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帶狀皰疹的神經性損傷怎麼治療會根治!!!
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簡介:帶狀皰疹俗稱「蛇丹」、「纏腰龍」或「蜘蛛瘡」,由一種叫水痘-帶狀皰疹的病毒感染引起,是累及神經和皮膚的常見皰疹性皮膚病。當兒童初次感染這種病毒時,可發生水痘,或者不發病而成為隱性感染,此時病毒潛伏在腦或脊神經節內,當發生感冒、惡性腫瘤、免疫性疾病、接受放射或化學葯物治療,人體抵抗力降低時,會誘發帶狀皰疹發病。 一.急性帶狀皰疹的治療治療目的是止痛、縮短病程、減少後遺痛發生率。 神經阻滯療法是目前治療帶狀皰疹最有效的療法之一,實施越早效果越好。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疼痛診療在我國廣泛普及並迅速發展,其中重要的治療手段就是神經阻滯。該療法具有鎮痛效果確切、副作用少、可有效打斷疼痛惡性迴圈、改善疼痛局部血液迴圈狀態等特點,深受廣大患者喜愛。它不僅有治療、止痛的作用,還有預防、診斷、鑒別診斷某些疾病的作用。它和哪疼打哪的「封閉」有根本的區別,通過神經阻滯技術,可以把特定的治療藥物直接注射到病灶或病變的神經根、幹周圍,真正使人體所需的藥物直達病灶。早期神經阻滯可達到:鎮痛效果,促進治癒,預防後遺痛的發生。神經阻滯是疼痛門診重要的治療方法,它的治療範圍極其廣泛。 局部處理皰疹出現後,局部皮膚要保持清潔,避免繼發感染。可用醫用酒精或龍膽紫塗於患處,並用無菌紗布覆蓋於患處,這樣一是為了保持局部清潔乾燥,二是為了避免皮膚與衣服的摩擦而誘發劇痛。 藥物治療鎮痛藥:常用藥物為奇曼丁,此要為中樞鎮痛藥,按醫囑服用,能有效減輕疼痛。皰疹發作期疼痛的有效控制,有利於後遺痛的發生。抗病毒藥:口服阿昔洛韋或板藍根沖劑、肌注單磷酸腺苷等。抗病毒藥可減輕急性期疼痛、縮短病程。維生素B族藥物,該類藥物是神經營養藥,有利於受損神經的修復。糖皮質激素:氯羥強地松等,可減輕本病急性期疼痛,縮短病程,減少後遺痛。 二.慢性帶狀皰疹後遺痛的治療 這種疼痛性疾病是醫學界極其難治的頑癥之一。我們疼痛門診通過多年來的不斷探索研究採用以下方法,取得了較為滿意的陣痛效果。 1.局部治療可用粉狀阿司匹林或辣椒素局部貼敷。 2.藥物治療現在有種日本進口的生物製劑神經妥樂平,該藥是運用牛痘疫苗接種家兔的皮膚組織的提純精緻液,具有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的細胞功能修復作用,且有止痛作用,是一種較新且療效較好的治療皰疹後遺痛的藥物。還可配合鎮痛藥如奇曼丁等;抗抑鬱藥如阿米替林等複合應用。 3.疼痛治療儀治療隨著疼痛學的發展,在疼痛學理論指導下已研製出許多專門用於治療疼痛的儀器,如經皮電刺激、鐳射、超鐳射疼痛治療儀等等,已成為治療該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4.神經毀損治療根據疼痛部位選擇性地毀損傳導疼痛的神經,如椎旁體神經和交感神經,可達到長期緩解疼痛的目的。視情況還可應用定位腦手術破壞大腦中的疼痛中樞等,可有效控制帶裝皰疹後頑固性疼痛。 總的來說,得了帶狀皰疹既不要害怕,也不要輕敵。在發病早期就應積極治療,不僅可促進皰疹早日癒合,減輕疼痛,並對預防帶狀皰疹後遺痛的發生具有積極意義。
⑵ 口腔單純性皰疹的簡介,什麼是口腔單純性皰疹
單純皰疹是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皮膚和黏膜疾病。據統計,世界上1/3以上的人群曾患復發性皰疹性口炎,而有30%~90%的調查對象的血清中有抗單純皰疹病毒抗體存在,說明他們曾發生或正在發生單純皰疹病毒感染。一般認為,人類是單純皰疹病毒的天然宿主;口腔、皮膚、眼、會陰、神經系統等是易受侵犯的部位。
