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出現濕疹的症狀,要怎樣護理比較好
濕疹的早期症狀一般較輕,會出現局部瘙癢或紅斑,或出現幾個紅丘疹。如果不及時治療,抓傷後會出現增多、流水,從而向嚴重的方向發展。濕疹患者的護理要根據濕疹形態進行不同的護理,如果有較多的流水和滲出,就要使用冷敷方法,減少血管收縮,直到停止滲出。同時還要配合口服葯物,達到治療的目的。如果是乾性濕疹,除了皮膚乾燥、還要內服葯物,外用護理要注意保濕和濕潤的皮膚。
建議如果出現濕疹,就要接受科學有效的治療,控制病情。濕疹這種疾病只要中醫治療就能完全治癒。最重要的是,患者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按照醫生的指示合理使用葯物治療,要注意平時的日常保健,要避免用手刮患處,要保持患處的皮膚干凈乾燥。這樣可以達到完全治癒的濕疹的效果。
❷ 脾虛導致的濕疹怎麼調理
1、少吃油膩之物。這里的油膩之物不是指肉類,而是說所有的油膩之物。
2、適當吃肉。不能不吃,但是也不能吃的過多。
3、不吃0度以下的冷凍食品。
❸ 濕疹跟脾虛是否有關系
濕疹的得病情況很多,有含菌性的濕疹,有無菌性的,
中醫濕疹的辨證論治
濕熱型【證見】 皮膚可見紅斑、腫脹、丘疹、水皰、膿皰、糜爛,滲液較多,浸淫成片,瘙癢較劇烈。可伴有發熱,疲乏倦怠,或有腹痛,便秘或腹瀉,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滑數。
【治法】 清熱利濕,佐以祛風。
【方葯】
1.主方 萆薢滲濕湯(高秉鈞《瘍科心得集》)加減 處方:萆薢15克,薏苡仁、土茯苓、滑石、魚腥草各30克,牡丹皮、澤瀉、通草、防風、黃柏各12克,蟬蛻6克。水煎服,每日1劑。 便秘者,加大黃12-15克(後下)。濕熱較盛者,加龍膽草、梔子各12克。劇癢者,加浮萍9克、白蒺藜15克。
2.中成葯龍膽瀉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風熱型【證見】 皮膚見紅斑、丘疹、鱗屑、結痂,或有少量滲液。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治法】 疏風清熱,佐以利濕。
【方葯】
1.主方消風散(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處方:荊芥、防風、牛蒡子、苦參各12克,蟬蛻9克,生地黃25克,生石膏30克(先煎),魚腥草30克,金銀花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劑。 瘙癢較劇者,加浮萍9克、白蒺藜15克。滲液偏多者,加土茯苓30克、木通12克。
2.中成葯
(1)銀翹解毒顆粒(根據銀翹散原方配製成的沖劑),口服,每次1-2包,每日2~3次,溫開水溶解後服。
(2)防風通聖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
血虛風燥型【證見】 患部皮膚增厚,表面粗糙,或呈苔蘚樣變,色素沉著,脫屑,或見頭暈乏力,腰酸肢軟。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緩或濡細。
【治法】 養血祛風。
【方葯】
1.主方當歸飲子(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處方:當歸、防風各12克,川芎、荊芥各9克,白芍、何首烏、丹參、白蒺藜各15克,生地黃2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l劑。
