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年級怎樣做健康常識衛生保健預防傳染病文明校園的手抄報
又一個健康的身體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預防疾病,人人有責。手抄報的主要內容:什麼是甲型H1N1、預防小知識、傳播途徑、甲型H1N1基本知識、甲型H1N1主要症狀、水痘的症狀、如何預防水痘。aware天貓
⑵ 讓寫預防水痘手抄報,沒有資料,都蹭了一個點兒啦!急啊!!!!!!!!!!!!!!!!!!!!!!!!
預防水痘(一)
水痘:水痘是春天的流行傳染病,患者多是一至十四歲的孩子,在學校和托兒所易受感染得病。
病原體:水痘-帶狀瀄疹過濾性病毒
潛伏期:10至21天
發病前徵狀:輕微發燒、不適、食慾欠佳
過程: 患者身上出現小紅點,由胸部、腹部,再擴展至全身。小紅點變大,成為有液體的水泡。 一兩天後,水泡破裂、結成硬殼或疙瘩。新的小紅點再次在同一位置上出現,重復同一過程。二至六天期間,新紅點出現二至四次。十至十四天後,紅點脫落,完全康復,不會留有疤痕。
並發症 :
水痘通常屬較溫和的病,不會引起嚴重的並發症,不過,成年人若罹患水痘,病情往往較嚴重,發燒溫度較高、頭痛、肌肉疼痛等。另外,慢性病患者,特別是白血球過多症或癌症病人,或正在服用類固醇葯物的人,亦要加倍小心,因為水痘會引致肺炎、腦炎等並發症,甚至招致死亡。
護理 : 避免小孩因痕癢難耐而抓破水泡,引致發,同時細菌亦會蔓延至其他皮膚破損的部位。
水痘的症狀之一,是溫和的發燒。水痘擴散期間開始發燒,水痘消失時便退燒。發燒期間,不要服用阿斯匹靈來退燒,因為這樣會增加發生並發症的機會。容易引起一種腦炎,雷氏癥候群(Reye'sSyndrome)。用溫水(不是熱水)洗澡,保持皮膚清潔,減少感染危險。食療雖然罹患水痘後,可以終身免疫,但同樣的過濾性病毒,會潛伏體內,日後會引致帶狀匐行疹(俗稱生蛇)。為免後患,應小心飲食,將病毒徹底消除。忌吃燥熱和滋補性的食物。出疹期間,應每天用下列材料煲湯:紫草、芫荽、馬蹄(荸薺)、白茅根、竹蔗、紅蘿卜。(若小孩有氣喘、咳嗽等問題,不要用馬蹄(荸薺)和紅蘿卜)
預防水痘(二)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發的以皮膚出疹為特徵的傳染性疾病,病毒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具有高度傳染性。密切接觸的易感者90%發病,隱性感染或亞臨床病例少見,人群中病例以10歲以下兒童多見。水痘在全球廣泛流行,常年發病,以冬、春季為高峰,其主要症狀為發熱、全身皮疹、劇烈瘙癢及皮膚損害,如果繼發細菌感染則可能留下永久性疤痕。當患者免疫力低下時,還可能發生無菌性腦炎、肺炎及其它臟器的並發症,並可能導致死亡。
預防:水痘除了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開窗通風以保持室內空氣清潔等方法外,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水痘發生的最經濟、有效的手段。預防一種傳染病的最好辦法是通過隔離傳染源、個體被動免疫和主動免疫三種手段。
一、水痘病人的隔離:將水痘或帶狀皰疹病人自出疹到皰疹全部結痂期間進行隔離,但由於水痘病人出疹前2天已有傳染性,因此隔離不能阻止出疹前的病毒傳播。所以流行季節不帶小兒去人多的公共場所、開窗通風以保持室內空氣清潔等方法並不能完全避免兒童接觸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二、被動免疫:在接觸水痘或帶狀皰疹後96小時內使用水痘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但保護作用有限,而且國內目前無此葯。
