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白塞與皰疹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白塞與皰疹

發布時間: 2022-05-20 09:53:46

A. 生殖器皰疹是白塞氏病嗎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種全身性、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復發性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眼炎及皮膚損害,也可累及血管、神經系統、消化道、關節、肺、腎和附睾等器官,大部分患者預後良好,眼、中樞神經及大血管受累者預後不佳。
根據來自白塞病友論壇的調查顯示,80%以上的白塞病友僅僅為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或者皮膚損害,只有不到20%的病友會損壞到眼睛、血管、神經或者內臟。
治療應根據症狀輕重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案:
1、如果僅僅是復發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毛囊炎,可考慮中醫治療;
2、如果已經損壞到了眼睛(如葡萄膜炎)、內臟(如心臟、腸、肺等)、神經,則必須使用激素如強的松、甲潑尼龍甚至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醯胺、沙利度胺等盡快控制病情,同時輔助中葯治療,並可通過中葯來減少西葯副作用。而損壞到了眼睛,還有可能要用生物制劑如環孢素。另外,還有一些比較昂貴的生物制劑如益賽普(980一針)、類可(13000一針),可根據自身經濟實力選擇。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目前網上有很多號稱治癒白塞的醫院、醫生或者葯物。可以肯定的告訴你:目前白塞沒有治癒的特效葯,只能控制。所以你千萬不要去這些醫院,也不要吃這些葯。應該踏踏實實的吃葯,堅持治療,控制好白塞後跟正常人沒什麼區別。

B. 白塞病最典型的臨床表現是什麼

1、危害到心臟
白塞氏病的症狀通常可表現為心肌炎、心包病變、心肌梗塞、心瓣膜脫垂、心臟擴大等,但這是白塞氏病的病變罕見,這也是白塞氏病的症狀表現。
2、關節症狀
白塞氏病患者的四腳下大小關節及腰骶處均可受累,但主要累及膝、腕、肘、踝等大關節,白塞氏病的症狀與風濕性關節炎症狀相似,但無遊走性,有腫痛紅熱。易復發。
3、動脈
主要表現為動脈炎、動脈狹窄、閉合和動脈瘤常因動脈瘤破裂引起嚴重出箅而導致死亡。動脈瘤易在曾作動脈穿刺術處發生,因此對白塞氏病患者應盡可能避免血管造影術,這是白塞氏病的症狀之一。
4、其他方面的危害
白塞氏病的症狀還表現在其它少見症狀,包括高熱敗血症樣症狀、腎病綜合征、白血病等。
白塞氏病臨床特徵

(一)口腔潰瘍幾乎100%發生。潰瘍分布於舌、齒齦、上下唇內側、口腔粘膜或咽喉部,易反復發作。
(二)眼部症狀發生率為70%,男性發生率較高且重,如角膜炎、角膜潰瘍、鞏膜炎、脈絡膜炎,典型的常伴有虹膜睫狀體炎甚至失明。
(三)外生殖器潰瘍,發生率66.8%,生殖器、皮膚、粘膜均可發生潰瘍,面積大且深,疼痛、癒合慢。
(四)皮膚損害發生率76%。可發生膿皰瘡、毛囊炎、癤腫、紅斑。
(五)關節痛及心、肺、腎、腸道受累。血沉增快、血細胞輕度升高。
本病好發於二三十歲年輕人,常因羞於就診而錯過治療時機。如有可疑症狀者,須忌食辛辣及易致過敏的食物和海鮮等。本病採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劑治療有效,但需在專科醫生指導下使用,以減少副作用。
白塞氏病臨床表現

