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得了水痘怎麼辦啊
水痘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若病情不嚴重,可不用葯物治療,若瘙癢可局部使用爐甘石洗劑治療,千萬不可用手抓撓,以防感染. 帶狀皰疹這個病用葯物治療效果很差,目前還沒有特效葯.如果治療方法不當,容易留下後遺神經痛或者瘙癢,再治療起來就很麻煩了,但是帶狀皰疹這個病用葯物治療效果很差,目前還沒有特效葯.如果治療方法不當,容易留下後遺神經痛或者瘙癢,再治療起來就很麻煩了,但是中醫一指禪手法推拿疏通經絡法治療帶狀皰疹及後遺神經痛效果最好.這種治療方法對有其他疾病的人和孕婦最好.下面介紹一下僅供參考: 中醫一指禪手法推拿疏通經絡法治療帶狀皰疹及後遺神經痛是根據祖國傳統醫學的經絡學說:經絡「內屬臟腑,外絡肢節」,是運行氣血,津液的通道;「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道理.不是直接針對病源,而是直接作用於患者患病的部位.以特定手法刺激患者經絡,通過皮膚透入,產生信息,激發經絡的調節作用,進而激發經絡之氣,靠經絡的調節作用來改變機體的病理狀態.通過經絡感應傳導傳遞到相應的臟腑,以行氣活血,疏經通絡,扶正祛邪,調理臟腑,調節和改善患者患病部位微循環及其周圍的感覺神經末梢.對臟腑進行調理,促進臟腑氣血的正常運行,從而協調人體各臟腑之間的機能,平衡人體陰陽,進而使人體整個機體保持正常生理活動的平衡協調,使機體恢復正常和提高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巧妙的起到了從外治內,治癒疾病的作用.從而解除患者之病痛,亦使皰疹自行消失,達到「內病外治」的目的. 對皰疹後遺神經痛千萬不要採用那些陳舊的,盲目的神經破壞性治療,如神經封閉,切斷,阻滯,冷凍,激光照射,使用鎮痛泵,烤電,向神經根(或椎管)內注射激素,麻醉劑,干擾素,營養神經的葯等,造成醫源性新病,給患者帶來永久性傷害性並發症——麻木,肌肉萎縮等(即使這樣也未必能解除患者的疼痛). 治療帶狀皰疹一般不要把皰疹弄破,應讓其自行消失,大概需要1-2周就會結痂的.皰疹很好治療,就是西醫西葯治療好留後遺神經痛,就怕留下後遺神經痛,一旦留下後遺神經痛就不好治療了,特別是用西醫西葯治療就更不好治癒了,如果西醫西葯能治癒的話就留不下後遺神經痛了,一旦留下後遺神經痛,這時就不要再用西醫治療了,一定要找中醫治療.皰疹是小事,關鍵是後遺神經痛痛苦是大事,皰疹早一天好,晚一天好,患者痛苦不很,留下後遺神經痛患者就要受大罪,吃大苦了,所以在此告誡患者治療此病一定要找中醫(特別是民間中醫)治療. 最好一開始治療此病就用中醫治療,這樣就不會留下後遺神經痛了.此病千萬不要用西醫西葯治療.此病雖然危及不著生命,但是治療不合適留下後遺神經痛患者痛苦就大了,一旦留下後遺神經痛就麻煩了.特別是頭部,眼部,面部的帶狀皰疹.中醫治療帶狀皰疹及後遺神經痛效果最好.並且不留後遺神經痛. 帶狀皰疹(又稱纏腰火丹,蛇盤瘡,蛇丹,纏腰龍,蜘蛛瘡,蛇串瘡,火帶瘡,皮蛇,生蛇,蛇纏腰等)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此病發生的病理機制為:本病在無或低免疫力的人群(如兒童)中引起原發感染,病原體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主要經呼吸道黏膜進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即水痘.水痘症狀消失後,感染的病毒以潛伏形式長期存在於脊髓神經或顱神經的神經元細胞中,被某些因素激活後,病毒從一個或數個神經節沿相應的周圍感覺神經到達皮膚,在神經末梢迅速繁殖並破壞組織,細胞,使之發炎,出血,死亡而發病,引起復發感染,即帶狀皰疹.中醫稱這種痛如火燎的急性皰疹性(神經和皮膚同時受累的)皮膚病,多是由情志抑鬱,肝氣郁結,久而化火;或飲食不節,脾失健運,濕濁內生,郁而化熱,濕熱內蘊,復因外感毒邪,以致濕熱火毒蘊積肌膚而生.年老體弱者,常因血虛肝旺,濕熱毒盛,氣血凝滯以致疼痛劇烈.本病初起多屬肝膽濕熱型或脾經濕盛型,日久或年老體弱多屬氣滯血瘀型(經絡不通,氣血凝滯,循行不暢,凝滯肌膚,不通則痛,疼痛不止).其發病率高,各個年齡組人群均可發病,尤其是老年人多見,並且鑽心地疼痛使人難以忍受.國內外整個醫學界至今還沒有預防和徹底根治的葯物及方法. 原發感染患水痘後,繼發感染即患帶狀皰疹;但帶狀皰疹患者,臨床症狀消失後產生抗體,終身免疫,會有部分患者轉為後遺神經痛.如泛發則應警惕潛在的免疫缺陷性疾病或惡性腫瘤的可能性.患病後要盡早就醫,越早越易治癒;反之,則病情加重,疼痛加劇,輕者遺留神經痛,重者會發生意外.
