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水痘疫苗有幾種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水痘疫苗有幾種

發布時間: 2022-07-14 15:38:40

Ⅰ 大家,寶寶水痘疫苗打國產和進口,哪種好

目前的水痘疫苗均是以VZVOka株為基礎的,不同配方的減毒活疫苗已經廣泛試驗,並在日本、韓國、美國和歐洲幾個國家獲准使用,也包括中國。國產的水痘疫苗質量標准不低於國外產品。另,我國市場上目前沒有進口的水痘疫苗。

Ⅱ 水痘有幾種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以發熱及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徵。

水痘只有一種 得過一次後就不會再得了
一般約4%的人會得

[病原學]
病毒屬皰疹病毒科,呈球形,直徑150~200nm。中心為雙股DNA,其外為20面體核衣殼,衣殼表面有一層脂蛋白包膜,內含補體結合抗原,不含血凝素或溶血素。
本病毒僅有一個血清型,可在人胚纖維母細胞、甲狀腺細胞中繁殖,產生局灶性細胞病變,細胞核內出現嗜酸性包涵體和多核巨細胞。人為唯一的宿主。
VZV生活能力較弱,不耐高溫,不能在痂皮中存活,易被消毒劑滅活。但能在皰疹液中-65℃下存活8年。

病毒先在上呼吸道繁殖,小量病毒侵入血中在單核吞噬系統中繁殖,再次大量進入血循環,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侵襲皮膚及內臟,引起發病。

[流行病學]
水痘傳染性強。患者為主要傳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後5天都有傳染性。兒童與帶狀皰疹患者接觸亦可發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也可接觸污染的用物間接待染。
本病以冬春季發病為主,主要為2~10歲的兒童發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發病可終身免疫。

(一)傳染源 水痘患者為主要傳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乾燥結痂時,均有傳染性。易感兒童接觸帶狀皰疹患者,也可發生水痘,但少見。
(二)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在近距離、短時間內也可通過健康人間接傳播。
(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學齡前兒童發病最多。6個月以內的嬰兒由於獲得母體抗體,發病較少,妊娠期間患水痘可感染胎兒。病後獲得持久免疫,但可發生帶狀皰疹。
(四)流行特徵 全年均可發生,冬春季多見。本病傳染性很強,易感者接觸患者後約90%發病,故幼兒園、小學等幼兒集體機構易引起流行。
[發病原理和病理解剖]
病毒由呼吸道侵入,在粘膜上生長繁殖後入血及淋巴液,在網狀內皮細胞系統再次增殖,侵入血液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和全身病變,主要損害部位在皮膚,皮疹分秕出現與間歇性病毒血症有關。隨後出現特異性免疫反應,病毒血症消失,症狀緩解。當免疫功能低下時易發生嚴重的全身播散性水痘。有的病例病變可累及內臟。部分病毒沿感覺神經末梢傳入。長期潛伏於脊神經後根神經節等處,形成慢性潛伏性感染。機體免疫力下降時(如患惡性腫瘤,受剌激)病毒被激活,導致神經節炎,並沿神經下行至相應的皮膚節段,造成簇狀皰疹及神經痛,稱為帶狀皰疹。
水痘病變主要在表皮棘細胞。細胞變性、水腫形成囊狀細胞,後者液化及組織滲入形成水皰,其周圍及基底部有充血、單核細胞和多核巨細胞浸潤,多核巨細胞核內有嗜酸性包涵體。水皰內含大量病毒。開始時透明,後因上皮細胞脫落及白細胞侵入而變濁,繼發感染後可變為膿皰。皮膚損害表淺,脫痂後不留瘢痕。粘膜皰疹易形成潰瘍,亦易癒合。水痘個別病例病變可累及肺、食管、胃、小腸、肝、腎上腺、胰等處,引起局部充血、出血、炎細胞侵潤及局灶性壞死。帶狀皰疹受累的神經節可出現炎細胞浸潤、出血、灶性壞死及纖維性變。

[臨床表現]
本病潛伏期為14~15日左右。起病急、輕、中度發熱且出現皮疹,皮疹先發於頭皮、軀干受壓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為期1~6日的出疹期內皮疹相繼分批出現。皮損呈現由細小的紅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脫症的演變過程,脫症後不留疲痕。水疤期痛癢明顯,若因摧抓繼發感染時可留下輕度凹痕。體弱者可出現高熱,約4%的成年人可發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大多見於1-10歲的兒童,潛伏期2-3周。起病較急,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等前驅症狀。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迅即變為米粒至豌豆大的圓型緊張水皰,周圍明顯紅暈,有水皰的中央呈臍窩狀。約經2-3天水皰乾涸結痂,痂脫而愈,不留疤痕。皮損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顏部始,後見於軀干、四肢。數目多少不定以軀干為多,次於顏面、頭部,四肢較少,掌跖更少。粘膜亦常受侵,見於口腔、咽部、眼結膜、外陰、肛門等處。皮損常分批發生,因而丘疹、水皰和結痂往往同時存在,病程經過2-3周。若患兒抵抗力低下時,皮損可進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水痘的臨床異型表現有:大皰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兒水痘、成人水痘等。
需與天花相鑒別:天花全身反應重,始即39-40度的高熱,熱度下降後發疹,皮損中央有明顯的臍凹,顏面增多,愈後遺留凹陷性疤痕。有是應注意與膿皰瘡及丘疹性蕁麻疹區別。

[診斷]

