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在園常見的疾病有哪些
· 兒童常見病列表
1.呼吸道疾病
發熱、高熱驚厥、咳嗽、哮喘、鼻炎、支氣管炎、肺炎等。
2.皮膚疾病
手足口病、濕疹、水痘、幼兒急疹、過敏性皮炎、風疹、白癜風、紅斑狼瘡、癬等。
3.腸道疾病
腹瀉、便秘、闌尾炎、腹痛、胃腸炎等。
4.口腔疾病
奶瓶齒、兒童齲齒、鵝口瘡、口臭等。
5.傳染類疾病
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麻疹、風疹、猩紅熱等。
6.眼科疾病
近視、淚囊炎、斜視、過敏性結膜炎等。
7.其他疾病
貧血、低血糖、流鼻血等。
· 兒童常見病綜合概述
1.發熱
發熱其實不是疾病,而是身體針對病菌入侵所做的反應,這是人體體溫超過正常數值之後主動調節生理的一種機制,是人體本身具有的一種具有保護性質的反射。
2.高熱驚厥
六個月至三歲期間寶寶最有可能患上此類疾病,發病時寶寶會出現全身或者是身體局部的抽搐,同時伴有幾秒的眼球上翻或凝視,此類疾病通過神經系統和腦電圖的檢查是無法查出的。高熱驚厥有2%-7%的可能會轉變成癲癇,因此家長需引起重視。
3.咳嗽
咳嗽是幼兒出現較為常見的病症,是呼吸道內清楚分泌物和異物的一種條件反射。
4.哮喘
屬於慢性氣道炎症,致病細胞廣泛,患病的幼兒多出現反復的喘息,胸悶等症狀。
5.鼻炎
鼻炎是因病毒或是病菌等物質刺激而引起的鼻粘膜的損傷,患病的幼兒多出現流涕、鼻塞等症狀。
6.支氣管炎
支氣管炎屬於慢性特異性炎症,多由病毒和細菌導致。
7.肺炎
肺炎一種多發性的炎症,與終末氣道,肺泡和肺間質等部位有關,幼兒較容易患上和十分多見的是細菌性肺炎。
8.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導致,會使幼兒手、足、口等部位出現皮疹和皰疹的疾病。這種病毒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多發於三歲以下的幼兒。家長們一定要重視,因為如果手足口病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幼兒患上腦炎、循環衰竭等危害性更大的疾病。
9.濕疹
由於化學制劑、真菌等物質誘發的皮膚反應。
10.水痘
水痘是指由病毒導致,會使幼兒出現發熱、腹瀉、食慾不振和「水痘疹」現象的疾病,此種疾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多發於春冬季節,多發於六個月至五歲的幼兒,治癒後會有終身的免疫。
1
1.幼兒急疹
幼兒急疹是指由病毒導致,使嬰幼兒出現高熱、皮疹等現象的疾病,這種疾病具有傳染性,多發於兩歲以下的幼兒,治癒後會有終身的免疫力。
1
2.過敏性皮炎
因過敏原誘發的皮膚的過敏反應,患病的幼兒皮膚多出現紅腫和發癢等。
1
3.風疹
屬於急性傳染病的一種,患病的幼兒多出現低熱和遍布全身的皮疹。
1
4.白癜風
屬於後天的色素脫失疾病,潛在發作部位較多,比較多見的部位為背、腕、臉等。
1
5.紅斑狼瘡
屬於自身免疫的疾病,與人體的多種器官都有所關聯。
1
6.癬
多由皮膚癬菌等因素誘發的感染,此類感染不太嚴重,患病幼兒多患體癬、股癬、手癬、足癬等。
1
7.小兒腹瀉病
小兒腹瀉病是由於細菌感染或是喂養不當,氣候不適應和過敏等因素導致寶寶消化系統出現異常的一種疾病,多發於兩歲以下的寶寶。
1
8.小兒便秘
小兒便秘是由於飲食中膳食纖維過少,喂養不當,環境不適應和缺乏良好排便習慣等因素導致,寶寶會出現排便次數減少、排便困難等症狀。