三、主動免疫: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水痘發生的最經濟、有效的手段。接種水痘疫苗至少有以下幾點好處:保護兒童免受水痘的折磨;從而避免了水痘帶來直接(門診、住院或葯物治療)和間接(父母請假陪護)的經濟損失,減少了兒童因水痘而發生的停學停課;降低帶狀皰疹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
預防水痘(三)
水痘是一種小兒最常見的出疹性傳染病。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經呼吸道傳染是主要傳播途徑。另一種是接觸傳染,接觸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而被感染。水痘起病時可出現發熱,咽痛。全身不適等現象,經過數小時至1天,皮膚上出現皮疹,也有的並不出現上述症狀而直接出皮疹。皮疹先出現在頭部和軀干,逐漸蔓延到四肢。開始出的為紅色小丘疹。經1~2天變成橢圓形、綠豆大小的水泡,水泡周圍呈淡紅色。3~4天泡疹干縮結痴,1~3周痴皮脫落。痴蓋很表淺,不留疤痕。因皮疹是在發病後一批批陸續出現的,所以在病兒皮膚上可見到丘疹、皰疹、痂皮同時存在,這是水痘疹的特點。
家庭護理要點
1.患了水痘的病人一經確診,立即在家隔離直至全部結痂。水痘雖然症狀較輕,一般都能順利恢復,但它的傳染性很強,而且水痘在目前還未普遍施行自動免疫,因此預防水痘,主要靠隔離好病兒,盡可能避免人與患水痘的病人接觸。
2.發熱時要讓病人休息,吃富有營養易消化的飲食,要多喝開水和果汁水。
3.囑咐和管理病兒不要用手抓破痘疹,特別是注意不要抓破面部的痘疹,以免皰疹被抓破化膿感染,若病變損傷較深,有可能留下疤痕。為了防止這一情況發生,要把孩子的指甲剪短,保持手的清潔。可縫制一副毛邊向外的手套,戴在病兒手上。如果皰疹破了,可塗1%的紫葯水,如有化膿可塗抗生素軟膏。
4.病兒的被褥要勤曬,衣服要清潔寬大,防止因穿過緊的衣服和蓋過厚的被子,而造成過熱引起疹子發癢。
5.個別水痘病兒可合並發生肺炎、腦炎。如發現病兒高熱不退、咳喘,或嘔吐、頭痛、煩躁不安或嗜睡,應及時找醫生診治。
注意事項
1.有的家長錯誤地認為水痘出的越多越好,因而一味地給孩子吃透表發疹的葯,這樣做的結果是導致全身水痘密集,使病情加重,孩子會感到奇癢難忍,煩躁不安,甚至用手去抓,輕者會留下疤痕,重者可能造成細菌由局部感染病灶進入血液循環,並在血液中生長繁殖引起敗血症。
2.正在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其他疾病的人,和患有濕疹或其他皮膚病比較重的人,以及傷口面積較大的外科病人,更應千方百計避免與水痘病人接觸。因為這些病兒如果發生了水痘,病情很嚴重。 加點分嘛~~=w=
⑶ 春季預防傳染病手抄報內容常喝水寫什麼
您的疑問應該是春季預防傳染病手抄報內容寫什麼。可以寫預防傳染病的方法、常見的春季傳染病、春季傳病治療方法等。
流行於春季的常見傳染病有以下幾種: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紅熱、水痘、流腦等。
在學校,手抄報是第二課堂的一種很好的活動形式,具有相當強的可塑性和自由性。手抄報也是一種群眾性的宣傳工具,它就相當於縮小的黑板報。
⑷ 冬季預防手抄報內容
冬季來臨,衛生室結合學校實際開展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宣傳活動。
各班要切實做好學生的健康知識和習慣的宣傳,教育學生了解呼吸道傳染病的相關知識,增強自我防病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一、冬季傳染病相關知識
1.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幾種常見呼吸道傳染病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風疹、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肺炎和肺結核等。
其中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其發病率占傳染病之首位。
