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夏季手足出現的小水泡多是「汗皰疹」,這該如何治療
夏季快要到了,對於很多人來說又是一個比較難熬的季節。因為很多種原因,很多人在夏天都會出現手和腳的皮膚表面有水泡,而且會伴隨有瘙癢的症狀,這種病症在醫學上叫做汗皰疹,目前汗皰疹產生的原因非常的復雜,不能直接下結論,比如強烈的紫外線照射,皮膚的真菌感染,身體內的濕氣過重,皮膚長時間接觸到刺激性的物質,導致皮膚的抵抗外界病毒的能力下降,這些原因都會導致汗皰疹的出現。
目前治療汗皰疹最好的方式分為二種,一種是口服抗過敏的葯物,比如氯雷他定片就可以緩解瘙癢的症狀,還可以在患處塗抹爐甘石洗劑,還可以外用尿素乳膏等。然後配合服用去除濕熱的葯物。同時採用治療,預防和調理的方式就可以徹底根除汗皰疹,還你一個健康的身體。
② 手上長了小水泡是為什麼
「手上有小水泡的原因有很多,不同患者所對應的病因也存在差異。手上有小水泡有可能因為汗皰疹引起,汗皰疹的病因尚不明確,一般認為與過敏、皮膚菌癬感染、精神、紫外線照射等因素有關,這些因素可能會引起遲發型過敏反應,從而誘發汗皰疹;患者一般會出現水皰、劇烈瘙癢、疼痛等症狀。手上小水泡還有可能因為水皰型手癬引起,主要與真菌感染有關,該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可以通過密切接觸患者的手足、與患者共用拖鞋、擦腳布等方式傳播,還可以由於患者自身的手癬或足癬互相感染引起;患者可伴有皮膚增厚、脫屑等症狀。手上有小水泡還有可能因為單純皰疹引起,主要與人類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有關,病毒可以通過呼吸道、生殖器、皮膚粘膜破損處等進入人體,潛伏在正常的正常黏膜、組織等,在發熱、受涼、勞累等誘發因素下激活病毒,從而致病;患者常表現為皮膚出現局限性簇集性小水皰。出現之外,疥瘡、過度摩擦、蚊蟲叮咬、大皰性表皮鬆解症等情況也有可能會導致手部皮膚受損,從而誘發小水泡;患者可伴有皮膚瘙癢、出血等症狀。平時保持皮膚清潔乾燥,避免用手抓撓患處,減少對水泡的刺激,最好穿寬松舒適的衣物。」
」
③ 手足口病出現的皰疹癢嗎
手足口病出現的皰疹是不會癢的,這種疾病的皰疹一般不會引起疼痛,也不會產生癢的感覺,因為是由於感染病毒引起的。但是在護理治療的時候還是要注意不要讓寶寶把皰疹抓破了,特別是指甲很長,或者手部不幹凈的情況下,很容易會造成皮膚的感染。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寶寶的衛生,勤洗手,而且經常使用的碗和水壺以及玩具等東西都要定期的進行消毒處理。
④ 手足口病皰疹怎麼治
診療流程
出現手、足、口、臀部皮疹(皰疹)或伴發熱到附近醫院兒科或手足口專病診療區就診
醫生診斷
排除
確診 實時在線報告北京市及國家疫情監測系統
一般病例(僅有皮疹或發熱症狀)返家隔離休息——社區醫生定期訪視
重症病例(高熱不退,出現肺炎、腦干腦炎、腦膜炎、心衰、呼吸衰竭等症狀)報告轄區衛生局和疾控中心。
護理對策
1、消毒隔離
一旦發現感染了手足口病,寶寶應及時就醫,避免與外界接觸,一般需要隔離2周。
寶寶用過的物品要徹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曬。
寶寶的房間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流通,溫度適宜。有條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進行空氣消毒。減少人員進出寶寶房間,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避免繼發感染。
2、飲食營養
如果在夏季得病,寶寶容易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需要適當補水和營養。
寶寶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溫開水。
