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手足口病的症狀
手足口病發病前一般沒有明顯的症狀,多數患兒突然起病,發熱在38℃左右,有些患兒可伴有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狀。急性起病,發熱,手掌或腳掌部出現斑丘疹和皰疹,膝蓋、臀部和肛周等處也可出現皮疹皮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疼痛明顯。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發熱1-2天後開始出現皮疹,通常出現在手掌和足底,也可以出現在臀部。有的患兒不發熱,只表現為手、足、臀部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病情較輕。大多數患兒在一周以內體溫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復。大多數病例症狀輕微,主要表現為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等特徵,多數患者可以自愈。數病例可發生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和肺炎等重症。極少數兒童患手足口病後會伴有較為嚴重的合並症,可引起死亡。少個別重症患兒病情進展快,易發生死亡。少年兒童和成人感染後大多不發病,但能夠傳播病毒。
重症病例臨床症狀:個別病例可伴有嚴重的並發症,如腦炎、急性遲緩性麻痹、心臟衰竭、肺水腫、肺出血等。患兒大多持續高熱,出現精神差、煩躁、肢體無力及抽搐等神經系統表現,病情發展迅速,重症病例多在發病後3-7天內出現中樞神經、呼吸、循環系統嚴重並發症,並可引起死亡。
手足口病的臨床診斷:
(一)臨床診斷病例
急性起病,發熱,手掌或腳掌部出現斑丘疹和皰疹,臀部或膝蓋也可出現皮疹。皮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的皰疹,疼痛明顯。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
重症病例:1.有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的患者,同時伴有肌陣攣,或腦炎、急性遲緩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腫等。2.手足口病流行地區的嬰幼兒雖無手足口病典型表現,但有發熱伴肌陣攣,或腦炎、急性遲緩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腫等。
(二)實驗室診斷病例
臨床診斷病例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即為實驗室診斷病例
1.病毒分離
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糞便或肛拭子、腦脊液或皰疹液以及腦、肺、脾、淋巴結等組織標本中分離到腸道病毒。
2.血清學檢驗
病人血清中特異性IgM抗體陽性,或急性期與恢復期血清IgG抗體有4倍以上的升高。
3.核酸檢驗
自病人血清、腦脊液、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糞便或肛拭子、腦脊液或皰疹液以及腦、肺、脾、淋巴結等組織標本中檢測到病原核酸
⑵ 家長要早發現早治療,手足口病的6大症狀是什麼
家長要早發現早治療,手足口病的6大症狀是什麼?
手足口病是孩子環節多發的傳染疾病,主要是腸道病毒感柒造成的手足口的腸道病毒症狀,這給患兒導致了巨大損害。與此同時也是有極少數的患兒因而進步成心臟病.心肌炎等病症。因此對該病症大家肯定不可以心存僥幸,在少年兒童發生該病症的那時候要立即醫治。
5.呼吸困難
比較明顯的手足口病患兒很有可能會發生呼吸不暢的症狀,尤其是發生急性肺水腫的患兒,比較嚴重的過程中會直接影響到吸氣作用。
6.四肢無力冰涼
四肢無力冰涼是危重症的手足口病患兒的症狀主要表現,病症無法得到操縱便會發現異常流汗.四肢冰冷的狀況,一部分的患兒還將會發生血壓升高的狀況。
⑶ 手足口病典型症狀
手足口病(EV71)臨床表現
多為5歲以下嬰幼兒,手、足、口及皮膚、黏膜出現典型斑丘疹及皰疹樣損害,並伴有卡他性症狀。
1)典型病例:潛伏期一般2~7天,沒有明顯的前驅症狀,多數病人突然起病。約半數病人於發病前1~2天或發病的同時有發熱,多數在38�6�1C左右,持續2~3天,少數病人3~4天以上。有中樞神經系統合並症幾乎都有發熱,且持續時間長。部分患者初期有輕度上感症狀,如咳嗽、流涕、惡心、嘔吐等。由於口腔黏膜潰瘍疼痛,患兒有流涎拒食。口腔黏膜疹出現比較早,主要位於舌及兩頰部,唇齒側也常發生。手足等遠端部位出現斑丘疹或皰疹。斑丘疹在5 天左右由紅變暗,然後消退;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扁平凸起,內有混濁液體,長徑與皮紋走向一致,如黃豆大小不等。手足遠端部位的斑丘疹和皰疹一般無疼痛和癢感,愈後不留痕跡。在同一患者手、足、口病損不一定全部出現。
2)不典型、散發型病例:出疹只表現在患者身體某一個部位上,斑丘疹或皰疹稀疏且不典型,往往很難與出疹發熱性疾病鑒別,須進行病原學和血清檢查。
3)合並症:有的可合並心肌炎、腦膜炎、馳張性麻痹、肺水腫等,但以無菌性腦炎、心肌炎等最為 常見。
發病季節:全年都可發生,以4~9月多見。
那些人容易感染:5歲以下兒童多見,尤其是嬰幼兒。它是一種兒童傳染病,傳染性強。一般通過患兒接觸的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傳播;患兒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被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等亦可造成傳播。
怎樣預防:1)飯前便後要用潔凈水洗手,預防病從口入;