2.呼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的共性為:發熱,乏力,頭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狀(包括咳嗽、流涕、打噴嚏、鼻塞等症狀)。
3.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塵埃進行傳播。病人在講話、咳嗽、打噴嚏時可以從鼻咽部噴出大量的含有病原體的黏液飛沫懸浮於空氣中,被易感者吸入,即可造成傳染,也可形成大面積流行。
二、主要預防措施及健康習慣
1.注意防寒保暖,隨時增減衣物,避免受涼。
人體受涼時,呼吸道血管收縮,血液循環減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2.多喝水。冬季氣候乾燥,空氣中塵埃含量高,人體鼻黏膜容易受損,要多喝水,
讓鼻黏膜保持濕潤,能有效抵禦病毒的入侵,還有利於體內毒素排泄,凈化體內環境。
⑸ 預防水痘的手抄報
預防方法
(一)嚴格管理傳染源:呼吸道隔離從出疹開始到全部皰疹結痂為止,一切用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均應消毒處理,防止易感兒及孕婦接觸病人。(二)保護易感人群:可接種對易感兒童及孕婦可肌肉注射水痘-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VZIG),減毒活疫苗也有預防作用。
疾病護理
1、隔離患兒:對可疑或確診為水痘的患者應進行隔離。其中上學或入托的小兒,一般可在家中隔離,家中如有其他未患過的水痘的小孩,應另擇居住處或不與患者同住一房間。隔離應持續到全部皰疹乾燥結痂時為止。2、避免用手抓破皰疹:特別注意不要抓破面部皰疹,以免皰疹被抓破化膿感染,若病變損傷較深,有可能留下疤痕。為了防止這一情況發生,要把指甲剪短,保持雙手清潔。3、止癢:衣被不宜過多過厚過緊,太熱了出汗會使皮疹發癢。清潔皮膚後,在長水痘的局部使用爐甘石洗劑塗抹。4、注意消毒與清潔:對接觸水痘皰疹液的衣服、被褥、毛巾、敷料、玩具、餐具等,根據情況分別採取洗、曬、燙、煮、燒消毒,且不與健康人共用。同時還要勤換衣被,保持皮膚清潔。5、注意病情變化:注意病情變化,如發現出疹後持續高熱不退、咳喘,或嘔吐、頭痛、煩躁不安或嗜睡,驚厥時應及時送到醫院。6、定時開窗:空氣流通也有殺滅空氣中病毒的作用。但房間通風時要注意防止患者受涼。房間盡可能讓陽光照射,打開玻璃窗(玻璃可阻擋殺滅病毒的紫外線)。7、物理退燒:水痘如有發燒情形,最好是以冰枕、毛巾、多喝水等物理退燒法。應避免使用阿司匹林類的葯物來退燒,以免發生可怕的並發症
水痘是一種病毒性疾病,可以自愈,但是仍需要嚴格注意,因為本病會伴隨有很多嚴重的並發症,不注意的話,可是會帶來嚴重的影響。
⑹ 學了水痘的知識做一張a4紙的手抄報裡面的文字怎麼寫
首先寫上「預防水痘」的報頭,塗上顏色,中間畫一個醫生,畫出手抄報的邊框和文字框,背景塗成淺黃色,邊框塗成橘色,給醫生塗上顏色,用淺橘色和粉紅色給文字框加上邊框裝飾,最後畫上橫線,預防水痘的手抄報就完成了。
1、首先在手抄報的上方寫上「預防水痘」的手抄報主題報頭,接著用綠色和粉紅色將報頭文字塗上顏色,在手抄報正中間的位置畫一個帶著口罩的醫生。
2、用波浪線畫出手抄報的邊框,在醫生的兩側分別用直線畫上手抄報的文字框,線稿就完成了。
3、現在開始塗色,將手抄報的背景塗成淺黃色,邊框塗上橘色,給醫生畫上淺綠色的口罩和白色的職業裝。
4、用淺橘色裝飾左邊的文字框,粉紅色裝飾右邊的文字框邊框,再用這兩種顏色在文字框內加上虛線裝飾。
5、最後在文字框內畫上黑色的橫線,預防水痘的手抄報就完成了。
⑺ 春季衛生防疫手抄報
(一)春季傳染病防治
春季不僅是市民外出「踏青」、「春遊」好時節,同時仍是呼吸道傳染病好發季節,因此市民在生活、學習、工作,還是外出旅遊都應注意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
如何預防呼吸道傳染病?
