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稻褐斑病怎麼治
、消滅菌源:病種子消毒處理,病稻草進行銷毀,稻田附近或池埂上的野生寄主(雜草)也應割除銷毀。
2、肥水管理:淺水灌溉,科學施肥,嚴禁有病水田串灌。
3、葯劑防治:2%加收米80-100毫升/畝,或50%多菌靈100毫升/畝,或25%葉枯靈可濕性粉劑170-340克/畝,或14%膠胺銅水劑125-170毫升/畝,或10%氯黴素可濕性粉劑60-70克/畝,兌水15-20升莖葉噴霧。
2. 稻子現在黃葉子,還長斑,是什麼病
可能是水稻得了褐斑病或者是鐵銹病。
1. 冷害型褐斑病
今年冷害型褐斑病將要嚴重發生,由於前期低溫,第一葉生長期,遇到了多日低溫,偶爾還有低於4℃的低溫,使葉片達到受冷害程度。導致葉片組織失綠,形成褐斑病!冷害型褐斑病多發生在第一葉片上部,呈黑褐色,嚴重時葉片乾枯。新葉生長正常,屬生理性病害。不傳染,但是通風不良濕度大可能會感染細菌或黴菌,造成爛葉爛秧現象!下種量大和濕度大的苗床要加強通風。結合調酸殺菌,使用殺菌劑,防止病菌侵染!
2. 熱害型褐斑病
今年熱害型褐斑病多發生在第二葉上半葉上。4月21至25號全省普遍高溫,大棚溫度長時間高達40度左右,導致展開的上部葉片的上半部分,受高溫熱害。第二葉上半部失綠,組織壞死,形成黑褐色病斑。苗嫩,葉片長發病嚴重!也是生理性病害!
3. 缺鋅紅葉
由於磷過剩或PH值偏高,導致鋅鐵等微量元素不能吸收利用,葉片出現紅褐色病斑,病斑可能有邊緣,有紅褐色斑點。病斑多發生在水稻苗第二葉片上,心葉發黃。主要是由苗床磷肥過大,氮肥過量,PH值偏高。磷元素與其他微量元素產生抗結,導致鋅鐵鎂等量元素難被稻苗吸收,葉片葉綠素、生長素、酶合成困難,形成褐斑。加上低溫冷害,稻苗產生抗冷應急反應,吸收大量的磷元素,導致其它微量元素難吸收,屬於多磷缺鋅症,出現紅葉尖或紅褐斑。病斑有點塊狀。
4. 細菌性褐斑病
氮肥大,濕度大,葉片長,放風小,容易發生細菌性褐斑病。病葉葉尖開始出現紅色條狀病斑,能夠擴大成紅色斑塊,能使葉尖變成紅色乾枯壯!病斑多發生在水稻苗第二第三葉尖上,高溫高濕發展迅速,要及時防治。
3. 怎樣防治稻穀黑斑
穀子黑斑病又名粟假黑斑病,對穀子的生長有著較大的危害,發生也比較廣泛,粟假黑斑病主要為害葉片,穀子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葉上病斑長橢圓形,褐色,中間草黃色,背生褐色霉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農葯防治方法:
噴灑巴內達碧卡葉面肥+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異菌脲(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腐霉利(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7-15天1次,防治2~3次,防治效果不錯。採用葯劑防治穀子黑斑病,可保穀子高產量!
4. 水稻葉片上有白色斑點是怎麼回事
水稻葉片上有白色斑點是水稻條紋葉枯病,先在心葉下一葉基部出現褪綠黃斑,後擴展形成不規則黃白色條斑,老葉不顯病。秈稻品種不枯心,糯稻品種半數表現枯心。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實。拔節後發病 在劍葉下部出現黃綠色條紋,各類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所以結實很少。
條紋葉枯病的發生與灰飛虱發生量、帶毒蟲率有直接關系。春季氣溫偏高,降雨少,蟲口多發病重。稻、麥兩熟區發病重,大麥、雙季稻區病害輕。
防治方法
綜合策略: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採取「切斷毒源,治蟲防病」的防治策略,狠治灰飛虱,控制條紋葉枯病。
具體措施
(1)調整稻田耕作制度和作物布局。成片種植,防止灰飛虱在不同季節、不同熟期和早、晚季作物間遷移傳病。忌種插花田,秧田不要與麥田相間。
(2)種植抗(耐)病品種。
(3)調整播期,移栽期避開灰飛虱遷飛期。收割麥子和早稻要背向秧田和大田稻苗,減少灰飛虱遷飛。加強管理促進分櫱。
(4)治蟲防病:抓好灰飛虱防治:結合小麥穗期蚜蟲防治,開展灰飛虱防治,清除田邊、地頭、溝旁雜草,減少初始傳毒媒介。
水稻管理技術有哪些?
