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風疹能不能吃馬蹄
風疹的話,一般是不會有什麼忌口的.你平常能吃的東西,現在都能吃.
㈡ 長水痘不可以吃什麼
1、豬肉:為溫補性食物。水痘為急性皰疹性傳染病,中醫認為是外感時邪病毒,實證宜瀉不宜補。所以,水痘患兒,莫食豬肉。
2、羊肉:性溫熱,能益氣補虛,但水痘為病毒傳染性疾病。《中葯大辭典》認為:外感時邪之人忌食羊肉,故水痘之兒亦當忌之。
3、雞蛋:小兒出水痘期間,適宜清淡飲食。
4、肉桂:俗稱桂皮、官桂,為民間常用的五香調料。性大熱,味辛甘,屬純陽之物,溫熱助火、燥烈傷陰。
5、此外,提醒家長們在小兒患有水痘期間,還應當忌吃生薑、大蔥、大蒜、洋蔥、韭菜、辣椒、胡椒、芥菜、芫荽、香菇、南瓜、香椿頭、鵝、蝦肉、帶魚、黃瓜、荔枝、桂圓肉、梅子、杏子、大棗、柿子、石榴、櫻桃、栗子、以及炒花生、炒蠶豆、炒瓜子、糍耙、年糕、肥肉、豬油、茴香、咖喱、芥末等。
(2)皰疹能吃荸薺擴展閱讀
出水痘飲食宜清淡利水
1、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帶葉子的蔬菜,如白菜、芹菜、菠菜、豆芽菜等都含有含有較多的粗纖維,可以幫助兒童助於清除體內的積熱。
2、給兒童喝大量的水。在出水痘期間,患病的兒童因發熱可能會出現大便乾燥,此時需要補充足夠的水分。如果兒童不喜歡白開水,多喝西瓜汁、鮮梨汁、鮮橘汁和番茄汁等也是可以的。
3、讓兒童多吃些具有清熱利水作用的食物。蔬菜類的比如菠菜、莧菜、薺菜、竹筍、萵苣、茭白都是不錯的選擇,至於豆類的如冬黃豆、黑豆、赤小豆、綠豆、蠶豆等有清熱利水的功效。
㈢ 嘴唇上長皰疹,好疼啊,又不能用舌頭舔,好乾,嘴唇起皮了,該怎麼辦啊
春風乍起的時候,空氣濕度低,風沙大,不少人經常口唇乾裂,嘴角裂口出血、疼痛,連說笑和吃飯都受影響。 人體的嘴唇周圍一圈發紅的區域叫「唇紅緣」,它的濕潤全靠局部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少量發育不全的皮脂腺來維持。由於秋季濕度小、風沙大,人體皮膚黏膜血液循環差,如果新鮮蔬菜吃得少,人體維生素B2、維生素A攝入量不足,就會乾燥開裂。 有些人為了滋潤口唇,喜歡用舌頭去舔,其實這是一種不良的壞習慣,因為舔唇只能帶來短暫的濕潤,當這些唇部水分蒸發時會帶走嘴唇內部更多的水分,使你的唇陷入「干—舔—更干—再舔」的惡性循環中,結果是越舔越痛,越舔越裂。再說,唾液裡面含有澱粉酶等物質,風一吹,水分蒸發了,帶走熱量,使唇部溫度更低,澱粉酶就粘在唇上,會引起深部結締組織的收縮,唇粘膜發皺,因而乾燥得更厲害。嚴重者還會感染、腫脹,造成痛苦。 一旦口唇乾裂也不必驚慌,首先要改掉不良的舔唇習慣。其次,平時還應該多飲水,多吃新鮮蔬菜、梨、荸薺等有生津滋陰作用的食物。當然,也可同時服用維生素A或B,這樣口唇乾裂很快就可痊癒。
㈣ 荸薺含有什麼,有何營養
荸薺,我國人很早就開始食用了。古時荸薺名「烏芋」,又叫「鳧茈」、「勃臍」、「地栗」;廣東一帶稱其為「馬蹄」,北方人一般稱其為荸薺。