[治療]
本病無特效治療,主要是對症處理至預防皮膚繼發感染,保持清潔避免瘙癢。皰疹破潰或繼發感染時局部可塗1%甲紫,未破潰者可用爐甘石洗劑塗抹。早期採用阿精胞甘10mg/kg/日或用無環鳥苷8mg/kg/日,用5~7天,或加用干擾素,可抑制病毒的復制。每日肌注維生素 B12500~1000ug,也有一定的療效。有繼發感染時可選用有效的抗毒素,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毒播散。

[預後]

[預防]
本病的預防重點在管理傳染源,隔離患者至全部症疹為止。對有接觸史的高度易感者可在3日內注射水痘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或高效價帶狀皰疹免疫血漿,以減少發病的危險性。

隔離患者至全部皮疹結痂或出疹後7天。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曬法消毒。接觸水痘的易感者應留檢3周,也可早期應用丙種球蛋白(0.4- 0.6ml/kg)或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5ml,可明顯降低水痘的發病率,減輕症狀。最近幾年研製的水痘病毒活疫苗,用於正常易感兒童預防有效。

參考資料:
水痘的防治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見於2~6歲幼兒,偶爾出現於成人及嬰兒。主要通過空氣飛沫經呼吸道傳播,也可因接觸患兒皰疹內的皰漿通過衣服、用具、玩具傳染,傳染性較強。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多見於冬春季節。
小兒傳染上水痘病毒後,要經過2~3周的潛伏期後才出現症狀。一般是先發燒一天,伴有頭痛、厭食、哭鬧、煩燥不安、全身不適或咳嗽,然後有皮疹出現,大多散布於頭面部、軀干及腋下,發生在四肢、手掌、足底的很少,呈向心性分布。初起時皮膚出現米粒至豆子大小的鮮紅色斑疹或斑丘疹,24小時內形成圓形或橢圓形水皰,周圍有紅暈,水皰極易破裂而潰爛。3~5天後,水皰漸漸乾燥,先由中央萎縮,然後結痂,再經數天或2~3周,結痂完全脫落而痊癒,一般不留痕跡。發病時眼結膜、口腔與咽部粘膜、陰道粘膜皆可發生損害。病後可獲得終身免疫。少數患兒抵抗力弱、免疫功能差,會出現出血性水泡和繼發性細菌感染,可導致腦炎、肺炎、心肌炎或其他器官疾病。
水痘患兒的病情一般比較緩和,很少有並發症,無須特殊治療,常可在7~10天內自然痊癒。但要精心護理,以防止感染。發熱出疹期要卧床休息,給病兒多喝水,並供給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雞蛋、水果、蔬菜等,忌吃辛辣魚蝦等食物;預防受涼感冒,特別不要吹風;常洗手洗臉,勤換衣,保持皮膚清潔;注意衣物和用具的清潔消毒,講究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溫濕度要適宜。剪短指甲,避免小兒抓傷皮疹而引起感染。如果瘙癢嚴重,可擦爐干石洗劑止癢,也可服用撲爾敏等葯物;皰疹破潰可塗龍膽紫,已有感染可局部塗一些消炎軟膏,必要時可服用黃連素、磺胺類葯物;切忌使用膚輕松、強的松一類的軟膏,以免造成全身性水痘。如出現持續高燒、咳嗽、頭痛、胸痛或皰疹密集,色紅赤,皰液混濁以及已經發生彌漫性膿瘡、蜂窩組織炎或淋巴腺炎的患兒,則需送醫院治療。
為預防水痘傳染,對患兒應隔離至皮疹全部結痂為止,對接觸過水痘病人的孩子最好也要隔離觀察3周,體弱者可在接觸後4天內注射丙種球蛋白。流行期間盡量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

水痘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兒童多見,傳染性很強,主要傳播途徑為飛沫。其特點為皮疹先見於軀干,然後蔓延至面部,最後達四肢,呈多形性疹:斑疹,丘疹,水皰疹,痂疹。水痘患者應嚴格隔離,休息,吃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飲食。皮膚破損處用2%-5%NaHCO3濕敷,禁忌手抓,化膿處塗抹抗生素軟膏。對免疫功能缺陷者進行抗病毒治療。禁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水痘Chickenpox(帶狀皰疹)
何謂水痘?
本病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致的高度傳染性疾病。幾乎人人必患,通常在兒童期。如兒童期未患病,成人期仍敏感並可受感染。
如何感染?
接觸了傳染期的患者。病毒因患者咳嗽、噴嚏而經空氣傳播,也可因接觸了患者使用過的布類、卧具而受染,疾病後期的脫痂則無感染性。
有那些症狀?
低熱、頭痛、食慾減退,1-2天後皮膚出現搔癢的水皰疹,常始於軀干然後播散至面部和身體的其他部位。嚴重者,頭、腋下、眼瞼和口腔均可出現水泡,然後破裂、結痂。成人症狀往往較兒童嚴重。
症狀何時出現?
一般是接觸病毒後2周,也可11-21天。
傳染期多長?
水泡出現前1-2天至首批水泡出現後5天。當所有水泡乾燥時可認為已無傳染性。
是否需要隔離?
是。首批水泡出現後應將患者從工作或學校中隔離5天,或直至全部水泡乾燥和結痂。
如何治療?
通常不必特殊治療,爐甘石洗劑常用於止癢,如效果不佳,應就醫。
有否預防疫苗?
有。水痘疫苗已在美國批准使用。可向醫生咨詢。
如何免受感染?
避免接觸患者,由於早期水痘幾乎不可能被診斷,如有危險,可注射疫苗。患者應隔離,至首批水泡出現後5天,或至全部水痘乾燥結痂。

