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肢端雀斑樣原發
擴展閱讀
濕疹的治療法 2025-05-12 18:09:36
皰疹性咽峽炎嗜睡 2025-05-12 17:31:41

肢端雀斑樣原發

發布時間: 2022-06-07 19:45:24

A. 肢端的白斑是什麼樣的

初期白斑數目少,面積小,白斑的顏色為乳白色或淺白色,白斑表面光滑不掉屑,患處不痛不癢。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後天性限局性或泛發性的皮膚色素脫失病,該病是比較難治型的疾病。

B. 我國每年有約2萬黑色素瘤新發病例,什麼樣的痣會惡變成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又稱惡性黑色素瘤,是來源於黑色素細胞的一類惡性腫瘤。在亞洲人和有色人種中,原發於皮膚的黑色素瘤佔50%~70%,最常見的原發部位為肢端(約佔一切黑色素瘤的50%),即足底、足趾、手指末端及甲劣等部位,其次為粘膜黑色素瘤(約佔20%左右)。

黑色素是動物皮膚或者毛發中存在的一種黑褐色的色素,由一種特別的細胞即黑色素細胞生成而且貯存在其間。正是由於黑色素的存在,皮膚才有了色彩。一旦黑色素在某種原因下不能構成,也就造成了色素脫失,然後構成了白斑。

黑色素瘤的構成

一般,越是能跑的馬,性質越烈。為了征服黑素細胞,讓它既乖乖排泄黑色素、又不至於失控,人體也發明晰韁繩和籠頭。

韁繩就是CDKN2A基因,它可以合成兩種蛋白質,調控黑素細胞的細胞周期,防止黑素細胞癌變。

目前,免疫細胞醫治已成為MM的一線規范醫治手法。

NK免疫細胞醫治的機制

免疫應對與免疫逃逸在MM開展過程中的重要性早在1956年已有報導。MM在處於免疫抑制狀態患者中的發生率較高;反之,淋巴細胞浸潤和腫瘤特異性抗體的呈現則是MM的有利預後因素。這2項證據進一步提示了MM與免疫系統之間的復雜關系。

C. 黑色素瘤由灰白變紅是好轉了嗎

惡性黑素瘤是由皮膚和其他器官黑素細胞產生的腫瘤。皮膚黑素瘤表現為色素性皮損在數月或數年中發生明顯改變。雖其發病率低,但其惡性度高,轉移發生早,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很重要。惡性黑素瘤大多發生於成人,巨大性先天性色素痣繼發癌變的病例多見於兒童。目錄1病因
2臨床表現
3診斷
4治療
5預後1病因病因學尚未完全闡明。一些研究資料提示,其發生與下列危險因素有關:基因、環境及基因/環境共同因素。比如不典型(發育不良)痣或黑色素瘤家族史、光導致色素沉著的皮膚、不容易曬黑皮膚、紅色頭發人種、強的間斷日光暴露、日曬傷、多發黑色素細胞痣等。基因/環境多種因素導致黑素瘤惡性轉化。惡性轉化的關鍵細胞通路:Rb通路、p53通路、PI3K/AKT通路、RAS/MAPK通路(20~30%NRAS突變,55~60%BRAF突變)。2臨床表現皮膚惡性黑素瘤的臨床症狀,包括出血、瘙癢、壓痛、潰瘍等,一般來講,黑素瘤的症狀與發病年齡相關,年輕患者一般表現為瘙癢、皮損的顏色變化和界限擴大,老年患者一般表現為皮損出現潰瘍,通常提示預後不良。皮膚惡性黑素瘤的皮損表現與解剖部位及腫瘤的生長方式相關,即與組織學類型相關,組織學類型又因年齡、型別、種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不同類型的黑素瘤具有不同的病因和遺傳學背景,目前黑素瘤的臨床組織學分型採用Clark分型,包括四型:惡性雀斑痣樣黑素瘤(LMM);淺表擴散性黑素瘤;肢端雀斑樣黑素瘤/黏膜黑素瘤;結節性黑素瘤(NM)。在患惡性黑素瘤的白種人中,約70%為SSM。但在所有惡性黑素瘤的亞洲人中,發生於較少日光照射部位的ALM佔72%。3診斷對於可疑皮損可採用ABCDE標准進行判斷。A(Asymmey)代表不對稱,B(Borderirregularity)代表邊界不規則,C(Colorvariegation)代表色彩多樣化,D(Diameter>6mm)代表直徑大於6mm,E(Elevation、evolving)代表皮損隆起、進展。如果皮損符合ABCDE標准高度懷疑惡性黑素瘤,需要取活檢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進一步確診。但是有些亞型如結節性黑素瘤的皮損不能用ABCDE標准來判斷。組織病理:黑素細胞異常增生,在表皮內或表皮-真皮界處形成一些細胞巢。這些細胞巢大小不一,並可互相融合。巢內黑素細胞的大小與形狀,以及核的形狀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變異。有絲分裂(包括異常的有絲分裂)較良性色素痣更為常見,腫瘤細胞胞質中有色素顆粒。在侵襲性惡性黑素瘤中,腫瘤細胞向真皮或皮下組織浸潤生長。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腫瘤細胞S100陽性、HMB45陽性及MelanA陽性。病理分級:1.侵襲深度分級Clark(1969)在研究了黑瘤侵襲深度與預後的關系後,根據侵襲深度將黑瘤分為5級。分級越高預後越差。Ⅰ級:瘤細胞限於基底膜以上的表皮內。Ⅱ級:瘤細胞突破基底膜侵犯到真皮乳頭層。Ⅲ級:瘤細胞充滿真皮乳頭層,並進一步向下侵犯,但未到真皮網狀層。Ⅳ級:瘤細胞已侵犯到真皮網狀層。V級:瘤細胞已穿過真皮網狀層,侵犯到皮下脂肪層。2.垂直厚度分級Breslow(1970)研究了黑瘤垂直厚度與預後的關系,根據目鏡測微器測量的黑瘤最厚部分(從顆粒層到黑瘤最深處的厚度),將黑瘤分為5級:小於0.75皮膚惡性黑色素瘤、0.76~1.50皮膚惡性黑色素瘤、1.51~3.00皮膚惡性黑色素瘤、3.01~4.50皮膚惡性黑色素瘤和大於4.50皮膚惡性黑色素瘤。發現厚度越大預後越差。這一顯微分級法,以後被廣泛採用,並被證實對判斷預後具有重要價值。4治療對早期未轉移的損害應手術切除,應根據Breslow深度確定切除皮損周邊正常皮膚的范圍,如果是指(趾)惡性黑素瘤,可採用截指(趾)術。應切除受累淋巴結,但預防性淋巴結切除仍有爭議。肢體動脈灌注抗有絲分裂葯物治療肢體黑素瘤有一定療效。對於發生廣泛轉移者可採用聯合化療和放射治療。生物化學治療和分子靶向治療具有很大的前景。5預後依賴於診斷時的分期。局部、無淋巴結及遠處轉移的黑素瘤預後較好。I/II期女性存活率高於男性,軀干、頭頸部原發黑色素瘤比四肢的差,高齡與黑色素瘤存活率成反比,III期黑色素瘤具有明顯不同的預後:潰瘍和淋巴結轉移數量多提示預後差,IV期黑色素瘤重要的預後因素是遠處轉移的位置,內臟轉移比非內臟(皮膚及遠端淋巴結)轉移預後差。