1
9.闌尾炎
可以誘發的因素有很多,是一種闌尾的炎性改變。
20.腹痛
因為腹部受到較為激烈的刺激引發,也存在因其他部位疾病導致的可能。
2
1.胃腸炎
因為食物中毒誘發,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多發於夏秋季節。
2. 孩子出疹子什麼症狀
分辨各類幼兒疹子
許多疾病可引起小兒皮膚出疹子,其中常見的有麻疹、風疹、幼兒急疹、猩紅熱和水痘等。對這些疾病引起的疹子,中醫常用中葯保膚靈,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區別:
全身症狀
麻疹發熱較高,咳嗽流涕症狀較明顯,出疹前頰粘膜處多有麻疹粘膜斑;風疹一般發熱不高,少有咳嗽,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幼兒急疹發熱較高,2—3天後即自行退熱;猩紅熱初起惡寒發熱,咽喉紅腫潰爛,出現「楊梅」樣舌;水痘一般症狀較輕,發熱不高。
出疹時間
麻疹疹子逐漸出現,通常3天左右出齊;風疹出疹快,通常24小時內出齊;幼兒急疹發熱消退後才出現,一般24小時內出齊;猩紅熱皮疹出現快,24小時內蔓延全身;水痘疹子分批出現,持續時間較長。
疹色麻疹暗紅色,風疹淡紅色,幼兒急疹玫瑰色,猩紅熱鮮紅色,水痘初起為淡紅色,成泡疹後根基周圍有紅暈。
疹形
麻疹疹子稍隆起,形狀大小不一,先稀後密,無癢感;風疹疹形細小,稀疏均勻,有癢感;幼兒急疹疹形比風疹細碎而較稠密,無癢感。猩紅熱疹子大小不等,有細碎的,也有片狀的,稠密無隙;水痘起初為米粒大小的紅疹,繼為皰疹,大者如豌豆,呈圓形或橢圓形,有癢感。
疹子的分布
麻疹先耳後頸部,次及而額,再及軀干、四肢,手足心可見疹子;風疹由面部及軀干,手足心無疹子;幼兒急疹由頸、面部及軀干、四肢,手足心無疹子;猩紅熱由頸部、面部及軀干、四肢,全身難以分清健康皮膚,但口唇周圍呈蒼白圈;水痘由頭面及軀干、四肢,呈向心性分布。
手足口疹子
手足口病的皰疹也很容易和其他小疹子弄混。一般手足口病的皰疹剛開始只是米粒大小,大約1至2毫米,艷紅,通常出現在手心、足心、口腔粘膜和肛周等特殊部位,如果時間長了才會變成水泡疹,疹子會呈透明狀,裡面有水,但疹子不會變大。
3. 常見的幼兒園疾病有哪些
1.病因:腮腺炎病毒 2.流行病學 ⑴傳染源:病人及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 ⑵傳播途徑:通過唾液、飛沫傳播;冬春季為流行高峰。 ⑶易感者:學齡前兒童多發;患病後可獲得終生免疫。 3.臨床表現 ⑴腮腺腫大、疼痛。可一側或雙側同時腫大,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後、下腫大,邊緣...不清,有微熱、觸痛,不發紅,無化膿。頰粘膜腮腺管口紅腫,張口或咀嚼酸性物時疼痛加重。 ⑵中度發熱,食慾減退,全身不適。 4. 隔離和預防 ⑴隔離患兒直至腮腺腫脹完全消失為止,但要至少於發病後10天。回園時須持醫院開據痊癒診斷證明,交醫務室經大夫同意後方可回班。 ⑵注意室內通風換氣,勤曬被褥。 ⑶對易感者可連服板蘭根沖劑3-5天。 ⑷ 接種流腮疫苗等。 5.治療 ⑴一般治療:卧床休息,多飲水,半流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潔。 ⑵對症處理:高熱可用退熱葯,局部可敷以醋調金黃散減輕疼痛。 ⑶中醫治療:清熱解毒,消腫散瘀。 ⑷積極治療合並症。
4. 孩子發燒並且渾身有很多的紅點,這是怎麼回事
