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節節濕疹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節節濕疹

發布時間: 2022-07-03 10:17:36

⑴ 農村的很多養豬戶會用節節草喂豬,有什麼作用呢

在農村最常見的是各種野花和雜草。盡管這些野花和雜草看上去不起眼,甚至有些被農民憎恨,但其中一些可以治癒疾病。例如,我們最常看到的蒲公英,萵苣,果凍草,青蛙草等,那麼這些野花和雜草的作用是什麼,它們可以治癒哪些疾病?

實際上,在農村地區,除上述可以治病的草外,龍葵,葯用草,車前草,蓖麻等也可以治病,但是當我們用這些野花和雜草治病時,我們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避免不可預期的後果。

⑵ 股癬和濕疹區別圖片

我們知道濕疹和股癬是存在某些區別的,首先這兩種疾病發病的原因就存在著比較大的區別,股癬主要是由於感染細菌而引起的,其中比較常見的細菌有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和絮狀表皮癬菌。而濕疹的患病原因則更為復雜,往往被認為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並且這當中受到情緒變化影響、新陳代謝障礙一斤氣候變化的影響,還有化學製品的刺激以及自身免疫性的病變等因素。

樂觀心態:學會保持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時間可以讓一切變得不那麼重要,不要糾結,樂觀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保持樂觀心態是最具智慧的人,看開一切,都不是事,要學會享受生活中的好與不好,蕁麻疹跟個人心情有直接關系,心裡因素占很大的一部分,很容易就體現出來;

適合自己的運動:除了呼吸,沒有運動適合所有的人,找一個適合自己的運動,堅持下去,不要放棄。

⑶ 我的腿各節有濕疹能治好嗎皮膚紅;不能吃辣椒;牛奶,海鮮』冬天和夏天都癢

濕疹的話,要注意避免刺激的

⑷ 節節草能和金銀花滕一起吃嗎

可以一起煎服
《內蒙古中草葯》:"味甘淡,性平。"
功用主治
清熱利尿。主治尿路感染;尿閉。
金銀花藤
【來源】本品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乾燥莖枝。秋、冬二季采割,曬干。
【製法】除去雜質,洗凈,悶潤,切段,乾燥。
【性狀】本品呈長圓柱形,多分枝,常纏繞成束,直徑1.5~6mm。表面棕紅色至暗棕色,有的灰綠色,光滑或被茸毛;外皮易剝落。枝上多節,節間長6~9cm,有殘葉及葉痕。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空。無臭,老枝味微苦,嫩枝味淡。
【性味歸經】甘,寒。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疏風通絡。用於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腫瘡瘍,風濕熱痹,關節紅腫熱痛。

⑸ 節節花有何葯曰

節節花又叫狹葉滿天星、耐驚菜、蓬子草、蝦蠊菜、滿天星、蝦鉗菜、白花仔等,屬於一年生草本花卉,在夏秋季節開花。屬於莧科植物蓮子草的全草或帶根全草,是一種中葯材,具有涼血散瘀、清熱解毒、除濕通淋等功效。莖匍匐地上,多分枝,通常在莖節上生根。葉對生,無柄或具短柄,線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鈍頭,全緣或具不明顯的波狀凸齒。花白色,球狀,長在葉腋,無柄,密生。果實為胞果,灰褐色,呈倒心狀腎形。
葯用價值
來源炮製
為莧科植物蓮子草的全草或帶根全草。
夏季採收,曬干。
性味歸經
苦,涼。
①《福建民間草葯》:「甘,平,無毒。」
②《四川中葯志》:「味微苦,性寒,無毒。」
③《泉州本草》:「味淡,微寒,無毒。」《泉州本草》:「入心、小腸二經。」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解毒,咳嗽吐血,痢疾,腸風下血,淋病, 癰疽腫毒,濕疹 。
①《生草葯性備要》:"散瘀,消毒,敷瘡。"
②《植物名實圖考》:"洗無名腫毒。"
③《福建民間草葯》:"消炎止痛,拔毒退腫。"
④《民間常用草葯匯編》:"治咳嗽,吐血,下乳。"
⑤《四川中葯志》:"清火退熱,治牙痛,利水,療腸風下血。"
⑥《泉州本草》:"清熱解毒,逐血消瘀,通淋利小便。治發熱口渴,淋症,腸癰,痢疾,外敷癰疽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選方
1、治肺熱咳血:蝦鉗菜三兩。搗汁,加食鹽少許,燉溫服。(《福建中草葯》)
2、治赤白痢疾:節節花鮮全草五至八錢,水一碗半,煎七分。赤痢和白糖,白痢和紅糖服;或調蜂蜜最妙。(《閩南民間草葯》)
3、治腸風下血:水牛膝、落地金錢。燉內服。
4、治諸種淋症:節節花鮮全草煎湯服,每次二兩,每日二次。
5、治小便疼痛:節節花全草,每次二兩,煎湯泡食鹽或糖,代茶頻服。
6、治慢性腸癰:節節花鮮全草,搗絞汁泡酒服,每次一兩,每日三次。(《泉州本草》)
7、治疔瘡腫毒:鮮曲節草,用冷開水洗凈,和冬蜜搗貼,日換兩次。(《福建民間草葯》)
8、治蜂窩癰:節節花鮮全草適量,搗汁和雞蛋清調敷。(《閩南民間草葯》)
9、治牙痛:水牛膝、地骨皮、蒲草頭。水煎服。(《四川中葯志》)
10、治虛火牙疼:水牛膝、路邊雞、桂花根,水煎服。(《四川中葯志》)
11、治蛇傷:鮮曲節草二至四兩,地瓜燒酒四兩,酌加水煎取成半碗,內服。所余葯渣,搗勻敷貼傷處。(《福建民間草葯》)
12、治濕疹、皮炎、癬疥:蝦鉗菜煎水洗。(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葯手冊》)
13、治瘧疾:地扭子嫩葉尖一兩。煮稀飯吃。(《貴州草葯》)
14、治痞塊:地扭子適量,搗爛包痞塊硬處。(《貴州草葯》)

