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北歐人雀斑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北歐人雀斑

發布時間: 2022-06-09 05:13:13

A. 丹麥和瑞典同是維京人的後裔,為什麼是老對頭呢

因為丹麥和瑞典有領土之爭。

丹麥王國:簡稱丹麥,北歐五國之一,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擁有兩個自治領地,法羅群島和格陵蘭。北部隔北海和波羅的海與瑞典和挪威相望,並與之合稱為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南部與德國接壤,首都兼第一大城市是哥本哈根。

約公元985年形成統一王國,8~11世紀進入維京時代的北歐海盜全盛時期。14世紀成為歐洲強國之一,1397年6月在女王瑪格麗特一世的主導下與瑞典、挪威組成卡爾馬聯盟, 並成為聯盟的領導者。世界上第一面國旗便是1219年誕生的丹麥國旗,被稱為「丹麥人的力量」。

(1)北歐人雀斑擴展閱讀:

丹麥的名勝古跡:

丹麥國家博物館:位於哥本哈根市政廳東南角,創建於1740年,是丹麥最大、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收藏有大量令人難以忘懷的永久性展品,包括大量埃及和羅馬文物在館內陳列著。

美人魚銅像:位於哥本哈根市中心東北部的長堤公園(Langelinie)內,她靜靜坐在港口岸邊,神情憂傷。

瑞典的名勝古跡:

諾貝爾故居:坐落在瑞典中部卡爾斯庫加市的白樺山莊,離斯德哥爾摩200多公里。1894年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結束了海外飄泊生涯回到祖國定居,在這里度過了他生命最後兩年中的大部分時光。

瑞典皇宮:是國王辦公和舉行慶典的地方,斯德哥爾摩主要旅遊景點。坐落在斯德哥爾摩市中心。建於17世紀,是瑞典著名建築學家特里亞爾的作品。

參考資料:網路-丹麥

網路-瑞典

B. 澳洲人,亞洲俄羅斯人和美洲人為什麼金發碧眼

金發碧眼最初是北歐地區的白種人的一個特徵,隨著不斷的移民,他們才開始分部到亞洲、澳洲和美洲。

澳洲土著是尼格利陀人種。

美洲土著印第安人是黃色人種。

金發碧眼白種人:即被德國納粹黨認為最優秀的人種,德國納粹黨稱為「雅利安人種」近代稱為「北歐人種(nordic)」,希特勒視北歐人為最純種的日爾曼人,雖然被德國納粹黨稱為最優秀的人種,但是金發碧眼白種人不是在德國分布最廣,而是主要集中在北歐國家,其中以丹麥、挪威、瑞典為代表。
A 傳說與事實
由於北歐人及日爾曼人普遍具有金發碧眼,身材高大的顯著白種人特徵,這些白種人特徵往往被納粹黨視日爾曼人為優秀人種的的根據。納粹黨也把這些白種人特徵用作衡量一個民族是否屬於優秀民族的標准,歷史上這些顯著的白種人特徵陸續衍生出關於日爾曼人的傳說。
19世紀和20世紀前半葉在德語地區日爾曼人往往被表現為「超人」,這個形象的主要緣由是塔西佗、愷撒等的描寫。在他們的作品中他們將日耳曼人描寫為金發碧眼的巨人,他們擁有超人的力氣。
通過對遺留下來的骨骼和在沼澤地里保存下來的屍體的研究證明日爾曼人的確比羅馬人高,此外他們的確有相當大的體力,大多數日耳曼人的確有金發。一般來說日爾曼人比羅馬人高出一頭。對保存得非常好的沼澤屍體的研究證實了塔西佗的一個懷疑:日耳曼人的耐久力比較低,在長時間的作戰中他們很快就沒有力氣了。
B 容貌特徵
金發碧眼的白種人少女在13-20歲之間的年齡階段除部分人面部出現白種人較常見的雀斑外,一般的金發碧眼白種人少女由於的膚色較淺,毛細血管的紅色可以呈現出來,膚色都顯得白里透紅確實很漂亮,但這些金發碧眼白種人,皮膚較其他人種薄,容易出現皺紋,而且皮膚比較容易鬆弛,這些金發碧眼的白種人比起黑發棕眼的白種人及其他人種更經不起歲月的洗禮,容易顯得蒼老,他們是所有人種中最不耐老的一群。