一般退燒後寶寶全身皮膚就會出疹,也有少數是在發燒的時候出疹。即」熱退疹出「,疹子為玫瑰紅色、比較密集的皮疹,出現在軀干、頸、四肢及耳後等位置,孩子身上出疹之後,如果他不會覺得癢,不會去抓撓的話,家長也可以不必要去處理,這些疹子大概三到四天就會褪掉的。
幼兒急疹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一般先發燒3-5天,燒退後出診,也稱為熱退疹出。一般面部及胸背部先長,慢慢的可以撥散至全身,可以融合成一片片的。一般很少會瘙癢。通常患過此病後,一般不再患第2次。風疹的特點是邊發熱邊出皮疹,疹子出齊後熱才退;而水痘的皮疹通常伴有癢感,繼而會在皮疹上出水泡。你家孩子基本上可以考慮為幼兒急疹。
5. 小孩身上長水泡怎麼辦
水痘 症狀 面部或胸部出現瘙癢的紅斑,可擴散到手臂和腿。紅斑會迅速充滿透明液體,形成水皰,水皰破裂後會結痂。4~5天後通常會有新的紅斑繼續出現。出水痘時常會有發熱、流鼻涕、咳嗽等症狀伴隨出現。水痘從紅斑出現開始,很少會持續超過2周。潛伏期一般為14~21天。結痂前的患兒都有傳染性。 自療辦法 .每3~4小時用涼水給患兒洗澡,可緩解瘙癢。水中加些蘇打效果更佳。 .可在水痘上抹些爐甘石洗液。 .不要吃刺激性食物。口腔內若有水皰,不要吃柑橘類水果 .修剪孩子的指甲,夜間戴手套,以免搔抓後引起感染 治療 .水痘長到了眼睛處,或出現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應及時就診。 .你若是免疫力較差的中老年人,或是孕婦且首次患水痘應及時就診。 .對於嚴重的病例,醫生會開一種叫作阿昔洛韋的葯。12個月及以上的孩子,以及從未被病毒感染過的成年人可注射疫苗 玫瑰疹(roseola) 症狀 最初的症狀為高燒,持續3天。高燒退去後,軀干及頸部會出現皮疹,皮疹持續數小時或數周。多發病於兒童,尤其是6個月至3歲的幼童 自療辦法 玫瑰疹會引起少許不適,通常無需治療可自行消退。服用對乙醯氨基酚或用毛巾浸溫熱的水擦全身,以緩解發熱引起的不適 . 治療 玫瑰疹症狀持續3天以上,或幼童因高燒而出現痙攣應及時就診 麻疹(measles) 初始症狀從高燒(40~40.6℃)開始,接著是咳嗽,咽喉疼痛發炎,流眼淚。2至4天後開始出現皮疹。先是面部出現小紅點,進而擴散到軀干、手臂和腿。紅斑變大後1周左右消退。雙頰內側出現白點 .卧床休息,服用對乙醯氨基酚和非處方咳嗽葯可緩解不適 .溫水浴,或擦拭爐甘石洗液或鹽酸苯海拉明洗液以緩解瘙癢 .麻疹並不是種常見病,但可誘發其他較嚴重的疾病,如肺炎、腦炎或細菌感染。你若懷疑你或你的家人患有麻疹應及時就診 .12~15個月,以及4~12歲的兒童可注射預防麻疹的疫苗 傳染性紅斑(fifth disease) 雙頰出現亮紅色隆起的班塊。隨後的幾天,手臂、軀干、大腿及臀部會出現粉紅色微微隆起的帶狀皮疹。3周左右可消退。多數情況下無症狀,或只是輕微的感冒樣症狀 沒有具體的治療方法。服用對乙醯氨基酚可緩解發熱及其他不適感 .你若不確定所患的皮疹是否是傳染性紅斑,或你已妊娠,並懷疑自己已被感染,請及時聯絡醫生 皮疹是兒科疾病最常見的一種體征,因皮疹的形態、分布、以及出疹前後機體的不同表現,可以對皮疹進行鑒別診斷,雖然每個家長不是醫生,但是根據以下的一些症狀,還是可以做出初步的掌握一、二,根據輕重緩急及時請醫生進行診治是有必要的。 一、幼兒急疹: 是嬰幼兒常見的發疹性疾病,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病。