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重型蕁麻疹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重型蕁麻疹

發布時間: 2022-06-26 09:37:33

『壹』 得了急性蕁麻疹該怎麼辦啊

蕁麻疹又叫風復團塊或風蛋,是由於制對某種因素如食物,葯品,寒冷刺激等過敏所致。
在皮膚上突然發生界限清楚,高出皮膚,紅色或白色的團塊,奇癢,搔抓後可出現條狀風團。
草葯:百部5錢,白酒2兩,樟腦5分,浸泡24小時後外搽。
1,風寒型:皮疹蒼白,遇冷或風吹則劇,得暖則愈,苔薄白:桂枝1.5錢,麻黃1.5錢,赤芍3錢,制川烏1錢,姜皮1錢,炙甘草1錢,紅棗5枚,青蔥5根,羌活1.5錢,獨活1.5錢。水煎服。每日一劑。
2,風熱型:皮疹色赤,遇熱則劇,脈浮數,苔薄黃,舌質紅荊芥1.5錢,防風1.5錢,蒼術1.5錢,山梔1.5錢,蟬衣1.5錢,苦參4錢,薏苡仁4錢,黃芩2錢,生甘草1錢。水煎服,每日一劑。
3 ,氣血兩虛型:皮疹反復發作,延續數月至數年,勞累增劇,神疲乏力,脈濡細,苔薄舌質淡:熟地3錢,當歸3錢,川芎2錢,白芍2錢,黃芪3錢,首烏4錢,茯苓皮4錢 ,水煎服,每日一劑。

『貳』 什麼是麻疹啊

麻疹是以往兒童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之一,其傳染性很強,臨床上以發熱、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Koplik斑)及全身斑丘疹為特徵。我國自20世紀60年代始廣泛應用減毒活疫苗以來,麻疹發病率已顯著下降。

【病因】

麻疹病毒屬副粘病毒科,呈球形顆粒,直徑約100-250nm,有6種結構蛋白;在前驅期和出疹期內,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離到麻疹病毒。在人胚胎或猴腎組織中培養5-10天時,細胞出現病理改變,可見多核巨細胞伴核內嗜酸性包涵體。麻疹病毒只有一個血清型,抗原性穩定。病毒不耐熱,對日光和消毒劑均敏感,但在低溫中能長期保存。

【流行病學】

麻疹患者是惟一的傳染源,患兒從接觸麻疹後7天至出疹後5天均有傳染性,病毒存在於眼結膜、鼻、口、咽和氣管等分泌物中,通過噴嚏、咳嗽和說話等由飛沫傳播。本病傳染性極強,易感者接觸後90%以上均發病,過去在城市中每2~3年流行一次,l-5歲小兒發病率最高。麻疹減毒活疫苗使用後,發病率已下降,但因免疫力不持久,故發病年齡後移。目前發病者在未接受疫苗的學齡前兒童、免疫失敗的十幾歲兒童和青年人中多見,甚至可形成社區內的流行。

嬰兒可從胎盤得到母親抗體,生後4-6月內有被動免疫力,以後逐漸消失;雖然絕大部分嬰兒在9個月時血內的母親抗體已測不出,但有些小兒仍可持續存在,甚至長達15個月,會影響疫苗接種。易感母親的嬰兒對麻疹無免疫力,可在分娩前、後得病。

【發病機制】

當易感者吸人麻疹患者鼻咽部分泌物或含有病毒的飛沫後,麻疹病毒在局部粘膜短期繁殖,同時有少量病毒侵人血液;此後病毒在遠處器官的單核巨噬細胞系統中復制活躍,大約在感染後第5~7天,大量進人血液,此即為臨床前驅期。在此時期,患兒全身組織如呼吸道上皮細胞和淋巴組織內均可找到病毒,並出現在鼻咽分泌物、尿及血液等分泌物和體液中,此時傳染性最強。皮疹出現後,病毒復制即減少,到感染後第16天,僅尿內病毒尚能持續數日。出疹後第2天,血清內抗體幾乎100%陽性,臨床症狀也開始明顯改善。由於此時全身及局部免疫反應尚受抑制中,故部分病人常繼發鼻竇炎、中耳炎和支氣管肺炎。10%的患兒腦脊液中淋巴細胞明顯增多,50%在病情高峰時有腦電圖改變,但僅0.1%有腦炎的症狀和體征,其出現常在急性起病數天後,此時血清中抗體已增高,且已找不到病毒,因此考慮為自身免疫性腦炎。

