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濕疹用什麼草葯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濕疹用什麼草葯

發布時間: 2022-07-08 07:16:08

A. 濕疹用什麼中葯洗效果最好

濕疹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皮膚病,表現為多種情況和程度的皮損狀況,但是不具備傳染性。濕疹這種疾病比較常見,根治也比較困難,因為慢性濕疹是會反反復復的。濕疹一般會給大家帶來很多的煩惱,首先,濕疹會帶來皮疹、紅疹、皮屑等皮膚狀況,比較影響人的外表,同時濕疹會帶來一定的瘙癢感,並且會隨著病情的嚴重程度和皮膚的破損情況而加重,常常讓人難以忍受。用中葯清洗的方法,也許治療的速度不是很快,但是會比較安全,刺激性也比較小。
治療濕疹的方法:
1、准備蒼術50g,薏苡仁50g,苦參50g,土茯苓50g,玄參50g,玉竹50g,知母50g,黃柏50g,五倍子50g,白蒺藜30g,防風30g,白鮮皮30g,蛇床子30g,地膚子30g。上葯水煎約2500ml入盆中,待溫度適宜時,用紗布蘸葯液頻洗患處,或置葯液中浸泡,每次20分鍾,日2~3次,3日用葯1劑。2、用爐甘石洗劑清洗患有濕疹的部位,然後擦乾水分,用甘伯宗膚癢清乳霜塗抹在皮膚上,可以快速地止癢,一周左右就可以治療濕疹。
3、艾草有一定的殺菌消毒作用,用干凈的艾草葉洗干凈後,放入水中煮沸,煮出來的水撈出來晾溫。用來清洗皮膚上的濕疹,效果比較好。
平時預防濕疹的方法:
1、不要吃太多海鮮,海鮮容易使皮膚出現過敏的現象,少吃海鮮可以避免這種現象讓皮膚處於一個穩定的狀態。
2、保持一個開朗的心態,適當地放鬆自己,過於緊綳壓抑的心情會致使濕疹的出現。
3、洗澡的時候盡量多沖洗,少揉搓,洗完澡後把水分擦乾塗一些清爽型的身體乳。
4、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多吃清淡的食物。
5、不要經常抓癢,避免過度搔撓抓破皮膚。
6、可以堅持適當的鍛煉,鍛煉身體,提高身體抵抗力。

B. 有什麼草葯可以治濕疹

艾草。。。艾草可以驅趕蚊蟲和不衛生的細菌,用干艾草葉子加多點鹽煮水,小火20分鍾,可以用來浸泡生癬的部位。。。老少皆宜

C. 濕疹用的什麼中葯治好的啊

濕疹的濕熱蘊結型,表現為迭起紅斑,群集水皰,皮膚瘙癢,糜爛等症狀,多內為血熱,飲食不節,損容傷脾胃,濕邪困脾,水濕停滯,外為風襲所侵,風、濕、熱三邪搏於肌膚,血運不暢,營衛失和而發。
而且濕疹和飲食關系密切,推薦中醫葯膳,進行食療,主要是清熱涼血、除濕止癢的葯膳;其中茅根薏仁粥,薏仁性涼、味甘淡、可清熱利尿,健脾除濕,白茅根性寒,可清熱涼血、除濕利尿;二者搭配,加強功效,可涼血祛濕止癢,白茅根也可以和綠豆搭配熬湯,很適合濕疹急性期患者。
濕疹的陰傷濕戀型,表現為病程日久,轉為慢性,皮損肥厚,乾燥韌實,有鱗屑,瘙癢時作。多因日久濕邪化火,血虛生風化燥,肌膚失養。因而宜養陰潤燥、健脾除濕的葯膳;推薦山葯茯苓糕,山葯可健脾除濕、養陰潤燥;茯苓健脾益胃,祛濕安神、棗健脾益氣,蜂蜜養陰潤燥解毒,幾種葯材組方,相互增強健脾除濕,養陰潤燥的效果。
寶媽,這是我網上查的,希望可以幫到你哦!

