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蕁麻疹病例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蕁麻疹病例

發布時間: 2022-05-31 04:44:27

蕁麻疹怎麼得的

春末夏初,往往是皮膚病的高發期,空氣中的花粉等過敏原增多,環境濕熱、蚊蟲細菌傳播,蕁麻疹問題油然而生。一旦中招,奇癢難耐,不但影響生活質量,也給生活、工作和學習帶來無窮盡的煩惱。
張小姐家住廣東梅州市,三十齣頭,是外企的白領,長得很有氣質,但因患慢性蕁麻疹3年,身上常常起大片紅色風團,癢起來,整晚睡不著覺。碰到公司開空調,蕁麻疹就會加劇,而且,風團會游竄,今天在手上發作,明天在腿上發作。以至於她都不敢穿短裙、短褲。時間久了,她變得自卑,平時也不和同事交流。她嘗試過各種抗過敏治療,但一停葯就反復。

蕁麻疹有什麼特點?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由各種因素致使皮膚粘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症性充血與大量液體滲出,造成皮膚局部水腫性的損害。

臨床特點是皮膚上出現大小不等的鮮紅色、淡紅色的風團,反復發作,病程趨向慢性化,自覺不同程度瘙癢。

病因

✔外因:

包括各種物理化學因素。如氣候條件、紫外線、冷熱、潮濕乾燥、人造纖維、化妝品、洗滌用品、染料、動物皮毛等以及細菌感染等,有些食物如魚蝦海鮮類、蛋類、牛奶乾果等均可誘發蕁麻疹。

✔內因:

具有過敏體質是本病的重要因素,可能與遺傳或自身免疫系統異常有關,可隨年齡環境而改變,如果吃了容易過敏的食物,或吸入花粉、動物皮屑等都可能出現過敏現象。神經精神因素如精神緊張、過多勞累等。此外內分泌、代謝消化異常、腸寄生蟲、身體局部病灶感染等也會引起發病。

出現蕁麻疹該怎麼辦?

1、避免過敏的誘發因素

過敏性體質或有過敏性家族史者。尋找引起蕁麻疹的病因,隔絕過敏原,要避免各種外界刺激。如熱水燙洗、搔抓、日曬等,盡量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

2、規范治療

首先,抗組胺類葯物在蕁麻疹臨床治療中使用最多。其次,在抗組胺葯物效果不明顯、病情嚴重或免疫反應激烈時,還可能使用激素類葯物。

可根據病情選擇一種或多種交替使用,等病情控制後減量維持。隨後再找到蕁麻疹過敏的根源進行根除。

3、改善過敏體質

研究發現:有過敏體質的人當外來物質或生物體影響免疫體系發作免疫球蛋(IgE)數量過多,使其釋放出一種叫組織胺的物質然後引發蕁麻疹表現。因此,蕁麻疹的治療應注重調整過敏體質。

台灣研究中心研發長、台灣國立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謝佩珊博士研究發現,抗過敏益生菌能夠有效防治蕁麻疹,改善過敏體質。富含六株專利抗過敏乳酸菌的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能夠刺激腸道壁上的樹突狀細胞分泌白介素-12(IL-12)和干擾素γ的分泌增加,就能夠針對過敏上游源頭透過對免疫輔助T細胞的調控,還可通過增進Th1型免疫反應,降低IgE從而降低反應過度的Th2免疫反應的方法達到有效緩解蕁麻疹症狀,改善過敏體質。由六種菌株復合抗過敏而成的欣、敏、康益生菌,明顯縮小了抗過敏功能個體差異化,相比單一抗過敏菌株免疫調節抗過敏能力更加全面。

4、蕁麻疹瘙癢千萬別撓

得過蕁麻疹的人都知道,當蕁麻疹發作的時候,皮膚非常瘙癢,人出於本能反應,就像去撓,撓完後的一瞬間確實好點了,但是這樣會一直撓下去。如此反復的撓蕁麻疹,如果瘙癢的部位被撓破了,讓炎症反應加重,導致越撓越癢,越癢越撓的惡性循環。