1、切實加強田間水分管理。分櫱期要堅持淺水勤灌,以水調氣、以水調肥,促進多發根、快分櫱。對麥草還田的田塊,栽後5天要及時放水露田,排除有害氣體,機插秧田塊,由於移栽秧苗葉齡較小,在促早發的同時,要防止群體爆發過頭,掌握適期脫水擱田。直播稻要把好立苗關,堅持濕潤立苗,淺水勤灌,促進早發、穩長。要密切關注苗情發展動態,及早指導農民因苗擱田,做到「苗到不等時,時到不等苗」,一般在移栽後20-25天,地力好、發苗旺的田塊,在全田莖櫱數達到預期高產穗數的80%時即要脫水擱田,並適度重擱;發苗不足的田塊,適當推遲擱田,適度輕擱,要求在幼穗分化初期(7月20-25)全部結束擱田。擱田程度要求達到田間土壤沉實不爛糊,田塊中央土壤人走不陷腳,田面水稻發白根,且全田葉片挺起,葉色明顯褪淡落黃;控制高峰苗在高產理想穗數的1.3-1.4倍。
2、 科學運籌分櫱肥。分櫱肥要求施早、施准,確保適時達到穗數苗。既要防止過晚施用,又要防止過量施用,防止群體爆發,增加中期控苗難度。一般移栽後7-10天,追施第一次分櫱肥,一般畝施尿素7-10公斤。過一周以後,看苗酌情補施平衡肥,一般畝施尿素3-5公斤,促進全田平衡生長。針對部分田塊移栽推遲,秧苗素質下降以及僵苗不發等情況,要及早施防僵苗專用肥,促進苗情轉化。
3、按苗情施好穗肥。水稻穗肥根據施用時間和作用,分為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是指抽穗前30天施用的肥料,保花肥是指抽穗前15-20天施用的肥料,其作用是減少穎花退化,一般雜交秈稻施保花肥,粳稻保花肥、促花肥都要用。穗肥施用時間,促花肥在7月下旬,保花肥在8月上旬,相隔10天左右。肥料種類以尿素加鉀肥最好,粳稻一般田塊促花肥每畝用尿素10公斤加鉀肥5公斤或45%三元復合肥15公斤,隔10天再用尿素7.5公斤。對前期施肥足,擱田不及時,總苗偏多,長勢偏旺的田塊,要減少氮肥用量;因前期僵苗不發,群體不足的田塊,以及葉色落黃的田塊,穗肥要適當早施並加大肥料用量。
4、打好水稻病蟲防治總體戰。水稻進入拔節孕穗期,將是二代二化螟、紋枯病、稻飛虱、縱卷葉螟、稻瘟病等多種病蟲齊發,危害損失最大的階段。打好水稻病蟲防治總體戰對奪取水稻豐收十分重要。各地要按照植保部門提出的防治時間、葯種和方法及時防治。
5、葉面補肥增粒重。在水稻後期結合病蟲害防治,採取肥葯混噴進行葉面補肥,以確保水稻生長後期養根保葉,增強抗逆性,促進灌漿,提高稻米產量和品質。
6、濕潤灌溉活熟到老。水稻中後期水漿管理上,除孕穗、抽穗揚花期田間要保持淺水層外,其餘時間要採取間歇灌溉方式,盡量保持清水硬板,結實期要乾乾濕濕,保持根系活力,延長葉片的光合功能期,後期切忌斷水過早,防止葉片早衰。
7、加強抗災措施。水稻後期是台風多發季節,災害發生後,對倒伏的水稻田採取排水、輕扶、防病治蟲等補救措施,對倒伏即將收獲的水稻及時排水、收割。
5. 水稻葉子紅了,葉子上有斑點是什麼原因
水稻肯定是得病了,具體得什麼病你可以找農業專家幫你看看。如果找不到的話,你也可以去「中國移動農信通」網站,上面有一個病蟲害自測系統,應該能幫到你。
6. 水稻劍葉上有黑色小斑點是什麼
這就是得了黑斑病的現象,
可以用一些多菌靈以及波爾多液或是甲基硫菌靈兌水進行噴灑治療
7.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用什麼葯劑可以防治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可以用鏈黴素,葉枯坐,氯溴異氰尿酸都可。
8. 水稻為什麼會有褐斑粒
水稻穎殼出現褐斑的原因?
1、水稻施氮過量對穎殼色澤影響最大。主要是在水稻幼穗分化期或減數分櫱期施用磷可促使糖的運輸,加速灌漿結實,結實率和千粒重都能得到提高;穗期施用鉀肥,能增強水稻後期的抗逆能力;而氮肥使用過多,植株變得柔軟多汁,易倒伏和發生病蟲害,後期灌漿速度變慢,貪青晚熟,易導致水稻穎殼呈灰暗色。
2、稻穗上大量籽粒發褐,可能由谷枯病危害造成。該病屬真菌性病害,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稻穀上越冬,第二年釋放出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和幼穎。花期遇到暴風雨,稻穗相互摩擦造成傷口,有利於病菌浸入。水稻抽穗後2-3周危害幼穎較重,初在穎殼頂端或側面出現小斑,漸漸發展為邊緣不清晰的橢圓斑,後病斑融合為不規則大斑,擴展到穀粒大部或全部,後變為枯白色,上面有許多小黑點;乳熟後受害,米粒變小,質地疏鬆,品質下降;水稻近成熟時受害,僅在穀粒上有小褐色斑點,水稻抽穗揚花期稻穀受到稻瘟病、稻曲病浸染也易形成褐殼。
3、播栽期推遲,後期易受到低溫寒露風影響,如在灌漿初期遇到低溫,灌漿速度就會變慢,特別是稻穗下半部稻粒正處於灌漿敏感期,低溫浸襲後發育停止,結實率下降,隨後受腐生菌浸染而變褐。
4、灰飛虱在稻穗上取食,產生大量代謝物對色澤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