C. 為什麼西方白人大部分臉上有雀斑

因為歐美人皮膚偏白,相對來說不夠抗曬,更容易被紫外線損傷,再加上他們又喜歡日光浴,所以不僅有很多曬斑,雀斑看起來也更嚴重。

東西方審美有差異,歐美人對自己面部的雀斑頗為自豪。

在雀斑這個問題上,東方人顯然更為在意,在傳統審美中,人們喜歡的是無暇雪膚,有「一白遮三丑」的論斷,雪白乾凈的臉龐是美之第一要務。當然這也跟東方人的相貌特點有關。

而視個性為美的西方人對雀斑則相當寬容,有傳聞不少歐美女孩特地到美容院去「種植雀斑」,跟我們去種一顆痣以增添外貌個性的追求是一樣的。

(3)北歐人雀斑擴展閱讀

有人擔心吃鹽多會讓身體組織的水分減少,排出身體的水分增加,不利於皮膚的保水,使面色暗黃、長雀斑、皺紋增多。而董正邦主治醫師說,吃鹽多與面色、雀斑、皺紋關系都不大,雀斑主要由基因決定,日曬後會加重,皺紋也與日曬有關。

中大醫院臨床營養科夏朋濱營養師說,過多攝入鹽會誘發高血壓,攝鹽量過高可使腦卒中的發生率增加,加重腎臟的負擔,影響腎臟功能。另外,還會引起骨質疏鬆,攝鹽量越高,尿鈣也就越高,導致骨骼中的鈣減少。哮喘病人也應嚴格控制鈉鹽的攝入量。

長期暴露在陽光下,會使雀斑的數目增加、顏色變深、面積變大。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夏季經日曬後雀斑尤為明顯,到了冬季則減輕。

D. 白人中只有愛爾蘭人有雀斑么

白種人皮膚顏色淺,很容易色素沉著,不但愛爾蘭人,北歐人高緯度紫外線強的地方雀斑也很常見

E. 人種之間體型差異非常大,為什麼歐洲人比亞洲人高大很多

歐美地處高緯度地區,那裡環境惡劣荒蠻,人類以豺狼為伍爭奪大自然的饋贈,長期生存競爭中弱小種群被淘汰。同時,骨骼粗大者生理上抗禦寒冷環境能力比較強(比如鼻樑高聳對加熱所吸入的空氣有利;骨骼粗大其造血功能較強,其血脈忿張不僅禦寒能力較強,同時也就能夠提供更發達的肌肉群供氧和營養的需要)。 所以,歐美人的身材比較高大些。
亞洲氣候宜人物產豐富,且人類五千年前就實現了以農耕為主要生存手段而不是游牧。又由於農耕物產並不豐富,高消耗的高大種群缺乏必要的肉食營養供給難以發展壯大,逐漸被歷史所淘汰。(目前國內情況看,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現在人平均身高均普遍高於父母代即可證,日本目前平均身高超過中國人也可證)。
然而,亞洲人農耕歷史帶動了人類文明的產生,農耕時代早人類文明就悠長。受長期農耕文化熏陶,亞洲人的傑出代表中國人在性情總體上比較謙和,在掠奪性上遠差於歐美以及其它非農耕民族。
也就是說,在人類文明進步史上,游牧民族與農耕文化之間的差別,也是形成體高差異的一個因素。看起來有些荒謬,但卻是事實。可看一下印度、中亞、非洲等低緯度區非農耕民族,或農耕歷史較短的民族的體高就可知。
一點隨想,僅作交流、探討。

F. 歐洲人的皮膚為什麼那麼白

決定一個人的膚色是否美的因素又有三個。
1.皮膚的色素
物質皮膚的色素物質主要包括黑色素、類黑色素、血色素、胡蘿卜素等。皮膚中含有色素細胞,可以產生黑色素,對皮膚顏色有較大影響,如非洲人黑色素產生的很多,致使皮膚顏色呈棕黑色;而白種人的色素細胞較少,極少分泌黑色素,因此皮膚白晰,只是個別人可能出現一些色素點或雀斑。亞洲人屬黃種人,與皮膚內含有的胡蘿卜素有關。胡蘿卜素呈黃色,多半存在了真皮和皮下組織內,以胸腹部和臀部較多,面部較少,因此胸腹等處皮膚顏色呈黃色,而額面部皮膚受血色素影響則呈粉紅色。血色素呈鮮紅色,在缺氧時會變成暗紅色,皮膚的顏色也隨之而改變。
2.皮膚的厚薄程
膚色還受皮膚厚度的影響,在皮膚較薄處,因光線的透光率較大,可以顯出下面組織的顏色,在有的人面頰部就可以明顯地看出血色素透出的紅色來。在皮膚較厚的部位,光線透過率較差,只能看到皮膚角質層內的黃色胡蘿卜素,因此皮膚呈黃色。老年人的皮膚,則由於真皮的彈力纖維變性斷裂,彈性下降,加之皮膚血運較差而呈黃色。
3、皮膚的血管密度
除以上兩種因素外,對皮膚顏色影響較大的是分布於皮膚真皮下的血管網,它愈密集或愈接近於表皮,皮膚顏色看上去也就愈紅潤,這種現象可以在面頰部、乳暈處、手掌部及耳部看到。

