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絲瓜瓤熬水的副作用
有損陽的作用
絲瓜絡的副作用和毒性都是很低的,日常使用不會存在任何風險,是比較安全的。
從絲瓜性味看,一些中醫古籍上說絲瓜致倒陽不舉。其實從現代醫學的角度解釋,不必忌口。
絲瓜瓤,又名絲瓜網、絲瓜殼、瓜絡、絮瓜瓤、天羅線、絲瓜筋、絲瓜絡、千層樓,為葫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絲瓜的成熟果實中的維管束或者說絲瓜的枯老果實。絲瓜是我國夏秋季節常用蔬菜,全國大多數的省區有產,為栽培品,以江蘇,浙江所產者質量為好。
絲瓜絡含木聚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等,水煎劑有明顯的鎮痛、鎮靜和抗炎作用,臨床研究表明絲瓜絡內服與外用治療急性乳腺炎、眼部帶狀皰疹、甲狀腺腺瘤等有一定療效。
中醫理論認為,該品味甘性平,入肺、胃、肝經,為醫用、食療佳品,具有通經活絡、清熱化痰功效
1、風濕痹證。本品善袪風通絡,唯葯力平和,多入復方中應用。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肢體麻痹,常與秦艽、防風、當歸、雞血藤等配伍。
2、胸脅脹痛。本品能入肝活血通絡,常用於氣血瘀滯之胸脅脹痛,多配柴胡、香附、瓜蔞皮、鬱金等。
3、乳汁不通,乳癰。本品體輕通利,善通乳絡,治產後乳少或乳汁不通者,常與王不留行、路路通、穿山甲、豬蹄等同用;治乳癰腫痛,每與蒲公英、浙貝母、瓜蔞、青皮等配伍。此外,本品又能治跌打損傷、胸痹等。
(1)絲瓜絡皰疹擴展閱讀
絲瓜瓤作用
1、清潔餐飲具
絲瓜瓤在農家通常用作炊具清浩,如洗碗刷鍋等作用。特點為不粘油,清潔干凈。
2、清潔面部
絲瓜瓤經過開水燙過後,可用於洗臉,去油控油,清潔徹底,面部長有青春痘的可用絲瓜瓤進行清洗,新鮮的效果更佳。也可用作身體清潔。
葯用價值
抗壞血病:絲瓜中維生素C含量較高,可用於抗壞血病及預防各種維生素C缺乏症。
健腦美容:由於絲瓜中維生素B等含量高,有利於小兒大腦發育及中老年人大腦健康;絲瓜藤莖的汁液具有保持皮膚彈性的特殊功能,能美容去皺。
抗病毒、抗過敏:絲瓜提取物對乙型腦炎病毒有明顯預防作用,在絲瓜組織培養液中還提取到一種具抗過敏性物質瀉根醇酸,其有很強的抗過敏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絲瓜
網路-絲瓜瓤
『貳』 絲瓜絡有哪些保健效果,主要要體現有哪些保健性能請教專家!謝謝!
