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病毒性口腔皰疹傳染嗎
病毒性口腔皰疹傳染嗎
病毒性口腔皰疹傳染嗎, 病毒性口腔皰疹一般具有傳染性,主要經過密切接觸傳播,所以建議有皰疹的患者應該盡量的做好隔離,避免引起傳染性。下面分享病毒性口腔皰疹傳染嗎相關內容,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病毒性口腔皰疹傳染嗎1
病毒性口腔皰疹傳染嗎
1、一般來說,小兒病毒性皰疹口腔炎在發病後5—7天內均具有傳染性,病毒傳播途徑是是密切接觸。單純皰疹病毒的傳播要靠口腔唾液,患兒會經常將手指伸入嘴中,導致手指上沾染病毒;腸道病毒傳播通常是糞口途徑,因此家庭成員切記要勤洗手,尤其是在更換尿布之後。
2、與患兒接觸時,要防止接觸患兒口腔分泌物,沾染患兒唾液的玩具和用品要徹底清洗消毒;發病後5—7天傳染性消除,患兒即可解除隔離。
病毒性口腔皰疹的病因是什麼
小兒皰疹性口腔炎的發生與嬰幼兒免疫力低下、皮膚粘膜的屏障功能也有一定的關系,常因感染、外傷或其他因素的.影響,引起口腔粘膜糜爛、損傷而致病。起病時發熱可達38攝氏度-40攝氏度,1-2天後,口腔內齒齦、唇內、舌、頰粘膜等各部位口腔粘膜出現單個或成簇的2mm左右小皰疹,周圍有紅暈,有的迅速破潰後形成潰瘍,並有分泌物覆蓋,軟齶、舌和咽部也可發現有大小潰瘍。局部疼痛劇烈,患兒可表現拒食、流涎、煩躁,有壓痛。
通過上面的文章簡單介紹,我們知道了病毒性口腔皰疹傳染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患上了這個疾病是很容易傳染的,所以說一定要高度的重視,不能盲目的服用葯物,一定要到醫院進行檢查配合醫生的治療,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減少患者的痛苦。
病毒性口腔皰疹傳染嗎2
口腔病毒性皰疹是會傳染的,可以通過飛沫、唾液或者是皰疹液可以直接接觸傳播。也可以通過衣物或者經過口腔鼻眼結膜、生殖器等都可以進行傳播到人體,所以建議有皰疹的患者應該盡量的做好隔離,避免引起傳染性。另外,建議及時的控制病發灶可以選擇使用促進癒合的葯物和抗病毒的葯物。抗病毒葯一般選擇阿昔洛韋軟膏,也可以適當的口服伐昔洛韋或者阿昔洛韋。另外局部可以使用促進癒合的葯物,例如皰疹破潰以後可以選擇使用錫類散或者珠黃散養陰生肌散等,或者選擇時漱口液例如復方氯已定含漱液進行局部的塗抹能夠有利於抗菌治療。
㈡ 口腔皰疹傳播途徑有哪些
口腔皰疹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說明你最近腸胃不是很好,可能專胃火比較重。得屬了皰疹以後首先要增強自身的免疫力,本身的抵抗能力是對付疾病的最好保護,所以平時應該多注意休息,避免勞累,保持正常的生活規律,避免頻繁的夜生活。尤其是本身患有慢性疾病,內分泌失調的人,更應該多注意休息,保持一個積極健康的良好心態,多參加體育鍛煉,增強本身身體機能。
㈢ 小孩的口腔皰疹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該怎樣治療呢
嬰兒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急性傳染病。常以發熱為主要症狀,多見於夏秋季,其病毒以A組柯薩奇病毒為主。隨著症狀的加重,嬰兒會出現喉嚨痛、食慾不振、四肢疼痛、嘔吐、口腔粘膜出現白灰色皰疹。多見於扁桃體前部、軟齶、懸雍垂、舌等。常在發病後24小時內破裂形成潰瘍。一般病程七天左右,只要對症治療及時,很快就會恢復。
在此,提醒大家以下預防措施:
1、注意通風。
因為夏天天氣炎熱,所以有很多家庭關上門,躲在有空調的房間里,這也助長了病毒和細菌的繁殖。所以一定要注意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2.隔著門換衣服。
有些病毒對成年人沒有傷害,所以即使是攜帶病毒的成年人也不會感到不適,但對幼兒來說,可能會引起病毒感染、疾病或一系列不適。因此,成人或兒童上學時,應立即更換在外穿的衣服,並盡快清洗干凈,以免家中嬰兒感染病毒。
3.勤洗手。
大人小孩都要勤洗手。從外面換衣服後,他們應該注意立即用肥皂洗手。在沒有條件立即在室外洗手的情況下,大人也要督促孩子不要進食,以免「病從口入」。
4.遠離人群。請帶孩子遠離室內操場,商場,人多,通風不好。無論什麼季節,最好帶孩子進入廣闊的大自然,有利於身心的擴張,減少與病毒、細菌近距離接觸的機會。
㈣ 手足口病口腔皰疹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並發症。個別重症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柯薩奇病毒A組的16、4、5、9、10型,B組的2、5型,以及腸道病毒71型均為手足口病較常見的病原體,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
傳播渠道
1.人群密切接觸傳播。通過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手絹等物品。患病者接觸過的公共健身器械等。(體表傳播)
2.患者喉嚨分泌物(飛沫)傳播。(呼吸道傳播)
3.飲用或食用被患病者污染過的水和食物。(飲食傳播)
4.帶有病毒之蒼蠅叮爬過的食物。
5.直接接觸患者。
流行環節及流行特徵
今年手足口病主要流行的病毒類型主要還是兩大類型:第一個類型就是柯薩奇病毒A組的16型,簡稱為COXA16;還有腸道病毒的71型,簡稱為EV71 5月~7月是手足口病高發期。
傳染源人是本病的傳染源,患者、隱性感染者和無症狀帶毒者為該病流行的主要傳染源。流行期間,患者是主要傳染源。在急性期,病人糞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健康帶毒者和輕型散發病例是流行間歇和流行期的主要傳染源。
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人群間的密切接觸進行傳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唾液、皰疹液、糞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通過日常接觸傳播,亦可經口傳播。