該病以先後出現多系統多臟器病損,且反復發作為特徵。依照病損出現的概率我少,可分為常見症狀和少見症狀兩大類。前者包括口腔、生殖器、皮膚、眼等症狀,後者包括關節、心血管、神經、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統病變。
白塞氏病症狀
(一)常見症狀
1.口腔:反復發作的口腔黏膜潰瘍,與復發性口瘡類似。多表現為輕型或皰疹樣型,亦可出現重型。潰瘍始發於舌尖、舌緣、唇、頰、口底等角化較差區域,數目不等,大小不一,直徑0.2~0.3cm,圓或橢圓型,微凹,表面可有黃色假膜,周圍有充血紅暈,灼痛明顯,7~14天可自愈一般不留瘢痕。經長短不一的間歇期後又復發,有一定的發作規律或此起彼伏無規律可循。口腔潰瘍是BD最常見的首發症狀和必發症狀。
2.生殖器:主要為外生殖器潰瘍,常反復發作,但間歇期遠大於口腔潰瘍。潰瘍多見於大小陰唇、陰莖、龜頭、陰囊,形態與口腔潰瘍相似,直徑較大,可達0.5cm左右。潰瘍數目雖少,但因該處易受感染和摩擦,常癒合較慢,疼痛劇烈。潰瘍有自愈傾向,可留瘢痕。潰瘍亦可發生於陰道、子宮頸,累及小動脈會引起陰道出血,還可引起睾丸炎或附睾炎,有局部淋巴結腫大。生殖器潰瘍發生率也很高,但低於口腔潰瘍。
3.皮膚:主要表現為反復發作的結節性紅斑(圖6)、面部毛囊炎、痤瘡樣皮疹、皮下血栓性靜脈炎和皮膚針刺反應。最常見典型的是結節性紅斑,多發生在四肢,尤以下肢多有。紅斑直徑1~2cm,觸痛,一周後自愈癒合後有色素沉著,無瘢痕,7~14天後可再次出現。皮膚針刺反應,又稱科布內工現象(Koebner』s phenomenon),是指患者接受肌內注射後,24~48h內進針處可出現紅疹和小膿點,靜脈注射後可出現血栓性靜脈炎。這是末梢血管對非特異性刺激呈超敏反應所致,具有診斷意義。臨床試驗方法是:乙醇消毒皮膚後,用無菌注射針頭直接刺入或加入生理鹽水0.1ml注入前臂皮內,24~48h後針眼處出現紅疹並有化膿傾向即為針刺反應陽性。皮膚損害出現率亦較高。
4.眼:眼部病變可分為眼球前段病變和後段病變。前段病變主要包括虹臘睫狀體炎、前房積膿、結臘炎和角膜炎。後段病變主要為脈絡膜炎(圖7)、視神經乳頭炎、視神經萎縮和下班體病變、繼發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區變性、眼球萎縮。病損開始往往是單眼和眼球前段病變,以後發展為雙眼和眼球後段病變。眼部病損反復發作,會千萬視力逐漸減退,甚至導致失明。眼部病損在常見症狀中出現率最低,但後果嚴重。
二)少見症狀
1.關節:四腳下大小關節及腰骶處均可受累,但主要累及膝、腕、肘、踝等大關節,與風濕性關節炎症狀相似,但無遊走性,有腫痛紅熱。易復發。無畸形和骨質疏鬆,一般X線檢查無異常。
2.心血管系統:血管症狀為主要特徵。以往常被忽視,現臨床報導增多。男性多發。
(1)靜脈:主要表現為靜脈炎和靜脈血栓、閉塞。我為下腳下大隱靜脈、前復靜脈、上肢靜脈的淺層靜脈炎。臨床表現為單純紅斑,圓形或卵圓形,直徑數毫米,有輕度疼痛,可自行消退。而深層靜脈管炎炎、靜脈血栓(如上腔靜脈或其它縱隔靜脈血栓)引起的後果較為嚴重。
(2)動脈:主要表現為動脈炎、動脈狹窄、閉合和動脈瘤常因動脈瘤破裂引起嚴重出箅而導致死亡。動脈瘤易在曾作動脈穿刺術處發生,因此對BD患者應盡可能避免血管造影術。
(3)心臟:可表現為心肌炎、心包病變、心肌梗塞、心瓣膜脫垂、心臟擴大等,但病變罕見。
3.消化系統:臨床表現以發熱、腹痛、惡心、嘔吐及消化道出血為主。回盲部腸道黏膜潰瘍多見,可臻腸穿孔,大出血。腸道BD需與克隆重病(Crohn』s disease)鑒別。前者X線檢查無異常,但病和長者,鋇劑造影可見充盈缺損影。後者的口腔、會陰、皮膚和眼症狀以及腸穿孔、出血少見,而發熱、消瘦、貧血等全身症狀較嚴重。
4.神經系統:可表現為①腦膜炎症群:頭痛、意識障礙、精神異常、視神經乳頭水腫、輕度偏竣、頸項強直等腦膜刺激症。②腦干症群:頭暈、頭痛、耳鳴、意識障礙、復視、眼顫、眼肌麻痹、吞咽困難、咀嚼無力周圍性面癱等。③周圍神經損害症群:四肢麻木疼痛無力、感覺障礙、肌肉萎縮、肢體浮腫、肌腱反射性差等。④脊髓症群:雙側下肢麻木無力,不完全截癱、尿瀦留、陽痿、節段性感覺障礙等。
5.呼吸系統:肺部病變多見,表現為發熱、胸痛、咳嗽、咯血(肺部大咯血搶救不及時會危及生命此外還可發生胸膜積液、肺門淋巴結病。
6.泌尿系統:主要為腎炎,可出現蛋白尿、血尿。
7.其它少見症狀包括高熱敗血症樣症狀、腎病綜合征、白血病等。
診斷:臨床症狀和體征是主要診斷依據。由於BD症狀多樣,出現時間不一,且缺乏特異性,因此詳細詢問和收信病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內科、外科、皮膚科、神經科、婦科等方面的病史能給發現BD少見症狀提供重要線索。實驗室檢查雖多,但缺乏特異性,僅作參考。臨床可按照症狀累及的系統及臟器選擇相應的檢查項目。
例如:血常規、尿常規、體液免疫、細胞免疫、纖溶活性、微循環和血液流變學、X線(關節、胸片、GI等)、腦電圖、CT、MRI等。
白塞氏病BD的診斷標准尚不統一,多年來眾說紛紜。近年較公認的是1990年BD國際研討會提出的診斷標准以復發性口瘡為基礎,加下述任意兩項即可確診。①復發性生殖器潰瘍;②眼疾(前後葡萄膜炎、視網膜炎等);③皮膚損害(結節性紅斑等);④皮膚針刺反應陽性。
白塞氏病鑒別診斷:
1.口腔潰瘍的鑒別診斷BD與復發性口瘡、皰疹性口炎均以口腔潰瘍反復發作為基本特徵,病損形態相似,但前者累及多系統多臟器,有先後出現的口腔外病損症狀。後者病損局限於口腔內。
2.多系統損害的鑒別BD與克隆重病、斯-約綜合征、瑞特綜合症等均有多臟器多系統病損,且有口腔表現。

