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帶狀皰疹用什麼葯治療
1、外用葯物,見效快,防復發:皰疹屬於病毒性皮膚病,所以選用特效外用葯物 皰膚靈 直接作用於患處,可以快速切斷病毒基因復制鏈,直接消除積聚於皮膚及周圍血液當中的毒素,緩解病變症狀,減輕患者的痛苦。
>02
2、中醫認為,皰疹是由於濕熱感毒、脾虛濕盛或氣血瘀滯等因素所致。但是,每個人的體質都不同,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辨證論治,精確配伍,綜合調理患者的身體,滅殺根植於神經元、血液裡面的病毒,有效防止復發出現。
>03
3、免疫調節劑。帶狀皰疹是在機體免疫力低下的情況下發生的。因此患者要使用免疫調節劑來調節自身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增強體質。
>04
4、抗病毒葯物。帶狀皰疹是因病毒感染所致,所以需要採用相應的抗病毒葯物來進行治療,具體的使用方法可以是口服,也可以是靜脈注射,對病情不同的患者來說,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
>05
5、止痛劑。帶狀皰疹患者通常會產生嚴重的疼痛症狀,因此患者需要使用一定量的止痛劑來緩解疼痛,減少對睡眠質量的影響。
>06
6、可服去痛片、安乃近等止痛劑。
用維生素B12 100—200微克肌注,每日一次;內服或肌注維生素B1。可酌情選用。
局部治療帶狀皰疹:勿挑破水皰。可選用c
大青葉、鐵掃把葉、蛇泡簕等量,搗爛擦汁外搽。
生大黃、雄黃、白芷各二錢,研細末,調花生油搽。
外搽爐甘石洗劑,如水皰穿破者可外塗1%龍膽紫溶液。
>07
6,帶狀皰疹患者要調整好自己的心理情緒,避免過度緊張,以積極的心態配合醫生的治療。在飲食方面要以清淡的食物為主,不要接觸油膩辛辣之物;要將患處保護好,不要摩擦患處,導致水皰破裂;與此同時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貳』 帶狀皰疹用什麼葯
治療方法:
㊀抗病毒:阿昔洛韋(ACV)口服0.2G,每日5次或靜滴。
㊁止痛:安乃近,吲哚美辛,強痛定,內扶容他林,萘普生等,對後遺症神
痛可使用多慮平,潘生丁,阿米替林和奮乃靜,無效時可行脊旁神經元阻滯。
㊂糖皮質激素:早期短程使用可減輕炎症及後遺症神經痛,適合老年及重疾患者。
㊃中醫中葯:以清熱利濕,瀉火解毒為治,常用 「皰膚霜」 針對前期水泡狀態療效顯著;針對後遺症: 「皰酊」 是特別的除根良方;(優選此法)
局部療法:以乾燥,收斂 減少摩擦,防止繼發性感染為原則。如爐甘石洗劑,阿昔洛韋。酞丁安搽劑。眼部損害用皰酊或阿昔洛韋滴眼液,忌用皮質激素葯膏。其他亦可選用音頻電療,頻譜及紫外線照射,氦氖激光等。
『叄』 帶狀皰疹用什麼葯好
帶狀皰疹的治療,以止痛、縮短病程和防止繼發感染為主要原則。1、止痛。給予鎮痛劑,如卡馬西平、加巴噴丁、阿米替林等。另外,西咪替丁也可加速疾病的痊癒和緩解疼痛。外用0.025%辣椒辣素霜,對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有較好的療效。2、抗病毒。阿昔洛韋或泛昔洛韋早期應用,可以抑制病毒及阻止其播散。阿昔洛韋1次0.8g,1天5次;或泛昔洛韋1次0.25g,1天3次。3、維生素及免疫療法。可以肌注維生素B1、維生素B12,每天各1針,連續7-10天,對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有一定療效。可以口服免疫調節劑調節免疫力,對病情恢復也有一定的幫助,如口服胸腺肽、薄芝糖肽、脾氨肽凍乾粉等。4、局部治療。以消炎、乾燥、收斂、防止繼發感染為原則,可以外用爐甘石洗劑或2%龍膽紫溶液。
『肆』 帶狀皰疹治療