D. 皮膚色素的色素異常病因:

色素異常的發生機理較為復雜有些色素性皮膚病是因遺傳因素引起;有些則因繼發因素所致;有的則原因尚未明確。本章按其病因分類有幾種解釋。一黑素細胞活性增加的色素沉著1.酪氨酸經氧化形成多巴繼而去氫生成多巴酮需酪氨酸酶的催化作用。因此在黑素的合成過程中酪氨酸酶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酪氨酸形成黑素需經過若干中間反應過程並需還原鋼的參與任何影響酪氨酸酶及其反應過程的因素,均可引起黑素的合成與代謝的異常。如皮內硫氫基缺乏酪氨酸酶活性增高,使黑素形成增加。如炎症後色素沉著的機理認為與此有關2.感光過敏作用:皮膚黑素有吸收紫外線的能力以防止紫外線對組織的損傷。皮膚在日曬或照射紫外線後,其保護性地使黑素形成增加如雀斑除遺傳基因外,感光作用促進色素形成增加。3.神經因素對黑素的影響:如丘腦產生的促黑素細胞激素抑制因子發生障礙或垂體分泌促黑素細胞激素增加刺激黑素細胞活性增高,使黑素增多。如肢端肥大症4.內分泌對黑素的影響:性腺分泌雌素求偶素,可使黑素增多。如妊娠時出色素改變腎上腺皮質激素有抑制促黑素細胞激素的作用,可使黑素減少,當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時皮膚黑素可增加州阿狄森病。甲狀腺具有促進黑素細胞生成黑素的作用,因此甲狀腺功能亢進時皮膚色素可加深。二以黑素細胞數目增加的色素性皮膚病其發生機理大多原因不明可與遺傳或先天因素有關。有的在出生時即有,如咖啡斑蒙古斑、先天性色病、口周黑子病等三內源性非黑素色素沉著1.含鐵血黃素沉著是由於不同程度的皮膚出血斑在吸收恢復過程中,含鐵血黃素沉著真皮內,表現為褐黃色有時因局部因素刺激伴有黑素沉著,如色素性紫癲性皮膚病。2.黃色素沉著胡蘿卜素血症系食胡蘿卜及橘類過多血中胡蘿卜素含量升高。由於胡蘿卜素為一種脂色素,可使正常皮膚呈現黃色黃疽系由血中膽紅素增高使皮膚黃染。葯物阿的平等可使皮膚染成黃色。黃褐病的發病機理系由苯丙氨酸與酪氨酸代謝異常四外源性色素沉著金屬色素沉著的發生機理是因皮膚或部膜內有金、銀、秘等金屬的沉著異物色素沉著系由外來色素或異物進入皮膚,可由不同的異物顏色形成不同的色素沉著。五色素減退或色素脫失其發生機理不相同由遺傳因素引起的白化病,結節性硬化的色素脫失,系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或缺陷其表皮黑素細胞結構無明顯改變,但因缺乏酪氨酸酶使合成黑素的能力受抑制。苯丙酮尿症由於苯丙氨酸不能氧化成酪氨酸抑制了酪氨酸之氧化生成黑素。白癜風和斑駁病的色素脫失是由於表皮黑素細胞的缺失其黑素細胞的缺陷前者病因仍不明確,後者系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關於白癲風的發生機理一般認為可能有遺傳背景;有認為系自身免疫或黑素細胞自身破壞;亦有提出神經化學因子假說目前根據其臨床、病理、生理生化、免疫等方面的研究,很難用一種因素來解釋炎症後色素減退白色糠疹的色素減退,是由於皮損處的表皮細胞接受黑素細胞轉移來的黑素顆粒的能力降低。銀屑病皮損的色素減退可能系其表皮細胞增殖很快黑素細胞來不及轉移黑素所致。花斑癬發生的色素減退斑,認為是病原菌阻止紫外線或釋放某種毒素干擾黑素細胞的活性麻風引起的色素減退斑一般認為可能是細胞浸潤干擾了黑素細胞的功能,神經營養功能障礙,局部血流減少及麻風桿菌抑制了多巴的活性造成黑素細胞的競爭性影響使黑素合成障礙的綜合結果。一以黑色素增加為主的色素沉著(一)遺傳因素雀斑遺傳性對稱性色素異常症、種族性黑皮病、著色於皮病等(二)內分泌因素妊娠黃褐斑、阿狄森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肢端肥大症、庫欣綜合征、黑棘皮病等(三)物理機械、化學性刺激曬斑溫熱、機械性刺激引起的色素沉著斑、焦油黑變病瑞爾黑變病、砷劑黑變病、葯物性色素沉著等(四)炎症的色素沉著扁平苔燕慢性濕疹產經性皮炎、皮膚澱粉樣變、固定性葯疹紅斑狼瘡、癌疹樣皮炎、天疤瘡角層下膿皮病、色素性等麻疹、化妝皮炎(五)全身性疾病1.慢性感染:瘧疾黑熱病、血吸蟲病、結核等2.腫瘤性疾病:淋巴瘤惡痛質、異位ACTH綜合征、黑素瘤等3.神經系統疾病:間腦及黑質受累的疾病肝豆狀核變性、室管膜瘤、精神分裂症等4.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硬皮病皮肌炎、系統性紅斑狼瘡。