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懸賞100分 問:帶狀皰疹後遺症。 上次右側胸前長了皰疹延伸到右側腋窩 到背後。 已經好了3個月了
不是很好治療了,因為神經受損以後恢復需要很長時間,神經受損以後影響汗腺分泌
㈡ 跪求有效治療蛇纏腰(帶狀皰疹)的方法,偏方什麼都可以,
蛇纏腰也就是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常見皮膚病,可以內引起神經容痛,本病的治療主要是抗病毒、營養神經、止痛消炎、防治並發症。
一、抗病毒治療可以使用阿昔洛韋、伐昔洛韋或者泛昔洛韋治療,早期足量的抗病毒葯物治療,有利於減輕神經痛縮短病程。
二、營養神經止痛治療可以使用甲鈷胺、加巴噴丁或者普瑞巴林等葯物治療,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選擇葯物,如果嚴重的還可以短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比如潑尼松片口服。
三、外用葯物治療可以外用爐甘石洗劑,乾燥收斂作用,外用阿昔洛韋乳膏,消炎作用,如果皰疹破潰時可以外用莫匹羅星軟膏,預防感染。
㈢ 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一般會通過葯物治療,比如阿昔洛韋。除了葯物的一些治療之外,比較嚴重的帶狀皰疹患者,一般來說是建議通過神經阻滯來治療患者的疼痛症狀。但是這個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循序漸進的治療,不能夠過於著急。
㈣ 這種方法行嗎
如果是帶狀皰疹,最好是去醫院中醫治療,打針,外抹一些中葯,很快就好了,
帶狀皰疹俗稱「纏腰龍」或「蜘蛛瘡」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病變部位多在腰背部,並向胸腹部延伸。出皰疹前,局部皮膚有刺痛和灼痛感,幾天後皮肝出現成群成簇的皰疹,伴有劇烈疼痛。皰疹小如米粒,大如黃豆,四周有紅暈,各群之間皮膚正常,排列成帶狀,偶可出現大皰、出血及壞疽。開始皰疹透明,以後變為灰色或灰褐色,乾枯或破潰後結痂,皰疹消退後患部仍有疼痛。對帶狀皰疹,可酌情選用以下內服與外用驗方,相互結合進行治療。
板藍根12克,龍膽草6克,黃芩9克,木通6克,當歸9克,生地15克,柴胡6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雄黃20克,大黃30克。
用法:共研成細粉,合勻,用白酒或茶水調成糊狀,外敷患處。
荸薺5個,雞蛋1個。
用法:用水先將荸薺洗凈,搗爛,兌入蛋清,調成糊狀,敷於患處。
雄黃50克,2%奴夫卡因20毫升,75%酒精100毫升。
用法:將上述三種葯相兌,合勻,然後用炒布蘸取葯液敷於患處,再用消毒紗布塊覆蓋,用膠布固定。每日換葯一次。對病處有壞死潰爛 者,不宜使用。
生大黃30克,冰片5克,蜈蚣5條。
用法:上葯共研成細粉,合勻,用適量香沒葯粉調成糊狀,塗於患處,每日2次。
純汽油適量。
用法:用消毒棉花蘸汽油塗患處,每日3次。在用汽油治療期間,應停用其它外用葯。
陳醋10份,生半夏2份。
用法:先將半夏研成細粉,然後放於醋中浸泡12小時,用棉球液擦患處,每日3次。
帶狀皰疹古稱「火帶皰」、「火丹」、「蜘蛛皰」,發於腰部的則稱「纏腰火丹」、「纏腰龍」,因多見於皮膚一側發疹,形如蛇串,故又稱「蛇串皰」。這是一種同時損及神經和皮膚的病毒性疾病,其特點為驟然發生。
中醫治療帶狀皰疹,最早使用的是泥土。《五十二病方》中記載的治法是:將土塊置於火上煅燒,冷卻後研成粉末,與陳久的脂油調製成油膏,外塗患處。《備急千金要方》亦載:「治小兒殃火丹毒著兩脅及脅下者,伏龍肝(灶心土)末和油敷之。」明朝李時珍治療此病也用「泥療法」:「水洗取泥沙研香油調敷」,他還用剪春羅花或葉搗爛,用蜜調敷治此病。在《外科正宗》中亦載有柏葉散、如意金黃散等外治方葯。這都說明外治療法在帶狀皰疹的治療中一直起著主導作用。經驗證明,帶狀皰疹中葯外治具有療效好、療程短、費用低、使用方便且無副作用等特點。