C. 白塞病是什麼病

白塞病,是一種全身性免疫系統疾病,屬於血管炎的一種。其可侵害人體多個器官,包括口腔、皮膚、關節肌肉、眼睛、血管、心臟、肺和神經系統等,主要表現為反復口腔和會陰部潰瘍、皮疹、下肢結節紅斑、眼部虹膜炎、食管潰瘍、小腸或結腸潰瘍及關節腫痛等。貝赫切特綜合征需要規律的葯物治療,包括各種調節免疫的葯物,不治療則預後不好,嚴重者危及生命。
病因
目前該病的發病原因不完全清楚,可能與遺傳(如HLA-B51基因)、感染(部分患者可能與結核感染相關)、生活環境有關。目前認為,該病的發病機制是患者在各種發病原因的作用下出現免疫系統功能紊亂,包括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失常,嗜中性粒細胞功能亢進、皮細胞損傷與血栓形成、免疫系統針對自身器官組織產生反應,導致器官組織出現炎症,產生破壞[1]。
臨床表現
1.好發人群[2]
該病可見於我國各類人群,從青少年到老人都可患病,中青年更多見,男女均可發病。
2.口腔潰瘍
患者主要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疼痛,潰瘍面較深、底部多為白色或黃色,可以同時在多個部位出現多個潰瘍(俗稱「口瘡」),包括舌、口唇、上顎、咽部等。多數潰瘍可自行好轉,但常反復發作,嚴重者疼痛劇烈,非常影響進食。
3.生殖器潰瘍
除口腔潰瘍外,患者還可出現外陰部潰瘍,如男性及女性生殖器潰瘍,這些部位的潰瘍可較大,可以是單發的。
4.眼部病變
部分患者還可表現為眼睛病變,出現眼睛紅腫、疼痛、畏光或視力下降、視物不清,可以一隻或兩隻眼睛受累。
5.皮膚表現
還有些患者出現皮膚病變,表現為面部、胸背部或其他部位「青春痘「樣皮疹,或類似於「癤子」的表現,可自行好轉,但易反復發作。另外有的患者會出現下肢發紺、腫脹和疼痛,可以觸摸到「疙瘩」,還有的患者下肢會出現反復發作的紅斑,大小不一,可以從黃豆到銅錢大小,按壓時疼痛,這種現象稱為「結節紅斑」。還有的患者在輸液或抽血針眼局部會出現紅腫或水皰或膿皰,多數在注射後24~72小時出現,這種現象被稱為「針刺反應」陽性。
6.關節病變
不少患者會出現關節疼痛或腫脹,可以單個或多個關節,下肢關節多見,可以伴胳膊和腿疼,嚴重者出現關節積液、滑膜炎。
7.消化道病變
另外一個比較常見的表現是消化道症狀,包括吞咽困難或吞咽時胸痛、反酸、燒心、腹痛、腹瀉、大便中有膿或血,或自己摸到腹部有包塊,體重下降、消瘦,沒有食慾,這些症狀可都出現或只出現其中一個,做過胃鏡或腸鏡的患者會被告知有「潰瘍」。
8.血管病變
少部分患者可以出現血栓性靜脈炎以及深靜脈血栓,嚴重者還可以並發肺栓塞,患者可出現活動後氣短、憋氣,胸口疼痛甚至暈厥。還有的患者可以出現動脈瘤,引起局部栓塞、缺血,動脈瘤破裂後可以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9.神經系統病變
有的患者可有手腳不靈活、頭疼頭暈、惡心嘔吐、手腳感覺麻木、疼痛或無力,還可出現一側的手腳癱瘓,嚴重的可出現抽搐、翻白眼等類似「抽羊角風」的表現,這些有可能是貝赫切特綜合征損害到了神經系統。神經系統最常受累的部位是腦干,也可見於脊髓、大腦半球、小腦和腦脊膜,可以出現腦萎縮。
10.全身症狀
不少患者伴乏力、納差、低熱和消瘦等全身症狀。
治療
貝赫切特綜合征以葯物治療為主,需要服用葯物時間長短不一。多數患者需要較長期服葯,主要是免疫調節葯或免疫抑制葯,包括外用葯物、口服糖皮質激素、甲氨蝶呤、秋水仙鹼、沙利度胺、硫唑嘌呤、環磷醯胺、環孢素、嗎替麥考酚酯和抗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等。在葯物治療之外還可選擇手術治療或介入治療,但都應以葯物治療為基礎[3]。

D. 白塞病是什麼病

白塞病(Behce病)是-種血管炎。1937年, 醫生白塞(Behcet)首先報告了一種以口、眼、外陰病變為特點的疾病。之後,以他的名字命名此病,這就是白塞病。這種血管炎並非由細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而是一種無菌性炎症。 它是一種以血管炎為基本病變的慢性、進行性、復發性多系統損害的疾病。

