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蕁麻疹雷公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蕁麻疹雷公

發布時間: 2022-08-13 21:08:35

蕁麻疹能吃雷公菌嗎

認為起疹子的時候最好不要吃這個菌了,如果還有顧慮的話,最好去問一下醫生

② 木瓜籽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症

木瓜的功效與作用
平肝和胃,去濕舒筋。治吐瀉轉筋,濕痹,腳氣,水腫,痢疾。
①《雷公炮炙論》:"調營衛,助谷氣。"
②《別錄》:"主濕痹邪氣,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
③《食療本草》:"治嘔畹風氣,吐後轉筋,煮汁飲之。"
④《本草拾遣》:"下冷氣,強筋骨,消食,止水痢後渴不止,作飲服之。又腳氣沖心,取一顆去子,煎服之,嫩者更佳。又止嘔逆,心膈痰唾。"
⑤《海葯本草》:"斂肺和胃,理脾伐肝,化食止渴。"
⑥《日華子本草》:"止吐瀉奔豚及腳氣水腫,冷熱痢,心腹痛,療渴。"
⑦王好古:"去濕和胃,滋脾益肺。治腹脹善噫,心下煩痞。"
⑧《日用本草》:"治腳氣上攻,腿膝疼痛,止渴消腫。" ⑨《本草再新》:"斂肝和脾胃,活血通經。"
木瓜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木瓜的禁忌注意
①《食療本草》:"不可多食,損齒及骨。"
②《醫學入門》:"忌鉛、鐵。"
③《本草經疏》:"下部腰膝無力,由於精血虛,真陰不足者不宜用。傷食脾胃未虛,積滯多者,不宜用。"
木瓜的選方
①治吐瀉轉筋:一木瓜一枚(大者,四破),陳倉米一合。上件葯,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時時溫一合服之。(《聖惠方》)二木瓜汁一盞,木香末一錢匕。上二味,以熱酒調下,不拘時。(《聖濟總錄》)三木瓜干一兩,吳茱萸半兩(湯七次),茴香一分,甘草(炙)一錢。上銼為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姜三片,紫蘇十葉,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三因方》木瓜湯)
②止吐:木瓜(末)、麝香、膩粉,木香(末)、檳榔(末),各一字。上同研,麵糊丸,如小黃米大,每服一二丸,甘草水下,無時服。(《小兒葯證直訣》木瓜丸)
③治瀉不止:米豆子二兩,木瓜、乾薑、甘草各一兩。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不以時。(《雞峰普濟方》木瓜湯)
④治風濕客搏,手足腰膝不能舉動:木瓜一枚,青鹽半兩。上用木瓜去皮臍,開竅填吳茱萸一兩,去枝,將線系定,蒸熱細研,入青鹽半兩,研令勻,丸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茶酒任下,以牛膝浸酒服之尤佳。食前。(《楊氏家藏方》水瓜丸)
⑤治腰痛,補益壯筋骨:牛膝二兩(溫酒浸,切,焙),木瓜一枚(去頂、穰,入艾葉一兩蒸熟),巴戟(去心)、茴香(炒)、木香各一兩,桂心半兩(去皮)。上為細末,入熟木瓜並艾葉同杵千下,如硬,更下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鹽湯下。(《御葯院方》木瓜丸)
⑥治腳膝筋急痛:煮木瓜令爛,研作漿粥樣,用裹痛處,冷即易,一宿三、五度,熱裹便差。煮木瓜時,入一半酒同煮之。(《食療本草》)
⑦治筋急項強,不可轉側:宣州木瓜二個(取蓋去穰),沒葯二兩(研),乳香一兩(研)。上二味納木瓜中,用蓋子合了,竹簽定之,飯上蒸三、四次,爛,研成膏子,每服三、五匙,地黃酒化下(生地黃汁半盞,無灰上醞二盞和之,用八分一盞,熱暖化膏)。(《本事方》水瓜煎)
⑧治一切腳氣,腿膝疼痛:花木瓜一個(切下頂作蓋,去穰),附子一隻,炮去皮,曬,為細末。上將附子末安在木瓜內,再以熟艾實之,將頂蓋之,用竹簽簽定,復以麻線縛之。用米醋不拘多少,於瓷器內煮爛,石器中爛研為膏,即用二、三隻碗,以匙攤於碗內,自看厚薄得所,連碗覆於焙籠上慢火焙,時時以手摸,如不沾手,以匙抄轉依前攤開,勿令面上焦干,恐成塊子,如此數次,看干濕得所,方可為丸,空心用溫酒送下三、五十丸。(《魏氏家藏方》木瓜丸)
⑨治干腳氣,痛不可忍者:干木瓜一個,明礬-兩,煎水,乘熱熏洗,(《奇效良方》)
⑩治濕腳氣,上攻心胸,壅悶痰逆:木瓜一兩(干者),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人參一兩(去蘆頭),桂心半兩,丁香半兩,檳榔二兩。上件葯,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三十丸。(《聖惠力》木瓜丸) ⑾治腳氣疼痛,不問男女皆可服。如人感風濕流注,腳足痛不可忍,筋脈浮腫,宜服之:檳榔七枚,陳皮(去白)、本瓜各一兩,吳茱萸、紫蘇葉各三錢,桔梗(去蘆)、生薑(和皮)各半兩。上細切,只作一遍煎,用水三大碗,慢火煎至一碗半,去渣,再入水二碗煎渣,取一小碗,兩次葯汁相和,安置床頭,次日五更,分作三、五服,只是冷服,冬月略溫服亦得。(《證治准繩》雞鳴散)
⑿治腳氣沖心,胸膈痞滯,煩悶:大腹皮一枚,紫蘇一分,干木瓜一分,甘草一分(炙),木香一分,羌活一分。細銼為飲子,分作三服。每服,用水一升煎至三分,通口服之。(《傳冢秘寶方》木瓜散)
⒀治赤白痢:本瓜、車前子、罌粟殼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昔濟方》木瓜散) ⒁治臍下絞痛:木瓜一、二片,桑葉七片,大棗三枚,(碎之)。以水二升,煮取半升,頓服之。(《孟詵方》)
⒂治積年氣塊,臍腹疼痛:木瓜一兩(三枚),硇砂二兩(以醋一盞,化去夾石)。上件木瓜切開頭,去瓤子,納硇砂,醋入其間,卻以瓷碗盛,於日中曬,以木瓜爛為度,卻研。更用米醋五升,煎上件葯如稀湯,以一瓷瓶子盛,密蓋,要時旋以附子末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以熱酒化一丸服之。(《聖惠方》木瓜丸)
⑩治蕁麻疹:木瓜六錢,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劑。(內蒙古《中草葯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③ 雷公根和魚腥草煲雞湯喝有什麼作用