Ⅱ 後背上起了一些象水痘的東西,但不是水痘,是什麼
我前幾天也出了,就只是癢,不疼,是那種上面有白尖的看著跟水泡一樣的。去看醫生說是內病毒性軟容疣,免疫力低,會自身傳染,不過不會傳染別人。那個上面的白尖是要用鑷子給撕掉的,很疼的,我到現在還在惱那個醫生,出手好重啊.........最好是去看看醫生
Ⅲ 人的一生中可能得的疾病有多少種.
有很多種啊,如流行性病毒感冒、非典、豬流感、禽流感、耳鳴、耳聾、艾滋病、青光眼、眼疾、口腔潰瘍、口吃、心臟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低血壓、低血脂、低血糖、癌症、肺癌、肝癌之類的、甲肝、乙肝、心肌梗塞、心率不齊、闌尾炎、盲腸炎、骨折、腦瘤、麻疹、手足口病、心理健康、失眠等等等等,超級多的,不過,還是看心態,心態一好,基本就沒病了,人一生的的疾病有N多種啊!
Ⅳ 我得了帶狀皰疹,吃了葯,感覺還是很痛
病情分析:帶狀皰疹(HZ)俗稱「纏腰龍」「火帶瘡」「蛇串瘡」「蛇丹」「蜘蛛瘡」「纏腰火丹」「蛇膽瘡」。是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侵犯神經,引起該神經支配區劇烈神經疼痛及皮膚節段性皰疹為特徵的一種最具疼痛特徵的病毒性疾病。呈現自發性、刀割樣、閃電樣、針刺樣疼痛,常伴有持續性燒灼疼、撕裂樣疼痛,分為急性帶狀皰疹、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指導意見:建議急性帶狀皰疹者抓緊時間確診就醫,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而耽誤病情,治療原則:抗病毒、抗感染、止疼、促結痂。一般比較正規的醫院治療皰疹能在7-10天痊癒,並減少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發生。
帶狀皰疹皮損消退後,餘毒存留,阻滯經絡,氣滯血瘀,30%以上的患者會留下後遺神經痛,即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治療:
1、患者心理負擔沉重,情緒抑鬱,甚至對生活失去信心,有輕生傾向。家屬要多勸慰患者,給予心理和親情上的理解、關心、安慰。
2、可以用正元疼痛清塗抹治療,同時配合口服VB1/VB12。
3、注意勞逸結合,提高身體免疫力、體抗力。
4、保持樂觀情緒。
5、盡量減少對疼痛部位的刺激。
6、忌口:海鮮、燒烤、辛辣食物、煙酒。
Ⅳ 脖子上突然長起了很多水泡
帶狀皰疹葯物治療效果很差,沒有特效葯.帶狀皰疹如果治療方法不當,容易留下後遺神經痛或者瘙癢,,治療起來那就很麻煩了,但是中醫手法疏通經絡法治療帶狀皰疹及後遺神經痛效果最好.下面給你介紹一下僅供參考: 中醫手法疏通經絡治療帶狀皰疹及後遺神經痛是根據祖國傳統醫學的經絡學說:經絡「內屬臟腑,外絡肢節」,是運行氣血,津液的通道;「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道理.不是直接針對病源,而是直接作用於患者患病的部位.以特定手法刺激患者經絡,通過皮膚透入,產生信息,激發經絡的調節作用,進而激發經絡之氣,靠經絡的調節作用來改變機體的病理狀態.通過經絡感應傳導傳遞到相應的臟腑,以行氣活血,疏經通絡,扶正祛邪,調理臟腑,調節和改善患者患病部位微循環及其周圍的感覺神經末梢.對臟腑進行調理,促進臟腑氣血的正常運行,從而協調人體各臟腑之間的機能,平衡人體陰陽,進而使人體整個機體保持正常生理活動的平衡協調,使機體恢復正常和提高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巧妙的起到了從外治內,治癒疾病的作用.從而解除患者之病痛,亦使皰疹自行消失,達到「內病外治」的目的. 對皰疹後遺神經痛千萬不要採用的一些陳舊的,盲目的神經破壞性治療,如神經封閉,切斷,阻滯,冷凍,激光照射,使用鎮痛泵,向神經根內注射激素,麻醉劑,干擾素,營養神經的葯等,給患者造成醫源性新病,給患者帶來永久性傷害性並發症——麻木,肌肉萎縮等(即使這樣也未必能解除患者的疼痛). 帶狀皰疹一般不要把皰疹弄破,讓其自行消失,大概需要1-2周就會好的.皰疹很好治療,西醫西葯治療好留後遺神經痛,就怕留下後遺神經痛,後遺神經痛就不好治療了,特別是用西醫西葯治療就更不能治癒了,如果西醫西葯能治癒的話就留不下後遺神經痛了,一旦留下後遺神經痛,這時就不要再用西醫治療了,一定要找中醫治療.皰疹是小事,關鍵是後遺神經痛痛苦是大事,皰疹早一天好晚一天好患者痛苦不很,留下後遺神經痛患者就要受大罪,吃大苦了,所以我告誡患者治療此病一定要找中醫(特別是民間中醫)治療. 