  • 遺傳因素:本病有地區性發病傾向,即某些地區發病較多。對表明人類遺傳特徵的物質HLA的研究發現,在白塞病高發病區,病人HLA- -B5及 HLA- B51的陽性率比正常人高6倍。因此,有人提出,這兩種HL A類型所代表的遺傳特徵可能是白塞病發病的內環境。但是,白塞病病人並非每例均有HLA- -B5或 HLA- -B51陽性。 所以,遺傳因素還不能肯定為病因。

  • 感染因素:即細菌或病毒侵犯人體引起發病。國內學者發現,本病病人中,有三分之- -人過去患過結核病或者正在患結核病,而且部分病人經過治療結核病後,不僅結核治癒,而且白塞病症狀也有好轉。近年,人們又發現單純皰疹病毒和溶血性鏈球菌也與本病有關,但尚未肯定為本病病因。

  • 免疫失調:醫學家們在許多病變部位,如血管周圍、腦脊液和血管壁等病損處可以見到與免疫反應有關的淋巴細胞及免疫球蛋白、補體出現;病人血中有自身抗體,如抗口腔粘膜抗體、抗動脈壁抗體等和血中免疫球蛋白升高,淋巴細胞的正常比例消失等等。因此,提示免疫失調在本病發病中佔有重要地位。

  • 微量元素:病人病變組織多種微量元素含量增高,如有機氯、有機磷和銅離子。有人發現某些微量元素如鋅、硒缺乏與塞病有關。

E. 白塞病初期的症狀表現是什麼

白塞氏病患者的前期症狀,可能是出現一些全身的表現,往往是一些非特異性症狀,比如發熱、關節痛、乏力、食慾下降、頭痛等。而且患者就會隨著病情進展,出現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眼炎以及皮膚損害。常見的皮膚損害,包括結節性紅斑、痤瘡性皮疹、假性毛囊炎等,皮損多種多樣,而且患者眼部受累及,可以表現為視物模糊,視力減退等。甚至嚴重時,可以造成失明,白塞氏病還可以累及到消化道神經系統,血管等而出現復雜的症狀,可以導致多發性血管阻塞,甚至嚴重的臟器損害。

F. 白塞病皮膚有哪些症狀

白塞氏病的皮膚表現是多種多樣的,首先可以出現痤瘡樣皮疹,青年男性、女性都可以出現。但是白塞氏病的痤瘡樣表現往往是青春期後的,也就是只有青春期過了才出現痤瘡樣表現,才能考慮是白塞氏病的皮膚表現。

其次白塞氏病的皮膚表現還可以是膿皰疹,有時候能培養出細菌,但是它不是細菌感染引起的,它是白塞氏病引起的,它是一種自身免疫性或者自身炎症性的疾病。

另外白塞氏病還可以出現壞疽性膿皮病,壞疽性膿皮病和很多疾病都相關,也可以是白塞氏病比較嚴重的表現,往往需要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治療,甚至可能需要使用生物制劑。

白塞氏病的皮膚表現還可以是結節性紅斑,往往在下肢為主的凸起的紅色的皮疹。這種紅色的皮疹有自發痛,也可以有觸痛,如果做病理,它往往是一種小葉間隔性的脂膜炎。

還有一種叫針刺反應,就是一種非特異性的皮膚的變態反應,用針刺一下皮膚以後,皮膚會形成過度的反應,這種過度反應可以形成膿皰,可以形成紅色的斑點,這也是診斷白塞氏病相對特異性的檢查。

專家提示:白塞氏病的皮膚表現是多種多樣的,患者會出現痤瘡樣皮疹,往往是青春期過了出現痤瘡樣表現,才能考慮是白塞氏病的皮膚表現。還可以出現膿皰疹,它是白塞氏病引起的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另外患者還會出現壞疽性膿皮病、結節性紅斑等等。

G. 什麼是白塞綜合征

此病為風濕免疫系統疾病,具體為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本病好發於二三十歲年輕人,常因羞於就診而錯過治療時機。如有可疑症狀者,須忌食辛辣及易致過敏的食物和海鮮等。本病採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劑治療有效,但副作用很大。

1937 年,土耳其皮膚科醫生白塞(Behcet)首先報告了—種以口、眼、外陰病變為特點的疾病。之後,以他的名字命名此病,這就是白塞綜合征。這種血管炎並非由細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而是一種無菌性炎症。它是一種以血管炎為基本病變的慢性、進行性、復發性多系統損害的疾病。白塞綜合征的血管炎涉及全身不同部位的大中小動脈、靜脈,如主動脈、腔靜脈、肺動脈、肺靜脈、下肢動靜脈等,但一般以侵犯小動脈、小靜脈及遍布全身的、極微小的微血管為主。血管的炎症可引起血管壞死、破裂或者管腔狹窄、血栓形成,從而進一步造成與病變血管有關的器官或組織的損害。

眾所周知,人的血管是遍布全身的,因而,這種血管炎性疾病也是一種全身性、多系統的疾病,它可以累及皮膚、黏膜、眼、心血管、胃腸、泌尿、關節、神經等許多器官,引起以眼部、口腔、外陰炎症和潰瘍為主要表現的疾病,統稱為口、眼、生殖器三聯征。

