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蕁麻疹與風重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蕁麻疹與風重

發布時間: 2022-05-21 03:11:06

蕁麻疹症狀

基本損害為皮抄膚出現風團。常先有皮膚瘙癢,隨即出現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皮膚色,少數患者有水腫性紅斑。風團的大小和形態不一,發作時間不定。風團逐漸蔓延,融合成片,由於真皮乳頭水腫,可見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風團持續數分鍾至數小時,少數可延長至數天後消退,不留痕跡。皮疹反復成批發生,以傍晚發作者多見。風團常泛發,亦可局限。有時合並血管性水腫,偶爾風團表面形成大皰。部分患者可伴有惡心、嘔吐、頭痛、頭脹、腹痛、腹瀉,嚴重患者還可有胸悶、不適、面色蒼白、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狀。

❷ 得蕁麻疹怎麼辦

蕁麻疹一種過敏性皮膚病。以時起時伏、反復發生的紅斑、風團伴劇烈瘙癢為特徵。在皮膚科這座舞台上,蕁麻疹是一個「上鏡率」頗高的角色。這種病的發病過程,主要就是各種各樣的致敏物質,所引起的過敏反應。

蕁麻疹常見的發病原因包括:食物及食物添加劑、各種吸入物、各類病原體感染、各類葯物、昆蟲叮咬、精神因素和內分泌改變等。另外,遺傳因素、物理因素如機械刺激、冷熱刺激、日光照射等,也可導致蕁麻疹的發生。

蕁麻疹症狀是什麼

基本損害為皮膚出現風團。常先有皮膚瘙癢,隨即出現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皮膚色,少數患者有水腫性紅斑。風團的大小和形態不一,發作時間不定。風團逐漸蔓延,融合成片,由於真皮乳頭水腫,可見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風團持續數分鍾至數小時,少數可延長至數天後消退,不留痕跡。

皮疹反復成批發生,以傍晚發作者多見。風團常泛發,亦可局限。有時合並血管性水腫,偶爾風團表面形成大皰。部分患者可伴有惡心、嘔吐、頭痛、頭脹、腹痛、腹瀉,嚴重患者還可有胸悶、不適、面色蒼白、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狀。

疾病於短期內痊癒者,稱為急性蕁麻疹。若反復發作達每周至少兩次並連續6周以上者稱為慢性蕁麻疹。除了上述普通型蕁麻疹,還有以下特殊類型的蕁麻疹。

1.接觸性蕁麻疹

接觸性蕁麻疹是蕁麻疹的類型之一,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就是會出現風團和紅斑的情況。另外,接觸性蕁麻疹也分為免疫性機制和非免疫性機制2類。應該對蕁麻疹疾病有足夠的重視,最好是能對蕁麻疹疾病進行預防,這畢竟是比較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

2.日光性蕁麻疹

日光性蕁麻疹最大的特點就是皮膚暴露日光的情況下,也會出現局部迅速出現瘙癢、紅斑和風團的情況。風團的出現,一般都是在暴曬之後的1至數小時消退。而若是合並皮疹的情況下,患者也會出現畏寒、疲勞、暈厥、腸痙攣等情況。但一般來說,這些不良反應在數小時內消失。

3.寒冷性蕁麻疹

寒冷性蕁麻疹疾病也分為不同的類型,就以現在來說,較為常見的就是家族性和獲得性兩種類型,一般來說,前者是相對比較罕見,最大的特點就是染色體顯性遺傳。除此之外,寒冷性蕁麻疹疾病的患者,也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頭痛、皮膚潮紅、低血壓、甚至昏厥的情況出現。

4.膽鹼能性蕁麻疹

皮疹特點為除掌跖以外發生泛發性1~3mm的小風團,周圍有明顯,其中有時可見衛星狀風團,也可只見紅暈或無紅暈的微小稀疏風團。有時惟一的症狀只是瘙癢而無風團。損害持續30~90分鍾,或達數小時之久。大多在運動時或運動後不久發生,伴有癢感、刺感、灼感、熱感或皮膚刺激感,遇熱或情緒緊張後亦可誘發此病。

5.丘疹性蕁麻疹

主要的症狀為皮膚症狀,病發區域多見於軀乾和四肢,起病初期皮膚會出現紅豆大小的紅色風團,中心和頂端地區會有小水泡,有自覺瘙癢感;隨著病情的加重,會出現周圍無紅暈的半球形隆起的緊張性大水皰,皮膚會有所改變,呈淡紅色或淡褐色,患者在搔抓後呈紅色風團腫大。

得了蕁麻疹之後應該如何治療?