現介紹幾則,供選用:
●雄黃粉50克,配入75%酒精100毫升,混勻,每天2次擦敷患處,如疼痛劇烈、皰疹很多者則在葯液中加入2%普魯卡因20毫升。多數病人一周內可愈。
●側柏葉60克、大黃60克、黃柏30克、薄荷30克、澤蘭30克。共研細末,以水、蜜調膏外敷。有清熱解毒,化瘀止痛功效。
●青黛5份、黃柏5份、蜈蚣2份、冰片1份,共研細末,加麻油調成稀糊狀,外塗患處。
●雄黃、枯礬、密陀僧各15克,制乳香、制沒葯各10克,青黛30克。共研細末,過100目篩,加生石灰水上清液、香油各40毫升,調均。外塗患處,以結葯痂、保持濕潤為度。
●雄黃2份、枯礬2份、青黛粉3份。共研細末,加濃茶水調糊,敷患處。
●側柏葉60克、蚯蚓糞60克、黃柏30克、大黃30克、赤豆60克、輕粉6克。共研細末,以菜油調和塗患處。
●冰片5克、爐甘石10克、黃連10克、青黛10克、大黃10克、葯用澱粉55克。共制為散劑,干用、水調、油調外敷均可。
帶狀皰疹皰壁潰破者可用黃連膏或青黛散、黃靈丹、三石散(爐甘石、熟石膏、赤石脂等量共研細末)等,用麻油調敷患處。此外,亦可用六神丸化水塗敷,療效亦十分顯著。
㈤ 腰部左側起了帶狀皰疹 後來延伸到左邊肚子,已經結痂。可還是很疼。
可以繼續這么治療,該病有一定的病程,年齡大者病程會變長。帶狀皰疹內 俗稱「纏腰龍」,容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沿神經分布,以紅斑、水皰為主要皮膚表現,多伴明顯的疼痛。 約1/3人群一生中發生,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合並症發生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50歲以上達68% ,兒童和青壯年症狀輕微,老年和免疫低下者發病死亡率高。治療以抗病毒治療為主,口服抗病毒葯物,配合外用爐甘石洗劑以及阿昔洛韋乳膏,輔助以營養神經的葯物如呋喃硫胺以及甲鈷胺等。
㈥ 皰疹後遺症。 上次右側胸前長了皰疹延伸到右側腋窩 到背後。 已經好了3個月了。但是腋窩還是不舒服。
(1)抗病毒葯物:盡早應用伐昔洛韋(萬乃洛韋),泛昔洛韋,這兩種前體葯比阿昔洛韋口服生物葯效率高,小劑量產生的血液中葯物濃度高,二者經口服所達到的血清中抗病毒活性濃度所需時間均比通過靜脈點滴阿昔洛韋所需時間短,阿昔洛韋(無環鳥苷)有較強抗皰疹病毒作用,抑制病毒DNA聚合酶,干擾DNA合成,早期應用可減少新疹形成,抑制疼痛,制止病毒擴散,減少內臟損害發生,口服200mg,5次/d,連續1周,亦可用5mg/kg靜脈滴注,3次/d,持續5~10天,用阿糖腺苷,可干擾皰疹病毒DNA早期合成;口服15mg/(kg·d),靜脈滴注1次/d,連續10天,其他抗病毒葯物如阿昔洛韋,利巴韋林(三氮唑核苷),聚肌胞因價格低廉也可選用。
(2)止痛葯:可口服安痛定,氨基比林/苯巴比妥/非那西丁/咖啡因(去痛片),布洛芬(芬必得),吲哚美辛等,對嚴重後遺神經痛可給鹽酸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睡前頓服12.5 mg,每2~5天遞增12.5mg,三環抗抑鬱葯如多塞平(多慮平),丙米嗪等,嚴重者可作神經阻滯或椎旁神經封閉。
有報告,比較嚴重的神經痛亦可用神經阻滯療法,即用硬膜外先注入1%利多卡因3~5ml,然後再注入嗎啡復合液10~15ml(含嗎啡1~5mg),1次/d,亦可用氦氖激光作局部病點照射。
(3)干擾素(IFNα,γ)和人重組干擾素α-2b,對於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病人可酌情選用,它可直接抗病毒,增強免疫效應細胞的應答反應,人血丙種球蛋白(0.6~1mg/kg),麻疹疫苗(麻疹減毒活疫苗)(0.3~2ml,1次肌內注射),其他如轉移因子,胸腺素(胸腺肽)等均可有助於縮短病程。