白塞綜合征是一種自身免疫病,指的是以反復發作的葡萄膜炎、口腔潰瘍、多發性皮膚病變、生殖器潰瘍、關節炎及神經系統損害為特徵的綜合征,一般好發於青壯年,雙眼同時發病,容易復發,難以根治。白塞綜合征會累及眼睛的前後葡萄膜,眼底的改變主要是視網膜血管炎,以及阻塞性動脈炎和靜脈炎,可造成視網膜血液循環障礙,表現為視網膜水腫、滲出、出血、局灶性壞死、血管鞘及血管閉塞等改變,還累及黃斑部、視神經和玻璃體,更加重對視力的損害。

西醫對本病的治療目前主要用激素、細胞毒類葯物及消炎止痛葯等,其治療效果均不理想,且毒副作用大。白塞綜合征在中醫學被稱為「狐惑」,認為多由感受濕熱毒邪,蘊結臟腑,循經絡上蝕於口、眼,下注於外陰所致。

白塞綜合征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根據研究,有以下幾種可能。

(1)遺傳因素。本病有地區性發病傾向,即某些地區發病較多。

對表明人類遺傳特徵的物質HLA 的研究發現,在白塞綜合征高發病區,患者HLA—B5 及HLA - B51 的陽性率比正常人高6 倍。因此,有人提出,這兩種HLA 類型所代表的遺傳特徵可能是白塞綜合征發病的內環境。但是,白塞綜合征患者並非每例均有HLA—B5 或HLA—B51 陽性。所以,遺傳因素還不能肯定為病因。

(2)感染因素。即細菌或病毒侵犯人體引起發病。國內學者發現,本病患者中,有三分之—人過去患過結核病或者正在患結核病,而且部分患者經過治療結核病後,不僅結核治癒,而且白塞綜合征症狀也有好轉。近年,人們又發現單純皰疹病毒和溶血性鏈球菌也與本病有關,但尚未肯定為本病病因。

H. 白塞病有哪些並發症

白塞氏常見的並發症:1.皮膚並發症 幾乎所有患者都有皮膚結節性紅斑、毛囊炎、皮疹或膿皰疹、還可並發皮膚的非特異性變態反應:若用無菌針頭刺入消毒皮膚、在 24 ~ 28 小時內表現為結節、硬結 丘疹或小膿皰;2.心血管系統的過敏性小血管炎、上腔靜脈綜合症、動脈內膜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末梢動脈瘤等;3.神經系統的腦干綜合症、復發性陣發性頭痛等;4.腸胃系統的消化道粘膜潰瘍、穿孔、增殖等;高熱敗血症樣表現;5.四肢大小關節風濕樣疼痛;6.呼吸系統的大咯血 肺部血管炎等為解除患者痛苦,我國著名中醫孔彪儒教授,經多年精心研製特別推出終結白塞氏的特效葯物白塞消減湯,此葯靶向滅毒,全面清毒徹底根治白塞氏病
白塞病即貝赫切特綜合征,是一種全身性免疫系統疾病,屬於血管炎的一種。其可侵害人體多個器官,包括口腔、皮膚、關節肌肉、眼睛、血管、心臟、肺和神經系統等,主要表現為反復口腔和會陰部潰瘍、皮疹、下肢結節紅斑、眼部虹膜炎、食管潰瘍、小腸或結腸潰瘍及關節腫痛等。貝赫切特綜合征需要規律的葯物治療,包括各種調節免疫的葯物,不治療則預後不好,嚴重者危及生命。患者主要表現為口腔和生殖器潰瘍、眼炎及皮膚損害,全身多系統均可受累,如消化道、神經系統、心血管、肺部、關節等。部分患者需要經過數年甚至更長時間才出現症狀和體征。比較常見的並發症有這么四類:第一是眼白塞,患者主要為前葡萄膜炎、後葡萄膜炎、視網膜炎以及視神經炎,這些疾病都可以造成視力的下降,嚴重情況下還可能導致失明。第二就是腸白塞,患者主要是表現為腹痛、腹瀉,甚至是便血、腸穿孔等,它是腸道大范圍的潰瘍造成的,這種情況需要積極的治療,不然的話患者可能會危及到生命。第三是神經白塞,神經白塞主要累及中樞神經系統,比如出現腦血管的病變、腦實質的腦炎。患者可能會有癲癇、頭痛,甚至是昏迷,嚴重情況下可能還會危及生命。第四是血管白塞,患者主要表現為身體多個血管的炎症,最常見的表現其實是靜脈系統的血栓。這個血栓發生在肺臟就是肺栓塞,發生在腦部就是靜脈竇血栓,會造成顱高壓,還會造成動脈瘤,這種動脈瘤有破裂的風險,在頃刻就會危及到生命。專家提示:白塞氏病的並發症如下:第一、眼白塞,會造成視力下降甚至失明。第二、腸白塞,多表現為腹痛、腹瀉,甚至便血等。第三、神經白塞,可能出現癲癇、頭痛甚至昏迷,嚴重時危及生命。第四、血管白塞,可導致靜脈竇血栓、動脈瘤等。
白塞病是一種全身性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反復發作的口腔,外陰潰瘍和眼炎以及皮膚損害為特點的多系統疾病,除了上述表現之外,在各個系統都可以出現各種各樣的病變。常見的有消化系統,可以出現腹痛,並伴有局部的壓痛和反跳痛,其次為惡心、嘔吐、腹脹、吞咽困難等等,重者可以合並潰瘍、出血、腸穿孔,甚至可以死亡,神經系統受累,可以出現腦膜腦炎、癱瘓、脊髓損害、周圍神經系統損害等等,在心血管可以表現為大動脈炎,另外也可以有明顯的血栓形成。本病還可以累及關節,表現為關節痛、腫脹,但一般很少有關節畸形的,肺小動脈也可以受累,出現栓塞而表現為胸痛、氣短等,在泌尿系統的改變,表現為血尿、蛋白尿。
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眼部病變,出現眼紅腫、疼痛、畏光或視力下降等,皮膚表現為面部、胸背部或其他部位「青春痘「樣皮疹等;關節會出現疼痛或腫脹。吞咽困難或吞咽時胸痛、反酸、燒心等消化道症狀。血管病變;手腳不靈活、頭疼頭暈等神經系統病變。其他症狀患者伴乏力、納差、低熱和消瘦等全身症狀。診斷依據貝赫切特綜合征常用的診斷標准為:在反復發作的口腔潰瘍基礎之上,加上以下任何兩條:反復生殖器潰瘍、皮膚損害、眼部受累及針刺反應陽性。
白塞病的並發症有哪些 白塞病的4大並發症你要懂! 核心提示: 白塞病這種疾病的發病率非常高,若大家在罹患白塞病後沒有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就會並發復發性口瘡