水痘
(Varicella)
水痘是兒童的高度急性傳染性疾病,偶發於成人。有終生免疫力。它是由復合皰疹DNA病毒,即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原發感染。以發熱及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結痂為特徵。
病因及發病機理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virus,VZV),呈磚形、直徑為150-200nm,核酸為DNA,有立體對稱的衣殼,在細胞內繁殖。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VZV存在於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皰疹和血液中,經飛沫或直接接觸皰液而傳染,已知VZV可經醫療器械傳播。VZV主要經呼吸道侵入,在粘膜上生長繁殖,然後入血和淋巴液,在網狀內皮細胞內第二次繁殖引起病毒血症和全身病變。主要損害部位在皮膚,偶爾累及內臟。
臨床表現
治療
患兒應早期隔離,直到全部皮疹結痂為止。與水痘接觸過的兒童,應隔離觀察3周。
全身治療
主要是加強護理,預防繼發感染和並發時的發生。發熱期應卧床休息,給予足夠的營養支持與水分的供應。臨床對症用葯為主。熱度高者可給予外用爐甘石洗劑止癢。水皰破潰者可塗以2%龍膽紫液,若有彌漫性膿皰、蜂窩組織或急性淋巴結炎等並發症時,則需投用廣譜抗生素。重症患者,可肌注丙種球蛋白。忌用皮質類固醇激素,以防止水痘泛發和加重。
對免疫能力低下的播散性水痘患者、新生兒水痘或水痘性肺炎、腦炎等嚴重病例,應及早采抗病毒葯物治療。阿糖腺苷10mg/kg·d,靜脈滴注。或無環鳥苷5-10mg/kg,每8小時一次靜脈注射,療程5-7天,或加用a-干擾素,以抑制病毒復制,防止病毒擴散,促進皮損癒合,加速病情恢復,降低病死率。

水痘是怎麼發生的?
水痘常見於2~10歲的兒童,是一種發病急、傳染性很強的傳染病。水痘好發於冬春兩季,常在幼兒園或小學校內引起流行。
水痘的病原體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存在於患者的血液,皰疹的漿液和口腔分泌物中。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接觸被病毒污染的塵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傳染。也就是說如果健康的兒童與患水痘的兒童經常一起玩耍、說話、密切接觸都可感染而發病。所以一旦患了水痘應注意隔離,在完全治好以前不應去幼兒園或上學。即使是與水痘患者接觸過的小孩,也應隔離觀察2~3周。因為感染病毒後不是立即發病,一般要經14~17天的潛伏期,長者可達3周。
水痘傳染性很強,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與之接觸的兒童約90%發病。而且從發病前一日到全部皮疹乾燥結痂均有傳染性。
起病較急,可有發熱、倦怠、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成人較兒童明顯,一般1~2天內發疹。首先發於軀干,逐漸延及頭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即軀干多,面部四肢較少,手掌,足跖更少。初起為紅色小丘疹,數小時後變成綠豆大小的水皰,周圍繞以紅暈。水皰初呈清澈的水珠狀,壁薄易破,伴有瘙癢。經 2~3天而乾燥結痂,以後痂脫而愈,不留疤痕。在發病3~5天內,皮疹陸續分批發生,故同時可見丘疹、水皰、結痂等不同時期的皮損,病程約 2~3周。
口腔、眼結合膜、咽部、外陰等粘膜也偶可發生損害,常形成潰瘍而伴有疼痛。
皮疹並非出得越多越好,只要符合一般的出疹規律,多一些或少一些都是正常現象。若水皰抓破後繼發細菌感染,可發生皮膚壞疽,甚至引起敗血症。此外,少數患者還可出現水痘性肺炎、腦炎、心肌炎及暴發性紫癜等並發症。
中醫學認為本病屬外感時邪熱毒,濕熱郁於肌膚所致。

出水痘會不會留疤痕?
水痘發生的部位較廣泛,可延及頭面部,且成批出現,數目較多,故有人擔心會不會留下疤痕,影響美觀。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
一般來說水痘按照自然病程發生、消退,即使水皰較大破潰後形成糜爛面,也會很快痊癒,愈後不留疤痕。但若不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反復搔抓破潰後易繼發細菌感染,甚至發生壞疽,愈後會有疤痕。因為單純水痘的損害部位很淺,未到達真皮組織,如果合並細菌感染則會向下破壞而導致疤痕形成。
可見出水痘不會留下疤痕。但是在臨床上水痘還有幾種特殊類型,應引起注意。
(1)大皰型水痘 只見於2歲以下的兒童。為成批發生的2~7cm大小的大皰,破潰後形成糜爛面,但痊癒很快。
(2)出血性水痘 水皰內容物為血性,有高熱及嚴重的全身症狀。好發於營養不良、惡性淋巴瘤、白血病等使用免疫抑制劑及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的病人。
(3)新生兒水痘 通常是在生產時由母親而感染,一般症狀表現較輕,但亦可發生系統損害而致死。
(4)成人水痘 症狀較小兒為重。前驅期長,高熱,全身症狀較重,皮疹數目多,也更癢。
以上幾種特殊類型雖較少見,但一旦發生就應加強護理,防止繼發感染。否則不僅僅是留疤痕的問題,還可發生肺炎、腦炎、心肌炎、腎炎等嚴重並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Ⅲ 二類疫苗哪些必須接種 水痘疫苗是一類還是二類