D. 濕疹症狀可以吃哪些草葯

最快最好的方法就是中葯調外理,口服中葯,清熱,利濕的中葯,可以找你們當地的老中醫給開上幾符,
外用純中葯的立濕寧就可以了.
然後注意好飲食也挺重要的,不要吃辛辣,魚,牛,羊肉等!

E. 濕疹用什麼中葯洗效果好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生,因多種原因引起,主要表現為表皮和
真皮層

炎性損害
。常常分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剛開始皮膚起
紅疹
或者小水泡,灼熱瘙癢,抓破後有液體滲出,繼之乾燥、結痂、
脫屑
,反復發作。慢性久不愈,患處皮膚逐漸增厚,
皮紋
加深、浸潤,
色素沉著
,苔癬樣改變。好發部位最要是四肢、臀部、肛門、外陰、陰囊等。
濕疹的治療要盡量尋找病因,避免誘因。西葯的治療最要是抗炎治療,比如口服
撲爾敏
、賽跟定、
氯雷他定
等。一般不推薦使用激素治療。外塗
爐甘石洗劑
,止癢效果還不錯。
中醫認為濕疹與濕邪、
熱邪
、風邪、血熱和
蟲毒
有關。治療葯根據每個病人的不同表現施予治療。
飲食多選用
清熱利濕
的、富含
維生素和礦物質
的食物,如綠豆、
赤小豆
、冬瓜、苦瓜、西瓜、蘿卜、西紅柿、
薏苡仁粥

蓮藕粥

水果粥

保證食物清淡為主,易消化和吸收。
應忌煙酒辛辣
發物
,如蔥姜蒜,高蛋白、海鮮之類。根據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限制過多飲水。特別是少喝啤酒。
中葯
外洗
基礎方,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濕熱輕重進行調整。

土茯苓
30g、
白癬皮
30g、
生大黃
30g、金銀花藤30g

紫荊皮
15g、蒼術30g生百部30g苦參30g
煎水外洗或者
坐浴
,每日2次。
本人建議盡量再醫生指導下用葯

F. 治療濕疹的!這種中葯的名字叫什麼的!怎麼使用!見圖葯材!

白礬,【別名】
明礬、礬石。
【功能主治】
外用解毒殺蟲,燥濕止癢;內服止血止瀉,祛除風痰。用於久瀉不止,便血,崩漏,癲癇發狂。
煅白礬(又名枯礬):取揀凈的白礬,置砂鍋內加熱溶化並煅至枯乾,取出,剁塊。枯礬收濕斂瘡,止血化腐。用於濕疹濕瘡,聤耳流膿,陰癢帶下,鼻衄齒衄,鼻瘜肉。
治濕疹應該用枯礬。

G. 嬰兒濕疹的治療葯方由哪些葯材組成

嬰兒濕疹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亞急性皮膚瘙癢性、炎症性疾病,屬中醫學胎毒、濕毒范疇,俗稱奶癬,是嬰兒常見的皮膚病不都是嬰兒。輕者皮膚局部紅斑、丘疹、水皰,有分泌物滲出;重者以糜爛瘙癢為主反復發作,影響嬰兒健康。

【方一】艾葉外洗方

【出處】《中醫·養生》

【組成】艾葉少許。

【功用】利濕止癢。

【主治】嬰兒濕疹。

【方解】艾葉性味苦、辛、溫,歸肝、脾、腎經。有利濕止癢之功。

【葯理】艾葉油具有抗過敏作用。體外實驗證明,艾葉油對球菌和大多數革蘭氏陰性桿菌均有抑製作用。水煎劑及煎劑對多種致病細菌及真菌有輕度抑製作用。艾葉熏煙對細菌和真菌亦有明顯抗菌作用,用於空氣消毒,可使菌落減少95%~99.8%。

【用法】用8~15克艾葉加1千克水煮沸(水沸後即止),將葯液用紗布濾取葯渣後傾入浴盆,兌入適量清水,調整水溫為38~42℃,為嬰兒洗浴(艾葉用量視嬰兒體重和洗澡用水量而定原則上以洗澡水呈淺褐色為宜),浴後抱出拭乾,脂溢型或濕潤型濕疹的嬰兒可用松花粉均勻塗布患處或皮膚褶皺較多的地方。松花粉(松科植物馬尾松或同屬植物的乾燥花粉)是花粉制劑,具有祛風收斂祛濕作用。一般每日洗1~2次,1~2周便會痊癒,而且不易復發。