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又稱 Dawson encephalites。 在患麻疹之後若干年發生,曾提出病毒突變、病毒株特殊毒力或是第二個病毒感染促進慢性麻疹腦炎等發病機制,但都不能證實。最近研究發現SSPE病人系腦細胞的M蛋白(matrix)合成過程中翻譯受阻所造成。由於此蛋白是病毒裝配所必需,M蛋白的缺乏使不完整的麻疹病毒聚集,它不能被抗體或免疫細胞清除,從而導致本病。

【病理】

麻疹是全身性疾病,其病理改變可出現於全身各個系統,其中以網狀內皮系統和呼吸系統最為明顯。全身淋巴系統出現增生,在淋巴結、扁桃體、肝、脾和胸腺等處可見多核巨細胞。在皮膚、眼結合膜、鼻咽部、支氣管、腸道粘膜特別是闌尾等處可見有單核細胞增生及圍繞在毛細血管周圍的多核巨細胞,淋巴樣組織肥大。頰粘膜下層的微小分泌腺發炎,其病變內有漿液性滲出及內皮細胞增殖形成Koplik斑。

麻疹引起的間質性肺炎為Hecht巨細胞肺炎,而支氣管肺炎則是繼發的細菌感染。SSPE病變早期可見腦膜輕度炎症,全腦炎累及皮質和皮質下灰質及白質,在血管周圍有漿細胞和淋巴細胞圍繞,膠質細胞常增生。疾病後期有神經元退行性變、神經元缺失和髓鞘缺失,在神經元、星狀細胞的核內可見核內包涵體。在電鏡下,包涵體呈管狀結構,是副粘病毒核衣殼的典型表現。這些損害在腦內分布不均勻,且在病程早、晚期的改變也不一致,故腦活檢無診斷意義。

【臨床表現】

(一)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潛伏期 一般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在潛伏期內可有輕度體溫上升。

2、前驅期 也稱發疹前期,一般為3~4天。這一期的主要表現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狀:①發熱,見於所有病例,多為中度以上發熱;②咳嗽、流涕、流淚、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狀,以眼症狀突出,結膜發炎、眼瞼水腫、眼淚增多、畏光、下眼瞼邊緣有一條明顯充血橫線(Stimson線),對診斷麻疹極有幫助。③Koplik斑,在發疹前24~48小時出現,為直徑約1.0mm灰白色小點,外有紅色暈圈,開始僅見於對著下臼齒的頰粘膜上,但在一天內很快增多,可累及整個頰粘膜並蔓延至唇部粘膜,粘膜疹在皮疹出現後即逐漸消失 可留有暗紅色小點;④偶見皮膚蕁麻疹,隱約斑疹或猩紅熱樣皮疹,在出現典型皮疹時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異症狀,如全身不適、食慾減退、精神不振等。嬰兒可有消化系統症狀。

3、出疹期 多在發熱後3~4天出現皮疹。體溫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開始為稀疏不規則的紅色斑丘疹,疹間皮膚正常,始見於耳後、頸部、沿著發際邊緣,24小時內向下發展,遍及面部、軀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嚴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膚水腫,面部浮腫變形。大部分皮疹壓之褪色,但亦有出現瘀點者。全身有淋巴結腫大和脾腫大,並持續幾周,腸系膜淋巴結腫可引起腹痛、腹瀉和嘔吐。闌尾粘膜的麻疹病理改變可引起闌尾炎症狀。疾病極期特別是高熱時常有譫妄、激惹及嗜睡狀態,多為一過性,熱退後消失,與以後中樞神經系統合並症無關。此期肺部有濕性羅音,X線檢查可見肺紋理增多。