水痘疫苗是二類疫苗。
第一類疫苗,是政府免費提供的疫苗。包括卡介苗、乙專肝疫苗、脊髓灰質屬炎糖丸疫苗、無細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風疫苗、麻腮/麻腮風疫苗、A群流腦疫苗、A+C群流腦疫苗、乙腦疫苗和甲肝疫苗等。
第二類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費並且自願受種的其他疫苗,如B型嗜血流感桿菌疫苗、滅活脊灰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等。此外,還有些自費的麻腮風、百白破、流腦結合疫苗等可以替代一類疫苗。

Ⅳ 哪種水痘疫苗對兒童比較好

我不懂有什麼牌子,目前正在學習葯學中,而且我很愛國。
可我還是要實話告訴你,如果你想放心,就最好買外國的(美、英、日三者之一),國內葯品標准就比他們低,最近還出了的雙黃連事件..怕呃。
另外,我的學校老師、醫院老師都說過國外的葯品比較好..

剛發現了這個帖子,也很有道理,你參考下吧,畢竟支持國貨也不錯~
http://..com/question/57838139.html

Ⅳ 疫苗甲類和丙類各多少種

法定傳染病分甲、乙、丙三類,共39種。

疫苗分為兩類。

第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包括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白破)、麻疹、流腦、乙腦、麻風腮、甲肝和應急接種的出血熱、炭疽、鉤體病 12種疫苗,預防15種病。

第二類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費並且自願受種的其他疫苗。包括狂犬疫苗、HIB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口服輪轉疫苗、滅活脊灰疫苗等等。

Ⅵ 請問水痘疫苗是何時接種呢兩種不同的疫苗接種要間隔多長時間可以打呢

您好:
1.5歲---2歲接種第一針,以後在流行季節(加強)接種就可以了!
疫苗接種間隔時間
1、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灰疫苗、麻疹疫苗可以同時接種。

2、風疹疫苗、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可以同時接種,與其它疫苗必須間隔30天。

3、水痘疫苗原則上不間隔,和麻疹疫苗必須間隔30天以上,其它疫苗間隔15天以上。

4、流腦疫苗、乙腦疫苗和所有疫苗間隔15天以上,與風疹疫苗間隔30天以上。

5、同一手臂20天內不能同時接種兩種以上疫苗。

6、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嚴禁注射腎上腺素。

7、乙肝就不能與麻疹同時接種;類疫苗可以同時接種,得不同手臂;死苗與死苗之間沒有間隔時間;活苗與死苗也不存在間隔時間;活苗與活苗要麼就同一天接種,要麼就要隔28天。

Ⅶ 兒童預防接種的種類有哪些

《預防接種法》規定為定期接種的有百日咳、白喉、小兒麻痹、風疹、麻疹這5種。還有根據結核預防法而實施的BCG(卡介苗)。也有根據本人的希望可在任何時候請醫生接種的流行性腮腺炎、破傷風等。

1.3種混合疫苗

這是指百日咳、白喉疫苗再加上破傷風疫苗的3種混合疫苗。百日咳不僅久咳不愈,嬰幼兒還會並發肺炎,其死亡率是很高的。白喉近來很少見,但是,一旦得這種病,是很可怕的。破傷風雖然不屬於傳染病,但外傷後引起的破傷風病死亡率也是很高的。根據以上原因,最好是接種這3種混合疫苗。

在接受百日咳疫苗後,約有20%的人會有發燒。從1981年秋季起開始使用改良後的疫苗,幾乎沒有任何副作用。如果接種後連續發燒兩天以上時,就要考慮是其它的疾病,要請醫生來診斷。

2.小兒麻痹疫苗

小兒麻痹病是一種很快就能使孩子手腳發生麻痹的可怕疾病,現在幾乎不多見,但並沒有滅絕。這種減毒活疫苗是口服的,製做成糖丸,很好服用,效果也很好。

這種疫苗在一個地區同時服用效果好又安全,所以目前採取了集體接種的形式。如果漏掉了,在下一年也還可以服用,總共服用2次。在服用的時候注意不要讓孩子吐出來,所以在服用前後不要吃東西。

3.風疹疫苗

風疹也就是俗話所說的「三天麻疹」,是比較輕的傳染病。

但是,妊娠初期的孕婦如果被傳上了風疹,就有可能生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白內障、聽力障礙等異常的孩子。

疫苗的病毒雖然是被弱毒化了,但孕婦還是以不接種為好。

青年婦女在可能發生妊娠之前,可作風疹的免疫檢查,如果發現沒有免疫,最好是接種。

4.卡介苗(BCG)

結核病已明顯減少了,但在嬰幼兒中,每年仍有重症患者,所以還是要盡早接種。如果家裡有結核患者,那麼孩子在出生後應馬上接種,這樣才能放心。接種卡介苗沒有什麼副作用。

接種3周後針眼的地方就會發紅,出小水皰,裡面有膿。過一二個月後就會結痂脫落,這時有些發癢,要注意不要搔破了以防止細菌進入。採用這種蓋戳式就不會像從前那樣留下大的傷痕。