5.慢性肝腎疾病,貧血可表現色素沉著。6.維生素缺乏:維生素A缺乏維生素B;和葉酸缺乏、落酸缺乏、維生素C缺乏二以黑色素細胞數目增加為主的色素沉著(一)遺傳因素黑皮病抵啡斑肢端色素沉著、黑子、口周黑子病等(二)病類色德良性幼年黑素瘤先天性色瘟神經皮膚黑變病、藍病、獸皮德等(三)先天性或原因不明Albright辦綜合征蒙古斑、太田病伊藤痣、惡性雀斑樣清黑色素瘤。三內源性非黑素色素沉著(一)血原性色素沉著紫癲紅細胞自身敏感、進生性色素性紫攤性皮膚病色素性紫癲性苔薛樣皮膚病、紅組病、肢端青紫症網狀青斑。(二)黃色素沉著胡蘿卜素血症褐黃病、黃疽。四外源性色素沉著(一)金屬色素沉著金銀、鉛、汞化合物引起的色素沉著斑(二)異物色素沉著文身爆炸粉粒沉著症。五黑色素減退I(一)黑色素細胞數目減少白癲風斑駁病、老年性白斑、瓦登伯革氏癥候群
(二)酪氨酸酶異常白化病苯丙酮尿症。(三)黑素細胞活性減退炎症後色素減退斑白色糠疹、麻風、限局性硬皮病特發性點狀色素減少症、貧血痣。色素異常診斷:一病史一般項目與其他章節一樣要詳細了解病史。如發病時間、年齡部位、范圍、色素異常的發展情況;有無局部症狀或全身症狀;發病因素是原發或繼發;既往治療效果如何;有無家族史,遺傳史等內容。二體格檢查檢查色素異常的部位明確色素異常的顏色。如發生於面部的黃褐色斑見於黃褐斑;紅褐色見於面頸部毛囊紅斑黑變病;青褐色見於太田病;淡黑色見於瑞爾黑變病;瓷白色見於白癲風;淡白色表面有細糠狀鮮屑見於白色糠疹。如發生於軀乾的色素異常棕褐色斑見於咖啡斑;藍褐色見於蒙古斑;淡褐色見於色素性等麻疹;四肢暴露部位的色素沉著多與接觸過敏及光敏感有關。限局性高出皮面的色素異常見於痣類。泛發性色素沉著見於全身性疾病如系統性硬皮病、皮肌炎、阿狄森病皮膚黑熱病等。泛發性皮膚變白見於白化病,限局性白色斑見於白癲風等三實驗室檢查組織病理檢查對診斷色素異常有重要意義尤其色素性損害短期內變大變黑,更須做病理檢查以防惡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色素異常對原發病可做相應的實驗室檢查色素異常鑒別診斷:一面部為主的色素沉著1.黃褐斑由內分泌等因素引起有些原因不明。好發於青年女性,日曬後加重多見於顴部、前額上唇及眼眶周圍。為多數片狀邊緣較清的淡褐色斑略對稱,無自覺症狀。2.瑞爾黑變病與某種接觸物有關亦可因光敏感或病因不明。中年女性多見,與日曬關系不太明顯好發於前額、領部、耳周及頸側為重面部中央色淡,為片狀淡褐色或淺黑色斑,邊界不太清表面輕度角化或細薄鱗屑,無自覺症狀。3.焦油黑變病因長期接觸瀝青石油及其石油類產品,成年男性較多,與日曬有關表現為面部及暴露部位彌漫性淡褐色或深褐色斑。可伴有痤瘡樣皮損。4.雀斑遺傳因素常在兒童期發病日曬後加重。表現為面部針頭至米粒大黃褐色或黑褐色斑點,無自覺症狀5.太田瘦又稱眼上跨部褐青色清為遺傳或先天性因素,幼年或青年時發病,與日曬無關表現為領、上下眼瞼及顴部,邊緣清楚淡青色或藍黑色斑多為單側,有的同側鞏膜藍染,無自覺症狀6.口周黑子病又稱色素沉著一息肉綜合征遺傳因素,自幼發病,與日曬無關多在唇部尤以下唇、口腔效膜有褐黑色斑點。也可發生在面部手、足部,可以伴有腸道息肉床可引起痙攣腹痛腹瀉、伴發潰瘍可有出血,少數病人可發生癌變還可伴有斑禿,甲營養不良,桿狀指鼻息肉等。7.著色於皮病系遺傳因素自幼發病,日曬後加重。常在面部或頸部手足暴露部位發生褐色斑點,伴毛細血管擴張及萎縮,疣狀增生及角化過度性皮疹可發生癌變。8.化妝品皮炎是指由於面部化妝品皮炎引起的色素沉著多見於演員。為面部邊緣清楚的淡褐色、紅褐色或淺黑色斑或呈彌漫片狀或網狀。部分病人伴有或以前有皮炎和疾癢。9.良性幼年黑素瘤又稱梭形細胞病是來自黑素細胞的良性腫瘤。常見於兒童少數見於青年人。表現為頰部耳部也可見於四肢、軀干一個堅實的結節。開始生長很快但直徑不超過2cm,表面呈紅褐色色素沉著,成年發展成皮內德10.固定性葯疹為口唇周圍多見橢圓形色素沉著斑亦可見於陰部及其他部位。11.接觸性皮炎多發於面部或其他接觸部位與接觸致敏物有關。在反復皮炎後形成色素沉著斑。12.葯物性色素沉著大劑量服用氯丙酸在面部或暴露部位出現青灰色色素沉著斑長期使用二甲胺環素,可在面部痤瘡損害處或前臂小腿及暴露部位發生藍黑色、藍灰色或棕色的色素沉著斑胺碘酮色素沉著系長期大量服用後在面部及日光照射部位發生藍灰色斑。與銀質沉著斑相似。13.事故性粉塵沉著症由於爆炸事故或職業性損傷皮膚使一些帶色的粉狀物質進入皮膚而造成皮膚持久性色素斑。常見於面部及暴露部位。