蕁麻疹患者平時一定要注意這些:
1、保持好心態,不要讓自己處於心情煩躁、抑鬱、精神過度疲勞等多種不好的精神狀態,如果精神狀態不會,同樣是會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所以蕁麻疹患者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
2、保持衣物寬松透氣。蕁麻疹患者皮膚比較脆弱,棉質寬松衣物透氣性強,不易對患處形成壓迫和刺激,有利於病情恢復。

3、在飲食上面,一定要注意不要吃海產類的食物,海產類的食物容易引起過敏現象,過敏將會導致蕁麻疹更加嚴重。也不要去吃一榴槤、荔枝、芒果。

❷ 慢性蕁麻疹的病因

慢性蕁麻疹病因復雜,一般很難查到具體的病因,但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版一食物因素,包括動物性蛋權白,植物性蛋白及食物的添加劑;二葯物因素,很多葯物可以引起蕁麻疹,比如青黴素,磺胺類葯物;三感染因素,包括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寄生蟲感染,真菌感染;四物理因素,比如冷,熱,摩擦;五動物及植物因素,比如動物皮毛,花粉;六精神因素,比如精神緊張;七其他疾病引起,比如風濕熱,系統性紅斑狼瘡;八其他因素,比如屋塵,妊娠等。

❸ 慢性蕁麻疹出現,是發生了什麼病變

蕁麻疹是我們非常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大多數人可能或多或少都有過患蕁麻疹的病例。不過可能是有輕有重。慢性蕁麻疹的出現可能是因為身體抵抗力變差了。

患了慢性蕁麻疹一定要注意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經常熬夜,要多運動,增強身體的抵抗力,要多吃新鮮的一些蔬菜水果,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這個是極為重要的一點。患蕁麻疹也不用太擔心,用正常的心態去應對就好。

❹ 蕁麻疹病歷書寫範文

病史

1、主訴應說明疾病的位置,性質,意識症狀,病程。

2、當前的病史了解更多有關以下內容的信息: (1)可能的原因包括飲食,接觸史,葯物史和感染史。 ②初始病變的類型,形狀和位置。 ③病變的順序,速度和演變。 ④自覺症狀和局部及全身程度。疾病與季節,氣候,飲食,環境,職業,精神狀態等之間有什麼關系?治療後是否有任何副作用和療效。

3、您過去患過哪種皮膚病?您是否有葯物過敏,其他過敏性疾病或傳染病的病史。

4、個人病史應注意職業和種族解決方案,無論他們是否與患者有過類似接觸或不潔的性交。

5、家庭或病房中是否有類似皮膚疾病的患者。指示父母(如果有必要)是否是近親。

體檢

皮膚檢查檢查期間應有充足的光線(最好是自然線條)和適當的室溫。有必要檢查全身的皮膚。如果頭發,指甲和粘膜正常,請小心。如有必要,請使用放大鏡幫助檢查並畫出簡單的插圖。檢查皮膚病變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檢查