麻疹減毒活疫苗人們往往認為麻疹是誰都要得的疾病而加以忽視。在醫療發達的今天,自然發生的麻疹合並肺炎和腦炎後引起死亡的並不少見。

接種的時間以1~3歲之間為最好。注射後7~10天後,有的可能發燒1~2天。也有的有輕微的發疹,但不會像自然發生的麻疹那樣引起合並症。

在沒有接種麻疹疫苗時,如果一起玩的小朋友之中發現有得麻疹的,要立即打丙種球蛋白。如果是剛傳上還不到5天,打上丙種球蛋白後就不會發病,即使發病也很輕。

5.流感疫苗

病原病毒的性質易變,每到流感流行時,都會出現類型不同的病毒。這樣,用上1年取來的病毒製成的疫苗,到第2年時可能就不可用了。

流感多發生在孩子們集中的地方,呆在家裡的3歲以下幼兒沒有必要接種。在幼兒園和小學進行集體接種。最近的流感疫苗在接種後幾乎不出現發燒。

流行性腮腺炎活性疫苗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種要休息較長時間的傳染病,發生腦膜炎等合並症的也不少見。成年男子在患有該病後能引起睾丸炎,以致今後不能生育,因而與風疹一樣,是有必要加以預防的傳染病。

活性疫苗是把病原體弱毒化使之變成不能引起發病的病原體,然後就用這活的病原體做疫苗,能獲得與真正得病時相同的免疫效果,持續的時間也很長。

非活化疫苗有用葯把病原體殺死後製造的,也有把培養的病原體的毒素無毒化後製造的。非活性疫苗比活性疫苗的免疫力低,所以要反復接種。

活性疫苗引起的發燒等副作用如果發生的話,也會有1~2周的潛伏期,然後出現症狀。非活性疫苗的副作用會在注射後當天里出現。所以在接種活性疫苗1個月以內和非活性疫苗3天之內不要進行其它疫苗的接種,因為萬一出現副作用時,就會很難分辨究竟是什麼原因所引起。

6.乙型腦炎疫苗

近來,乙型腦炎大大減少。

在3歲時開始接種,第1年接種2次,第2年1次,以後每隔3~5年進行追加接種。

Ⅷ 列舉5種疫苗及他們的特點

疫苗
是指為了預防、控制傳染病的發生、流行,用於人體預防接種的疫苗類預防性生物製品。生物製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動物的血清、細胞等制備的供預防、診斷和治療用的制劑。預防接種用的生物製品包括疫苗、菌苗和類毒素。其中,由病菌製成的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體、螺旋體製成的為疫苗,有時也統稱為疫苗。

類別
疫苗(vaccine)分為兩類。第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包括國家免疫規劃確定的疫苗,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執行國家免疫規劃時增加的疫苗,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衛生主管部門組織的應急接種或者群體性預防接種所使用的疫苗;第二類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費並且自願受種的其他疫苗。

原理
疫苗是將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立克次氏體、病毒等)及其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轉基因等方法製成的用於預防傳染病的自動免疫制劑。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動物體免疫系統的特性。當動物體接觸到這種不具傷害力的病原菌後,免疫系統便會產生一定的保護物質,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質、特殊抗體等;當動物再次接觸到這種病原菌時,動物體的免疫系統便會依循其原有的記憶,製造更多的保護物質來阻止病原菌的傷害。

意義
疫苗的發現可謂是人類發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繁衍生息的歷史就是人類不斷同疾病和自然災害斗爭的歷史,控制傳染性疾病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預防,而接種疫苗被認為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而事實證明也是如此,威脅人類幾百年的天花病毒在牛痘疫苗出現後便被徹底消滅了,迎來了人類用疫苗迎戰病毒的第一個勝利,也更加堅信疫苗對控制和消滅傳染性疾病的作用。此後200年間疫苗家族不斷擴大發展,目前用於人類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種,根據技術特點分為傳統疫苗和新型疫苗。傳統疫苗主要包括減毒活疫苗和滅活疫苗,新型疫苗則以基因疫苗為主。

種類

人工主動免疫
1. 滅活疫苗
選用免疫原性好的細菌、病毒、立克次體、螺旋體等,經人工培養,再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將其殺滅制
疫苗
成。此種疫苗失去繁殖能力,但保留免疫原性。死疫苗進入人體後不能生長繁殖,對機體刺激時間短,要獲得持久免疫力需多次重復接種。比如:甲肝滅活疫苗,就是死疫苗。
2.減毒活疫苗
用人工定向變異方法,或從自然界篩選出毒力減弱或基本無毒的活微生物製成活疫苗或減毒活疫苗。常用活疫苗有卡介苗(BCG,結核病)、麻疹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小兒麻痹症)等。接種後在體內有生長繁殖能力,接近於自然感染,可激發機體對病原的持久免疫力。活疫苗用量較小,免疫持續時間較長。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優於死疫苗。 比如:水痘疫苗是減毒活疫苗,麻風、腮腺炎疫苗都是屬於活疫苗。
3.類毒素
細胞外毒素經甲醛處理後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為類毒素。其中加適量磷酸鋁和氫氧化鋁即成吸附精製類毒素。體內吸收慢;能長時間刺激機體,產生更高滴度抗體,增強免疫效果。常用的類毒素有白喉類毒素、破傷風類毒素等。

人工被動免疫
1.抗毒
2.人免疫球蛋白制劑
3.細胞因子制劑
4.單克隆抗體制劑
人工主動免疫和人工被動免疫均能使機體增加抗病能力,但後者的持續時間短,主要用治療和緊急預防。

新型疫苗
1.亞單位疫苗(subunit vaccine)
2.結合疫苗
3.合成肽疫苗
4.基因工程疫苗
(1)重組抗原疫苗(2)重組載體疫苗(3)DNA/RNA疫苗(4)轉基因植物疫苗