14.惡性雀斑樣瘦又稱黑變性雀斑病因不明,多發於4O歲以上婦女,為面部或暴露部位開始為褐色斑漸擴展經過多年,部分病人可惡變成黑色素瘤。二軀干四肢為主的色素沉著1.遺傳性對稱性色素異常症遺傳因素幼年發病,青春期明顯,持續終身表現為手足背對稱性多數豆大色素沉著斑,伴有色素脫失斑,無自覺症狀2.肢端色素沉著顯性遺傳嬰兒或兒童期發病。表現為指(趾)背側皮膚彌漫性色素沉著,在四肢的關節屈側也有色素加深3.黑皮病顯性遺傳出生時或嬰兒時皮膚色素增加,彌漫分布,後色素漸加深以面部及皺格部色素最重,毛發深黑,可伴有多發黑痣.4.色素痣生後即有或青少年期發生全身各處均可發生,幾個至數十個,絕大多數為良性極少數交界痣可惡變。5.藍疲幼年發病單發或多發。好發於上肢,軀干或面部為藍色結節,質柔軟或堅實,邊界清楚6.色素性巨瘦又稱獸皮盛生後即有,隨年齡而增大。好發於軀干背部為暗黑色斑,斑上有毛。皮膚增厚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結節,由於增厚可形成皮紋樣皺褶。7.咖啡斑自幼發病軀干多見,呈淡褐色圓形或卵圓形斑,無自覺症狀8.蒙古斑初生即有為良性藍色斑狀皮損。好發腰骰部,幾年後自然消退9.伊藤疲類似太田病的色素斑好發於肩及上臂,亦有稱為肩峰三角肌褐青色痣。10.惡性黑素瘤以中老年發病多常發於面、頸、足底及甲下等部位開始為藍黑色。黑色斑片或小結節。漸增大可出現潰破出血等。本病惡性度高,一經確診及早手術切除11.黑棘友病好發於皺指部位生殖器肛門區、面部肘膝部位。為褐色黑褐色肥厚性色素沉著斑。兒童發病多為良性,成年發病者可伴有惡性腫瘤12.色素性蕁麻疹系肥大細胞增生所致有少年型和成年型兩種。多自幼年發病,成年後亦可發病皮疹以軀干為多,初為軀干。四肢不退的風團漸變為黃褐色或灰褐色斑;亦可為斑丘疹、丘疹、結節水癌等皮疹。經搔抓或劃痕後斑上又可出現風團為其特徵。組織病理檢查可見真皮內有大量肥大細胞浸潤13.阿狄森病系慢性腎上腺功能減退全身皮膚彌漫性色素沉著。表現為青銅色、褐黑色以乳頭厚暈、生殖器區、面部及皺措部位明顯14.炎症後色素沉著為繼發性暫時性色素沉著如慢性濕疹產經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皮膚病,愈後可遺留色素沉著斑。系由於慢性炎症刺激機械性搔抓,或外用刺激性葯物綜合作用的結果。三非黑色素色素異常1.血源性色素沉著如紫瞟等為紅細胞血漿滲出皮膚血管外,引起皮膚顏色的改變。因紫癲發生的大小部位的深淺和病期的長短,可表現為紅、紫藍、棕或棕黃色不等。2.胡蘿卜素血症為過食胡蘿卜及橘類有關使正常皮膚呈現黃色,但鞏膜顏色不變,應與黃疽鑒別3.褐黃病又稱黑尿病遺傳因素系黑尿酸氧化酶缺乏。兒童發病僅見尿色變化,皮膚色素沉著斑在30-40歲以後發生以面部、腋下、生殖器部為重呈淡灰、淡青、淡褐色或黑褐色常伴骨關節疾病。4.紋身根據進入皮膚的顏料不同表現顏色不同。如黑色、青色藍色或紅色。系由人工造成各種不同的圖案。四色素減退或脫失1.白癜風發生於任何年齡以青少年多見。可發生在任何部位,表現為邊緣清楚的色素脫失斑呈瓷白色,周邊色素稍深,大小形態、數目不定,白斑上毛發變白或不變白2.斑駁病為顯性遺傳初生時或自幼發病。好發於額部,亦可發生於軀干或四肢不對稱,表現為白斑中間雜有正常皮膚,也可散布色素加深的斑點3.由化病為隱性遺傳自幼發病。表現全身皮膚變白,毛發亦呈白色或淡黃色眼缺乏色素,畏光。4.w刪個辦呢綜合征自幼發病可發生在任何部位。表現為斑狀白化病,額部白發耳聾,兩內毗側移位,鼻根部增寬虹膜異色症等。5.老年性白點斑為中老年人的特發性點狀白斑為皮膚退行性變。好發於軀干、四肢表現如粟粒至豆粒大圓形白點斑。6.特發性點狀白斑病因不明可發生於兒童或任何年齡段。面部、頸部在干四肢均可發生。為針至黃豆大的乳白色斑,邊緣清楚7.貧血病自幼發病系該處血管組織發育缺陷。為皮膚色素減退的淺色斑,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形。特點是以玻片壓之與周圍之變白皮膚不易區分,摩擦局部周圍皮膚發紅而白斑處不紅8.白色糠疹多見於兒童及青少年多以面部,頸部或上臂肩部片狀色素減退的淡白色斑,表面有細薄的糠狀鱗屑9.局限性硬度病點滴狀硬或斑狀硬斑病可發生身體任何部位,表現為白色或象牙色斑點或斑片。光滑發硬表面有不同程度的萎縮。10.結核型麻風由麻風桿菌引起各年齡均可發生,部位不定。表現為皮膚無知覺性白斑邊緣較清楚,表面可見細薄鱗屑。結合病史及病理檢查確診

