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帶狀皰疹用葯後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帶狀皰疹用葯後

發布時間: 2022-05-20 01:24:39

㈠ 帶狀皰疹吃葯後身上很癢導致晚上睡不著覺怎麼辦

這樣情況應該考慮葯物過敏。先停用可能引起過敏的葯物,服用抗組胺葯如撲爾敏或者氯雷他定抗過敏治療,酌情糖皮質激素應用。
帶狀皰疹本身疾病引起的瘙癢,一般程度輕,多是皮疹處稍癢。局部塗抹皮炎平葯膏就可。

㈡ 帶狀皰疹用葯後還在擴大,是什麼原因

我長帶狀皰疹剛好,這個病是挺痛苦的,我是長在肋間至後背上,由於在孕專期,醫生說最好不屬用葯,能自愈,我忍了十多天,可是全化膿了,又去醫院開了葯,口服的雙黃蓮口服液,B1,B12(腺苷鈷胺片),外用的阿昔洛韋乳膏和醫院自配的消炎止癢葯水。五六天就結痂了。但是B1,B12又吃了二十多天,這個是營養神經的。

㈢ 帶狀皰疹治療後特別癢是怎麼回事

您好, 在治療上,常規治療就是阿昔洛韋片、甲鈷胺、維生素B1和B12等葯物。而中醫內認為帶狀皰容疹是由寒濕邪氣侵蝕,肝經郁熱、脾虛濕蘊、氣滯血瘀所引起的,人體陰陽進一步失衡,就會促使後遺症神經痛的出現。對於帶狀皰疹後遺症的治療,應該從清熱解毒、疏濕散熱入手,以疏通筋絡,調和陰陽,驅邪扶正,使人體內部陰陽平衡為目的,從而達到徹底痊癒的療效。必要時採取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慢就會痊癒的。

㈣ 我們也是帶狀皰疹,都是水泡,可是用葯後水泡反而多了,這個正常嗎

病情分析: 你好這位朋友,根據你的描述,帶狀皰疹是由於病毒感染所致,出現用葯後增多也是正常的,繼續用葯治療,一般2周後可以康復。 指導意見: 根據你現在的情況,建議你局部塗抹阿昔洛韋膏,服用阿昔洛韋片,注意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疼痛服用氨酚待因片,希望我的回復能夠幫助你。

㈤ 帶狀皰疹抹葯吃葯三天後覺得比原來顏色發紅怎麼回事

帶狀皰疹屬於病毒型皰疹。可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而傳播。主要表現版為;散在的皰疹、權局部發癢發紅。可伴有滲出及結痂。保持衛生清潔、避免擠壓及擠破、禁止食用辛辣食品及刺激性食品、建議外用阿昔洛韋乳膏、口服利巴韋林片和阿莫西林膠囊。一般積極治療14天可痊癒。

㈥ 帶狀皰疹用葯後沒有症狀了,還用去醫院復查不

帶狀皰疹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有些人治療一段時間後症狀消失了,但並不代表完全好了。如果體內的 病毒沒有清除干凈,會在人體抵抗力低下的時候復發。

建議去醫院復查,做一個徹底的治療,以防日後復發。

㈦ 得了帶狀皰疹用葯期間消了旁邊還會再長嗎

指導意見:
你好,會,帶狀皰疹是由於帶狀皰疹病毒侵犯神經所導致的,如果治療的不及時,預後會遺留皰疹後神經痛,盡早應用阿昔洛韋,卡馬西平止痛口服,營養神經葯物維生素B1,維生素B12肌內注射,注意飲食,忌魚蝦、香菜、脂肪類、辛辣刺激性食物,

㈧ 帶狀皰疹吃葯多長時間能治癒

您的情況既然已經確診是帶狀皰疹,那麼口服阿昔洛韋,和局部塗阿昔洛韋軟膏,治療是對症的。建議帶狀皰疹,是由於病毒感染引起的,病程一般1到2周,但是,帶狀皰疹治癒後可能會留下,後遺的神經痛。

㈨ 帶狀皰疹。泡囊用葯後變大。發病五天左右,用葯三天。現為黃豆大小。噴昔洛韋乳膏,泛昔洛韋片,甲鈷胺片

指導意見:
您好,帶狀皰疹屬於病 毒感染,主要以抗病毒治療,建議輸液治療:頭孢曲松鈉、利巴韋林注射液、維生素C注射液靜滴,注 意飲食,忌魚蝦、香菜、脂肪類、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抓撓,注意衛生,

㈩ 帶狀皰疹用葯後,醫生開的葯都是營養神經的,怎麼還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由於病毒具有專親神經性,治療不及屬時、體質較弱、免疫力低下或病程較長等會留後遺症,後遺症主要是神經痛,主要特點就是劇烈的頑固性的疼痛。帶狀皰疹皮損消除後疼痛仍持續,輕微的刺激即引起疼痛發作,不刺激也會突然發作,為減輕衣服對身體的刺激,有人不敢穿衣,或把衣服撐起來,整夜的睡不好覺。如有病毒侵犯到相應腦神經會影響視力、引起面癱和聽覺障礙。除疼痛外,還會誘發心臟病、腦出血、甚至導致死亡。
帶狀皰疹,用抗病毒的葯治療後,如患者任有疼痛的感覺,一般都會開營養神經的葯,但帶狀皰疹後遺症比較難治。主要有下列五點原因:
(1)後遺神經痛的主要原因是神經受損,要修復神經需要很長的時間,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
(2)此病治療由於時間長,病人可能會失去耐心,往往半途而廢;
(3)此類患者大多為年老體衰、多病纏身,甚至卧床不起的病人,提高他們的免疫力,是相當困難的;
(4)後遺神經痛四個月以上的患者,往往因求醫無門,苦不堪言,出現抑鬱症狀,甚至對生活失去信心,對任何治療均不相信,更增加了治癒此病的難度;
(5)過敏體質的患者無法長期內服外用治療。