首先,要根據自身情況尋找蕁麻疹發生的病因。對於一些慢性蕁麻疹的患者而言尋找到病因是很重要的。因為這種疾病和人體的免疫狀態,過敏原,飲食等方面有重要的聯系。

第二,出現蕁麻疹之後記得不要去抓撓,因為這種疾病你越抓越癢。當你在抓撓的過程中,會使得皮膚局部溫度升高,促進皮膚血管組織的擴張。所以在蕁麻疹出現之後,不要進行抓撓。

第三,調理過敏體質IGE。我們從蕁麻疹發作的免疫學變化中找到了引起蕁麻疹發作的根本原因---IgE致敏抗體,IgE主要在變應原入侵部位如鼻咽、支氣管、胃腸道以及皮膚黏膜固有層中的漿細胞合成,在各類免疫球蛋白中,-IgE是合成率最低的,如果自體合成-IgE的能力過高,與過敏原結合物就越多,引起的組胺等炎性介質就越多,就會出現過敏症狀如蕁麻疹。那麼,控制-IgE的合成率就成了預防蕁麻疹的關鍵!

蕁麻疹除了發作時對症治療外,研究證明:補充益生菌來提高遊走全身黏膜性突出細胞的能力,就可以達到調節全身免疫功能緩解過敏反應改善過敏體質的效果。欣敏康益生菌可以定植於腸道黏膜,促進干擾素分泌量,調控T細胞的免疫反應,減少血清中特異性IgE抗體生成,減少過敏反應相關細胞激素IL-5,改善TH2型免疫反應過度的過敏現象。由副乾酪乳桿菌、羅伊氏乳桿菌、唾液乳桿菌、嗜酸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組成,相比單一菌株,組合菌株更具優勢,欣敏康六大菌株相互協同,改善過敏體質,針對多種過敏問題,並且還有增強免疫力,調節腸道的作用!

第四,合理調理飲食。有過敏性體質的人要少食簡單致使肌膚過敏的食物,如海鮮、豆製品等。日子中要注意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除煙酒不良嗜好,適當補鈣,增加富含維生素C生果的攝入量,增強體質。不要吃海鮮,辛辣等刺激性或者是過敏性的食物。

第五,保持健康心態,提高身體抵抗力,蕁麻疹的發作和加重,與人的情緒或心理應激有一定的關系。每天抽出一點點時間鍛煉身體,治療蕁麻疹會更加容易。

❸ 蕁麻疹怎麼才能根治

蕁麻疹是一種過敏性的疾病,原因非常多,要想達到根治的目的,其實還是從調理患者專的體質入手,屬具體如下:
1、西葯主要是通過抗過敏的葯物以及鈣劑、維C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才能有效的止癢、緩解病情;
2、中葯主要是通過辨證論治,運用整體觀念調整患者的體質,增強患者的免疫力,達到改善過敏性體質的最終目的;不過需要一定時間,在發病早期,要積極的治療,否則就容易反復發作,形成慢性蕁麻疹而難以治癒;
3、患者自己同時要注意要避免辛辣發物、避免過度搔抓和過度的熱水燙洗。因為有時候患者覺得熱敷會緩解瘙癢的症狀,但是熱刺激會使血管的緊張素釋放更多的阻礙而加重病情,患者還要盡量的避免各種過敏的原因。總之,一旦患者患病,就要及時就醫,不要喪失信心,做到作息規律、合理治療、適當鍛煉,爭取早日痊癒。