E. 足底雀斑樣痣

雀斑樣痣原位黑素瘤:一項德國惡性黑素瘤登記中心2050例患者的研究(作者Y. Teramoto等)皮膚黑素瘤(CM)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皮膚癌,近幾十年其發病率存在上升的趨勢。肢端雀斑樣痣原位黑素瘤(ALM)是CM四種主要的亞型之一,主要發生於四肢末端,尤以掌跖和甲下多見。白種人CM的發病率遠高於有色人種,但是ALM的發病率卻沒有明顯的種族差異。既往文獻顯示ALM的預後明顯差於其他亞型CM,但由於ALM發病率較低,所有影響ALM預後因素的研究均是小樣本隊列研究,缺少更有說服力的大樣本臨床隊列研究支持。本篇文章則主要報道了德國杜賓根大學皮膚科的Y. Teramoto等人進行的一項研究,旨在探討影響ALM預後的各種因素。

該研究的數據來源為德國惡性黑素瘤登記中心(CMMR)。數據包括從198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所有病理診斷為CM的病人。病例選擇標准包括:原發性侵襲性CM(Clark分級≥Ⅱ級)、病理診斷為ALM、腫瘤原發部位為手足以及隨訪時間≥3個月,最終2050例ALM病人納入該項研究。這是目前最大的ALM隊列研究人群,針對這2050名ALM病人,研究者收集並分析以下參數與疾病特異生存曲線【disease-specificsurvival (DSS) curves】的相關性,參數包括:性別、年齡、原發腫瘤部位、潰瘍形成、腫瘤是否有消退現象、曾經痣的病史、腫瘤厚度、Clark分級以及腫瘤播散(單個原發損害、衛星灶轉移、區域淋巴結轉移及遠處器官轉移)情況。

數據分析結果顯示ALM約占所有CM的3.8%,這個比例從1983年(4.3%)至2015年(3.3%)逐漸下降,並且ALM在所有CM亞型中預後最差。ALM平均確診年齡為63.1歲,男女比例1:1.48。ALM原發腫瘤部位中,甲下部位最常見(35.6%),其次為掌跖(18.9%),手足背部則較為少見(7.6%),肢端其他部位(38.0%)未做詳細區分。總體而言,足部ALM(82.1%)遠多於手部ALM(17.9%)。ALM確診時平均腫瘤厚度為3.08mm,77.4%為Ⅰ期或Ⅱ期的早期腫瘤,16.8%可見局部淋巴結轉移,2.8%存在遠處轉移。由於CMMR數據中有相當一部分ALM患者潰瘍形成、腫瘤消退及痣的情況記錄不全,故剔除數據缺失的相應病人後,存在潰瘍形成、腫瘤消退及與痣相關的比例分別為45.87%、6.8%和8.3%。在CMMR所有CM病人中,ALM病人腫瘤局部復發率(29%)遠高於其他亞型CM(14.3%)。在對2050名ALM患者平均40個月的隨訪中,28%的病人在隨訪期間死亡,其中17.6%是死於黑素瘤。總體評估ALM整體5年生存率為78.9%,10年生存率為69.5%。

對以上各臨床參數進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潰瘍形成、痣相關、腫瘤厚度、侵襲程度、腫瘤播散范圍是影響ALM患者預後的特異性因素,而性別、腫瘤原發部位、腫瘤消退情況則是非特異性因素。與其他亞型CM相比,ALM確診時平均腫瘤厚度更厚、潰瘍形成以及腫瘤播散的比例更高,再加上ALM本身較高的局部復發率,導致ALM在所有亞型CM中預後最差,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臨床診斷較遲的緣故。

本研究是目前規模最大的ALM隊列研究,結果證明年齡、潰瘍形成、腫瘤厚度以及腫瘤播散是影響ALM預後的獨立因素,這與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黑素瘤的分期依據相一致。因此,AJCC分期同樣適用於ALM。此外,早期診斷ALM,