最好一開始治療此病就用中醫治療,這樣就不會留下後遺神經痛了.此病千萬不要用西醫西葯治療.此病影響不著生命,但是治療不合適的話要留後遺神經痛的,一旦留下後遺神經痛就麻煩了.特別是頭部,眼部,面部的帶狀皰疹.中醫治療帶狀皰疹及後遺神經痛效果最好.並且不留後遺神經痛?? 帶狀皰疹(又稱纏腰火丹,蛇盤瘡,蛇丹,纏腰龍,蜘蛛瘡,蛇串瘡,火帶瘡,皮蛇,生蛇,蛇纏腰等)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此病發生的病理機制為:本病在無或低免疫力的人群(如兒童)中引起原發感染,病原體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主要經呼吸道黏膜進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即水痘.水痘症狀消失後,感染的病毒以潛伏形式長期存在於脊髓神經或顱神經的神經元細胞中,被某些因素激活後,病毒從一個或數個神經節沿相應的周圍感覺神經到達皮膚,在神經末梢迅速繁殖並破壞組織,細胞,使之發炎,出血,死亡而發病,引起復發感染,即帶狀皰疹.中醫稱這種痛如火燎的急性皰疹性(神經和皮膚同時受累的)皮膚病,多是由情志抑鬱,肝氣郁結,久而化火;或飲食不節,脾失健運,濕濁內生,郁而化熱,濕熱內蘊,復因外感毒邪,以致濕熱火毒蘊積肌膚而生.年老體弱者,常因血虛肝旺,濕熱毒盛,氣血凝滯以致疼痛劇烈(西醫認為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致).本病初起多屬肝膽濕熱型或脾經濕盛型,日久或年老體弱多屬氣滯血瘀型(經絡不通,氣血凝滯,循行不暢,凝滯肌膚,不通則痛,疼痛不止).其發病率高,各個年齡組人群均可發病,尤其是老年人多見,並且鑽心地疼痛使人難以忍受.國內外整個醫學界至今還沒有預防和徹底根治的葯物及方法. 原發感染患水痘後,繼發感染即患帶狀皰疹;但帶狀皰疹患者,臨床症狀消失後產生抗體,終身免疫,會有部分患者轉為後遺神經痛.如泛發則應警惕潛在的免疫缺陷性疾病或惡性腫瘤的可能性.患病後要盡早就醫,越早越易治癒;反之,則病情加重,疼痛加劇,輕者遺留神經痛,重者會發生意外. 帶狀皰疹感染的因素: 本病原發感染後,病毒就躲進了神經節的神經元中,尚無辦法清除,也無法預測復發時間,所以無從預防和根治.但已發現復發感染為帶狀皰疹與機體免疫功能關系密切,如老年人,局部創傷後,系統紅斑狼瘡,淋巴瘤,白血病,艾滋病以及長期接受皮膚激素,放射治療和免疫抑制劑的病人最易感染,且病程長,病情重,後遺神經痛更突出. 帶狀皰疹的主要特點: 1,各年齡段都會發病,以老年人多見; 2,4季皆能發病,以春秋季居多; 3,人體任何部位都可能出現皰疹,以軀干及頭,面部最常見;4肢最少見; 4,發病時伴有疼痛,皰疹結痂後部分還會延續; 5,水皰和皮損多沿某一周圍神經分布,排列成帶狀發生於身體一側,不超過軀體中線. 帶狀皰疹的主要症狀: 1,出皰疹前三,4天,局部出現瘙癢,灼熱,劇烈疼痛; 2,發病部位起初為片狀紅斑或集簇性的粟粒狀小丘疹,繼而出現集簇性的粟粒至綠豆大小的丘皰疹,迅速變為水皰成帶狀排列,透明或由透明變混濁,後乾燥結痂; 3,可伴臨近淋巴腫大,疼痛,全身不適; 4,病程1-2周,部分患者神經劇烈疼痛會延續,轉為後遺神經痛. 帶狀皰疹的危害: 發病期間,患者會出現多種不適症狀,神經疼痛最明顯,使人寢食難安.尚無特效葯物治療,加上高額費用,更使人難以忍受.如治療不當或體質虛弱諸多因素所致,會轉為「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少則數月或年余,多則數年,患者將長期忍受痛苦折磨,影響生活質量. 帶狀皰疹還有其特殊類型: 眼皰疹,耳皰疹,內臟皰疹,皰疹性腦膜腦炎(頭面部皰疹),無皰疹型帶狀皰疹,泛發型帶狀皰疹等.這些皰疹既有特殊性,又對人體有嚴重的危害性,有些可致失明,耳聾,面癱,臟器功能紊亂,甚至死亡.這些病早期極易誤診,醫患雙方均應重視.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臨床症狀治癒後延續疼痛超過一個月的神經疼痛病.神經痛是帶狀皰疹的主要特徵,是由於帶狀皰疹病毒的親神經性侵襲神經末梢造成的,可在發疹前或伴隨皮疹出現,少兒不明顯,青年人略輕,老年人較重.當皮損症狀完全消退後,會有約20%的患者遺留有神經痛,50歲以上的人群會有約75%的患者留有後遺神經痛,疼痛以胸段肋間神經和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多見.