4、恢復期 出疹3~4天後皮疹開始消退,消退順序與出疹時相同;在無合並症發生的情況下,食慾、精神等其他症狀也隨之好轉。疹退後,皮膚留有糠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7~10天痊癒。

(二)其他類型的麻疹

1、 輕症麻疹 多見於在潛伏期內接受過丙種球蛋白或成人血注射者,或<8個月的體內尚有母親抗體的嬰兒。發熱低上呼吸道症狀較輕,麻疹粘膜斑不明顯,皮疹稀疏,病程約1周,無並發症。

2、 重症麻疹 發熱高達40℃以上,中毒症狀重,伴驚厥,昏迷。皮疹融合呈紫藍色者,常有粘膜出血,如鼻出血、嘔血、咯血、血尿、血小板減少等,稱為黑麻疹,可能是DIC的一種形式;若皮疹少,色暗淡,常為循環不良表現。此型患兒死亡率高。

3、 無疹型麻疹 注射過麻疹減毒活疫苗者可無典型粘膜斑和皮疹,甚至整個病程中無皮疹出現。此型診斷不易,只有依賴前驅症狀和血清中麻疹抗體滴度增高才能確診。

4、 異型麻疹 為接種滅活疫苗後引起。表現為高熱、頭痛、肌痛,無口腔粘膜斑;皮疹從四肢遠端開始延及軀干、面部,呈多形性;常伴水腫及肺炎。國內不用麻疹滅活疫苗,故此類型少見。

5、成人麻疹 由於麻疹疫苗的應用,成人麻疹發病率逐漸增加,與兒童麻疹不同處為:肝損壞發生率高;胃腸道症狀多見,如惡心、嘔吐、腹瀉及腹痛;骨骼肌病,包括關節和背部痛;麻疹粘膜斑存在時間長,可達7天,眼部疼痛多見,但畏光少見。

【並發症】

(一)喉、氣管、支氣音炎 麻疹病毒本身可導致整個呼吸道炎症。由於<3歲的小兒喉腔狹小、粘膜層血管豐富、結締組織鬆弛,如繼發細菌或病毒感染,可造成呼吸道阻塞而需行氣管切開術。臨床表現為聲音嘶啞、犬吠樣咳嗽、吸氣性呼吸困難及三凹征,嚴重者可窒息死亡。

(二)肺炎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間質性肺炎常在出疹及體溫下降後消退。支氣管肺炎更常見,為細菌繼發感染所致,常見致病菌有肺炎鏈球菌、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嗜血性流感桿菌等,故易並發膿胸或膿氣胸。AIDS病人合並麻疹肺炎,伴有皮疹,常可致命。

(三)心肌炎 較少見,但一過性心電圖改變常見。

(四)神經系統

1、 麻疹腦炎 發病率約為1‰~2‰,多在出疹後2-5天再次發熱,外周血白細胞增多;出現意識改變、驚厥、突然昏迷等症狀。腦脊液改變為:輕度單核細胞及蛋白增多;糖正常。病死率達10%~25%;存活者中20%~50%留有運動、智力或精神上的後遺症。

2、 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 是一種急性感染的遲發性並發症,表現為大腦機能的漸進性衰退,發病率約為百萬分之一;在神經系統症狀出現前若干年有典型麻疹史,並完全恢復。85%起病在5~15歲,開始症狀很隱匿,有輕微的行為改變和學習障礙,隨即智力低下,並出現對稱性、重復的肌陣攣,間隔5~10秒;隨疾病進展,肌陣攣消失,出現其他各種異常運動和神經功能障礙,有共濟失調、視網膜冰、視神經萎縮等;最後發展至木僵、昏迷、自主功能障礙、去大腦強直等。病程快慢不一,大部分病人在診斷後l~3年死亡,個別能存活10年以上。

3、 其他 格-巴綜合征、偏癱、大腦血栓性靜脈炎和球後視神經炎均少見。

(五)結核情惡化 麻疹患兒的免疫反應受到暫時抑制,對結核菌素的遲發性皮膚超敏反應消失,可持續幾周,使原有潛伏結核病灶變為活動甚至播散而致粟粒型肺結核或結核性腦膜炎者不鮮見。