I. 白塞病身上會長皰疹嗎

很多朋友在確診為白塞病以後就一直不太重視,因為覺得白塞病在生活中也不是很常見,所以就認為它不是那麼嚴重。因此這些朋友就一直懷著僥幸心理,期待這種疾病能夠自愈。那麼白塞病大部分到底能不能自愈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方面的內容。



白塞病屬於慢性系統性血管炎,它是一種慢性疾病,所以很難自愈。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它會越變越嚴重。白塞病的症狀是比較多的,每一個症狀都非常的嚴重,會給患者產生極大的危害。大多數患者都會出現外陰潰瘍、口腔潰瘍或者皮膚方面的病變。也有一些患者會出現眼炎性病變、關節炎性病變以及一些神經系統症狀、泌尿系統症狀和消化道症狀等。由此可見,白塞病的病情一旦沒有控制好,那麼會對患者的全身都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患者一定要及時治療,不要期待它能自愈。

那麼白塞病的治療方法是什麼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法。

1、葯物治療。主要是針對患者出現的症狀來合理地使用葯物。比如,出現了感染現象的患者需要進行抗感染的治療。如果出現了發熱、潰瘍疼痛或者是關節炎的患者,可以應用布洛芬等非甾體類抗炎葯。此外,還可能應用到其他的葯物,比如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主要是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來選用葯物。

2、手術治療。有的患者存在動脈瘤破裂的風險,或者是心臟功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血管發生了嚴重的狹窄,所以就可以考慮利用手術來治療。

3、中醫治療。也可以利用一些中葯來緩解患者的症狀,中葯毒副作用相對西葯來說是更低的。而且有些中葯還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是可以用於治療的。

白塞病是一種很難自己好轉的疾病,如果任其發展不加以控制,那麼它會對身體的各個系統產生很大損害。因此確診白塞病以後,最關鍵的是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患者朋友一定要擺正心態,認識到這種疾病的嚴重危害,這樣才不會由於期待著能夠自愈就放棄進行規范的治療。

J. 白塞氏病有哪些症狀 該怎麼治

白塞氏病臨床特徵

(一)口腔潰瘍幾乎100%發生。潰瘍分布於舌、齒齦、上下唇內側、口腔粘膜或咽喉部,易反復發作。
(二)眼部症狀發生率為70%,男性發生率較高且重,如角膜炎、角膜潰瘍、鞏膜炎、脈絡膜炎,典型的常伴有虹膜睫狀體炎甚至失明。
(三)外生殖器潰瘍,發生率66.8%,生殖器、皮膚、粘膜均可發生潰瘍,面積大且深,疼痛、癒合慢。
(四)皮膚損害發生率76%。可發生膿皰瘡、毛囊炎、癤腫、紅斑。
(五)關節痛及心、肺、腎、腸道受累。血沉增快、血細胞輕度升高。
本病好發於二三十歲年輕人,常因羞於就診而錯過治療時機。如有可疑症狀者,須忌食辛辣及易致過敏的食物和海鮮等。本病採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劑治療有效,但需在專科醫生指導下使用,以減少副作用。
白塞氏病臨床表現