絲瓜絡,又名絲瓜網、絲瓜殼、瓜絡、絮瓜瓤、天羅線、絲瓜筋、絲瓜瓤、千層樓,為葫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絲瓜的成熟果實中的維管束或者說絲瓜的枯老果實。絲瓜是我國夏秋季節常用蔬菜,全國大多數的省區有產,為栽培品,以江蘇,浙江所產者質量為好。絲瓜絡含木聚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等,水煎劑有明顯的鎮痛、鎮靜和抗炎作用,臨床研究表明絲瓜絡內服與外用治療急性乳腺炎、眼部帶狀皰疹、甲狀腺腺瘤等有一定療效。
中醫理論認為,該品味甘性平,入肺、胃、肝經,為醫用、食療佳品,具有通經活絡、清熱化痰功效,《本草再新》記載:「通經絡,和血脈,化痰順氣」,可用於:①風濕痹證。本品善袪風通絡,唯葯力平和,多入復方中應用。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肢體麻痹,常與秦艽、防風、當歸、雞血藤等配伍。②胸脅脹痛。本品能入肝活血通絡,常用於氣血瘀滯之胸脅脹痛,多配柴胡、香附、瓜蔞皮、鬱金等。③乳汁不通,乳癰。本品體輕通利,善通乳絡,治產後乳少或乳汁不通者,常與王不留行、路路通、穿山甲、豬蹄等同用;治乳癰腫痛,每與蒲公英、浙貝母、瓜蔞、青皮等配伍。此外,本品又能治跌打損傷、胸痹等。
現代營養學認為,絲瓜所含各類營養在瓜類食物中較高,所含皂甙類物質、絲瓜苦味質、黏液質、木膠、瓜氨酸、木聚糖和干擾素等特殊物質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所含防止皮膚老化的維生素b1,增白皮膚的維生素c等成分,能保護皮膚、消除斑塊,使皮膚潔白、細嫩,是不可多得的美容佳品,故絲瓜汁有「美人水」之稱。絲瓜絡雖說性味甘平,但仍有「清」的功效,故素體虛寒、脾虛泄瀉或五更瀉者慎用。
絲瓜絡的功效與作用
絲瓜絡食療作用
味甘,性涼。歸肺、肝、胃經。體輕通利。
通經活絡,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止血。主治胸脅脹痛,風濕痹痛,筋脈拘攣,女子經閉,乳汁不通,痰熱咳嗽,熱毒癰腫,痔漏,水腫,小便不利,便血,崩漏。
『叄』 帶狀皰診怎樣治療
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病,中醫稱之為「纏腰火丹」、「蛇串瘡」,俗稱「串腰龍」。該病春秋季多發,愈後一般不再復發而獲得終身免疫。
帶狀皰疹是怎樣發生的
一般情況下,長期潛伏在機體神經細胞里的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是不會發病的。但當人們患了系統性紅斑狼瘡、白血病或其它惡性腫瘤時、接受免疫抑制劑或砷劑等重金屬葯物和放射線治療,以及外傷、過度疲勞時,人體抵抗力低下,這種病毒就會沿神經到達相應神經支配的皮膚而發病。中醫認為:本病多因情志內傷,導致肝膽火盛;或脾濕郁久,濕熱內蘊,外受毒邪而發生。
怎樣才知道患的是帶狀皰疹病
該病的發生以老年人、青年人和虛怯體質居多,且多在春、秋季發病。一般發病前往往有發熱、倦怠、食慾不振等前軀表現。該病的病毒主要累及神經和皮膚,累及神經引起劇烈疼痛,年齡愈大,疼痛愈甚,老年患者在皰疹消退後常遺留較長時間的神經痛。除此之外,初起時皮膚發紅,繼之出現密集成簇的,綠豆至黃豆大小的丘皰疹,並很快形成小水皰,水皰三五成群,集聚一處或數處,排列成帶狀,皰群之間,間隔正常皮膚,。嚴重時可出現出血點、血皰甚至壞死。皮疹常發生於身體的一側、沿某一外周神經分布區排列,不超過人體正中線。其中以肋間神經、三叉神經分布區較多,故常見於腰肋部、胸部、其次是頭面部。本病以發生於面部者為重,常可引起劇烈的疼痛,並可損害眼球各部位,甚至可引起全眼球炎、潰瘍性角膜炎而失明,此種情況應特別注意。該病病程一般為2~4周左右,愈後可留暫時性的色素沉著。
愈後一般不再復發。
如何治療帶狀皰疹
患了帶狀皰疹可用以下方法治療:
