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皰疹性咽頰炎手足口病
擴展閱讀
黃褐斑專家咨詢 2025-05-16 17:28:31
黃鱔血蕁麻疹 2025-05-16 17:27:58
蕁麻疹熱捂 2025-05-16 17:25:35

皰疹性咽頰炎手足口病

發布時間: 2022-06-21 09:44:35

❶ 手足口病與皰疹性咽頰炎在症狀、預防和治療方面有什麼異同

皰疹性咽頰炎也是由柯薩奇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現為發熱咽痛,咽頰部和口腔黏膜出現灰白色的皰疹,主要出現軟齶,需要壓著舌頭才能看到,手部、足部沒有疹子。而手足口病為紅色的皮疹,在手掌、足底、舌面、硬齶(嚴重時可出現在軟齶,但較少)均可出現皮疹。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頰炎在治療上原則都一樣,即對症治療,如局部如果皮疹轉為皰疹,抓破後出現感染時,可以局部使用消炎葯;中低燒時採用物理降溫即可,可用冰袋冷敷、酒精擦拭等方法;為防止電解質紊亂需補充液體;發燒時小孩消耗體內組織蛋白、維生素比較多,可以給小孩吃些清淡的水果,高蛋白的飲食等。

❷ 皰疹性咽頰炎是不是手足口病的一種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為特徵的急性傳染性咽頰炎,以1-7歲兒童發病多見,臨床以發熱、咽痛、咽峽部黏膜小皰疹和淺表潰瘍為主要表現。皰疹性咽峽炎全年均可發生,一般夏秋季為高發季節。該病傳染性強,傳播快,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還可通過呼吸道以及直接接觸傳播。皰疹性咽峽炎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天後自愈,重者可至2周。

02

皰疹性咽峽炎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皰疹性咽峽炎主要包括三種傳播途徑:①消化道傳播,通過糞-口途徑傳播;②呼吸道傳播,通過飛沫傳播;③密切接觸傳播,生活中接觸病人的糞便、呼吸道分泌物,及被其污染的手、毛巾、牙具、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而發生感染。

03

能引起皰疹性咽峽炎的病原體

皰疹性咽峽炎大多由柯薩奇病毒引起,部分由埃可病毒等腸道病毒引起。此類病毒對紫外線敏感!

04

皰疹性咽峽炎的臨床症狀有哪些?

皰疹性咽峽炎常突起發熱,熱度高低不一,最高可達 40℃ 以上,甚至引起驚厥。常伴有頭痛、腹痛或肌痛。年齡較大患兒自訴咽痛,可影響吞咽。嬰幼兒表現為流涎、厭食、煩躁不安,伴發嘔吐。起病2日內口腔黏膜可見散在灰白色皰疹,直徑1~2mm,周圍繞以紅暈,多見於扁桃體前部,也可位於軟齶、扁桃體及懸雍垂上,但不見於齒齦及頰黏膜;2-3日後紅暈擴大,水皰破潰變為淺潰瘍,表面覆蓋淡黃色假膜。全身症狀及咽部體征一般在4~6天後自愈,很少有並發症。

❸ 皰疹性咽頰炎是手足口病嗎

病情分析:皰疹性咽頰炎可以是手足口病的一個階段
意見建議:皰疹性咽頰炎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由於其初期症狀與一般感冒區別不大,因此很容易被人誤解為普通感冒而延誤治療。造成小兒皰疹性咽頰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於最近天氣比較炎熱、室內空氣流通不暢,使室內空氣細菌和病毒急劇繁殖,進入小兒呼吸道而引起疾病發生。這些病毒主要是柯薩奇病毒、皰疹病毒和埃可病毒,以及並發細菌感染等。減輕不適的方法是:注意口腔衛生,保持口腔清潔。可用淡鹽水漱口,用10%硝酸銀塗於潰瘍或用咽喉靈丹,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減輕咽痛症狀。口服維生素C及B等。抗生素對病毒性咽炎無效。但如有發熱,應給予抗菌葯物治療,以便控制繼發性細菌感染。
馬國妹—河北邢台橋東婦幼保健站
兒科
醫師

❹ 想確定下是手足口病還是皰疹性咽頰炎

您好!這兩種疾病,我們臨床上很多醫師都容易搞錯!
先糾正您一個錯誤,是咽峽炎不是咽頰炎!在醫學上,這兩個是完全不同的部位。區別如下:
手足口病的口腔皰疹,主要長在口腔前部(兩頰部及舌,唇內側,硬齶等)部位;可伴遠端四肢-手足臀等部位的皰疹症狀,其病原體主要是柯莎奇病毒(CA5、CA16、CA16)和新型腸道病毒EV71;
皰疹性咽峽炎,皰疹長在口腔後部(如:懸雍垂、軟齶邊緣部、舌根、齶舌弓、齶咽弓),警惕是否是皰疹性咽峽炎,該疾病主要有EB病毒和柯莎奇病毒的其他亞型引起,並不會引起手足臀等部位的皰疹;
區別這兩種疾病,一定要找准患者的臨床表現,結合醫學檢驗,對患者進行分子生物學或者免疫學檢測以便明確診斷。
參考來源:《傳染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八版 第二章 病毒學傳染病 手足口病