瘙癢難眠者,加珍珠母、生牡蠣各30克(先煎),夜交藤、酸棗仁各15克。某一階段見糜爛、滲液者,加萆薢15克、土茯苓30克、澤瀉12克。
2.單方驗方:千斤首烏湯(廣州中醫學院《外科學》)
處方:千斤拔30克,何首烏15克,烏豆衣12克,當歸、蟬蛻、苦參、白鮮皮各9克。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l劑。
濕疹的外治法
1.急性濕疹
(1)早期見紅斑、丘疹、丘皰疹、水皰,而未見糜爛、滲液者,可用石珍散或二妙散、六一散等外撲,或用三黃洗劑、爐甘石洗劑外塗。
(2)紅腫、糜爛、滲液多者,宜用下述中葯或中草葯煎水待冷濕敷。常用中葯、中草葯:黃柏、地榆、野菊花、蒲公英、金銀花葉、側柏葉、苦參、九里明、三椏苦、黑面神、火炭母等。選5—6味各30克,或用皮膚外洗二方,煎水冷濕敷,也可用綠茶葉水濕敷。
(3)濕敷間歇期,或經濕敷滲液已明顯減少者,可外塗青黛散油或二妙散油,也可外塗爐甘石洗劑。
2.亞急性濕疹常選用皮膚外洗一方或皮膚外洗二方水煎外洗,必要時(滲液較多者)也可濕敷。並可選用三黃洗劑、爐甘石洗劑、二妙散油或青黛散油外搽,或用石珍散水調外搽。
3.慢性濕疹可選用皮膚外洗一方或皮膚外洗二方水煎外洗,並選用5%~10%硫黃軟膏、5%一10%黑豆餾油軟膏或青黛膏外搽。
中醫辨證治療急性濕疹
風盛型
[臨床表現] 皮膚泛發潮紅,遇風癢甚且腫脹,舌質紅,脈浮弦。
[食療葯膳]
1、芹菜湯:芹菜250克,煎湯,吃菜飲湯,連續服用。
2、蒼耳子防風紅糖煎:蒼耳子60克,防風60克,紅糖25克。將蒼耳子、防風加水濃煎熬膏,加紅糖,每次二湯匙,開水沖服。
熱盛型
[臨床表現] 皮損紅腫流水,瘙癢劇烈,尿黃、便秘,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食療葯膳]
1、綠豆苡米海帶湯:綠豆凹克,苡米30克,海帶20克,水煎,加紅糖適量服。每日1-2次。
2、白菜根湯:白菜根200克,銀花20克,紫背浮萍20克,土茯 20克,水煎,加適量紅糖調服,每日1-2次。
3、白菜蘿卜湯:新鮮白菜100克,胡蘿卜100克,蜂蜜20毫升。將白菜、胡蘿卜洗凈切碎,按2碗菜1碗水的比例,先煮開水後加菜,煮5分鍾即可食用,飲湯時加入蜂蜜,每日2次。
❹ 成人脾虛會引起濕疹嗎
濕疹是比較容易找上脾虛的人的,這類人大都脾胃功能差,消化不好,以兒童居多,也有極少數為長期工作壓力太大的成年人
這些人群的皮疹沒那麼鮮紅,水泡、滲液也偏少,滲液看起來清稀。
該類患者要是一吃寒涼的東西就會大便不成型,常常感覺腹部不舒服。
中醫指出,肝氣不暢會造成脾胃功能變弱。
這些人群中的成年人要注意調節情緒,保持心情愉快順暢,生活作息時間井然有序。
飲食搭配上,應減少海鮮干貨等高蛋白食物的食用,少喝寒氣重的東西,特別是在涼茶。
可以多吃健脾祛濕的食物。
❺ 脾虛濕盛型濕疹怎麼治
你好,濕疹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濕疹若反復發作,經久不愈,則成為慢性濕疹,慢內性濕疹的症狀主要為容皮損淡紅色浸潤性斑塊,皮膚肥厚,表面粗糙呈苔蘚樣變,可有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劇癢是慢性濕疹症狀的典型表現。建議你還是去正規醫院的皮膚科看一下
❻ 脾虛有濕疹怎麼調理
養脾胃時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是少食鹹菜、咸魚、鹹肉等腌制食品及過甜食品;慎用檸檬、話梅等過酸食品;忌用辣椒、芥末、咖喱等 味重食品;忌飲濃茶、咖啡、烈性酒等刺激性飲料等。
