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皰疹病毒科的分類
1978年,依據病毒的生物學特性和基因結構把本科分成α、β和γ3個亞科:① α亞科,以單純皰疹病毒為代表種,DNA分子量較小,復制較快;②β亞科,以人巨細胞病毒為代表種,DNA分子量較大,復制較慢;③γ亞科,以愛潑斯坦-巴爾氏(EB)病毒為代表種,以感染淋巴細胞為特徵。 ①單純皰疹病毒,其包膜含有病毒抗原和細胞本身成分。這種病毒有兩個血清型,即1型(HSV-1、HHV-1,α)和2型(HSV-2、HHV-2,α)。HSV-1多在幼兒期感染,主要通過接觸傳播,侵犯皮膚、粘膜和神經系統。原發感染後,病毒可潛伏終生,受誘發因素刺激後復發,因而潛伏感染和反復發作是本病的重要特徵。HSV-2多在成年人,主要通過性交傳播,侵犯泌尿生殖道。兩者均產生皰性病變並有致癌的可能。除人外,還可感染多種實驗動物和細胞培養,引起典型的細胞病變。
②水痘-帶狀皰疹病毒(HZV、HHV-3,α),引起水痘和帶狀皰疹兩種病,只有1個血清型,目前尚未找到易感動物,在細胞培養中能繁殖,但不易釋放。水痘多見於兒童,帶狀皰疹則多見於成年人,是患水痘後病毒潛伏下來並經誘發因素作用而復發的結果。
③愛潑斯坦-巴爾氏病毒(EBV,HHV-4,γ),通常為不顯性感染,以後可能以潛伏感染方式在人體B淋巴細胞內終生存在,並從部分人的鼻喉部排出。已知這種病毒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病原,並與伯基特氏淋巴瘤和鼻咽癌的病因有密切關系。中國3~5歲兒童90%以上已感染過EB病毒。
④巨細胞病毒(CMV HHV-5,β),舊名唾液腺病毒,按宿主種屬的特異性分為人巨細胞病毒、豚鼠巨細胞病毒等。本病毒的特徵是復制周期長、宿主細胞明顯增大並有核內和細胞質內包含體。人巨細胞病毒可由母親傳染胎兒,是引起畸胎的原因之一。 ①偽狂犬病病毒(PRV,α),分布遍及全世界。豬、牛、羊和狗等動物中引起的病稱奧耶斯基氏病,多數動物產生局部奇癢,最後死亡。豬是病毒的主要宿主,幼年豬被感染後常出現腦膜腦炎,成年豬不表現症狀。病毒在病畜腦內濃度很高。雞胚或1日齡雛雞可人工感染。病毒對細胞培養的感染范圍較廣,並產生細胞病變。受過感染的動物,在血清中產生中和抗體和補體結合抗體。人有個別呈良性傷口感染的報告。現已有預防偽狂犬病的有效疫苗。
②馬立克氏病病毒(MDV,α),引起雞的馬立克氏病,以內臟和外周神經的單核細胞浸潤和腫瘤形成為特徵。1967年才被確定與禽白血病病毒完全不同。全世界均有此病毒,中國已於1973年分離出來。無包膜的裸露病毒粒具有高度的細胞結合性,在血細胞和腫瘤組織中經常占絕大多數,對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很低,但有包膜的、脫離細胞的病毒粒則有很強的抵抗力,主要在羽毛囊上皮細胞中形成。本病毒不能經卵傳遞。它能在雞、鴨和鵪鶉胚的細胞培養中生長,產生細胞病變和核內包涵體。多次連續傳代後,其毒力減弱並喪失致瘤能力。用瓊脂凝膠沉澱試驗可驗出A、B、C3種抗原。絕大多數學者認為它對人無害。用火雞皰疹病毒(HVT)製造的疫苗預防效果良好。
③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IBRV,α),引起牛傳染性鼻氣管炎和牛傳染性膿皰性外陰道炎(即媾疹)故又名牛傳染性鼻氣管炎/傳染性膿皰性外陰道炎(IBR/IPV)病毒,20世紀50年代才在美國發現,後來許多國家陸續有報道,中國1979年從進口的奶牛中分離出此病毒。牛是天然宿主,人不易感染。病毒存在於病牛的鼻、眼分泌物和流產牛的胎盤以及公牛的精液中。病牛血清中有特異性中和抗體。美國已生產疫苗。
④馬鼻肺炎病毒(ERPV,α),又稱馬流產病毒,能凝集馬、地鼠和豚鼠的紅細胞,這與多數其他皰疹病毒不同。廣泛分布於全世界,中國也有發現。從馬體可分離出3種皰疹病毒,即EHV-1、EHV-2和EHV-3,其抗原性各不相同。EHV-1(馬鼻肺炎病毒)和EHV-2(馬巨細胞病毒),尚未證明有病原性;EHV-3為馬交合疹病毒,引起生殖道疾病,但也可能與呼吸道的不顯性感染有關。馬鼻肺炎已有預防用疫苗。
⑤禽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ILTV,α),宿主特異性很強,只有雞和雉易感。中國有此病毒。已有預防疫苗。
⑥惡性卡他熱病毒(MGFV,γ)僅牛易感。在世界上分布很廣,中國尚未見報道。