❺ 什麼是皰疹性咽頰炎

什麼是皰疹性咽頰炎?
皰疹性咽頰炎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發熱和咽頰部皰疹潰瘍為特徵的急性傳染性咽頰炎,它主要通過胃腸道(糞-口)、呼吸道內分泌物和密切接觸的某些物品進行傳播。四季均可發,常見於夏秋季,大多數發生在5歲以下的兒童身上。
皰疹性咽頰炎的病程表現
1.潛伏期
此階段沒有明顯的症狀,但病毒會在體內悄悄地大量復制。
2.高燒期
此階段表現為突發高燒38-40℃,可伴有咽痛、厭食等症狀。
應對措施:如果孩子沒有精神不振,嚴重疼痛等異常情況,可先居家觀察,予以積極退熱處理,以免發生高熱驚厥。
3.皰疹期
此階段表現為咽頰部位出現白色皰疹,症狀明顯,其他部位沒有皰疹或皮疹。
4.潰瘍期
此階段表現為退熱,咽頰處皰疹會破潰形成潰瘍,寶寶會因疼痛而出現拒食、哭鬧、流口水等症狀,但也代錶快要痊癒了。
應對措施:此階段寶爸寶媽們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例如:給孩子喝涼白開,用溫鹽水幫孩子漱口,喂孩子吃一些解熱鎮痛葯等,緩解孩子的疼痛感。同時注意飲食清淡,適當補充營養和水分,注意居家隔離休息和個人衛生,避免交叉感染。
如何區分皰疹性咽頰炎&手足口病?
皰疹性咽頰炎和手足口病是一對「表兄弟」,它們都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5歲以下的孩子都是高發人群。但他們的臨床表現卻不盡相同。
皰疹位置不一樣。皰疹性咽頰炎表現為咽頰部出現皰疹,而手口足病除了口腔外,還會在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現斑丘疹或皰疹。
發病風險不一樣。皰疹性咽頰炎來勢兇猛,常出現高熱驚厥等臨床表現,多數症狀輕微,為自限性疾病,極少出現嚴重並發症和重症病例,一般病程在1-2周。而手足口病要更危險,據有關部門統計,手足口病患者有1%的幾率感染並發症,尤其是3歲以下兒童,常見有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並發症,有時候甚至危及生命。

❻ 皰疹性咽頰炎已到高發季,感染症狀是什麼如何預防治療

皰疹性咽峽炎是兒童時期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這種病症多發於夏秋季節(5-8月份),具有很強的感染性、傳播速度快,皰疹性咽峽炎是特殊性的上呼吸道感染,會出現咽喉腫痛充血、高熱、厭食、流涎、嘔吐等症狀。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主要是通過糞便、口、呼吸道傳播途徑,感染性比較強,但皰疹性咽峽炎並不是傳染病。

醫生建議,在皰疹性咽峽炎發病高峰期,應特別注意孩子的個人衛生和室內環境,要做到勤洗手,預防病從口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不要去人多密集的地方。如果孩子出現以上症狀應該及時去醫院就診,不要隨便給孩子吃葯,不要誤認為是感冒而耽誤了治療。

❼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頰炎的表現有什麼不同要如何預防和治療

皰疹性咽頰炎和手足口病都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的體溫通常會高一專些,但不是絕對。手足口病屬的患兒會出現手心、腳心的皮疹,皰疹性咽頰炎有時也會在手、腳、臀部有一些類似瘡的皮損。在治療上原則都一樣,即對症治療,如局部如果皮疹轉為皰疹,抓破後出現感染時,可以局部使用消炎葯;中低燒時採用物理降溫即可,可用冰袋冷敷、酒精擦拭等方法;為防止電解質紊亂需補充液體。

❽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頰炎的用葯有什麼區別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頰炎在治療上原則都一樣,即對症治療,如局部如果皮疹轉為皰疹,抓破後出現感染時,可以局部使用消炎葯;中低燒時採用物理降溫即可,可用冰袋冷敷、酒精擦拭等方法;為防止電解質紊亂需補充液體;發燒時小孩消耗體內組織蛋白、維生素比較多,可以給小孩吃些清淡的水果,高蛋白的飲食等。

❾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病,是一回事嗎

確實,皰疹性咽峽炎常常和手足口病被提到一起,例如:
1)它們都會引起發熱;
2)大部分手足口病也會有口腔皰疹表現;
3)都是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引起兩者的病毒類型有重疊的。引起皰疹性咽峽炎的病毒主要是柯薩奇病毒 A 組(1~10、12、16、22 型),其中 A16 也是手足口病的主要元兇,另外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還有EV71,手足口病疫苗也是主要是防EV71病毒。
4)在流行特徵方面,二者都是:傳染源是患兒或隱性患兒;
5)主要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觸傳播;
6)發病以5歲以下兒童為主,特別是3歲以下;
7)四季均可發病,但每年6~9月份高峰。
8)潛伏期均是2~10天,平均3~5天;處於潛伏期的孩子,也是具有傳染性的。另外如果孩子口腔皰疹長起來後會嘴疼流口水,孩子用手摸嘴周口水,然後再去碰玩具、書等,另外一個小朋友再接觸這些物品,就有可能被傳染。
這么看,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真的是「近親」。尤其是當孩子出現發熱和口腔有皰疹的時候,家長更難區分。其實具體是否要區分這兩個病,在臨床上意義並不是很大,因為護理方式都是一樣的

❿ 皰疹性咽頰炎是手足口嗎

皰疹性咽頰炎不是手足口病。疹性咽峽炎是一種急性傳染性,發熱性疾病,是由許多A組柯薩奇病毒,偶爾也有其他腸道病毒所引起。其特點為皰疹性潰瘍性粘膜損害,常見於嬰幼兒,臨床特徵為驟起高熱伴有咽喉痛、頭痛、厭食、並常有頸、腹和四肢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