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來得時的不良反應
低血糖反應一般而言,低血糖是胰島素治療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如果注射胰島素的劑量高於患者對胰島素的需求量,就可能發生低血糖反應。來自臨床研究的下列相關不良反應,按系統及器官分類,並以發生率遞減的形式排列(較常見:>1/10;常見:>1/100,10;不常見:>1/1,000100;罕見:>1/10,000<1/10,00;極罕見:<1/10,000) 。在發生頻率組中,按嚴重程度遞減的形式排列。代謝及營養不良較常見:低血糖嚴重的低血糖,特別是復發的,可能導致神經系統的損害。長期或嚴重的低血糖發作有可能危及生命。許多患者腎上腺素能反向調節的體征早於神經性低血糖的症狀和體征的出現。一般而言,血糖下降幅度越大和越快,腎上腺素能反向調節的徵兆和症狀就越明顯。免疫系統不適罕見:過敏反應對胰島素的速發型變態反應是罕見的。對胰島素 (包括甘精胰島素) 或輔料的速發型變態反應包括全身性的皮膚反應、血管性水腫、支氣管痙攣、低血壓和休克,有可能危及生命。胰島素治療可能誘發胰島素抗體的產生。在臨床研究中,對人胰島素及甘精胰島素有交叉反應的抗體出現頻率與出現在中性低精蛋白鋅人胰島素 (NPH) 和甘精胰島素治療組相同。在極少數病例中,由於上述胰島素抗體的存在,應調整胰島素的劑量以糾正高或低血糖的趨勢。神經系統不適極罕見:味覺障礙。眼部不適罕見:視力障礙血糖控制明顯改變時,由於晶體腫脹及折射系數的暫時性改變,可能發生一過性視力障礙。罕見:視網膜病變長期改善血糖控制,降低了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進展的危險。然而因強化胰島素治療而使血糖控制迅速改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可能暫時性惡化。增殖性視網膜病變的患者,特別是尚未用激光凝固治療者,嚴重的低血糖發作時可能發生一過性黑蒙。皮膚及皮下組織不適與其他胰島素治療一樣,在注射部位可能發生脂肪營養不良,而延緩局部胰島素的吸收。在某一注射區內經常輪換注射部位可能有助於減少或預防發生上述改變。常見:脂肪組織增厚不常見:脂肪組織萎縮肌肉骨骼及結締組織不適極罕見:肌痛。全身及注射部位不適常見:注射部位反應這些反應包括發紅、疼痛、瘙癢、蕁麻疹、腫脹或炎症。多數胰島素注射部位的輕微反應,通常在數天或數周內恢復。罕見:水腫。罕見胰島素產生的鈉瀦留和水腫,特別是用強化胰島素療法改善先前不好的代謝控制時,須加註意。有患者報告偶爾錯誤的使用了其他的胰島素,尤其是使用短效胰島素,代替了甘精胰島素進行治療。
B. 貧血病分哪些種
「貧血」是指單位容積血液內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含量低於正常。正常成人血紅蛋白量男性為12—16克/100毫升,女性為11—15克/100毫升;紅細胞數男性為400一550萬/立方毫米,女性為350—500萬/立方毫米。凡低於以上指標的即是貧血。臨床表現為面色蒼白,伴有頭昏、乏力、心悸、氣急等症狀。
造成貧血的原因有多種:缺鐵、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礙等。缺鐵而影響血紅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貧血稱「缺鐵性貧血」,見於營養不良、大量成長期小量出血和鉤蟲病;急性大量出血(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食管靜脈曲張破裂或外傷等)所引起的叫「出血性貧血」;紅細胞過度破壞所引起的貧血稱「溶血性貧血」,但較少見;常伴有黃疸,稱為「溶血性黃疸」;缺乏紅細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