兒童疫苗
按照我國規定的計劃免疫程序,寶寶必須在1歲內完成5種疫苗的接種,具體包括以下幾種:

乙肝疫苗
一般在出生兩天內、1個月、6個月各注射1次,每3~5年加強注射1次。目前使用的多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它可以用於預防所有已知亞型的乙肝病毒感染。
不能接種該種疫苗的寶寶有:1.發熱、患急性傳染病、中耳炎、活動性結核、心肝腎等疾病;2.體制弱,有過敏史或癲痛者;3.近期正在進行免疫抑制劑治療者。

卡介苗
接種卡介苗可預防結核病。卡介苗在一般嬰兒出生後即可接種,如果出生時沒接種,可在2個月內接種。在3歲、7歲及12歲時,如結核試驗陰性,應進行復種。
如果寶寶患有這些疾病,就不能進行接種卡介苗,具體為結核病、急性傳染病、腎炎、心臟病、免疫缺陷症、濕疹或其他皮膚病患。

小兒麻痹糖丸
口服小兒麻痹糖丸可預防嬰兒癱,即醫學上的「脊髓灰質炎」。現在服用的均是白色三價混和疫苗,出生後滿2月,初服,以後每隔1月服兩次,連服兩次,4歲加強1次
不能接種這種疫苗的寶寶有:患嚴重疾病、發熱或有過敏史(特別是有雞蛋過敏史者)不得接種。

百白破制劑
注射百白破混合制劑可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這三種疾病可嚴重威脅小兒的健康與生命。接種一般是在嬰兒出生滿3個月時進行,初種必須注射3針,每次間隔4~6周,孩子1歲到2歲時再復種1次。
百白破的禁忌:1.有癲癇、神經系統疾患及抽風史者禁用;2.急性傳染病(包括恢復期)及發熱者暫緩注射。

麻疹疫苗
注射麻疹疫苗可預防麻疹。第一次接種應在嬰兒滿8個月,到2歲、7歲、12歲時再進行復種。
患有這些疾病的兒童不能接種麻疹、風疹、腮腺炎三價疫苗:1.對新黴素和雞蛋有過敏者或類過敏反應者;2.伴有發熱的呼吸道疾病、活動性結核、血液病、惡疾質等;3.原發性和繼發性免疫缺陷病人或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4.個人或家庭有驚厥史和腦外傷史。
小提示:寶寶發熱,有急性傳染病時接種疫苗,可能誘發、加重原有病情,不能接種。家長帶孩子去打預防針時,應主動說清孩子的身體情況,以便醫生正確掌握禁忌症,這樣既可減少疫苗接種的副反應,又能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尤其是卡介苗屬於活菌苗,小兒麻痹糖丸、麻疹疫苗屬於減毒活疫苗,對於那些體質特別虛弱的孩子在注射後,一定要密切觀察孩子的反應,將孩子出現的不良反應同其他的病症加以區別。

規定強免疫苗
國家規定強免(強制免疫)的疫苗是必須打的,即強制免疫的,也是免費的,小孩日後入托、入學甚至出國都要憑打過的接種證辦理的。
以下是規定強免的疫苗(2006年3月1日執行):
出生時:乙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
1月齡:乙肝疫苗(第二次)
2月齡:脊髓灰質炎疫苗(第一次)
3月齡:脊髓灰質炎疫苗(第二次)、百白破(第一次)
4月齡:脊髓灰質炎疫苗(第三次)、百白破(第二次)
5月齡:百白破(第三次)
6月齡:乙肝疫苗(第三次)、A群流腦疫苗(第一次)
8月齡:麻疹疫苗(第一次)、乙腦疫苗(非活第一、二次)、(減活第一次)
9月齡:A群流腦疫苗(第二次)
18月齡:百白破(第四次)、麻疹疫苗(第二次)
2歲:乙腦疫苗(非活第三次)、(減活第二次)
3歲:A群流腦疫苗(第三次)
4歲:脊髓灰質炎疫苗(第四次)
6歲:乙腦疫苗(非活第四次)、(減活第三次)、A群流腦疫苗(第四次)、精白破(第一次)
16歲:精白破(第二次)
還有一些疫苗不屬於強免范圍,如麻腮風、風疹、腮腺炎、肺炎、水痘等,都要收費的,可自願選擇打或不打。記住一點,凡是收費的疫苗都需要家長簽名認可,方可接種。