患兒因發熱、口腔皰疹,胃口較差,不願進食。宜給寶寶吃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護理
寶寶會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鬧不眠等,要保持寶寶口腔清潔,飯前飯後用生理鹽水漱口,對不會漱口的寶寶,可以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地清潔口腔。
可將維生素B 2 粉劑直接塗於口腔糜爛部位,或塗魚肝油,亦可口服維生素B 2 、維生素C,輔以超聲霧化吸入,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早日癒合,預防細菌繼發感染。
4、皮疹護理
寶寶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要舒適、柔軟,經常更換。
剪短寶寶的指甲,必要時包裹寶寶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寶寶,應隨時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乾燥。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塗爐甘石洗劑,待有皰疹形成或皰疹破潰時可塗0.5%碘伏。
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防止感染。
小兒手足口病一般為低熱或中度發熱,無需特殊處理,可讓寶寶多喝水。
體溫在37.5℃~38.5℃之間的寶寶,給予散熱、多喝溫水、洗溫水浴等物理降溫。
首先還是全身的護理,要給孩子最好的支持。
在孩子患任何疾病的時候,如果全身的抵抗力處在一個很好的狀態的話,任何疾病的感染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因為手足口病的感染主要是病毒的感染,針對病毒,目前來說我們還是以支持療法為主,沒有什麼特別針對性的治療,也提倡用病毒唑,但是總的來說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因為抗病毒葯一般在發病24小時到48小時前使用才是最佳的。而往往我們確診手足口病的時候,都已經過了最有效的治療階段,現在也不提倡用這些抗病毒的葯物。
總的來說,還是要提高孩子本身的抵抗力。
比方,提供給孩子容易消化的飲食,保持一定量的飲水,如果孩子體溫高過攝氏38度的話,用適當的退熱葯物,將體溫控制在比較適合的溫度范圍。
如果孩子口腔裡面有口瘡的話,讓孩子用1%淡鹽水或者溫水經常漱口,這樣做可以將疼痛控制在較輕的程度裡面。
如果孩子出現嚴重的口腔疼痛或者潰瘍時,家長可以帶孩子到醫院,醫生可以用一些抗菌素軟膏或者用帶有局部麻醉性劑的液體減輕孩子的疼痛。
孩子身上的皮疹主要是保持干凈、清潔,不要讓皮膚受到二度感染,這是最主要的。
如果沒有任何的並發症出現,一般情況下,孩子在很好的護理氛圍中,5—7天都可以痊癒。
西醫治療
如果沒有合並症,手足口病患兒多數一周即可痊癒。治療原則主要是對症處理,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B、C及抗病毒葯物。此外,手足口病可合並心肌炎、腦炎、腦膜炎等病症,應及時復查。
西醫治療手足口病的方法如下:
1 ) 接觸者應注意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2) 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尤其是腦、肺、心等重要臟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別注意監測血壓、血氣分析、血糖及胸片;
3) 加強對症支持治療,做好口腔護理;
4) 注意維持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及對重要臟器的保護;
5) 有顱內壓增高者可給予甘露醇等脫水治療,重症病例可酌情給予甲基潑尼松龍、靜脈用丙種球蛋白等葯物;