貧血稱為「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缺乏葉酸或維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多見於嬰兒和孕婦長期營養不良;缺乏內因子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稱為「惡性貧血」,伴有胃酸缺乏和脊髓側柱、後柱萎縮,病程緩慢;造血功能障礙引起的貧血稱「再生障礙性貧血」。
貧血症狀有輕有重,取決於疾病性質、失血量為人體代償能力。
護理要點
◆ 給病人富於營養和高熱量、高蛋白、多維生素、含豐富無機鹽和飲食,以助於恢復造血功能。
◆ 缺鐵性貧血可多吃動物的內臟,如心、肝、腎以及牛肉、雞蛋黃、大豆、菠菜、紅棗、黑木耳等。
◆ 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在療程後期可能出現相對缺鐵現象,要注意及時補充鐵劑。
◆ 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盡量不要去公共場所。住房要通風。忌服合黴素、氯黴素、磺胺類、退熱止痛片等抑制骨髓的葯物。
◆ 避免過度勞累,保證睡眠時間。
缺鐵性貧血是因缺鐵引起的一種小細胞低血素性貧血。引起缺鐵的原因有三大類:①鐵的需要量增加但沒有及時補充,見於人體發育期、妊期、月經期和哺乳期;②失血,如消化性潰瘍、鉤蟲病、月經過多和各種出血等;③鐵的吸收不良,見於胃酸減少(如萎縮性胃炎、胃大部切除)和慢性腹瀉等。
(1)臨床表現 缺鐵性貧血除原發病表現外,主要有:
1)貧血的表現 ①皮膚黏膜蒼白,以眼瞼、口唇和甲床較明顯;②循環與呼吸系統:心悸、氣急、心率加快、脈壓增大等;③神經系統:頭痛、頭昏、耳鳴、注意力不集中、黑蒙甚至昏厥等;④消化系統:食慾減退、惡心、消化不良、腹瀉或便秘;⑤泌尿生殖系統:少量蛋白質、月經失調等;⑥少數可有脾臟輕度腫大。
2)上皮與黏膜的變化 如毛發、皮膚乾燥。缺乏光澤;反甲或稱匙狀指,易脆易折;舌乳頭萎縮、舌面光滑,舌炎及舌痛;吞咽困難格胃炎等。
3)異食癖 較少見,如嗜食生米、漿糊、泥土、爐渣及砂子等。
缺鐵性分血患者血紅蛋白量和紅細胞數減少;血塗征紅細胞體積變小,中心蒼白區增大(故稱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2)治療 缺鐵性貧血的訂治療措施是消除病因,如治療鉤蟲病等。
補充鐵劑也是本病的重要治療方法。黨以口服為主,如硫酸亞鐵0.3克,每天3次。服用鐵劑時不能喝茶和牛奶,同服維生素C。若口服鐵劑不能耐受或不能吸收,可用右旋糖酐鐵肌內注射;亦可服用紅桃K生血劑。
患者應進食高蛋折、高維生素及含豐富的飲食,以增加營養。
鐵是人體內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元素之一,多數與紅血球中的血紅蛋白結合,成為血紅蛋白的組成物質。紅血球在體內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運輸氣體,其中血紅蛋白起著重要作用,血紅蛋白是氧的載體,把肺部所吸入的氧輸送給組織細胞。血紅蛋白是紅血球中的主要成分,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主要原料,鐵缺乏時,血紅蛋白生成減少,運輸氧的能力減低,引起不同程度的組織缺氧,產生貧血的症狀和體征。使用鐵劑進行治療,常可獲得滿意的效果。鐵劑有口服葯和注射葯2種,口服葯比較安全,常用的有硫酸亞鐵、葡萄糖酸亞鐵、延胡索酸亞鐵。為減輕對胃腸道的刺激,可在吃飯時或飯後服用。由於牛奶中含有較多的磷酸鹽,影響鐵劑吸收,不宜同服,鹼性葯物(小蘇打、胃舒平等)可影響鐵的吸收。常見副作用有燒心、惡心、腹痛、腹瀉或便秘,多為功能性,不需特殊治療。