①類型:主要或次要,單個或多個類型。

②分布:局部受限或廣泛性,單側或對稱,病變多,覆蓋或裸露區域,侵犯延伸或屈曲,皮膚與粘膜交界處是否有病變,由具有或不具有褶皺的神經血管或毛囊分布。

③安置:成群,分散,融合,分開,分散,線性,圓形或多弧形,蜿蜒或地理。 ④數量,大小和形狀。

⑤顏色和表面狀況(潮濕或乾燥,有無鱗屑或結sc)。

邊界邊界是否清晰以及周圍皮膚的顏色。

2、觸診病變的僵硬,肥大和浸潤,局部溫度,壓痛或波動,可推動性,並在必要時檢查淺淺度以確保沒有障礙物。

3、壓力診斷通過用手指或滑動片按壓局部區域,可以了解滑動片下病變的顏色以及是否存在真皮內出血。了解水腫是否凹陷。

4、用鈍器診斷病變,並觀察是否有鱗片,例如冷杉。或者,如果沒有斑點出血,請在刻度尺下檢查病變情況。

5、檢查有氣味的病變和分泌物是否有異常氣味。

6、皮膚刮擦測試用鈍的器械刮擦後,觀察局部皮膚是否呈條狀。

❺ 蕁麻疹症狀

有發燒、腹痛、腹瀉或其他全身症狀。根據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前者經數天或數周可治癒,後者則反復發作持續數月。
1.急性蕁麻疹(acute urticaria)在所有蕁麻疹中約佔1/3。起病較急,皮損常突然發生,為限局性紅色大小不等的風團,皮損大多持續半小時至數小時自然消退,自覺劇烈瘙癢、灼熱感。部位不定,可泛發全身或局限於某部
2.慢性蕁麻疹(chronic urticaria) 發病約占蕁麻疹的2/3。風團反復發生,時多時少,常經年累月不愈,可達2個月以上。在經過中時輕時重,如晨起或臨睡前加重,有的無一定規律,全身症狀一般較輕,大多數患者找不到病因。[3]
人工性蕁麻疹
3.人工性蕁麻疹(factitious unicatia):用指甲或鈍器劃皮膚時,即發生與劃痕相一致的條狀隆起,不久消退,伴有瘙癢。[3]
蛋白腖性蕁麻疹
4.蛋白腖性蕁麻疹(急性蛋白過敏性蕁麻疹):由食物蛋白分解的蛋白腖引起。皮膚充血發紅、風團、頭痛、乏力。一般病程較短,可在1~4h消退,有時持續幾小時或1~2天。屬抗原抗體反應。
5.寒冷性蕁麻疹(cold urticaria):有獲得性和家族性兩種。家族性寒冷性蕁麻疹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一般暴露於冷空氣或冷水中0.5~4h後發病。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可能為自體免疫性變態反應,對冷過敏,大多屬特發性,約1/3有遺傳過敏史。[3]
膽鹼能性蕁麻疹
6.膽鹼能性蕁麻疹:多見於23~28歲青年。皮損特點為直徑1~3mm小風團,周圍有紅暈,疏散分布,不相融合,自覺劇癢。
7.日光性蕁麻疹:皮膚暴露於日光或人工光源後數秒至數分鍾後,局部出現瘙癢、紅斑、風團、偶爾有血管性水腫,嚴重者發生皮疹的同時可有畏寒、乏力、暈厥、痙攣性腹痛、支氣管痙攣等
8.壓迫性蕁麻疹:皮膚受壓後4~8h,局部皮膚發生紅色水腫性斑塊,常為深在性水腫,累及真皮及皮下組織,與血管性水腫類似,有燒灼或疼痛感,持續約8~12h消退。[3]
血清病性蕁麻疹
9.血清病性蕁麻疹:在注射部位或全身發生紅斑、瘙癢及風團等,亦有發生環狀紅斑、結節性紅斑等。此外,可出現發熱、淋巴結腫大、肌痛、關節痛、紫癜、低補體血症等全身症狀,稱為血清病
10.自身免疫性蕁麻疹:在有些慢性特發性蕁麻疹患者血清中發現有循環自身抗體因此而命名。據統計至少在30%慢性特發性蕁麻疹患者中均查到自身抗體,皮內注射自體固有的血清能發生風團和紅斑反應,有抗IgE或抗高親和力IgE受體(FcεRla)的IgG型自身抗體,以上兩種自身抗體均釋放組胺,能刺激血中的嗜酸細胞。蕁麻疹病情直接和血清中自身抗體FcεRIa的多少有密切關系。
11.接觸性蕁麻疹:皮膚接觸某些變應原後發生風團、紅斑,可分為免疫性、非免疫性和機制不明三種,非免疫性接觸性蕁麻疹系由原發性致蕁麻疹物質引起,無需致敏,幾乎所有接觸者均可發生。免疫性接觸性蕁麻疹大多數病例屬IgE介導的速發型變態反應。機制不明者兼有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表現的一種反應。
水源性蕁麻疹
12.水源性蕁麻疹:接觸任何溫度的水均可引起蕁麻疹,風團較小
13.色素性蕁麻疹:多發於出生後3~9個月,但也有生下即有的。初起的損害往往是暫時出現的風疹塊,以後常在原處復發和消失。終於成為持久性黃褐斑或表面不平的色素性結節,少數病人在皮損上還可出現水皰,當搔抓後出現風團
14.腎上腺能性蕁麻疹:表現小而癢的風團,周圍有白暈,當情緒激動、攝入咖啡可引起蕁麻疹性血管炎:特徵為有蕁麻疹和壞死性血管炎的損害。患者有反復發作的慢性蕁麻疹損害,常持續24h以上,少數有喉頭水腫
15.血管神經性水腫:表現為單個或多個突發的皮膚局限性腫脹,邊界不清楚。皮膚顏色正常或輕度發紅或稍帶蒼白。觸之有彈性發脹的感覺,持續時間數小時到數天而自行消退。