⑦鴨瘟病毒(DPV,α)鴨(尤其是雛鴨)、鵝和天鵝均易感,但雞不易感。荷蘭對此病毒研究最早,隨後,在許多國家中發現。
B. 皰疹病毒科的簡介
原發性生殖器皰疹消退後,殘存的病毒經周圍神經沿神經軸長期潛存於骶神經節,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或某些激發因素如發熱、受涼、感染、月經、胃腸功能紊亂、創傷等作用下,可使體內潛伏的病毒激活而復發。人類是皰疹病毒的唯一宿主,離開人體則病毒不能生存,紫外線、乙醚及一般消毒劑均可使之滅活。
感染後平均約4~5日,外陰患部先有灼熱感,旋即發生成群丘疹,可為一簇或多簇,繼之形成水皰。數日後演變為膿皰,破潰後形成糜爛或淺潰瘍,自覺疼痛,最後結痂自愈,病程約2~3周。皮損多發於男性的包皮、龜頭、冠狀溝和陰莖等處,偶見於尿道口;女性則多見於大小陰唇、陰蒂、陰阜、子宮頸等處,亦見於尿道口。原發性生殖器皰疹,往往伴有全身不適,低熱、頭痛等全身症狀,局部淋巴結腫大。本病常復發,復發性生殖器皰疹較原發者輕,損害小,往往無全身症狀。男性同性戀可出現肛門直腸HSV-2感染,其發病率僅次於淋球菌所致的肛門直腸炎,臨床表現為肛門直腸疼痛、便秘、分泌物增加和里急後重,肛周可有皰疹性潰瘍,乙狀結腸鏡檢常見直腸下段粘膜充血、出血和小潰瘍。
C. 皰疹有什麼類型
皰疹是指皰疹病毒科病毒所致疾病。目前已知在皰疹病毒科中有八種病毒(單純皰疹病毒1、2型,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人巨細胞病毒,EB病毒和人類皰疹病毒6、7、8型)可造成人類疾病,這類病毒被統稱為人類皰疹病毒(HHV)。
HHV是一組中等大小的有囊膜的DNA病毒,能引起人類多種疾病,並能長期潛伏在體內,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再發感染。臨床上常見的有水痘、帶狀皰疹、單純皰疹、生殖器皰疹等疾病。可侵犯人體多個器官,任何年齡都可發病。
與人類感染有關者包括下面的八種:
1、HHV-1
單純皰疹病毒第一型(HSV-1),屬α皰疹病毒。HSV-1的原發感染多發生於半歲以後的嬰幼兒,大多呈隱性感染,病毒潛伏於三叉神經節和頸上神經節內。少數患者可表現為急性皰疹性口腔炎、皰疹性角膜結膜炎、皰疹性濕疹、皰疹性腦炎等。皰疹性腦炎多發生在大齡兒童和成人中,死亡率可達70%。
2、HHV-2
單純皰疹病毒第二型(HSV-2),屬α皰疹病毒。HSV-2的原發感染多見於青春期以後的患者,可潛伏於骶神經節內,主要引起生殖器皰疹。
3、HHV-3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屬α皰疹病毒,會引起水痘和帶狀皰疹。水痘是兒童的多發性傳染病,帶狀皰疹是成年人的一種散發性疾病。
4、HHV-4
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EBV),屬γ皰疹病毒,是一種淋巴細胞病毒,會引起人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還與伯奇淋巴瘤和鼻咽癌的發病有關。
5、HHV-5
巨細胞病毒(CMV),屬β皰疹病毒。可以引起先天性感染,妊娠期感染者可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此外,CMV還可能有致癌作用。
6、HHV-6
玫瑰疹病毒(Roseolovirus),屬β皰疹病毒。會造成第六症,即小兒急疹(嬰兒玫瑰疹)。原發感染後與其他皰疹病毒一樣,可造成潛伏感染。
7、HHV-7
與HHV-6相近,屬β皰疹病毒。引起的症狀也大致相同。
8、HHV-8
是猴病毒屬(kSHV),屬γ皰疹病毒。在卡波西肉瘤和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組織中可發現。
(3)皰疹病毒科擴展閱讀:
有的患者皮膚上可能會出現大皰、血皰,甚至糜爛,但無需緊張。只要規范治療,帶狀皰疹是可以很快治好的。要多休息,吃些易消化的食物,並保證充足的水分。
在飲食方面禁忌吃油膩的食物、海鮮、蛋類,家禽也盡量不吃。注意預防繼發細菌感染,不要摩擦患處,避免水皰破裂。可外用3%硼酸溶液或雷夫奴爾濕敷,促使水皰乾燥、結痂。
D. 皰疹怎麼治療
這種病症一定要內服加外用才行的.皰必消搭檔不錯,我朋友用過的.有皰疹回清毒膠囊和皰疹康復液!你答試一下吧.這種病蠻痛苦的.