⑶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帶狀皰疹簡介
帶狀皰疹神經痛是臨床上最嚴重的神經病理性疼痛之一,表現為在原來起皰疹的皮膚處出現自發性、陣發性的刀割、針刺、電擊、燒灼樣劇痛,嚴重時能導致患者痛性休克。
皮膚上的帶狀皰疹是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它的發病率在10%~27%之間。好發於中老年人,60歲以上的老年帶狀皰疹患者約有50%~75%的會發生PHN。女性眼帶狀皰疹患者,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症狀更嚴重。
⑷ 水皰的簡介
多形性皮損是指皮疹的形態多種多樣。如皰疹樣皮炎,除水皰外,還有紅斑、丘疹、風團等多種損害,瘙癢劇烈,但粘膜不受損害,皮損好發於腋窩、肩部和臂部。又如水痘,起初為丘疹,然後起水皰,呈橢圓形,最後結痂、脫屑,其特點是在同一部位,可見各階段的皮疹,即丘疹、皰疹、結痂同時存在,呈向心性分布,軀干多於四肢。帶狀皰疹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種皰疹,其皮損特點是,成簇的水皰沿身體一側的周圍神經作帶狀分布,伴有神經痛和局部淋巴結腫大。一般來說,帶狀皰疹是終身免疫的,即愈後很少復發。晚期內臟癌症也有出現帶狀皰疹的,但其卻具有復發性和全身播散的特點,遇到這種情況特別要引起注意。觀察發現,當癌症出現帶狀皰疹,病人多在半年內死亡。多形性皮損還可見於系統性紅斑狼瘡,可以見到紅斑、丘疹、水皰、瘀斑、糜爛、潰瘍等,而面部蝶形紅斑為其特徵。
夏季來臨,人們部分皮膚裸露在外,一不小心就可能被開水、油、化學物質等燙傷。對付燙傷後的水皰,可先行從低位引流水皰里的水,再用自然水沖洗創面半個小時以上。燙傷後,人們應使用消過毒的針孔、剪刀等,從水皰低位將水皰戳破,將裡面的水放掉,因為水皰里富含致炎性物質,容易造成感染。但引流時也千萬注意不可挑破水皰外的皮,因為完整的皮膚是人體抵禦細菌入侵的屏障,一旦挑破,則細菌即會很快入侵,也會發生感染.
⑸ 皰疹病毒科的簡介
原發性生殖器皰疹消退後,殘存的病毒經周圍神經沿神經軸長期潛存於骶神經節,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或某些激發因素如發熱、受涼、感染、月經、胃腸功能紊亂、創傷等作用下,可使體內潛伏的病毒激活而復發。人類是皰疹病毒的唯一宿主,離開人體則病毒不能生存,紫外線、乙醚及一般消毒劑均可使之滅活。
感染後平均約4~5日,外陰患部先有灼熱感,旋即發生成群丘疹,可為一簇或多簇,繼之形成水皰。數日後演變為膿皰,破潰後形成糜爛或淺潰瘍,自覺疼痛,最後結痂自愈,病程約2~3周。皮損多發於男性的包皮、龜頭、冠狀溝和陰莖等處,偶見於尿道口;女性則多見於大小陰唇、陰蒂、陰阜、子宮頸等處,亦見於尿道口。原發性生殖器皰疹,往往伴有全身不適,低熱、頭痛等全身症狀,局部淋巴結腫大。本病常復發,復發性生殖器皰疹較原發者輕,損害小,往往無全身症狀。男性同性戀可出現肛門直腸HSV-2感染,其發病率僅次於淋球菌所致的肛門直腸炎,臨床表現為肛門直腸疼痛、便秘、分泌物增加和里急後重,肛周可有皰疹性潰瘍,乙狀結腸鏡檢常見直腸下段粘膜充血、出血和小潰瘍。
⑹ 皰疹病毒的簡介
皰疹病毒(Herpesviruses)是群中等小的雙股DNA病毒,有100以上成員,根據其理化性質分內α、β、容γ三個亞科α皰疹病毒(如單純皰疹病毒、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增殖速度快,引起細胞病變。β皰疹病毒(如巨細胞病毒),生長周期長,感染細胞形成巨細胞。γ皰疹病毒(如EB病毒),感染的靶細胞是淋巴樣細胞,可引起淋巴增生。皰疹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圍廣泛,可感染人類和其他脊椎動物。