與患者同一室最易感染。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經口感染,並常造成流行。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嚴也可造成傳播。
易感人群人對CoxAl6及EV71型腸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後可獲得免疫力,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4歲以內占發病數85%—95%。
流行方式本病常呈暴發流行後散在發生,該病流行期間,幼兒園和托兒所易發生集體感染。家庭也有此類發病集聚現象。醫院門診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嚴格,也可造成傳播。此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強度大,傳播快,在短時間內即可造成大流行。
手足口病對嬰幼兒普遍易感。大多數病例症狀輕微,主要表現為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等特徵,多數患者可以自愈。疾控專家建議大家,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曬衣被,多通風。托幼機構和家長發現可疑患兒,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並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及時採取控制措施。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療、休息,避免交叉感染。主要做好這些方面的控制。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是預防本病染的關鍵。
(一)個人預防措施
1. 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 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污物;
3. 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5. 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機構及小學等集體單位的預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節,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
2. 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3. 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掃廁所)時,工作人員應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結束後應立即洗手;
4. 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
6. 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要對患兒採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7. 患兒增多時,要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根據疫情控制需要當教育和衛生部門可決定採取托幼機構或小學放假措施。 (三)醫療機構的預防控制措施
1. 疾病流行期間,醫院應實行預檢分診,並專辟診室(台)接診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導發熱出疹患兒到專門診室(台)就診,候診及就診等區域應增加清潔消毒頻次,室內清掃時應採用濕式清潔方式;
2. 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每一位病人後,均應認真洗手或對雙手消毒;
3. 診療、護理病人過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儀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 同一間病房內不應收治其他非腸道病毒感染的患兒。重症患兒應單獨隔離治療;
5. 對住院患兒使用過的病床及桌椅等設施和物品必須消毒後才能繼續使用;
6. 患兒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糞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 重者隔離
7. 醫療機構發現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腸道病毒感染相關死亡病例時,要立即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和疾控機構報告。
1、治療原則在治療方面,本病如無並發症,預後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內痊癒。治療原則主要為對症治療。可服用抗病毒葯物及清熱解毒中草葯及維生素B、C等。有合並症的病人可肌注丙球蛋白。在患病期間,應加強患兒的護理,作好口腔衛生。進食前後可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漱口,食物以流質及半流質等無刺激性食物為宜。手足口病因可合並心肌炎、腦炎、腦膜炎、馳張性麻痹等,故應加強觀察,不可掉以輕心。