【按語】①皮膚上的痂皮會逐漸自行脫落,家長不要硬性揭下痂皮。

②不要用嬰兒肥皂以及各種浴液和洗液給嬰兒勤洗,否則會加重濕疹。③嚴重難愈的濕疹嬰兒可到中醫門診辨證用葯。

【方二】驗方

【出處】《河北中醫》

【組成】龍膽草3克,紫草6克,連翹6克,馬齒莧5克,生石膏10克,生地黃6克。

【功用】清熱利濕,疏風止癢。

【主治】嬰兒濕疹濕熱型,症見:形體強壯,活潑好動,多食易飢,多怒,大便多干,小便多赤。

【方解】方中龍膽草大苦大寒,能上清肝膽實火,下泄肝膽濕熱,瀉火除濕,切中病機;生石膏辛甘大寒,清熱瀉火,尤善清胃經實熱;紫草、連翹、馬齒莧涼血解毒;諸葯屬苦寒燥濕傷陰之品,故用生地黃養陰,使祛邪而不傷正。

【葯理】龍膽草含龍膽苦苷、獐牙菜苦苷、龍膽二糖、龍膽酮和龍膽酸等,有抑菌、鎮靜、肌松、降壓、健胃作用;紫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枯草桿菌等具有抑製作用;連翹濃縮煎劑在體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白喉桿菌及霍亂弧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並有抗炎作用;馬齒莧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杜盎氏小芽孢癬菌有顯著的抑製作用;石膏能抑制發熱時過度興奮的體溫調節中樞,抑制汗腺分泌並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減少滲出,從而阻斷斑疹丘疹形成皰疹,同時促進皰疹迅速結痂乾燥;生地黃具有降壓、鎮靜、抗炎、抗過敏、強心、利尿、調節免疫功能等作用。

【用法】日1劑,頭2煎分2次溫服,第3煎外洗或濕敷。

【按語】加減:便干加重紫草、生地黃用量;皮疹以頭面為主加蟬蛻、野菊花;下肢重加苦參、黃柏;滲出液多加土茯苓;癢甚加徐長卿、白鮮皮。

【方三】驗方

【出處】《河北中醫》

【組成】赤苓皮6克,白術6克,澤瀉6克,茵陳4克,生地黃4克,竹葉4克,甘草3克。

【功用】健脾利濕。

【主治】嬰兒濕疹脾虛型,症見:形體虛胖,性格較靜,大便易溏,舌多胖,苔多膩。

【方解】澤瀉、白術健脾溫陽化氣,利水滲濕,使水濕直達膀胱;赤茯苓皮之淡滲,增強利水滲濕之力;茵陳、竹葉、甘草利濕清熱。

【葯理】澤瀉能增加尿量並加快尿素、氯化物等體內代謝物質的排泄,因此能抑制皰疹形成;白術能增強澱粉酶的活性和左旋木糖吸收率,以健運脾土,升陽化濕;赤茯苓皮利尿功效較好;茵陳乙醇提取物對ECHD11病毒有抑製作用;生地具有降壓、鎮靜、抗炎、抗過敏、強心、利尿、調節免疫功能等作用;竹葉有抑菌、退熱作用。