荸薺是莎草科荸薺屬一種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的根莖,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目前在我國福建、廣東、江蘇、江西、浙江等省都有大面積的栽植。荸薺原本是野生的水生草本植物,生長於池沼中。後來人們在生活和生產實踐中逐步認識到了荸薺的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開始把它種在水田裡栽培繁殖,並且不斷改進其品質,使之真正成為了一種大受人們歡迎的蔬果。每年10~12月,人們挖取其球莖,洗凈,風干或鮮用。也可埋入微濕的細沙中儲藏,放在陰涼處或地下室內,可保存6~10個月。
在我國,以廣東、廣西的馬蹄,浙江「大紅袍」、「銅皮馬蹄」和上海川沙的張江荸薺、江西會昌筠門嶺荸薺等,最為有名,特點是個大、皮薄、色深、肉質嫩脆、清甜爽口。
營養價值
除去荸薺的外皮,裡面肉質白嫩,作為水果生食,脆甜多汁,鮮美爽口,與生梨的味道相比毫不遜色。我國南方人大都喜歡吃荸薺,把荸薺視為春夏間消熱祛暑的水果。
荸薺不僅味道好,而且營養豐富,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粗纖維、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除此之外,還含有一種不耐熱的抗菌成分荸薺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有抑菌作用,並能抑制流感病毒。
美食
除削皮生食外,荸薺也可煮、炒、燒、煨、炸,各種烹調方式均可加工出美味的菜餚。荸薺經常被作為重要的輔料搭配各種素菜和葷菜,葷素皆宜。常見的葷食做法有,荸薺燒肉、荸薺炒蝦仁、荸薺炒肉片、荸薺炒雞丁、荸薺燒鴨和荸薺肉卷。喜愛素食者也可將荸薺製成糖醋荸薺、清炒或涼拌荸薺,別具風味。
將荸薺與肉末共為餡的菜餚口感甚佳,不論是湯食、清燉或煎炸,以荸薺切碎攪拌其中,能使肉餡香脆爽口,又可除去肉類的腥膩。對於煎炸油酥之品,適量摻加荸薺碎片,可使食物油而不膩。蒸煮煨燒的禽畜肉類,伴以荸薺片、粒者,入口清香而餘味無窮。
荸薺在我國各地有不同的吃法。例如:廣東人喜歡用馬蹄雪梨燉冰糖,食之既甘甜可口,又可治療唇乾舌燥、咽喉疼痛、乾咳痰少、大便秘結等症,是葯食兩用的代表。在陝西則有一款著名素菜「糖醋荸薺」,先用沸水焯一下,再放入油鍋稍炸,趁熱澆上糖醋汁,香脆適口,甜酸宜人。北京另有一種做法,將鮮荸薺削皮,搗爛成泥,摻上麵粉拌勻,製成圓形,油炸後起鍋,將開水、白糖和糖玫瑰攪炒成的汁澆在上面即成,食之甜香,並有玫瑰香味,名叫「荸薺玫瑰餅」。
荸薺也可加工成清水馬蹄罐頭、蜜餞等。荸薺可提制出馬蹄粉,潔白晶瑩,爽滑細膩,可與藕粉、菱粉媲美,三者並稱為「三元魁首」。
良葯
荸薺不僅食之可口,而且還有廣泛的葯用價值。祖國醫學認為,荸薺性寒涼,味甘,入肺、脾、胃經,有益氣安中、清熱止渴、開胃消食、利咽明目、化濕祛痰的功效。《隨息居飲食譜》中記載「荸薺甘寒。清熱、消食、醒酒、療膈、殺疳、化銅、辟蠱、除黃、泄脹、治痢、調崩」。