(4)皮質類固醇激素:病情嚴重可早期使用,以減輕神經節炎症後的纖維化,減少神經痛,一般潑尼松30~40mg/d,療程7~14天,必須與抗病毒葯聯合使用。
2.局部治療
(1)復方鋅銅溶液(Dalibou液)或3%硼酸溶液作局部濕敷,外用3%~5%阿昔洛韋霜,1%噴昔洛韋霜,干擾素α-2b塗布劑,0.5%酞丁安搽劑等。
(2)眼部帶狀皰疹可用3%阿昔洛韋眼葯水,0.5%碘苷(皰疹凈)液,干擾素α眼葯水點眼,3~4次/d。
(3)物理療法:可用紫外線局部照射,音頻電療法和氦氖激光照射消炎止痛,縮短病程。
帶狀皰疹中醫治療:
(1)辨證用葯
①肝膽實熱型
【治法】法宜清熱利濕,解毒止痛。
【方葯】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黃芩,梔子,板藍根,大青葉,澤瀉,車前子,元胡,赤芍,生甘草,發於頭面者加菊花;發生於上肢者加桑枝,片姜黃;發於下肢者加牛膝;血皰者加丹皮,白茅根;口乾渴者加生石膏,知母;大便乾燥者加大黃;皮疹繼發細菌感染者加雙花,公英;年老體弱者加黃芪。
②脾濕肺熱型
【治法】法宜健脾利濕,解毒止痛。
【方葯】除濕胃苓湯加減:茯苓,生白術,陳皮,厚朴,大青葉,生薏米,澤瀉,元胡,車前子,生甘草。
③氣滯血瘀型
【治法】法宜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兼清餘毒。
【方葯】活血散瘀湯加減:桃仁,紅花,雞血藤,鬼箭羽,元胡,川楝子,地龍,木香,陳皮,雙花藤,正氣尚盛者加川軍破瘀;年老體弱者加生黃芪,黨參扶正。
(2)外用治療:紅斑,小水皰時可用雄黃解毒散,化毒散混勻後與水調敷或用新鮮馬齒莧或白菜幫搗爛後混合調敷,糜爛破潰時可用硼酸雙黃連液(3%硼酸液2000m1加雙黃連0.6g)清理,濕敷,水紗條貼敷,結痂時用化毒散膏,黃連膏,後遺神經痛時可用黑色拔膏棍或脫色拔膏棍加濕化貼。
(3)單方成葯:急性期可用龍膽瀉肝丸加板藍根沖劑,亦可用除濕丸加舒肝丸;後遺神經痛時可用健脾舒肝丸加活血消炎丸。
以抗病毒,消炎,止痛和局部對症治療為主。
【體針】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夾脊穴,支溝,陽陵泉。
配穴:腰以上病灶:曲池,合谷,外關;腰以下病灶:三陰交,太沖,血海。
阿是穴位置:系指皮損周圍(約離皰疹0.5~1寸處)。
夾脊穴位置:取與皮損相應之夾脊穴。
(二)治法
一般僅需取主穴,療效不明顯時酌加1~2個配穴,阿是穴針法:以1.5~2寸毫針,呈25度角朝皰疹方向斜刺,按皮損范圍,在周圍進4~8針,略加捻轉提插,有輕度得氣感即可,相應夾脊穴,斜向脊柱深刺,使針感循神經分布線路傳導,余穴均施提插捻轉瀉法,留針20~30分鍾,5~10分鍾運針1次,每日1~2次。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阿是穴;2,腰以上病灶:合谷,曲池;腰以下病灶:陽陵泉,俠溪。
配穴:支溝,太沖。
阿是穴位置:皮損區。
(二)治法
應用波長6328埃,輸出功率25毫瓦,激光針功率為2~3毫瓦的氦-氖激光針灸儀進行治療,依據症情選穴:凡皮損面積大,水皰多,感染為主而疼痛輕者,僅用主穴第一組,採用激光散焦照射,照射距離為40~60毫米,照射密度為0.5~1毫瓦/平方厘米,每處照射5~10分鍾,以疼痛為主,皮損面積較局限,僅有紅色丘疹或皮疹已結痂者,則取主穴之第二組,以激光針灸儀照射,劇痛者加配穴,每穴分別照射5分鍾,如果上皮損面積大而疼痛又劇烈者,則二組宜結合應用,每日治療1次,10次為一療程。
【耳針】
(一)取穴
主穴:肺,敏感點。
配穴:皮質下,內分泌,交感,腎上腺。
敏感點位置:指耳廓上,與病灶相應位壓痛明顯處。
(二)治法
主穴必用,配穴據症情酌取1~2穴,每次一側,採用捻轉手法,刺激宜強,持續運針2~3分鍾,留針1小時,每日1~2次,另可把100克干凈的墨汁和5克雄黃粉調勻,搽在患處周圍的邊緣上,每日一次。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曲池。