【用法】日1劑,頭2煎分2次溫服,第3煎外洗或濕敷。

【按語】加減:癢甚加白鮮皮、刺蒺藜。

【方四】驗方

【出處】《河北中醫》

【組成】黃芪9克,白芍葯6克,防風6克,甘草3克,當歸9克,丹參9克,山葯9克,白扁豆6克。

【功用】健脾潤燥,益氣養血。

【主治】嬰兒濕疹血燥型,症見:形體偏弱,面色少華,食納較少,少動懶言,哭聲較低,大便多不成形,小便多清,舌淡,苔少或花剝。

【方解】山葯、白扁豆、防風健脾潤燥;黃芪、甘草益氣;白芍葯、當歸、丹參養血。諸葯合用,則血脈調和,瘙癢自止。

【葯理】黃芪具有增強肌體的免疫功能,強心、降壓、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腫瘤、抗疲勞、抗病毒、鎮靜、鎮痛等作用;丹參能改善血液流變性,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激活纖溶,對抗血栓形成;白芍能促進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並有提高免疫力、鎮痛、解痙的作用;防風有解熱、抗炎、鎮靜、鎮痛、抗驚厥、抗過敏作用;當歸具有擴張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山葯對腸管運動有雙向調節作用,有助消化作用,並有降血糖、抗氧化作用;扁豆能增強澱粉酶的活性和左旋木糖吸收率,以健運脾土,升陽化濕,收斂止瀉。

【用法】日1劑,頭2煎分2次溫服,第3煎外洗或濕敷。

【按語】加減:癢甚加白鮮皮、苦參;煩急加佛手、青皮;皮疹反復不愈加赤芍葯、烏梢蛇。

【方五】冰黛散

【出處】《四川中醫》

【組成】青黛150克,苦杏仁(煅存性)100克,黃柏、地膚子各100克,氯黴素80克,冰片10克。

【功用】健脾利濕,瀉火止癢。

【主治】嬰兒濕疹。

【方解】青黛味咸、性寒,有清熱解毒、涼血散腫、促進結痂之功;冰片味辛、苦,性微寒,有開竅醒神、清熱止痛和防腐之用;黃柏味苦、性寒,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力;苦杏仁味苦,性微溫,殺蟲治諸瘡疥,將杏仁煅存性用於外科疾病嬰兒濕疹的治療,是杏仁的妙用;地膚子味苦、性寒,有清熱利水、止癢的功效;氯黴素為抗生素葯,具殺菌消炎、收斂滋液之力。諸葯合用,共奏清熱利濕、收斂止癢、解毒消炎之功效。前賢有「外科之法,最重外治」之訓,外用葯具有使葯物直達病所,見效快的特點,最適合小兒用葯。

【葯理】青黛含靛藍和靛玉紅,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炭疽桿菌、志賀氏痢疾桿菌、霍亂弧菌等有抗菌作用;冰片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製作用,主要成分有耐缺氧作用;黃柏具有廣泛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等均有抑製作用;地膚子水浸液對許蘭氏黃癬菌、奧杜盎氏小芽孢癬菌、鐵銹色小芽孢等多種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苦杏仁是山杏果仁,味苦,含脂肪油50%,並含有苦杏仁苷和苦杏仁酶和各種游離氨基酸,有殺菌消炎作用。

【用法】其中將黃柏、地膚子烘乾,杏仁在鍋里文火煅黑,再把各種葯物分別研成極細末,過120目篩,瓷瓶裝,密封備用。滲出液多者(濕性),干撒患部,滲出液少或無滲出液者(乾性),用小兒寶寶霜與葯粉10∶1的比例配製混勻,擦於患部,不需包紮。1日2~3次,連續用葯7天為一個療程。

【按語】治療期間忌食海鮮、魚腥等物,避免搔抓及肥皂、熱水燙洗。

【方六】除濕湯

【出處】《河北中醫》

【組成】金銀花15~20克,連翹15~20克,地膚子10克,馬齒莧10克,苦參15~20克,荊芥10克,蟬蛻10克。

【功用】清心除煩。

【主治】嬰兒濕疹。症見:頭面部皮膚丘疹或紅斑,並可見小水皰,黃白色鱗屑及痂皮,可有滲出、糜爛及繼發感染,慢性者皮膚變粗稍厚,可呈苔癬樣變。

【方解】方中金銀花、連翹、馬齒莧清熱解毒;地膚子、苦參清熱燥濕;荊芥、蟬蛻祛風止癢,其中蟬蛻既可疏風泄熱主外風,又可平肝定驚主內風,達止癢、鎮靜雙重效果。諸葯合用,共奏清熱解毒,除濕止癢作用。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表明,連翹能明顯抑制炎性滲出;苦參所含苦參鹼、氧化苦參鹼等能抑制速發型變態反應過敏介質的釋放;蟬蛻有鎮靜作用;黃柏有廣譜抗菌作用;金銀花的化學成分有環己六醇、黃酮類、皂苷鞣質等,具有抗菌、消炎、收斂作用,對多種細菌、黴菌均有抑製作用;馬齒莧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杜盎氏小芽孢癬菌有顯著的抑製作用。