6) 出現低氧血症、呼吸困難等呼吸衰竭徵象者,宜及早進行機械通氣治療;
7)維持血壓穩定,必要時適當給予血管活性葯物;
其他重症處理:如出現DIC、肺水腫、心力衰竭等,應給予相應處理。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是嬰幼兒常見的傳染病,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共同被認為是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我國自1981年在上海始見本病,之後多個省市區均有報道。本病臨床上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皮疹、潰瘍等表現為主,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致命性並發症。2008年5月2日我國正式將手足口病列為丙類傳染病進行法定傳染病管理。本病目前尚沒有公認的特效治療手段,現對本病的葯物治療情況作如下概述。
1 西葯治療小兒手足口病
1.1 阿昔洛韋
阿昔洛韋為一種無環的嘌呤核苷酸類似物,其抗病毒作用為葯物進入皰疹病毒感染的細胞後,與脫氧核苷競爭病毒胸腺激酶或細胞激酶,葯物被磷酸化成活化性阿昔洛韋三磷酸酯,然後通過兩種方式抑制病毒復制:①干擾病毒DNA的多聚糖,抑制病毒的復制;②在DNA多聚糖作用下,與增長的DNA鏈結合,引起DNA鏈的延伸中斷。治療劑量為2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靜滴,1次/d;或者口服阿昔洛韋5~10 mg/(kg·d),3次/d。阿昔洛韋作為一種高效廣譜的抗病毒葯物,具有明顯縮短發熱及皮損癒合時間,減輕口腔皰疹疼痛,且在治療期間未見任何副反應〔1〕。
1.2 更昔洛韋
更昔洛韋又名丙氧鳥苷,是繼阿昔洛韋之後新開發的廣譜核苷類抗病毒葯物。抗病毒作用與阿昔洛韋類似。治療劑量為5~1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靜滴,1次/d,療程3~5 d。用葯期間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熱葯。黃世雄〔2〕研究表明更昔洛韋治療手足口病的療效優於利巴韋林,熱退及皰疹消退的時間顯著短於利巴韋林。但是,更昔洛韋對骨髓的抑製作用及遠期毒副作用尚需進一步研究。陳雲健〔3〕的研究表明使用利巴韋林注射液聯合更昔洛韋治療小兒手足口病效果優於單獨使用上述任一種葯物。
1.3 干擾素
干擾素作為一種強有力的抗病毒制劑,對多種病毒感染性疾病有明顯療效,已廣泛應用於臨床。治療劑量為100萬IU肌肉注射, 1次/d。其治療機制是通過在細胞內阻斷病毒mRNA的翻譯,抑制病毒核糖核酸合成來阻止病毒復制,同時也能通過增強自然殺傷淋巴細胞毒素的活性而加強宿主免疫力。足量應用干擾素能提高機體的細胞免疫力,達到抑制病毒、促進機體康復目的〔4〕。胡恭等〔5〕研究表明干擾素聯合中葯制劑如小兒清熱寧治療手足口病具有明顯療效。
1.4 利巴韋林
利巴韋林作為抗病毒的常用葯,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肯定。治療劑量為1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靜滴,1~3次/d,療程3 d;或者口利巴韋林含片1/4~1/2片,4次/d。用葯期間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熱葯。副反應是罕見的出汗,食慾不振及低血糖等。本葯目前在一些大醫院不再作為治療手足口病的首選葯物。但因其總體上副反應少且價格低廉,安全可靠,療效高,適用於基層醫院推廣使用〔6〕。
1.5 思密達