2、預防原則本病至今尚無特異性預防方法。加強監測,提高監測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關鍵。各地要做好疫情報告,托幼單位應作好晨間檢查,及時發現病人,採集標本,明確病原學診斷,並作好患者糞便及其用具的消毒處理,預防疾病的蔓延擴散。流行期間,家長應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感染的機會。醫院應加強預防,設立專門的診室,嚴防交叉感染。在伴有嚴重合並症的手足口病流行地區,密切接觸患者的體弱嬰幼兒可肌注丙球蛋白。
3、預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是預防本病感染的關鍵。 預防手足口病的10種消毒方法
[1]盛放排泄物的容器: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作用120分鍾。
患者衣、被單:煮沸20分鍾或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作用30分鍾。
蚊蠅:可用5%氯氰菊酯(奮斗吶)、2.5%溴氰菊酯或其他殺蟲劑,按說明書使用。
飲用水:用每升1毫克—3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如漂白粉、優氯凈等作用30分鍾。
生活用具、書籍、玩具、交通工具:用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時間30分鍾,或用0.3%過氧乙酸作用60分鍾,或用紫外線燈直接照射30分鍾。
垃圾:用每升10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噴霧作用120分鍾。
食具、飲具:用每升25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作用30分鍾。
生活污水:用每升5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作用120分鍾。
生食水產品應防止食源性寄生蟲病
衛生部日前發布公告,針對攝食生鮮水產品感染食源性寄生蟲病的健康風險,提醒餐飲單位和消費者採取預防措施,防止食源性寄生蟲病的發生。
人畜糞便: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與其攪拌均勻消毒。
廁所或其他污染地面、牆: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消毒。用量每平方米200毫升。旱廁也可用生石灰覆蓋。
㈤ 皰疹性口腔炎是傳染病嗎
嚴格來講皰疹性咽峽炎是在口腔內長了一些白色的小皰疹。嚴格意義上來講屬於手足口病的一種病症表現。及時就醫。多喝水。
㈥ 單純皰疹傳染途徑有哪些
單純性皰疹對於男性朋友的危害是很大的,在患有的時候,極易引起並發症的出現,從而版對男性朋友的生權活造成極大的影響和傷害,而且在患有的時候,還會因為自己的原因導致家人的患有,因為它具有傳染性的,所以在平常的時候,就要對它的傳染途徑有所的認識和了解,現在來認識下。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是單純皰疹病毒(HSV)引起的傳染病。人類單純皰疹病毒分為兩型,即單純皰疹病毒I型(HSV-I)和單純皰疹病毒II型(HSV-II)。I型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膚、粘膜(口腔粘膜)和器官(腦)的感染。II型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皮膚粘膜感染。
病毒經呼吸道、口腔、生殖器粘膜以及破損皮膚進入體內,潛居於人體正常粘膜、血液、唾液及感覺神經節細胞內。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如發熱、胃腸功能紊亂、病灶感染和情緒改變時,體內潛伏的HSV被激活而發病。傳播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觸傳染,亦可通過被唾液污染的餐具而間接傳染。
㈦ 兒童皰疹性口腔炎傳染嗎
小兒皰疹性口炎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多發病的年齡半歲到5歲,尤其是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最容易患病。最初表現為唇紅部位和臨近口周皮膚及口腔黏膜,彌漫性潮紅或出現散在的紅斑疹,在24小時內形成散在的或密集成群的小水皰對單純性皰疹目前沒有特效葯治療,採用局部治療,減少患兒痛苦。兒童的口腔皰疹也就是皰疹性口炎,它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原體為單純皰疹病毒。皰疹性口炎有一定傳染性,但是它的傳染性比較弱,日常生活中通過接觸傳染的概率比較低。如果家中有多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患上了皰疹性口炎,建議分開餵食,分床睡,不要讓孩子之間近距離接觸。同時孩子生病期間不要到托兒所、幼兒園等公共育兒機構,以免傳染他人。
㈧ 皰疹病毒會通過口腔唾液傳染嗎
病情分析:
你好,皰疹病毒的患者和健康攜帶者是傳染源,主要通過直接密切接觸和內性接觸傳播。HSV經口腔、呼吸容道、生殖道粘膜和破損皮膚等多種途徑侵入機體。
指導意見:
皰疹病毒是會通過口腔唾液傳染的,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
㈨ 小兒病毒性口腔皰疹是因為什麼引起的
皰疹的病因:受傷感染:傳播引發:不潔性生活:等等。通過性生活傳播是生殖器皰疹的主要傳播途徑。尤其是處於年輕男性更容易患上,推薦用基因誘導免疫綜合療法。
㈩ 口腔皰疹會傳染嗎
其實口腔皰疹有傳染性的,人是皰疹病毒的唯一的自然宿主,病毒可以版存在於病人恢復者或者是無症權狀帶毒者的水皰的皰液、唾液以及糞便當中。傳染的方式主要是通過直接接觸傳播,也可以通過被污染的餐具而間接接觸傳播。感染病毒後,就一定會得單純皰疹嗎?不一定的。原發性的單純皰疹感染很多是隱性的,僅僅有1%-10%的被感染者會出現臨床症狀,主要是見於一些免疫功能低下、嚴重營養不良或者有其他疾病感染的人群,但病毒將持續潛伏於人體當中,可以被激發而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