注射用鐵劑適用於:①口服鐵劑不能吸收,如慢性腹瀉或十二指腸手術後;②對口服鐵劑有嚴重的胃腸道反應;③慢性失血(鐵)過多,口服鐵劑不足以補充;④原患嚴重胃腸道疾病,口服鐵劑可能使病情加重,如潰瘍性結腸炎;⑤懷孕晚期伴嚴重缺鐵性貧血,急需治療。可用右旋糖酐鐵做肌肉深部注射,常見副作用有頭痛、發熱、關節疼痛、蕁麻疹、惡心、哮喘等。
C. 十二指腸炎症會使人消瘦嗎
(一)胃十二指腸炎症。1、慢性胃炎,表現為上腹脹滿或疼痛、食慾減退、惡心、嘔吐、噯氣等症狀反復發作,病程遷延,上腹部壓痛等。2、膽汁反流性胃炎,呈上中腹持續燒灼痛、餐後加重、制酸葯不能緩解,膽汁性嘔吐、可伴有食物內容、吐後症狀不能緩解,常有貧血、消瘦、舌淡、腹瀉等。3胃潰瘍,表現為胃(上腹)呈規律性疼痛,多為鈍痛、脹痛、燒灼痛,典型發作時間為進餐後半小時至2小時,持續1-2小時緩解,嚴重者可引起胃出血。4、十二指腸炎、潰瘍,症狀和胃潰瘍相似,均表現上腹不適、疼痛、上腹正中線偏右側壓痛,消化不良、出血等。十二指腸潰瘍不同的是疼痛規律為進餐後3-4小時開始,再進餐後緩解,可在睡前或夜間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背、右腹容易造成大出血。
(二)炎症惡變。1、組織損害。①胃十二脂腸出血,主要症狀為嘔血或黑便,一般幽門以上出血常為嘔血,多先有惡心感,也可有黑便,幽門以下出血多為排黑便,可先有乏力,心悸、眼黑蒙等,通常失血400毫升以上時,可有循環系統代償現象,如面色蒼白,心率增快等,失血達800毫升,可出現休克症狀,如血壓下降、口乾、心動過速、出汗、呼吸急速、皮膚濕冷等。②十二指腸壅積症。胃十二指腸潰瘍、炎症、粘連可造成該病。呈進食後出現噴射狀嘔吐,吐出帶膽汁宿食,多於進食後1-4小時出現上腹悶脹、疼痛、痛可向右上腹、劍突下或背部放射,嘔吐後俯卧或胸膝位可使疼痛緩解,也有噯氣、惡心、腹脹、腸鳴。發作時可見上腹膨脹、蠕動波、胃型或腸型、偶可捫及擴大十二指腸,有振水音。長期發作後有貧血、消瘦、營養不良、偏頭痛、蕁麻疹等。③胃息肉。多見於慢性胃炎久治不愈者。常見上腹部不適和疼痛,大多呈隱痛,同進食無關,服制酸劑無效,偶有惡心、嘔吐、幽門梗阻及缺鐵貧血徵象。彩超、胃鏡可發現息肉。大於2cm而無蒂者,惡變機會多。2、惡變癌症。①胃癌,a先兆症,慢性胃炎、潰瘍長期不愈,原來上腹不適,疼痛性質、規律發生改變和加重,長期消化不良,逐漸加重的上腹、肝區不適、脹滿疼痛等。B早期症,上腹不適或食後心窩部脹滿,燒灼痛、輕度痙孿性痛、食慾減退、稍食即飽等。C不同部位癌症狀,賁門癌見進食噎感,幽門癌則食後胞脹,甚至嘔吐,胃小彎癌見惡心嘔吐。D晚期潰爛症狀,爛穿血管或血管破裂則發生嘔血或黑大便,爛穿胃壁可發生急笥腹膜炎,出現腹部劇烈疼痛,腹壁硬如板狀等。②十二指腸癌。早期多無特殊症狀,晚期為上腹中部絞痛,呈間歇性、局部壓痛、可觸皮包塊。發生在十二指腸乏特氏壺腹區可見進行性黃疸,並發皮膚搔癢,口臭、污穢舌、心動過緩、尿赤黃及陶土便等,可見消瘦、乏力、疲勞、貧血等全身症狀。
胃十二指腸從慢性炎症到惡變,有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只要我們及對採用美康壽綜合調理技術徹底治療慢性炎症,就能消除慢性炎症時健康的損害,避免惡變,減少死亡威脅。
D. 遺傳基因有哪些罕見病
1、單基因病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遺傳特點為連續遺傳、無性別差異、家族性聚集等牲,如軟骨發育不全、並指、多指、家庭性結腸息肉症等。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遺傳特點為隔代表現、無性別差異,如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聾啞、鐮刀型細胞貧血病、嬰兒黑蒙性白痴等
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遺傳特點為連續遺傳、交叉遺傳、女性多於男性、男性患者的女兒均為患者,如抗維生素D佝僂病、遺傳性腎炎等。