荸薺含有粗蛋白、澱粉、纖維素,能促進大腸蠕動,利腸通便;荸薺質嫩多汁,可生津止渴,對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荸薺水煎液能利尿排淋,可作為尿道感染患者的食療佳品;荸薺甘寒,能清肺熱,又富含黏液質,有生津潤肺化痰作用,故能清化痰熱,治療肺熱咳嗽、咳吐黃黏濃痰等症;荸薺是寒性食物,食用荸薺既能清熱生津,又可以補充營養,發燒口渴的患者可以多吃一些;此外荸薺對秋燥咳嗽、咽喉不適、口乾欲飲等症甚效,為秋季食養佳品。
民間認為,荸薺可適用於溫熱病口渴、舌赤少津、小兒口瘡、大便燥結、血痢,還可醒酒解毒等等。也常用荸薺來治療一些兒科疾患,如孩童誤吞入銅錢或銅片時,家長往往及時給食大量荸薺,吞入物可隨大便排出。治尋常疣可用荸薺的白色果肉摩擦疣體,每日三四次,摩至疣體角質軟化、脫掉,微痛並露出針尖大小的點狀出血為止,連續使用7~10天。
紹興民間將荸薺與甘蔗老頭共煮,視為清火解毒良葯,適用於咽干喉痛、消化不良、大便燥結等症。而孕婦常吃荸薺,可以防治妊娠水腫,妊娠期間並發的急、慢性腎炎,妊娠合並肝炎等疾患。也有研究表明,常吃荸薺可以預防鉛中毒,從事冶煉、鑄造、排字、印刷等工作的工人,常食有益。
荸薺保健小驗方
·食積不消,脘腹脹滿荸薺、蘿卜各等量。將二者洗凈,切細,水煎服。每日1~2劑,可消積化滯。
·「纏腰龍」(帶狀皰疹)取生荸薺5個,洗凈搗爛,用雞蛋清調和均勻,塗敷患處,每日數次。
·痰熱咳嗽、淋巴結核和原發性高血壓等荸薺、海蜇(浸泡去鹽)各50~100克,煎湯分2~3次飲下,此即清代名醫王士雄的「雪羹湯」,有清熱化痰、消積軟堅及降低血壓之效。
·肺燥胸痛,乾咳少痰荸薺、鴨梨各等量。水煎服,每日1~2劑,可生津潤肺。
·「流腦」的預防用荸薺60克,洗凈切片,與生石膏15克、竹葉6克同煎,代茶飲,作為預防性用葯。每日一劑,連服數日。
·熱病傷津口渴中國清代著名的溫病學家吳鞠通的名方「五汁飲」,是用荸薺、梨、藕、鮮蘆根和鮮麥冬榨汁配製而成的。在呼吸道傳染病較多的季節,常吃鮮荸薺還有預防流腦、麻疹、百日咳以及急性咽喉炎的作用。
愛心提示
1.荸薺不宜多食
荸薺甘寒性滑,不易消化,如果一次食用過多,容易腹脹。脾胃虛寒、消化功能較差者以及小兒、老人,不宜多食。
2.荸薺最好熟食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荸薺雖有很好的食用和葯用價值,但因荸薺生長於水田中,易感染水田中常見的寄生蟲,未經洗凈,生食易感染薑片蟲病,故以熟食為宜。若必須生食時,應充分浸泡後刷洗干凈,以沸水燙過,削皮再吃為妥。
㈤ 帶狀泡疹吃什麼菜和湯好
帶狀皰疹患者患病期間,應忌油膩、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忌吃版燥熱和滋補性的食物,權最好給予易消化及營養豐富的流質和半流質飲食,如綠豆湯、銀花露、小麥湯、粥、面片、龍須雞蛋面等。同時外用純中成分的皰康和疣皰康治療,皰康內含抗炎、抗病毒及高效滲透成分,可確保有效抵達病灶,清除病因,因為是純中成分的因此對皮膚無刺激性,無副作用,治好後是不會再復發的。切忌使用膚輕松、皮炎平等含有皮質激素的軟膏,以免造成水痘的復發和散播。出疹過後,以下幾種飲食可加快疾病的痊癒:①膨魚腮煲粥。②青天葵(也稱烏青葵)加瘦肉、少量南杏仁和北杏仁煲湯,以清肺熱。③解毒祛濕宜選用苡仁紅豆粥,即苡仁20克,紅豆、土茯苓各30克,粳米100克,洗凈共煮,粥熟豆爛拌冰糖。每日一劑,分三次服完,此粥尤其適合水痘已出,但仍有發熱、尿色赤、疲倦、胃口差的患者。