1.中醫內治 火毒 在焮紅皮膚上可見丘疹、丘皰疹和皰壁緊張的小水皰。自覺灼熱刺痛,夜難成寐,伴有口乾口苦,溲赤便秘結;脈弦數,舌質紅,苔薄黃或千黃。治宜:涼血瀉火。方用大青連翹湯加減,大青葉、玄參、貫眾、黃芩各9g,連翹、銀花、生地各12g。馬齒莧12~15g,炒丹皮、赤芍各6g,綠豆衣15g。水煎,每日1劑,分2次內服。
濕毒 在紅暈的皮膚上出現數群簇狀成患的水皰,狀如綠豆大小,排列成帶狀,3~5天後,皰液混濁,甚則潰破,進而糜爛浸淫,甚至形成壞疽性潰瘍。自覺痛癢交作,口不渴或渴不多飲,納呆腹脹,大便時溏,脈濡數或滑數,舌質淡紅,苔薄白或白膩。治宜:清化濕熱,涼血解毒,方用薏仁赤豆湯加減。生苡仁、赤小豆各15g,茯苓皮、二花、地膚子、生地各12g,車前子、車前草、赤芍、馬齒莧各9g,甘草6g,藿香、佩蘭各10g。服法同上。
氣滯 皮疹外透不明顯,痛如針刺,或者隱痛綿綿,動則加重。伴納差、夜寐欠安,心煩,脈細澀,舌質紅,苔薄黃。治宜:舒肝理氣,通絡止痛。方用金鈴子散加減。金鈴子、鬱金、紫草根各9g,玄胡索6~9g,醋柴胡、青皮各6g,炒白芍、當歸各12g,絲瓜絡10g。,服法同上。
2.西醫治療 根據病情可口服腦寧片或消炎痛25mg,每日2次,肌注維生素B、B注射液、聚肌胞等。疼痛劇烈者可用腦垂體後葉素5~10單位,皮下或肌肉注射,隔日1次,連用2~3次。全身泛發性可選用阿糖胞苷、轉移因子、干擾素等治療。近年來主要對重症患者早期短時間大劑量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如強的松、地塞米松等,可縮短療程,迅速止痛和預防並發症。
3.外治法 皮疹以丘疹、丘皰疹為主,痛重,選用中葯鮮蘆薈搗爛,酌加梅片,珍珠粉少許,外敷患處,每天1~2次;皰壁緊張欲破,疼痛頗重,外敷玉露膏,每天換1~2次;皮疹潰破或滲出多時,用冰石散摻在黃連膏上分塊敷貼;若有膿腐未脫,酌加九一丹摻在黃連膏上分塊貼敷,每日換1次;待膿腐脫凈,酌加收斂生肌葯,直至結痴瘡劍;若留有膚疼不除,選用黑色拔膏棍貼之。並加壓包紮,兩天換1次。
4.針灸療法 圖刺法 在皮疹區四周,用30~32號(即3~4寸)毫針,呈15~30度角斜刺四針,留針30分鍾。其間捻轉3~5次,每日1次,連續10次為一療程。
循經法 可選主穴:曲池、身柱、陽陵泉、三陰交。配穴:皮疹在眼眶區配太陽、頭維、陽白;在顴區配四白、睛明、下關;在下頜區配頰車、地倉、大迎;在腋窩配肩貞、極泉;在臍上區配合谷;在臍下區配足三里。也可用耳針療法:取肝、神門,每天1次,留針30分鍾,有顯著的止痛效果。
5.單驗方①柿子汁,外塗患處,每天3~4次。②薴麻根,水煎取濃汁,濕敷患處,每天3~4次。③蛇床子,焙乾研面,植物油調成糊狀,外塗患處。④赤小豆粉、滑石粉各30g,研面混勻,植物油調成糊狀,外塗患處。
患了帶狀皰疹應注意些什麼
患了帶狀皰疹大可不必驚慌。此時,應適當休息,避免磨擦患處,並保持患處清潔、乾燥。飲食上多食一些清淡食品,多補充維生素,切忌食用辛辣刺激之品,並常服板蘭根沖劑、抗病毒口服液等。如果皰疹合並有感染情況,應及時應用抗生素。
『肆』 百度百科帶狀泡疹怎麼治
那要看你是哪一種了。
病 案
病例一(百歲老人患急性眼帶狀皰疹案)
楊某某, 男, 99歲, 初診日期:2008年4月16日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
主訴:左眼面頭痛並有水皰己五天
病史:患者高壽99歲,於4月9日下午感學左面及頭部疼痛,到晚10時感左眼也痛並有低熱,服了些止痛葯就休息至凌晨4時痛醒,上班後在醫院查血常規未見異常,用了些一般葯物,也未太重視。可疼痛日益加重,於13日下午住院,住院醫師發現左眼臉上下有數粒紅色丘疹和水皰,診斷為急性眼帶皰疹,經治不效要求會診。患者左面部紅少腫,左眼赤紅疼痛不能視物,左太陽至頭部有成群的粟粒如綠豆大小的紅色丘疹辟和水皰,皰壁緊張,內容物澄清透明,患處燒灼痛、針刺痛、閃電痛,低熱,食慾不佳,脈弦滑數,舌苔薄白稍膩。
中醫診斷:眼蛇丹
西醫診斷:急性眼帶狀皰疹
治療:治宜清熱除濕、活血解毒、通絡止痛.