❻ 過敏性蕁麻疹的病因有哪些

過敏性蕁麻疹多數是由於過敏性機理引起的。食物中的過敏原(多屬於異種蛋白質)刺激人體,使人體產生特異抗體 IgE(免疫球蛋白E),這種IgE抗體附著在體內的肥大細胞上或嗜鹼性白細胞上,當再吃這種食物時,IgE抗體就和食物中的過敏原相結合,從而使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白細胞釋放組織胺。組織胺又作用於血管,使之擴張和通透性增加,因而大量蛋白質和液體外滲到皮膚組織中,於是產生蕁麻疹。這屬於I型過敏性反應。

急性蕁麻疹

過敏性蕁麻疹

起病常較急,皮膚突然發癢,很快出現大小不等的鮮紅色風團,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多孤立散在,亦可融合成片。但如微血管內血清滲出急劇,壓迫管壁,風團可呈蒼白色,表面毛孔顯著如桔皮樣。數小時內水腫減輕,風團變為紅斑而漸消失,但新的風團陸續發生,此伏彼起,一日之內可多次發生。病情嚴重者可有心慌、煩躁、惡心、嘔吐,甚至血壓降低等過敏性休克症狀。部分患者可累及胃腸道引起粘膜水腫。在發生風團的同時,出現腹痛,有時十分劇烈,頗似急腹症;亦可發生腹瀉,伴有里急後重及粘液稀便。若累及喉頭粘膜則有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如伴有高熱、寒戰脈速等全身中毒症狀,應特別警惕有無嚴重感染如敗血症等的可能。

血液常規檢查常有嗜酸性白細胞增高。若有嚴重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常增高或細胞計數正常而嗜中性百細胞的百分比增多,或同時有中毒性顆粒。

慢性蕁麻疹

全身症狀一般較輕,風團時多時少,反復發生,常達數月或若干年之久。有的有時間性,如晨起或臨睡前加重,有的則無一定規律。大多數患者不能找到病因,其病頑強難治。

❼ 尋麻疹,麻煩看下過敏源結果,非常感謝!

塵蟎、牛奶和海鮮是主要的過敏源。

小兒蕁麻疹,俗稱風疹團,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也是小兒常見的皮膚病。小兒蕁麻疹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蕁麻疹治療相對容易,而慢性蕁麻疹治療時間則需要延長。

小兒蕁麻疹有哪些症狀?