計劃外疫苗
計劃外疫苗(二類疫苗)是自費疫苗。可以根據寶寶自身情況、各地區不同狀況及家長經濟狀況而定。如果選擇注射二類疫苗應在不影響一類疫苗情況下進行選擇性注射。要注意接種過活疫苗(麻疹疫苗、乙腦疫苗、脊灰糖丸)要間隔4周才能接種死疫苗(百白破、乙肝、流腦及所有二類疫苗)。
體質虛弱的寶寶可考慮接種的疫苗:
流感疫苗:對7個月以上、患有哮喘、先天性心臟病、慢性腎炎、糖尿病等抵抗疾病能力差的寶寶,一旦流感流行,容易患病並誘發舊病發作或加重,家長應考慮接種。
肺炎疫苗:肺炎是由多種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單靠某種疫苗預防效果有限,一般健康的寶寶不主張選用。但體弱多病的寶寶,應該考慮選用。
流行高發區應接種的疫苗:
B型流感嗜血桿菌混合疫苗(HIB疫苗):世界上已有20多個國家將HIB疫苗列入常規計劃免疫。5歲以下寶寶容易感染B型流感嗜血桿菌。它不僅會引起小兒肺炎,還會引起小兒腦膜炎、敗血症、脊髓炎、中耳炎、心包炎等嚴重疾病,是引起寶寶嚴重細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輪狀病毒疫苗:輪狀病毒是3個月~2歲嬰幼兒病毒性腹瀉最常見的原因。接種輪狀病毒疫苗能避免寶寶嚴重腹瀉。
狂犬病疫苗:發病後的死亡率幾乎100%,還未有一種有效的治療狂犬病的方法,凡被病獸或帶毒動物咬傷或抓傷後,應立即注射狂犬疫苗。若被嚴重咬傷,如傷口在頭面部、全身多部位咬傷、深度咬傷等,應聯合用抗狂犬病毒血清。
即將要上幼兒園的寶寶考慮接種的疫苗:
水痘疫苗:如果寶寶抵抗力差應該選用;對於身體好的寶寶可用可不用,不用的理由是水痘是良性自限性「傳染病」,列入傳染病管理范圍。即使寶寶患了水痘,產生的並發症也很少。
接種注意事項
1,通常吃脊髓灰質炎糖丸後40分鍾內不能吃熱東西。
2,注射百白破疫苗後當天嚴禁洗澡,24小時後注射部位出現紅腫、硬痂必須熱敷,一天3-5次,堅持到消腫為止。
3,注射乙肝疫苗當天不能洗澡,要注意所有疫苗患急性疾病時暫緩注射。
4,經過某種疫苗接種後,如果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如虛脫、休克、痙攣、腦炎或腦病,重度的過敏反應,則不應給予以後針次的接種或者加強免疫。
5,有神經系統疾病的兒童,例如癲癇或者腦病,不應該給予含有全細胞的百日咳疫苗、流腦疫苗、乙腦疫苗。
6,有免疫缺陷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劑者,不應接種活的疫苗。
7,兒童在患傳染病期間甚至傳染病恢復期暫緩接種。
8,有嚴重器質性疾病,如活動性結核及嚴重的肝臟、肺臟、腎臟等疾病暫緩接種。
9,發熱期間暫緩接種。

疫苗反應
疫苗雖經滅活或減毒處理,但畢竟是一種蛋白或具抗原性的其他物質,對人體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引起的。其實這也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就象感冒發熱一樣是機體在抵禦細菌或病毒。
疫苗

正常反應
局部反應如輕度腫脹和疼痛。百白破疫苗接種後,屁股上出現硬結就是吸附制劑接種後常見的現象。
接種疫苗後的全身反應有發熱和周身不適,一般發熱在 38.5 ℃以下,持續 1 ~ 2 天均屬正常反應。無論局部還是全身的正常反應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多喂水、並注意多休息即可。如果高熱,可服用退燒葯,可以做物理降溫、吃些富有營養又好消化的食物、多喂水並要注意觀察病情變化。

異常反應
局部感染、無菌性膿腫;暈針、癔病;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過敏性休克等。
遇到暈針、過敏性休克應立即平卧、頭部放低、口服溫開水或糖水;與此同時立即請醫生作緊急對症處理。
出現皮疹,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脫敏葯。
出現過敏性休克一般表現為接種後很短時間內面色發白、四肢發涼、出冷汗、呼吸困難、甚至神志不清、抽風等。此時一般醫生會立即進行皮下注射腎上腺素,同時給激素和脫敏葯觀察治療。[1]

成人疫苗
乙肝疫苗、甲肝疫苗、肺炎疫苗、水痘疫苗、麻風腮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支氣管炎疫苗、流腦疫苗、乙腦疫苗、傷寒疫苗、痢疾疫苗、宮頸癌疫苗、霍亂疫苗等很多
還有艾滋病疫苗、甲型H1N1疫苗已研製出。

生物製品
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動物的血清、細胞等制備的供預防、診斷和治療用的制劑。預防接種用的生物製品包括疫苗、菌苗和類毒素。其中,由細菌製成的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體、螺旋體製成
疫苗
的為疫苗,有時也統稱為疫苗。

中國疫苗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前瞻 市場概況
近年來,全球疫苗市場正引起不少制葯公司的興趣,特別是在流感可能大爆發的恐懼感籠罩下,中國疫苗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前瞻流感疫苗市場正日益受到青睞。該市場已連續幾年以年均兩位數的速度增長,使得全球流感疫苗市場大大地擴張。2005年,這一市場的規模估計達到了16億美元。據預計,該市場的增長趨勢仍將繼續。據市場調研機構Datamonitor公司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預測,到2010年,僅僅是在全球七大市場上,流感疫苗市場的規模就有可能超過30億美元。