1.用皰疹康外塗劑,每二小時塗葯一次。三日後復診。
2.內服皰疹湯劑6付
處方:
二花30克,龍膽草12克, 大青葉15克,黃 芩15克,
元胡15克,梔 子15克, 土茯苓30克,板藍根40克,
磁石40克,全 蟲10克, 絲瓜絡12克,甘 草6克。
水煎服,每日一付,日二次,6付。
醫囑:禁忌酒類、海產品。
4月20日復診:熱退,皰疹大部結痂,但左眼赤澀不適
給以洗眼方:
處方:
菊 花15克, 蟬 蛻30克, 黃 連10克, 當
歸15克,
黃 芩15克, 青箱子15克,桃 仁12克, 紅 花10克,
全 蟲10克,地 龍12克, 防 風12克, 川 軍
3克,
甘 草6克。
水煎服,頭煎內服,二煎用葯棉過濾三次洗眼、點眼,日三次。
每日一付,十付為一個療程。
10日後家屬告之病全愈己正常上班
按語:患者年百歲,但身體素質甚佳,為一老中醫,患皰疹病前仍堅持每周坐三個半天班,步法穩健,思路清晰,文字書寫流暢。雖患急性眼帶狀皰疹重症,經及時用葯,皰疹在一周內全部結痂,疼痛也漸漸緩解而消失,此賴正氣之力也。
病例二(患帶狀皰疹正氣充足案)
胡某某, 男性, 64歲, 病程:1月余
初診日期:2008年元月4日
地址:內蒙古臨河市鐵路中學
主訴:患帶狀皰疹1月余
病史:於1個月前,感覺左胸疼痛,未作治療。繼而疼痛加重前胸和後背有少量成群的粟粒如綠豆大小的紅色丘疹群和水皰,
伴有燒灼樣的疼痛還有針刺痛和摩擦痛,隨後皰疹面積逐漸增大,疼痛劇烈難以忍受,需服止痛葯度日(屬Ⅲ疼痛,疼痛劇烈,不能忍受,需要鎮痛葯,睡眠嚴重受干擾,可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在當地經多方治療不效,而來我院就診。
中醫診斷:蛇丹痛
西醫診斷: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治療:養陰益氣,活血搜毒,通絡止痛
1.內服
帶後丹每日三次每次6粒
2.外用 石燕祛痛噴劑痛時用
醫囑:禁忌酒類、海產品。
用葯一個療程病痊癒,電話隨訪未有復發。
按語:患者年高已六十有餘,患蛇丹痛歷經疼痛折磨1月之久,靠止痛葯度日,痛苦萬分。但體質尚好,平時很少有病,經用養陰益氣,活血搜毒,通絡止痛之法治療,很快絡脈通暢,疼痛消失。
病例三(高齡後遺神經痛案)
何某某 男 80歲 病程:1年佘
初診:2008年5月14日
地址:浙江省常山縣天馬鎮城南小區
主訴:左面部至頭頂
病史:2007年4月初突然感覺左頭面部疼痛,服了些止痛葯,也未重視。但疼痛日益加重,即到醫院就診,經院方撿查未見異常,就對症給開了些葯,可疼痛有增無減,且疼痛加重,難以忍受。至第七天發現左面部有幾顆小水皰,再次到醫診為帶狀皰疹,給以阿昔洛韋軟膏外用,並經液體等葯,用葯三天,疼痛又有加重,日夜難眠,即住院治療。住院月佘疼痛少減,院方動員出院休養。出院後到處求醫求葯而未能減輕。現在仍疼痛難忍,以左太陽穴下為重,以燒灼痛、針刺痛、摩擦痛為主。診其脈,脈弦緊,舌苔薄白。
西醫診斷: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中醫診斷:蛇丹痛
治療:養陰益氣,活血搜毒,通絡止痛
1.內服
帶後丹每日三次每次6粒
2.外用 石燕祛痛噴劑痛時用
醫囑:禁忌酒類、海產品。
二診:六月10日來電,言經用葯20餘天,疼痛有減輕,要求繼續用葯。
三診:經二個療程的治療後,基本不痛,僅不定時的疼痛且一痛即過,或輕微疼痛。繼續服葯一個療程以鞏固療效。