⑺ 皰疹是否回傳染
是生殖器皰疹嗎?是的話是要傳染的。因為它是一種病毒引起的。
皰疹簡介:生殖器皰疹,是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的性傳播疾病。由於皰疹主要發生在男性或女性外生殖器部位或會陰肛周、陰阜、臀溝等處,故又有陰部皰疹之名。在國外,生殖器皰疹的發病率較高,僅次於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占第三位。近年來,在世界范圍內生殖器皰疹的發病率在不斷上升。在我國目前發病人數尚不多。
生殖器皰疹又稱陰部皰疹,是由單純性皰疹病毒(herpessm-ples virus-HSV)引起的性傳播性疾病。在國外,生殖器皰疹的發病率在性病中僅次於淋病和梅毒,居性病發病率的第三位,在由病毒所引起的性傳播疾病中占第一位。
生殖器皰疹是病毒性傳染性皮膚疾病,常發生於男子的陰莖包皮、龜頭、冠狀溝等處和女子的陰唇、陰蒂或子宮頸口。生殖器皰疹由單純性皰疹病毒感染所致,一般在感染後2~10天發病,個別患者可在幾個月或一年後發病。女性患病居多。屬於中醫學"熱瘡"的范疇。
人類是單純皰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人群感染高達80-90%,10%無症狀。近年來,在世界范圍內,生殖器皰疹的患病人數不斷增加,特別是在性活躍的人群中,約有30%的人患過生殖器皰疹,尤其是在青年人中,該病的發病率甚至比淋病還高。
本病主要是通過性器官接觸而傳染的,病人和無症狀的帶病毒者是主要傳染源。在成人中,生殖器皰疹病毒抗體的陽性率較高。一般約為10-70%,主要是隨著社會經濟地位和性生活的情況而變動的。有一項調查表明,在社會經濟地位比較低的婦女中,陰道內生殖器皰疹病毒的排出率為0.4-1.33%。有人對一組妓女做生殖道檢查時發現,生殖器皰疹病毒的排出率竟高達12%,70%的妓女帶有生殖器皰疹病毒。可見生殖器皰疹的發生與性接觸有明顯的關系。
本病傳染性極強,凡與患有陰莖皰疹的男性發生一次性接觸的女性,約有60-80%可受感染。本病危害性嚴重,復發率高,目前無特效治療方法,尚可引起女性不孕,流產或新生兒死亡。目前,許多學者還認為子宮頸癌和陰莖癌的發病與生殖器皰疹病毒感染有密切關系,因而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重視。
單純皰疹病毒直徑約為120~150微米,由含有DNA的核於中間,向外依次由包膜、體被、衣殼三種同心結構組成,衣殼表面為162個殼微粒組成的3:3:2軸對稱的20面體,體被由纖維質構成,包膜有時來自細胞核,有時來自細胞膜,細胞膜內含有脂成份,所以單純皰疹病毒對乙醚及脂溶劑特別敏感。對高溫和低PH都不穩定,在低溫下可生存數月,濕熱50℃及乾燥90℃30分鍾滅活。
單純皰疹病毒可分為Ⅰ型和Ⅱ型二種,Ⅰ型皰疹病主要是通過呼吸道、皮膚和粘膜密切接觸傳播,感染腰以上部位的皮膚粘膜和器官。如引起口唇粘膜、鼻前庭、眼結膜、咽喉部的炎症及皰疹,口和口周圍發生的皰疹,99%是由Ⅰ型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Ⅱ型皰疹病毒主要存在於女性宮頸、陰道、外陰皮膚及男性的陰莖、尿道等處,是引起生殖器發炎和皰疹的罪魁禍首。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生殖器皰疹的病原體90%為Ⅱ型皰疹病毒,僅10%為Ⅰ型皰疹病毒。經性器官接觸後,潛伏約2-20天(平均6天),有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不全的人,如應用免疫抑制劑、腎移植、嚴重燒傷、重度營養不良、血液淋巴系統惡性腫瘤病人等感染後症狀加重,可出現皰疹性濕疹、復發性角膜潰瘍,甚至全身播散性皰疹而致命。感染1-3周後體內產生中和抗體及補體結合抗體,殘存的病毒可能向周圍神經沿神經軸轉入三叉神經節(Ⅰ型皰疹病毒)或骶神經節(Ⅱ型皰疹病毒),而長期潛伏,進入靜止狀態。當某種誘發因素如焦慮、精神創傷、受涼、日曬、吹風、創傷、感染、葯物過敏、高熱、月經、妊娠等破壞身體生理平衡時,神經細胞中出現病毒增殖所需的特異性轉錄酶,激活病毒而引起復發,體液抗體不能制止皰疹病毒復發,細胞免疫減弱對復發有重大影響。