小兒急性蕁麻疹發病十分突然,可在一瞬間內皮膚異常刺癢,隨著癢感和搔抓迅速出現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紅色、蒼白色的風疹塊;有的為環狀,也可互相融合成大片,約10分鍾到幾小時內很快消退,不留任何痕跡。皮疹發生部位不定,如用針頭在患兒正常皮膚上劃痕可出現與劃痕一致的紅色疙瘩。多數患兒除皮膚奇癢外,沒其它不適感;少數患兒內臟受累出現發燒、頭疼、氣憋、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等不適;重時有面色蒼白、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休克表現。

形成小兒慢性蕁麻疹的原因很多,因此醫師遇到這類病人時都會非常詳細的詢問病史,並要病人盡量避免可能引發的因素。由於病情可能反復發作,因此建議不要採用注射葯物的治療方式,因為長期使用的副作用較大,而較宜採用口服葯物的方式,以便能維持血中葯物的濃度。但大多數小兒慢性蕁麻疹病人使用了葯品後會有嗜睡、全身無力等情形,因此,患者最好能和信任的醫師長期配合,不要一覺得葯物無效就又換醫師。

小兒蕁麻疹的病因有哪些?

小兒患蕁麻疹的人很多,但是好多家長並不不知道,小兒蕁麻疹的病因主要有哪些?

1、葯物。約有14%的葯物性皮炎表現為蕁麻疹,可見葯物是導致蕁麻疹的重要原因。常見的葯物有青黴素及青黴素類,其次為磺胺類葯物、四環素類、痢特靈、阿司匹林等退燒葯,鎮靜安眠葯,無論內服還是靜脈或肌肉注射,均可誘發蕁麻疹。

2、食物。無論動物性食物,如魚、蝦、蟹、雞蛋、牛羊肉、奶製品等,還是植物性食物,如菠蘿、蘑菇、蠶豆、大蒜、番茄等均可引起蕁麻疹,但以動物性食物和奶製品誘發蕁麻疹為多。食物中的添加劑,如孩子們常愛吃的冷飲、汽水、雪糕、糕點、巧克力等食品,因其廣泛含有食物添加劑,常是慢性蕁麻疹的不可忽視的誘因。

3、感染。各種感染,尤其小兒患各種感染常合並蕁麻疹,如化膿性扁桃腺炎、中耳炎、膿皮病、牙疼、齒槽膿腫,上感、咽炎、肝炎、寄生蟲病,胃腸炎等是常見的誘發因素。

4、遺傳因素。有少部分的蕁麻疹患者是因為遺傳的因素,多從嬰幼兒開始發病。日光性蕁麻疹、膽鹼性蕁麻疹(小蕁麻疹)也比成人少。然而水源性蕁麻疹則比成人多見,這是因兒童喜歡玩水所致。

治療小兒蕁麻疹的三種方法

了解可能誘發寶寶出現蕁麻疹症狀的原因,有利於爸爸媽媽們對寶寶的病情發展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

1、非葯物治療

在少數情況下,慢性蕁麻疹病例能發現病因,處理必須直接針對其病因。可以從病史中確定加重因素,例如熱、緊身衣服、應激反應、酒精等,對物理性蕁麻疹的誘發性刺激應盡可能避免。若有清楚的誘因則應忠告預防方法,例如寒冷性蕁麻疹的病人應遮蓋暴露的皮膚。對症治療例如膽鹼能蕁麻疹應予涼快,寒冷性蕁麻疹發作時應用熱水沐浴是有幫助的。建議不用鎮痛葯阿斯匹林和其他非類固醇抗炎葯,因為這些葯在約30%病人中能激發慢性蕁麻疹,多主張用對乙醯氨基酚。

2、傳統葯物治療

小兒蕁麻疹多數首選抗組胺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假如療效不好,可採取下列措施:晚上增加鎮靜類抗組胺葯,如苯海拉明、賽庚啶等;聯合抗H2受體阻斷劑,雷尼替丁比西咪替丁更好。但是大部分葯物服用後容易出現頭暈,嗜睡等不良反應,長期服用對肝腎造成更大損傷。外用一般會選用激素類軟膏,如地塞米松軟膏、膚輕松等,雖然能很快控制皮膚過敏症狀,但是一停用,過敏症狀就會復發,長期使用激素類軟膏會使皮膚失去正常防禦和自我保護能力,最終導致激素依賴性皮炎。