2008年9月隨訪病癒。
按語:患者患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雖一年之久,但體質尚好,80高齡的人,生活活動自如,食慾以及精神均很好,而體質的強與弱是導致疾病發展變化的決定因素。如清·醫家章虛谷說:「病之陰陽,因人而變」;「邪氣因人而化」。說明了疾病發展變化的差異與個體體質關系。前後病案正說了體質強而疾病易於治癒,體質弱治療非常不易,本例患者年高80,又久患蛇丹痛,但體質尚好故用葯三個療程而全愈。
病例四:(少年體弱多病案)
曾某某, 女, 23歲, 病程:10年
初診日期:2006年5月22日
地址:廣州市白雲區石井鎮
主訴:左側頭面部疼痛10年。
病史:患者於10年前左側眼眉部及太陽穴處出現大小不等的粟粒水皰,並疼痛。經當地醫院診斷為「急性帶狀皰疹」,用抗病毒類葯物治療,約10天左右皰疹結痂脫落,仍感左側頭面部疼痛不止,10年期間經多方治療疼痛不能緩解,隨來我院就診。來診時左側頭面部陣發性閃電樣抽動疼痛、針刺痛。每天發作數十次,每次疼痛發作約幾秒鍾,疼痛發作時左側眼部太陽穴處有液體滲出。現患者皮膚發紅具有針刺痛、閃電痛、抽動痛、陣發痛,脈弦緊,苔薄白,診斷為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中醫診斷:蛇丹痛
西醫診斷: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治療:養陰益氣,活血搜毒,通絡止痛
1.內服,帶後丹每日3次,每次6粒。
2.外用 石燕祛痛噴劑痛時用
二診:7月12日,各種疼痛均較前減輕,痛時患處滲出物明顯減少,伴失眠,繼服帶後丹,外用石燕粉,加服失眠處方。
三診:8月11日,疼痛次數明顯減輕,每天僅發作2-4次,抽動疼痛已消,繼服葯一個療程。
四診:9月10日,疼痛明顯減輕,痛時患處已不分泌滲出物,繼續鞏固一個療程。
2006年10月24日回訪已痊癒,隨後回訪未再復發。
按語:
帶狀皰疹常見於中老年,青少年少見。發生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幾率更低。患者少年多病體弱,正氣不足,氣血虧虛,御外不固,易感毒邪而病。蛇丹痛的兩大致病因素:一則外感濕熱毒邪,毒邪侵犯人體,導致體內臟腑功能失調,絡脈瘀阻而致氣血不通,不通則痛。一則正氣虛弱,若陽氣虛,衛外機能就不固,外來毒邪就乘機可入。若陰失濡潤,則津、血、陰精不足,臟腑經絡、四肢百骸、五官九竅失去陰血的滋潤、濡養,筋脈失養,脈絡拘急,則疼痛生。此不榮則痛也。如清代·吳澄在他的《不居集·諸痛》說:虛勞之人,精不化氣,氣不化精,先天之真元不足,則周身之道路不通,阻礙氣血,不能營養經絡而為痛也。」此例為臨床少見病例,13歲患急性帶狀皰疹,因體虛而留後遺神經痛長達10年之久,臨床罕見。臨床治療以扶正祛邪為治療原則,即祛邪以通,扶正以榮。當尊葉天士所說:「久病當以緩攻,不可致重損的原則」。宜用養陰益氣,活血搜毒,通絡止痛之法,做到通榮相濟,葯達病所,病祛體復。
病例五:(壯年體弱多病案)
劉某某, 男性, 43歲, 病程:二月佘
初診日期:2007年4月3日
地址: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
主訴:左面部 (耳、口角、額頭)
患帶狀皰疹後,疼痛,面癱,頭暈,2月余。