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遺傳特點為隔代遺傳、交叉遺傳和男性多於女性,如血友病、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假肥大症)、色盲症等。
Y染色體遺傳病:表現為限雄遺傳、連續遺傳的特點,如外耳道多毛症。
2、多基因病
由多對基因控制,呈家族聚集趨勢,難以預測,無很好的預防方案,如唇裂、無腦兒、原發性高血壓、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3、染色體病
染色體數目異常疾病:如「21三體」綜合征,又稱為先天愚型、唐氏綜合征,是由於21號染色體數目多了一條而形成的;性腺發育不良,又稱為特納氏綜合征,是女性X染色體少一條導致的,形成原因是減數分裂異常形成了不含性染色體的雌雄配子與一個含X染色體的正常的異型配子結合形成的受精卵發育而成。
克氏綜合征:男性XXY,形成此種個體的受精卵可能是由一個含XX染色體的雌配子與一個含Y染色體的雄配子而成,也可能是由一個正常的雌配子與另一個含XY染色體的雄配子結合而成。
染色體結構異常疾病:如貓叫綜合征就是由於5號染色體部分缺失而形成的。
4、細胞質遺傳病
細胞質遺傳物質只存在於線粒體中,因而細胞質遺傳病就是線粒體基因病,常見病例有神經肌肉衰弱。由於受精卵中的細胞質主要來源於卵細胞,因而細胞質遺傳病取決於母本,表現為「母病子女全病」的特點。
(4)蕁麻疹黑蒙擴展閱讀
由於罕見疾病的發生幾率很低,它們所能獲得的研究資源非常有限,一些葯廠基於經濟利益的考量,對於投入罕見疾病的葯品與食物研發、製造或引進也是缺乏興趣,加上許多疾病的案例並不多,讓這些疾病研究起來十分不易,即使研製出對症葯品,由於患者市場相對較小,其價格也是高得驚人,絕非患者所能承受。
這些罕見疾病並不具傳染力,不需要大家如此敬而遠之。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甚至是一些發展中國家,都有國家頒布的罕見疾病法律,通過在葯品生產、醫療保障、社會保險、個人權益等多方面的強制規定來確保患者的治療救助和正常生活。
E. 甘精胰島素注射液的不良反應
低血糖反應一般而言,低血糖是胰島素治療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如果注射胰島素的劑量高於患者對胰島素的需求量,就可能發生低血糖反應。來自臨床研究的下列相關不良反應,按系統及器官分類,並以發生率遞減的形式排列(較常見:>1/10;常見:>1/100,<1/10;不常見:>1/1,000<1/100;罕見:>1/10,000<1/10,00;極罕見:<1/10,000) 。在發生頻率組中,按嚴重程度遞減的形式排列。代謝及營養不良較常見:低血糖嚴重的低血糖,特別是復發的,可能導致神經系統的損害。長期或嚴重的低血糖發作有可能危及生命。許多患者腎上腺素能反向調節的體征早於神經性低血糖的症狀和體征的出現。一般而言,血糖下降幅度越大和越快,腎上腺素能反向調節的徵兆和症狀就越明顯。免疫系統不適罕見:過敏反應對胰島素的速發型變態反應是罕見的。對胰島素 (包括甘精胰島素) 或輔料的速發型變態反應包括全身性的皮膚反應、血管性水腫、支氣管痙攣、低血壓和休克,有可能危及生命。胰島素治療可能誘發胰島素抗體的產生。在臨床研究中,對人胰島素及甘精胰島素有交叉反應的抗體出現頻率與出現在中性低精蛋白鋅人胰島素 (NPH) 和甘精胰島素治療組相同。在極少數病例中,由於上述胰島素抗體的存在,應調整胰島素的劑量以糾正高或低血糖的趨勢。神經系統不適極罕見:味覺障礙。眼部不適罕見:視力障礙血糖控制明顯改變時,由於晶體腫脹及折射系數的暫時性改變,可能發生一過性視力障礙。罕見:視網膜病變長期改善血糖控制,降低了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進展的危險。