F. 皮膚惡性黑色素瘤的症狀有哪些

1.原位性惡性黑瘤又稱表皮內惡黑,指惡黑病變僅局限於表皮內,處於原位階段。
(1)惡性雀斑樣痣:又名Hutchinson雀斑,常發生於年齡較大者。幾乎均見於暴露部位,尤以面部最常見,極少數也可發生於非暴露部位。本病開始為一色素不均勻的斑點,一般不隆起,邊緣不規則,逐漸向周圍擴大,直徑可達數厘米,往往一邊擴大,而另一邊自行消退。損害呈淡褐色、褐色,其中可伴有暗褐色至黑色小斑點。據統計,一般惡性雀斑存在10~15年,而面積達4~6cm。以後才發生侵襲性生長,因此在很多病例,尤其是面部的損害發生侵襲性生長者往往很慢,常常在發生侵襲性生長前,患者即因其他原因而死亡。
(2)淺表擴散性原位惡黑:又稱Paget樣原位惡黑。以中老年患者為多,可發生於任何部位,但多見於非暴露部位。損害較惡性雀斑樣痣為小,直徑很少超過2.5cm,常誤診為痣細胞痣。通常皮損稍隆起,外形不規則或邊緣呈鋸齒狀。有的部分呈弧形。其特點是色調多變而不一致,黃褐色、褐色、黑色,同時混有灰白。如發生侵襲性生長時,其速度較惡性雀斑樣痣迅速得多,往往在1~2年即出現浸潤、結節、潰瘍或出血。
(3)肢端雀斑樣原位黑素瘤:發病可能與外傷有關。其特點是發病於掌、跖、甲床和甲床周圍無毛部位,特別好發於足跖。此瘤在原位生長時間較短,很快發生侵襲性生長。早期表現為深淺不一的色素沉著斑,邊緣不規則,邊界不清楚。如病變位於爪甲和甲床,則表現為縱行色素帶。
2.侵襲性皮膚惡性黑瘤
(1)雀斑型黑瘤(freckle-likemelanoma):由惡性雀斑樣痣發生侵襲性生長而來,故常見於老年人,多發生於身體暴露部位,尤其是面部,約占頭頸部黑瘤的50%。病變大體上呈圓形,直徑通常在3~6cm或更大,輪廓不規則,扁平狀。顏色可由淺棕色至黑色,或黑色病變中夾雜有灰白色或淡藍色區域。隨著病程進展,病變中出現單個或多個黑色結節如圖1所示。該型黑瘤,初期呈輻射性生長,最終才進入垂直生長期,有些根本不進入垂直生長期。故較晚發生轉移,轉移多傾向於局部淋巴結。其5年存活率可達80%~90%。
(2)表淺擴散型惡性黑瘤()由Paget樣原位惡黑發展而來。此時在原有稍隆起的斑片基礎上。出現局部浸潤、結節、潰瘍、出血如圖2所示。該型黑瘤較雀斑型發展快,經過一段輻射生長期後即轉入垂直生長期。其5年存活率約70%。
(3)結節型惡性黑瘤(nolarmalignantmelanoma):身體任何部位均可發生,但最常見於足底。開始為隆起的斑色,呈暗黑、藍黑或灰色結節,有時呈粉紅色,周圍可見散在的棕色黑瘤蹤跡。以後很快增大,可發生潰瘍,或隆起如草狀或菜花樣如圖3所示。該型黑瘤進展快,常無輻射生長期,直接進入垂直生長期。5年存活率為50%~60%。
(4)特殊類型的黑瘤:
①肢端雀斑樣痣型黑瘤(acromelicfreckle-likenevoidmelonoma):發病可能與外傷有關。其特點是發病於掌、跖、甲床和甲床周圍無毛部位,特別好發於足跖。臨床上類似於雀斑樣痣型黑瘤,但侵襲性更強。以黑人和東方人較為常見。早期表現為深淺不一的色素沉著斑,邊緣不規則,邊界不清楚。如病變位於爪甲和甲床,則表現為縱行色素帶(圖4)。
②無色素性黑瘤(non-pigmentedmelanoma):較為少見,在Giuliano等(1982)報道的2881例黑瘤中約佔1.8%。病變通常呈結節狀,缺乏色素,常被延誤診斷,預後較差。
③惡性藍痣(malignantbluenevus):更為罕見。由藍痣細胞惡變而成。常見於女性臀部。其明顯的特徵是,即使已發生淋巴結轉移,患者仍可生存多年。
④巨毛痣中的惡性黑瘤():30%~40%的兒童黑瘤源於巨毛痣。表現為巨毛痣中出現結節和潰瘍,並有顏色改變。因此,對先天性巨毛痣應密切觀察或做預防性切除。
⑤纖維增生性黑瘤(fibrousproliferatedmelanoma):好發於頭頸部,呈結節狀生長,約2/3病例無色素沉著。其特徵是,少數黑瘤細胞位於大量的纖維組織之中,預後較差。
⑥原發病灶不明的黑瘤():該型黑瘤找不到原發病灶,黑瘤僅在區域淋巴結或其他器官被發現。其預後與原發灶明確並有區域淋巴結轉移者無顯著差別。
1.病史與症狀詳細的病史與體檢對診斷十分重要。體表任何色素性皮損,若突然增長加速,周圍出現色素暈或色素脫失、表面出現鱗屑、滲出、破潰、出血、脫毛、附近出現衛星結節、局部癢痛等情況,均應考慮黑瘤的發生。
2.實驗室檢查
(1)尿液檢查:通常實驗室檢查對診斷無大幫助,但當黑瘤已發生廣泛轉移時,尿中可出現大量黑素原及其代謝物而呈黑尿。
(2)組織病理檢查:應對黑瘤的定性、腫瘤的類型、侵襲深度、最大垂直厚度、細胞分裂相、表面有否潰瘍、基底血管和淋巴管的侵犯情況及有無細胞性炎症反應等作出診斷描述。
對已確診為黑瘤的病人,尚應詳細檢查有無區域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這些對制定治療方案和估計預後有重要意義。有研究表明,臨床上通過觸診發現有區域淋巴結轉移者較行選擇性淋巴結清掃時鏡下發現有淋巴結微轉移(micrometastasis)或稱亞臨床轉移(subclinialmetastasis)者長期生存的幾率減少20%~50%。因此,早期確定是否有淋巴結微轉移,對提高5年生存率具有重要意義。

G. 肢端色斑樣黑素瘤的早期症狀是什麼跟其他類型的黑素瘤早期症狀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一般情況下,黑色素瘤大多數是由痣演變的。你所說的這個不是黑色素瘤,所以不用擔心。

H. 四肢皮膚出現白點

身上長白斑一定要到正規醫院皮膚科確診,不要認為白斑就是白癜風,身上長白斑的原因:有多種可能: 1.是蛔蟲斑,一般只長在臉上,吃點葯就好; 2.是皮炎,不僅僅是臉上,一般曬在外面的部位都有可能有; 3.是白癜風,而且一般都是變粉色再變白。 白癜風的特點是:病變呈純白色圓形或不規則的脫失斑,表面光滑,邊界清楚,邊緣色素增多,這種情況才可能是白癜風。白癜風的白斑可發生在頭發、臉部、軀乾和四肢等部位,出現大小不等、單個或多發的不規則純白色斑塊,白色斑塊面積逐漸擴大,數目增多。白斑境界清楚,斑內毛發也呈白色,表面光滑,無鱗屑或結痂,感覺和分泌功能都正常;白斑部位黑色素顆粒減少,黑色素顆粒能夠吸收紫外線,白斑對日光比較敏感,稍曬即發紅。身上長白斑不要急躁,白癜風針對性的治療是可以治癒的,白癜風的誘因很多,有遺傳因素、免疫紊亂、精神神經因素、酪氨酸酶銅離子缺乏、感染、外傷、化學因素。這些因素影響黑色素顆粒的合成,導致皮膚色素變淡,出現白癜風。近年研究發現,白癜風患者不論發病在什麼部位,都與微循環障礙有關系。