G. 外國人為什麼眼睛、皮膚顏色不一樣

亞洲人的皮膚顏色和眼睛顏色較深,也是為了陽光輻射原因。不論是任何顏色的眼睛,在虹膜色素上皮細胞中都含有真黑色素;而色彩的變異一般是決定於虹膜基質中的黑色素含量。含有的黑色素越多對紫外線抵抗能力越強。與藍眼及綠眼相關的不同基因組合還與雀斑、痣、頭發色彩及皮膚色彩相關連。(其實外國人的皮膚一般都有很多雀斑。。。需要用很多粉底蓋過去)如果你去過歐洲的話,可以發現歐洲人的皮膚其實都屬於比較敏感類型的,太陽曬一下馬上整張臉尤其是鼻子就發紅了。亞洲人的皮膚就比較耐曬不容易發紅,不過有趣的是在亞洲人努力「美白「的同時,歐洲人卻努力的把皮膚曬黑。。。他們認為小麥色的皮膚很「健康美「

眼睛
人類虹膜的基色只有三種:褐色、藍色和綠色。其他顏色的虹膜則是這三種顏色的變體。
褐色是最常見的人類眼睛顏色。褐色虹膜含有大量黑色素,深褐色虹膜看起來像黑色。

綠色是最罕見的人類眼睛顏色,在歐洲也很少見。基本分布於愛爾蘭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中;歐洲以外,分布於南亞的波斯人也有綠色眼睛。

灰色眼睛被認為是藍色虹膜的變種。是第二少見的人類眼睛顏色(僅次於綠色)。

藍色虹膜在歐洲比較常見,全世界約8%的人口有藍色眼睛。北歐人如冰島人、芬蘭人和拉脫維亞人約80%以上為藍色眼睛。

膚色
人類膚色,根據不同族群,膚色的變異范圍可從深色到近乎白色(白里透紅是由皮膚中血液所造成)。原始人類膚色的變化是由深色逐漸到淺色的連續性差異。膚色的色調決定於黑色素的在皮膚中的含量。平均而言,女性膚色較男性稍淺。
通常祖先源自光照豐富地區的人,擁有較黑的皮膚;祖先來自光照缺乏地區的人,膚色則較淺。對於某些擁有不同光照地區祖先的族群來說,可能會同時包含各種不同深淺的膚色。

頭發
金發人種主要分布於北歐。在南歐很少見。金發產生的原因,在於毛發中顯現黑色的黑色素(eumelanin)較為少量。有些黑色素含量稍多的發色,如紅發或棕發,也會因為色素分布的不平均而出現部份的金發。

黑發是人類族群中最常見也是最深的發色,范圍包括全黑到深褐色。所有種族都可見黑發的存在,而多數屬於非洲血緣的人。黑發的成因在於高量的真黑色素(eumelanin)。在所有發色中,黑發是最有光澤的一種
由於除了淡色毛發起源地歐洲以外,其他地區都是以黑發為主,因此黑發可能是人類的原始發色,在高加索人里,黑發主要分布在南歐人、西亞人、北非人以及南亞人當中;在北歐國家則相當少見。

在人類族群中,大約只有1%到2%的人口擁有紅發。較常出現在北歐與西歐,歐洲其他地區,以及亞洲和非洲則相對少見。
由於紅發人種的皮膚和眼睛一般擁有相同的基因,因此也產生了白皙的皮膚與大量雀斑,紅發者對紫外線也較為敏感。

H. 歐洲人都是金發碧眼的嗎,他們之間有什麼不同的人種嗎

說起歐洲人,我們經常會提到的,什麼日耳曼民族、德意志民族、英格蘭人、高盧人,他們是怎麼劃分的呢?很多網友對外國人,都有嚴重的臉盲症。沒關系,這不是我們中國人醬紫,其實老外也一樣臉盲,分不清亞洲人。

其實歐洲人並不都是金發碧眼高鼻樑,藍眼睛。白人的頭發從黑發到褐發到金發,甚至還有紅發。眼睛虹膜也有褐色,綠色和藍色,還有灰色的。

不要傻傻,分不清楚了,今天就給大家捋一捋吧。

[馬丁·斯科塞斯導演的《愛爾蘭人》]

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是比較純粹的凱爾特人。現在在愛爾蘭,還有一小部分凱爾特民族,還保存著凱爾特民族文化傳統。凱爾特人外貌特徵,和日耳曼人幾乎一樣,只是紅頭發的比較多,女孩子臉上還有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