http://www.pz880.com
E. HSV2是什麼
HSV2是單純皰疹病毒Ⅱ型。
單純皰疹病毒HSV屬於皰疹病毒科a病毒亞科,病毒質粒大小約180納米。在性病醫院臨床上根據抗原性的差別目前把該病毒分為1型和2型。Ⅰ型主要由口唇病灶獲得,Ⅱ型可從生殖器病灶分離。
人類HSV系DNA類病毒,根據其抗原性質的不同分為兩個亞型:即HSV-Ⅰ和HSV-Ⅱ。HSV-Ⅰ主要侵犯面、腦及腰以上部位,HSV-Ⅱ主要侵犯生殖器及腰以下部位。正常人可作為病毒攜帶者。人是單純皰疹病毒惟一的自然宿主,70%~90%的成人皆曾感染過HSV-Ⅰ。
(5)皰疹病毒科擴展閱讀:
HSV2病毒的傳染源:
人是單純皰疹病毒的惟一自然宿主。發作期、恢復期患者,以及無明顯症狀的感染病毒者為該病的傳染源。主要通過病損處的水皰皰液、局部滲出液、病損皮膚黏膜表面等存在的病毒進行傳播。
該病主要通過性行為傳染,通過被污染物品的間接傳染較少。此外,患生殖器皰疹的母親,在分娩過程中,經過產道可將病毒直接傳染給新生兒,或懷孕過程中患病,病毒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
HSV2病毒傳播途徑:
感染者主要通過性接觸而傳染給其性伴侶。男性同性性行為者傳染的危險性也很大。有時在口唇及其周圍患有皰疹的人,可通過口-生殖器性交,使對方感染生殖器皰疹。
因此,不同方式的異性或同性性行為,都可以傳播生殖器皰疹。由於有感染性的病毒能在潮濕的環境中存活數小時,因而也有可能在少數情況下通過污染物而間接傳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HSV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單純皰疹
F. 皰疹這種病,為什麼會經常反復地發作呢
皰疹為什麼反復發作?
皰疹是由皰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皰疹病毒種類多、感染范圍廣、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因此,容易反復。今天我們就給家長介紹一下小兒的皰疹性疾病。
G. 皰疹病毒科的基因組及其功能
皰疹病毒的基因組比多瘤病毒和腺病毒大且復雜,因此基因組的研究進展相對較 慢. 近些年來,由於新技術的應用,皰疹病毒的分子生物學,特別是HSV 基因組研究 還是獲得了不少進展. 應用限制性內切酶的病毒性DNA 的轉染試驗,證明皰疹病毒的基因組內具有轉化活性的區域,如在HSV- Ⅰ型病毒基因組發現一段為Xba Ⅰ切下的 23kb 的F 段,可使倉鼠胚胎細胞發生灶性的轉化,轉化的細胞可在半固體培養其中生長. 這種病毒基因組的片段稱為形態轉化區域Ⅰ(mtr Ⅰ) ,可編碼一種糖蛋白,能與 DNA 結合. 但是被HSV-DNA 片段轉化的細胞中沒有檢測到病毒性DNA.HSH- Ⅱ型病毒 SNA 中也發現有mtr Ⅱ(7.5kb) 和mtr Ⅲ(22kb) 兩個片段,mtr Ⅱ在體外能轉化倉鼠、大鼠 胚胎細胞和BALB/3T3 、NIH/3T3 細胞;mtr Ⅲ片段能轉化倉鼠胎細胞.mtr Ⅲ片段功能上 分為兩個亞片段,在細胞轉化中相繼地起作用,即細胞生的永生化和轉變為瘤性細 胞. 但是HSV- Ⅱ病毒的mtr Ⅱ和mtr Ⅲ片段與HSV- Ⅰ型病毒的mtr Ⅰ沒有同源性,因此, 這兩型病毒對細胞的轉化是通過不同的機理實現的. 另外,有興趣的是,HSV- Ⅱ型的 轉化區域都不編碼任何早期病毒的產物,這也是與SV40 、PY 和腺病毒轉化機理的不 同之處.