該病以先後出現多系統多臟器病損,且反復發作為特徵。依照病損出現的概率我少,可分為常見症狀和少見症狀兩大類。前者包括口腔、生殖器、皮膚、眼等症狀,後者包括關節、心血管、神經、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統病變。
白塞氏病症狀
(一)常見症狀
1.口腔:反復發作的口腔黏膜潰瘍,與復發性口瘡類似。多表現為輕型或皰疹樣型,亦可出現重型。潰瘍始發於舌尖、舌緣、唇、頰、口底等角化較差區域,數目不等,大小不一,直徑0.2~0.3cm,圓或橢圓型,微凹,表面可有黃色假膜,周圍有充血紅暈,灼痛明顯,7~14天可自愈一般不留瘢痕。經長短不一的間歇期後又復發,有一定的發作規律或此起彼伏無規律可循。口腔潰瘍是BD最常見的首發症狀和必發症狀。
2.生殖器:主要為外生殖器潰瘍,常反復發作,但間歇期遠大於口腔潰瘍。潰瘍多見於大小陰唇、陰莖、龜頭、陰囊,形態與口腔潰瘍相似,直徑較大,可達0.5cm左右。潰瘍數目雖少,但因該處易受感染和摩擦,常癒合較慢,疼痛劇烈。潰瘍有自愈傾向,可留瘢痕。潰瘍亦可發生於陰道、子宮頸,累及小動脈會引起陰道出血,還可引起睾丸炎或附睾炎,有局部淋巴結腫大。生殖器潰瘍發生率也很高,但低於口腔潰瘍。
3.皮膚:主要表現為反復發作的結節性紅斑(圖6)、面部毛囊炎、痤瘡樣皮疹、皮下血栓性靜脈炎和皮膚針刺反應。最常見典型的是結節性紅斑,多發生在四肢,尤以下肢多有。紅斑直徑1~2cm,觸痛,一周後自愈癒合後有色素沉著,無瘢痕,7~14天後可再次出現。皮膚針刺反應,又稱科布內工現象(Koebner』s phenomenon),是指患者接受肌內注射後,24~48h內進針處可出現紅疹和小膿點,靜脈注射後可出現血栓性靜脈炎。這是末梢血管對非特異性刺激呈超敏反應所致,具有診斷意義。臨床試驗方法是:乙醇消毒皮膚後,用無菌注射針頭直接刺入或加入生理鹽水0.1ml注入前臂皮內,24~48h後針眼處出現紅疹並有化膿傾向即為針刺反應陽性。皮膚損害出現率亦較高。
4.眼:眼部病變可分為眼球前段病變和後段病變。前段病變主要包括虹臘睫狀體炎、前房積膿、結臘炎和角膜炎。後段病變主要為脈絡膜炎(圖7)、視神經乳頭炎、視神經萎縮和下班體病變、繼發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區變性、眼球萎縮。病損開始往往是單眼和眼球前段病變,以後發展為雙眼和眼球後段病變。眼部病損反復發作,會千萬視力逐漸減退,甚至導致失明。眼部病損在常見症狀中出現率最低,但後果嚴重。
二)少見症狀
1.關節:四腳下大小關節及腰骶處均可受累,但主要累及膝、腕、肘、踝等大關節,與風濕性關節炎症狀相似,但無遊走性,有腫痛紅熱。易復發。無畸形和骨質疏鬆,一般X線檢查無異常。
2.心血管系統:血管症狀為主要特徵。以往常被忽視,現臨床報導增多。男性多發。
(1)靜脈:主要表現為靜脈炎和靜脈血栓、閉塞。我為下腳下大隱靜脈、前復靜脈、上肢靜脈的淺層靜脈炎。臨床表現為單純紅斑,圓形或卵圓形,直徑數毫米,有輕度疼痛,可自行消退。而深層靜脈管炎炎、靜脈血栓(如上腔靜脈或其它縱隔靜脈血栓)引起的後果較為嚴重。
(2)動脈:主要表現為動脈炎、動脈狹窄、閉合和動脈瘤常因動脈瘤破裂引起嚴重出箅而導致死亡。動脈瘤易在曾作動脈穿刺術處發生,因此對BD患者應盡可能避免血管造影術。
(3)心臟:可表現為心肌炎、心包病變、心肌梗塞、心瓣膜脫垂、心臟擴大等,但病變罕見。
3.消化系統:臨床表現以發熱、腹痛、惡心、嘔吐及消化道出血為主。回盲部腸道黏膜潰瘍多見,可臻腸穿孔,大出血。腸道BD需與克隆重病(Crohn』s disease)鑒別。前者X線檢查無異常,但病和長者,鋇劑造影可見充盈缺損影。後者的口腔、會陰、皮膚和眼症狀以及腸穿孔、出血少見,而發熱、消瘦、貧血等全身症狀較嚴重。
4.神經系統:可表現為①腦膜炎症群:頭痛、意識障礙、精神異常、視神經乳頭水腫、輕度偏竣、頸項強直等腦膜刺激症。②腦干症群:頭暈、頭痛、耳鳴、意識障礙、復視、眼顫、眼肌麻痹、吞咽困難、咀嚼無力周圍性面癱等。③周圍神經損害症群:四肢麻木疼痛無力、感覺障礙、肌肉萎縮、肢體浮腫、肌腱反射性差等。④脊髓症群:雙側下肢麻木無力,不完全截癱、尿瀦留、陽痿、節段性感覺障礙等。
5.呼吸系統:肺部病變多見,表現為發熱、胸痛、咳嗽、咯血(肺部大咯血搶救不及時會危及生命此外還可發生胸膜積液、肺門淋巴結病。
6.泌尿系統:主要為腎炎,可出現蛋白尿、血尿。
7.其它少見症狀包括高熱敗血症樣症狀、腎病綜合征、白血病等。
診斷:臨床症狀和體征是主要診斷依據。由於BD症狀多樣,出現時間不一,且缺乏特異性,因此詳細詢問和收信病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內科、外科、皮膚科、神經科、婦科等方面的病史能給發現BD少見症狀提供重要線索。實驗室檢查雖多,但缺乏特異性,僅作參考。臨床可按照症狀累及的系統及臟器選擇相應的檢查項目。
例如:血常規、尿常規、體液免疫、細胞免疫、纖溶活性、微循環和血液流變學、X線(關節、胸片、GI等)、腦電圖、CT、MRI等。
白塞氏病BD的診斷標准尚不統一,多年來眾說紛紜。近年較公認的是1990年BD國際研討會提出的診斷標准以復發性口瘡為基礎,加下述任意兩項即可確診。①復發性生殖器潰瘍;②眼疾(前後葡萄膜炎、視網膜炎等);③皮膚損害(結節性紅斑等);④皮膚針刺反應陽性。
白塞氏病鑒別診斷:
1.口腔潰瘍的鑒別診斷BD與復發性口瘡、皰疹性口炎均以口腔潰瘍反復發作為基本特徵,病損形態相似,但前者累及多系統多臟器,有先後出現的口腔外病損症狀。後者病損局限於口腔內。
2.多系統損害的鑒別BD與克隆重病、斯-約綜合征、瑞特綜合症等均有多臟器多系統病損,且有口腔表現。
白塞氏病特色療法 北京東城中醫院這所國家級醫學殿堂,我國權威著名的中醫研究中心和醫療、科研、教學的重要基地,對我國疑難病的防治與治療及其中葯的開發研究等方面有突出貢獻,具有很強的專家優勢和科研實力。