❹ 我得了慢性蕁麻疹,祛風的中葯主要有哪些

據本人親身經驗,慢性蕁麻疹用中葯吃想過不好,祛風透疹的中葯是發散性的,反正我是越吃越發。後來吃開瑞坦就好了。

❺ 風症塊和蕁麻疹一樣不

蕁麻疹俗稱風疹團,是不是風團出現很快,高出皮膚表面,周圍有紅暈,不斷擴大,消失也很快,消失後不留痕跡。可能與過敏有關,所以經常出現,比如與食物,特別是海鮮,還有葯物等等。可以去醫院查一下過敏原,然後盡量避免,可以使出現的機會少點。

❻ 風熱型蕁麻疹

蕁麻疹是一種伴有劇癢的暫時性、水腫性、過敏性皮膚病。中醫稱隱疹,俗稱風疹塊、風團、風它! 民間有很多治癒本病的絕招 1:拔罐療法 處方:凡士林、酒精各適量,火罐一個 用法:先將凡士林一薄層於臍部,再將酒精滴數滴與火罐內,棉球引燃,火旺時將罐扣在臍眼側位,5-10分鍾拔罐,日拔3次。 ... 療效:拔罐1天,有效率達96.1% 2:葯酒療法 處方:薄荷、苦參各30克,樟腦10克,白酒600毫升。 用法:葯浸酒內7天後,去渣濾酒,加入樟腦粉混勻,用棉簽蘸葯塗擦患處。日3次 療效:用葯3天,治丘疹樣蕁麻疹,有效率100%。治癒率92%。 3:中成葯療法 葯名:雲南白葯 服法:成人每次服1/8小瓶,第1次加服保險子1粒,日服3次。兒童用量酌減,不服保險子。 療效:服葯1-4天,有效率90.62% 4:熏洗療法 處方:鮮紅蘿卜全株1000克 用法:加水6000毫升,濃煎取液,熏洗上身,出汗為度,洗後避風。日洗1次 療效、:熏洗3-6次,有效率100%,治癒率86% 希望你早日解除痛苦。

❼ 關於尋麻疹的疑問

1.營衛不和風戀證
反復風團發作6周,多見於青壯年。
辨證要點:除風團反復發作外,無其它不適,舌脈均基本正常。
治法:調和營衛。方葯:桂枝湯加減
桂枝10g,白芍15g,甘草l0g,荊芥10g,防風10g,地膚子30g白鮮皮30g,生薑3片
2.衛陽虛弱風戀證 反復風團發作,色淡或白,瘙癢,畏寒肢冷,四肢不溫,面色萎黃。
辨證要點:風團色淡紅或白,畏寒肢冷,四肢不溫。
治法:溫陽益氣止癢。方葯:桂枝加附子湯
附子6g 桂枝10g,白芍15g,荊芥15g。防風10g,甘草6g
3.肺衛不固風戀證 反復風團發作,色淡紅,瘙癢,乏力,易感冒。
辨證要點:風團色淡紅,乏力,易感冒。
治法:益氣固表止癢。方葯:玉屏風散加減浮萍、當歸、白蘚皮、地膚子
黃芪30g 白術10g 防風10g 荊芥15g 蟬蛻8g 薄荷6g 甘草6g
4.風濕熱蘊膚證 反復風團發作6周,多發於青壯年,劇癢,色紅,遇熱加重,遇冷減輕,遷延日久,口苦、咽干、納呆,大便干或粘滯不爽。
辨證要點:風團色紅而癢,遇熱加重,舌苔黃膩或舌質紅,苔膩,脈滑。
治法:疏風清熱止癢。方葯:消風散 散風除濕湯多皮飲大白地干桑茯苓,陳五扁丹當浮萍。
荊芥15g,防風15g,生石膏25g,生地黃15g,蟬蛻10g,苦參15g,牛蒡子15g, 茵陳、黃芩、川朴、蟬蛻、浮萍、防風、 梔子、益母草、白蘚皮、地膚子、通草
5.血虛風戀證 反復風團發作6周,中年以上婦女多見。風團瘙癢,午後或夜間加重,面色黃白不華,月經量少,心悸乏力,頭暈健忘,少寐多夢。
辨證要點:面色白或。黃白不華,月經量少,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養血祛風止癢 方葯:當歸飲子加減。
當歸15g 白芍15g 生地15g 川芎10g 首烏15g 瓜蔞15g 麻仁15g 丹參15g 荊芥10g 防風10g 蒺藜20g 苦參10g 地膚子20gg 白鮮皮30g甘草6g。
6.血熱風戀證 午後或夜間入被後瘙癢,多見於遇熱加重之人。
辨證要點:午後或夜間入被後瘙癢,遇熱加重皮損色紅時起時消,舌紅苔少,脈弦細數。 人工劃痕族征 夜間先感灼熱癢,抓後起紅紫條塊。涼血消風散。知石膏,白苦當生荊衣草。
治法:涼血活血通絡止癢 方葯:慢蕁赤藤秦車皮,黃雞生丹使歡皮,入被癢甚益母草,桑枝薄荷與蟬衣,風重荊防澤桂枝,咽痛山豆板牛子生地30g、當歸10g、知母10g、石膏30g、赤芍10g、紫草15g、元參10g、蒺藜10g、荊芥10g、甘草6g
7.血瘀風戀證 由於瘀阻經遂,營衛之氣不宣,風寒或風熱相搏。 症四風疹塊暗紅,見於腰圍、表帶壓迫部位,宜用活血散瘀湯或通經逐瘀湯。(歸尾、赤芍、白蒺藜、蟬了、荊芥、桃仁、紅花)(銀花、連翹、赤芍、桃仁、刺蝟皮皂角刺、地龍)