㈥ 跪求帶狀胞疹後遺症的良方!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皮膚病。俗稱「蛇串瘡」、「纏腰火丹」。帶狀皰疹最具特徵性的症狀,就是所謂「災難性疼痛」。疼痛的特點:一是周期長,疹前、疹期和疹後三個疼痛期銜接;二是「先痛後腫」,「腫而又痛」;三是疼痛劇烈。倘病毒侵犯三叉神經的第一支或第二支,不但可引起眼的廣泛損害性疼痛,而且還會出現劇烈頭痛。故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將帶狀皰疹的疼痛形容為「慘痛」。
早期應用中葯外治法,對治療帶狀皰疹並緩解疼痛和縮短疼痛周期十分有利。
經驗方
(1)青蜈散:葯用青黛、黃柏各5份,蜈蚣2份,冰片1份,共研細末,加麻油調成稀糊狀,外塗患處。
(2)雄陀散:葯用雄黃、枯礬、密陀僧各15克,制乳香、沒葯各10克,青黛30克。共研細末,過100目篩;加生石灰水上清液、香油各40毫升,調和。外塗患處,以結痂、保持濕潤為度。
(3)二味拔毒散:雄黃、枯礬各2份,青黛粉3份。共研,加濃茶水,調敷患處。
帶狀皰疹疼痛的內治,應根據不同病期分期論治,辨證用葯。
疹前疼痛
《外科大成·諸痛門》有兩個治療不明原因皮膚痛的醫方,一是治皮膚痛不可以手按之的桑皮飲;一是治皮膚痛,蒼蠅飛上即痛的槐花散。其所述之皮膚痛狀若帶狀皰疹的疹前疼痛。疹前疼痛治宜清疏肝經風熱火毒、和絡止痛。方用桑皮飲合柴胡清肝湯加減,葯如:桑白皮15~30克,地骨皮12~15克,木通6~9克,葛根9~12克,柴胡6~9克,黃芩12~15克,天冬12~15克,麥冬12~15克,玄參12~15克,甘草3~6克,加入生薑3片,蔥頭1枚。水煎服,每日1劑。槐花散:將槐花
㈦ 病毒疹 宜吃什麼蔬菜和水果
病毒疹宜吃清熱解毒的蔬菜和水果。
蔬菜有白菜、芹菜、萵筍、茭白、蓮藕、茄子、百合、苦瓜等:
白菜:性微寒,有清熱除煩,利二便的作用。
芹菜:性寒涼,去肝火解肺胃郁熱。
萵筍:性微寒質地脆嫩、水分多,功效特點為清熱、順氣、化痰。
茭白:性寒涼適合心經有熱、心煩口渴,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蓮藕:性平寒,最好生食或搗汁,功效是清熱生津。
茄子:性寒涼,可以清熱解毒。
百合:性平微寒,對熱病後余熱未清有療效。
苦瓜:性大涼,味苦,瀉六經實火,是一味苦寒清熱食品。
水果有柚子、梨、鮮蓮子、荸薺、柿霜、陽桃等:
柚子、梨:性寒味微酸,能清熱。
鮮蓮子:生吃可以去心火,清熱除煩、養心安神。
荸薺:其性微寒,果汁豐富,凡熱病後余熱未凈的、便干尿黃等都非常適宜食用。
柿霜:性涼味甘,清上焦心肺熱。
陽桃:性寒味酸甜,清熱生津,內火熾盛、口腔潰瘍破爛等皮膚疾病最適宜。
㈧ 帶狀皰疹可以渴竹庶馬蹄水嗎
您好,可以吃得,不屬於發物。您以後禁止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得。帶狀皰疹要抗病毒治療得。吃辣的很容易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