二、是多選低脂、適量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及足量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且含鈣、鎂、鐵等 多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蛋類、果汁、瘦肉、乳類等。
人們在選擇養脾胃的食物。
平時也可以搭配德甫的常渭寶茶飲用,每天2袋,可以達到改善脾胃不好、虛弱的效果,長期使用也可痊癒,完全沒有副作用,強烈推薦的。
根據中醫辨證論治原則,選擇相應的食物與食葯配膳。例如脾胃虛寒型的嘔吐、胃痛病,可以選用羊肉、豬肚、韭菜、生薑等。
根據脾胃病患者對飲食的個人喜愛,對飲食的烹調方法的適應性選擇食物。
人們通常將食物分為溫熱、平性與寒涼三類。
溫熱食物適合於虛寒證的脾胃病患者食用。有羊肉、狗肉、牛肉、雞肉、魚肉、麻雀、鵪鶉、牛鞭、豬肚等肉製品,韭菜、胡蘿卜、扁豆、茼蒿、荷蘭豆、西紅柿、姜、 蔥、蒜、薤白、南瓜等蔬菜類,以及榴槤、龍眼、荔枝、大棗、糯米、紅塘等。
平性食物適合於各類型脾胃病患者食用。有豬肉、牛肚、鴨肉、鵝肉、鯽魚、銀魚、黃花魚等魚肉類,蓮子、白果、杏、無花果、荸薺、楊梅、桃、石榴等果實類,木耳、銀耳、香菇、茼蒿菜等蔬菜類,赤小豆、黑豆、花生、紅薯、芋頭、土豆、玉米等糧食類,以及燕窩、醬、白糖等。
寒涼食物適合於實熱證的脾胃病患者食用。有海帶、紫菜、蘑菇、竹筍、蓮藕、白蘿卜、莧菜、菠菜、芹菜、綠豆等蔬菜類,大麥小麥、燕麥、蕎麥、粟米等糧食類,還有蘋果、梨、香蕉、橙、柚子、橄欖、菠蘿、猴頭菇、李子、甘蔗、枇杷等水果類,以及茶葉等。
❼ 脾濕的歷害,如何調理
對付濕氣的最好方法,就是陽光和運動,太極呀,八段錦這些溫和運動,通過出汗讓身體排濕。通過食物排濕,要觀察小便情況,如果小便增多,說明排濕有效果,如果沒變化,說明身體經絡不通暢,濕氣排除通道不暢。要鍛煉,把身體的經絡鍛煉通暢,濕氣從汗水中就排出來了 可用清熱燥濕,淡滲健脾利濕之品。生黃芩10 炒白扁豆12 炒白術15 炒薏苡仁30 白茯苓12 佩蘭9 炒淮山葯15 車前子(包煎)9 上方黃芩清上焦火盛(心肺,胃),白扁豆健脾和中,祛暑化濕;白術,山葯補脾益胃,燥濕利水;茯苓薏苡仁,車前子健脾利濕,淡滲利水;佩蘭辛平,芳香化濕,醒脾開胃。 脾濕可以吃以下食物能健脾祛濕: 赤小豆 根據歷代醫家的經驗,赤小豆有利水消腫、解毒排膿、清熱去濕、健脾止瀉的功用,皮膚濕疹多因脾虛失運,濕毒為患,藉助赤豆健脾利濕、清熱利水的作用,皮膚濕疹患者食後有利於康復痊癒,故無論急慢性皮膚濕疹之人均宜多食常吃。若將赤小豆研為極細粉末,撒患處或用雞蛋清調和塗患處,亦頗適宜。 薏苡仁 性涼,味甘淡,有健脾、利濕、清熱的作用,皮膚濕疹,濕熱為患,食之頗宜。《本草新編》雲:凡濕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陰陽不傷,濕病易去。……用薏仁一、二兩為君,而佐之健脾去濕之味,未有不速於奏效者也。薏苡仁甘淡利濕而健脾,利濕而不傷正,補脾而兼能利濕,葯食兼用,最為有益。 白扁豆 性平,味甘,亦葯亦食,能補脾胃、化濕熱。皮膚濕疹者食用,有葯療食療之效,有葯補食補之功。《葯品化義》載: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氣清香而不串,性溫和而色微黃,與脾性最合。皮膚濕疹患者,常食白扁豆,脾健運而濕熱去,有利於治癒濕疹頑症。 綠豆 性涼,味甘,有清熱、祛暑、利水、解毒的作用。古代醫家認為它可以主丹毒煩熱,風疹,治痘毒,療癰腫痘爛等皮膚疾患,均借其清熱利水解毒之力,急性皮膚濕疹者食之,有助於祛濕清熱。 冬瓜 性涼,味甘淡,有利水和清熱作用。 絲瓜 性涼,味甘,皮膚濕疹者宜常食之,可以起到清熱、涼血、解毒的效果。《醫學入門》中曾說:治男婦一切惡瘡,小兒痘疹餘毒,並乳癰、疔瘡。這類病症,多因濕熱為患,同皮膚濕疹一樣,食用絲瓜,均能達到去濕熱、解濕毒的目的。 