1、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1)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絹或紙巾掩蓋口鼻。不要隨地吐痰,不要隨意丟棄吐痰或揩鼻涕使用過的手紙。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
(3)不要與他人共用水杯、餐具。
(4)學校、辦公室或居民家中應做到每天開窗至少3次,每次不少於10分鍾。如周圍有呼吸道傳染病病人時,應增加通風換氣的次數。在開窗時,要避免穿堂風,注意保暖。
(5)每天晚間要認真刷牙(一般不少於3分鍾),刷牙後用溫生理鹽水漱口,仰頭含漱能充分沖洗咽部,效果更佳。
2、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抵抗力
(1)加強戶外活動和耐寒鍛煉。注意平衡飲食,保證充足休息。
(2)注意環境衛生。在傳染病流行季節盡量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
3、做好防護
(1)應盡量避免與呼吸道傳染病症狀病人的接觸。
(2)流行季節在人員擁擠的場所內應戴口罩。
(3)如出現發熱、咳嗽、頭痛、嘔吐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有上述症狀的病人應佩戴口罩,以防傳染他人。
4、接種疫苗可減少感染的機會或減輕症狀。流感、流腦、水痘、麻疹等都可接種疫苗。
(二)腸道傳染病防治
夏季是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主要是經食物、飲用水、日常生活接觸等途徑進行傳播。注意環境衛生,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把住「口手兩關」,是夏季防病的關鍵。
夏季腸道傳染病最重要的防治措施是切斷傳播途徑,防止「病從口入」,須注意以下事項:(1)飲用水安全衛生,搞好廚房、食堂與洗手間的消毒衛生,保持室內外衛生;糞便和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2)提倡並實行分餐或使用公筷、公勺。(3)講究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腐敗變質與不潔的生冷食品、飲料等。
(三)狂犬病防治知識
狂犬病又稱恐水病、瘋狗病等。人如果被瘋動物咬傷、抓傷就會感染狂犬病毒,就有可能患狂犬病,人的狂犬病佔90%以上由狗傳染的,其次是貓。狂犬病患者會出現一系列精神症狀,表現為高度恐懼、狂躁不安、恐水、怕風、怕光、怕聲響等,並逐漸出現咽喉肌肉痙攣、流口水、癱瘓,呼吸和循環麻痹等症狀,病死率100%。
預防狂犬病最好的途徑是不養犬、貓等動物;若已養犬、貓等動物,須定期給這些動物注射狂犬疫苗,盡量避免為動物所傷;如被犬、貓等動物傷後,無論輕重,均要及時進行傷口處理,到疾控中心注射人用狂犬疫苗,或按醫囑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
(四)食物中毒
發現有人食物中毒,要及時送到醫院就診,不要自行亂服葯,醫治越早越好,切莫延誤時間。
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就地收集封存,以備檢驗。
要保護好現場,及時收集患者的嘔吐物、糞便等,以備檢驗。
飲水:立即喝下大量潔凈水,稀釋毒素。
催吐:用手指壓迫咽喉,盡可能將胃裡的食物吐出。
⑻ 水痘既是塞喉炎三個畫一張的手抄報怎麼畫
水痘既是塞喉炎三個畫一張的手抄報可以把兩種特徵畫在一塊。
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成人發病症狀比兒童更嚴重。以發熱及皮膚和黏膜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徵,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發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冬春兩季多發,其傳染力強,水痘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自發病前1~2天直至皮疹乾燥結痂期均有傳染性,接觸或飛沫吸入均可傳染,易感兒發病率可達95%以上。該病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留瘢痕,如合並細菌感染會留瘢痕,病後可獲得終身免疫,有時病毒以靜止狀態存留於神經節,多年後感染復發而出現帶狀皰疹。
⑼ 防疫情手抄報寫什麼內容
內容應該簡明精要,豐富充實。大體應該分為兩部分,一方面是關於疫情的一些基本情況,比如說起源、發展和現今規模,以及關於疫情病毒的簡單生物知識。另一方面要具體詳盡地介紹如何進行疫情防控。比如說勤洗手、常通風,出門戴口罩,定期打掃衛生並進行消毒,減少外出和集會。
⑽ 預防春季傳染病手抄報內容
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由於天氣多變,時暖時寒,氣候仍然寒冷、乾燥,特別是在北方,人們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冬天,當春季來臨時,人體內環境很難一下子與外界環境相適應,人體的免疫力相對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機而入、侵襲人體,特別容易引起流感、流腦、流腮等呼吸道傳染病,同時隨著氣溫轉暖,手足口病等傳染病也逐漸抬頭。若平時不注意鍛煉,再加上室內空氣不流通,很容易發生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的流行。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
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