2)室內應經常通風,做好家庭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小孩的衣物等要經常日光晾曬:
3)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還應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休息,防止過度疲勞;
4)托幼機構、小學等兒童聚集單位應每日晨檢,發現疑似病人時應敦促家長帶小孩就診。
⑷ 手足口病的症狀是什麼/
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或膝蓋偶可受臨床特徵累。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頭疼等狀.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數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侵犯5歲以下的寶寶。手足口病常常表現為:
患兒口腔內頰部、舌、軟齶、硬齶、口唇內側、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陰等部位,出現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
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蟲咬、不像葯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不像水痘。
口腔內的皰疹破潰後即出現潰瘍,常常流口水,不能吃東西。
臨床上不癢、不痛、不結痂、不結疤。
患兒尿黃。
重疹患兒可伴發熱、流涕、咳嗽等症狀。
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內可康復,但如果此前皰疹破潰,極容易傳染。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強度大、傳染性很強、傳播途徑復雜特點。病毒可以通過唾液飛沫或帶有病毒之蒼蠅叮爬過的食物,經鼻腔、口腔傳染給健康兒童,也可因直接接觸而傳染。
⑸ 手足口病症狀及治療
認識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嬰兒和兒童的一種常見疾病。以發熱、口腔潰瘍和皰疹為特徵。初始症狀為低熱、食慾減退、不適並常伴咽痛。發熱1-2天後出現口腔潰瘍,開始為紅色小皰疹,然後常變為潰瘍。口腔皰疹常見於舌、牙齦和口腔頰粘膜。1-2天後可見皮膚斑丘疹,有些為皰疹,皮疹不癢,常見於手掌和足底,也可見於臀部。
手足口病的症狀
1、急性起病,發熱;
2、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
3、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或膝蓋偶可受累;
4、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
5、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頭疼
手足口病嚴重嗎?
通常不嚴重。幾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療便可康復。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內痊癒。並發症不常見。極少病人可並發無菌性或病毒性腦膜炎,其症狀是發熱、頭痛、頸直或背痛,這需要住院治療一段時間。
哪類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對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齡組均可感染發病,但防病實踐中發現,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及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
治療原則主要是對症處理,可服用維生素B、C及抗病毒葯物,有合並症病人可肌注丙種球蛋白。孩子患病期間,家長應加強護理,幫助孩子做好口腔衛生,進食前後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漱口,食物應以流質及半流質等無刺激性食品為宜。因手足口病可合並心肌炎、腦炎、腦膜炎、弛緩性麻痹等病症,患兒應及時就診、復查。
專家提醒,腸道病毒傳染力強,但簡單的衛生保健即可有效預防感染。家長和老師應教育孩子飯前便後要洗手,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為其合理補充營養並保證充足的休息,保持室內通風換氣。
⑹ 手足口病的皰疹是癢還是痛
癢多 ,有痛 ,症狀很明顯。一般伴有發燒。不過別擔心,這個病因為西方國家的畜類曾經大批量銷毀過,被傳的很邪乎,實際每你想的那麼嚴重。不要有壓力,正常治療就好。
⑺ 手足口病手腳上的皰疹是不是很痛
你好。手足口病發熱1~2天後開始出現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現,或出現口腔粘膜皰疹。大多數患兒在一周以內體溫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復。你的孩子症狀不像手足口病,身上的紅點應該是病毒疹。
⑻ 手足口病出現的皰疹癢嗎
手足口病出現的皰疹是不會癢的,這種疾病的皰疹一般不會引起疼痛,也不會產生癢的感覺,因為是由於感染病毒引起的。但是在護理治療的時候還是要注意不要讓寶寶把皰疹抓破了,特別是指甲很長,或者手部不幹凈的情況下,很容易會造成皮膚的感染。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寶寶的衛生,勤洗手,而且經常使用的碗和水壺以及玩具等東西都要定期的進行消毒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