I. 請問這個會是皮膚癌嗎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泌尿系統中最常出現問題的部位。常見於各年齡層男性的前列腺炎可分為急性及慢性。通常是由身體其他部位的細菌感染入侵前列腺所致。前列腺炎可完全或部分阻礙尿液由膀胱流出,導致尿液滯留。如此造成膀胱膨脹、衰弱、易受感染(因積存尿液里的細菌增加)。膀胱感染容易經由輸尿管傳至腎臟。急性前列腺炎的症狀是陰囊到直腸之間疼痛、發燒、頻尿且有灼熱感,尿液含血或膿。慢性前列腺的症狀則是頻尿及灼熱感,尿液帶血、下半背痛、陽痿。前列腺炎愈嚴重,排尿愈困難。
家庭防治措施
●多喝水
前列腺炎患者應多補充水分。每天喝2—3升的礦泉水,以刺激尿流。如此可預防尿液滯留。
●適量運動
運動也很重要。走路是很好的運動,但勿騎腳踏車,車座會壓迫前列腺,加重病痛。避免接觸非常冷的天氣。
●試試水療法
水療法能有效地增加前列腺部位的血液循環。方法之一是坐在熱水中(能忍受的最高溫)15—30分鍾,一天1次或2次。另一種水療法是用溫及冷水噴下腹及骨盆區域,以3分鍾熱,1分鍾冷的方式交替噴淋。另一種方式是坐在熱水中,但將腳泡在冷水中,3分鍾後交換,坐在冷水中,將腳泡在熱水中1分鍾。
●吃南瓜子
每天吃30克的南瓜子或服用南瓜子膠囊(依照指示)。生的南瓜子含豐富的鋅,每天吃,幾乎對所有前列腺毛病均有幫助。
●小心性行為
當前列腺受感染或不適時,性行為會使問題更嚴重,並延緩復原。
●補充鋅
缺乏鋅與前列腺肥大有關。農田裡的土壤通常缺乏鋅,我們吃的谷類外殼或啤酒酵母中富含鋅。
●補充營養素
① 鋅
每天80毫克。缺乏鋅與前列腺炎相關。
②蜜蜂花粉
每天6片或2茶匙。起初少量,逐漸增加用量。
③必需脂肪酸
用量為2膠囊,每天3次。對前列腺功能恢復很重要。
④蒜頭精膠囊
2膠囊,每天3次。蒜頭是天然抗生素。
⑤前列腺片
依產品指示。調整前列腺功能。
⑥ 維生素C
每天100—500毫克。強力抗氧化劑及免疫促進劑。
⑦ 維生素A
用量2500IU。強力抗氧化劑及免疫促進劑。
⑧ 維生素E
用量600IU。強力抗氧化劑及免疫促進劑。
⑨啤酒酵母和南瓜子
依產品指示。好的鋅來源。
⑩ 海帶
每天6粒。供應必需礦物質以改善前列腺功能。
⑩ 鎂加鈣
依產品指示。供應必需礦物質以改善前列腺功能。
⑩ 維生素B6加維生索B群
50毫克,每天2次。B6有抗癌作用。
●葯草茶
某些葯草茶對前列腺炎和增生通常都很有效,但若無改善狀況或症狀復發,應請教泌尿科醫師。將等量的尿砂根、海冬青、八仙花根混合,煎成葯草茶,每天服用3次,每次3-4湯匙,如此能紓解發炎及減輕排尿疼痛。如果灼熱現象持續,可在以上配方里加入葯蜀葵葉,以發揮其緩和功效。其他可製成葯茶的植物包括有利尿作用的布枯葉(勿煮沸)及玉米須。
如果尿液帶少量血或夜晚頻尿,可使用木賊,它是一種收斂劑。若腺體肥大,可將木賊與八仙花混合,功效更佳。其他有益於此症狀的葯草包括金印草根(利尿劑及殺菌劑)、香芹、杜松實、熊果葉、滑榆樹皮(利尿劑及生殖泌尿道的補品)、人參(男性生殖器官的補品)。
●擂壓療法
按壓腹部的中極、水道、大赫穴和腰部的次骨、膀胱俞穴以及足部的太沖,按壓這些穴位有助於改善前列腺的功能。
●危險訊號
如有以下症狀,則懷疑你患有前列腺腫大或感染性疾病;如繼續加重會出現膀胱結石、全身感染、腎衰,除此之外,前列腺腫大也是癌症的一個表現,請速去就醫。
*前列腺腫大,排尿困難,包括無力和排尿間斷,尿頻(尤其是夜間),勞損,滴尿,或不能排空膀胱。
急性前列腺炎:
*尿頻、排尿困難。
*排尿時燒灼感。
*寒戰發燒。
*腰部和陰囊後部的疼痛。
*尿中帶血。
慢性前列腺:
*尿頻,排尿困難。
*盆腔和生殖器疼痛。
*射精痙痛、白性精液、性功能障礙。
參考資料:大中華健康網

食療:胃脹氣跑光光

胃脹氣多是消化不良,胃腸運動慢造成的,胃炎、胃潰瘍的人常會胃脹氣,這里提供2個食療法,3-5天可以改善情況。

食療方一:炒谷芽15克,金桔2-3枚(或桔餅)

炒谷芽有健脾理氣的作用,金桔有理氣和胃的作用。

製作方法:將金桔洗凈,壓扁,將炒谷芽放入砂鍋內,加冷水200毫升,浸泡片刻,煎煮10分鍾後,再放入金桔煮5分鍾,將葯汁潷出,再加水煎1次,將兩次葯汁合並,加入少量糖,當茶飲。