【用法】每日1劑,煎濃液外洗,每日2次,每次10~15分鍾。7日為1個療程。

【按語】有黃色滲液加黃柏10克;有脫屑加土茯苓10克。

【方七】二黃散

【出處】《遼寧中醫雜志》

【組成】硫磺30克,雄黃24克,松香6克,白礬12克,白芷15克。

【功用】清熱祛風除濕。

【主治】嬰兒濕疹。

【方解】方中硫黃歸腎心包經,殺蟲止癢,補火助陽,陰陽學說中:「陽者衛外,而為固也」,具有護衛保護之意,主治疥癬濕瘡;雄黃歸肝胃經,解瘡毒,主治濕瘡疥癬;松香功效生肌止痛收濕止癢,主治痛腫疥癬;白芷辛溫主治風熱濕疹瘙癢,還能活血排膿,是痛疽瘡毒常用葯。

【葯理】硫磺主含硫,升華硫有殺菌及殺疥蟲作用,局部應用對皮膚有溶解角質的作用;雄黃為硫化物類礦物雄黃族雄黃,主含二硫化二砷,並含少量其他重金屬鹽,雄黃水浸劑,在試管內對多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白礬主含硫酸鋁鉀,對多種細菌有抑製作用;白芷有抗菌、抗真菌、解熱、抗炎、鎮痛、解痙、抗癌、降血壓的作用。

【用法】共為細末,用新鮮的豬板油搓成糊膏。用法:溫開水洗凈患處塗抹,每日1次。

【方八】三黃湯

【出處】《陝西中醫》

【組成】黃連、黃柏、甘草各5克,苦參、艾葉各10克。

【功用】清熱祛濕。

【主治】嬰兒濕疹濕熱型。

【方解】方中黃連、黃柏具清熱解毒燥濕之效;苦參清熱解毒,治療周身瘙癢;艾葉除濕止痛;甘草調和諸葯。

【葯理】黃連、黃柏具有消炎作用,其中黃連具有抗菌、抗過敏作用,苦參、艾葉具有抗多種皮膚真菌作用;甘草有類皮質激素樣作用。

【用法】濃煎取液約200毫升,以消毒紗布浸濕敷於患處,每劑用5天。

【方九】驗方

【出處】《中醫外治雜志》

【組成】單味馬齒莧50克(鮮品用100克)。

【功用】清熱利濕解毒。

【主治】嬰兒濕疹。

【方解】馬齒莧性寒味酸,具有清熱利濕、解毒療瘡、止癢收斂之功,為陽症瘡瘍要葯,如《聖濟總錄》馬齒散敷方治甲疽,《聖惠方》治惡瘡、翻花瘡、白禿等。

【葯理】馬齒莧水浸劑不僅有殺菌作用,並證實有明顯的抗組胺作用和收縮血管的作用,水煎後濕敷並溫洗,可使葯物有效成分直達病所,促進炎症消散,減少滲出,從而迅速發揮治療作用。

【用法】葯物劑量可視病變范圍而適當增減,加涼水適量,浸泡30分鍾,然後煎葯,水開後改用文火煎10分鍾,再待葯水溫度降至自然涼度後,用紗布或純棉毛巾蘸葯液濕敷患處,每日1~2次,每次30分鍾,5天為1療程,滲出型需延長1~2個療程。