HSV- Ⅱ型DNA 轉化的細胞內,不能檢出特異性病毒性DNA 序列,盡管轉化細胞 的表型仍保持著. 有人提出「打了就跑」(「hit and run 」) 的假說來解釋HSV- Ⅱ型的轉化 機理,因此在細胞轉化得到啟動和維持後就沒有病毒的信息存在.EB 病毒可感染B 淋巴 細胞,並在細胞內復制.EB 病毒的基因組為170kb 雙股線狀,但是在Burkitt 淋巴瘤和鼻 咽癌組織及轉化細胞中找到的是環狀游離瘤的DNA 分子(Circular episomal DNA molecules). 應用標記的內切酶片段作為探針,結果提示少量病毒性DNA 分子可能整合 在染色體某一位置上.
雖然對EB 病毒的基因組織和表達在DNA 和蛋白質水平進行了許多工作,但是關 於EB 病毒的轉化基因和轉化蛋白仍未得到有意義的資料. 近年來研究結果顯示,EB 病 毒在誘發Burkitt 淋巴瘤中的作用可能是由於c-myc 基因的激活,而後者是第8 號染色體 與第14 號或第2 號、第22 號染色體之間易位的結果。
H. 什麼是HSV-1病毒
HSV1是單純皰疹病毒的一種。全稱為Herpes simplex virus 1。單純皰疹病毒是人類最常見的病原體,能引起人類多種疾病,如齦口炎(gingivostomatitis)、角膜結膜炎(keratoconjunctivitis)、腦炎(encephalitis)以及生殖系統感染和新生兒的感染。
人類HSV系DNA類病毒,根據其抗原性質的不同分為兩個亞型:即HSV-Ⅰ和HSV-Ⅱ。HSV-Ⅰ主要侵犯面、腦及腰以上部位,HSV-Ⅱ主要侵犯生殖器及腰以下部位。正常人可作為病毒攜帶者。人是單純皰疹病毒惟一的自然宿主,70%~90%的成人皆曾感染過HSV-Ⅰ。
此病毒存在於病人、恢復者或者是健康帶菌者的水皰疤液、唾液及糞便中,傳播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觸傳染,亦可通過被唾液污染的餐具而間接傳染。HSV感染現已成為世界上第四大傳染病。
(8)皰疹病毒科擴展閱讀:
HSV的分類及感染後症狀:
HSV主要有兩個血清型:HSV-1和HSV-2。HSV-1主要侵犯軀體腰以上部位,可引起口腔、唇、眼、腦及腰以上部位感染,多為隱性感染,並不表現出症狀;HSV-2侵及軀體腰以下部位,主要是生殖器,它是引起性病的主要病原體之一。
患單純性皰疹時,病變部位會產生米粒般大小的水泡,發生單一或群集小水泡,通常都是10個左右集結在一起,主要侵犯皮膚及粘膜,會癢痛。水泡周圍的皮膚變紅,同時會產生輕微的瘙癢感和發熱。這種水泡若不加以治療,經過數十日之後,會裂開形成糜爛,然後逐漸痊癒。
I. 病毒性皰疹是什麼引起的
病毒性皰疹主要是由病毒性皰疹病毒引起的,皰疹病毒是一群有包膜的DNA病毒,生物學特性相似回,歸類為答皰疹病毒科。目前總共發現了100多種,可以分為α、β、γ三大類(亞科)。其感染宿主廣泛,主要侵害皮膚、黏膜以及神經組織,嚴重影響著人及其他動物的健康。
病毒性皰疹分單純性皰疹和帶狀皰疹,單純性皰疹是一種單純皰疹病毒所致的皮膚病,好侵犯於皮膚粘膜交界處,表現為局限性簇集性小皰,帶狀皰疹則是由皰疹病毒引起的,沿一側周圍神經帶狀分布的密集性小水皰及神經痛,局部淋巴腫大為主要特徵的急性病毒性皮膚病。
病人和健康攜帶者是傳染源,主要通過直接密切接觸和性接觸傳播。HSV經口腔、呼吸道、生殖道粘膜和破損皮膚等多種途徑侵入機體。人感染非常普遍,感染率達80~90%,常見的臨床表現是粘膜或皮膚局部集聚的皰疹,偶爾也可發生嚴重的全身性疾病,累及內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