1 風濕熱蘊膚證:好發於青壯年,風團大小不等,劇癢難耐,西葯服則風團不出,停則很快復出,遷延日久。辨證要點是風團色紅而癢,舌苔黃膩,或舌質紅,苔膩,脈滑。治法為疏風除濕,清熱止癢。散風除濕湯.葯用浮萍、防風、蟬蛻、黃芩、茵陳、梔子、川朴、益母草、白蘚皮、地膚子、通草等。兼衛氣虛者,可加生黃芪。
2 血虛風戀證:好發於中年以上婦女。臨床表現為風團,瘙癢,面色黃白不華,月經量少,心悸乏力,頭暈健忘,少寐多夢。辨證要點是面色白或黃白不華,少寐多夢,月經量少,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治宜養血祛風。方選當歸飲子加減。加地膚子白鮮皮.
3 肺衛不固,風邪留戀證:風團時隱時現,瘙癢,形體瘦弱或虛胖,易感冒。辨證要點是易感冒,感冒則不發熱,或低熱,常流清涕,平素乏力,動則心悸氣短,面色不華,舌淡紅,苔薄白,脈虛或弱。治宜益氣固表,疏風止癢。玉屏風散加浮萍、當歸、白蘚皮、地膚子、生薑、大棗、炙甘草等。
4 衛陽虛弱,風邪留戀證:風團常於夜晚出現,瘙癢,辨證要點是畏寒肢冷,易感冒,形體弱,面色不華,舌質淡白,苔薄白,脈沉弱,或同時患有過敏性鼻炎等。治法為溫陽固表,疏風活血。葯用制附子、桂枝、生黃芪、防風、白蘚皮、地膚子、生薑、大棗、炙甘草等。
5 衛陽不足兼氣血兩虛證:病程已久,風團多於晚間出現,畏寒怕冷,手足不溫,或冬天易生凍瘡,面色晦而無華。辨證要點是畏寒、手足不溫,易感冒,面色不華,少寐多夢,月經量少,舌質淡,苔薄白或薄膩,脈細弱或弱。治宜溫陽益氣,養血祛風。方用當歸飲子加制附子、桂枝、生黃芪、防風等。
6 肺衛不固兼風濕熱蘊膚證:風團反復發作,辨證要點是在風濕熱蘊膚證的基礎上還具有形體瘦弱或虛胖,乏力、易感冒、脈弱或虛等。治宜益氣固表,清熱除濕,祛風止癢。方用玉屏風散加浮萍、川朴、益母草、黃芩、梔子、白蘚皮、地膚子、通草等。
7 衛陽虛弱兼濕熱內蘊:風團反復日久,辨證要點是既有陽氣虛虧證,又有濕熱證,常見感冒多,形體虛弱,舌質稍紅或淡,苔黃膩,脈弱或滑。治應溫陽固表與除濕清熱並投。葯用制附子、桂枝、防風、黃芪、黃芩、梔子、川朴、益母草、白蘚皮、地膚子等。
8 氣陰兩虛,風邪留戀:風團反復發作,兼見形體瘦弱,面色晦而不華,乏力,口乾,少寐多夢,舌紅少津或花剝,脈細弱。治宜益氣養陰,疏散風邪。方選生脈飲加防風、秦艽、白蘚皮、地膚子等。 9 營衛不和證:多見於年輕人。除了風團長久不愈外,無其他不適。舌脈大多正常。此多為營衛不和,宜調和營衛。方選桂枝湯加味。
李林診治經驗
風熱相搏證 治以疏風清熱止癢。用消風散或荊防方加減。
荊芥10g 防風10g銀花10g薄荷6g黃芩10g丹皮10g大青葉12g蟬蛻6g浮萍10g 風團鮮紅灼熱者加生地紫草;風團泛發周身或大斑片相連者加石膏、知母以清解肌熱。心煩口渴者加黃連、竹葉、麥冬;風團高起不消者加冬瓜皮、木通以祛濕消腫;癢甚者加白鮮皮。
風寒外襲證 治以疏風散寒止癢。用麻黃方和荊防敗毒散加減。