多見於周歲以內的嬰兒,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以冬春季為多。一般感染1次,感染2次少見。潛伏期是8-14天。 臨床表現: 1、發熱,可以高熱達39-41℃,一般持續3-5天,個別的孩子可能高熱驚厥。 2、熱退疹出是本病的特點。皮疹多為不規則的斑點狀或斑丘疹。用手按壓皮疹可以退色。全身均可以見。一般1-2天消退,不留痕跡。 3、同時有的孩子還伴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症狀。頸部的淋巴結可能腫大。尤其是耳後或枕後淋巴結增大更為明顯。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中白血球正常或偏低,分類中淋巴細胞增高。 治療: 多喝水,可以用一些抗病毒的葯物。如果孩子高熱可以用退熱葯,如果有的孩子出現煩躁或者驚厥可以用鎮靜葯。 二、風疹 是由風疹病毒感染、兒童時期常見的、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的急性傳染病。傳染原可能是已經感染的病人,也可以是沒有發病但是帶病毒者。多在冬春季發病,可以在集體流行。一般潛伏期是10-21天。 臨床表現: 1、發熱:多為中等度熱,少見有高熱。持續1-2天,發熱3天的少見。同時有的孩子伴有咳嗽、咽痛、流涕、頭痛、嘔吐、結膜炎。 2、發熱1-2天出現皮疹,之後出疹迅速遍及全身。皮疹色淡,略高於皮膚。皮疹一般早則在出疹後2-3天消退,多則4-5天,個別病人在疹退後遺留色素斑。 3、耳後、頸部及枕後淋巴結腫大,出疹前即有腫大者對早期診斷有幫助。隨著病情好轉,淋巴結逐漸消退。 本病可以並發中耳炎、支氣管炎、腦炎、腎炎以及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血常規檢查: 白血球正常或者偏低,分類中淋巴細胞早期減少,晚期增加。 治療: 1、發熱時可以多喝水,可以吃抗病毒的葯物包括清熱解毒的中葯。如果體溫高於38.5℃可以用退熱葯。 2、其餘對症處理。 3、注意休息、可以易好消化的食物。 目前我國的兒童已經接種風疹疫苗,保護率達95%,注射後6-8周保護抗體達到高峰。 本病隔離從發疹至出疹5日後。注意患兒不能接觸孕早期婦女,容易引起胎兒畸型、白內障、先天型心臟病。 三、水痘: 是常見的、較輕的、通過接觸或飛沫傳染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初次感染是水痘,再次感染可出現帶狀皰疹。多見於6個月以後的各個年齡段。孕晚期也可以通過胎盤傳給胎兒,造成新生兒期出水痘。冬春季發病多見,一般1次發病,終身免疫。潛伏期11~24天。 臨床表現: 1、發熱,一般在39℃以下。 2、發熱當天即可出皮疹,也有的在發熱1~2天後出現,以軀干、頭、腰以及頭皮多見。一般丘疹、皰疹、結痂的疹子同時存在。有的孩子口腔、咽部和結膜也可以見紅丘疹。 本病偶見腦炎、多發性神經根炎、肺炎、敗血症。 血常規檢查白血球正常,分類也沒有變化。 治療: 1、發熱是多喝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皮膚清潔,勤換衣服,不要抓破水皰,以防感染,只要水皰不破,一般痊癒後不留疤痕。 2、可以吃抗病毒葯物或者注射維生素B12。 目前已經研製成功水痘疫苗,1-12歲接種1針。 四、麻疹 是嬰幼兒常見的呼吸道急性傳染病,傳染性極強。病原體為麻疹病毒。患過麻疹的孩子可以獲得終身免疫。