的基因遺傳給下一代。但是這種幾率十分小,因而黃金蟒十分難得。在它的原產地,通常被印度人作為「神靈」加以崇拜。
黃金蟒平常只喝水,吃一隻老鼠可一星期不必再進食,最大的食量可一餐吞下八隻老鼠。一般人看到黃金蟒體型大會害怕,其實黃金蟒很溫馴,不會主動攻擊人,也無毒性。
㈤ 水蟒和蟒蛇有什麼區別
ctivate region
㈥ 蚺蛇和蟒蛇有什麼區別
兩者外觀有細微不同,習性也不同。
蚺——是一類體型巨大的蛇,蚺科(Boidae)蚺亞科(Boinae)
蚺屬(Eunectes)兩種會變縮緊而嗜水的蛇,見於南美洲熱帶地區。巨蚺蛇(Eunectes murinus)亦稱綠蚺蛇或大水蟒,是一種橄欖色的蛇,夾有交錯排列的橢圓形黑斑點。黃蚺蛇或南方蚺蛇(E. notaeus)小得多,具有重疊的成對斑點。
蟒——是一類體型較大的蛇,蛇亞目 SERPENTES → 原蛇下目 Henophidia → 蟒科
蟒蛇是當今世界上較原始的蛇種之一,在其肛門兩側各有一小型爪狀痕跡,為退化後肢的殘余。這種後肢雖然已經不能行走,但都還能自由活動。體色黑,有雲狀斑紋,背面有一條黃褐斑,兩側各有一條黃色條狀紋。現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以肉類為食。
㈦ 蟒蛇的公母大小區別
雄蛇的尾部較長,逐漸變細,擠壓肛孔可露出半陰莖;而雌蛇尾部較粗短,只是向後逐漸變細而已。還有的幼蛇雄性色彩比較鮮明清晰,如水赤鏈蛇、鉛色水蛇、烏游蛇等。除上述辨別特徵外,雌性幼蛇的頭相對雄性來說小一些,這也是巧辨雌雄的常用方法之一。還可抓住蛇的尾巴 用手指在腹部的那一面往前推,雄性蛇一般會伸出兩根生殖器,俗稱蛇鞭! 或者用探針!更加能有效地區別。
㈧ 蟒蛇吃人真的嗎
會。所有的蛇都是肉食動物,而且蛇的捕食本領相當高強,能吞進比自己大許多倍的食物。但是目前為止,蟒蛇吃人的事件比較多,其他蛇類很少見(其他蛇很少吃人,但毒死人的不少),每年全世界都偶有蟒蛇吃人的事件。
但是,除眼鏡蛇外,蛇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除非你讓它感到不安。當人們行走在山路上,「打草驚蛇」在此用得很恰當。你手執一根木棍,有彈性的木棍子最好。邊走邊往草叢中劃劃打打,如果草叢有蛇,會受驚逃避的。用硬直木棒打蛇是最危險的動作,因為木棒著地點很小,不容易擊倒蛇。軟木棒有彈性,打蛇時木棒貼地,蛇被擊中的可能性更大。蛇打七寸,這是蛇的要害部位,打中此部位,蛇動彈不了。
(8)雲狀黃褐斑擴展閱讀:
《山海經 海內南經》甚至記載蛇能吞象: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
意思是,有一種巴蛇能吃大象(傳說巴蛇生於南海,黑身子,青腦袋,長800尺),它把象吞下去後,消化三年,才把象的骨頭吐出來,這種象骨服食後可治腹內的疾病。這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這句俗語的演變由來。
㈨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蟒蛇有多大
最長:新縣大蛇。
發生在信陽新縣2009年10月4日早5點多,挖土施工山包上挖出兩條大蛇,一條已經死亡,另(較小)一條已無蹤影,經有關部門驗證,該蛇(已死亡)是稀有的蛇種,全身金,鱗片均勻堅硬,身長1670.0CM,長有蛇冠子,體重300公斤,蛇屍已交國家有關部門說是要進行研究。這應該是世界上最大的。【圖片:新縣大蛇】
最重:
印度尼西亞捕獲一條長14.85米,重447公斤的巨蟒,屬東南亞本地物種網紋蟒。到目前為止,這條蟒蛇是世界上最大的蟒蛇。這條大蛇取名為「桂花」。雖然名字聽起來比較溫柔,但據說「桂花」的大口一旦張開非常嚇人,可以很輕松地吞下整整一個人。
據英國媒體報道,這條大蛇是在印尼和馬來西亞交界的婆羅洲一個原始森林中被發現的,當地人將它捕獲後賣給了公園,公園的管理人員將這條大蛇取名為「桂花」。
印尼當地媒體報道說,印尼的國家科學研究所、農業研究所等學術機構都對這條蛇進行了檢驗,確認了其身長、體重以及品種。很多動物學家都表示,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這么長的蛇。
據說,要制服這么大的蛇,至少需要8到10個壯年男子。此前,吉尼斯世界記錄中所記載和公認的世界最長蛇是一條身上花紋呈網狀的大蟒,身長10米,已於1912年在印尼被射殺。
網紋蟒可以長成世界上最大的蛇。無疑,它們長到巨大體型的情況比森蚺更常見。很多人對於在家裡養上一條30英尺長(約9.1米)、比任何兩個家庭成員加在一起還要重的巨蛇持保留態度。網紋顯然不是適合所有人的寵物,巨型蛇,包括其他任何類型的蛇,都只應該由那些能夠安置好並照顧好他們的人來飼養。
網紋的體型受遺傳和環境兩方面因素的影響。體型巨大的群體繁衍的後代通常也會長得很大,反之亦然。年老的蛇一般比年輕的大;雌蛇通常比雄蛇大;生活在環境適宜、食物充足條件下的蛇比生活在不適宜條件下的蛇長得大。
根據《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記載,此前世界上被人捉到的最長的一條蟒蛇長9.75米;最重的是飼養在美國伊利諾伊州格尼的一條緬甸蟒蛇,重182.76公斤。
蟒蛇是當今世界上較原始的蛇種之一,在其肛門兩側各有一小型爪狀痕跡,為退化後肢的殘余。這種後肢雖然已經不能行走,但都還能自由活動。體色黑,有雲狀斑紋,背面有一條黃褐斑,兩側各有一條黃色條狀紋。現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蟒蛇還是世界上蛇類品種中最大的一種,長達5~11米,最大體重在50~160千克。屬無毒蛇類。亞洲岩蟒是國家1級保護野生動物。我國的野生蟒蛇只有亞洲岩蟒這一種。
㈩ 世界上的蟒蛇有毒嗎
蟒蛇屬無毒蛇類,是當今世界上較原始的蛇種之一,在其肛門兩側各有一小型爪狀痕跡,為退化後肢的殘余。這種後肢雖然已經不能行走,但都還能自由活動。體色黑,有雲狀斑紋,背面有一條黃褐斑,兩側各有一條黃色條狀紋。現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蟒蛇還是世界上蛇類品種中最大的一種,長達5~11米,最大體重在50~16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