【方十】三仙湯

【出處】《湖南中醫葯導報》

【組成】炒麥芽10克、炒谷芽10克、炒神曲10克、土茯苓5克、苡仁5克、防風5克、山葯5克、蒼術5克。

【功用】健脾消食、清熱除濕。

【主治】嬰兒濕疹脾虛濕盛型。

【方解】方中焦三仙健脾消食,薏苡仁、山葯健脾除濕,土茯苓、蒼術清熱除濕,配以防風清熱疏風止癢。諸葯合用有健脾消滯、清熱除濕之功。

【葯理】麥芽、谷芽對胃酸與胃蛋白酶的分泌有輕度促進作用,故能助消化,另外麥芽、谷芽含澱粉酶、轉化糖酶、蛋白分解酶,這些消化酶能治療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傷食、食積等;神曲含有乳酸桿菌及澱粉酶,助消化,抑制腸管發酵,抑制致病性大腸桿菌的生長;山葯對腸管運動有雙向調節作用,有助消化作用,並有降血糖、抗氧化作用,還能促進白細胞的吞噬功能,促進過敏介質釋放的作用;防風有解熱、抗炎、抗過敏作用。

【用法】水煎,日1劑,分2次服。服葯期間忌食辛辣刺激油膩食物,食母乳者其母忌食辛辣刺激油膩食物。

【方十一】三心導赤飲

【出處】《遼寧中醫雜志》

【組成】連翹心6克,山梔心3克,蓮子心3~6克,燈芯3扎,木通、淡竹葉各6克,生地黃、車前子各10克,甘草4克。

【功用】鎮靜止癢,清解毒熱。

【主治】嬰兒濕疹。

【方解】連翹心味苦性涼,具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功;梔子心性味苦寒,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之功;蓮子心性味苦寒,具清心去熱之功。上述三心直清心肺之熾熱,輔以生地黃、黃芩、木通、淡竹葉4味,其中生地黃性味甘寒,有清熱涼心,養陰生津之功;黃芩性味苦寒,有清熱燥濕的作用,並能瀉火解毒;木通性味甘淡微寒,且瀉火行水,通利血脈之功;淡竹葉性味甘寒,也具清心火,除煩熱,利小便之功。前二味助三心以撲肌膚腠理之血熱,有利於紅斑之類皮損消退;後兩味導熱下行,從游竅而泄心肺熾熱,上下分清,則毒熱孤矣。方中赤小豆性味甘平,有利水除濕,消腫解毒,和血排膿之功。車前子、車前草性味甘寒,子有清熱利水之功,而甘草又能清熱解毒,善治熱毒癰腫;而蟬衣輕靈宣達,引諸葯直至膚腠,合奏鎮靜止癢,清解毒熱之效。

【葯理】本方中黃芩、連翹、梔子、甘草、木通、地黃等,有抑菌抗炎、抗過敏、抗變態反應的作用。

【用法】每天1劑,濃煎至100毫升為宜,分3次口服。如為母乳喂養,可由其母每日口服兩次,患兒服1次。通過哺乳,使患兒獲得葯效。5劑為1療程,可連續服用2~3個療程。

【方十二】濕疹湯

【出處】《中國中醫葯信息雜志》

【組成】茵陳9克,茯苓皮6克,山葯12克,薏苡仁15克,蒼術6克,黃柏6克,烏梅9克,花椒6克,黃連4.5克,滑石6克,蒲公英6克,金銀花6克,蟬蛻6克,連翹9克,竹葉2克,燈心草1克。

【功用】健脾除濕,清熱熄風止癢。

【主治】嬰兒濕疹。

【方解】方中茵陳清熱利濕為主葯;茯苓皮、山葯、薏苡仁健脾利濕滲濕以治內濕;蒼術、黃柏、黃連苦寒清熱燥濕而治外濕;烏梅調理肝脾;花椒伍黃連辛開苦降;蒲公英、金銀花、連翹、蟬衣清熱解毒散風;竹葉、燈心草、滑石導濕熱從小便去。諸葯合用使風散、熱清、脾健、濕除,使機體氣機通暢,氣血調和。

【葯理】本方中黃連、黃柏、金銀花、蒲公英等,有抑菌抗炎、抗過敏、抗變態反應的作用;山葯能促進白細胞的吞噬功能,促進過敏介質釋放的作用;薏苡仁具有解熱、鎮靜、鎮痛作用;茯苓能增強澱粉酶的活性和左旋木糖吸收率,以健運脾土,升陽化濕,收斂止瀉;花椒有鎮痛抗炎,殺細菌和真菌,殺疥蟎的作用;蟬蛻有抗驚厥、解熱的作用;烏梅有抗真菌、抗過敏的作用,又可降低口腔pH值而抑菌。