然而因強化胰島素治療而使血糖控制迅速改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可能暫時性惡化。增殖性視網膜病變的患者,特別是尚未用激光凝固治療者,嚴重的低血糖發作時可能發生一過性黑蒙。皮膚及皮下組織不適與其他胰島素治療一樣,在注射部位可能發生脂肪營養不良,而延緩局部胰島素的吸收。在某一注射區內經常輪換注射部位可能有助於減少或預防發生上述改變。常見:脂肪組織增厚不常見:脂肪組織萎縮肌肉骨骼及結締組織不適極罕見:肌痛。全身及注射部位不適常見:注射部位反應這些反應包括發紅、疼痛、瘙癢、蕁麻疹、腫脹或炎症。多數胰島素注射部位的輕微反應,通常在數天或數周內恢復。罕見:水腫。罕見胰島素產生的鈉瀦留和水腫,特別是用強化胰島素療法改善先前不好的代謝控制時,須加註意。有患者報告偶爾錯誤的使用了其他的胰島素,尤其是使用短效胰島素,代替了甘精胰島素進行治療。
F. 重組甘精胰島素注射液的不良反應
低血糖反應低血糖一般是由胰島素劑型選擇不當、用量過大或/與飲食運動不協調引起的。脂肪營養不良若不經常輪換注射部位,可能導致注射部位脂肪萎縮或脂質增生。過敏反應胰島素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局部過敏反應,如注射部位發紅、疼痛、瘙癢、蕁麻疹、腫脹或炎症等。這些反應通常是輕微的、暫時的,在繼續治療過程中會消失。全身性過敏反應比較罕見,可能危及生命。眼睛血糖控制明顯改變時,可能發生暫時性的視力障礙。因胰島素強化治療而使血糖控制迅速改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可能暫時性惡化。增殖性視網膜病變的患者,特別是尚未用激光凝固治療者,嚴重低血糖發作時可能發生一過性黑蒙。但是,長期改善血糖控制,可降低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進展的危險。其他反應胰島素治療可能誘發胰島素抗體的產生。對人胰島素及甘精胰島素有交叉反應的抗體,在中性低精蛋白鋅人胰島素和甘精胰島素治療組中出現的頻率是相同的。在極少數病例中由於上述胰島素抗體的存在,應調整胰島素的劑量以糾正高或低血糖的趨勢。罕見胰島素產生的鈉瀦留和水腫,但是胰島素強化治療時,須加註意。
G. 貧血病分哪些種
「貧血」是指單位容積血液內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含量低於正常。正常成人血紅蛋白量男性為12—16克/100毫升,女性為11—15克/100毫升;紅細胞數男性為400一550萬/立方毫米,女性為350—500萬/立方毫米。凡低於以上指標的即是貧血。臨床表現為面色蒼白,伴有頭昏、乏力、心悸、氣急等症狀。
造成貧血的原因有多種:缺鐵、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礙等。缺鐵而影響血紅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貧血稱「缺鐵性貧血」,見於營養不良、大量成長期小量出血和鉤蟲病;急性大量出血(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食管靜脈曲張破裂或外傷等)所引起的叫「出血性貧血」;紅細胞過度破壞所引起的貧血稱「溶血性貧血」,但較少見;常伴有黃疸,稱為「溶血性黃疸」;缺乏紅細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貧血稱為「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缺乏葉酸或維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多見於嬰兒和孕婦長期營養不良;缺乏內因子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稱為「惡性貧血」,伴有胃酸缺乏和脊髓側柱、後柱萎縮,病程緩慢;造血功能障礙引起的貧血稱「再生障礙性貧血」。