❽ 蕁麻疹與風診的症狀有區別嗎

蕁麻疹(Urticaria)俗稱風團、風疹團、風疹塊(與風疹名稱相近,但非同一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由各種因素致使皮膚粘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大量液體滲出。造成局部水腫性的損害。其迅速發生與消退、有劇癢。可有發燒、腹痛、腹瀉或其他全身症狀。可分為急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與丘疹狀蕁麻疹等。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在接觸過敏原的時候,會在身體不特定的部位,冒出一塊塊形狀、大小不一的紅色斑塊,這些產生斑塊的部位,會發生發癢的情形,如果沒有停止接觸過敏原並加以治療,出疹發癢的情形就會加劇。

風疹又稱「風痧」,是兒童常見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風疹由風疹病毒引起,病毒存在於出疹前5~7天病兒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後就不易找到。風疹病毒在體外生活力很弱,但傳染性與麻疹一樣強。一般通過咳嗽、談話或噴嚏等傳播。本病多見於1~5歲兒童,6個月以內嬰兒因有來自母體的抗體獲得抵抗力,很少發病。一次得病,可終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
風疹從接觸感染到症狀出現,要經過14~21天。病初1~2天症狀很輕,可有低熱或中度發熱,輕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發紅等輕度上呼吸道症狀。病人口腔粘膜光滑,無充血及粘膜斑,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伴輕度壓痛。通常於發熱1~2天後出現皮疹,皮疹先從面頸部開始,在24小時蔓延到全身。皮疹初為稀疏的紅色斑丘疹,以後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類似麻疹。出疹第二天開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變成針尖樣紅點,如猩紅熱樣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內迅速消退,留下較淺色素沉著。在出疹期體溫不再上升,病兒常無疾病感覺,飲食嬉戲如常。風疹與麻疹不同,風疹全身症狀輕,無麻疹粘膜斑,伴有耳後、頸部淋巴結腫大。
風疹經過良好,預後佳,並發症少,但孕婦(4個月內的早期妊娠)感染風疹病毒後,病毒可以通過胎盤傳給胎兒引起先天性風疹,發生先天畸形,如失明、先天性心臟病、耳聾和小頭畸形等。因此,孕婦在妊娠早期盡可能避免與風疹病人接觸,同時接種風疹減毒活疫苗。一旦發生風疹,應考慮中止妊娠。
病人應及時隔離治療,隔離至出疹後1周。病人應卧床休息,給予維生素及富有營養易消化食物,如菜末、肉末、米粥等。注意皮膚 清潔衛生,細菌繼發感染。風疹並發症很少,一旦發生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或腦膜腦炎等並發症時,應及時治療。