病史:二月前右側面部及右耳患帶狀皰疹,疼痛難忍,紲之面癱,經治療20餘天皰疹才逐漸結痂,但疼痛有增無減,尤以晚上疼痛更重,無法入眠。患者雖然年輕,但體弱多病,患有糖尿病、慢性胃炎、失眠等慢性疾病。來本院就診時。症見,表情痛苦,口眼歪斜,患處有暗紅色疤痕,脈弦,舌暗紅,苔薄白。
中醫診斷:蛇丹痛
西醫診斷: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治療:養陰益氣,活血搜毒,通絡止痛
1.內服
帶後丹每日三次每次6粒
2.外用 石燕祛痛噴劑痛時用
醫囑:禁忌酒類、海產品。
加用湯劑:患者長期失眠,不利治療,當加服失眠驗方湯劑
處方:
陳
皮12克,半 夏10克, 茯 苓15克,竹 茹12克,
枳 實10克, 酸棗仁30克, 柏子仁15克,夜交藤30克,
枳椇子30克,珍珠母30克, 合歡皮30克,甘草6克。
水煎服, 每日一付, 服葯20。
說明:此葯服法與眾不同,頭煎葯需要在午休後服用,二煎葯放在臨睡前先溫水洗腳後服用,用後清心寡慾安心睡眠。
二診;4月28日,患者精神好轉,睡眠大有改善,食慾增加,疼痛減輕,口眼歪斜稍有好轉。脈弦,舌紅,苔白。
治療:繼服帶後丹,外用祛痛噴劑。加用面癱經驗湯劑:
處方:
羚羊角粉2克(沖服),勾丁12克,菊花12克,荊芥12克,薄荷6克,防風12克,黃芩15克,僵蠶15克,白芷12克,川
芎6克,琥珀5克(沖服),蜈蚣2條,甘草6克
水煎服 每日一付, 連服20天
三診:5月29日,病人很高興,自述睡眠已恢復正常,疼痛、麻木明顯減輕。面癱已愈。脈弦,舌紅,苔白。繼服一個療程。
於07年8月回訪,已徹底痊癒,並表示感謝。於08年8月再次回訪,至今未復發。
按語:患者來診時口眼歪斜,表情痛苦,精神抑鬱。自言懼怕疼痛不敢自眠,睡眠時其妻坐其旁方能入眠(平時患長期失眠症)。其疼痛是以針刺痛為主,有緊痛和麻木感等。原患有糖尿病、慢性胃炎、失眠等慢性疾病。患者心理損傷嚴重,需要安慰,告之本病是能治癒的,需要一些時間,必須樹立信心,醫患同心一定能戰勝病痛。經用葯二療程,基本不再疼痛,睡眠有4-5小時,又用葯二個療程病痊癒。總上可見,本例患者雖在壯年,但平時多病體弱,在治療的同時還需顧及原病,在配合湯劑的情況下用了四個療程而愈。而病例一,系百歲老人而體質較好,僅用葯十兒天而愈,這兩個病例正說明了疾病與體質正氣的辯證關系。
病例六:(腫瘤術後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案)
張虎潤, 男, 74歲, 病程:6個月,
初診日期:2005年6月2日
地址:陝西省乾縣師學校
主訴:術後右腰部患皰疹後疼痛6個月
病史:因患淋巴癌在2004年12月份做淋巴癌摘除手術,術後感覺右腰至後背疼痛,兩天後痛區出成群的粟粒如綠豆大小的紅色丘疹辟和水皰,皰壁緊張,內容澄清透明。住院醫師給以常規處理,出院時仍疼痛不休,到處求醫治療,終是不能止痛,後經病友介紹而來我院醫治。
中醫診斷:蛇丹痛
西醫診斷: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治療:養陰益氣,活血搜毒,通絡止痛
1.內服,帶後丹每日3次,每次6粒。
2.外用,痛時用石燕祛痛噴劑外噴