Ⅵ 春季傳染病有哪些
春季是疾病特別是傳染性疾病的多發季節,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風疹、猩紅熱等。這些傳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傳染病,可通過空氣、短距離飛沫或接觸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徑傳播。學校這種人員比較密集、相對比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現更是比較容易傳播,會對廣大師生的工作學習帶來較大的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春季常見的傳染病及其預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春季常見傳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其發病率占傳染病之首位。潛伏期1—3日,主要症狀為發熱、頭痛、流涕、咽痛、乾咳,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不適等,發熱一般持續3—4天,也有表現為較重的肺炎或胃腸型流感。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傳染期為1周。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
2、流腦(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它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較強。流腦發病初期類似感冒,流鼻涕、咳嗽、頭痛、發熱等。病菌進入腦脊液後,頭痛加劇,嗜睡、頸部強直、有噴射樣嘔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狀。傳染源主要病人或帶菌者,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潛伏期一般為2—3天,最長的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發於小年齡段兒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癒。典型的臨床症狀可概括為「三、三、三」,即前驅期3天:出疹前3天出現38度左右的中等度發熱,伴有咳嗽、流涕、流淚、畏光,口腔頰粘膜出現灰白色小點(這是特點);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體溫升高達40度左右,紅色斑丘疹從頭而始漸及軀干、上肢、下肢;恢復期3天:出疹3-4天後,體溫逐漸恢復正常,皮疹開始消退,皮膚留有糖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麻疹是通過呼吸道飛沫途徑傳播,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患病後可獲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發病者極少見。未患過麻疹又未接種過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個月~5歲幼兒發病率最高(佔90%)。
4、水痘
水痘是傳染性很強的疾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臨床表現是中低等發熱,很快成批出現紅色斑丘疹,迅 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病原體傳播的主要途徑有:空氣傳播,水傳播,飲食傳播,接觸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例如,未出過麻疹的一些兒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下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為例,來說明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當流感患者講話、咳嗽、打噴嚏時,會從鼻咽部噴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飛沫,懸浮於空氣中,周圍的人吸入了這種帶有病毒的空氣以後,病毒進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見,流行性感冒的傳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傳播途徑是飛沫、空氣傳播,易感人群則可以包括大多數人。那麼,怎樣預防傳染病呢?
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 傳染病流行的時候,切斷三個基本環節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的流行即可終止。我們預防傳染病的各種措施,都是分別針對三個基本環節中的某個環節的。因此,針對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控制傳染源
不少傳染病在開始發病以前就已經具有了傳染性,當發病初期表現出傳染病症狀的時候,傳染性最強。因此,對傳染病人要盡可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防止傳染病蔓延。患傳染病的動物也是傳染源,也要及時地處理。這是預防傳染病的一項重要措施。
2.切斷傳播途徑
切斷傳播途徑的方法,主要是講究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消滅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進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如下圖),等等,可以使病原體喪失感染健康人的機會。
3.保護易感者
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應該注意保護易感者,不要讓易感者與傳染源接觸,並且進行預防接種,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對易感者本人來說,應該積極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搞好環境和個人的衛生,消滅蒼蠅、墳子、老鼠、臭蟲等傳播疾病或病的動物,對於控制傳染病的流行能起很大作用。
三、人類的傳染病
人類的傳染病,種類很多,按照傳播途徑的不同,可以分為四大類:呼吸道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血液傳染病和體表傳染病。
1. 呼吸道傳染病
呼吸道傳染病是指病原體侵入呼吸道粘膜以後所引起的傳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白喉、百日咳、猩紅熱、肺結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和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這些病大多發生在冬、春季節,病人和帶菌者是主要的傳染源。病原體的原始寄生部位是呼吸道粘膜和肺,主要通過飛沫、空氣傳播(下圖)。不隨地吐痰,保持住房和公共場所的空氣流通,以及戴口罩等,可以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
2.消化道傳染病
消化道傳染病是指病原體侵入消化道粘膜以後所引起的傳染病,包括細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傷寒、脊髓灰質炎、蛔蟲病和蟯蟲病等。這些病大多發生在夏、秋季節,病人和帶菌的動物是主要的傳染源。病原體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消化道及其附屬器官,主要是通過飲水和食物傳播的(下圖)。因此,不喝生水,不生吃未經洗凈的蔬菜、瓜、果,大力消滅蒼蠅,飯前便後洗手等,可以預防消化道傳染病的發生。
3.血液傳染病
血液傳染病是指以節肢動物(如蚊、虱、蚤、蜱等)為媒介所引起的傳染病,因而又叫蟲媒傳染病,包括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黑熱病、絲蟲病和出血熱等。病人和帶菌的動物是主要的傳染源。病原體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主要是通過吸血的節肢動物傳播的(下圖)。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消滅蚊、虱等吸血的節肢動物,可以預防血液傳染病的發生。
4.體表傳染病
體表傳染病是指由於直接或間接與患病的人、動物接觸,或者與含有病原體的土壤、水接觸,病原體經過皮膚進入人體所引起的傳染病,因而又叫接觸傳染病,包括狂犬病、炭疽、破傷風、血吸蟲病、沙眼、疥瘡和癬等。病原體的原始寄生部位是皮膚和體表粘膜,主要是通過接觸傳播的(下圖)。隔離病人,搞好個人衛生,不與帶有病原體的人或動物等接觸,可以預防體表傳染病的發生。
四、預防措施
不同的傳染病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但基本的預防措施是相通的,我們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就能有效地減少疾病的發生和傳播。
1.合理膳食,增加營養,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增強體質。
2.不到人口密集、人員混雜、空氣污染的場所去,如:農貿市場、個體飲食店、游藝活動室等 ;
3.勤洗手,並用流動水徹底清洗干凈,包括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
4.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尤其宿舍、電腦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潔的食物,拒絕生吃各種海產品和肉食,及吃帶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隨便倒垃圾,不隨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類並統一銷毀。