這種食療法任何人可用。

食療方二:檳榔12克粳米60克檳榔有消食行氣的作用。

製作方法:將檳榔洗凈,用水煎,取汁去渣,將粳米洗凈,加入葯汁中,用小火煮成粥,可以根據自己口味加少量糖或鹽,隨量食用,一天吃一次,早晚吃最好。
參考資料:http://pop.pcpop.com/default.aspx?MainUrl=http://pop.pcpop.com/040711/1111380.html

胃脹氣
1、發病機理與病因

引起胃脹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如精神壓力、消化不良等,主要是胃動力不足。

2、臨床症狀與危害

一般是飯後飽脹,噯氣,坐卧不安,茶飯不思;
胃脹的反復性和長期性可以導致胃炎,消化道潰瘍,甚至可以發展為胃癌。

3、常用葯的危害

醫葯治療主要加強胃動力,但是長期服用會造成人體的依賴性;
由於葯物是化學合成,對人體存在著副作用。

4、日常生活以及飲食的注意事項

避免攝食刺激性和對身體敏感的食物;飲食規律,細嚼慢咽,戒煙少酒;情緒穩定,放鬆精神,適量運動,勞逸結合。

5、營養產品調理建議

■維生素 C:具有抗氧化,解毒的功效,減輕精神壓力;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增強胃動力。
■維生素 B族:促進消化,加速人體的新陳代謝;穩定情緒,減輕精神壓力,改善睡眠。
■復合維生素片: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促進消化,加速人體的新陳代謝;加速修復受損的組織;穩定情緒,減輕精神壓力。

6、建議服用方法

■急需營養重點補充,按標簽注量的 3倍服用,直到有關症狀緩解為止:維生素C,維生素B族
■正常需要基本營養補充,按標簽注量服用:復合維生素片

附:
脹氣可能是胃、腸道出毛病的一個症狀,張開嘴巴咀嚼、邊吃邊說話、狼吞虎咽(同時吃進許多空氣)、邊吃飯邊喝湯(將胃中的消化酶沖下消化道)等,都容易造成消化問題帶來脹氣。消化不良、胃病也會伴隨脹氣;食物過敏也可能是造成原因,它使食物在結腸發酵,產生氫氣及二氧化碳;糖類食品含有細菌,是產生脹氣的主要來源。你需找出自己無法消化的食物,進而避開這些食物。生活壓力、情緒緊張、缺乏消化酶等,均可能引起脹氣。

家庭治療措施
●服用嗜酸菌
消化不良型脹氣可用嗜酸菌來改善,因為缺乏這些良性菌是最常見的消化不良因素。打開10粒膠囊服用,或使用一湯匙的粉末配方。對乳晶過敏者,可改用不含牛乳的制劑。嗜酸菌也是頗安全的灌腸劑,開始你可能感到輕微的不適,不過大約1小時後即可乎息。
●不直搭配的食物
食物搭配不良會帶來消化問題,例如蛋白質與澱粉就不是好搭檔,蔬菜與水果也是不佳的組合,牛奶不宜與三餐同時用,糖不要與蛋白質或澱粉合用。
●喝醋
用一湯匙純的蘋果醋加一杯水,在正餐時啜飲,有助消化。也可以早晨起床時先喝一杯檸檬水,它也有治療及清血的作用。
●嚼米湯
米湯及大麥粥對脹氣、排氣及胃灼熱等毛病有效。用5份的水加一份的米(穀子或大麥),煮沸10分鍾。蓋上鍋蓋再慢燉50分鍾。過濾,冷卻後,一天喝數次。
●應避免的食物
脹氣的主要原因是消化系統無法吸收某類碳水化合物,豆類容易引起脹氣,甘藍菜、綠花椰菜、洋蔥、白花椰菜、全麥麵粉、白蘿卜、香蕉等也容易產生脹氣。
●遁量攝取高纖維食品
雖然高纖維食品有利於健康,但有些高纖維的蔬菜和水果可能會增加排氣。如果你想在飲食中增加纖維用量以維持健康,應從少量開始,使腸子逐漸適應,這樣可以減少脹氣。
●服木炭片
活性炭能有效地排除過多的氣體,在你感到不適時,立即服用5粒。但你若正服用其他葯物,則需注意,木炭粒除了吸收氣體,也會吸收葯物成分。同時,切勿每天使用,因為木炭的吸收力強,能吸收有用的營養索。
●葯物的選擇
胃部脹氣可用胰臟酵素;腸子脹氣可用微量礦物質;制酸劑對排氣及脹氣均無效。當氣體產生過多,可用新鮮檸檬榨成汁加1.14升的溫水,當作灌腸劑,以平衡體內的PH值。如果體內排氣仍持續數日,可用雙叉乳桿菌灌腸劑,它可在數小時內解除問題。
●少吃乳品
如果你有乳糖不耐症,則當你吃乳品時,可能產生脹氣問題。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其腸內的乳糖酶不足,無法充分消化乳品中的乳糖。有些人只能接受限量及某類乳製品。如果你的醫師懷疑你最愛的乳品是問題的來源,應減少用量,看看脹氣的情形如何。
●細嚼慢咽
吃飯時應細嚼慢咽,不要張開嘴巴咀嚼或邊吃邊說話,邊吃飯邊喝湯,它們均容易造成消化問題帶來脹氣。
●怎樣熏豆子
如果你喜歡吃豆子,又不希望脹氣,這里教你一個解決辦法。豆類在水中似乎會流失大部分產生氣體的物質。研究顯示,浸泡豆子12小時,或用濕紙巾覆蓋24小時,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產生氣體的化合物含量。用壓力鍋煮後,再浸泡30分鍾,更可以減少90%的此類化合物。
其他療法
●使用胰臟醇康
如果你曾經作過腹腔手術(例如,切除一段腸子),使用胰臟酵素將有助於消化食物。低血糖症患者也需要胰臟酵索。用餐畢,若感到飽脹、肚內有咕嚕聲、脹氣或排氣等,也可服用胰臟酵素。
●作運動
運動有利於腸胃的蠕動,有助於排除脹氣,你可以快步行走和做操。
●過敏症測試
作一個過敏症自我測試,看看你對那些食物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