麻疹患兒是唯一的傳染源,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染,或者通過第三者作為媒介進行傳染。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晚春最多。潛伏期6-18天。 臨床表現: 1、發疹前3~4天可見高熱、流涕、結膜炎、流淚、輕咳。口腔內可見口腔麻疹黏膜斑,這最具有早期診斷價值。 2、發熱第四天出現皮疹,先見於耳後,繼而象一盆水從頭潑下一樣出現皮疹:發際、頸部、臉、遍及全身最後達四肢。皮疹大小不等呈暗紅色。疹出2-5天按出疹順序從上向下逐漸消退。 3、如果發疹不透,或者高熱不退容易出現合並症:喉炎、肺炎、腦炎、中耳炎、心肌炎等。 血常規檢查白血球總數稍增高,淋巴細胞減少,中性細胞增高。 治療: 1、在家卧床休息,室內空氣新鮮,吃好消化的食物,不要直接吹風。 2、做好眼、鼻、口腔護理,不能急於降溫,最好採取物理降溫。 3、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用透疹的中葯。 4、病情有變化及時去醫院就診。 但是有的孩子接種了麻疹疫苗,可以還出了麻疹是怎麼回事? 麻疹疫苗是一種人工減毒的活疫苗,接種在人體上,可以繁殖生長,但是不引起麻疹,可能會出現類似麻疹的輕微的表現,使得機體獲得抵抗力,產生免疫能力。 但是也有以下的三種情況造成接種失敗: ●注射疫苗前3周曾經用過胎盤球膽白或丙種球膽白,使得免疫作用受到抑制。 ●在注射時,護理人員用消毒的酒精擦拭了針頭,或者注射的劑量不夠。 ●個別出現的麻疹疫苗的質量或者在運輸等冷鏈(即疫苗在整個運輸過程中不能離開冰)過程中出現問題,保管不到位,引起疫苗失效。 由於接種失敗,當孩子接觸麻疹病毒後,因為機體對麻疹病毒沒有獲得免疫力,可能就引起麻疹發生。 不過你孩子的這種情況是屬於接種疫苗後的免疫反應。是個別現象,但是屬於正常現象,不用擔心。 五、丘疹性皮疹
6. 學前兒童常見的疾病有哪些
學前兒童的常見病
1、學前兒童的常見病有小兒消化不良、小兒肺炎、小兒感冒
1.1、小兒消化不良:腹瀉。大便一天5—10次,糞便中含少量水分及奶塊,有酸臭味。小兒食量減少,腹脹,腸鳴音亢進,偶然有嘔吐,但精神尚好。有時會有腹痛,好哭鬧。
1.2、小兒肺炎:以發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及肺部固定的濕啰音為共同臨床表現。是小兒科的常見疾病之一。肺炎的病原微生物為細菌和病毒,病原體常由呼吸道侵入,少數經血行入肺。
1.3、小兒感冒:小兒感冒更容易發生在嬰兒的身上是由以下幾點原因造成的:寶寶的免疫系統尚不成熟,再加上忽冷忽熱的環境,致使病毒乘機侵襲寶寶的體內並大量繁殖而引起寶寶發病。
2、學前兒童的常見病有呼吸道疾病、皮膚疾病、腸道疾病
2.1、呼吸道疾病:發熱、高熱驚厥、咳嗽、哮喘、鼻炎、支氣管炎、肺炎等。
2.2、皮膚疾病:手足口病、濕疹、水痘、幼兒急疹、過敏性皮炎、風疹、白癜風、紅斑狼瘡、癬等。
2.3、腸道疾病:腹瀉、便秘、闌尾炎、腹痛、胃腸炎等。
3、學前兒童的常見病有口腔疾病、傳染類疾病、眼科疾病
3.1、口腔疾病:奶瓶齒、兒童齲齒、鵝口瘡、口臭等。
3.2、傳染類疾病: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麻疹、風疹、猩紅熱等。
3.3、眼科疾病:近視、淚囊炎、斜視、過敏性結膜炎等。
學前兒童常見病的預防
1、衛生與環境