疫苗區別
1940年經過在雞蛋胚胎培養病毒株成功之後,美國軍方開發了抗流感疫苗。1945年抗流感疫苗首次上市。1957年,全病毒流感疫苗大規模應用,該疫苗由滅活全病毒顆粒構成。1968年,流感裂解疫苗開始大規模應用,該疫苗除含表面抗原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外,還含有病毒核殼和基質蛋白。1976年亞單位流感疫苗開始應用,它含更純表面抗原、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流感疫苗在全球已經使用超過60年,目前每年使用量都以億計,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一種疫苗,疫苗生產的工藝是非常成熟和穩定的,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已經得到充分的驗證。
每年2月份,WHO會召開一次專家會議,確定下一個流感季節北半球流感疫苗推薦毒株。毒株的確定是根據前一年分布在全球的流感監測網路分離的毒株情況推斷出來的。與前一年推薦毒株相比,可能會替換其中的1株、2株甚至3株,極少數情況下也會出現不替換毒株的情況。正是由於毒株每年都需要替換,所以大家每年都需要重新接種流感疫苗。各廠家獲得毒株後開始迅速投入疫苗的生產,一般七八月份結束生產,然後疫苗通過批簽發後就可以直接上市,用於當年流感季節的預防,不需重新做臨床試驗。目前只有極少數國家要求做一個小范圍的安全性驗證試驗。
不管是季節性流感疫苗還是現在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其毒株都是由世界衛生組織分發,在分發前都經過安全性評估。季節性流感疫苗中有甲型H1N1、甲型H3N2、乙型流感病毒等三種抗原成分,成人用季節性流感疫苗中每種抗原成分都是15微克/劑,也就是說一支疫苗中共含有45微克抗原成分。新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中只有新甲型H1N1一種抗原成分,批准用於人體的也是15微克/劑。由於新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抗原成分只有季節性流感疫苗的1/3,所以從理論上推斷,在同等生產工藝和質量標准基礎上,新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安全性應該比季節性流感疫苗的更高。
從以上介紹可以看出,新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其實並不算一個新疫苗品種,國內甲型H1N1流感疫苗能夠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就推出來其實是非常正常的。因為對各廠家來說,就相當於生產季節性流感疫苗中的一種抗原成分,在生產過程中只是減少了配比時把3種抗原混合的步驟。季節性流感疫苗的生產是一種抗原一種抗原生產的,生產完一種抗原需要全部清場、消毒,才能進行下一種抗原的生產。所以季節性流感疫苗生產周期比甲型H1N1流感疫苗周期要長。
假設:今年新出現的甲型H1N1流感如果在去年就出現並被分離,很可能WHO在今年2月份推薦的時候就把這個新的甲流病毒推薦為季節性流感疫苗中對應的毒株,從而納入季節性流感了。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組最近對南半球2010年季節性流感疫苗推薦有兩種意見供選擇,一種是把新甲流毒株列為三價季節性流感疫苗中對應的甲1型毒株,另一種意見是新甲型H1N1作為單獨一種大流行流感疫苗,然後季節性流感疫苗中甲3型和乙型兩種抗原成分作為新的二價的季節性流感疫苗。
對於甲流疫苗其實成功率是很高的,在中國,甲流疫苗失敗率在千分之零點三左右,與其它類型的疫苗差不多甚至更低。但是任何一種疫苗都只能起到預防與防護作用,不可能完全抵制,所以說即使你注射了疫苗也不能說明你不會得甲型H1N1,所以即使你注射了疫苗你也必須仍對其保持預防狀態。
甲流疫苗一般來說是在15天左右以後才有用,在此期間若有其他葯物的使用請向醫師詢問清楚後在使:

競爭格局

流感疫苗格局
我國目前共有疫苗生產企業38家,能生產預防26種傳染病的44種疫苗。對比國際市場,我國疫苗生產企業數量偏多,規模較小,國際疫苗生產主要由歐美發達國家供應,形成了賽諾菲巴斯德(ASP)、輝瑞(惠氏)、默克、葛蘭素史克(GSK)、諾華5強爭霸的格局。由於經濟和其他技術因素的影響,我國疫苗生產企業除在個別品種上有比較優勢外,總體上還處於比較落後的局面。

流感疫苗品種
我國的疫苗市場分為兩類:第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規定受種的疫苗,由省級疾控中心統一從廠商采購,2009年市場規模在10億元左右;第二類疫苗又稱「有價苗」,是指由疾控接種門診宣教、輔導下,公民自願、自費並且自主受種的其它疫苗,其流通渠道同一般的生物製品行業一樣,2009年市場規模在40億元左右,此市場競爭比較激烈。
現在我國的新疫苗研發集中在兒童疫苗上,處於價值鏈的下層,受核心技術制約;而美國上市的疫苗多以聯合苗、滅活苗、結合苗和基因技術苗為主,處於價值鏈的上端,富含金量,且許多在美國上市的預防重大疾病的疫苗,在國內仍難覓蹤影,更不說治療性疫苗。
根據國家葯品審評中心申請注冊的調研顯示,肺炎結合疫苗、HPV疫苗、輪狀病毒疫苗等國外開發的重大疫苗已經申請了進口注冊。

乙肝疫苗人群
處於HBV高度危險狀態的易感者應接種乙肝疫苗。主要包括:①全部新生兒及幼兒園未接種過乙肝疫苗的孩子。②傳染科、口腔科、血液室、透析室和化驗室等經常接觸血液的工作人員。③新加入某一群體的人員,如新入伍的戰士,新入學的大、中、小學生。④從事食品服務行業者、幼教老師及保育工作人員。⑤發育障礙者,收容所中的人員和工作人員。⑥血液透析患者。⑦使用血液製品者。⑧器官移植前的患者並需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者。⑨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家庭接觸者。⑩靜脈吸毒者、男性同性戀者及長期教養機構中的犯人。
不宜接種乙肝疫苗的人群主要為:有血液病、支氣管哮喘、過敏性蕁麻疹及對青黴素、磺胺等一些葯物過敏者禁用;低體重、早產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兒,暫時不宜接種乙肝疫苗。雖然乙肝疫苗對這部分新生兒並無害處,但因其自身的體質狀況易發生偶合事件,因此最好推遲接種時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