(六)營養不良與維生素A缺乏症 麻疹過程中由於高熱、食慾不振,可使患兒營養狀況變差、消瘦;常見維生素A缺乏,角膜呈混濁、軟化,且發展極迅速,最後導致失明。

【治療】

(一)一般治療 卧床休息,房內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有畏光症狀時房內光線要柔和;給予容易消化的富有營養的食物,補充足量水分;保持皮膚、粘膜清潔。

(二)對症治療 高熱時可用小量退熱劑;煩躁可適當給予苯巴比妥等鎮靜劑;劇咳時用鎮咳祛疾劑;繼發細菌感染可給抗生素。麻疹患兒對維生素A需要量大,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在維生素A缺乏區的麻疹患兒應補充維生素A,<l歲者每日給 10萬單位,年長兒20萬單位,共兩日,有維生素A缺乏眼症狀者 I~4周後應重復。

【預防】

(一)被動免疫 在接觸麻疹後5天內立即給於免疫血清球蛋白0.25ml/kg,可預防麻疹發病;0.05ml/kg僅能減輕症狀;超過6天則無法達到上述效果。使用過免疫血清球蛋白者的臨床過程變化大,潛伏期長,症狀、體征不典型但對接觸者仍有潛在傳染性。被動免疫只能維持8周,以後應採取主動免疫措施。

(二)主動免疫 採用麻疹減毒活疫苗是預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預防效果可達90%。雖然5%~15%接種兒可發生輕微反應如發熱、不適、無力等,少數在發熱後還會出疹,但不會繼發細菌感染,亦無神經系統合並症。國內規定初種年齡為8個月,如應用過早則存留在嬰兒體內的母親抗體將中和疫苗的免疫作用。由於免疫後血清陽轉率不是l00%,且隨時間延長免疫效應可變弱,1989年美國免疫咨詢委員會提出:4~6歲兒童進幼兒園或小學時,應第二次接種麻疹疫苗;進人大學的青年人要再次進行麻疹免疫。急性結核感染者如需注射麻疹疫苗應同時進行結核治療。

(三)控制傳染源 早期發現患者,早期隔離。一般病人隔離至出疹後5天,合並肺炎者延長至10天。接觸麻疹的易感者應檢疫觀察3周。

(四)切斷傳播途徑 病人衣物應在陽光下曝曬;病人曾住房間宜通風並用紫外線照射,流行季節中做好宣傳工作,易感兒盡量少去公共場所。

『叄』 麻疹有幾種,怎麼分別

蕁麻疹又叫風疹塊,鬼飯疙瘩,是皮膚科一個比較常見的過敏性疾玻而引起蕁麻疹出現的誘因比較多,常見的病因有物理性、感染性、食物性或吸入性等等。 想治好的話建議: 1.飲食上不要吃魚蝦、牛羊肉等發物,忌酒忌辣忌油膩,尤其是辣一定不要碰。

『肆』 如何分辨蕁麻疹是重型還是輕型

蕁麻疹型葯疹的診斷依據---蕁麻疹型葯疹其診斷根據用葯史和臨床表現,結合內病史和發展過程加以綜容合分析。治療需要盡可能明確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葯物,並終身禁用。鼓勵病人多飲水或輸液以加速葯物自體內的排出。
蕁麻疹型葯疹的診斷依據---蕁麻疹型葯疹用於預防、診斷、治療的葯物,無論通過任何途徑進入機體後,引起的皮膚和(或)粘膜損害的不良反應,謂之葯疹。大多數葯物都具有引起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葯物,但以抗原性較強者引起的最多。常引起蕁麻疹型葯疹的葯物為青黴素和其他β-內醯胺相關的抗生素,此外還有造影劑、非甾體類抗炎葯(例如阿司匹林)、巴比妥類、胰島素、西咪替丁及抗抑鬱葯物等。