生殖器皰疹臨床表現中可分為原發和復發兩種。原發指首次感染病毒,一般從接觸到發病約2~10天,也就是潛伏期。患病部位先有燒灼感,很快在紅斑基礎上發生3~10個成群的紅色丘疹,伴有瘙癢,丘疹很快變成小水皰,3~5天後變為膿皰,破潰後形成大片的糜爛和潰瘍,自覺疼痛,最後結痂癒合。整個病程可持續20天左右。
在男性好發於龜頭、冠狀溝、尿道口、陰莖、陰囊、大腿和臂部等處。女性好發於陰唇、陰阜、陰蒂、肛周或陰道。約90%的病人,病毒可同時侵犯子宮頸,出現陰道分泌物增多或下腹痛,並可並發宮頸炎和子宮炎。大多數男女病人雙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後期炎症波及尿道、膀胱時,可出現排尿困難、尿痛、尿頻、嚴重者可發生尿瀦留等現象。此外,還可能有其它症狀同時出現,如發熱、全身不適、頭痛、頸項強直、腦膜炎和骶部神經系統功能不全。此病女性多於男性,症狀也較男性嚴重。在發病人中約10%有咽炎,10%男性與26%女性的原發性生殖器皰疹病人同時伴有生殖器以外的病損,主要在臂部與手指,常見生殖器出現皰疹後的第2周,大多是受感染的生殖器部位的病毒自身接種而致。
在患有生殖器皰疹的病人中,男性同性戀者可出現直腸Ⅱ型皰疹病毒肛門直腸感染,其發病僅次於淋球菌引起的男性肛門直腸炎。臨床表現為肛門直腸疼痛嚴重、便秘、排膿和里急後重,肛門可有皰和潰瘍。
復發性生殖器皰疹在原發後1~4個月內發生。第一次Ⅱ型皰疹病毒感染後一年內將近60%患者復發,第一年可復發4-6次。以後次數減少。復發患者全身症狀較原發輕,每次發作的病程也較短,通常皮損約10天消退。有學者發現Ⅰ型皰疹病毒感染後只有14%復發,大大低於Ⅱ型皰疹病毒感染的復發率。復發一般都在原處,但水皰數目、持續時間和自覺症狀均比原發者輕、淋巴結不腫大、很少有全身症狀。復發性生殖器皰疹多發生在外陰、陰道、宮頸及龜頭等部位,尿道發病較少見。由於復發性生殖器皰疹反復發作又難以控制,有時疼痛較嚴重等原因,造成病人思想負擔過重,而出現心理障礙害怕致癌、害怕傳染給性伴侶、迴避與性伴侶的性生活、不願與異性交往、導致性功能障礙,影響家庭和睦,甚至發生抑鬱症。
生殖器皰疹病毒與生殖器惡性腫瘤關系密切。早在60年代就有人提出引起生殖器皰疹的Ⅱ型皰疹病毒可能是宮頸癌的潛在致癌因子。近十多年來,已發現宮頸癌和性活躍有關,而Ⅱ型皰疹病毒又是性活躍人群中常見的致病因子,宮頸又常是病毒的復制部位,並且發現生殖器皰疹常常與宮頸癌並發。患過生殖器皰疹的婦女比未患過者得宮頸癌的危險性大5-10倍。最近,在宮頸癌組織、剝脫細胞或癌前期細胞中發現了Ⅱ型皰疹病毒特異抗原。從而表明Ⅱ型皰疹病毒在宮頸癌的發生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另外,從陰莖癌病人的活檢材料中也觀察到單純皰疹病毒樣顆粒。然而表明單純皰疹病毒是生殖器惡性腫瘤致病因子的直接證據仍不足,尚有待於進一步證實。
看看下面的網站
⑻ 帶狀皰疹能有效根治嗎