主要症狀:有發熱、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狀。
易感人群: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病後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維持的時間不長,病毒不斷發生變異,可引起反復感染發病。
預防措施:接種流感疫苗已被國際醫學界公認是防範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於流感病毒變異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類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種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達到預防的效果。另外,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在流感季節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老年人、兒童盡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預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麻疹
麻疹是一種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冬春季節。凡是沒有接種過麻疹疫苗,接觸後90%以上均會發病,1-5歲小兒發病率最高。
傳播途徑: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病人的眼結膜、鼻、口、咽等處的分泌物(如眼淚、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著麻疹病毒。
主要症狀:麻疹的潛伏期為10-11天,開始時症狀像感冒,但同時出現眼紅、眼皮發腫、流淚、怕光、打噴嚏、咳嗽等更嚴重的症狀。第4天起從耳朵後面開始出現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內皮疹遍及全身,隨後疹退,脫屑。其他症狀也逐漸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見於嬰幼兒,但近年來由於麻疹疫苗的廣泛接種,發病年齡有後移趨勢。
預防措施:盡量減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屬接觸是預防麻疹的關鍵。做好保健工作,按時接種麻疹疫苗,室內空氣流通,流行季節少到公共場所,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
水痘
水痘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水痘患者多為1-14歲的孩子。在幼兒園和小學最容易發生和流行。雖然水痘屬於急性傳染病,但通常比較溫和,不會引起嚴重的並發症。
傳播途徑:水痘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接觸被病毒污染的塵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傳染。
主要症狀:水痘病毒感染人體後,經過大約2周的潛伏期,患者可出現頭痛、全身不適、發熱、食慾下降等前期症狀,繼而出現有特徵性的紅色斑疹,後變為丘疹、再發展為水皰、常伴有瘙癢,1-2天後開始乾枯結痂,持續一周左右痂皮脫落。皮疹軀幹部最多,頭面部次之,四肢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見於2-10歲的兒童,一次發病可終身獲得較高的免疫力。
預防措施:接種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經濟的預防措施。流行期間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經常開窗通風等也很重要。
風疹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傳播途徑: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風疹的患兒,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帶有病毒,主要經空氣飛沫傳播,一年四季均可傳染得病,以冬春季為多。風疹病毒還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如果孕婦在懷孕期間感染本病,可導致胎兒畸形。
主要症狀:以低熱、上呼吸道輕度炎症、全身散布紅色斑丘疹及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為特徵,若孕婦在妊娠早期感染風疹可能導致胎兒先天畸形。
易感人群:好發於1-5歲兒童,育齡婦女;成人偶見感染。
預防措施:風疹的預防與麻疹、水痘等出疹性傳染病不同,其對象不僅僅是兒童,同時還應當包括育齡婦女。預防風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種風疹疫苗。在春季風疹高發期,盡量少帶兒童到人群密集的場所,如商場、影院等地,避免與風疹病人接觸。孕婦尤要當心,以免感染而殃及胎兒。保持室內開窗通風,空氣流通,增加戶外活動,加強體育鍛煉,講究個人衛生。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簡稱腮腺炎,亦稱「痄腮」,是一種通過飛沫傳播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冬春季節容易發生,多發生於兒童。