西瓜 性寒,味甘,有清熱、解暑、利小便的作用,皮膚濕疹者宜食,可使濕熱之邪從小便而去。亦宜用西瓜皮煎水代茶飲,同樣可以收到清利濕熱的效果。 山葯 性平,味甘,功在補脾胃、健脾運。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濕,皮膚濕疹患者緣於脾失健運,濕熱內生。常吃山葯健脾胃而水濕漸化。一年四季,均宜食用,炒食煮食或煎湯皆可。 白茯苓 性平,味甘淡,既能健脾胃,又能利水滲濕,故皮膚濕疹者宜食。《用葯法象》中說茯苓淡能利竅,益脾逐水,除濕之聖葯。《葯品化義》中說它:治下部濕熱,淋瀝水腫,便溺黃赤。這些都與下肢皮膚濕疹一樣,同為濕熱為患,故皮膚濕疹者宜常食之。 枸杞子 性涼,味甘苦。《日華子本草》說它能消熱毒,散瘡腫。皮膚濕疹患者如感到皮膚瘙癢或發出紅疹,小便不利,尿色赤黃,口鼻火熱的現象,可能是血熱所致,枸杞頭有清理血熱作用,用枸杞頭煮湯飲服,可見療效。 黃瓜 性涼,味甘,可除熱、利水、解毒。《滇南本草》載:解瘡癬熱毒。《本草求真》說,黃瓜氣味甘寒,服此能清熱利水。故濕熱為患的皮膚濕疹病人,宜常吃黃瓜,生吃、涼拌、燒食皆可。 金針菜 俗稱黃花菜。有清熱利濕的作用,凡急性或亞急性皮膚濕疹以及合並感染者,均宜常食。《日華子本草》雲:金針菜治小便赤澀。《本草綱目》說它消食,利濕熱。實質皆取金針菜涼降之性,濕去熱清,濕疹自愈。近代有學者認為,常吃金針菜,能增強皮膚韌性和彈力,保護表皮與真皮組織細胞,加速皮膚毛細血管血液循環,抵禦內外各種不良因素對皮膚的刺激侵蝕,對皮膚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荸薺 性寒,味甘,能清熱、化痰、消積。唐·孟詵說它消風毒。《本草再新》記載:清心降火,補肺涼肝,消食化痰,破積滯,利膿血。前人還有用治黃疸濕熱,小便不利。這些都說明荸薺有消風、清熱、利濕的功效,故皮膚濕疹患者宜食之。 金銀花 性寒,味甘,最善清熱解毒,皮膚濕疹合並感染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載:金銀花清熱,解諸瘡。《生草葯備要》說它去皮膚血熱。《本草備要》亦稱:治疥癬。尤其是急性和亞急性皮膚濕疹患者,用金銀花煎水代茶,頗有裨益。 鯽魚 有健脾利濕的功效,皮膚濕疹者宜食。《醫林纂要》認為:鯽魚性和緩,能行水而不燥,能補脾而不濡,所以可貴耳,《本草經疏》認為鯽魚能主諸瘡久不瘥。並說鯽魚調胃實腸,與病無礙,諸魚中惟此可常食。 泥鰍 性平,味甘,既能補中氣,又可祛濕邪,急慢性皮膚濕疹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中記載:煮食治瘡癬。現代《四川中葯志》亦雲:利小便,治皮膚瘙癢,疥瘡發癢。
求採納
❽ 脾虛有濕疹怎麼辦
養脾可以多吃這些食物
蓮子:味甘澀,性平。有健脾止瀉之功。用於脾虛久瀉,食版欲不振。
菜油:味辛,性權溫。有潤腸健脾之功。用於脾不健運,食少乏味,腸燥便秘等症。
狗肉:味咸,性溫。有補中益氣,補腎助陽之功。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脹滿,飲食減少之症。
鴨肉:味甘咸,性平微寒。有滋陰養胃,補血之功。用於胃陰不足所致的厭食等症。但外感初起,或便溏、腹瀉者不宜。
鯽魚:味甘,性平。能益脾開胃,利水除濕。適用於脾胃虛弱,少食乏力,或嘔吐、干噦。
黃花魚:味甘,性平。可補虛,開胃。凡小兒久病體虛,面黃消瘦,飲食減少者,皆可食用。但體胖有內熱者慎服,多食易發瘡助熱。平時多注意飲食,多吃有益脾的食物,然後茶飲德甫的鏛緭寶茶可以調理打嗝的問題,對胃沒有刺激,健脾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