「滋陰白塞解毒湯」可以治好白塞氏病
北京東城中醫院口腔粘膜專家組經多年臨床觀察實踐,精心篩選中葯之寶而組成的特效純 中葯制劑「滋陰白塞解毒湯」是專治白塞氏病的特效組方。由蟲草、制龜板、五味子、麥冬等多種名貴中葯組成。以清熱解毒、清利濕熱、益氣養陰、補益肝腎等治法,施用臨床以來,收到顯著療效,已使上萬例白塞氏病患者擺 脫了疾病的困擾。現代研究表明:該法可以清除血管內壁的血栓,減少血管內壁的通透性,阻斷或減少病灶纖維 蛋白和淋巴細胞的滲出。同時又調節內分泌功能,使機體免疫力提高,從而使病癒後不易復發。經多年臨床觀 察驗證,一般病人用葯一療程即有明顯效果。多數病人經連續用葯三個療程即可康復。如果你被口腔粘膜疾病 所困擾,應盡快到正規醫院進行專業的診治,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白塞氏病又叫白塞氏綜合征或眼、口、生殖器綜合征。臨床上以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虹膜睫狀體炎三聯症較常見。其中眼部症狀多樣,可表現為視力模糊、視力減退、眼球痛、畏光流淚、異物感及飛蚊症等,嚴重者可導致失明。此外還有後針眼反應等。如果缺乏對疾病的整體認識,就醫時可能會把各個症狀分別向不同專科的醫生敘述,常常會出現「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局面,喪失接受最佳治療方案的機會。白塞氏病:首先出現口腔潰瘍,幾年後出現會陰部潰瘍,腹部疼痛,然後關節痛,雙小腿出現結節性紅斑,部分病人出現高燒。男性患者出現眼球組織損害比女性多見,(常見為眼底充血,皰部疹性結膜炎,角膜炎,玻璃體混濁)因眼球組織損害視力有明顯下降、病情發展較快,失明率高,患者必須早期對症治療。

白塞氏病自古就有,男女均可發病,可見於各個年齡,以35歲後多見,其發生、發展與免疫功能異常密切相關。中醫稱之為「狐惑」,且指出「蝕於喉為惑,蝕於陰為狐」。本病的發生與肝腎不足、氣陰虧虛、外感濕熱等密切相關,久之,濕熱與氣血相搏,濕、毒、淤相互膠結,致本病反復發作,遷延難愈。

此外,根據該病病灶小、病位淺的特點,運用錫類散、冰硼散、黃柏和細辛研末局部吹敷,金銀花、甘草等煎湯漱口,野菊花、地膚子、苦參等煎湯坐浴熏洗。臨床實踐證明予中葯外用及中葯內服治療白塞氏病,潰瘍的發作頻率、發作個數及疼痛程度多數能在一個月左右得到緩解,繼續給予數月中葯治療可臨床治癒。

溫馨提示:除了葯物治療外,平時要注意保護口腔衛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燒烤油炸和油膩食物,不吃辛辣及熱性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薑、大蒜、煙、酒、羊肉等,忌勞累,保持心情愉快和大便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