(二)治法
葯液:維生素B12注射液(含量100微克/毫升)。
每次取雙側,以5號齒科針頭,深刺得氣後,每側穴注入1 毫升,每日1次,皮損有滲出者,可外敷呋喃西林氧化鋅軟膏。
【皮膚針】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脊柱兩側旁開2厘米之平行線;2,距病灶邊緣1厘米之環狀區。
(二)治法
取第一組作整體治療,第二組作局部治療,一般宜同時取,先依皮損所在部位和范圍,定平行線長度和環狀區大小,如在胸脅部,取相當於胸段長度;皮損在下肢,取腰骶段長度,然後,以較強手法叩刺平行線和環周線,皮膚針針尖方向與皮膚表面垂直,針尖接觸皮面應短暫(約每秒2次),針間距離0.5~1.0厘米左右,每條刺激線連叩三遍,每日1~2次,注意不可叩刺病灶,以防感染。
【艾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一為艾炷灸,於阿是穴之二處(一處為先發之皰疹,一處為皰疹密集處)各置一麥粒大之艾炷,點燃後,覺灸痛即吹去未燃盡之艾炷,再以同樣的方法,延伸至 遠端皰疹密集處各灸一壯,1次即可,如不愈,隔5天再灸1次。
一為艾卷灸,取純艾卷或葯艾卷,點燃一端後熏灸阿是穴,其熏灸方法有三種:一為用2支艾卷同時作廣泛性迴旋灸,以病人感覺灼燙但能耐受為度,灸治時間據皮損面積大小酌情掌握,一般約30分鍾,二為用1支艾卷在阿是穴均勻緩慢地向左右上下迴旋移動,應注意艾火宏壯,集中於皰疹頂部,以有灼熱麻蘇蘇的特殊感覺沿肋間隙或經脈循 行路線感傳為佳,三為「圍灸法」,用艾卷在病損處由中心向周圍圍灸,直灸至局部潮紅,患者自覺舒適,不知痛為度,通常需時30~40分鍾,上述三法,可任選用,每日1次,4~7次為一療程。
【火針】
(一)取穴
主穴:肺俞,膽俞,脾俞,阿是穴。
配穴:病變在腰以上加支溝,在腰以下加陽陵泉。
阿是穴:皮損區周圍。
(二)治法
主穴均取,據病變部位加配穴,將針在酒精燈上燒灼,至針尖紅而發亮,迅速刺入穴位,直刺3毫米,快刺疾出,阿是穴則採用皰疹周圍圍刺之法,每3日1次,一般1~3次,注意針孔清潔,勿用手抓撓。
【拔罐】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令病人選好體位,一般取坐位,然後充分暴露病灶區,用閃火法,先在皮損兩端吸拔,接著沿帶狀分布,將罐依次拔在皰疹密集簇擁之處,罐具大小,依部位而選,但必須拔緊,如鬆弛不緊者,一定要重新吸拔,罐數,按病灶范圍而定,以排滿為度,留罐約15分鍾,留罐期間,如罐內出現水泡,不必介意,拔罐後如有破潰者,外塗龍膽紫葯水,局部感染重者,可撒氯黴素粉,一般每日一次,不計療程,直至痊癒。
【刺血】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常規消毒皮損部位,用三棱針沿皰疹周圍轉劃一圈,以皮膚輕微出血為度,然後用毛筆或棉簽蘸雄黃酒少許,外塗於皰疹之上,每日3~5次,不計療程,雄黃酒泡製:雄黃少許研成細末,裝入瓶內,罐入酒水各半調和而成,老年或體虛病久者,同時服人參敗毒散,加黃芪30克,丹皮,赤芍各10克,日1劑,早晚分服。
【燈火灸】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內關,委中;2.列缺,合谷。
配穴:四肢取陽陵泉,腹部取足三里,三陰交,臀部取環跳。
(二)治法
穴位均根據皮損部位選取,主穴第一組用於胸脅腰背部皮損,第二組用於頭面部,每次取一穴,以燈心草一根,約3寸長,一端蘸植物油,點燃後迅速將燃著端接觸穴位的皮膚,一點即起,施灸處可出現綠豆大的水泡,不必處理,會自行消退,每日1次(注意,第二天灸灼時,宜在原灸點之旁邊),4次為一療程。
二、預後
皮膚帶狀皰疹呈自限性,預後一般良好;愈後一般可獲得終身免疫,僅偶有復發,不過,若皰疹病損發生於某些特殊部位(例如角膜),則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㈦ 帶狀皰疹~~急需專家解答
呵呵,你真會疑神疑鬼的.