按語:此例為淋巴癌摘除術後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案,經治療6個月無效而來本科治療。腫瘤疾病多免疫力缺陷,正氣虛弱,術後更傷及氣血,防衛功能低,正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被激活的很好條件,此種情況下不能以痛治痛,當以扶正祛邪,益陰益氣,使氣血得榮,並以活血通絡使氣通暢則痛可祛除。
『伍』 老絲瓜筋燒水喝有什麼作用
老絲瓜筋燒水具有通經活絡、清熱化痰功效。
絲瓜絡全體由維管束縱橫交錯而成,多為長圓形,兩端稍細。絲瓜絡性平味甘,具有通絡活血的功效,老寒腿,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等患者取10克絲瓜絡,加水煎煮後內服加外用,能夠很好的緩解疼痛症狀。
(5)絲瓜絡皰疹擴展閱讀:
老絲瓜筋的生活應用
1、有些柴油機使用的油浴式空氣濾清器是用波浪式細鐵絲做濾芯的,由於受高頻率、高速度脈動氣流的沖擊,鐵絲相互摩擦而逐漸磨斷成鐵屑,掉落到油盤內,濾芯變薄、變鬆散,濾清效果下降。
可將新鮮干絲瓜絡去皮、去籽,剪成條塊,填充於濾芯盤內,它既有彈性,又有網狀縫隙,能起到與鐵絲同樣的濾清效果。
2、絲瓜絡有很強的吸水能力,是做鞋墊的好材料。經過專業的設計與加工絲瓜絡在洗浴、足部保健、裝飾、玩具、坐墊等領域都有應用。
3、成熟絲瓜絡可以用來做廚房清潔用抹布,環保低碳。
絲瓜的食用禁忌
1、不能多吃。體虛內寒、腹瀉者不宜多食。絲瓜性寒,具有滑腸制瀉的租用,脾胃虛寒的人要慎吃。絲瓜也不適合大量食用,食用過多損傷陽氣。一天建議吃1到2根足以。
2、相剋食物。絲瓜不能和白蘿卜一起吃,會傷元氣,導致男性導致陽痿、早泄,甚至引發糖尿病。還有,絲瓜和菠菜、蘆薈搭配可能會導致腹瀉。
『陸』 絲瓜瓤煮水有什麼好處
中醫理論認為,絲瓜瓤味甘性平,入肺、胃、肝經,為醫用、食療佳品,具有通經活絡、清熱化痰功效,《本草再新》記載:「通經絡,和血脈,化痰順氣」,可用於:
1、風濕痹證。本品善袪風通絡,唯葯力平和,多入復方中應用。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肢體麻痹,常與秦艽、防風、當歸、雞血藤等配伍。
2、胸脅脹痛。本品能入肝活血通絡,常用於氣血瘀滯之胸脅脹痛,多配柴胡、香附、瓜蔞皮、鬱金等。
3、乳汁不通,乳癰。本品體輕通利,善通乳絡,治產後乳少或乳汁不通者,常與王不留行、路路通、穿山甲、豬蹄等同用;治乳癰腫痛,每與蒲公英、浙貝母、瓜蔞、青皮等配伍。
(6)絲瓜絡皰疹擴展閱讀:
絲瓜瓤是葫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絲瓜的成熟果實中的維管束或者說絲瓜的枯老果實。絲瓜是我國夏秋季節常用蔬菜,全國大多數的省區有產。
絲瓜絡含木聚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等,水煎劑有明顯的鎮痛、鎮靜和抗炎作用,臨床研究表明絲瓜絡內服與外用治療急性乳腺炎、眼部帶狀皰疹、甲狀腺腺瘤等有一定療效。
『柒』 帶狀皰疹疼痛怎麼解決