❾ 蕁麻疹(風濕疙瘩或鬼風疙瘩)的證狀及如何診治

蕁麻疹又稱風疙瘩,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

(一)病因和發病
引起蕁麻疹的病因很多,但大多數是某些物質引起的過敏反應或血管神經功能障礙所造成的。常見的有關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1.食物,如魚、蝦蟹、雞蛋、牛奶等。
2.吸入物,如各種花粉、塵土、煙霧等。
3.葯物,如青黴素、鏈黴素、磺胺、血清、疫苗等。
4.各種感染,細菌、病毒、黴菌、寄生蟲等。
5.內分泌障礙,月經不調,妊娠、更年期等。
6.物理化學因素,如冷、熱、風、光及某些化妝品刺激。
7.動物及植物刺激,如臭蟲、蟎及蕁麻、野葛等。
8.遺傳因素,如過敏體質及免疫功能障礙。
(二)病人表現
多突然發病,先出現劇烈瘙癢,隨即發生大小不等,形態不一的紅色、膚色或蒼白色風團,皮疹迅起迅消,消退後不留痕跡。可於一天內反復多次出疹。皮疹可泛發全身,也可累及粘膜。若消化道受累,可發生上腹疼痛、惡心、嘔吐等。呼吸系統受累可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少數病人伴有發燒。短期發作即消失者,為急性蕁麻疹,若反復發作超過3個月者,為慢性蕁麻疹。
(三)家庭養護
本病最好的治療方法是尋找過敏原,通過逐漸脫敏療法,從而達到根治的目的。目前許多醫院已開展用不同食物、葯物、動植物等做皮膚過敏試驗,或用不同的化妝品、接觸物做皮膚斑貼試驗而查找致敏因素。蕁麻疹患者如有條件,應首先去醫院查找致病因素,以便除去或避免接觸這些因素。
1.家庭用葯
(1)內服葯物:常用維生素C 0.2克,每日2次口服。路丁20毫克,每日3次口服。抗過敏葯物,常用安太樂25毫克每日3次或苯海拉明25毫克,每日3次口服。也可用賽庚定2-4毫克,每曰3次口服。頑固者用撲爾敏4毫克,每日4次,與甲氰咪呱200毫克,每日4次,聯合用葯,效果較好。近年來應用的新葯息斯敏10毫克,每日1次口服,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顯著。皮損泛發者,可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10毫升,每日1次。出現喉頭水腫,呼吸困難或嚴重者,應立即給予皮下注射0.1%腎上腺索0.5-1.0毫升。
(2)外用葯物:常用1%酚爐甘石洗劑或1%博荷酊外塗,每日3-4次。
2.中葯及偏方
(1)地膚子、浮萍各30克,蟬蛻9克,水煎服,每日 l劑。
(2)桃樹葉、艾葉各30克,白礬15克,食鹽9克,煎湯洗浴,每日1-2次。
(3)蒼耳子,荊芥,防風各15克,蔥白1根,水煎服,每日1劑。
3.營養和飲食
宜進清淡飲食,忌魚、蝦、蟹、羊肉、酒類等辛辣刺激食物。
(四)注意事項
1.患者平時要注意觀察過敏原,如發現某種食物或葯物過敏時,應立即停用,對可疑致敏原應盡量避免接觸。
2.剪短指甲,勿用力搔抓,否則可引起皮損顯著增多,瘙癢劇烈。
3.保持大便通暢,便秘者可服果導片2片,每日2-3次安番瀉葉適量開水沖飲。
4.室內應保持清潔、乾燥,禁放花卉,也不應該噴灑來蘇,敵敵畏等化學物品,以免致敏。
5.病人在做脫敏治療時,一定要在醫院進行,同時要准備好急救葯物,如腎上腺素,非那根,地塞米松及氧氣等,以便及時搶救。
6.司機、高空作業者在工作期間禁用撲爾敏、苯海拉明、安太樂等抗過敏葯物,以免因頭暈、嗜睡而出現事故。
(五)預防常識
1.對過敏性體質的人應盡量避免接觸易引起過敏的食物、葯物、植物及化學物品,減少過冷、過熱及日曬的刺激。
2.保持生活規律,精神愉快,積極治療胃腸及內分泌疾病。
3.盡早除去體內感染病灶,如抗感染、除蛔蟲等治療。

更多請看:http://..com/question/3510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