帶狀皰疹是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在你免疫力下降的時候發病,病因有可能與你小時候得麻疹後病毒潛伏在神經上,當你免疫力下降就發病了.
帶狀皰疹的治療主要是抗病毒,你可以服用一些抗病毒葯物,還有可以在患處擦抗病毒葯膏,還可以用免疫球蛋白,中葯可以用涼血解毒去濕疹的葯物(具體在醫生指導下用)
你說淋巴部位漲痛,這和你帶狀皰疹有關系的,是它引起淋巴結腫大,只要病好了,淋巴結了就小了.沒事
㈧ 帶狀皰疹後遺症。 上次右側胸前長了皰疹延伸到右側腋窩 到背後。 已經好了3個月了。但是腋窩還是舒服
怎麼留下後遺症了,這可真麻煩了,我是用排毒免疫改善的pao無憂搭檔好的,你試試看能對後遺症有效不
㈨ 得了帶狀皰疹,都有哪些快速有效的治療方法
其實這個病自己是能好的,不治療也能夠10天左右自己慢慢的皮損消了,這是很輕的病人。但是如果病情比較重還是需要治療的,這個治療並不是為了把皮損治好,可以減少後遺神經痛以及病情蔓延、遷延不愈的可能性。止痛的葯物主要包含加巴噴丁或者樂瑞卡進行治療。提高免疫力,可以用胸腺肽轉移因子、脾氨肽乾粉劑等。至於後遺神經痛的預防,一般都是感染上病毒的原因造成的,而且也是有一定的傳染力度,平時在生活中需要做好防護,最好不要使用個人的物品,防止交叉感染的情況發生。
人體感染後,病毒會沿著皮膚或肌肉神經帶感染發病,呈急性發作狀態,皮膚局部刺激性熱疼、發紅、進而起皰疹,沿著患病神經帶延伸。好發於身體任何部位,但是出現皰疹的部位會間斷性出現針刺樣疼痛,而且用葯後疼痛緩解不明顯,因為帶狀皰疹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導致的。也基本不管用,偏方不怎麼行,後來找的一個中醫,針灸拔罐,又吃了好多付中葯,折騰快兩個月才好,發病的胳膊還是多少有點乏,得了這個病,千萬不要拖,抓緊時間治療.
㈩ 跪求帶狀胞疹後遺症的良方!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皮膚病。俗稱「蛇串瘡」、「纏腰火丹」。帶狀皰疹最具特徵性的症狀,就是所謂「災難性疼痛」。疼痛的特點:一是周期長,疹前、疹期和疹後三個疼痛期銜接;二是「先痛後腫」,「腫而又痛」;三是疼痛劇烈。倘病毒侵犯三叉神經的第一支或第二支,不但可引起眼的廣泛損害性疼痛,而且還會出現劇烈頭痛。故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將帶狀皰疹的疼痛形容為「慘痛」。
早期應用中葯外治法,對治療帶狀皰疹並緩解疼痛和縮短疼痛周期十分有利。
經驗方
(1)青蜈散:葯用青黛、黃柏各5份,蜈蚣2份,冰片1份,共研細末,加麻油調成稀糊狀,外塗患處。
(2)雄陀散:葯用雄黃、枯礬、密陀僧各15克,制乳香、沒葯各10克,青黛30克。共研細末,過100目篩;加生石灰水上清液、香油各40毫升,調和。外塗患處,以結痂、保持濕潤為度。
(3)二味拔毒散:雄黃、枯礬各2份,青黛粉3份。共研,加濃茶水,調敷患處。
帶狀皰疹疼痛的內治,應根據不同病期分期論治,辨證用葯。
疹前疼痛
《外科大成·諸痛門》有兩個治療不明原因皮膚痛的醫方,一是治皮膚痛不可以手按之的桑皮飲;一是治皮膚痛,蒼蠅飛上即痛的槐花散。其所述之皮膚痛狀若帶狀皰疹的疹前疼痛。疹前疼痛治宜清疏肝經風熱火毒、和絡止痛。方用桑皮飲合柴胡清肝湯加減,葯如:桑白皮15~30克,地骨皮12~15克,木通6~9克,葛根9~12克,柴胡6~9克,黃芩12~15克,天冬12~15克,麥冬12~15克,玄參12~15克,甘草3~6克,加入生薑3片,蔥頭1枚。水煎服,每日1劑。槐花散:將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