帶狀皰疹帶狀皰疹簡介:帶狀皰疹俗稱「蛇丹」、「纏腰龍」或「蜘蛛瘡」,由回一種叫水痘-帶狀答皰疹的病毒感染引起,是累及神經和皮膚的常見皰疹性皮膚病。當兒童初次感染這種病毒時,可發生水痘,或者不發病而成為隱性感染,此時病毒潛伏在腦或脊神經節內,當發生感冒、惡性腫瘤、免疫性疾病、接受放射或化學葯物治療,人體抵抗力降低時,會誘發帶狀皰疹發病。一.急性帶狀皰疹的治療治療目的是止痛、縮短病程、減少後遺痛發生率。神經阻滯療法是目前治療帶狀皰疹最有效的療法之一,實施越早效果越好。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疼痛診療在我國廣泛普及並迅速發展,其中重要的治療手段就是神經阻滯。該療法具有鎮痛效果確切、副作用少、可有效打斷疼痛惡性迴圈、改善疼痛局部血液迴圈狀態等特點,深受廣大患者喜愛。它不僅有治療、止痛的作用,還有預防、診斷、鑒別診斷某些疾病的作用。它和哪疼打哪的「封閉」有根本的區別,通過神經阻滯技術,可以把特定的治療藥物直接注射到病灶或病變的神經根、幹周圍,真正使人體所需的藥物直達病灶。早期神經阻滯可達到:
⑼ 接觸性皮炎和皰疹有什麼區別
接觸性皮炎
- 來源:愛心中醫葯資訊網
接觸性皮炎是指皮膚粘膜接觸外來的刺激或過敏物質後,在接觸部位發生的皮膚的急性炎症,也可發生慢性皮炎。去除接觸物質後皮損逐漸消退,若再接觸,皮損又可出現。主要病因:刺激物對皮膚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如強酸、強鹼;變態反應,刺激物無強烈的刺激性,大多數人在接觸後並不發生反應,僅少數過敏體質的人接觸後發生;誘因刺激:植物性、蕁麻、銀杏、皮革、化妝品、農葯、外用葯等等。
[臨床表現]:
一般無特異性,症狀取決於接觸物物理化學性質、濃度,接觸方式,接觸 時間的長短。
輕者僅局部出現水腫性紅斑和丘疹,重者發展到形成水皰,大皰,糜爛、潰瘍、壞死。自覺瘙癢、灼熱、腫痛,嚴重者頭痛、惡心、發熱、畏寒。
[治法]:利濕,止癢,祛風潤燥
蟬衣10 防風12 生地20 紫草12 赤芍12 雞血藤18 土茯苓15
苦參12 金銀花18 白花蛇舌草20 淡竹葉10 麥冬15 丹皮10
皰疹簡介:生殖器皰疹,是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的性傳播疾病。由於皰疹主要發生在男性或女性外生殖器部位或會陰肛周、陰阜、臀溝等處,故又有陰部皰疹之名。在國外,生殖器皰疹的發病率較高,僅次於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占第三位。近年來,在世界范圍內生殖器皰疹的發病率在不斷上升。在我國目前發病人數尚不多。
⑽ 泡診是什麼
水痘是一種傳染病,而帶狀皰疹與水痘是由同一種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那麼,帶狀皰疹是不是也會傳染呢? 表面上看,水痘和帶狀皰疹這兩種病沒有什麼關聯。水痘好發於3-9歲兒童,無神經痛;帶狀皰疹多見於40歲以上的成年人,疼痛劇烈;二者的皮疹形態及分布特點也不相同。但實際上,這是同一種病毒感染人體後先後引起的兩種致病過程。具體而言,水痘是由體外的病毒感染引起,而帶狀皰疹則是由潛伏在體內的病毒復發所致。 具體而言,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人體後,便在體內大量增殖,形成病毒血症,散布全身,導致人體發生水痘。水痘消失後,病毒可持久地潛伏於脊髓後根神經節或顱神經的感覺神經節中,至成年後由於機體免疫力下降及理化因素刺激,潛伏病毒被激活,使受侵犯的神經節發炎和壞死,產生神經痛。同時,活動的病毒可沿神經軸突至其所支配的皮膚細胞增殖,使此神經節支配的皮區出現一串帶狀的皰疹,故稱帶狀皰疹。 理論上講,在帶狀皰疹患者的水皰液中有病毒,如果對本病毒無免疫力的兒童接觸了皰液就會被感染而發生水痘,但這種幾率比較低。成年人則大多具有免疫力,故即使接觸也不會發病。所以,帶狀皰疹不會傳染。帶狀皰疹患者也不需要特殊隔離,但應避免與兒童密切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