從小培養小孩的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後及時洗手;保持小孩房間的環境,室內空氣流通;輔酶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
2、營養與飲食
給小孩補充足夠的營養,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抵抗力,防止過度疲勞、降低機體抵抗力;飲食上,不允許小孩挑食,監督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
3、運動與鍛煉
兒童身體健康跟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很直接的關系,因此父母要從小培養他們的運動愛好,多鍛煉,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這樣才能減少疾病的感染。
4、葯物預防
及時給小孩大各種疫苗,並且可以適當給孩子服用板藍根、維生素C等無傷害葯物預防疾病的發生。
7. 孩子發燒後起疹子怎麼辦
引起小孩發熱伴隨著皮疹,必須要先做好診斷並且針對性的治療,不能盲目用葯,以免掩蓋了病情而延誤最佳的治療時間,以下6種疾病會引起小孩發熱伴隨著皮疹
1、幼兒急疹
幼兒急疹是受到人類皰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一般發生在6個月到3歲左右的兒童身上。退燒9~12個小時後會出現皮疹,呈現玫瑰色或者紅色斑,皮疹集中在上肢、軀乾和頸部。1~2天左右皮疹消失而且消退後不會有色素沉著以及脫屑。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傳染病,一般會累及頰黏膜和舌頭部位,剛開始出現斑點,然後轉化為小水泡,水泡容易破潰,慢慢的形成了小潰瘍。隨著病情發展皮疹也會在手掌、腳底以及大腿和臀部出現。
3、風疹
風疹是受到了風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剛開始臉部出現皮疹,短短一天內會累及頸部、手掌和軀干,呈現淺紅色的斑丘疹,分布均勻,大約2~3天後,皮疹會慢慢的消退而且不會留下色素沉著。此類兒童不僅有發熱和皮疹,同時伴隨著耳朵後、枕後以及頸部淋巴結腫痛。
4、水痘
水痘是受到了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出診前會有發熱和不適感。水痘會散發於全身,剛開始長有紅色斑疹而且有劇烈瘙癢感,然後轉化為透明液體皰疹,到了後期會結痂或者破潰。
5、猩紅熱
猩紅熱屬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兒童會出現發熱,伴隨著扁桃體炎或者咽炎,白細胞數目明顯升高。皮膚上會有密集並且均勻的鮮紅色斑丘疹,皮膚褶皺部位呈現紫紅色的線狀條紋。一般皮疹消退一個星期後會有片狀脫屑。
6、傳染性紅斑
傳染性紅斑屬於病毒性的皮膚病,主要表現為發熱、眼結膜充血以及咽喉疼痛。剛開始累及頰部,會出現境界比較清楚的水腫性紅斑,呈現蝴蝶狀。皮疹持續1~3個星期,期間呈現消退狀態,但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加重病情。
8. 寶寶感冒發燒出疹子是怎麼回事
聽你這么說,應該是個幼兒急疹,是病毒感冒引起的,熱退後出疹,多見於面部,軀幹部,呈紅色皮疹,偶伴瘙癢,一般幾天後就消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