【用法】以上葯物用適量的清水浸泡30分鍾,約煎15~20分鍾,兩次煎液混合,分次服用。一般1~3個月約服5~10毫升,3~6個月服10~20毫升,6個月~1歲服30~60毫升,1~2歲服60~100毫升。急症、重症每日服3~4次,輕症、緩症每日服2次。

H. 濕疹用什麼中葯洗效果最佳

夫加凈修復霜草本植物配方,夫加凈修復霜採用神經醯胺、馬齒莧、金黃洋甘菊、黃芩、扭刺仙人掌、牡丹、粉防己植物舒緩成分、芽孢桿菌/大豆發酵產物提取物-抗敏,抗刺激,止癢,舒緩,保濕修復...等10多種純植物提取精華,具有無激素、無添加、無有害物質,溫和滋養易吸收的產品特性。萃取出更加有效的生物活性因子,配合現在醫葯行業更加先進的靶向微囊滲透技術,把天然的高分子材料將一些生物活性因子包嵌而成的粒徑為5~250μm的微型膠囊粒子,採用滲透和擴散的方式,靶向到皮下快速除疹祛濕,並安全、有效地修復受損的細胞.taobao上就可購買 想了解更多可以網路一下

I. 哪些草葯煮水洗可以治療濕疹癢臭花草煮水功效與作用

飲食清淡為主,不要過抄油膩,多喝開白開水,營養均衡最重要。避免攝入過多的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海產品。生活中要注意多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適時的運動可以改善體質。不要有太大的壓力,保持心情愉悅可以避免內分泌紊亂。

J. 濕疹用什麼中葯洗效果最佳

這里說的濕疹是由於皮膚內外因素導致的一種皮膚病,在急性濕疹階段多以丘皰疹為主,而在濕疹的慢性階段則以表皮肥厚和苔蘚樣變為主的瘙癢性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濕疹以多形性皮損,對稱性分布,易於滲出,病程遷延,有復發傾向為臨床特徵。病因復雜,可分為內因和外因,常見者有遺傳、環境、感染、飲食甚至和患者的心情也有很大的關系。一般來說濕疹可以持續很久,慢性濕疹就是由於急性濕疹和亞急性濕疹治療不徹底造成的,所以說患有濕疹的第一時間就要及時去醫治。治療濕疹的方法也比較多,外敷內用和清洗的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治療濕疹,以下就是整理出來的治療濕疹比較有效的方法。
治療濕疹的方法:
1、用冷敷的方法治療濕疹,用生理鹽水浸透干凈的紗布,再用浸透了生理鹽水的紗布敷在患有濕疹的皮膚上,可以治療濕疹,輕微的濕疹可以被更快地治好。
2、金銀花是葯店都能買到的一個中草葯,用金銀花煮出來的水可以治療濕疹,臉部的濕疹就可以用金銀花水來清洗。3、綠豆有一定的殺菌、清熱解毒的效果,用綠豆磨成粉末,敷在患有濕疹的皮膚上,可以清熱解毒治療濕疹。
4、青魚膽汁治皮膚濕疹,將青魚的膽剪開,取用它的膽汁,用黃柏粉調勻,曬干後研磨成細粉末,撒在患處,可以清熱解毒治療濕疹。
5、清洗完皮膚後,用甘伯宗膚癢清乳霜塗抹在患處,可以治療濕疹,止癢的效果也比較好。
平時預防濕疹的方法:
1、不要吃過於刺激的食物,一些辣椒比較多的食物要少吃,會讓身體內的寒氣加重,容易引發濕疹。
2、不要經常抓撓皮膚,避免對皮膚的刺激。
3、容易出汗的人要經常注意處理汗液,皮膚上的汗液會讓皮膚敏感,當皮膚上的汗液過多的時候可以用干凈的布擦乾。4、可以堅持運動,堅持運動可以讓身體免疫力增強,會抵禦各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