7. 注意個人衛生,不隨便吐痰,打噴嚏;
8.發熱或有其它不適及時就醫;到醫院就診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後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避免接觸傳染病人,盡量不到傳染病流行疫區;
10.傳染病人用過的物品及房間適當消毒,如日光下晾曬衣被,房內門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劑噴灑、擦拭。
春季傳染病雖然種類繁多,但只要我們重視預防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地阻斷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
春季是疾病特別是傳染性疾病的多發季節,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風疹、猩紅熱等。這些傳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傳染病,可通過空氣、短距離飛沫或接觸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徑傳播。學校這種人員比較密集、相對比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現更是比較容易傳播,會對廣大師生的工作學習帶來較大的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春季常見的傳染病及其預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春季常見傳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其發病率占傳染病之首位。潛伏期1—3日,主要症狀為發熱、頭痛、流涕、咽痛、乾咳,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不適等,發熱一般持續3—4天,也有表現為較重的肺炎或胃腸型流感。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傳染期為1周。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
2、流腦(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它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較強。流腦發病初期類似感冒,流鼻涕、咳嗽、頭痛、發熱等。病菌進入腦脊液後,頭痛加劇,嗜睡、頸部強直、有噴射樣嘔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狀。傳染源主要病人或帶菌者,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潛伏期一般為2—3天,最長的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發於小年齡段兒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癒。典型的臨床症狀可概括為「三、三、三」,即前驅期3天:出疹前3天出現38度左右的中等度發熱,伴有咳嗽、流涕、流淚、畏光,口腔頰粘膜出現灰白色小點(這是特點);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體溫升高達40度左右,紅色斑丘疹從頭而始漸及軀干、上肢、下肢;恢復期3天:出疹3-4天後,體溫逐漸恢復正常,皮疹開始消退,皮膚留有糖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麻疹是通過呼吸道飛沫途徑傳播,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患病後可獲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發病者極少見。未患過麻疹又未接種過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個月~5歲幼兒發病率最高(佔90%)。
4、水痘
水痘是傳染性很強的疾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臨床表現是中低等發熱,很快成批出現紅色斑丘疹,迅速發展為清亮的卵園形的小水皰,24小時後水皰變渾濁,易破潰,然後從中心干縮,迅速結痂。臨床上往往丘疹、水皰疹、結痂同時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軀干,繼頭面、四肢,而手足較少,且瘙癢感重。接受正規治療後,如果沒有並發感染,一般7-10天可治癒。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傳播途徑為呼吸道飛沫傳染和接觸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觸傳染。人群普遍易感,兒童多見。由於本病傳染性強,患者必須早期隔離,直到全部皮疹乾燥結痂為止。
5、流行性腮腺炎
俗稱「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傳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癒。典型的臨床症狀是發熱、耳下腮部、頜下漫腫疼痛,腮腺腫大的特點是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後、下方蔓延,可並發腦膜腦炎、急性胰腺炎等。傳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隱性感染者,病毒經過飛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見於兒童及青少年,預後良好,病後有持久的免疫力。
6、風疹
風疹是一種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春季是風疹的高發季節。開始一般僅有低熱及很輕的感冒症狀。多在發病後1到2天出現皮疹,疹的形狀及分布與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開始發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時間,發熱即出疹,熱退疹也退,這些是風疹的特點。枕後、耳後、頸部淋巴結腫大,也是本病常見的體征。風疹患者、帶有風疹病毒卻沒發病的人和先天性風疹患者是此病的傳染源。兒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發病前5天至7天和發病後3天至5天都有傳染性,起病當天和前一天傳染性最強。感染後基本上能獲得永久保護。空氣飛沫傳播是風疹的主要傳播途徑,日常的密切接觸也可傳染。風疹無需要特殊治療,診斷明確後,在家觀察,做好皮膚、口腔的清潔護理,給以易消化富有營養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安靜休息。
7、猩紅熱
猩紅熱為主要由A組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早期咽部充血、扁桃體紅腫,表現為發熱、咽痛、頭痛、惡心、嘔吐等症狀。一般發熱24小時內出現皮疹,開始於耳後,頸部,上胸部,一日內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鮮紅色,針頭大小,有些象「雞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壓時,可使紅暈暫時消退,受壓處皮膚蒼白,經十餘秒鍾後,皮膚又恢復呈猩紅色,面部充血潮紅,但無皮疹,口唇周圍及鼻尖則顯得蒼白,舌乳頭紅腫。猩紅熱的傳染源為病人和帶菌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偶可經接觸傳播。人群普遍易感,兒童少年多發。該病有特效的治療葯物,治療效果好,故治癒率高,危害已明顯下降,但早診斷、正確治療是關鍵。
二、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傳染病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基本環節,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就流行不起來。
1.傳染源
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病原體在傳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組織中生存、繁殖,並且能夠通過傳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蠅、虱等),直接或間接地傳播給健康人。
2.傳播途徑
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病原體傳播的主要途徑有:空氣傳播,水傳播,飲食傳播,接觸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例如,未出過麻疹的一些兒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下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為例,來說明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當流感患者講話、咳嗽、打噴嚏時,會從鼻咽部噴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飛沫,懸浮於空氣中,周圍的人吸入了這種帶有病毒的空氣以後,病毒進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見,流行性感冒的傳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傳播途徑是飛沫、空氣傳播,易感人群則可以包括大多數人。那麼,怎樣預防傳染病呢?