魚腥草的功效:
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治肺炎,肺膿瘍,熱痢,瘧疾,水腫,淋病,白帶,癰腫,痔瘡,脫肛,濕疹,禿瘡,疥癬。

魚腥草的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桿菌、肺炎雙球菌。
2、利尿作用,使毛細血管擴張,增加腎血流量及尿液分泌,所以也用於尿路感染的頻尿澀痛。
3、增強免疫系統作用,提高慢性氣管炎患者白血球的吞噬作用。
4、抗腫瘤作用,提高癌細胞中的CAMP而抑制艾氏腹水癌。

應用價值編輯本段回目錄葯用
1、用於肺癰咳吐膿血及肺熱咳嗽,痰黃而稠等。前者,常與桔梗、蘆根、冬瓜仁等同用,以加強清熱解毒,消腫

排膿作用;後者,常與黃芩、貝母、桑白皮等清肺化痰止咳葯同用。本品為治肺癰之要葯。

2、用於熱毒瘡瘍,常與紫花地丁、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葯同用。內服外用均可。

3、用於熱林小便澀痛,常與木通、滑石、車前子等利尿通淋葯同用。
現代多用治肺膿瘍,肺炎,急、慢性氣管炎,尿路感染等。
主治

以魚腥草為主葯的便方幾則

治療肺膿瘍:魚腥草30克,桔梗15克,水煎服或研末沖服。

治療痢疾:魚腥草20克,山楂炭6克,水煎加蜂蜜服。

治療流行性腮腺炎:新鮮魚腥草適量,搗爛外敷患處,以膠布包紮固定,每日2次。

治療習慣性便秘:魚腥草5~10克,用白開水浸泡10~12分鍾後代茶飲。治療期間停用其他葯物,10天為一個療程。

治療急性黃疸性肝炎:魚腥草180克,白糖30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5~10劑。