⑹ 深圳濕疹治療

濕疹多長時間能治好,要根據病人的病情來確定,由於病人病情不同,治療需要的時間也會有所差異,並且嚴重的病人治療難度比較大,需要的治療時間比較長,而且引起濕疹的病因比較復雜,需要盡早了解引起濕疹的病因,這樣可以取得好的治療效果,並且也可以節約濕疹的治療時間。祝健康!

⑺ 艾頭 節節草 茅絲筋有什麼功效

艾頭功效: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用於崩漏、出血、月經不調、腹中冷痛、濕疹瘙癢、疥癬、痹痛。現代應用:慢支、宮血、潰瘍、抗過敏、升白、褥瘡、痛經、濕疹。
節節草功效:清熱,利尿,明目退翳,祛痰止咳。用於目赤腫痛,角膜雲翳,肝炎,咳嗽,支氣管炎,泌尿系感染。

⑻ 濕疹、股癬和神經性皮炎如何鑒別診斷

神經性皮炎症狀
1、本病初發時,僅有瘙癢感,而無原發皮損,由於搔抓及摩擦,皮膚逐漸出現粟粒至綠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圓形或多角形,堅硬而有光澤,呈淡紅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因有陣發性劇癢,患者經常搔抓,丘疹逐漸增多,日久則融合成片,肥厚、苔蘚樣變,表現為皮紋加深、皮嵴隆起,皮損變為暗褐色,乾燥、有細碎脫屑。斑片樣皮損邊界清楚,邊緣可有小的扁平丘疹,散在而孤立。皮損斑片的數目不定,可單發或泛發周身,大小不等,形狀不一。
2、神經性皮炎好發於頸部兩側、頸部、肘窩、腘窩、骶尾部、腕部、踝部,亦見於腰背部、眼瞼、四肢及外陰等部位。皮損僅限於一處或幾處為局限性神經性皮炎;若皮損分布廣泛,甚至泛發於全身者,稱為泛發性神經性皮炎。
3、自覺症狀為陣發性劇癢,夜晚尤甚,影響睡眠。搔抓後引直血痕及血痂,嚴重者可繼發毛囊炎及淋巴炎。
4、本病為慢性經過,症狀時輕時重,治癒後容易復發。
股癬主要應同神經性皮炎和慢性濕疹鑒別:神經性皮疹及慢性濕疹真菌檢查均為陰性外,該兩種病未見損害邊緣略高於鄰近正常皮膚,而且也無夏重冬輕的現象。
神經性皮炎診斷鑒別
根據臨床好部位和典型苔蘚樣變損害,無水皰,陣發發劇癢,慢性經過等特點,一般可作出診斷。但須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一慢性濕疹:詳見肛門濕疹節。
二瘙癢病:多見於老年人,常與季節有關,皮損為繼發性。