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 傳染病流行的時候,切斷三個基本環節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的流行即可終止。我們預防傳染病的各種措施,都是分別針對三個基本環節中的某個環節的。因此,針對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控制傳染源
不少傳染病在開始發病以前就已經具有了傳染性,當發病初期表現出傳染病症狀的時候,傳染性最強。因此,對傳染病人要盡可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防止傳染病蔓延。患傳染病的動物也是傳染源,也要及時地處理。這是預防傳染病的 一項重要措施。
2.切斷傳播途徑
切斷傳播途徑的方法,主要是講究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消滅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進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如下圖),等等,可以使病原體喪失感染健康人的機會。
3.保護易感者
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應該注意保護易感者,不要讓易感者與傳染源接觸,並且進行預防接種,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對易感者本人來說,應該積極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搞好環境和個人的衛生,消滅蒼蠅、墳子、老鼠、臭蟲等傳播疾病或病的動物,對於控制傳染病的流行能起很大作用。
三、人類的傳染病
人類的傳染病,種類很多,按照傳播途徑的不同,可以分為四大類:呼吸道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血液傳染病和體表傳染病。
1. 呼吸道傳染病
呼吸道傳染病是指病原體侵入呼吸道粘膜以後所引起的傳染病,包括
流行性感冒、白喉、百日咳、猩紅熱、肺結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和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這些病大多發生在冬、春季節,病人和帶菌者是主要的傳染源。病原體的原始寄生部位是呼吸道粘膜和肺,主要通過飛沫、空氣傳播(下圖)。不隨地吐痰,保持住房和公共場所的空氣流通,以及戴口罩等,可以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
2.消化道傳染病
消化道傳染病是指病原體侵入消化道粘膜以後所引起的傳染病,包括細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傷寒、脊髓灰質炎、蛔蟲病和蟯蟲病等。這些病大多發生在夏、秋季節,病人和帶菌的動物是主要的傳染源。病原體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消化道及其附屬器官,主要是通過飲水和食物傳播的(下圖)。因此,不喝生水,不生吃未經洗凈的蔬菜、瓜、果,大力消滅蒼蠅,飯前便後洗手等,可以預防消化道傳染病的發生。
3.血液傳染病
血液傳染病是指以節肢動物(如蚊、虱、蚤、蜱等)為媒介所引起的傳染病,因而又叫蟲媒傳染病,包括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黑熱病、絲蟲病和出血熱等。病人和帶菌的動物是主要的傳染源。病原體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主要是通過吸血的節肢動物傳播的(下圖)。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消滅蚊、虱等吸血的節肢動物,可以預防血液傳染病的發生。
4.體表傳染病
體表傳染病是指由於直接或間接與患病的人、動物接觸,或者與含有病原體的土壤、水接觸,病原體經過皮膚進入人體所引起的傳染病,因而又叫接觸傳染病,包括狂犬病、炭疽、破傷風、血吸蟲病、沙眼、疥瘡和癬等。病原體的原始寄生部位是皮膚和體表粘膜,主要是通過接觸傳播的(下圖)。隔離病人,搞好個人衛生,不與帶有病原體的人或動物等接觸,可以預防體表傳染病的發生。
四、預防措施
不同的傳染病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但基本的預防措施是相通的,我們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就能有效地減少疾病的發生和傳播。
1.合理膳食,增加營養,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增強體質。
2.不到人口密集、人員混雜、空氣污染的場所去,如:農貿市場、個體飲食店、游藝活動室等 ;
3.勤洗手,並用流動水徹底清洗干凈,包括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
4.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尤其宿舍、電腦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潔的食物,拒絕生吃各種海產品和肉食,及吃帶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隨便倒垃圾,不隨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類並統一銷毀。
7. 注意個人衛生,不隨便吐痰,打噴嚏;
8.發熱或有其它不適及時就醫;到醫院就診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後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避免接觸傳染病人,盡量不到傳染病流行疫區;