3、補充抗過敏益生菌降低IgE免疫抗過敏療法

人們現在對蕁麻疹的治療只關注了症狀治療,並沒有對過敏反應的本身:由於過敏源刺激導致人體的免疫功能紊亂,使體內免疫球蛋白E異常增多,反復接觸過敏源使體內產生大量的IgE抗體並長久的附著在免疫細胞上,導致組胺等炎性介質的分泌傷害自體的一種免疫反應。從蕁麻疹的免疫學上看,治療的根本應控制IgE,調節免疫球蛋白的平衡為主,目前蕁麻疹的治療多停留在抗組胺等炎症階段,一部分人會通過提高免疫力來嘗試治療,但過敏並不是免疫力低所致,人體的五種免疫球蛋白分泌失衡才是疾病的根本病因,目前國際免疫學研究對解決引起蕁麻疹的IgE抗人抗體治療方法就是大量補充人體抗過敏益生菌欣敏康來降低體內的IgE抗體,通過刺激干擾素分泌來調節免疫球蛋白的平衡,從而使人體的免疫應答恢復正確,對食物、花粉、冷熱等刺激導致的蕁麻疹的治療達到顯著的療效。

日常護理很關鍵

想要治療小兒蕁麻疹,除了去醫院做治療,在日常護理上也需要注意。

(1)注意衛生。爸媽要注意幫寶寶搞好個人衛生,勤洗澡換衣。同時還要注意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臭蟲、昆蟲等。同時要避免帶寶寶到花草樹木多的地方去。蚊蟲叮咬、或與花粉、粉塵、蟎及寵物如貓和狗的皮毛等接觸,均易成為過敏的原因。

(2)補充欣敏康益生菌。人體的五種免疫球蛋白分泌失衡是誘發過敏的根本病因,媽媽可以通過給寶寶補充抗過敏益生菌欣敏康來降低體內的IgE抗體,通過刺激干擾素分泌來調節免疫球蛋白的平衡,從而改善過敏體質。

(3)鍛煉寶寶的體質。預防小兒蕁麻疹,首先要讓寶寶的免疫機轉正常,這樣在遇到過敏源時才不容易受到影響。平時可以適當鍛煉寶寶的皮膚,比如沖水、用冷水摩擦等,這樣寶寶的皮膚能接受到合理的物理性刺激。

(4)多運動。雖然運動對於預防過敏看上去作用不大,但這個方法能有效強健寶寶的體質。寶寶的身體強壯了,才能有效對抗疾病。所以,家長們平時可以多帶寶寶進行適當的戶外運動。