思密達的有效成分是八面體蒙脫石微粒,具有層紋狀分子結構,對消化道的病毒、細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有較強的固定、吸附和清除作用,對消化道黏膜有很強的覆蓋能力,能與黏液蛋白相結合,提高黏膜屏障對攻擊因子的防禦功能,能促進上皮組織恢復和再生。對於手足口病的患兒特別是口腔潰瘍嚴重的患兒以適量思密達用溫開水攪成糊狀,4次/d,分別於早、午、晚飯後及睡前塗於口腔潰瘍局部,可明顯縮短小兒口腔潰瘍的癒合時間,未出現明顯毒副作用。且思密達口味香甜,患兒易於接受,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7〕。
2 中葯方劑治療小兒手足口病
本病屬中醫「濕溫」、「時疫」等范疇。病因為濕熱疫毒,多因內蘊濕熱,外受時邪,留於肺、脾、心三經而成。外邪自口鼻而入,侵襲肺、脾二經,肺主皮毛,故初期多見肺衛症狀,如發熱、流涕、咳嗽;脾主四肢,開竅於口,手足口受邪而為水皰,口舌生皰疹、潰瘍。目前中醫葯治療本病,主要採用辨證分型、辨病分期、專方加減三種基本方法。可達標本兼顧,減輕症狀、縮短病程之功效。
中醫治療
普通型(心脾積熱):發熱,無汗,手足口出現皰疹,其中口舌皰疹色紅,疼痛劇烈,患兒流涎較多,納差,不能進食,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膩。 中醫治法:清熱解毒化濕
方葯:大黃黃連瀉心湯加減
葯物:大黃3克,黃芩6克,黃連3克,五倍子6克,薄荷6克,水煎50毫升,分2次服。
普通型(濕熱交阻):發熱,無汗,手足口出現皰疹,口舌皰疹色暗紅,疼痛不劇,腹脹,納差,大便正常或稍溏,舌暗紅,苔白膩或稍黃膩。
中醫治法:辛開苦降,清熱化濕解毒
方葯:甘草瀉心湯加減
葯物:生甘草10克,半夏6克,黃芩6克,黃連2克,乾薑3克,柴胡10克,藿香6克,水煎50毫升,分2次服。
重型(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發熱、皮疹,高熱,無汗,煩躁,嗜睡,煩躁,易驚,或伴肢體痿軟、癱瘓,舌紅,苔白膩或黃膩。
中醫治法:清熱化濕,鎮肝熄風
方葯:風引湯加減
葯物:大黃3克,生石膏20克,寒水石10克,滑石10克(包煎),赤石脂10克,白石脂10克,紫石英10克,生牡蠣10克,生龍骨10克,乾薑3克,桂枝6克,甘草3克,水煎50毫升,分2次服。
重症加減方案:熱勢較盛,加用羚羊角粉;肢體陣攣重,加用薏苡仁、地龍、木瓜;便秘減赤石脂,腹瀉減大黃,減生石膏用量,加用升麻、葛根;肢體軟癱,加用鮮地龍、秦艽、威靈仙、絲瓜絡(濕熱條辨方);後期熱退減石類葯物,益氣養陰清熱通絡。
⑤ 手上腳上總長「小水泡」,還很癢,身體哪裡出現了問題
一般手上和腳上都喜歡長小水泡,而且尤其在夏天,就是因為體內濕氣太重了!可以開一些中葯調理一下,還可以外敷醋泡。
如果長了水泡也不要著急,可以將醋導入臉盆中,進行醋泡。一般只要適量,能浸沒小水泡就行,然後用干凈的針將小水泡挑破,不挑也沒事,就是效果差點,將小水泡浸入醋中,每隔15分鍾休息一下,每天泡2次共30分鍾就可以,這種方法適合部分人使用,刺激性較強。內調濕氣祛除體內濕氣,自己可以通過醫師配些由赤小豆、薏仁、魔芋、茯苓、山葯、糯米等多種食材打磨成粉,直接取適量用熱水沖調食用,沖泡簡單方便,營養均衡易吸收,堅持使用能夠有效祛除濕寒。平時要注意休息好,多曬曬被子,祛濕氣。
⑥ 為什麼手上長小水泡很癢怎麼緩解
建議第一時間去就醫,看一看是不是皮膚病,然後根據醫生的建議拿葯。
大多數情況下,手上的水泡,很有可能是真菌感染。所以建議不要忽視。
⑦ 手足起皰疹應該怎麼治
帶狀皰疹
--------------------------------------------------------------------------------
帶狀皰疹概述
帶狀皰疹是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沿周圍神經分布的群集皰疹及神經痛為特徵的病毒性皮膚病。帶狀皰疹在祖國醫學稱為「纏腰火丹」,俗稱「纏腰龍」。
帶狀皰疹病因