10.傳染病人用過的物品及房間適當消毒,如日光下晾曬衣被,房內門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劑噴灑、擦拭。
春季傳染病雖然種類繁多,但只要我們重視預防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地阻斷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
Ⅶ 抑鬱症是細菌還是病毒
抑鬱症傳染嗎?
不可否認,抑鬱情緒可能會「傳染」給其他人,但抑鬱症並不是傳染病。所謂傳染病是由細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是需要吃「消炎葯」或抗病毒葯的病,比如肺炎、流感、非典等等。
抑鬱症的發生、發展與上述致病因素沒有直接關系,一般認為是在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共同作用下發生的,發病機理非常復雜,還在研究階段。但很明確的是抑鬱症不傳染。
有人說抑鬱是一種能力,是一種什麼樣的能力呢?
能「抑鬱」,代表有接受現實的能力。溫尼科特曾提到「抑鬱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能力」。
它的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不具備「悲傷、無助,感覺到自己的目標無法達成」等能力的話,就可能在任何時候都比較「自我中心」。比如如果ta遇到挫折,ta很簡單的反應可能就是「憤怒」,即「我不接受,我不接受現實,現實不可以這樣」,他會持續地表現不能接受的狀態。但是「抑鬱」之所以是一種能力,是因為它背後隱含著一種對現實清醒的「認識」和無奈的「接受」,雖然並不是「完全接受」——在「抑鬱」的背後,人認清了客觀「這是一個無法改變的現實,不管我多麼不願意,這是一個存在著的現實,我得去面對它。」
比起接受「我做不到」這個現實,我們現在的社會過於強調「快樂」和「做事」,而過少地重視人有時候會有一種「悲傷」和「反省」,或者說是一種「空」,即「人不一定要做事,也可以處在沉悶一點的狀態中整理自己」。
感到抑鬱,是因為人知道「我朝這個方向再去努力,也沒有辦法,就撞牆了,然後我就撤回來」;「撤回來」,然後等待和整理新的目標。
所以,抑鬱可以算作是一種在人的適應生存上本來就有的能量保持機制。
Ⅷ 春天有哪些疾病
4/5分步閱讀
流行性感冒。因為天氣變暖喝了,許多人把厚厚的毛衣脫掉,這時未消除的寒氣來襲你就很容易感冒了。
查看剩餘1張圖
2/5
各種精神疾病的發生。春天容易引起抑鬱、失眠等精神疾病。引起這樣的精神疾病的原因是春天外面氣壓低、天氣多變不穩定。
查看剩餘1張圖
3/5
哮喘。春天是哮喘的高發季節。所以這類人群一定要注意個人飲食衛生習慣。
查看剩餘1張圖
4/5
春季甲肝發病率也很高。所以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因為感染甲肝都是願意吃生的蔬菜、魚等食物 讓細菌在體內繁殖所導致的疾病。
5/5
結核病。因為天氣變暖的原因,體內某些地方處於失衡狀態,所以免疫力底下的人群要注意結核病。
Ⅸ 聽說得了水痘只是以後不得水痘了,帶狀皰疹照樣來。是不是啊
病情分析:你好,帶狀皰疹的發病多是因為既往感染後皰疹病毒,可能既往得過水痘,但是可能是既往感染過,但是沒有以水痘的形式表現出來,在機體抵抗力比較低的時候,引起肋間神經的感染,即帶狀皰疹。
意見建議:建議這個是兩個不一樣的疾病,水痘和帶狀泡疹是兩種病毒引起的,水痘得過以後就不會再得水痘了,但是帶狀皰疹是因為帶狀泡疹病毒引起的,有些感染皰疹病毒後,病毒沒有徹底治癒,體內殘存皰疹病毒, 在機體抵抗力低下的情況下,會引起的,
Ⅹ 人在什麼情況下會得憂鬱症,自閉症
自閉症最好是到心理醫生那裡確診一下. 1. 自閉症的神經心理學基礎 分析自閉症患者魏氏智力測驗的資料並與其它診斷的兒童比較,發現自閉症患者在語文測驗之記憶分測驗得分不比其它診斷者差甚至更高,可是在理解分測驗,自閉症兒童就比其它兒童差很多。就大部分自閉症患者而言,其操作智商常高於語文智商。其它測驗也發現,大多數自閉症兒童的視覺學習優於聽覺學習。例如有些自閉症患者還不會叫爸爸媽媽卻會認字,會背課文,但卻不知道課文的意思,這表示視覺記憶很好,可是理解力差。然而也有部分自閉症兒童的聽覺很敏感,對旋律的學習很強,聽覺學習優於視覺學習。筆者的資料顯示,視覺學習優於聽覺學習的比較多,約佔85%。視覺學習快的孩子用視覺的方式教效果較佳。世界著名的TEACCH結構教學法就是強調教材以視覺方式呈現的實用教學方法。 以神經心理病理學的角度探討自閉症的核心或原發缺陷,有三個主要的假說。「心理理論(theory of mind)」是指了解個人及他人的心理狀態,也就是了解自己及他人的意圖、信念、假裝、希望等心理狀態。患自閉症的兒童很難通過「錯誤信念」測驗,很難理解別人的及自己的心理理論,因此心智理論缺陷是廣受注意與研究的假設,此一假設可以用來解釋自閉症患者的溝通障礙和社會互動人際障礙,但難以解釋同一性及反復的行為。「執行功能(executivefunction)」是指計畫行動、沖動控制、抑制反應等功能。自閉症患者的仿說、反復性的思考和動作、缺少計畫、難以抑制不適當的反應等,都符合執行功能缺陷的假說,但只能間接解釋自閉症的社交及溝通障礙。第三個假說是「中心聚合缺陷(central coherence deficit)的假說」。這項假說主要是針對自閉症患的智能不均衡,常有數字、繪圖、記憶、視覺空間等的智能的火花而提出的。這個假說是指自閉症患者,當信息的來源過多枝節時,無法將這些整合到較高層次來理解,而將注意力放在枝節上,以至於不能掌握整體或情境線索。過於注意自閉症次要特徵的解釋,是此假說的弱點。綜合而言,三種假說都無法圓滿的解釋所有自閉症的症狀,可能要將這些理論整合,尋求更合適或更基礎的理論,來解釋自閉症。 2.易並發自閉症的身體疾病 自閉症是以行為特徵來診斷的癥候群,其病因不明,如果某些身體疾病,尤其先天性或嬰幼兒期即出現的疾病,並發自閉症的比例比一般人高,而自閉症患者有該身體疾病的比例亦比一般人高,則該身體疾病可能提供自閉症病因研究的重要訊息。