『伍』 麻疹的症狀有哪些

蕁麻疹又稱風疙瘩,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

(一)病因和發病
引起蕁麻疹的病因很多,但大多數是某些物質引起的過敏反應或血管神經功能障礙所造成的。常見的有關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1.食物,如魚、蝦蟹、雞蛋、牛奶等。
2.吸入物,如各種花粉、塵土、煙霧等。
3.葯物,如青黴素、鏈黴素、磺胺、血清、疫苗等。
4.各種感染,細菌、病毒、黴菌、寄生蟲等。
5.內分泌障礙,月經不調,妊娠、更年期等。
6.物理化學因素,如冷、熱、風、光及某些化妝品刺激。
7.動物及植物刺激,如臭蟲、蟎及蕁麻、野葛等。
8.遺傳因素,如過敏體質及免疫功能障礙。
(二)病人表現
多突然發病,先出現劇烈瘙癢,隨即發生大小不等,形態不一的紅色、膚色或蒼白色風團,皮疹迅起迅消,消退後不留痕跡。可於一天內反復多次出疹。皮疹可泛發全身,也可累及粘膜。若消化道受累,可發生上腹疼痛、惡心、嘔吐等。呼吸系統受累可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少數病人伴有發燒。短期發作即消失者,為急性蕁麻疹,若反復發作超過3個月者,為慢性蕁麻疹。
(三)家庭養護
本病最好的治療方法是尋找過敏原,通過逐漸脫敏療法,從而達到根治的目的。目前許多醫院已開展用不同食物、葯物、動植物等做皮膚過敏試驗,或用不同的化妝品、接觸物做皮膚斑貼試驗而查找致敏因素。蕁麻疹患者如有條件,應首先去醫院查找致病因素,以便除去或避免接觸這些因素。
1.家庭用葯
(1)內服葯物:常用維生素C 0.2克,每日2次口服。路丁20毫克,每日3次口服。抗過敏葯物,常用安太樂25毫克每日3次或苯海拉明25毫克,每日3次口服。也可用賽庚定2-4毫克,每曰3次口服。頑固者用撲爾敏4毫克,每日4次,與甲氰咪呱200毫克,每日4次,聯合用葯,效果較好。近年來應用的新葯息斯敏10毫克,每日1次口服,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顯著。皮損泛發者,可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10毫升,每日1次。出現喉頭水腫,呼吸困難或嚴重者,應立即給予皮下注射0.1%腎上腺索0.5-1.0毫升。
(2)外用葯物:常用1%酚爐甘石洗劑或1%博荷酊外塗,每日3-4次。
2.中葯及偏方
(1)地膚子、浮萍各30克,蟬蛻9克,水煎服,每日 l劑。
(2)桃樹葉、艾葉各30克,白礬15克,食鹽9克,煎湯洗浴,每日1-2次。
(3)蒼耳子,荊芥,防風各15克,蔥白1根,水煎服,每日1劑。
3.營養和飲食
宜進清淡飲食,忌魚、蝦、蟹、羊肉、酒類等辛辣刺激食物。
(四)注意事項
1.患者平時要注意觀察過敏原,如發現某種食物或葯物過敏時,應立即停用,對可疑致敏原應盡量避免接觸。
2.剪短指甲,勿用力搔抓,否則可引起皮損顯著增多,瘙癢劇烈。
3.保持大便通暢,便秘者可服果導片2片,每日2-3次安番瀉葉適量開水沖飲。
4.室內應保持清潔、乾燥,禁放花卉,也不應該噴灑來蘇,敵敵畏等化學物品,以免致敏。
5.病人在做脫敏治療時,一定要在醫院進行,同時要准備好急救葯物,如腎上腺素,非那根,地塞米松及氧氣等,以便及時搶救。
6.司機、高空作業者在工作期間禁用撲爾敏、苯海拉明、安太樂等抗過敏葯物,以免因頭暈、嗜睡而出現事故。
(五)預防常識
1.對過敏性體質的人應盡量避免接觸易引起過敏的食物、葯物、植物及化學物品,減少過冷、過熱及日曬的刺激。
2.保持生活規律,精神愉快,積極治療胃腸及內分泌疾病。
3.盡早除去體內感染病灶,如抗感染、除蛔蟲等治療。