建議:你好,可以使用中醫治療,皮疹消退後,皮膚刺痛、燒灼樣疼痛者並不少見,尤其多見於老年患者。醫學上把它稱作「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西醫認為是病毒侵犯脊髓神經根,導致神經炎、神經節炎使神經纖維粘連所致。中醫多責之於病後氣滯血瘀、氣血兩虛。 常用的治法及經驗方有: (1)益氣化瘀法:黃芪15克,丹參15克,黨參12克,白術10克,白芍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制乳香10克,沒葯10克,當歸12克,絲瓜絡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2)通絡鎮痛法:生蒲黃8克,五靈脂12克,元胡12克,川楝子12克,地龍12克,絲瓜絡15克,白芍45克,甘草6克。入夜尤甚者加桃仁、紅花各12克;刺痛難忍者加乳香、沒葯各12克;兼脹痛者加鬱金、姜黃各12克;明顯瘀血者加丹參30克,川芎12克;疼痛影響睡眠加琥珀末3克(分沖)、酸棗仁15克。日1劑水煎服。 (3)行氣化瘀法:柴胡12克,赤芍12克,當歸15克,丹參15克,元胡15克,紅花10克,白術10克,制乳香6克,沒葯6克,川楝子10克,枳殼8克,炙甘草5克。頭痛加川芎10克;腰以下加牛膝10克;氣虛加黃芪30克;失眠加柏子仁、遠志各10克。日1劑水煎服。此外,用強的松龍配利多卡因穴位封閉,亦有顯著的鎮痛效果。
『捌』 絲瓜瓤的結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絲瓜瓤
定義
內部絲狀物部分即為絲瓜瓤
超市的絲瓜瓤
超市賣的多數為漂白過,不實用
作用1
清潔餐飲具
作用2
清潔面部
作用3
葯用價值
目錄
展開
1 基本信息
1.1 定義
絲瓜成熟後,曬干去掉外層表皮,內部絲狀物部分即為絲瓜瓤。
1.2 超市的絲瓜瓤
超市賣的多數為漂白過的。好看但不實用。
2 絲瓜瓤作用
2.1 清潔餐飲具
絲瓜瓤在農家通常用作炊具清浩,如洗碗刷鍋等作用。特點為不粘油,清潔干凈。
2.2 清潔面部
絲瓜瓤經過開水燙過後,可用於洗臉,去油控油,清潔徹底,面部長有青春豆的可用絲瓜瓤進行清洗,新鮮的效果更佳。也可用作身體清潔。
3 葯用價值
3.1 概述
絲瓜瓤,又名絲瓜網、絲瓜殼、瓜絡、絮瓜瓤、天羅線、絲瓜筋、絲瓜絡、千層樓,為葫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絲瓜的成熟果實中的維管束或者說絲瓜的枯老果實。絲瓜是我國夏秋季節常用蔬菜,全國大多數的省區有產,為栽培品,以江蘇,浙江所產者質量為好。絲瓜絡含木聚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等,水煎劑有明顯的鎮痛、鎮靜和抗炎作用,臨床研究表明絲瓜絡內服與外用治療急性乳腺炎、眼部帶狀皰疹、甲狀腺腺瘤等有一定療效
3.2 中醫理論
中醫理論認為,該品味甘性平,入肺、胃、肝經,為醫用、食療佳品,具有通經活絡、清熱化痰功效,《本草再新》記載:「通經絡,和血脈,化痰順氣」,可用於:①風濕痹證。本品善袪風通絡,唯葯力平和,多入復方中應用。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肢體麻痹,常與秦艽、防風、當歸、雞血藤等配伍。②胸脅脹痛。本品能入肝活血通絡,常用於氣血瘀滯之胸脅脹痛,多配柴胡、香附、瓜蔞皮、鬱金等。③乳汁不通,乳癰。本品體輕通利,善通乳絡,治產後乳少或乳汁不通者,常與王不留行、路路通、穿山甲、豬蹄等同用;治乳癰腫痛,每與蒲公英、浙貝母、瓜蔞、青皮等配伍。此外,本品又能治跌打損傷、胸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