⑼ 無根藤能與節節草合用嗎

摘要 不建議混合起來用哦

⑽ 飛揚草有什麼做用

【飛揚草的功效】:
飛揚草為大戟科植物飛揚草的帶根全草,飛揚草別名:大飛揚、大乳汁草、節節花、乳籽草、飛相草,飛揚草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飛揚草主治產後少乳、肺癰、乳癰、痢疾、泄瀉、熱淋、血尿、濕疹、腳癬、皮膚瘙癢、疔瘡腫毒、牙疳。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葯。
科屬分類:大戟科。
別名:大奶漿草、大乳汁草、大本乳仔草、大號乳仔劃、飛揚、天泡草、木本奶草、毛飛揚、節節花、白乳草、奶子草、過路蜈蚣、紅骨大本乳子草、金花草、乳仔草、螞蟻草、神仙對坐草、蚝刈草、假奶子草、腳癬草、貓仔癀。
性味:辛;酸澀,涼;小毒。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消腫。
主治:肺癰;乳癰;痢疾;泄瀉;熱淋;血尿;濕疹;腳癬;皮膚瘙癢;疔瘡腫毒;牙疳;產後少乳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來源:飛揚草為大戟科植物飛揚草的帶根全草。

【飛揚草的作用】:
飛揚草微苦、微酸,涼,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用於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腸炎,腸道滴蟲,消化不良,支氣管炎,腎盂腎炎;外用治濕疹、皮炎、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
1、飛揚草治菌痢、腸炎:小飛揚草三至五錢。水煎服。(《文山中草葯》)
2、飛揚草治小兒急驚:乳汁草二兩,洗凈搗爛,合米泔水攪勻,去渣煎沸,沖蜜糖服。(《嶺南草葯志》)
3、飛揚草治瘧疾:生乳汁草四兩,水煎,沖紅砂糖適量,在發作前二小時服。(《嶺南草葯志》)
4、飛揚草治痢疾:乳汁草一兩,老茶葉五錢。煎水,沖蜜糖服。(《嶺南草葯志》)
5、飛揚草治小兒爛頭瘡、黃水浸淫,染生耳面者:飛插草一握,酌加水煎,洗滌。
6、飛揚草治皮膚瘙癢,皮炎,濕疹,痔瘡出血:小飛揚鮮品適量煎水洗患處。(《文山中草葯》)
7、飛揚草治乳癰:乳汁草和片糖搗爛敷患處,有消炎退腫之效。(《嶺南草葯志》)
8、飛揚草治赤白痢疾:大飛揚草五至八錢。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紅糖,用開水燉服。(《福建民間草葯》)
9、飛揚草小兒腹瀉:小飛揚草1斤,番石榴葉、山大顏各半斤,加水3000毫升,煎成2000毫升。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3~4次。重度脫水者要適當輸液。(《福建民間草葯》)
10、飛揚草治小便不通、淋血:鮮大飛揚草一至二兩。酌加水煎服,日服兩次。(《福建民間草葯》)
11、飛揚草治乳癰:大飛揚全草二兩和豆腐四兩燉服;另取鮮草一握,加食鹽少許,搗爛加熱水外敷。(《福建民間草葯》)
12、飛揚草治小兒疳積:大飛揚草一兩,豬肝四兩。燉服。(《福建民間草葯》)
13、飛揚草治疔瘡:大飛揚草鮮葉一把,加食鹽、烏糖各少許,搗爛外敷。(《福建民間草葯》)
14、飛揚草治肺癰:鮮大飛揚全草一握,搗爛,絞汁半盞,開水沖服。(《福建民間草葯》)
15、飛揚草治帶狀皰疹:鮮飛揚全草搗爛取汁,加雄黃末五分調勻,塗抹患處。(《福建中草葯》)
16、飛揚草治腳癬:鮮飛揚草三兩,加75%酒精500毫升,浸泡三至五天,取浸液外擦。(雲南)
17、濕疹:飛揚草2斤,黑面葉4斤,毛麝香半斤。加水4萬5千毫升,煎成1萬5千毫升。根據濕疹部位可選擇坐浴、濕敷或外塗。有感染者加穿心蓮內服。
18、腳癬:飛揚草330克,白花丹220克,小飛揚、烏桕葉、五色梅、扛板歸各110克。水煎2次,過濾去渣,濃縮成1000毫升。搽患處。
19、細菌性痢疾,急性腸炎,消化不良,腸道滴蟲:飛揚草2~10兩。水煎,分2~4次口服。
20、慢性氣管炎:鮮飛揚草4兩,桔梗3錢。水煎2次,每次煎沸2小時,過濾,兩次濾液混合濃縮至60毫升,加白糖適量。每次服20毫升,每日3次。10天為一療程,連服兩個療程。
21、飛揚草治纏腰蛇:乳汁草一撮,蒜草一隻。搗爛,調冷開水塗患處。(《嶺南草葯志》)
22、飛揚草細菌性痢疾:小飛揚草0.5~1兩。水煎,2次分服。(《福建民間草葯》)

飛揚草用葯禁忌:
脾胃虛寒者忌用飛揚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