帶狀皰疹的治療主要抗病毒和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治療:(1)抗病毒治療一般來說用阿昔洛韋就可以了,因為阿昔洛韋半衰期短,口服生物利用度低,所以每6小時就要服葯一次(每天4次,每次2片),連續服用7-10天。(2)帶狀皰疹引起的疼痛主要是神經損傷所致,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治療可以用維生素B1片,2片,每天3次;維生素B12片,2片,每天3次;也可以用彌可保片,1片,每天3次;營養神經的葯服到疼痛消失才能停用;同時可以用點止痛葯如去痛片或芬必得,對症狀處理。(3)局部可用:阿昔洛韋軟膏+紅黴素軟膏,每天2次;(3)帶狀皰疹病程一般10-14天。用葯治療後病程相應縮短。
『伍』 帶狀皰疹應該吃什麼葯最好
你好:
治療帶狀皰疹,首先要分好型,對症施治,以下為我收錄,治療帶狀皰疹症狀類型,大致分為三種,初得時以脾胃濕熱型居多。您在施治時切記一定要認真對症施治。
(一)肝經火盛型:皮疹鮮紅,皰壁緊張,痛如針刺,伴有口苦咽干,煩躁易怒,便干溲赤舌紅,苔薄黃或黃膩,脈弦數。
治法:清肝火,利濕熱。方葯用:(龍膽瀉肝湯),方源《醫宗金鑒》。
龍膽草、連翹(去心)、生地黃、澤瀉各一錢(三克)、車前子、木通、黃芩、黃連、當歸、梔子(生研)、生甘草、各五分(約二克)。便秘,加生大黃六克;發於顏面者,加菊花、蒲公英各三克可疏風清熱;發於上肢、軀干者,加姜黃六克可引葯上行;發於下肢、腹部者,加牛膝、蒼術、黃柏各三克可清熱,引葯下行。
(二)脾經濕熱型:皰壁鬆弛易破,水皰呈黃白色,破後滲水糜爛或見膿,重者壞死結痂,伴有口不渴或渴不欲飲,納呆便溏,婦女白帶量多,舌淡紅體胖,苔白膩或黃膩,脈滑數。
治法:健脾除濕清熱。方葯:除濕胃苓湯,(方源)《醫宗金鑒》。
除濕胃苓湯:蒼術(炒)、厚朴(姜炒)、陳皮、豬苓、澤瀉、赤茯苓(如無可用白茯苓)、白術(土炒)、滑石、防風、山梔子(生研)、木通各三克、肉桂、甘草各一克、燈草心五尺。若納呆者,加山楂、谷芽各三克健胃消食;疼痛甚者,加川楝子三克行氣止痛;化膿者,加金銀花、大青葉、板藍根各三克清熱解毒。以上為古方計量,可加倍,本人就加倍使用。
(三)氣滯血瘀型:多見於久病或年老體弱之人,皰疹消退後仍劇痛不止,舌質黯,舌邊有瘀點或瘀斑,苔薄白,脈弦細。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方葯:逍遙散加減。(方源):《中醫診治大典》。
當歸九克、赤芍、川芎、丹參、白術、茯苓各六克、柴胡、川楝子、甘草各三克、薄荷二克(後下)葯熬好後下二分鍾起鍋。若夜寐不安者,加遠志六克、夜交藤九克養心安神;若體質壯實者,加大黃六克以行血;若年老體弱,加黨參、黃芪各十二克健脾補氣。
以上為本人精選內治良方,望患者嚴格對症選方。(一)、(二)型病患者,在服葯內治的同時,一定要配合外治。
外治的方法是:用酒精棉消毒患處後,用三棱針刺破每一個水皰,把毒水放凈。在沒有水皰的紅斑處,用七星針(也叫梅花針葯房及網上都有賣)敲打患處,刺破表皮即可,用拔火罐拔出毒血,敲打患處時力量要適度,過淺拔不出毒血,過深留疤。每一次敲打的面積,視拔火罐口頸的面積的大小,依次施治不得遺漏,如皰小而密可用敲刺放血的方法。施治完畢後,用酒精棉把血漬污漬清理干凈,塗上金黴素眼葯膏(或其他眼葯膏均可)以防感染,貼上紗布以防污染衣物。每日檢查,如有新生斑疹或疼痛處依用前法敲刺放血。如外治到位,一次施治即可。如一次不愈,可隔兩日再敲刺放血,直至沒有疼痛而至。還可用艾灸,灸痛處效果也很好,灸時灸後一定要避風。
(三)型病患者,一般表皮沒有創面,或有紅斑,或沒有紅斑只是表皮下跳痛。除了服葯內治外,一定要配合外治的方法,用七星針敲打痛處用拔火罐拔出毒血,每兩天一次,至不痛為止,一般三五次即愈,如病情長須十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