本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病毒通過呼吸道粘膜進入人體,經過血行傳播,在皮膚上出現水痘,但大多數人感染後不出現水痘,是為隱性感染,成為帶病毒者。此種病毒為嗜神經性,在侵入皮膚感覺神經末梢後可沿著神經移動到脊髓後根的神經節中,並潛伏在該處,當宿主的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時,如患感冒、發熱、系統性紅斑狼瘡以及惡性腫瘤時,病毒又被激發,致使神經節發炎、壞死,同時再次激活的病毒可以沿著周圍神經纖維再移動到皮膚發生皰疹。在少數情況下,皰疹病毒可散布到脊髓前角細胞及內臟神經纖維,引起運動性神經麻痹,如眼、面神經麻痹以及胃腸道和泌尿道的症狀。
帶狀皰疹症狀
發病前局部皮膚先有灼痛,伴輕度發熱、疲倦無力等全身症狀。但也可以無前驅症狀,經1~3天後,皮膚陸續出現散在紅斑。繼而在紅斑上發生多數成簇的粟粒大至綠豆大小的丘皰疹,並迅速變為水皰。水皰壁緊張,光亮,皰水澄清,水皰表面大部有小凹陷。數日後皰液混濁化膿,破潰後形成糜爛面,最後乾燥結痂,痂脫落後留下暫時性紅斑。一般病程約2~4周。輕症患者只出現紅斑及丘疹,不出現水皰,稱為不全性帶狀皰疹。在惡性淋巴瘤、急性系統性紅斑狼瘡以及老年體弱者可出現壞疽性皰疹,愈後留下疤痕,稱為壞疽性帶狀皰疹。帶狀皰疹可全身泛發,此時常伴有高熱,並出現肺炎或腦炎,病情嚴重,如不及時搶救,可致死亡,稱為泛發性帶狀皰疹。
皰疹分布多位於一側,非列成帶狀,有時偶可超過軀干中線,這是由於神經末梢橫過中線所致。胸、頸及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為好發部位。通常三叉神經只累及一根分支。局部淋巴結常腫大疼痛。神經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狀,急性期是由於神經節的炎症反應,晚期神經痛是由於神經節以及感覺神經的炎症後纖維化引起的。有時在皰疹出現前有劇烈的神經痛,此時常易誤診為急腹症或心絞痛等。老年體弱或淋巴瘤患者常有神經痛後遺症,有時可持續數月。
皰疹發生於三叉神經眼支者,可以發生結膜及角膜皰疹,導致角膜潰瘍而引起失明,是為嚴重的並發症。當病毒侵犯面神經和聽神經時,出現耳殼及外耳道皰疹,可伴有耳及有乳突深部疼痛、耳鳴、耳聾、面神經麻痹以及舌前1/3年味覺消失,稱為帶狀皰疹面癱綜合征。
帶狀皰疹檢查
詳細詢問病史 進行局部體格檢查,一般不難診斷。
帶狀皰疹治療
(一)全身治療抗病毒葯物有無環鳥苷、阿糖胞苷以及阿糖腺苷等,其中以無環鳥苷最為有效,無環鳥苷能被皰疹感染過的細胞吸收,在細胞內經過磷酸化作用形成無環鳥苷三磷酸鹽。此種鹽為鳥嘌呤三磷酸鹽的競爭抑制劑,亦就是DNA聚合酶的競爭抑制劑,它可以終止病毒DNA鏈的延長,對病毒的DNA聚合酶的活性產生強大的抑製作用,從而阻滯了皰疹病毒DNA的復制。無環鳥苷不易進入正常細胞。因此對正常細胞的抑製作用很少,約等於對病毒抑製作用的1/10~1/30。這一機理說明無環鳥苷治療皰疹有高效而少副作用的特點,所以是治療皰疹病的首選葯物。無環鳥苷適用於泛發性帶狀皰疹或合並肺炎或腦炎等嚴重患者。靜脈點滴劑量為200~250mg,加入100ml補液中1h滴完,每日2~3次,連續3~7天。口服劑量為200mg,每日5次。阿糖腺苷和阿糖胞苷等對抗病毒雖有一定療效,但因價格昂貴或副作用多,自從有了無環鳥苷後已不常用於皰疹疾病。
對有神經痛患者可給予止痛葯物,如阿司匹林、去痛片等。疼痛嚴重者可在早期口服強的松15~30mg/d;1周後漸減量。強的松早期服用可消除神經根的炎症。皰疹性神經痛用強的松後可以減輕神經炎後期的纖維化,因而亦可減輕疼痛。此外亦可用維生素B1,維生素B6或注射干擾素等。
(二)中醫治療治則為表熱利濕,可內服龍膽瀉肝湯。
局部治療早期丘皰疹可外用爐甘石洗劑,皰疹破潰後可外用1%龍膽紫液或0.5%新黴素軟膏、磷黴素軟膏等。眼部皰疹可用無環鳥苷眼葯水,或3%無環鳥苷軟膏。
⑧ 小手上有好多小水泡泡,碰到的這個病情應該如何處理
不少朋友一到夏天手上就長小水泡,基本每個手指都有,有時癢的受不了。去醫院配了葯膏擦了也沒用,這種現象是比較多見的,在醫學上稱此為汗皰疹。汗皰疹是皮膚濕疹的一種,對稱性的發生於手或腳的側面。因為它發生的部位在手腳這種汗腺特別發達的地方,又以水泡為主要表現,將它命名為汗皰疹。 多數人認為其病因是非特異性皮膚濕疹樣反應,與個人體質、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精神因素等有關。此病特徵就是手掌、手指反復起粟粒大小丘疹和水皰,周圍無明顯炎症,皰壁較厚,開始皰液透明,以後變混濁,2~3天後皰液自行吸收,乾涸後形成脫屑,露出粉紅色新生上皮,在手指屈伸中形成線狀皸裂,皮疹呈對稱性分布,自覺患處瘙癢、灼痛。夏季潮熱好發,秋後可不治自愈,易反復發作持續數年。