貧血症狀有輕有重,取決於疾病性質、失血量為人體代償能力。
護理要點
◆ 給病人富於營養和高熱量、高蛋白、多維生素、含豐富無機鹽和飲食,以助於恢復造血功能。
◆ 缺鐵性貧血可多吃動物的內臟,如心、肝、腎以及牛肉、雞蛋黃、大豆、菠菜、紅棗、黑木耳等。
◆ 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在療程後期可能出現相對缺鐵現象,要注意及時補充鐵劑。
◆ 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盡量不要去公共場所。住房要通風。忌服合黴素、氯黴素、磺胺類、退熱止痛片等抑制骨髓的葯物。
◆ 避免過度勞累,保證睡眠時間。
缺鐵性貧血是因缺鐵引起的一種小細胞低血素性貧血。引起缺鐵的原因有三大類:①鐵的需要量增加但沒有及時補充,見於人體發育期、妊期、月經期和哺乳期;②失血,如消化性潰瘍、鉤蟲病、月經過多和各種出血等;③鐵的吸收不良,見於胃酸減少(如萎縮性胃炎、胃大部切除)和慢性腹瀉等。
(1)臨床表現 缺鐵性貧血除原發病表現外,主要有:
1)貧血的表現 ①皮膚黏膜蒼白,以眼瞼、口唇和甲床較明顯;②循環與呼吸系統:心悸、氣急、心率加快、脈壓增大等;③神經系統:頭痛、頭昏、耳鳴、注意力不集中、黑蒙甚至昏厥等;④消化系統:食慾減退、惡心、消化不良、腹瀉或便秘;⑤泌尿生殖系統:少量蛋白質、月經失調等;⑥少數可有脾臟輕度腫大。
2)上皮與黏膜的變化 如毛發、皮膚乾燥。缺乏光澤;反甲或稱匙狀指,易脆易折;舌乳頭萎縮、舌面光滑,舌炎及舌痛;吞咽困難格胃炎等。
3)異食癖 較少見,如嗜食生米、漿糊、泥土、爐渣及砂子等。
缺鐵性分血患者血紅蛋白量和紅細胞數減少;血塗征紅細胞體積變小,中心蒼白區增大(故稱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2)治療 缺鐵性貧血的訂治療措施是消除病因,如治療鉤蟲病等。
補充鐵劑也是本病的重要治療方法。黨以口服為主,如硫酸亞鐵0.3克,每天3次。服用鐵劑時不能喝茶和牛奶,同服維生素C。若口服鐵劑不能耐受或不能吸收,可用右旋糖酐鐵肌內注射;亦可服用紅桃K生血劑。
患者應進食高蛋折、高維生素及含豐富的飲食,以增加營養。
鐵是人體內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元素之一,多數與紅血球中的血紅蛋白結合,成為血紅蛋白的組成物質。紅血球在體內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運輸氣體,其中血紅蛋白起著重要作用,血紅蛋白是氧的載體,把肺部所吸入的氧輸送給組織細胞。血紅蛋白是紅血球中的主要成分,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主要原料,鐵缺乏時,血紅蛋白生成減少,運輸氧的能力減低,引起不同程度的組織缺氧,產生貧血的症狀和體征。使用鐵劑進行治療,常可獲得滿意的效果。鐵劑有口服葯和注射葯2種,口服葯比較安全,常用的有硫酸亞鐵、葡萄糖酸亞鐵、延胡索酸亞鐵。為減輕對胃腸道的刺激,可在吃飯時或飯後服用。由於牛奶中含有較多的磷酸鹽,影響鐵劑吸收,不宜同服,鹼性葯物(小蘇打、胃舒平等)可影響鐵的吸收。常見副作用有燒心、惡心、腹痛、腹瀉或便秘,多為功能性,不需特殊治療。
注射用鐵劑適用於:①口服鐵劑不能吸收,如慢性腹瀉或十二指腸手術後;②對口服鐵劑有嚴重的胃腸道反應;③慢性失血(鐵)過多,口服鐵劑不足以補充;④原患嚴重胃腸道疾病,口服鐵劑可能使病情加重,如潰瘍性結腸炎;⑤懷孕晚期伴嚴重缺鐵性貧血,急需治療。可用右旋糖酐鐵做肌肉深部注射,常見副作用有頭痛、發熱、關節疼痛、蕁麻疹、惡心、哮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