『陸』 小孩麻疹是怎樣的

發高燒,起紅點全身,要注意哦

『柒』 麻疹的出疹特點是

[臨床表現]
潛伏期一般為10-12天(6-12),應血清被動免疫後,有的可延長至3周。
前驅期2-4天,表現為高熱。眼結合膜有充血、怕光、流淚、流涕、咳嗽、噴嚏等卡他症狀,並伴全身不適。發口香糖後2-3天可在第一臼對面兩側頰粘膜上,出現針尖大小,藍白色或紫色小點,周圍紅暈,此即Kiplik斑初起僅數個,很快增多,且可融合,擴散至整個頰粘膜,以及唇內、牙齦等處,一般維持2-3天,在發疹後的第二天消退。
發疹期為3-5天,起病後第4天開始發疹,初見於耳後、發際、顏面,爾後迅速蔓延到頸部、上肢、軀干及下肢,直達手心足底,約經2-3天,遍及全身。皮疹以玫瑰色斑丘疹為主,壓之褪色,大小不等直徑2-5mm,疹盛時可互相融合,顏色漸轉暗。皮疹在2-5天內出齊,出疹高峰時中毒症狀加重,體溫高達40度,神萎倦怠,昏睡終日,或煩躁不安甚而驚厥。頸淋巴結、肝、脾均腫大。成人麻疹患者的中毒症狀常比小兒為重,皮疹多密集,但繼發細菌感染者較少。
臨床上根據症狀分典型、輕型、重型、異型四型麻疹。
1、典型麻疹:見於未接種或初免失敗者。此型分三期:①前驅期:主要表現為中度以下發熱、咳嗽、流涕、畏光、流淚、結合膜充血,2~3天左右頰粘膜可見灰白色針尖大小的小點,周邊有毛細血管擴張的麻疹粘膜斑;②出疹期(病後3~4天):發熱增高,從耳後發際開始出現直徑為1~3mm大小的淡紅色斑丘疹,逐漸蔓延至頸部、軀干,直至四肢。疹間皮膚正常,壓之褪色,重者皮疹密集成暗紅色,此期全身中毒症狀加重,可出現驚厥、抽搐、譫妄、舌尖緣乳頭紅腫似猩紅熱樣舌,體查淺表淋巴結及肝脾可腫大,重者肺部可聞濕羅音,胸片可見彌漫性肺部浸潤小點。③恢復期:出疹高峰後,發熱漸退,病情緩解,皮疹依出疹先後順療隱退,留有棕褐色斑痕,1~2周消失,整個病程約10天。成人麻疹較小兒重、發熱高、皮疹多,但並發肺炎者少。
2.輕型麻疹 多見於接受過疫苗免疫者。目前以輕型患者多見。發熱低,上呼吸道症狀輕,麻疹粘膜斑不明顯,皮疹少,並發症少。
3.重型麻疹 病情重篤。高熱、譫妄、抽搐者為中毒性麻疹;伴循環衰竭者為休克性麻疹;皮疹為出血性,壓之不退色者為出血性麻疹。
4.異型麻疹 見於接種滅活麻疹疫苗後半年以後再次接種者。我國用減毒活疫苗,故此型很少見。
恢復期為2-3天,皮疹出齊後體溫開始下降,食慾增加。一般熱退後2-3天周內退盡。整個病程約2周。
最多見的並發症為支氣管肺炎、心肌炎、喉炎及耳炎,其它可發生腦炎、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心血管機能不全以及結核病變播散等。

[診斷]
本病依據流行病史、上呼吸道症狀、結膜充血、畏光及頰部典型的粘膜斑即可診斷。非典型者需分離病毒或作血清抗體測定,也可從鼻咽分泌物或痰塗片中找多核巨細胞來確診。

『捌』 深圳哪家醫院治療蕁麻疹能治好。。

蕁麻疹多是由於過敏原而引起的,可以去專業皮膚科做一個過敏原的測試,盡量避開過敏原。平時盡量少抽煙,喝酒,熬夜,不要吃一些刺激的生冷的食物,盡量少吃海鮮,洗澡的水不要太熱,加強體育運動鍛煉,增加抵抗力,衣服盡量穿得寬松,不要穿一些化纖類的衣物,室內要保持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