❽ 尋麻疹的症狀和治療

基本損害為皮膚出現風團。常先有皮膚瘙癢,隨即出現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皮膚色,少數患者有水腫性紅斑。風團的大小和形態不一,發作時間不定。風團逐漸蔓延,融合成片,由於真皮乳頭水腫,可見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風團持續數分鍾至數小時,少數可延長至數天後消退,不留痕跡。皮疹反復成批發生,以傍晚發作者多見。風團常泛發,亦可局限。有時合並血管性水腫,偶爾風團表面形成大皰。
部分患者可伴有惡心、嘔吐、頭痛、頭脹、腹痛、腹瀉,嚴重患者還可有胸悶、不適、面色蒼白、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狀。
疾病於短期內痊癒者,稱為急性蕁麻疹。若反復發作達每周至少兩次並連續6周以上者稱為慢性蕁麻疹
1.一般治療
由於蕁麻疹的原因各異,治療效果也不一樣。治療具體措施如下:
(1)去除病因對每位患者都應力求找到引起發作的原因,並加以避免。如果是感染引起者,應積極治療感染病灶。葯物引起者應停用過敏葯物;食物過敏引起者,找出過敏食物後,不要再吃這種食物。
(2)避免誘發因素如寒冷性蕁麻疹應注意保暖,乙醯膽鹼性蕁麻疹減少運動、出汗及情緒波動,接觸性蕁麻疹減少接觸的機會等。
2.葯物治療
(1)抗組胺類葯物①H受體拮抗劑 具有較強的抗組胺和抗其他炎症介質的作用,治療各型蕁麻疹都有較好的效果。常用的H1受體拮抗劑有苯海拉明、賽庚啶、撲爾敏等,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氯雷他定、依巴斯汀、氮卓斯汀、地氯雷他定等;單獨治療無效時,可以選擇兩種不同類型的H1受體拮抗劑合用或與H2受體拮抗劑聯合應用,常用的H2受體拮抗劑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用於急、慢性蕁麻疹和寒冷性蕁麻疹均有效。劑量因人而異。②多塞平 是一種三環類抗抑鬱劑,對慢性蕁麻疹效果尤佳,且不良反應較小。對傳統使用的抗組胺葯物無效的蕁麻疹患者,多塞平是較好的選用葯物。
(2)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作用,減少組胺釋放的葯物①硫酸間羥異丁腎上腺素為 β2腎上腺受體促進劑,在體內能增加cAMP的濃度,從而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②酮替酚 通過增加體內cAMP的濃度,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阻止炎症介質(如組胺、慢反應物質等)的釋放。其抑。製作用較色甘酸鈉強而快,並可口服。③色甘酸鈉 能阻斷抗原抗體的結合,抑制炎症介質的釋放。若與糖皮質激素聯合作用,可減少後者的用量,並增強療效。④曲尼司特通過穩定肥大細胞膜而減少組胺的釋放。
(3)糖皮質激素
為治療蕁麻疹的二線用葯,一般用於嚴重急性蕁麻疹、蕁麻疹性血管炎、壓力性蕁麻疹對抗組胺葯無效時,或慢性蕁麻疹嚴重激發時,靜脈滴注或口服,應避免長期應用。常用葯物如下:①潑尼松;②曲安西龍;③地塞米松;④得寶松。緊急情況下,採用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或甲潑尼龍靜脈滴注。
(4)免疫抑制劑
當慢性蕁麻疹患者具有自身免疫基礎,病情反復,上述治療不能取得滿意療效時,可應用免疫抑制劑,環孢素具有較好的療效,硫唑嘌呤、環磷醯胺、甲氨蝶呤及免疫球蛋白等均可試用,雷公藤也具有一定療效。由於免疫抑制劑的副反應發生率高,一般不推薦用於蕁麻疹的治療。
另外,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葯物,如維生素C、維生素P、鈣劑等,常與抗組胺葯合用。由感染因素引起者,可以選用適當的抗生素治療。

❾ 尋麻疹是怎樣引起的

(1)食物中雞蛋和牛奶是最常見的原因,對食物過敏的患者常有特應性皮炎史專及家族史。可用食品添屬加劑激發試驗、膳食排除法、飲食日記法和簡單膳食法等幫助進行鑒別。
(2)部分蕁麻疹病例可能對真菌過敏,白色念珠菌可能是真菌過敏原的重要來源,口服制黴菌素或避免攝人真菌發酵的食物,如蘑菇、乳酪、奶油、醋、麥芽發酵產品(如啤酒)等。
(3)對於伴有血沉增快的嚴重持續性慢性蕁麻疹的女性患者,應特別注意檢查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病,這些患者偶可用甲狀腺素替代療法治癒。還應注意檢測抗黃體酮的自身抗體以排除自身免疫性黃體酮性皮炎。
(4)有青黴素過敏史或在青黴素注射後發生蕁麻疹者應避免食用乳產品,因為乳產品中常有青黴素污染物。
(5)皮損持續24~72h、伴有紫癜及明顯燒灼感或疼痛、瘙癢較輕、或遺留紫癜、鱗屑和色素沉著者,應考慮蕁麻疹性血管炎的可能性,壓片試驗和組織病理學檢查有助於診斷。
查看更多好大夫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