手上長小水泡的特徵
1、汗皰疹的發生有明顯的季節性,多於春夏之交發病,入冬自愈,主要見於青年人。
2、現多認為是一種皮膚濕疹樣反應,與精神緊張、手足多汗、真菌感染及變態反應等因素有關。
3、對稱發生於手掌、足跖,深在小水皰,成批發作,皰壁緊張,粟粒至米粒大小,呈半球形略高出皮面,可見於手掌面、指側面和指端,無炎症反應,水皰乾涸後脫皮,露出新生皮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癢感和灼熱感。
4、汗皰疹常每年定期反復發作。
手上長小水泡的危害:汗皰疹不僅影響手部美觀,而且常因瘙癢影響患者生活。嚴重者可繼發感染,出現手部的腫脹,疼痛。由於本病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確,所以西醫尚無滿意的療法根除之。
如何預防和治療手上長小水泡:對於該病的預防和治療沒有特效方法,生活中要忌食辛辣、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少吸或不吸煙,少用或不用鹼性肥皂、洗衣粉、洗滌靈洗手。出現水皰不要挑破,更不要撕皮。局部治療以收斂止癢為主,如果瘙癢嚴重的需要到醫院去看一看。
建議有這種現象的朋友在平時的生活中,減少接觸肥皂、鹼、洗衣粉、洗滌靈、汽油、酒精等物;保持情懷暢達,避免七情不遂;不要用手撕脫蛻皮,以防染毒成膿。
出現嚴重的現象要到醫院進行治療,千萬不要一拖再拖。
⑨ 一歲寶寶手腳長水泡
寶寶手腳長水泡是什麼疾病?孩子的健康是牽動整個家庭的重心,畢竟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對家中的孩子的身體變化也有很關注,而就孩子手足上出現的疙瘩或是水泡等,很多准爸爸准媽媽沒有接觸過類似的情況,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情況,需要去醫院做什麼檢查治療工作嗎?
寶寶手腳長水泡是什麼疾病?臨床常見的就是皰疹與手足口病,下面我們分別了解一下。
據悉,手足口病是5歲以下兒童的常見病、多發病,常年都有病例發生。根據市疾控中心近幾年的監測數據顯示,東莞手足口病的發病規律是每年的1~2月及11~12月發病水平較低,從3月份開始,發病數逐漸增多,全年發病高峰一般出現在4~7月。
「手足口病多有2~10天的潛伏期,平均潛伏期為3~5天。」市婦幼保健院兒科李醫生介紹,手足口普通病例最明顯的表現為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現斑丘疹,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或潰瘍,並伴有發熱、口痛、厭食等症狀。手足等部位的斑丘疹會逐漸轉為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皮疹數在幾個至幾十個不等。不過,部分病例皮疹表現不典型,如單一部位或僅表現為斑丘疹。
當皮疹散在發生時,很容易與皰疹性咽峽炎和風疹相區別。其中,單純皰疹性口炎只出現口腔黏膜皰疹及潰瘍,但沒有手足部皰疹。而皰疹性咽峽炎的症狀則為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灰白色皰疹,周圍有紅色,病變在口腔後部。
在清楚了皰疹與手足口病的不同表現之後,家長應該對寶寶手腳長水泡是什麼疾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對照疾病的特徵,與自己孩子的水泡進行對症,一旦確診手足口病,要注意在家中做好隔離,平時養成好的生活以及衛生習慣,積極做好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