治療腎病綜合征:魚腥草(干品)100~150克入開水1000毫升,浸泡半小時後代茶飲,每日1劑,3個月為一個療程,療程間間隔2~3日。

治療感冒發燒:細葉香茶菜20克,魚腥草16克,水煎服,或將上葯共研細末,煎煮濾液濃縮,並與細末混合壓片,每片0.3克,每日3次,每次3~4片,小兒酌減。

現代葯理實驗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力、利尿等作用。臨床報道廣泛用於治療肺炎、咯血、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流感、肺膿瘍、癌性胸水、感冒發燒、肺癌、宮頸糜爛、化膿性關節炎、習慣性便秘、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黃疸性肝炎、腎病綜合征、單純皰疹性角膜炎、鼻炎、化膿性中耳炎、流行性腮腺炎、丘疹狀蕁麻疹、慢性咽炎、肛腸病、前列腺炎、紅斑狼瘡、血管瘤、預防鉤端螺旋體病等。

以魚腥草為主要成分的常用中成葯制劑有魚腥草注射液,具有清熱、解毒、利濕的作用,用於肺膿瘍,痰熱咳嗽,白帶,尿路感染,癰癤等。又如復方魚腥草片(由魚腥草、黃芩、板藍根、連翹組成)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用於外感風熱引起咽喉疼痛、扁桃腺炎等。

食用

魚腥草魚腥草別名側耳根、豬鼻孔等,涼拌側耳根是民間的一道傳統佳餚。魚腥草入葯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的作用,在我國傳統醫學中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常與蘆根、桔梗、瓜蔞等同用於肺癰吐膿(相當於現代醫學講的肺膿瘍),痰熱喘咳。用於熱毒瘡瘍時,可與野菊花、蒲公英、金銀花等同用,亦可單用鮮品搗爛外敷。若皮膚瘙癢,蚊蟲叮咬,疔癤紅腫癢痛,亦可單用本品製成搽劑,外塗患處(如《中國葯物大全》提及的皮炎寧)。魚腥草用於膀胱濕熱,小便淋漓澀痛時,常與車前子、白茅根、海金砂等同用;亦可單用魚腥草,不僅治療熱淋,尚可治療白濁及白帶。用於大腸濕熱、泄瀉痢疾時,多與黃連、黃柏、白頭翁等配用,也可與山楂炭配伍,治療熱痢(相當於現代醫學講的細菌性痢疾)。

④ 廣東汕尾市陸豐縣和陸河縣有一種植物,客家方言叫它為「貨老麻」。它被用來煲湯。請問它的學名是什麼

蕁麻。

貨老麻即蕁麻,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00厘米,四棱形,分枝少。葉片近膜質,寬卵形、橢圓形、五角形或近圓形輪廓,裂片自下向上逐漸增大,三角形或長圓形,上面綠色或深綠色,下面淺綠色,葉柄密生刺毛和微柔毛。

蕁麻分布於中國安徽、浙江、福建、廣西、湖南、湖北、河南、陝西南部、甘肅東南部、四川、貴州和雲南中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生於海拔約100米或500-2000米的山坡、路旁或住宅旁半蔭濕處。


(4)蕁麻疹雷公擴展閱讀:

蕁麻雌雄同株,稀異株,雄花序近穗狀,纖細,生上部葉腋,長達8厘米;雌花序近穗狀,生下部葉腋,較短,纖細,稀縮短成簇生狀,小團傘花簇稀疏地著生於序軸上。雄花無梗或具短梗,在芽時直徑約1毫米,開放後徑約2毫米。

瘦果卵形,雙凸透鏡狀,長近1毫米,頂端稍鈍,熟時變灰褐色,多少有疣點,果梗上部有關節;宿存花被片4,在基部合生,外面疏生微糙毛,內面二枚橢圓狀卵形,與果近等大,外面二枚狹卵形,或倒卵形, 伸達內面花被片的中下部。花期6-8月,果期8-9月。

⑤ 益生菌對慢性蕁麻疹有治療功效嗎

益生菌是調整腸胃的,對於治療慢性蕁麻疹,有一定的緩解,但不能根治,所以還是要對症下葯,及時的去找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