傳播途徑: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主要通過飛沫傳染,少數通過用具間接傳染,傳染性強。
主要症狀:本病大多數起病較急,有發熱、畏寒、頭痛、咽痛等全身不適症狀。患者一側或雙側耳下腮腺腫大、疼痛,咀嚼時更痛。並發症有腦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個病程約7-12天。
易感人群:多見於5到15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後可獲終生免疫。
預防措施:及時隔離患者至消腫為止。接種腮腺炎疫苗。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傳播途徑:大多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而感染。
主要症狀:最初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多數病人無明顯症狀,隨後病人突然寒戰,高熱體溫可達40℃,頭痛、嘔吐反復發作,早期皮膚上可見出血點或淤斑, 1-2日內發展為腦膜炎,高熱持續不退,頭痛劇烈,頻繁的嘔吐,伴有驚厥,甚至出現昏迷。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兒童發病率高。
預防措施:免疫接種是預防流腦的主要措施,接種對象為1-15周歲兒童。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
傳播途徑:主要經消化道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病人皮膚、粘膜皰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狀:先出現發燒症狀,手心、腳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並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嬰幼兒和兒童普遍多發,3歲及3歲以下嬰幼兒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後一般不發病,但會將病毒傳播給孩子。
預防措施 :勤洗手、勤通風,流行期間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損害為主的人急性感染性疾病。
傳播途徑:禽流感主要通過空氣傳播,病毒隨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屍體的血液,器官組織、飲水和環境以及衣物、種蛋等傳播,造成環境污染,亦可經過消化道和皮膚傷口而感染。
主要症狀:人禽流感的潛伏期一般為1-7天,出現早期症狀與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發熱、流涕、咽痛、咳嗽等,體溫可達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惡心、腹痛、腹瀉、結膜炎等。
易感人群:任何年齡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來說12歲以下兒童發病率較高,病情較重。與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觸人員為高危人群。
預防措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接觸禽類要用流水洗手;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進食禽肉、蛋類要徹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時要注意生、熟分開;搞好廚房衛生,不生食禽肉和內臟,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製品後要徹底洗手。
結核病
結核病過去俗稱「癆病」,是由結核桿菌主要經呼吸道傳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傳染病,其中以肺結核最為常見,也可侵犯腦膜、腸道、腎臟、骨頭、卵巢、子宮等器官。
傳播途徑:活動期的排菌(也就是痰塗片陽性或者痰培養陽性)肺結核病人是主要的傳染源;結核病的傳播途徑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黏膜接觸,但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
主要症狀:結核病多為緩慢起病,長期伴有疲倦、午後低熱、夜間盜汗、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女性有月經紊亂等症狀。嚴重的患者可有高熱、畏寒、胸痛、呼吸困難、全身衰竭等表現。肺結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帶血絲。結核桿菌侵犯腦膜、腸道、腎臟、骨頭、卵巢、子宮等器官,可有頭痛、嘔吐、意識障礙、消瘦、腹瀉與便秘交替,還可有血尿、膿尿、脾大、貧血以及婦科疾病的症狀等。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是與肺結核病人有密切接觸的人群;機體對結核菌抵抗力較弱的人群,如幼兒、老年人、營養不良、塵(矽)肺、糖尿病患者、HIV陽性或者艾滋病人等群體是重點人群。
預防措施:首先,應該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加強鍛煉,保證充足的營養。對於嬰幼兒應按時接種卡介苗,以獲得免疫力。其次,應注意房間通風,避免與已確診的傳染性結核病患者密切接觸。再次,應積極、有效地治療糖尿病、矽肺、百日咳等容易誘發結核病的基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