根據自閉症定義之寬或嚴,及尋求並發身體疾病方法之周密性,10~37%的自閉症患者有身體疾病,而有些會傷害腦部的身體疾病較多表現自閉症的行為特徵,其中比較有名的有先天性德國麻疹、幼兒痙攣、結節性硬化症、大腦脂質沉積症及苯酮尿症等。 先天性德國麻疹是在懷孕早期感染德國麻疹,病毒侵入成長中的胎兒而形成,這類兒童出現自閉症的比例較一般兒童高200至450倍。但自閉症患者只有1% 有先天性德國麻疹,顯示它不是自閉症的主要原因。幼兒痙攣是嬰兒出生後幾個月即發作的一種特殊型態的癲癇,典型的發作是幼兒突然出現像折彈簧刀或回教徒朝拜,頭、手和腳部折疊起來的痙攣發作,其腦波呈現彌漫性廣泛異常。患幼兒痙攣的兒童也較易患自閉症。結節性硬化症是一種顯性遺傳疾病,患者出現癲癇、智能不足及在鼻子兩側出現皮脂腺瘤,身體出現白斑,在腦及腎臟長結節。這種病人出現自閉症者達17~61%,而自閉症患者中1~14%有結節性硬化症。目前已知結節性硬化症的基因在第15對染色體,因此第15對染色體也是尋找自閉症基因的熱門染色體。苯酮尿症等新陳代謝疾病是由於身體對某些成份的新陳代謝異常而破壞某些器官功能。苯酮尿症若未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會產生智能不足,也較易呈現自閉症現象。大腦脂質沉積症也是一種代謝異常,不過它所產生的不正常代謝物是脂肪性的,沉積在大腦細胞而破壞大腦細胞的功能,除了形成各種神經症狀外也可呈現自閉症特徵。從代謝異常著手,目前也仍未突破自閉症的病因。 3. 自閉症的神經解剖學基礎 到底腦子的哪一個部位出了差錯才會造成自閉症呢?這一直是病因學探討的主題。然而一直到1980年代才有自閉症患者死亡後大腦解剖的病理報告。這個病例解剖並沒有發現神經系統的某個部位缺少或多了一塊,而病人的小腦蚓部神經細胞的數目卻比正常人少。在1985和1986另有三篇報告報導了類似的結果。 病人死亡之後才能解剖研究腦部的結構,這種機會是可遇不可求的,這項限制因使用計算機斷層掃描(CT)和磁振掃描(MRI)而大為改善。可是由於自閉症患者不容易合作接受檢查,再加上自閉症患者不多,因此這類報告個案數較少。MRI檢查結果有的報告小腦體積較小,有的報告大腦的某些部位有萎縮的現象。直到1995年2月,日本的幾位學者有系統的收集了102位自閉症患者和112位正常人比較其頭部MRI,結果發現自閉症組的小腦蚓部第六、七小葉比正常人組的小腦體積來得小,他們也發現自閉症組的腦乾和正常組比較起來也有一些問題。更重要的是這一群研究者追蹤了十幾個兒童,他們在周歲前發現有發展遲緩並接受MRI定期追蹤,到三歲時醫生確定這些病人患有自閉症,MRI發現這十幾個兒童在還沒診斷出自閉症之前他們的腦體積就比較小了。 然而小腦的體積較小和自閉症有什麼關系呢?小腦的體積比較小可以用來解釋一部份自閉症的兒童在知覺運動上比較特殊的現象,也可以用來解釋部分注意力的問題,可是這些現象能夠解釋自閉症兒童很特殊的語言溝通、人際互動以及認知缺陷嗎?譬如自閉症的孩子不理人、仿說、記憶力優於抽象理解能力和小腦有什麼關系呢?何況有一些小腦症的患者,並沒有出現自閉症的現象,因此小腦和自閉症之間的關系還需要很多的研究來釐清。 文獻上,並不是所有的自閉症報告都顯示與小腦有關,有些顯示橋腦異常,也有些報告大腦額葉、「海馬」或「胼胝體」的異常。因此自閉症患者的腦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還在繼續研究。筆者認為自閉症不是單純的一種病,可能有數個亞群,其腦部病變也不只一種,而是有好幾種可能性,有的發生在小腦、有的發生在大腦、有的在橋腦,但是他們可能有一個共同表現的機制,而呈現共同的自閉症症狀,但這個「機制」是什麼?有待繼續研究。 4. 自閉症的遺傳學基礎 常有父母問:生了一個自閉症的孩子之後,生下一個也是自閉症孩子的機率有多少? 在討論這個問題時,自閉症患者智商的高低很重要,如果智商是較低的,其同胞也是自閉症的機率約五十分之一;如果是高功能的自閉症患者,其機率降到百分之一。這項資料暗示自閉症和智能不足關系密切,要討論自閉症的遺傳要先控制智能不足的因素。 X染色體脆弱症是X染色體長臂遠程有一段不易染色容易斷裂。X染色體脆弱症的病人,雖然有描述他們是合作、愉快、情緒和行為都正常的,但有更多描述他們是過動、不專心、避開視線接觸、常同行為、自我傷害及攻擊,尤其是過動和不專心,80%以上的此症男性患者都有此現象。由於出現溝通障礙和避開視線接觸、常同行為等自閉症特徵,部份X染色體脆弱症的病人遂被診斷為自閉症。但自閉症有較嚴格之診斷條件,且各報告之診斷條件不完全相同,因而要統計到底X染色體脆弱症男性患者有多少呈現自閉症時,很難將已有之報告予以綜合比較。根據Bregman等人的綜合統計,六個研究532位男性X染色體脆弱症病患,122位(23%)呈現自閉症。該文亦統計十個研究594位自閉症病人,50人(8.4%)呈現X染色體脆弱症。但後續報告,自閉症與X染色體脆弱症的關系反而不如智能不足與X染色體脆弱症的關系。 除了上述X染色體之外,學者不斷報告自閉症患者的形形色色染色體異常。綜合而言,除了第12、14和20對染色體之外,其餘共19對及X、Y染色體都曾被報告出現在自閉症患者身上,其中以15、X、7、10、16和17染色體較被注意。 由於自閉症患者之同胞亦為自閉症之出現率為一般人口之75~150倍,及同卵雙胞胎患自閉症之一致率為60~90%,而異卵雙胞胎患自閉症之一致率僅0~10%,以此計算其遺傳率達91~93%。這些資料均顯示自閉症和遺傳有密切的關系。現有數據顯示自閉症並不符合單基因遺傳的特徵,故自閉症是多基因遺傳的可能性較大。英國的研究者大規模收集自閉症患者及其一、二、三等親的行為特徵,發現自閉症在一等親之出現率較高,在二、三等親之出現率迅速大幅下降,據其資料推估,自閉症的基因少則2個,多則可達10個,最可能是3個基因。歐美有數個中心聯合研究自閉症的基因,曾報告自閉症的基因在第7染色體,但接著又被推翻。在投入大量人力經費的跨國合作之下,加上人類基因圖譜初現,在未來幾年必然會有重大突破,然而即使找到基因,仍有更多後續研究要闡明基因-蛋白質-腦結構-腦功能-行為之關系。然而大部分的家庭只有一個自閉症患者,這顯示自閉症是基因突變而來的占絕大多數,因此,從發現自閉症基因到自閉症的治療和預防,仍是一條漫長的研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